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145  2021-06-09
标签: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下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45]
河南省非凡吉创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五月调研卷语文试题
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五月高一语文调研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8页,考试时间150分钟,卷面总分150分。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
3.全部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学,完成1~3题。
中华民族自古以文化为族群认同的纽带,而不是以种族、血缘或地域为认同纽带。这一本质特征远在统一的秦朝形成前就已定型,春秋时,周天子与各国诸侯均与夷狄通婚,韩愈概括《春秋》,认为“夷狄进于中国则中国之,中国退于夷狄则夷狄之”,孔子有言“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足可见华夏是以“礼”这样的文化概念作为区分“华夏”“夷狄”之标志的。以文化为族群认同标志的文化基因,对于中国历史的发展传承具有决定性的建构作用。文化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也是可以通过学习而接受的,以文化作为维系族群的纽带,既为大一统国家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也使“统一”成为华夏族群的本能驱动——自有周一代,“统一”就是中华世界唯一的理想形态,也是最终形态。
除了以文化为族群纽带,中国历史上还有一个形成甚早、延续至今的文化基因,保证了中华文明的“向心”与延续,那就是建立在儒家话语之上的对“温柔敦厚”的追求。“温柔敦厚”,语出《礼记》,其指的决不仅是人的性格或态度,而且是个人对于大道的追求,对民众、家国、集体的深厚感情和悲悯,或者可称为“集体性考量”“整体性思维”等等。在四海升平时,“温柔敦厚”使一个人与邻为善、乐于助人,在天灾人祸时,“温柔敦厚”使一个人为了他人、家国可以慨然赴死。在我国历史上,不乏一些“露才扬己”的天才式人物,如屈原、苏东坡、文天祥等等,他们在历朝历代的人民大众中受到广泛的喜爱与推崇,这些人物,虽然其行为或者不流于时俗,但其天才式的锋芒背后,是对民众与家国的深深眷恋与悲悯,仍无改其“温柔敦厚”的本质。“温柔敦厚”的文化基因依然可追溯到中华文明的源头时期,先秦时期的文献典籍中。华夏传统中一些鲜明的文化特质,如好仁、不武、中庸等等,甚至诗歌的声韵对偶,楷书的端正庄严等艺术倾向,无不生发于“温柔敦厚”。
中国从汉代起尊崇儒家学说,唐宋时期的政治家又以非凡的政治智慧设立并发展了以儒家经典为考试内容的科举制度。科举制使儒家的精神追求、文化倾向与普通大众的人生之间形成了无法脱钩的紧密联结,从科举制开始,儒家文化开始突破社会的上层,渗透至社会的每个阶层。文化具有可引导性、可塑造性,那么,如何讲述历史、讲述历史的源头就是塑造文化的重要手段。中国历史上历朝历代帝王的封禅巡守,以及几乎持续整个封建王朝时期的尊孔祭孔,其实都是维系族群历史记忆,保持文化基因传承的外在形式。而回顾自身,辉煌多样的文明形式,自源头时期就具有的海纳百川的文化包容心态,“温柔敦厚”的价值追求,是我们的文化在伊始时期就赐予我们的宝贵财富。换句话说,中国历史的文化基因从根上来说是健康的、有活力的。但是,历史告诉我们,如不用心维护和引导,基因也可能发生变异。
(摘编自王学典《谈中国历史传承中的文化基因》)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浏览完整试题A.中华民族以文化为族群认同的纽带,这种文化基因,使华夏族群走向“统一”成为必然。
B.周朝的“礼”文化,是最早的被族群认同的文化,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传承有重要作用。
C.儒家的“温柔敦厚”是指个人对民众、家国等的深厚感情,并不涉及个人的性格、态度。
D.中国历朝历代封建帝王皆尊孔祭孔,其行为维系了族群历史记忆,传承了文化基因。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5分)
A.文章着重阐述了两大文化基因在中华民族历史传承中的作用,有理有据,材料详实,论证充分。
B.文中第一段引用韩愈的概述和孔子的话,意在证明中华民族自古是以文化为族群认同的纽带的。
C.文章第二段举苏轼等人事例,阐明“温柔敦厚”的文化基因可以柔化这些天才式人物的锋芒。
D.文章第三段论述层层深入,先阐述文化的特性,再谈传承文化基因的方式,最后对世人发出呼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中华文明绵延不断、源远流长,这与中国人尊崇儒家“温柔敦厚”的价值追求及文化包容心态息息相关。
B.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不仅把差异巨大的社会阶层统合起来,也使儒家文化渗透至社会的每个阶层。
C.为抗击“新冠”疫情,无数慨然赴武汉的医务人员、志愿者,再次印证了我国传统中“温
柔敦厚”的文化基因。
D.中国历史的文化基因一直是健康的、有活力的。只要用心维护、就能保证优秀文化基因的良好传承。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作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急行军,网络文学在“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迎来了最好的时代。艾瑞咨询近日发布的《2019年中国网络文学出海报告》显示,中国网络文学出海的潜在市场规模预计达到300亿元。目前中国网络文学出海覆盖40多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已上线了英、法、日、韩、俄、印尼、阿拉伯等十几个语种版本。
东南亚深受中国文化影响,一直是中国网络文学出海的热门地区,《琅琊榜》《将夜》等作品皆为东南亚书店的畅销书,《扶摇》等IP改编影视作品也在东南亚有良好的收视率。东南亚也是阅文集团出海的主要市场,东南亚用户在其海外用户中占据重要部分,阅文集团在东南亚拥有近万名原创作家,东南亚译者占全球整体译者的70%以上。
(摘编自《乘一带一路东风中国网络文学出海迎来最好时代》)
材料二:

注:起点国际是阅文集团的国际版网络文学网站。

材料三:
网络文学作为一种成本低廉的文化消费品居然走向海外,而其在北美这样一些发达国家引起如此强烈的反响,这些原本在国内被主流媒体嗤之以鼻的玄幻武侠网文,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其在国外大受追捧?
对于中国网文为何能走红国外的问题,有一种意见认为,“套路”是关键。其本质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与技巧。例如,我们的孔子学院,最常见的教学方式包括写汉字、背唐诗、开私塾学院,靠“舞舞狮子”“包包饺子”来影响海外学子。这些方式与方法固然有其合理性,但有时实际效果并不尽如人意。阳春白雪毕竟曲高和寡,这是有定论的。网络文学之所以流行,和美国大片、日本动漫以及韩国电视剧一样,主要凭借的是在娱乐和休闲方面做足文章。有人说网文读者所追求的就是一个字——爽!国内网文的各种金手指,修真斗气,走上成功巅峰凡此种种,都是有套路的。密丹、元婴、同门爱情、破坏师门,这些元素与桥段在西方人眼里就洋溢着浓郁的东方情调。此外,中国网文毕竟成熟早、发展快,大多数外国网友第一次看到中国网文时,往往会被其天马行空的奇思妙想所深深震撼。
(摘编自陈定家《网络文学:出海热的冷思考》)
材料四:
网络小说进入国际视野后,被统一打上“中国文化”的标签。海量网络文学作品的输
出,为国外读者掀起了中国文化的神秘面纱。当泥沙俱下的网络小说文本作为中华文化的载体呈现在全球语境中,缺失辨别能力的海外读者难免对中国文化产生曲解与误读。当带有中国元素的网络文学进入国际视野,却与“精品化”的定位无缘之时,就无法避免西方资本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以中国网络文学为原始脚本进行二次创作与包装。网络文学将与国内其他出口原材料一样,以“中国制造”而非“中国品牌”呈现于全球文化舞台。质量问题不仅影响网络文学自身的海外传播与接受,更攸关中国的国际形象。
(摘编自王青《网络文学海外传播的四重境界》)
4.下列不属于中国网络文学海外受追捧的原因的一项是( )(3分)
A.“一带一路”等政策实施,扩大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
B.起点国际等数字阅读平台以国际视野大力推介国内优秀网文。
C.越来越多的国外原创作者加入到中国网文创作的队伍中。
D.玄幻武侠中的中国文化元素契合了国外大多网民的喜好。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中国网文出海覆盖国家数量的增加及语言翻译种类的多样化,充分说明中国网文已经在海外掀起一股浪潮。
B.由图表一可知,国内网文作者数量逐年增加,为优质网文的产生提供了更大可能,促进了网文出海。
C.阅文集团之所以把东南亚作为出海的主要市场,在此发展多年,与其受中国文化影响深有很大关系。
D.中国网文出口海外并受到追捧,与学习美国大片、日本动漫以及韩国电视剧的创作手法,有很大关系。
6.中国网络文学出海如何才能发展得更好?请结合材料提出你的建议。(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驯鹰世家
赵长春
八月水凉。
九月风冷。
入十月,风多寒意,水为冰凉。苇花摇曳,露浓霜重,薄冰细雪。驯鹰就摆翅空中,因为大雁南飞,到了袁店河畔。
袁店河南北流,东西横有几条哑河。哑河——一头连河、一头断流——这样的河道中,水稳,沙白,虫草多,蚌肥。从春到夏,到秋,珍珠在蚌中长大,珠圆,光亮,芒泽,名“袁珠”。可是水冰了,采珠不易,风寒使得采珠人青壮年时就佝偻了身躯。于是,有人家驯起了老鹰。
驯鹰靠“熬”。鹰捕自罗汉山。黑屋子里熬,鹰倔强,喂食不吃;人更倔强,非要喂食,不吃就不让闭眼。硬是熬得熟悉主人的气息、声音、口令,去了眼罩,一声唿哨,直扑大雁,鹰爪双下,大雁一声哀鸣!鹰吃雁肉,人取大雁嗉囊中的珍珠,各有所得。


展开余下试题也就是说,大雁南飞路过袁店河畔的季节,正是珍珠圆润、蚌肉肥美的时令。迁徙的大雁食蚌补养,珍珠不好消化,存于嗉囊中……每年秋深冬寒时,过往的大雁在袁店河停留半月二十天,鹰拿雁,人拿珍珠,有驯鹰的人家就如此收获了珍珠。
不过,放飞的鹰多是赵家驯化的。
比较而言,赵家是袁店河上下闻名的驯鹰世家。
赵家驯鹰,只驯拿雁的鹰。所驯出的鹰,倔强,只拿雁;不逮兔子,不叼黄鼠狼,不擒狐狸,不捉山鸡。所拿的雁,嗉囊中袁珠多。赵家驯出的鹰也怪,好像能看出存珠多的大雁。一季下来,得珠多。不管买,还是雇,用赵家的鹰,划得来。因为袁珠金贵,大有大价格,小有小价格,北到蒙古,南至汉口,都有好销路。
赵家只管驯鹰,不拿大雁。赵家的规矩,驯鹰足够吃喝,拿雁毁害生灵。当年,袁珠作为贡珠,需要下水捕获,没少伤赵家人。赵家驯鹰后,一辈辈下来,伤了不少大雁。民国了,袁珠不作为供品了,赵家就立了规矩:驯鹰养家。就这样,到了民国三十一年。
民国三十一年,日本人到了袁店河。最初的恐慌后,人们依然过日子,赶集,上地,婚丧嫁娶。
转眼又到了拿雁的时节,也是袁店河上下婚嫁的时节。这个时候,场光地净,人们有了闲心、闲情、闲意。
那一天,农历十月十八。晴冷的天气被红盖头红双喜红鞭炮渲染,河东的嫁女,河西的娶亲。热闹间,来了六七个日本兵。赵十九记得很清,也就六七个日本鬼子,路过方清公路,见如此热闹,就停了摩托,下了马……于是,出了大事。
一周后,就在袁店河的几处新坟前,驯鹰的人家聚到了一起。赵老大架着一只雄壮的鹰,立在寒风中:“乡亲们,以前驯鹰,各有各招,各赚各的钱;今天驯鹰,招数一样,也赚不了钱,可能还得赔上命……愿意干的,就回家赶紧驯;不愿意的,各取其便。”
人们就散了。寒风中,纸钱飘飞,悲声呜咽。
此后的那三四年里,袁店河上空出现了一种老鹰,高翔在罗汉山、丰山、鹰卧山的天际,盘旋着,或者入定,就是一个黑点;不过,一旦发现小鬼子,忽然俯冲,唰!如风似箭,等明白过来,或眼瞎耳没,或舌断胸空,或喉碎且颈管窜血。
人们后来明白,是袁店河上下的驯鹰人家各用各招,以示区别。赵家驯的鹰,直扑咽喉、颈部,招招毙命。
后来,驯鹰人家还按照要求,组建了一支特别的“鹰之队”,为南阳大会战的胜利立下了战功。
——现在,水小了,大雁不再过往,袁店河没有驯鹰人了。
赵家也不再驯鹰。只是把弹拨琵琶的好技艺传承了下来:左手多吟挽,右手控制音量、音色。挑轮、滚、滚双、并四弦、滚四弦等技法,表达出老鹰的翱翔;轮子弦带挑缠弦时,缠弦摆动,大雁鸣唳;拼弦、扫弦,震颤出老鹰与大雁搏斗的激烈。
有人说,这曲子叫“海青拿天鹅”。
有人说,这曲子叫“平沙落雁”。
赵十九摇头不已。他说,这叫“斗鬼子”。
赵十九还说,这是赵老大当年驯鹰时弹拨的曲子。
赵老大,驯鹰高手,第六代传人,爱好音乐。二胡、大鼓、唢呐,都上手。尤其弹得一手土琵琶。看鹰击长空,拿大雁,叨小鬼子,天长日久,模音拟形,留下来了这首曲子。
很好听。听完,如喝豪酒,如观大战,浑身舒然,透彻、酣畅、解气。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开篇的景物描写,意象丰富,语言简洁,富有韵味,古朴苍凉,引人入胜。
B.小说中插入大段关于袁店河捞珍珠艰难情况的介绍,为驯鹰世家的应运而生张本。
C.小说在重点讲述“斗鬼子”的故事时,环环相扣,在看似平静叙述中含蕴着激情。
D.小说把笔墨重点落在第六代传人赵老大身上,意在表明他的本领是家族历代中最强的。
8.小说中驯鹰世家有怎样的的特点?请简要概括。(6分)
9.文章名为“驯鹰世家”,可结尾几段文字都在写赵老大的琵琶弹奏技艺,是否应该删除?
请谈谈你的看法。(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吴汉字子颜,南阳宛人也。家贫,给事县为亭长。王莽末,以宾客犯法,乃亡命至渔阳,资用乏,以贩马自业,往来燕、蓟间,所至皆交结豪杰。更始立,使使者韩鸿徇河北。或谓鸿曰:“吴子颜,奇士也,可与计事。”鸿召见汉,甚悦之,遂承制拜为安乐令。会王郎①起,北州扰惑。汉素闻光武长者,独欲归心。乃说太守彭宠曰:“渔阳、上谷突骑,天下所闻也。君何不合二郡精锐,附刘公击邯郸,此一时之功也。”宠以为然,而官属皆欲附王郎,宠不能夺。汉乃辞出,止外亭,念所以谲众,未知所出。望见道中有一人似儒生者,汉使人召之,为具食,问以所闻。生因言刘公所过,为郡县所归;邯郸举尊号者,实非刘氏。汉大喜,即诈为光武书,移檄渔阳,使生赍以诣宠,令具以所闻说之,汉复随后入。宠甚然之。于是遣汉将兵与上谷诸将并军而南,所至击斩王郎将帅。及光武于广阿,拜汉为偏将军。既拔邯郸,赐号建策侯。汉为人质厚少文造次不能以辞自达邓禹及诸将多知之数相荐举及得召见遂见亲信常居门下光武将发幽州兵,夜召邓禹问可使行者。禹曰:“间数与吴汉言,其人勇鸷,有智谋,诸将鲜能及者。”即拜汉大将军,持节北发十郡突骑。更始幽州牧苗曾闻之,阴勒兵,敕诸郡不肯应调。汉乃将二十骑先驰至无终。曾以汉无备,出迎于路,汉即总兵骑,收曾斩之,而夺其军。北州震骇,城邑莫不望风弭从。遂悉发其兵,引而南,与光武会清阳。诸将望见汉还,士马甚盛,皆曰:“是宁肯分兵与人邪?”及汉至莫府,上兵簿,诸将人人多请之。光武曰:“属者恐不与人,今所请又何多也?”诸将皆惭。光武即位,拜为大司马,更封舞阳侯。
注:①王莽代汉称帝后,起兵反莽者多以汉后刘氏为号。赵国邯郸人王朗,自称是汉成帝子刘子舆,建都邯郸。
(选自《后汉书•吴汉传》,有删节)
10.下列句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汉为人质厚少文造次/不能以辞自达邓禹/及诸将多知之/数相荐举/及得召见/遂见亲信/常居门下/
B.汉为人质厚少文/造次不能以辞自达/邓禹及诸将多知之/数相荐举/及得召见/遂见亲信/常居门下/
C.汉为人质厚少文/造次不能以辞自达邓禹/及诸将多知之/数相荐举/及得召见/遂见亲信常居门下/
D.汉为人质厚少文造次/不能以辞自达/邓禹及诸将多知之/数相荐举/及得召见/遂见亲信常居门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中国古代姓名称谓有名、字、号之分。男子18岁才取字,为让人尊重,供他人称呼用。
B.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汉武帝即位后首创。文中的“更始”即为年号。
C.长者,一般指年纪大或辈分高的人,也可尊称有道德的人。文中采用的是后者的意义。
D.持节,古代使臣奉命出行,必执符节以为凭证。后来也代指官职名。节,旄节,也叫符节。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吴汉有豪侠之气。他虽在流亡,生活困顿,仍不忘结交豪杰,主动结识了更始皇帝的使者韩鸿,受其赏识,被任命为安乐令。
B.吴汉足智多谋。天下大乱,他坚定地认定刘秀才是可以归附的人;并巧设计谋,最终使北州太守彭宠欣然接受了他的建议。
C.吴汉大胆果决。他深受刘秀的信任,受命调遣十郡的精锐骑兵,却受到更始皇帝手下苗曾的暗中阻挠,他果断行事,斩杀苗曾。
D吴汉胸怀大度。他在北州声威大震,聚集了众多的兵马。与刘秀汇合后,主动上交兵簿,令只想扩充自己兵马的诸将感到惭愧。


展开余下试题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禹曰:“间数与吴汉言,其人勇鸷,有智谋,诸将鲜能及者。”
译文:
(2)北州震骇,城邑莫不望风弭从。遂悉发其兵,引而南,与光武会清阳。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14~15题。
登大伾山①
王守仁②
晓披烟雾入青峦,山寺疏钟万木寒。
千古河流成沃野,几年沙势自风湍。
水穿石甲龙鳞动,日绕峰头佛顶宽。
宫阙五云天北极,高秋更上九霄看。
注:①大伾山,位于今河南省,因其有北方最大的大石佛而著称于世。②王守仁,明代哲学家、军事家和文学家。1499年,新科进士王守仁奉旨办差,路过此地。慕大石佛之名到大伾山来拜谒。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句照应题目,写诗人早起登山,一个“披”字,表现其拜谒此山的渴慕之心。
B.山寺钟声悠扬,以动衬静,“疏”字可谓神来之笔,愈显山之幽静深邃,寒意浓浓。
C.诗人在山腰高处远眺,风湍沙势,沃野千年,流露出一股悲凉情绪和悠远的怀古之情。
D.尾联情感上更进一层,不仅表达不负使命的忠诚,还有对人生仕途的充满无限信心。
15.有人说此诗写得“大气磅礴”,请从意境、语言特点、情感三个角度分析本诗。(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以夸张的笔触摹写行人动作,侧面凸显蜀道之高峻的诗句是:“ , 。”
(2)杜甫的《登高》中诗人感伤自己漂泊日久,老病加身的艰难处境的诗句是“ ,
。”
(3)韩愈在《师说》中强调了从师是为了学道,和他人的年龄大小无关的句子是:“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年度流行语是一个以年为跨度的社会观察哨。换上历史的广角镜头,流行语的变迁展现出时代的变与不变。以科学技术领域为例,从几年前的“互联网+”“引力波”,到时下的“5G”“区块链”, 的革新不断拓展着生产生活的疆域。从“两弹一星”“陈氏定理”,到“神舟飞船”“港珠澳大桥”,中国科技的历史性跨越,成为新中国70年辉煌历程的生动注脚。
流行语持续更新, 是因为时代在变化、国家在发展。在这一过程中,无论是“铁人精神”和“蛮拼的”态度,无论是“个体户”首吃螃蟹和“创客”掀起创业热潮,始终不变的是拼搏奋斗的精神,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始终不变,这些都将起推动中国向好发展的磅礴力量。
新与旧,小与大,变与不变,道出了流行语背后的辩证法。一个有趣的现象是:临近年末,( ),其选择各有不同。但无论如何,流行语只能 社会生活的某些侧面,并不能代表时代的全部。流行语选择愈多样、变化愈快速,越说明我们这个时代充满了进步的多样性,越说明中国具有发展的无限可能。
17.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由多家机构选出的年度热词纷纷出炉
B.不同版本的年度热词相继被很多机构发布
C.很多机构相继发布了不同版本的年度热词
D.很多机构把不同版本的年度热词相继发布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日新月异 总而言之 凝聚 折射
B.日新月异 归根结底 汇聚 投射
C.如火如茶 归根结底 凝聚 折射
D.如火如茶 总而言之 汇聚 投射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无论是“铁人精神”或者是“蛮拼的”态度,无论是首吃螃蟹的“个体户”或者是掀起创业热潮的“创客”,始终不忘拼搏奋斗的精神。
B.无论是“铁人精神”和“蛮拼的”态度,无论是首吃螃蟹的“个体户”和掀起创业热潮的“创客”,始终不忘拼搏奋斗的精神。
C.无论是“铁人精神”和“蛮拼的”态度,无论是“个体户”首吃螃蟹和“创客”掀起创业热潮,拼搏奋斗的精神始终不变。
D.无论是“铁人精神”还是“蛮拼的”态度,无论是“个体户”首吃螃蟹还是“创客”掀起创业热潮,拼搏奋斗的精神始终不变。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人到了一定年纪,睡眠时间逐渐减少,这是由于人体内分泌系统分泌的褪黑素减少。
① ?褪黑素又称松果腺素,是人类的松果体产生的一种胺类激素。3~5岁幼儿夜间褪黑素分泌量最多, ② ,当人到35岁以后,体内分泌的褪黑素明显下降,导致睡眠紊乱以及一系列功能失调。研究表明,从体外补充褪黑素,可使褪黑素水平维持在年轻状态,提高睡眠质量,延缓衰老。但 ③ ,临床实验证明,褪黑素会带来头晕、头痛、恶心、嗜睡等副作用。所以褪黑素并非人人适用。
21.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90个字。(5分)
2021年4月29日11时23分,搭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的长征五号B遥二运载火箭,在我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约494秒后,天和核心舱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12时36分,太阳能帆板两翼顺利展开且工作正常,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此次发射任务成功,标志着中国空间站在轨组装建造全面展开,为后续关键技术验证和空间站组装建造顺利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
天和核心舱是中国空间站发射入轨的首个舱段,主要用于空间站统一控制和管理,具备长期自主飞行能力,可支持航天员长期驻留,开展航天医学、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起飞质量22.5吨,是目前我国自主研制的规模最大、系统最复杂的航天器。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曾国藩说:“谋大事者,首重格局。”什么是格局?格局是指一个人的眼界、胸襟、胆识等心理要素的内在布局!
2000年,当无数商人想着如何来钱快,纷纷投资房地产时,任正非不为眼前的利益所诱惑,专注做自己想做的通信行业。他曾说:十年之后,世界通信制造业三分天下,必有华为一席。事实证明华为做到了,而且做到了业界翘楚。华为的崛起并不是简单的技术进步,还有任正非对企业目标的界定,对企业管理的创新,对智力价值的承认……。超乎常人的格局,是铸造华为超乎寻常的武器。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怎样的联想和感悟。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
字。
高一年级五月调研卷高一语文参考答案
1.【答案】A
【解析】B项于文无据。“最早”在文中找不到根据。C项不合文意。“不涉及性格、态度”错。文中说温柔敦厚“不仅是……,而且是……”,是递进关系。D项绝对化。文中说的是“几乎”持续整个封建王朝。
2.【答案】C
【解析】“柔化了锋芒”说法有误。根据文中“天才式的锋芒背后,是对民众与家国的深深眷恋与悲悯,仍无改其‘温
标签: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下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河南省非凡”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45]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