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试卷

阅读:284  2021-06-26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84]
2021年高考乙卷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河南省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对于人文研究来说,计算方法以往只是作为辅助手段而存在的,而今天已取得了不可替代的地位。一种新的人文研究形态应运而生,这就是“数字人文”。学者莫莱蒂曾设想一种建立在全部文学文本之上的世界文学研究,人们必须借助计算机对大规模的文学文本集合进行采样、统计、图绘,分类,描述文学史的总体特征,然后再做文学评论式的解读。为此,他提出了与“细读”相对的“远读”作为方法论。弄清计算机的远读与人的细读之间的差别,不仅能使我们清晰地界定计算方法在人文研究中的作用,而且可以帮助我们重新确立人的阅读的价值。
计算机是为科学计算而创造出来的,擅长的是“计数”,而非理解。要处理自然语言文本,计算机必须先将文本置换成便于计数的词汇集合,或者用更复杂的代数模型和概率模型来表示文本,这一过程被称为“数据化”。数据化之后所得到的文本替代物(集合、向量、概率)虽然损失了原始文本的丰富语义,但终究是可以计算的了。不过,尽管计算机能处理海量的语料,执行复杂的统计、分类、查询等任务,但它并不能理解文本的内容。
远读是数字人文的基石。大规模的文本集合上的远读,基本上可以归为两类:一是对文本集合整体统计特征的描述,一是对文本集合内在结构特征的揭示。例如,数字人文学者米歇尔等人对数百万册数字化图书进行多种词汇和词频统计,以分析英语世界的语言演变,这属于前者;莫莱蒂用地图、树结构来分别展示文学作品的地理特征和侦探故事的类型结构,这属于后者。无论是宏观统计描述还是内在结构揭示,都是超越文本具体内容的抽象表示,所得结果都是需要解读的。正如米歇尔所说,在巨量文本集合上得到的统计分析结果,为人文材料的宏观研究提供了证据;但是要解读这些证据,就像分析古代生物化石一样,是有挑战性的。对远读结果的解读,仍然是依赖学者在细读文本的基础上所建立起来的对本领域的认知和理解。一句话,人的阅读不可替代。
需要补充的是,当考查单篇文本的文本特征(例如计算一篇文档中所有单字的出现频率),或者分析其内部结构(例如提取一部小说中所有人物的对话网络)时,数据量也会增长到个人无法处理的程度。所以,上述对文本集合所做的讨论在单篇文本层面也是成立的。
一个普遍存在的对数字人文的评判依据,是看数字人文能不能更好地回答传统人文学者所关心的问题。严格说来,只有当数据量或者数据精度超出了个人阅读理解的能力范围时,才有理由借助计算机来对文本或者文本集合的特征予以量化描述,进而提供给人去进行深入解读。数字人文不仅仅是新的手段和方法,更重要的是,它赋予我们提出新问题的能力。我们现在可以问,五千年来全人类使用最频繁的词是什么。透过这类问题,可以获得观察超长历史时段文化现象的新视角。


浏览完整试题(摘编自王军《从人文计算到可视化——数字人文的发展脉络梳理》)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数字人文的概念提出之前,计算方法已被引入人文领域,在研究中发挥作用。
B. 要实现莫莱蒂设想的世界文学研究,首先应进行大规模的文学文本集合的数据化。
C. 选择远读还是细读的方法,取决于阅读的对象是大规模的文本集合还是单篇文本。
D. 数字人文不仅为文本处理提供了新的手段和方法,而且为人文研究提供了新视角。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区分“计数”与“理解”,是为了论证计算机不能处理某些特定类型的文本。
B. 文章转述数字人文学者米歇尔本人的说法,有助于论证应该更全面地看待远读。
C. 文章第四段讨论单篇文本层面的问题,对前文补充论证,使得论证更加周密。
D. 文章同时肯定计算机远读和人的细读的作用,有助于避免人们对远读的误解。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人文研究的主体,在数字人文中实现了从具体的学者个人向计算机的转变。
B. 远读不是要深化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而是要发掘文本集合的共同形式特征。
C. 数字人文的价值,在于将历史上未被注意和阅读的文本都进行数据化并做研究。
D. 和人的细读相比,远读的理念和做法体现出大数据时代文理融合的跨学科取向。
【答案】1. C 2. A 3. D
【解析】
【分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原文内容的能力。
C.“选择远读还是细读的方法,取决于阅读对象是大规模的文本集合还是单篇文本”错误,原文第四段说“即便是单篇文档……数据量也会增长到个人无法处理的程度” “当数据量或者数据精度超出了个人阅读理解的能力范围时,才有理由借助计算机来对文献或者文献集合的特征予以量化描述,再提供给人去深入解读”可见,即使是单篇文本也可以选择远读方法,起决定作用的是数据量是否超出个人阅读理解的能力范围。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与论证关系的能力。
A.“文章区分‘计数’与‘理解’,是为了论证计算机不能处理某些特定类型的文本”错误,从“尽管计算机能处理海量的语料,执行复杂的统计、分类、查询等任务,但它并不能理解文本的内容”来看,是为了证明计算机不能理解文本内容,数字人文仍离不开人的阅读,从而“帮助我们重新确立人的阅读的价值”。
故选A。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信息的能力。
A.“人文研究的主体,在数字人文中实现了从具体的学者个人向计算机的转变”错误,根据原文“对远读结果的解读,仍然要依赖学者在细读文本基础上所建立起来的对本领域的认知和理解。一句话,人的阅读不可替代”可见,并没有实现主体从具体的学者到计算机的转变。
B.“远读不是要深化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而是要发掘文本集合的共同形式特征”以偏概全,原文第三段说“大规模的文本集合上的远读,基本可以归为两类:一是对文本集合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试卷
相关:关于“2021年高考”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84]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