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完整试题两个“讲话”强调中国文艺发展中的民族化、中国化或者说“去洋化”,要求中国的理论工作者立足中国文艺的实践,概括、提炼出中国化的文艺理论,并以之对中国文艺的发展及其审美价值做出理解、解释、认识、评价。 基于人民本位和民族文艺独立性立场的《北京讲话》将对新时代中国的文艺实践和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延安讲话》为解放区建构了一个新民主主义性质的文艺现实,其后就涌现了以《小二黑结婚》为代表的农民文艺作品,成为理论“创造”现实、引导文艺创作实践的典型例证。《北京讲话》为21世纪的中国人民建构了一个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艺现实,假以时日,未来中国文艺界必定会有表现“中国梦”的辉煌作品问世。 (摘编自张清民《两个文艺“讲话”的话语意义分析》) 材料二: 文艺是铸造灵魂的工程,文艺工作者是灵魂的工程师。“凡作传世之文者,必先有可以传世之心。”广大文艺工作者要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旗帜,充分认识肩上的责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动活泼、活灵活现地体现在文艺创作之中,用栩栩如生的作品形象告诉人们什么是应该肯定和赞扬的,什么是必须反对和否定的,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同时,文艺界知名人士很多,社会影响力不小,大家不仅要在文艺创作上追求卓越,而且要在思想道德修养上追求卓越,更应身体力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做到言为士则、行为世范。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最深层、最根本、最永恒的是爱国主义。爱国主义是常写常新的主题。拥有家国情怀的作品,最能感召中华儿女团结奋斗。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方志敏的《可爱的中国》,等等,都以全部热情为祖国放歌抒怀。我们当代文艺更要把爱国主义作为文艺创作的主旋律,引导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 追求真善美是文艺的永恒价值。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让人动心,让人们的灵魂经受洗礼,让人们发现自然的美、生活的美、心灵的美。一首短短的《游子吟》之所以流传千年,就在于它生动讴歌了伟大的母爱。我们要通过文艺作品传递真善美,传递向上向善的价值观,引导人们增强道德判断力和道德荣誉感,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 文艺创作不仅要有当代生活的底蕴,而且要有文化传统的血脉。“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中应有之义。事实上,外国人也跑到我们这里寻找素材、寻找灵感,好莱坞拍摄的《功夫熊猫》《花木兰》等影片不就是取材于我们的文化资源吗? 中华民族在长期实践中培育和形成了独特的思想理念和道德规范,有崇仁爱、重民本、守诚信等思想,有自强不息、扶危济困、见义勇为等传统美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很多思想理念和道德规范,不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有其永不褪色的价值。我们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我们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展现中华审美风范。 传承中华文化,绝不是简单复古,也不是盲目排外,而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辩证取舍、推陈出新,摒弃消极因素,继承积极思想,实现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摘编自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1. 下列对《北京讲话》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北京讲话》把“中国精神作为“社会主义文艺的灵魂”,与新时代中国的文艺发展面临民族文化自强的迫切要求紧密相关。 B. 《北京讲话》强调了文艺的民族本位意识,这将改变中国文艺研究的现状,文艺活动中的难题也都将迎刃而解。 C. 《北京讲话》使“中国精神”得到了呈现,是因为把“心价值观”“优秀传统文化”这两个阐释符码作为基本叙事单位。 D. 《北京讲话》希望文艺创作主体在文艺创作活动中提升艺术创造的“核心技术”,锻造文艺领域里的“中国芯”。 2.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现代世界,任何国家的文艺都要面对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关系的问题。两个“讲话”虽然所处的社会语境不同,但都对这个问题给予了妥当的理论处理。 B. 《延安讲话》极力提倡工农兵文艺,坚决反对中国文艺借鉴俄苏话语,把那种对外来文艺观念“硬搬和模仿”行为斥之为文学教条主义和艺术教条主义。 C. 两个“讲话”强调中国文艺发展中的民族化、中国化,或者说“去洋化”,《北京讲话》比《延安讲话》对中国的文艺实践和发展产生的影响更大。 D.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 精神命脉,文艺创作要有文化传统的血脉。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前提。 3. 下列各项中,不能体现文艺的民族本位意识的一项是( ) A. 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 B. 方志敏的《可爱的中国》 C. 鲁迅的《彷徨》 D. 好莱坞拍摄的《花木兰》 4. 材料二是如何体现“人民本位下的民族文化立场”的?请简要分析。 5. 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 【答案】1. B 2. A 3. D 4. ①材料二体现了人民本位意识,语言表述上平民化,极少采用专业词汇,而是采用口语聊天的形式,通俗易懂②材料二体现了民族本位意识,以平视的眼光看待外来文艺,强调洋为中用;重视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强烈的本土文化意识。(意思答对即可) 5. ①首先提出观点,指出两个“讲话”解决问题 立足点是一致的,那就是人民本位下的民族文化立场;②然后深入阐述两个“讲话”是如何体现人民本位意识和民族本位意识的;③最后总结指出《北京讲话》将对新时代中国的文艺产生深刻的影响,将会有辉煌作品问世。(意思答对即可)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东风暖 许心龙 车门刚关闭,我忙示意刘师傅打开车门。我探头朝车门外干呕几声,是撕心裂肺的干呕。梁市长笑了。梁市长说:“没大学校园的空气好吧?”我发现梁市长没有干呕过一次,真的,他平静得跟在充满花香的公园里一样。身处臭气熏天的垃圾处理场,没有超人的忍耐力,不干呕几次真是不可想象。
展开余下试题正想着,车子来到了一处梨园,袭来阵阵熟果子的清香。我长吸口气,心里才算安稳。“下去遛遛,透透气吧。”梁市长隔窗望着梨园说。 下了车,我才注意到梁市长一身休闲装,白底黑色运动鞋。刘师傅提醒我,梁市长今天是私访性质的调研,不准称呼职务。我忙点点头。我也早有耳闻。古代坐轿人的身份一眼就能看出,而如今坐车的不一定是啥身份呢。 梨园面积不大,稀稀落落没几个人,温暖的阳光洒在枝叶空隙。梁市长沿着小径往前走,边走边看,很感叹一棵不高的梨树竟能挂十几颗果子,错落有致,大小不一。我正纳闷,梁市长对梨园这么感兴趣? 这时,从左边梨行里走出一个人来。这个人穿着深蓝色T恤衫,领口的几个扣子全扣着。 “梨好卖吗?”梁市长望着远处密密的梨林说。 “行情不太好。”那人说,“其实这梨品质好,皮薄,肉嫩,多汁,核小,无渣。” “这梨子的颜色真不错,金灿灿的。”梁市长笑着说。 “这梨叫金果梨。”那人露出了笑色,“你看一个一个果子挂在那儿,多灵气! 我发现这个人很有成就感,只是满树梨子不是让看的,是让大家吃的,得销售出去才行啊。 “这品种是从哪儿引来的?”梁市长也来了兴致,要刨根究底。 “从山东滨州引来的。在青岛当兵时,我经常吃金果梨,几天不吃就想得慌。”这个人大概是找到了知音。从这个人的脸色上,我倒没发现一丝梨子滞销的忧愁。 “一晃在部队三十多年啊。”这个人又补充道。 “我也是部队转业的,”梁市长说,“只是没您在军营时间长,回来服务地方了。” 忽然,树林里传来呼呼啦啦叽叽喳喳的斗鸡打架一样的声音。埋伏的十几只麻雀呼啦一下蹿出,惊得片片树叶簌簌发抖。 “呵呵,别怕,”这个人指着梨树上挂着的一个东西说,“那是驱乌器,吓唬鸟的,要不然落地的果子比这还多。” 这时,一个年轻的女子赶来,端着一杯红茶,看到梁市长,她眼前一亮。 梁市长对她微微一笑,点了点头。 “这是我二闺女。哦,忘了介绍,我姓房。老弟,您贵姓?” “姓梁。”我忙接道。梁市长望我一眼,眼神里明显是夸我这个新秘书称职。 “来,捡个大个的,让您尝尝。”老房说着从腰里掏出水果刀。 老房很熟练地削好一个梨,递给梁市长。 梁市长忙说:“切一半,那一半给他们吃。” “梨园里还能缺梨吃?”老房瞪着眼说。 梁市长咬一口,汁液挂在了嘴角。“好吃,好吃。”说着又咬了一口,很响地咀嚼着。突然,他向对面的老房招手,“来,咱俩合个影。”梁市长右手举着啃了几口的梨,嘴里还不停地嚼着,示意要我拍照。身后老房的二闺女也举起了手机。 拍好照,我望老房一眼,心里说,你老房也真有福气,因为梁市长一般是不跟谁合影的。 这时,老房的闺女说:“这个梨园投资了几百万,但销路不好,梨子都有烂的了。” “要是为了赚钱,就不费心弄这梨园了。”老房看着满园的金果梨,目光从容。他似乎想起了军营的生活,想起了年轻时的模样。 “可联系电商,搞网售。”梁市长望着老房,举起了大拇指:“军人情结,还没褪色啊。” 夕阳像一只硕大的金果梨挂在天边,我们转身返回…… 礼拜天一早,我的手机响了。 “赶紧起床,去城南房庄梨园采摘梨去。”是我的同学张华。他说:“可火了,金果梨,比黄酥梨强多了。” 金果梨?我一下子想起了上周在梨园的情形。 “市长在梨园吃了梨,还与老板合了影,”张华又说,“朋友圈都刷屏了呢!” 翌日,我给梁市长如实汇报了梨园的情况。 梁市长笑着说:“老房这个人是好样的。那天,我在车上老远就看到梨园里疙疙瘩瘩的都是梨果,就知道他们销路不好。金果梨的品质真不错,我就想着帮他宣传宣传,让群众吃上好水果,让老房不白忙活。” “这东风借得好啊!老房二女儿真聪明!”我感叹道,“不过,当时她还埋怨老房,说明没有真正理解她爸。” (有删改) 6.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梨园的金果梨品质非常好,皮薄,肉嫩,多汁,核小,无渣。老房对自家的金果梨很自信,可金果梨的销售却成了难题。 B. 老房退伍军人的身份拉近了梁市长和老房的距离,他们都有当兵的人生经历,这也是梁市长主动帮助老房的主要原因。 C. “这个梨园投资了几百万,但销路不好”,写出了老房二女的担优;老房的想法不同,他弄梨园的本意不是为了赚钱。 D. “军人情结,还没褪色啊”,梁市长虽然对老房 人品很认同,但认为金果梨还是要销售出去,他想到了电商网售。 7. 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通过细节来描写人物,如写果园主人领口的扣子全扣着,揭示了老房的生活习惯;如写梁市长的休闲穿着,展示了梁市长的形象。 B. 小说前面叙写刘师傅对“我”的交代,为后文“我”果园主人老房介绍梁市长埋下了伏笔;金果梨火了,朋友圈都刷屏了,也照应了前文。 C. 小说以“东风暖”为题,意蕴丰富,既指老房家的二闺女巧借梁市长的东风宣传金果梨,助力销售;也暗含了对老房军人本色不改的赞美。 D. “温暖的阳光洒在枝叶空隙“夕阳像一只硕大的金果梨挂在天边”,小说两次写到太阳,写出了时间的变化,也营造出一种温馨祥和的氛围。 8. 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梁市长的形象。 9. “我”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案】6. B 7. C 8. ①关心群众。梁市长深入实际为群众办实事,他主动为果园做宣传,解决了金果梨的销售难题。 ②为人低调。梁市长一身休闲着装出行,私访调研,不事张扬;他一般不与人合影,为人低调。 9. ①“我”是故事的叙述者,通过第一人称“我”的口吻叙述故事,使故事更加真实可信。 ②“我”衬托了主要人物,面对恶臭的环境和老房的梨园,“我”和市长的表现形成反差,“我”衬托了梁市长的形象。 ③“我”是小说的线索,“我”串起了小说的故事情节,使情节条理清晰,结构完整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冯璧字叔献,真定县人。幼颖悟不凡,弱冠补太学生。承安二年经义进士,制策复优等,调莒州军事判官。未几,调辽滨主簿。县有和籴粟未给价者余十万斛,散贮民居,以富人掌之,有腐败则责偿于民,民殊苦之。璧白漕司,即日罢之,民大悦。泰和四年,调鄜州录事。六年,伐蜀,帅府以书檄委之。章宗欲招降吴曦,诏先以文告晓之,然后用兵。蜀人守散关不下,金兵杀获甚众,璧言“彼军拒守而并祸其民,无乃与诏旨相戾乎?”主帅憾之,以璧招两当溃卒,璧即日率风州已降官属淡刚、李果偕行。道逢军士所得子女金帛牛马皆夺付刚,使归其家军士则以违制决遣之比到两当军民三万余众鼓舞迎劳璧以朝旨慰遣之及还主帅嘉其能奏迁一官贞祐三年,迁翰林修撰。时山东、河朔军六十余万口,仰给县官,率不逞辈窜名其间。诏摄监察御史,汰逐之。总领撒合问冒券四百余口,劾案以闻,诏杖杀之,故所至争自首,减几及于半。兴定四年,行省奏牙吾塔故违节制,诏璧佩金符鞫之。璧驰入牙吾塔军,夺其金符,易以他帅摄。牙吾塔入狱,兵士哗噪,以吾帅无罪为言,璧怒责牙吾塔曰:“元帅欲以兵抗制使耶,待罪之礼恐不如此,使者还奏,狱能竟乎。”牙吾塔伏地请死。四年,迁刑部郎中。诏璧与吏部侍郎畏忻审理冤狱。时河中帅阿虎带及僚属十数人皆以弃城罪当死,系同州狱待报。同州官僚承望风旨,问璧何以处之,璧曰:“河中今日重地,朝议拟为驻跸之所,若失此则河南、陕西有唇亡之忧。此而不诛,三尺法无用矣。”竟以无冤上之。正大九年,河南破,北归,又数年卒,年七十有九。
展开余下试题(节选自《金史•冯璧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使归其家/军士则以违制决遣之/比到两当/军民三万余众鼓舞迎劳/璧以朝旨慰遣之/及还/主帅嘉其能/奏迁一官/ B. 使归其家/军士则以违制决遣之/比到两当/军民三万余众鼓舞迎劳/璧以朝旨慰遣之/及还/主帅嘉其能奏/迁一官/ C. 使归/其家军士则以违制决遣之/比到两当/军民三万余众鼓舞迎劳/璧以朝旨慰遣之/及还/主帅嘉其能奏/迁一官/ D. 使归/其家军士则以违制决遣之/比到两当/军民三万余众鼓舞迎劳/璧以朝旨慰遣之/及还/主帅嘉其能/奏迁一官/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太学中国古代的大学,其名始于西周,后世也有设国子监的。 B. 檄,古代用于征召、晓谕政府公告或声讨、揭发罪行等的文书。 C. 监察御史,官职名,有监察百官、巡视郡县和案件审理等职权。 D. 吏部,官署名,掌管文官的任免等;还有户、礼兵、刑工部。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冯璧非常聪明。他少年时就聪明不凡,刚成年时补为太学生,后来还考中了进士,考制策科时又评为优等,调任莒州军事判官。 B. 冯璧关爱百姓。他担任辽滨县主簿时,径自取消了百姓有关粮食赔偿的命令;对两当士兵掠得的少年男女及财物,都让淡刚送还他们家中。 C. 冯璧勇敢无畏。他代理监察御史,查办撒合问,据实上报;冯璧将牙吾塔逮捕入狱,面对士兵们的喧哗鼓噪,他勇敢无畏,斥责牙吾塔。 D. 冯璧坚守原则。金兵斩杀俘获蜀地军民很多,冯璧向主帅进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冯璧坚守原则,认为阿虎带应处以死刑。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彼军拒守而并祸其民,无乃与诏旨相戾乎? (2)诏杖杀之,故所至争自首,减几及于半。 14. 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冯璧为什么要处死阿虎带? 【答案】10. A 11. C 12. B 13. (1)他们的军队抵御守卫因而祸及了他们的百姓,这样恐怕与诏书的旨意相违背了吧? (2)诏令行杖刑诛杀撒合问,因此(冯璧)所到之处,(那些不法之人)争相自首,裁减士兵将近一半。 14. ①河中府地理位置重要,不能丢失,阿虎带作为河中府统帅却弃城,论罪应被处死。 ②处死阿虎带也是为了维护国家法律的威严。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节选) 岑参 虏塞兵气连云屯,战场白骨缠草根。 剑河风急雪片阔,沙口石冻马蹄脱。 亚相【注】勤王甘苦辛,誓将报主静边尘。 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 【注】亚相,即封大夫,指御史大夫封常清。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一句运用夸张手法极言我方军队集结之多,写出了我军抗敌的兵力强大。 B. “战场白骨缠草根”写战场恐怖惨淡的氛围,借战场的环境暗示战斗的激烈。 C. “静边”是封大夫出师西征的目的,“誓”字写出了封大夫战必胜的决心。 D. 最后两句表达了对封大夫的美好祝愿,认为他的功劳将超过很多有名的古人。 16. 请结合全诗赏析“剑河风急雪片阔,沙口石冻马蹄脱”。 【答案】15. A 16. ①运用白描手法,写剑河寒风猛烈大雪纷飞沙口的石头寒冷,马蹄冻脱; ②写出了边地环境的恶劣苦寒烘托了战争的艰苦; ③借景抒情,反衬出将士们奋不顾身的精神,表达了对将士们的赞颂之情。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司马迁《屈原列传》中“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强调品行不正的小人损害国家,正直之人不为所容。 (2)贾谊《过秦论》中“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形象描写了始皇派遣得力的将领、士兵守卫要塞,盘问过往行人的情景。 (3)李商隐《锦瑟》中“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锦瑟起兴,引起对华年往事的追忆。 【答案】 (1). 邪曲之害公也 (2). 方正之不容也 (3). 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 (4). 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5). 锦瑟无端五十弦 (6). 一弦一柱思华年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灰塑是以草筋灰、纸筋灰或贝灰等为主要塑形材料,辅以竹钉、铁钉、铜丝、瓦片等为骨架,使用灰匙等色彩进而描绘成形的一种建筑装饰类别。灰塑大量应用在建筑物的屋顶和墙体上,细分为脊饰、门楼、山墙、照壁、墙楣、楹联等。现可考证最早的广府地区灰塑为明代作品,是佛山祖庙中明代正德六年的“郡马梁祠”牌坊。(①),并非岭南广府地区独有。但灰塑大面积使用不耐低温的草筋灰和纸筋灰材料,而这种材料在气温低于零度时会开裂。根据专家推测,因为受环境影响,仅剩冬季气温高于零度的岭南部分地区所以留存灰塑至今。(②)。著名的陈家祠堂,廊上的灰塑图画讲述着一个个故事;脊上佛山陶塑就像一幕幕戏剧,精彩动人,吸引了中外游客的目光。 18.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①和②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①在其他地方也曾广泛使用灰塑装饰工艺 ②灰塑具有装饰功能,极具审美价值 B. ①灰塑装饰工艺在其他地方曾被广泛使用 ②灰塑极具审美价值,具有装饰功能 C. ① 其他地方也曾广泛使用灰塑装饰工艺 ②灰塑极具审美价值,具有装饰功能 D. ①灰塑装饰工艺在其他地方曾被广泛使用 ②灰塑具有装饰功能,极具审美价值 19. 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B.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C.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D.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20. 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写出修改后的正确语句。 【答案】18. D 19. B 20. 示例:专家推测,因为受环境影响,所以仅剩冬季气温高于零度的岭南部分地区留存灰塑至今。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地球上绝大部分陆生动物都需要睡眠,人类自然也不例外。人需要睡眠很容易理解,① ?其实,② 。可以想象,动物在睡眠时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极为迟钝,很容易被天敌抓住。如果有动物进化出不睡眠的能力,岂不是会比那些需要睡眠的动物更有生存优势?可惜迄今为止尚未在陆生动物中发现过。 曾经有人相信动物的睡眠需求③ ,但后续研究发现,即使生活在暗无天日的润穴中,动物也需要睡眠,这说明睡眠需求与光照周期无关。 21. 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2. 请分别用一个否定句概括上文各段的主要意思,每句不超过15个字。 【答案】21. ①但动物为什么需要睡眠呢 ②睡眠对动物的生存不利 ③与光照周期有关 22.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