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161  2021-06-09
标签: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下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61]
湖北省重点中学2021学年高一5月联考语文试题
湖北省重点中学高一年级五月联考
语文试卷
本试卷共10页,23题。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自三星堆六个新发现的“祭祀坑”破土发掘以来,世人对三星堆文明的各种猜测和解释让人眼花缭乱。人们之所以对三星堆感到神秘,正因为我们过去太习惯于用传统的眼光和思维方式去观察它,用我们已知的“知识图谱”去对照这个未知的世界。比如说,凡高度发达的文明就应当有文字,殷商有甲骨文、金文这样的文字,三星堆为何没有?如果没有发现文字,那特色鲜明的三星堆文明还属于中华文明体系吗?因此,用什么样的眼光去看待已经出土和即将出土的各种考古遗物和遗迹现象,在当前至关重要。
研究三星堆的古发掘,有三个重要的维度。
第一个重要维度,从古蜀文明的发展脉络看,三星堆并非无源之水、无根之木。从考古发现而论,在成都平原的宝墩文化、长江上中游地区的史前新石器时代文化当中,都可以找到和三星堆早期文化相似的因素,它们有可能是三星堆文化的源头之一。而在文献典籍当中,同样可以看到两个和三星堆文明关系密切的古代书写系统。一个是中原文化系统,西周时就有“蜀”的记载,《尚书•牧誓》记载周武王伐纣,“西土八国”之中就有蜀人参战。另一个是巴蜀文化系统,《蜀王本纪》记载古蜀时期先后经历了蚕丛、柏灌、鱼凫、杜宇、开明各世代。蜀各世蜀王虽然远离中原王朝,但也自成一系,若隐若现地始终保持着与中原王朝之间的联系,既非天外来客,也非域外异族。
第二个重要维度,是三星堆文明和中原殷周文明之间的关系,这也是目前关注度极高的问题之一。三星堆“祭祀坑”中先后发现的高大的青铜神像,造型奇特的青铜面具和头像,黄金制作的金面罩、金杖等器物,让人感到震撼和费解,用人们过去对殷周青铜文化的“常识”无法加以解释。事实上,这正是古蜀人独具匠心的创造。他们基于中华文明的母体,采用浪漫的艺术形式,表达“神人之间”的沟通,为中国青铜时代增添了丰富的内容。
三星堆所接受的文化因素可能是多方面的,其中最多的是来自中原地区,有些则可能通过长江中下游地区、川西北地区、云南和两广等地区传入四川盆地。其中三星堆青铜器的造型、纹饰,尤其是龙、虎、鸟、大眼兽面等神秘动物图像,和我国南方青铜器系统(如湖南)也有密切的关系。
第三个维度,是世界古代文明视野下的三星堆。三星堆究竟是不是外来文明?这也是当前最吸引眼球的议题之一。如果把三星堆文明整体性地认定为外来文明的产物,是缺乏科学根据的。除了以上已经论述的三星堆与中原殷商文明的密切关系等考古事实之外,还需指出的是,不同文明之间,在大体相同的文化水准、生态环境以及社会发展程度等条件之下,各自独立地产生出某些相似的文化现象并不足为奇。例如,对神秘的大眼睛、神树、太阳神等的崇拜现象,在世界各古代文明中都有存在,不能将三星堆出现的这类考古现象都归结于外来文明。


浏览完整试题如果从中外文化交流的宏大视野上看,三星堆所处的中国青铜时代与域外文明产生交流已具备充分条件。汉武帝时派遣张骞“凿空”西域,开拓出丝绸之路,其动因之一就是在中亚、南亚发现了从蜀地输出的蜀布、枸酱、邛竹杖等特产,方知其间必有民间的商贸通道可资利用。事实上,早在年代更为久远的史前时代,已有若干物证表明中西文化之间有了不同程度的接触、交流。此次三星堆四号坑灰烬层中采用酶联免疫技术检测出蚕丝蛋白,很可能也是丝绸的残痕。这也证明早在三星堆时代,蜀地已能生产并利用丝绸作为高级贵重物品。秦汉以后,丝绸成为国家对外贸易交流的主要产品,古蜀早在青铜时代便已经奠定了这个基础。所以,若说在三星堆文明中包含有某些来自更为遥远的域外文明影响和交流、互动的因素,客观上不能排除这种可能。
(霍巍《三星堆神秘面纱的三个观察维度》)
材料二:
近些年来,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及其取得的成果是中国考古学实现其肩负重大使命的典型例证。浙江良渚、山西陶寺、陕西石峁、河南二里头等一系列都邑性遗址的发掘和多学科综合研究,把中华文明形成的时间由距今4000年左右的夏王朝提早到距今5000多年,向前延伸了一千多年。“中华文明五千年”从传说被论证为可信的历史,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追溯出中华文明起源与发展的过程、揭示了中华文明的丰富内涵,展现了各地区文明起源、发展和以中原地区为中心的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形成的历史过程,为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提供了历史滋养和学理支撑。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历史和实际相结合,摆脱判断进入文明社会的“三要素”即文字、青铜器和城市的束缚,以社会严重阶层分化、出现凌驾于社会之上的王权和国家作为判断进入文明社会的根本标志,列举了从考古材料中辨识的王权和国家的物化标志,即都城或其他大型公共设施的兴建、高等级的建筑——宫殿的出现(往往与城内其他区域相隔离的大型高等级建筑群)、随葬品丰富且有彰显墓主人尊贵身份的器具——礼器的大型墓葬、贵重资源和高等级物品的生产和分配为统治者所掌控、战争和暴力成为社会常见的现象、王权所控制的稳定的分层级区域社会的形成等,其中最核心的是国家的产生。正是按照这一标准,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论证了中华文明具有五千多年悠久历史。文明“三要素”并不是世界上所有文明不可或缺的要素,如中美洲的玛雅文明就没有制造和使用金属器,没有出现冶金术。因此,我们提出的判断进入文明社会的新标准也符合世界其他一些原生文明,具有普遍意义,是中国考古学对世界文明研究作出的理论贡献。
“我国古代历史还有许多未知领域,考古工作任重道远”。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中国考古学发展指明了方向。考古工作者应该以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中国考古学为己任,更清晰地揭示中华文化的辉煌成就、中华文明的起源发展及其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努力让中国考古学研究的优秀成果更好地为民众所了解,不断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自豪感。同时,考古成果和历史研究成果,也是向国际社会展示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让世界了解中国历史、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
(节选自王巍《关于中国考古学发展的回顾与思考》)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如果用传统 眼光和思维方式去观察考古发掘,用已知的“知识图谱”去对照未知的世界,就不会有新的发现。
B. 从考古发现和文献典籍记载两个角度分析,都可以找到中原文明与三星堆文化的联系,明确三星堆文化的源头。
C. 古蜀人独具匠心的创造、浪漫夸张的艺术想象,为中国青铜时代增添了丰富的内容,为中华文明作出了独特贡献。
D. 在汉武帝派张骞“凿空”西域,开拓出丝绸之路后,中亚、南亚发现了从蜀地输出的蜀布、枸酱、邛竹杖等特产。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蜀王本纪》中有关于各世蜀王的记载,可以证明李白的《蜀道难》中“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的诗句有着现实的依据。
B. 世界各古代文明中都有对神秘的大眼睛、神树、太阳神的崇拜现象,反映了三星堆文化与世界文明之间的实际联系。
C. 现代科学技术在考古中具有重要作用,如果没有酶联免疫技术,三星堆四号坑灰烬层中可能不会检测出蚕丝蛋白。
D. 文字、青铜器和城市“三要素”,不具有普遍的适用性,以之作为判断是否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准很可能忽略一些文明。
3. 下列说法中,不能用来支撑材料一中第二个维度的观点的一项是( )
A. 三星堆青铜神树上的鸟和缠绕于树干上的龙纹,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神话体系中常见的母题。
B. 在三星堆三号“祭祀坑”中发现了类似殷商以青铜鼎、簋等容器相配合来表达社会等级、身份的“礼器”。
C. 三星堆“祭祀坑”出土的用于祭祀的玉璋、玉璧、玉琼,与殷墟出土的玉器在造型和功能上十分接近。
D. 在丝绸之路沿线 中国西北地区曾经出土过与三星堆出土的金杖类似的“权杖”。
4. 材料一是怎样体现论证的严密性的?结合文本,从论据使用和语言表达角度加以分析。
5. 要想获得更多的考古发现,考古工作者应具备怎样的态度与精神?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答案】1. C 2. B 3. D
4. ①论据准确、典型、丰富,论据有力支撑论点。如论证第一个维度时,运用《尚书》和《蜀王本纪》的记载来证明三星堆文明的源头和发展脉络。②语言严谨、客观。对于未确定的结论,用“可能”表示只是推测;加入修饰限定成分,使表述内容更符合事实。如“若隐若现地始终保持着”“客观上不能排除”等,这些词句使表达客观严密。
5. ①善于打破思维定势,勇于创新。不拘泥于传统的眼光和思维方式,探寻新的解读角度;创新性提出判断进入文明社会的新标准,对世界文明研究做出理论贡献。②态度严谨。尊重考古发现事实,参考文献典籍,解读三星堆文明。③使命担当。中国考古工作者肩负重大使命,进行中华文明探源,增强民族自信。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蘑菇圈【注】(节选)


展开余下试题藏族 阿来
蘑菇季快结束的时候,阿妈斯炯拿起手机,她想要给做州长的儿子胆巴打个电话。她要告诉儿子,自己老了,腿不行了,明年不能再上山到自己的蘑菇圈跟前去了。
第二天,丹雅就上门了。丹雅带了好多好吃的东西,阿妈斯炯,我替胆巴哥哥看望你老人家来了。胆巴哥哥让我把你送到他那里去。
阿妈斯炯说,我哪里也不去,我只是再也不能去找我的蘑菇圈了。
丹雅说,那么让我替你来照顾那些蘑菇吧。
阿妈斯炯说,你怎么知道如何照顾那些蘑菇?你不会!
丹雅说,我会!不就是坐在它们身边,看它们如何从地下钻出来,就是耐心地看着它们慢慢现身吗?
阿妈斯炯说,哦,你不知道,你怎么可能知道!
丹雅说,我知道,不就是看着它们出土的时候,嘴里不停地喃喃自语吗?
阿妈斯炯说,天哪,你怎么可能知道!
丹雅说,科技,你老人家明白吗?科学技术让我们知道所有我们想知道的事情。
阿妈斯炯说,你不可能知道。
丹雅问她,你想不想知道自己在蘑菇圈里的样子?
阿妈斯炯没有言语。
丹雅从包里拿出一台小摄像机,放在阿妈斯炯跟前。一按开关,那个监视屏上显出一片幽蓝。然后,阿妈斯炯的蘑菇圈在画面中出现了。先是一些模糊的影像。树,树间晃动的太阳光斑,然后,树下潮润的地面清晰地显现,枯叶,稀疏的草棵,苔藓,盘曲裸露的树根。阿妈斯炯认出来了,这的确是她的蘑菇圈。那块紧靠着最大栎树干的岩石,表面的苔藓因为她常常坐在上面而有些枯黄,现在,那个石头空着。一只鸟停在一只蘑菇上,它啄食几口,又抬起头来警觉地张望四周,又赶紧啄食几口。如是几次,那只鸟振翅飞走了。那只蘑菇的菌伞被啄去了一小半。
丹雅说,阿妈斯炯你眼神不好啊,这么大朵的蘑菇都没有采到。她指着画面,这里,这里,这么多蘑菇都没有看到,留给了野鸟。
阿妈斯炯微笑,那是我留给它们的。山上的东西,人要吃,鸟也要吃。
下一段视频中,阿妈斯炯出现了。那是雨后,树叶湿淋淋的。风吹过,树叶上的水滴簌簌落下。阿妈斯炯坐在石头上,一脸慈爱的表情,在她身子的四周,都是雨后刚出土的松茸。镜头中,阿妈斯炯无声地动着嘴巴,那是她在跟这些蘑菇说话。她说了许久的话。周围的蘑菇更多,更大了。她开始采摘,带着珍重的表情,小心翼翼地下手,把采摘下来的蘑菇轻手轻脚地装进筐里。临走,还用树叶和苔藓把那些刚刚露头的小蘑菇掩盖起来。
看着这些画面,阿妈斯炯出声了,她说,可爱的可爱的,可怜的可怜的这些小东西,这些小精灵。她说,你们这些可怜的可爱的小东西,阿妈斯炯不能再上山去看你们了。
丹雅说,胆巴工作忙,又是维稳,又是牧民定居,他接了你电话马上就让我来看你。
阿妈斯炯回过神来,问,咦!我的蘑菇圈怎么让你看见了?丹雅并不回答。她也不会告诉阿妈斯炯,公司怎么在阿妈斯炯随身的东西上装了GPS,定位了她的秘密。她也不会告诉阿妈斯炯,定位后,公司又在蘑菇圈安装了自然保护区用于拍摄野生动物的摄像机,只要有活物出现在镜头范围内,摄像机就会自动开始工作。
阿妈斯炯明白过来,你们找到我的蘑菇圈了,你们找到我的蘑菇圈了!
如今这个世界没有什么是找不到的,阿妈斯炯,我们找到了。
阿妈斯炯心头溅起一点愤怒的火星,但那些火星刚刚闪出一点光亮就熄灭了。接踵而至的情绪也不是悲伤,而是面对一个完全陌生的世界那种空洞的迷茫。她不说话,也说不出什么话来。
只有丹雅在跟她说话。
丹雅说,我的公司不会动你那些蘑菇的,那些蘑菇换来的钱对我们公司没有什么用处。
丹雅说,我的公司只是借用一下你磨菇圈中的这些影像,让人们看到我们野外培植松茸成功,让他们看到野生状态下我公司种植的松茸怎样生长。
阿妈斯炯抬起头来,她的眼睛里失去了往日的亮光,她问,是为什么?
丹雅说,阿妈斯炯,为了钱。那些人看到蘑菇如此生长,他们就会给我们很多很多钱。
阿妈斯炯还是固执地问,为什么?
丹雅明白过来,阿妈斯炯是问她为什么一定要打她蘑菇圈的主意。
丹雅的回答依然如故,阿妈斯炯,钱,为了钱,为了很多很多的钱。
阿妈斯炯把手机递到丹雅手上,我要给胆巴打个电话。
丹雅打通了胆巴的电话,阿妈斯炯劈头就说,我的蘑菇圈没有了,我的蘑菇圈没有了。
电话里的胆巴说,过几天,我请假来接你。
过几天,胆巴没有来接她。
胆巴直到冬天,最早的雪下来的时候,才回到机村来接她。离开村子的时候,汽车缓缓开动,车轮压得路上的雪咕咕作响。阿妈斯炯突然开口,我的蘑菇圈没有了。
胆巴搂住母亲的肩头,阿妈斯炯,你不要伤心。
阿妈斯炯说,儿子啊,我老了我不伤心,只是我的蘑菇圈没有了。
【注】蘑菇圈:阿妈斯炯偶然在深山里发现的蘑菇源,传说圈里的蘑菇是山里所有同类蘑菇的起源。蘑菇是一切菌类的总称,松茸是其中的一种。
(有删改)
文本二
过去我们听说小说,首先是一个叙事性的文学,叙事性的文学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它为什么不是叙述而是叙写?
述是一个动态性不太强的字,在叙述的状态下,我们开始写作一篇小说的时候,就特别容易把对于小说丰富文本的关注只放在事件上。我们今天看到的小说,大部分都是设计人物关系,构建故事框架,然后,推进情节。这种推进没有延宕,小说进入一个故事的时候缺少节奏感,没有快慢,没有回旋。如果用水流打个比方,今天的很多小说就像农村的人工渠道里头的水,渠道里的水很有效率,流得很快也不会浪费。但是人工渠道,一样的宽度深度,同时也规定它是一样的速度,一渠水这样一泻往前奔流,这样的水用于生产当然是有效率的,但是这样的水没有观赏性。
我们从事的,或者说我们要讨论的叙事文学,它是有美学效应的,它永远相伴于审美活动,那么在这种审美活动中,它就一定是另外一种状态。如果叙述是一条人工渠道,那么叙写就是一条山溪,蜿蜒曲折,快的时候比所有快都要快,慢的时候比所有慢还要慢,它要回旋。叙写和叙述相比,当然一样关注情节的进展,但更为重要的是一个在写的状态中的人,或者说一个好的小说文本所需要的不仅仅是讲一个简单的故事、一味地推进情节,它需要在不同的地方停下来进行延宕。所以短篇小说是从语言展开的,语言一旦展开,叙事就已经开始了,但难道小说就是从头到尾地把一个故事言说一遍吗?如果我们只是重复一个事件,重复一个故事,这样的小说具有审美的意义?
如果说我们承认是写,写一篇有意味的小说,充满语感的、想象力的小说,它一定在故事之外另外写了一些别的什么东西。所以小说一定要有旁枝斜出,一定要有言外之意,一定要有关涉趣味的笔墨。多丽丝•莱辛说,我有一个巨大的困难,当我需要写作一个小说的时候我总是在倾听,写作的时候在倾听,在倾听什么呢?它的中文翻译是:我在倾听一种腔调。换句话说,她就是在等待一种叙事的格调,用我们的话讲就是她在等待一种语言风格的出现,而这种语言风格不是写在纸上的,是听得见的,语言都是要发出声音的。
(选自《当我们谈论文学时,我们在谈些什么——阿来文学演讲录》,有删改)
6. 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开头阿妈斯炯接连四次说丹雅不知道怎么照顾蘑菇圈,写出了阿妈斯炯肯定、惊讶、怀疑的心理变化和情感的起伏变化,虽多次描写却无雷同之感。
B. 小说采用全知视角叙事,讲述了阿妈斯炯守护的蘑菇圈被丹雅公司追踪拍摄并以此赚钱的故事,塑造了阿妈和丹雅两人对比鲜明的形象,体现了作者的感情倾向。


展开余下试题C. 文章结尾写到阿妈斯炯的蘑菇圈被发现了之后有种“空洞的迷茫”,这种“迷茫”表现了她面对时代与个人命运变化时茫然失措的心态,点明了小说的主题。
D. 小说两次写到阿妈斯炯给儿子打电话,可儿子都没有回来,这表明阿妈希望儿子能继承自己的蘑菇圈,但儿子对阿妈的蘑菇圈并不在意。
7. 下列与文本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认为,今天的小说大多数先设计人物关系,构建故事框架,后推进情节,这类小说进入一个故事的时候缺少节奏感,没有快慢与回旋,因此这样的小说缺少可读性。
B. 叙写和叙述有异有同,互为表里,两者都关注情节的进展。不同的地方在于叙写强调动态性,需要在不同的地方停下来进行延宕,而叙述强调完整性。
C. 本篇小说主要通过对话推动情节的发展,故事简单但叙事具有动态性,展示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时代的关系,表达了丰富的主题。
D. 作者在文本一中运用了文本二提出的“叙写”手法,不仅仅叙述一个简单的故事、一味地推进情节,而且根据作者的写作需求进行延宕,具有美学效应。
8. “我的蘑菇圈没有了”这句话是理解阿妈斯炯心理的关键,请结合文本分析。
9. 阿来认为小说作为叙事性文学,叙事不是“叙述”而是“叙写”。请结合文本一,简析其如何体现了“叙写”的特点。
【答案】6. D 7. B
8. ①表明了阿妈斯烱对蘑菇圈的珍视;
②表达了阿妈无法继续保护蘑菇圈的痛苦、无奈与自责;
③表达了对蘑菇圈未来命运的担忧,对机村未来发展的茫然与忧虑。
9. ①小说叙事要注意节奏,跌宕起伏,要有灵动之美。文本一通过阿妈和丹雅的对话快速推进情节,第2个视频慢镜头描写阿妈照顾蘑菇圈的温馨场景。
②小说叙事在故事之外要有言外之意。文本一写了阿妈守护的蘑菇圈被破坏的故事,呼唤了人们对自然环境、生态环境的保护,批判了现代社会以这种欺诈的方式获取金钱的行为,也以此唤醒人们尊重原住民们的文化信仰。
③叙写要有作家个性化的叙事腔调或语言风格。文本一具有“诗”的语言风格,运用了比喻、拟人、反复、叠词等手法,使小说的语言具有诗歌语言的形象性和韵律感,将自己浓浓的主观感情渗透进作品里,使小说语言具有诗歌的抒情性。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孝祥,字安国,历阳乌江人。读书过一目不忘,下笔顷刻数千言。年十六,领乡书,再举冠里选。绍兴二十四年,廷试第一。考官已定埙①冠多士,孝祥次之。高宗读埙策皆秦桧语,于是擢孝祥第一,而埙第三。谕宰相曰:“张孝祥词翰俱美。”
上之抑埙而擢孝祥也,秦桧已怒,既知孝祥乃祁之子,祁与胡寅厚,桧素怨寅。于是风言者诬祁有反谋,系诏狱。会桧死,魏良臣密奏散狱释罪,遂以孝祥为秘书省正字。
初,孝祥登第,出汤思退之门,思退为相,擢孝祥甚峻。而思退素不喜汪澈,孝祥与澈同为馆职,澈老成重厚,而孝祥年少气锐,往往陵拂之。至是澈为御史中丞,首劾孝祥奸不在卢杞②下,孝祥遂罢。
寻除知抚州。年未三十,莅事精确,老于州县者所不及。孝宗即位,知平江府。事繁剧,孝祥剖决,庭无滞讼。属邑大姓为奸利,孝祥捕治,籍其家得谷粟数万。明年,吴中大饥,迄赖以济。
张浚自蜀还朝,荐孝祥,召赴行在。孝祥既素为汤思退所知及受浚荐思退不悦孝祥入对乃陈二相当同心戮力以副陛下恢复之志。上嘉之。会金再犯边,孝祥陈金之势不过欲要盟。宣谕使劾孝祥落职,罢。复集英殿修撰、知静江府,治有声绩,复以言者罢。俄起知潭州,为政简易,时以威济之,湖南遂以无事。复待制,徙荆湖北路安抚使。筑寸金堤,自是荆州无水患,置万盈仓以储漕运。进显谟阁直学士致仕。请祠,以疾卒,年三十八。孝宗惜之,有用才不尽之叹。孝祥俊逸,文章过人,尤工翰墨,尝亲书奏札,高宗见之,曰:“此人必将名世。”
(节选自《宋史•张孝祥传》有删节)
[注]①埙(xūn):秦桧的孙子秦埙。②卢杞:唐朝宰相、巨奸,曾先后陷害杨炎、颜真卿等人。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孝祥既素为汤思退所知/及受浚荐/思退不悦/孝祥入对/乃陈/二相当同心戮力以副/陛下恢复之志
B. 孝祥既素为汤思退所知/及受浚荐/思退不悦/孝祥入对/乃陈/二相当同心戮力/以副陛下恢复之志
C. 孝祥既素为汤思退所知/及受浚荐/思退不悦孝祥/入对/乃陈/二相当同心戮力以副/陛下恢复之志
D. 孝祥既素为汤思退所知/及受浚荐/思退不悦孝祥/入对/乃陈/二相当同心戮力/以副陛下恢复之志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廷试又称殿试,科举制度中最高一级的考试,乡试中选者才能参与,一般由皇帝在殿廷之上亲自主持。
B. 诏狱,奉皇帝命令拘押犯人的监狱,一般二千石以上的高官有罪,需要皇帝下诏书才能拘捕入诏狱。
C. 漕运,就是利用水道调运粮食(主要是公粮) 一种专业运输。宋朝,漕运业空前发展,甚至形成系统完善的漕运管制,掌管中央及地方的水陆运输。
D. 致仕指古代官员正常退休,致仕的一般年龄为七十岁,有疾患则提前;官员也可自请退职,如“乞骸骨”。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张孝祥才思敏捷,颇受赏识。他读书过目不忘,十六岁时,在乡试中入围,又被乡里推荐为第一名;考进士高宗曾称赞他的诗词必将闻名于世。
B. 张孝祥治洪有方,造福百姓。他在担任荆湖北路安抚使时,组织修筑了寸金堤,去除荆州水患;又设立万盈仓来储备漕运的粮食。
C. 张孝祥仕途坎坷,屡遭罢官。金兵入侵时,他认为金国是想缔结盟约,被宣谕使弹劾而丢官;担任静江府知府时,又因谏官的意见被罢。
D. 张孝祥年轻有为,能力出众。他担任抚州知府时,处理事情精明、准确;任平江府知府,不怕事务繁重艰巨,没有留下积压的案件。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孝祥捕治,籍其家得谷粟数万。明年,吴中大饥,迄赖以济。
(2)俄起知潭州,为政简易,时以威济之,湖南遂以无事。
14. 汪澈担任御史中丞时,他为什么首先弹劾张孝祥,使其被罢职?请简要说明。
【答案】10. B 11. A 12. A
13. (1)张孝祥逮捕并惩治(他们),没收他们的家产,得到几万斛粮食。第二年,吴中发生大的饥荒,一直靠这些粮食来赈济百姓。
(2)不久张孝祥被起用担任潭州知州,处理政事简明易行,有时用威力辅助治理,湖南于是因此平安无事。
14. ①汤思退一向不喜欢汪澈。②张孝祥出自汤思退门下,受到汤思退的大力提拔。③张孝祥与汪澈一同任职时年少气盛,常常欺侮他。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敕赐百官樱桃
王维
芙蓉阙下会千官,紫禁朱樱①出上阑②。
才是寝园春荐后,非关御苑乌衔残。
归鞍竞带青丝笼,中使频倾赤玉盘。
饱食不须愁内热,大官还有蔗浆寒。
[注]①朱櫻:樱桃,其实熟时深红色者谓之朱樱。②上阑:汉官观名,在上林苑中。
15. 下列对这首诗 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句交代了朝廷赏赐群臣的地点,巧妙点题:第二句着重描写了樱桃色泽,深红可人。
B. 颔联首句用“才是”一词突出“春荐”这一祭礼刚刚完成就赏赐臣僚,可见敬
标签: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下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湖北省重点”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61]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