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高考知识点专题训练
阅读:158 2021-06-01
标签:
苏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知识点专题训练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58]
浙江省各市2021届高三二模语文试题《论语》简答题汇编
2021浙江各市二模《论语》汇编
四、名著阅读
(2021•浙江宁波市十校联盟•高三二模)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论语•泰伯》)
材料二: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论语•述而》)
122.材料一中,“弘毅”意思是 。
123.“仁”离我们“远”还是“不远”,简述曾子、孔子这么说的原因。
(2021•浙江高三温州二模)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子曰:“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曰:“安!”“女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今女安,则为之!”宰我出。子曰:“子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
(《论语•阳货》)
材料二: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论语•学而》)
124.材料一中“期可已矣”中“期”的意思是____________,这句话表明宰我对____________(用文中词语)的不赞同。
125.在上述材料中,孔子既说“居处不安”,又说“居无求安”,你如何理解?
(2021•浙江嘉兴市•高三二模)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论语•泰伯》)
材料二: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论语•子罕》)
126.根据以上材料,写出两个成语。
材料一
材料二
127.中国传统文化认为“我命在我不由天”,结合第二则材料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2021•浙江名校联盟•高三二模)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论语•为政》)
子曰:“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论语•卫灵公》)
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谏太宗十思疏》)
128.“北辰”“众星”分别比喻_______、_________。
129.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儒家的“无为而治”的理解。
(2021•浙江高三杭州二模)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
陈成子弑简公。孔子沐浴而朝,告于哀公曰:“陈恒弑其君,请讨之。”公曰:“告夫三子!”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君曰‘告夫三子者!’”之三子告,不可。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
(《论语•宪问篇》)
材料二
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
(《论语•宪问篇》)
130.材料一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件事,反映了当时社会礼崩乐坏。
131.两则材料中孔子的言行似有矛盾,请谈谈你的理解。
(2021•浙江丽水湖州衢州高三三模)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论语•为政》)
浏览完整试题
材料二: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①也,宁戚。(《论语•八佾》)
材料三:礼者,谨于治生死者也。……故天子棺椁七重,诸侯五重,大夫三重,士再重。然后皆有衣衾多少厚薄之数,皆有翣蒌②文章之等,以敬饰之,使生无终始若一,一足以为人愿,是先王之道、忠臣孝子之极也。(荀子《礼论》)
(注)①易:治办周备。②翣蒌(shàlòu):棺材的遮蔽物。
132.材料一中“御”的意思是__________,材料二中“戚”的意思是_________。
133.结合上述材料,比较孔子和荀子对丧葬态度的异同。
(2021•浙江高三绍兴二模)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颜渊喟然叹曰:“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论语•子罕》)
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论语•颜渊》)
134.“喟”的意思是____________,“喟然叹曰”表达了颜渊对孔子的____________之情。
135.结合材料,谈谈孔子以“文”“礼”育人的目标是什么。
(2021•浙江金华市•高三二模)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论语•学而》)
孟子曰:“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孩提之童,无不爱其亲者,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亲亲,仁也;敬长,义也。无他,达之天下也。”(《孟子•尽心上》)
136.第一则材料阐明 是仁爱的基础,“君子务本”中“务”的意思是
137.请分析两则材料中对“孝悌”认知的异同。
(2021•浙江宁波市•高三二模)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论语•颜渊》)
故善治者,刑不善而不赏善,故不刑而民善。不刑而民善,刑重也。刑重者,民不敢犯,故无刑也;而民莫敢为非,是一国皆善也。(《商君书•画策》)
138.第一则材料中,“君子”指的是 ,“小人”指的是
139.结合材料分析,儒法两家实现“民善”治理目标的具体途径有何不同?
(2021•浙江台州市•高三二模)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
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论语•述而》)
材料二:
鲁人为长府①。闵子骞曰:“仍旧贯,如之何?何必改作?”子曰:“夫人不言,言必有中。”(《论语•先进》)
(注)①长府:藏财货的库房。
140.孔子“信而好古”的思想和“郁郁乎文哉!吾从周”中对______的推崇是一致的。
141.两则材料中的“作”所指有何不同?孔子关于两个“作”的态度,有何内在联系?
(2021•浙江金丽衢二模)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论语•雍也》)
材料二 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论语•里仁》)
材料三 子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论语•阳货》)
142.材料一中“畔”的意思是_____;从材料三可看出孔子反对_____。
143.结合材料一、二分析“礼”的内涵和作用。
122.心胸开阔,意志坚毅
123.①曾子认为要以实行仁为己任而且直到死才结束,所以是很遥远的,要穷尽一生去追求,所以实践仁的这一路是遥远的。
②孔子认为追求仁德是自己的追求,当下定决心追求时,所做的一切都会努力向仁德靠拢,仁就不远。
③孔子强调的是追求仁的主观能动性,曾子强调的是实践仁需要持之以恒。
参考译文:
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心胸开阔、意志坚毅,因为担子沉重,路途遥远。以实行仁德为己任,担子不是很沉重吗?直到死才罢休,路途不是很遥远吗?”
(《论语•泰伯》)
孔子说:“仁德难道离我们很远吗?我决心追求它,仁就会到来。”
(《论语•述而》)
124. 时间周而复始,一周年 三年之丧
125.①“居处不安”是指君子服丧时,闲居也不觉得安适,所以不那样做,遵循“孝”和“礼”,体现出“仁爱”的思想。②“居无求安”指君子居住不追求安逸,体现出安贫乐道(“学以致其道”)的思想。③“居处不安”是精神层面的安心,“居无求安”是物质层面的安适。
参考译文:
材料一:
宰我问:“父母死了,服丧三年,为期太久长了。君子三年不习礼,礼一定会败坏;三年不演奏音乐,音乐一定会荒废。旧谷已经吃完,新谷已经登场,取火用的燧木已经轮换了一遍,服丧一年就可以了。”孔子说:“丧期不到三年就吃稻米,穿锦缎,对你来说心安吗?”宰我说:“心安。”孔子说:“你心安,就那样做吧!君子服丧,吃美味不觉得香甜,听音乐不感到快乐,住在家里不觉得舒适安宁,所以不那样做。现在你心安,就那样去做吧!”宰我出去了,孔子说:“宰我不仁啊!孩子生下来三年后,才能完全脱离父母的怀抱。三年丧期,是天下通行的丧礼。宰予难道没有从他父母那里得到过三年怀抱之爱吗?”
材料二:
孔子说:“君子食不追求饱足;居住不追求安逸;对工作勤奋敏捷,说话却谨慎;接近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并向他学习,纠正自己的缺点,就可以称得上是好学了。”
126.材料一:任重道远 死而后已(答一个即可) 材料二:功亏一篑
127.“我命在我不在天”强调自我肯定,体现的是一种人的自我选择意识和自我负责精神。这与材料二中表达的“止,吾止也”“进,吾往也”有相似之处,我们是否追求仁道,是否坚持不懈,主动权完全在自己手里。但“我命在我不在天”这句话仅从个体角度出发,忽视了环境、他人、机遇等外部条件的影响。
参考译文:
材料一:
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弘大刚毅,因为他肩负的任务重大而路程遥远。把实现仁德作为自己的任务,难道不是重大吗?到死方才停止下来,难道不是遥远吗?”
材料二:
展开余下试题
孔子说:“好比堆土成山,只差一筐土就完成了,这时停下来,是我自己要停下来的。又好比平整土地,虽然只倒下一筐土,如果决心继续,还是要自己去干的。”
128. 统治者 被统治者(百姓、臣民)。
129.①儒家的“无为而治”,意思是无所劳烦就能使天下大治,此处的“无为”并非“不为”,而是“不妄为”。②儒家强调统治者通过强化自身的道德修养,身正德高(恭己),感化臣民,以达“无为而治”。③儒家主张“为政以德”,以道德教化为治国原则,即德治,唤醒臣民内心的向善因子,从而“无为而治”。④统治者不必“代下司职”,越俎代庖,而应举贤授能,“正南面” 听政,“无为而治”。
参考译文:
孔子说:“用道德的力量去治理国家,自己就会像北极星那样,安然处在自己的位置上,别的星辰都环绕着它。” 《论语•为政》
孔子说:“能够不做什么就使天下得到治理的人,大概只有舜吧?他做了什么呢?他只是庄重端正地面向南地坐在王位上罢了。” 《论语•卫灵公》
何必劳神苦思,事事过问代替百官的职务呢?劳损聪明的耳目,违背无为而治的方针呢!《谏太宗十思疏》
130.陈成子弑简公/陈恒弑其君 公曰“告夫三子!”/君曰“告夫三子”者
131.①材料二中,孔子提到“邦无道”时应言辞谦逊谨慎,与材料一中“知其不可”仍“不敢不告”似有矛盾。②但孔子认为,“邦无道”时,虽应言辞谦虚,但仍要行为正直,这与材料一中孔子对“礼”的坚持和捍卫是共通的,都强调对原则的坚守。
参考译文:
材料一:
陈成子杀了齐简公。孔子斋戒沐浴以后,随即上朝去见鲁哀公,报告说:“陈恒把他的国君杀了,请你出兵讨伐他。”哀公说:“你去报告那三位大夫吧。”孔子退朝后说:“因为我曾经做过大夫,所以不敢不来报告,君主却说‘你去告诉那三位大夫吧’!”孔子去向那三位大夫报告,但三位大夫不愿派兵讨伐,孔子又说:“因为我曾经做过大夫,所以不敢不来报告呀!”
材料二:
孔子说:“国家政治清明,言语正直,行为正直;国家政治黑暗,行为也要正直,但言语应谦逊谨慎。”
132. 驾车 悲伤
133.同:①都主张依礼而行:②都认为是孝的重要表现。
异:孔子认为内心的情感比外在的形式更重要;荀子认为外在的仪式很重要,主张按照等级来治办丧葬,强调生死如一。
参考译文:
孟懿子向孔子请教行孝之道。孔子说:“不要违背于礼。”樊迟为孔子驾车,孔子告诉他说:“孟孙向我问孝,我回答他说‘不要违背于礼’。”樊迟说:“这是什么意思啊?”孔子说:“父母活着的时候,应当以礼奉事;去世后,要以礼安葬,以礼祭祀。”——《论语•为政》
礼节仪式,与其奢侈,不如节俭;就丧事而言,与其仪式上治办周备,不如内心真正哀伤。——《论语•八佾》
礼是谨慎地处理生和死的事情的。所以天子的棺椁有七层,诸侯的五层,大夫的三层,士的二层;其次,他们的衣服被子的多少、厚薄都有明确的规定,棺材上的装饰也都有所差别,用这些恭敬的装饰死者,使其生死始终如一,一切都适合人的愿望,这就是先王的原则,忠臣孝子的准则。——荀子《礼论》
134. 叹 崇拜
135.学习文献以达到博学,学习礼制以约束行为,最终成为博学循礼的君子,不会做出离经叛道之事。
参考译文:
颜渊感叹地说:“老师善于一步一步地诱导我,用各种典籍来丰富我的知识,又用各种礼节来约束我的言行,使我想停止学习都不可能。
(《论语•子罕》)
孔子说:“君子广泛地学习文化知识,再用礼来加以约束,这样也就不会离经叛道了。”
(《论语•颜渊》)
136.孝悌;致力,从事
137.①这两则材料,都体现出儒家对孝悌的认知,那就是孝顺双亲、尊敬兄长。②不同的是:孔子认为,推行仁道必须从孝悌入手,遵从孝悌,就不会冒犯父兄,更不会犯上作乱。孟子认为,“仁”和“义”是人不必通过学习和思考就具有的“良知”“良能”。孟子则从性善的角度提出,人人固有的是良心和本心,自然而然会做到爱亲敬兄,形成和谐的家庭氛围。
翻译:
有子说:“一个人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却喜欢冒犯官长,这种人很少;不喜好冒犯官长,却喜欢造反作乱,这种人从未有过。君子致力于根本,根本确立了,做人的正确原则就会形成。孝悌这个东西,大概就是仁道的根本吧!”
孟子说:“人不经学习就能做的,那是良能;不经思考就能知道的,那是良知。年幼的孩子,没有不知道要爱他们父母的;长大后,没有不知道要敬重他们兄长的。爱父母就是仁,敬兄长就是义,这没有别的原因,只因为(仁和义)是通行于天下的。”
138.“君子”指的是“统治者”“君王”。答成“为上者”“管理者” 等也可。“小人”指的是“民”“老百姓” ,其他相同的意思也可。
139.儒家通过以君子为典范的道德教化,使民“有道”,实现“民善”的目标。法家超通过重刑“贯善”,使人人知法畏法,不敢以身试法,从而实现“无刑”而“一国皆善”的目的。
参考译文:
季康子问孔子如何治理政事,说:“如果杀掉无道的人来成全有道的人,怎么样?”孔子说:“您治理政事,哪里用得着杀戮的手段呢?您只要想行善,老百姓也会跟着行善。在位者的品德好比风,在下的人的品德好比草,风吹到草上,草就必定跟着倒。
善于治国的人,只惩罚不守法的人,而不奖赏守法的好人,这样,不需要动用刑罚,民众就都能从善如流。不需要动用刑罚而民众能够从善如流,这是由于刑罚很重的缘故。刑罚很重,民众就不敢违犯;结果不需要动用刑罚,民众也不敢做坏事,这样全国民众就都守法了。
140.周礼
141.①第一则材料中的“作”是指撰写著作,著书立说,是关于思想、学术的。②第二则材料里的“作”是指修建楼宇,是关于制度、规章的。③孔子注重传述古代文化思想,主张保持库房的旧规模,④都是他“信而好古”,以维护、传承传统为己任思想的体现。
参考译文:
材料一:
孔子说:“阐逋而不创作,相信并喜爱古代文化,我私下里把自己比作老彭。” (《论语•述而》)
材料二:
鲁国的执政大臣要翻修长府。闵子骞说:“照老样子不好吗?何必一定要翻修呢?”孔子说:“闵子骞这个人平常不大说话,但一开口必定说到要害上。”(《论语•先进》)
142. “叛” 违背、背离礼乐形式主义化(或形式主义的礼乐)
143.内涵:①个人之礼,即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准则;②制度之礼。即治理国家的规范。作用:①以礼修身就不会离经频道;②以礼治国可以维护等级制。
参考译文:
材料一:孔子说:“君子广泛地学习文化知识,再用礼来加以约束,这样也就不会离经叛道了。”
材料二:孔子说:“能够用礼让原则来治理国家,那还有什么困难呢?不能用礼让原则来治理国家,怎么能实行礼呢?”
材料三:孔子说:“礼呀礼呀,仅仅说的是玉器和丝帛吗?乐呀乐呀,仅仅说的是钟鼓等乐器吗?”
上一篇:
浙江省2021届高三考前语文模拟精选汇编:漫画题专题
下一篇:
浙江省2021届高三考前语文模拟精选汇编:语病病句专题
标签:
苏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知识点专题训练
相关:
关于“浙江省各市”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58]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