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单元练习

阅读:112  2021-05-31
标签:人教版 八年级 下册 单元练习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2]
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五单元复习卷
八下第五单元复习题
一、基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注音字形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chán)成溪;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旋。
B.这一个风云变幻的季节里,气势磅礴(pánɡ bó )的密云来去匆匆,形如金字塔的格拉丹东主峰难得在云遮雾障中一现尊荣。
C.我们曾仰面遥望附近的一座峰巅,但见色彩斑澜,彩霞满天,白云缭(Iiáo)绕,轻歌曼舞,那朵朵白云精美柔细,宛如游丝蛛网一般。
D.我确实想停下来,想被掺(cān)入砚池中,被蘸(zhàn)到笔尖,被写成东巴象形文的“水”,挂在店中,那样,来自全世界的人都看见我了。
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策之不以其道(策:用鞭子打) 不独亲其亲(亲:父母双亲)
B.垂天之云(垂:悬挂) 女有归(归:回去)
C.无论魏晋(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 斗折蛇行(蛇:像蛇一样)
D.钩画了了(了了:清楚明白) 选贤与能(与:参与)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
B.从砾石堆上四面张望,晶莹连绵的冰峰、平坦辽阔的冰河历历可数。
C.我还顺着人们远眺的目光看见了玉龙雪山,经营夺目矗立在蓝天下面。潭水映照雪山,真让人神魂颠倒啊。
D.风一刻不停地呼啸,辨不清风何来何往,仿佛自地球形成以来它就在这里川流不息,把冰河上的雪粒纷纷扬扬地扫荡着,又纷纷扬扬地洒落在河滩上、冰缝里。
4.下列标点符号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当然这么窄的壶口一时容不下这么多的水,于是洪流便向两边涌去,沿着龙槽的边沿轰然而下,平平的、大大的、浑厚如一卷飞毯从空抖落。
B.头痛、恶心、双脚绵软、呼吸困难:典型的缺氧反应,外加新伤剧痛。
C.正像一个人,经了许多磨难便有了自己的个性;黄河被两岸的山、地下的石逼得忽上忽下、忽左忽右时,也就铸成了自己伟大的性格。
D.这些人来自远方,在那些地方,即便是寂静时分,他们的内心也很喧哗。在这里,尽情欢歌处,夜凉如水,他们的心像一滴水一样晶莹。
5.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 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比喻 拟人)
B. 尽管这样,壶口还是不能尽收这一川黄浪,于是又有一些各自夺路而走的,乘隙而进的,折返迂回的,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旋。(排比 拟人)
C. 我在雾中想寻找想象中的飞瀑,但水浸沟岸,雾罩乱石,除了扑面而来的水汽,震耳欲聋的涛声,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见,只有一个可怕的警觉:仿佛突然就要出现一个洪峰将我们吞没。(想象 比喻)
D. 冰体一点一点地改变了形态,变成自然力所能刻画成的最漂亮的这番模样:挺拔的,敦实的,奇形怪状的,蜿蜒而立的。(排比 拟人)
6.下列汉语知识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书法是中国的传统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句中的”传统"和“瑰宝"都是名词。


浏览完整试题B.“学业上许多有成就的人,学习探索往往到达废寝忘食的地步。”句中“学习探索“和“废寝忘食都是并列短语。
C.“贵阳喀斯公园是一个拥有30万方稀缺而然石林和人文景观的原生态公园。“句中的贵阳“和
拥有"依次是状语、谓语。
D.“信息时代给人们带来了一种新的极其便捷的阅读方式那就是网络阅读。”这是一个递进复句。
7.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壶口瀑布》的作者是梁衡,本文是一篇游记,游记在内容上至少包括三个要素,即所至、所见和所感。
B.《在长江源头各拉丹东》作者马丽华,本文传达了敬畏自然、珍视自然的意识。
C.《登勃朗峰》作者是英国作家、演讲家马克 吐温,,其代表作有小说《汤姆索亚历险记》等,本文体现出一种虽有些粗粝却随性豪放的人生姿态。
D.《一滴水经过丽江》作者是阿来,藏族诗人、作家。其代表作《月光下的银匠》曾获“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奖”“全国少数民族文学骏马奖”。
二、课内阅读
(一)阅读《壶口瀑布》,完成下面的题目
壶口在晋陕两省的边境上,我曾两次到过那里。
  第一次是雨季,临出发时有人告诫:“这个时节看壶口最危险,千万不要到河滩里去,赶巧上游下雨,一个洪峰下来,根本来不及上岸。”果然,车还在半山腰就听见涛声隐隐如雷,河谷里雾气弥漫,我们大着胆子下到滩里,那河就像一锅正沸着的水。壶口瀑布不是从高处落下,让人们仰视垂空的水幕,而是由平地向更低的沟里跌去,人们只能俯视被急急吸去的水流。其时,正式雨季,那沟已被灌得浪沫横溢,但上面的水还是一股劲地冲进去,冲进去……我在雾中想寻找想象中的飞瀑,但水浸沟岸,雾罩乱石,除了扑面而来的水汽,震耳欲聋的涛声,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见,只有一个可怕的警觉:仿佛突然就要出现一个洪峰将我吞没。于是,只急慌慌地扫了几眼,我便匆匆逃离,到了岸上回望那团白烟,心还在不住地跳……
  第二次看黄河,我专选了个枯水季节。春寒刚过,山还未青,谷底显得异常开阔。我们从从容容地下到沟底,这时的黄河像是一张极大的石床,上面铺了一层软软的细沙,踏上去坚实而又松软。我一直走到河心,原来河心还有一条河,是突然凹下去的一条深沟,当地人叫“龙槽”,槽头入水处深不可测,这便是“壶口”。我倚在一块大石头上向上游看去,这龙槽顶着宽宽的河面,正好形成一个丁字。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山是青冷的灰,天是寂寂的蓝,宇宙间仿佛只有这水的存在。当河水正这般畅畅快快地驰骋着时,突然脚下出现一条四十多米宽的深沟,它们还来不及想一下,便一齐跌了进去,更涌、更挤、更急。沟底飞转着一个个漩涡,当地人说,曾有一头黑猪掉进去,再漂上来时,浑身的毛竟被拔得一根不剩。我听了不觉打了一个寒噤。
  黄河在这里由宽而窄,由高到低,只见那平坦如席的大水像是被一个无形的大洞吸着,顿然拢成一束,向龙槽里隆隆冲去,先跌在石上,翻个身再跌下去,三跌、四跌,一川大水硬是这样被跌得粉碎,碎成点,碎成雾。从沟底升起一道彩虹,横跨龙槽,穿过雾霭,消失在远山青色的背景中。当然这么窄的壶口一时容不下这么多的水,于是洪流便向两边涌去,沿着龙槽的边沿轰然而下,平平的,大大的,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抖落。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的确有那种凝重,那种猛烈。尽管这样,壶口还是不能尽收这一川黄浪,于是又有一些各自夺路而走的[4],乘隙而进的,折返迂回的,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或钻石觅缝, ① ;或淌过石板, ② ;或被夹在石间, ③ 。还有那顺壁挂下的,亮晶晶的 ④ ……而这一切都隐在湿漉漉的水雾中,罩在七色彩虹中,像一曲交响乐,一幅写意画。我突然陷入沉思,眼前这个小小的壶口,怎么一下子集纳了海、河、瀑、泉、雾所有水的形态,兼容了喜、怒、哀、怨、愁,人的各种感情。造物者难道是要在这壶口中浓缩一个世界吗?
  看罢水,我再细观察脚下的石。这些如钢似铁的顽物竟被水凿得窟窟窍窍,如蜂窝杂陈,更有一些地方被旋出一个个光溜溜的大坑,而整个龙槽就是这样被水齐齐地切下去,切出一道深沟。人常以柔情比水,但至柔至和的水一旦被压迫竟会这样怒不可遏。原来这柔和之中只有宽厚绝无软弱,当她忍耐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以力相较,奋力抗争。据徐霞客游记中所载,当年壶口的位置还在这下游一千五百米处。你看,日夜不止,这柔和的水硬将铁硬的石一寸寸地剁去。
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正像一个人,经了许多磨难便有了自己的个性;黄河被两岸的山,地下的石逼得忽上忽下,忽左忽右时,也就铸成了自己伟大的性格。这伟大只在冲过壶口的一刹那才闪现出来被我们看见。
8.对选文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壶口瀑布》是一篇借景抒情的游记散文,作者用形象生动的语言,细致地描绘了壶口瀑布的磅礴,雄壮的气势。
B.从黄河的“挟而不服”“压而不弯”“勇往直前”的精神中,赋予了黄河一种无坚不摧,无往不胜,坚韧刚强的精神。
C.全文写景细腻,主要借助了比喻、拟人和排比等修辞手法,抓住事物的特征写出了瀑布的声响、形状、态势及伟力,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受。
D.本文先写景后抒情。由小小的壶口瀑布透视黄河博大宽厚的雄壮之美,再由黄河的性格联想到人百折不挠、自强不息、坚韧刚强的民族精神。
9.对下列句子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于是,只急慌慌地扫了几眼,我便匆匆逃离,到了岸上回望那团白烟,心还在不住地跳……
赏析:侧面描写,从“我”的感受出发,间接写出了在雨季瀑布令人畏惧的气势,使人感受较深,省略更是令人遐想无穷。
B. 于是洪流便向两边涌去,沿着龙槽的边沿轰然而下,平平的,大大的,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抖落。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
赏析:运用夸张手法,将柔而无形的水比作“一卷飞毯”“一卷钢板”,传神地体现了河水的“凝重”“猛烈”。突出了水势变化之大,将黄河博大的胸怀、壮阔的气势非常生动地表现出来。
C.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


展开余下试题赏析: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将枯水季仍然气势磅礴、汹涌无比的瀑布水水流快、水密的特点展现了出来,令人仿佛身临其境一般,回味无穷。
D.我突然陷入沉思,眼前这个小小的壶口,怎么一下子集纳了海、河、瀑、泉、雾所有水的形态,兼容了喜、怒、哀、怨、愁,人的各种感情。造物者难道是要在这壶口中浓缩一个世界吗?
赏析:抓住具体的景物描写,赋予壶口瀑布人的“喜、怒、哀、乐、愁”,自然流露出作者对母亲河的热爱。
10.对文章理解不对的一项是( )
A.“柔和之中只有宽厚绝无软弱”,借助黄河水,生动地写出了中华民族有耐力、有钢铁般的意志。她勇于反抗,奋力抗争,有坚韧不拔的精神。
B.“或钻石觅缝,泪泪如泉;或消过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旋。”一句运用了排比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了黄河水宽厚的雄壮之美,前仆后继、勇往直前的精神。抒发了对自然的热爱,对中华民族精神的赞美之情。
C.选文主要运用了描写、抒情、说明等表达方式来表达作者的写作目的。
D.本文由小小的壶壶口瀑布概括了黄河博大宽厚的伟大的性格,抒发了对自然的热爱之情,表达了作者对中华民族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精神的由衷赞美。
11.随着视角的变换,作者笔下景物的意境也有所不同,对此分析恰当的一项是( )
A.平视龙槽,河中有河,重在“奇”
B.仰观河面,浊浪奔涌,“宇宙间仿佛只有这水的存在”,重在“雄”。
C.写龙槽附近的河水时没有过细的描写,却呈现出多姿多彩的美。
D.最后给巨石一个特写,景物由“单一”返归“多样”,巨石“动”的形态蕴含着水“静”的力量,有一种震撼人心的美。
三、默写填空
1. 满面尘灰烟火色, 。
2. ,回车叱牛牵向北。
3. 一车炭,千余斤, 。 , 。
4. 夜来城外一尺雪, 。 ,市来门外泥中歇。
5. , ,是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男友分,女有归。
6. ,不必藏于己; ,不必为己。
7. , , 。是谓大同。
8. ,寂寞开无主。 , 。
9. ,只有香如故。
10. 八月湖水平, 。 , 。
11. 坐观垂钓者, 。
12. 知不足, ;知困, 。
13. ,端居耻圣明。

答案
一、基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注音字形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chán)成溪;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旋。
B.这一个风云变幻的季节里,气势磅礴(pánɡ bó )的密云来去匆匆,形如金字塔的格拉丹东主峰难得在云遮雾障中一现尊荣。
C.我们曾仰面遥望附近的一座峰巅,但见色彩斑澜,彩霞满天,白云缭(Iiáo)绕,轻歌曼舞,那朵朵白云精美柔细,宛如游丝蛛网一般。
D.我确实想停下来,想被掺(cān)入砚池中,被蘸(zhàn)到笔尖,被写成东巴象形文的“水”,挂在店中,那样,来自全世界的人都看见我了。
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C )
A.策之不以其道(策:用鞭子打) 不独亲其亲(亲:父母双亲)
B.垂天之云(垂:悬挂) 女有归(归:回去)
C.无论魏晋(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 斗折蛇行(蛇:像蛇一样)
D.钩画了了(了了:清楚明白) 选贤与能(与:参与)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C )
A.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
B.从砾石堆上四面张望,晶莹连绵的冰峰、平坦辽阔的冰河历历可数。
C.我还顺着人们远眺的目光看见了玉龙雪山,经营夺目矗立在蓝天下面。潭水映照雪山,真让人神魂颠倒啊。
D.风一刻不停地呼啸,辨不清风何来何往,仿佛自地球形成以来它就在这里川流不息,把冰河上的雪粒纷纷扬扬地扫荡着,又纷纷扬扬地洒落在河滩上、冰缝里。
4.下列标点符号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C )
A.当然这么窄的壶口一时容不下这么多的水,于是洪流便向两边涌去,沿着龙槽的边沿轰然而下,平平的、大大的、浑厚如一卷飞毯从空抖落。
B.头痛、恶心、双脚绵软、呼吸困难:典型的缺氧反应,外加新伤剧痛。
C.正像一个人,经了许多磨难便有了自己的个性;黄河被两岸的山、地下的石逼得忽上忽下、忽左忽右时,也就铸成了自己伟大的性格。
D.这些人来自远方,在那些地方,即便是寂静时分,他们的内心也很喧哗。在这里,尽情欢歌处,夜凉如水,他们的心像一滴水一样晶莹。
5.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C )
E. 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比喻 拟人)
F. 尽管这样,壶口还是不能尽收这一川黄浪,于是又有一些各自夺路而走的,乘隙而进的,折返迂回的,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旋。(排比 拟人)
G. 我在雾中想寻找想象中的飞瀑,但水浸沟岸,雾罩乱石,除了扑面而来的水汽,震耳欲聋的涛声,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见,只有一个可怕的警觉:仿佛突然就要出现一个洪峰将我们吞没。(想象 比喻)
H. 冰体一点一点地改变了形态,变成自然力所能刻画成的最漂亮的这番模样:挺拔的,敦实的,奇形怪状的,蜿蜒而立的。(排比 拟人)
6.下列汉语知识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书法是中国的传统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句中的”传统"和“瑰宝"都是名词。
B.“学业上许多有成就的人,学习探索往往到达废寝忘食的地步。”句中“学习探索“和“废寝忘食都是并列短语。
C.“贵阳喀斯公园是一个拥有30万方稀缺而然石林和人文景观的原生态公园。“句中的贵阳“和
拥有"依次是状语、谓语。
D.“信息时代给人们带来了一种新的极其便捷的阅读方式那就是网络阅读。”这是一个递进复句。
7.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C )
A.《壶口瀑布》的作者是梁衡,本文是一篇游记,游记在内容上至少包括三个要素,即所至、所见和所感。
B.《在长江源头各拉丹东》作者马丽华,本文传达了敬畏自然、珍视自然的意识。
C.《登勃朗峰》作者是英国作家、演讲家马克 吐温,,其代表作有小说《汤姆索亚历险记》等,本文体现出一种虽有些粗粝却随性豪放的人生姿态。
D.《一滴水经过丽江》作者是阿来,藏族诗人、作家。其代表作《月光下的银匠》曾获“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奖”“全国少数民族文学骏马奖”。
二、课内阅读
(一)阅读《壶口瀑布》,完成下面的题目
壶口在晋陕两省的边境上,我曾两次到过那里。
  第一次是雨季,临出发时有人告诫:“这个时节看壶口最危险,千万不要到河滩里去,赶巧上游下雨,一个洪峰下来,根本来不及上岸。”果然,车还在半山腰就听见涛声隐隐如雷,河谷里雾气弥漫,我们大着胆子下到滩里,那河就像一锅正沸着的水。壶口瀑布不是从高处落下,让人们仰视垂空的水幕,而是由平地向更低的沟里跌去,人们只能俯视被急急吸去的水流。其时,正式雨季,那沟已被灌得浪沫横溢,但上面的水还是一股劲地冲进去,冲进去……我在雾中想寻找想象中的飞瀑,但水浸沟岸,雾罩乱石,除了扑面而来的水汽,震耳欲聋的涛声,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见,只有一个可怕的警觉:仿佛突然就要出现一个洪峰将我吞没。于是,只急慌慌地扫了几眼,我便匆匆逃离,到了岸上回望那团白烟,心还在不住地跳……


展开余下试题  第二次看黄河,我专选了个枯水季节。春寒刚过,山还未青,谷底显得异常开阔。我们从从容容地下到沟底,这时的黄河像是一张极大的石床,上面铺了一层软软的细沙,踏上去坚实而又松软。我一直走到河心,原来河心还有一条河,是突然凹下去的一条深沟,当地人叫“龙槽”,槽头入水处深不可测,这便是“壶口”。我倚在一块大石头上向上游看去,这龙槽顶着宽宽的河面,正好形成一个丁字。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山是青冷的灰,天是寂寂的蓝,宇宙间仿佛只有这水的存在。当河水正这般畅畅快快地驰骋着时,突然脚下出现一条四十多米宽的深沟,它们还来不及想一下,便一齐跌了进去,更涌、更挤、更急。沟底飞转着一个个漩涡,当地人说,曾有一头黑猪掉进去,再漂上来时,浑身的毛竟被拔得一根不剩。我听了不觉打了一个寒噤。
  黄河在这里由宽而窄,由高到低,只见那平坦如席的大水像是被一个无形的大洞吸着,顿然拢成一束,向龙槽里隆隆冲去,先跌在石上,翻个身再跌下去,三跌、四跌,一川大水硬是这样被跌得粉碎,碎成点,碎成雾。从沟底升起一道彩虹,横跨龙槽,穿过雾霭,消失在远山青色的背景中。当然这么窄的壶口一时容不下这么多的水,于是洪流便向两边涌去,沿着龙槽的边沿轰然而下,平平的,大大的,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抖落。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的确有那种凝重,那种猛烈。尽管这样,壶口还是不能尽收这一川黄浪,于是又有一些各自夺路而走的[4],乘隙而进的,折返迂回的,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或钻石觅缝, ① ;或淌过石板, ② ;或被夹在石间, ③ 。还有那顺壁挂下的,亮晶晶的 ④ ……而这一切都隐在湿漉漉的水雾中,罩在七色彩虹中,像一曲交响乐,一幅写意画。我突然陷入沉思,眼前这个小小的壶口,怎么一下子集纳了海、河、瀑、泉、雾所有水的形态,兼容了喜、怒、哀、怨、愁,人的各种感情。造物者难道是要在这壶口中浓缩一个世界吗?
  看罢水,我再细观察脚下的石。这些如钢似铁的顽物竟被水凿得窟窟窍窍,如蜂窝杂陈,更有一些地方被旋出一个个光溜溜的大坑,而整个龙槽就是这样被水齐齐地切下去,切出一道深沟。人常以柔情比水,但至柔至和的水一旦被压迫竟会这样怒不可遏。原来这柔和之中只有宽厚绝无软弱,当她忍耐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以力相较,奋力抗争。据徐霞客游记中所载,当年壶口的位置还在这下游一千五百米处。你看,日夜不止,这柔和的水硬将铁硬的石一寸寸地剁去。
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正像一个人,经了许多磨难便有了自己的个性;黄河被两岸的山,地下的石逼得忽上忽下,忽左忽右时,也就铸成了自己伟大的性格。这伟大只在冲过壶口的一刹那才闪现出来被我们看见。
8.对选文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E.《壶口瀑布》是一篇借景抒情的游记散文,作者用形象生动的语言,细致地描绘了壶口瀑布的磅礴,雄壮的气势。
F.从黄河的“挟而不服”“压而不弯”“勇往直前”的精神中,赋予了黄河一种无坚不摧,无往不胜,坚韧刚强的精神。
G.全文写景细腻,主要借助了比喻、拟人和排比等修辞手法,抓住事物的特征写出了瀑布的声响、形状、态势及伟力,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受。
H.本文先写景后抒情。由小小的壶口瀑布透视黄河博大宽厚的雄壮之美,再由黄河的性格联想到人百折不挠、自强不息、坚韧刚强的民族精神。
9.对下列句子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B )
A.于是,只急慌慌地扫了几眼,我便匆匆逃离,到了岸上回望那团白烟,心还在不住地跳……
赏析:侧面描写,从“我”的感受出发,间接写出了在雨季瀑布令人畏惧的气势,使人感受较深,省略更是令人遐想无穷。
C. 于是洪流便向两边涌去,沿着龙槽的边沿轰然而下,平平的,大大的,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抖落。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
赏析:运用夸张手法,将柔而无形的水比作“一卷飞毯”“一卷钢板”,传神地体现了河水的“凝重”“猛烈”。突出了水势变化之大,将黄河博大的胸怀、壮阔的气势非常生动地表现出来。
C.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
赏析: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将枯水季仍然气势磅礴、汹涌无比的瀑布水水流快、水密的特点展现了出来,令人仿佛身临其境一般,回味无穷。
D.我突然陷入沉思,眼前这个小小的壶口,怎么一下子集纳了海、河、瀑、泉、雾所有水的形态,兼容了喜、怒、哀、怨、愁,人的各种感情。造物者难道是要在这壶口中浓缩一个世界吗?
赏析:抓住具体的景物描写,赋予壶口瀑布人的“喜、怒、哀、乐、愁”,自然流露出作者对母亲河的热爱。
10.对文章理解不对的一项是( C )
A.“柔和之中只有宽厚绝无软弱”,借助黄河水,生动地写出了中华民族有耐力、有钢铁般的意志。她勇于反抗,奋力抗争,有坚韧不拔的精神。
B.“或钻石觅缝,泪泪如泉;或消过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旋。”一句运用了排比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了黄河水宽厚的雄壮之美,前仆后继、勇往直前的精神。抒发了对自然的热爱,对中华民族精神的赞美之情。
C.选文主要运用了描写、抒情、说明等表达方式来表达作者的写作目的。
D.本文由小小的壶壶口瀑布概括了黄河博大宽厚的伟大的性格,抒发了对自然的热爱之情,表达了作者对中华民族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精神的由衷赞美。
11.随着视角的变换,作者笔下景物的意境也有所不同,对此分析恰当的一项是( B)
A.平视龙槽,河中有河,重在“奇”
B.仰观河面,浊浪奔涌,“宇宙间仿佛只有这水的存在”,重在“雄”。
C.写龙槽附近的河水时没有过细的描写,却呈现出多姿多彩的美。
D.最后给巨石一个特写,景物由“单一”返归“多样”,巨石“动”的形态蕴含着水“静”的力量,有一种震撼人心的美。
四、默写填空

标签:人教版 八年级 下册 单元练习
相关:关于“2021学年部”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2]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