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模拟卷

阅读:198  2021-06-01
标签:苏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98]
浙江省2021年高考语文考前押题卷04
2021年高考语文考前30天决胜卷04【浙江卷】
语 文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年轻的时候,我们总是棱(lénɡ) 角分明,遇事宁折(zhé)不弯,还自以为是一种执着,却常常碰得头破血流。后来渐渐明白,真正的处事之道当是外圆内方。
B.灯茏草不在意生存环境的恶劣,不在意花朵的大小,不追求果实的甜美与赞誉(yù),它活得单纯,甚至是清心寡(ɡuǎ)欲。
C.我的师傅就像刘半农在《铁匠》中塑造的那位粗犷(ɡuǎnɡ)、刚健的劳动者一样,凭借手中铁锤(chún)打造出各式各样的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服务远近乡亲。
D.那田头的一棵箭杨树,孤傲挺拔(bá)地竖在路边,仿佛是竖着的乡村人心的一杆旗,望着这世界,读着世界的变幻(huàn)和人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据了解,《古城古国古蜀文化陈列》是三星堆博物馆实施改造升级之后推出的全新的陈列活动,分为综合馆和青铜馆两个部分。该陈列结合新的研究成果,围绕三星堆出土的大量精美文物,通过声光多媒体技术的全新演义,全面系统地展现了三星堆文化“人与神”的主题和三星堆古蜀国在各个领域取得的辉煌成就,彰显了以三星堆为代表的古蜀文明作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形成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价值和作用。(乙)同时,三星堆博物馆专题打造的文创馆和“三星堆玩国”-青少年教育中心也正式亮相。综合馆、青铜馆、文创馆、青少年教育中心“三馆一中心”的全新亮相运营,标志着三星堆博物馆在因新冠肺炎疫情闭馆之后以崭新的面貌全面恢复开放。
一提到三星堆,大多数人想到的都是造型奇特的青铜像。(丙)确实,不管是伟奇庄严的神像、纵目千里的面具、达地通天的神树,或是展翅飞翔的群鸟、跃地腾空的龙蛇、仰天高吭的雄鸡,三星堆的青铜艺术群像可谓是气象万千。而在那耀眼的神性光环里,深藏着3000多年前古蜀人的真实与虔诚。
2.文段中的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演义 B.彰显 C.或是 D.气象万千
3.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3分)
A.甲 B.乙 C.丙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量子力学是人类探究微观世界的重大成果,量子科技发展具有重大科学意义和战略价值,是一项对传统技术体系进行重构的技术体系。
B.掌握辩证思维方法、提高辩证思维能力,是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坚持正确方向、坚定必胜信念、战胜艰难险阻的强大方法论保证。
C.瑞士BCI组织、瑞典H&M公司、美国耐克公司等西方机构和企业公然抵抗新疆棉花,试图对中国棉花种植业和纺织业进行一场全面绞杀,目前遭到了中国全国上下的集体声讨和反制。
D.“燃灯校长”张桂梅教书育人,用知识改变贫困山区女孩命运,用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她要化作一束光,照亮了大山里女孩的梦想。


浏览完整试题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3分)
有的文学作品因“掉书袋”而缺乏审美情感,从而为人诉病,但是,①______,因为文学作品的基本功能之一便是普及知识。文学作品如果没有“书人访病,位成为主体情感无节制宣泄的自我疆场。吟风弄月固然有佳作遗留史册,然而没有“专,承栽的作品,只能成为人们怡情悦性、消遣娱乐的对象而已。试想,假如《红楼梦》中②______,这部作品就不可能赢得“百科全书”的美誉。而阅读雨果的《巴黎圣母院》,读者除了倾心于精彩的故事外,也会因作者阐述巴黎圣母院的历史以及专业的文化遗产保护知识而大开眼界,就历史题材的书写来说,准确、详尽、可靠的历史知识是这类作品的“骨骼”,作家独特的审美情感是“血肉”, ③______,才能充分展现庄严、厚重、博大的历史精神。
6.阅读下面这幅图片,根据要求完成题目。(6分)

(摘编自《讽刺与幽默》)
(1)为图片拟标题,不超过10个字。(3分)
标题:
(2)根据图片相关信息,简要阐明个人看法。要求:体现图片主要内容,观点鲜明,语言简明准确,不超过80个字。(3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30分)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7~9题。(10分)
材料一:
内卷化一词源于美国人类学家吉尔茨写的《农业内卷化-印度尼西亚的生态变化过程》。根据吉尔茨的定义,内卷化是指一种社会或文化模式在某一发展阶段达到一种确定的形式后,便停滞不前或无法转化为另一种高级模式的现象。吉尔茨使用这个概念,是要回答在印度尼西亚,人口众多的爪哇岛雪可王为何没有像距离临近的其他岛屿那样,向资本和技术密集方向发展,而是不断向劳动密集型方向发展。“内卷”要回答的是一个地区经济模式为何没有“进化”的问题。而这个词在网络上走红是因为几张名校学霸争分夺秒学习的图片,这些图以及相关的“内卷”说法在高校学生中广泛流传,用来指在同样的教育条件下,有些学生通过付出更多的时间和超出要求的努力来追求更高的分数,导致评价标准越来越高,使得其他学生陷入一种死循环,比如别人学习了5个小时,那我就要学习6个小时,即使不一定会获得更高的分数,可别人的努力还是会逼自己走入这个怪圈。内卷化其实是当今社会竞争压力越来越大的表现,人们意识到,不仅是学校,职场也有内卷化现象,看到别人加班,有的人倍感压力,于是也加入加班的行列,去产出更多的工作量,即使不一定达到更高的“质”,但环境的压力也会逼自己卷进圈子里。
(摘自《看天下》)
材料二:
在中国网络舆论中,内卷被用于解释林林总总的现象,这种空泛化的使用,其实混淆了不同性质的现象与问题,也导致一些属于经济生产、政治、社会主导意识方面的问题,被简化为个体或组织的心态问题。这种模糊的使用方式,不仅无助于理解和改变现实,反而混淆了不同现象,容易演变为一种本质论和宿命论,除了加剧社会焦虑感即所谓的内卷之外,并无其他益处。
因此我们应当区分被贴上内卷标签的不同现象,其实质是什么。具体而言,有的内卷其实是边际收益递减效应的显现。改革开放之初,当传统的人为割裂市场、压抑创造力的桎梏被打破之后,中国出现了一轮飞速增长,这其实是原有增长潜力的释放。但在这一进程的能量逐渐耗尽后,靠发现新市场而赚快钱的模式已难以为继,需要进入精耕细作和耐心培育新的增长点的阶段。这时产出与投入的比率就开始下降,但这其实是普遍的边际收益递减现象,不值得为此而哀叹彷徨。
(摘自刘波《空泛地谈论内卷没有意义》)
材料三:
大家日常使用的“内卷”完全没有在回望一种发展模式的停滞,而更多是在描述一种当下之“难”。大概是要说为了竞争,付出太多。或是说,没有做真正有意义的事情,而是在不断重复一些无意义的事情来应对竞争。它混合着一种无出路、被压抑封闭之“内”的意味,与疯狂拉扯、吸入其中的“卷”的意味。内卷在展示“竞争激烈”之外,还有非常明确的“无意义”“荒谬”“被困”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现在从“内卷”这个词上想要的东西-一种语言的释放和发泄。这个词将我们现在的所有感受总结为资源的稀缺、竞争的激烈、竞争中人的恶意和荒谬。这当然与最初的“内卷”已经有了几乎完全相反的意义,最初导致“内卷”的原因恰恰是现状不错,模式仍可持续;而现在已经成为了模式不可持续,也没有其他选择的一种绝望。
(摘自李厚辰《误用“内卷”时,我们扔掉了什么问题和视角?》)
材料四:
内卷化可能是全世界也包括中国都会长期面临的问题。要打破内卷的约束,需要永远开放的态度,需要像乔布斯所说的“求知若饥,虚心若愚”,需要更多的尝试、探索以及容错,需要和外部世界更多的建设性互动,需要马斯克式的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热忱,如此才能开创新局。美国杜克大学医学院的一位教授在参加2020年腾讯科学WE大会时说,人类对于脑机未来的畅想是一种“巨大的快乐与敬畏”,这种情感可以与“500年前当葡萄牙的船员在危及生命的漫长旅行结束时,发现自己看到了新世界的灿烂沙滩时所产生的情感”相提并论。闯与创,才能打破内卷。“一种文明之所以停滞不前,并不是因为进一步发展的各种可能性已被完全试尽,而是因为人们根据其现有的知识成功地控制了其所有的行动及其当下的情势,以至于完全扼杀了促使新知识出现的机会。”内卷决不是我们的宿命。超越内卷,才是我们共同的使命。
(摘自秦朔《超越内卷,才是我们共同的使命》)
7.下列对材料中“内卷”的相关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根据吉尔茨对内卷化的定义,内卷化可理解为一种社会或文化模式在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出现不能进化也无渐进式增长阶段的现象。
B.吉尔茨使用内卷这一概念,要回答的是一个地区经济模式没有“进化”的原因。
C.吉尔茨所说的“内卷”和现在网络上被广泛使用的“内卷”,它们的内涵其实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D.内卷就是停滞与衰败,有时候指边际收益递减效应的显现,有时候指混合着一种无出路、被压抑封闭之“内”的意味,和疯狂拉扯、吸入其中的“卷”的意味。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如今大家日常使用的“内卷”,其实是一种语言的释放和发泄,是模式不可持续也没有其他选择的一种绝望。


展开余下试题B.我们应当区分被贴上内卷标签的不同现象,尽管它们的本质是一样,但外在的呈现方式是不一样的。
C.对于“内卷”概念的模糊使用,不仅无助于理解和改变现实,反而混淆了不同现象,加剧了社会焦虑感,不可避免地演变为一种本质论和宿命论。
D.只要人们愿意更多地尝试、探索、容错、建设性互动,拥有非凡的想象力和热忱,就能打破内卷。
9.综合以上材料,谈谈当代年轻人应该如何应对内卷现象。(4分)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0~13题。(20分)
头发的故事
鲁迅
①星期日的早晨,我揭去一张隔夜的日历,向着新的那一张上看了又看的说:“阿,十月十日,——今天原来正是双十节①。这里却一点没有记载!”
②我的一位前辈先生N,正走到我的寓里来谈闲天,一听这话,便很不高兴的对我说:“他们对!他们不记得,你怎样他;你记得,又怎样呢?”
③这位N先生本来脾气有点乖张,时常生些无谓的气,说些不通世故的话。当这时候,我大抵任他自言自语,不赞一辞;他独自发完议论,也就算了。
④他说:“我最佩服北京双十节的情形。早晨,警察到门,吩咐道‘挂旗!’‘是,挂旗!’各家大半懒洋洋的踱出一个国民来,撅起一块斑驳陆离的洋布。这样一直到夜,——收了旗关门;几家偶然忘却的,便挂到第二天的上午。他们忘却了纪念,纪念也忘却了他们!我也是忘却了纪念的一个人。倘使纪念起来,那第一个双十节前后的事,便都上我的心头,使我坐立不稳了。多少故人的脸,都浮在我眼前。几个少年辛苦奔走了十多年,暗地里一颗弹丸要了他的性命;几个少年一击不中,在监牢里身受一个多月的苦刑:几个少年怀着远志,忽然踪影全无,连尸首也不知那里去了。他们都在社会的冷笑恶骂迫害倾陷里过了一生;现在他们的坟墓也早在忘却里渐渐平塌下去了。我不堪纪念这些事。我们还是记起一点得意的事来谈谈罢。”
⑤N忽然现出笑容,伸手在自己头上一摸,高声说:“我最得意的是自从第一个双十节以后,我在路上走,不再被人笑骂了。老见,你可知道头发是我们中国人的宝贝和冤家,古今来多少人在这上头吃些毫无价值的苦呵!我们的很古的古人,对于头发似乎也还看轻。据刑法看来,最要紧的自然是脑袋,所以大辟是上刑;至于髧,那是微乎其微了,然而推想起来,正不知道曾有多少人因为光着头皮便被社会践踏了一生世。我们讲革命的时候,大谈什么扬州三日,嘉定屠城②,其实也不过一种手段;老实说:那时中国人的反抗,何尝因为亡国,只是因为拖辫子。顽民杀尽了,遗老都寿终了,辫子早留定了,洪杨又闹起来了。我的祖母曾对我说,那时做百姓才难哩,全留着头发的被官兵杀,还是辫子的便被长毛杀!”
⑥N两眼望着屋梁,似乎想些事,仍然说:“谁知道头发的苦轮到我了。我出去留学,便剪掉了辫子,这并没有别的奥妙,只为他不太便当罢了。不料有几位辫子盘在头顶上的同学们便很厌恶我;监督也大怒,说要停了我的官费,送回中国去。不几天,这位监督却自己被人剪去辫子逃走了。去剪的人们里面,一个便是做《革命军》的邹容,这人也因此不能再留学,回到上海来,后来死在西牢里。你也早忘却了罢?”
⑦N收回目光望向我,继续他的絮叨:“过了几年,我的家景大不如前了,非谋点事做便要受饿,只得也回到中国来。我一到上海,便买定一条假辫子,那时是二元的市价,带着回家。我的母亲倒也不说什么,然而旁人一见面,便都首先研究这辫子,待到知道是假,就一声冷笑,将我拟为杀头的罪名;有一位本家,还预备去告官,但后来因为恐怕革命党的造反或者要成功,这才中止了。我想,假的不如真的直截爽快,我便索性废了假辫子,穿着西装在街上走。一路走去,一路便是笑骂的声音,有的还跟在后面骂:‘这冒失鬼!’‘假洋鬼子!’我于是不穿洋服了,改了大衫,他们骂得更利害。在这日暮途穷的时候,我的手里才添出一支手杖来,拼命的打了几回,他们渐渐的不骂了。只是走到没有打过的生地方还是骂。”
⑧N用胳膊在空中比划着手杖,说:“宣统初年,我在本地的中学校做监学,同事是避之惟恐不远,官僚是防之惟恐不严,我终日如坐在冰窖子里,如站在刑场旁边,其实并非别的,只因为缺少了一条辫子!有一日,几个学生忽然走到我的房里来,说,‘先生,我们要剪辫子了。’我说,‘不行!’‘有辫子好呢,没有辫子好呢?’‘没有辫子好……’‘你怎么说不行呢?’‘犯不上,你们还是不剪上算,——等一等罢。’他们不说什么,噘着嘴唇走出房去,然而终于剪掉了。呵!不得了了,人言啧啧了;我却只装作不知道,一任他们光着头皮,和许多辫子一齐上讲堂。然而这剪辫病传染了;第三天,师范学堂的学生忽然也剪下了六条辫子,晚上便开除了六个学生。这六个人,留校不能,回家不得,一直挨到第一个双十节之后又一个多月,才消去了犯罪的火烙印。阿,造物的皮鞭没有到中国的脊梁上时,中国便永远是这一样的中国,决不肯自己改变一支毫毛!……”
⑨N愈说愈离奇了,但一见到我不很愿听的神情,便立刻闭了口,站起来取帽子。
⑩我说,“回去么?”
⑪他答道,“是的,天要下雨了。”
⑫我默默的送他到门口。
⑬他戴上帽子说:
⑭“再见!请你恕我打搅,好在明天便不是双十节,我们统可以忘却了
(注)①双十节: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辛亥革命)时间,后被中华民国政府定为国庆纪念日,世称“双十节”。②扬州十日,嘉定屠城:指清顺治二年清军攻破扬州、占领嘉定后进行大屠杀。
10.文中写了哪几件发生在N先生身上的“头发的故事”?请简要概括。(4分)
11.理解文中画线句的含义。(4分)
(1)“阿,十月十日,——今天原来正是双十节。这里却一点没有记载!”
(2)“再见!请你恕我打搅,好在明天便不是双十节,我们统可以忘却了。“
12.有人认为小说前4段与“头发”没关系,可以删去。你的意见呢?为什么?(6分)
13.鲁迅的杂文被喻为“匕首”与“投枪”,有评论认为这篇小说“融进了鲁迅杂文的若干特质。试结合文本,从语言特点、选材立意、表达方式三个角度中任选两个谈谈你的思考。(6分)
三、古诗文阅读(共4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8题。(20分)
大云山房文稿二集叙录
(清)恽 敬
昔者班孟坚①因刘子政父子《七略》为《艺文志》,序六艺为九种,圣人之经,永世尊尚焉。其诸子则别为十家,论可观者九家,以为“虽有蔽短,合其要归,亦六经之支与流裔”。
敬尝通会其说:儒家体备于《礼》及《论语》、《孝经》;墨家变而离其宗;道家阴阳家支骈于《易》;法家、名家疏源于《春秋》;纵横家、杂家、小说家适用于《诗》、《书》,农家、兵家、术数家、方技家,圣人未尝专语之,然其体亦六艺之所孕也。是故六艺要其中,百家明其际会;六艺举其大,百家尽其条流。故曰修六艺之文观九家之言可以通万方之略后世百家微而文集行文集敝而经义起经义散而文集益漓。学者少壮至老,贫贱至贵,渐渍于圣贤之精微,阐明于儒先之疏证,而文集反日替者,何哉?盖附会六艺,屏绝百家,耳目之用不发,事物之赜不统②,故性情之德不能用也。
敬观之前世,贾生自名家、纵横家入,故其言浩汗而断制;晁错自法家、兵家入,故其言峭实;董仲舒、刘子政自儒家、道家、阴阳家入,故其言和而多端;韩退之自儒家、法家、名家入,故其言峻而能达;曾子固、苏子由自儒家、杂家入,故其言温而定;柳子厚、欧阳永叔自儒家、杂家、词赋家入,故其言详雅有度;杜牧之、苏明允自兵家、纵横家入,故其言纵厉;苏子瞻自纵横家、道家、小说家入,故其言逍遥而震动。至若黄初、甘露之间③,子桓、子建气体高朗,叔夜、嗣宗情识精微,始以轻隽为适意,时俗为自然,风格相仍,渐成轨范,于是文集与百家判为二途。熙宁、宝庆之会④,时师破坏经说,其失也凿;陋儒襞积⑤经文,其失也肤。后进之士,窃圣人遗说,规而画之,睇而斫之,于是经义与文集并为一物。太白、乐天、梦得诸人,自曹魏发情;静修、幼清、正学诸人,自赵宋得理。递趋递下,卑冗日积。是故百家之敝当折之以六艺;文集之衰,当起之以百家。其高下远近华质,是又在乎人之所性焉,不可强也已!


展开余下试题敬一人之见,恐违大雅,惟天下好学深思之君子教正之!
(有删节)
(注)①班孟坚:即班固,字孟坚。②统;同“通”,通晓,明白。③黄初:魏文帝曹丕年号。甘露:魏曹髦年号。④熙宁:北宋神宗赵顼年号。宝庆:南宋理宗赵昀年号。⑤襞积:堆砌。
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其诸子则别为十家 别:分列。
B.而文集反日替者 替:衰落。
C.子桓、子健气体高朗 气体:(文章的)气势风格。
D.时师破坏经说,其失也凿 凿:明确,确凿。
15.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其诸子则别为十家 其皆出于此乎
B.圣人未尝专语之 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C.故其言和而多端 劳苦而功高如此
D.是又在乎人之所性焉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班固认为诸子虽有缺陷,但其主旨与六经相合,因此他在《素文志》中既推崇儒家经典,又不忽视诸子的价值。
B.本文围绕“百家”与“文集”的关系,列举了很多名人的例子说明他们都是从“百家”中汲取营养,形成了自己的文风。
C.韩退之即韩愈,柳子厚即柳宗元,欧阳永叔即欧阳修,苏子瞻即苏轼……作者对他们称字不称名,体现了古人的称呼礼仪。
D.本文运用举例、引用、对比等手法表达了鲜明的观点,语句费散结合,多铺陈排比,气势磅礴,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17.用“/”给文中加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故 曰 修 六 艺 之 文 观 九 家 之 言 可 以 通 万 方 之 略 后 世 百 家 微 而 文 集 行 文 集 敝 而 经 义 起 经 义 散 而 文 集 益 漓
1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风格相仍,渐成轨范,于是文集与百家判为二途。
(2)递趋递下,卑冗日积,是故百家之敝,当折之以六艺;文集之衰,当起之以百家。
(二)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19~20题。(8分)
雨中花•送彭文思使君①
(宋)黄庭坚
政乐中和,夷夏宴喜,官梅乍传消息。待作新年欢计,断送②春色。桃李成阴,甘棠③少讼,又移旌戟④。念画楼朱阁,风流高会,顿冷谈席。
西州⑤纵有,舞裙歌板,谁共茗邀棋敌。归来未得,先沾离袖,管弦催滴。乐事赏心易散,良辰美景难得。会须醉倒,玉山⑥扶起,更倾春碧⑦。
(注)①彭文思使君:曾任州郡长官,即将调任他处,与作者交游甚好。②断送:度过时光。③甘棠:语出《诗经》,用以称颂美政。④移旌戟:指官员调任。⑤西州:彭赴任之地,具体不详。⑥玉山:形容人醉后的姿态。⑦春碧:美酒。
19.上阕写彭使君在任期间_________、________,赢得了良好声誉。(每空4字,不抄原文)(2分)
20.本词如何表达对彭使君的不舍之情?请结合词句分析。(6分)
(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1~22题。(8分)
子曰:“乡原,德之贼也。”(《论语•阳货》)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颜渊》)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抱怨,以德报德。”(《论语•宪问》)
21.“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内涵能用“_________”(一个字)来概括;“以直报怨”中“直”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2分)
22.同是待人,“以直抱怨”与“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成人之美”是否矛盾,试结合材料加以分析。(6分)
(四)古诗文默写。(6分)
2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子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
(2)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密《陈情表》)
(3)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楚辞•渔父》)
(4)_________,_________,卷起千堆雪。(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5)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_________,_________。(李贺《李凭箜篌引》)
四、写作(60分)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蒋勋说:“我想在一个城市的角落孤独坐着,看人来人往,看忙碌于生活中的众生,有片刻孤独,坐下来,为自己泡一杯茶,为自己按摩一下疲倦的肩膀,跟自己在一起,听自己内在的声音,做自己的朋友,更爱自己一点。”
也有人认为,繁忙的日子,会让我无心空闲懊恼,总让我的心维系在劳碌的事物之中,让我全身心投入其中,有时甚至觉得自己精神轻快,也觉得自己找到了活着的理由。
每天我们都处在工作、学习与生活之中,你觉得应该做一个怎样的自己?
请根据材料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标签:苏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浙江省2021”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98]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