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末试卷

阅读:121  2021-06-13
标签:统编版 高二 选修下 期末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21]
2021学年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期末复习:现代诗歌阅读基础训练
专题09 现代文阅读:现代诗歌阅读
【基础训练】
一、现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的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①大堰河,是我的保姆。
地的名字就是生她的村庄的名字,
她是童养媳,
②大堰河,是我的保姆。
我是地主的儿子,
也是吃了大堰河的奶而长大了的
大堰河的儿子。
大堰河以养育我而养育她的家,
而我,是吃了你的奶而被养育了的,
③大堰河啊,我的保姆。
1.诗中画线部分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下列对其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①说明其卑微。②进一步说明其身份。③倾注了“我”对她的感情。
B.①交代了“我”与她的关系,②表明了“我”以她为骄傲。③倾注了“我”对她的深厚感情。
C.①说明“我”与她的关系。②进一步说明其身份。③表明了“我”对她的深厚感情。
D.①点明身份。②突出“我”对她的热爱,③倾注了“我”对她的深情厚谊。
2.“我是地主的儿子,/也是吃了大堰河的奶而长大了的/大堰河的儿子。”这几句诗坦诚地告诉我们( )
A.“我”虽然出身于地主家庭,但却是农民的儿子。
B.“我”是地主的儿子,与大堰河只不过是劳资关系。
C.“我”不忘养育之恩。
D.“我”与大堰河的被养育与养育关系比与生身父母的血缘关系更密切。
【答案】
1.B
2.D
【分析】
1.
本题考查学生对现代诗手法技巧赏析能力。
首先找出划线的内容,“大堰河,是我的保姆”在文段中出现三次,考生可以结合不同的位置分析其作用,诗歌第一句就说“大堰河,是我的保姆”,这是交代了“我”与“大堰河”之间的关系,诗人是地主的儿子,长在“大堰河”的怀中,吮吸着她的乳汁,这不仅养育了诗人和身体,也养育了诗人的感情;“她的名字就是生她的村庄的名字”,诗歌中的“大堰河”以某种象征意义,已经升华为永远与山河、村庄同在的人民的化身,或者说是中国农民的化身,而这样的人是“我”的保姆,养育了“我”,表明我以她为骄傲的情感;大堰河以自己的乳汁养育了我,“而我,是吃了你的奶而被养育了”,诗人转变称呼,以第二人称直接抒发自己的情感,倾注我对大堰河的深厚感情。反复的作用如下:强调,增强语气或语势;起到反复咏叹,表达强烈情感的作用,反复的修辞手法还可以使诗文的格式整齐有序,而又回环起伏,充满语言美。所以诗歌中三处划线句子作用依次是:①交代了“我”与她的关系,②表明了“我”以她为骄傲。③倾注了“我”对她的深厚感情。
故选B。
2.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现代诗诗句含义,品味现代诗语言能力。
第一句“我是地主的儿子”交代了“我”的出身,出自于地主家庭,他们是“我”的生身父母;“也是吃了大堰河的奶而长大了的大堰河的儿子”,这是交代“我”和大堰河的关系,大堰河以她的乳汁养育了我,诗人深深领受了她的爱,从诗句的表述来看,艾青告诉我们,自己和大堰河的养育关系比与生身父母的血缘关系更密切。而事实上,诗人是地主的儿子,却长在“大堰河”的怀中,等到到了上学的年龄离开养母回到亲生父母身边的时候,他感到父母的陌生,更感到养母的对他的重要。养母正直、善良、朴素的品格影响了诗人的一生。
故选D。
3.下列对《大堰河——我的保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大堰河——我的保姆
艾青
大堰河,是我的保姆。


浏览完整试题她的名字就是生她的村庄的名字,
她是童养媳,
大堰河,是我的保姆。
我是地主的儿子;
也是吃了大堰河的奶而长大了的
大堰河的儿子。
大堰河以养育我而养育她的家,
而我,是吃了你的奶而被养育了的,
大堰河啊,我的保姆。
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
你的被雪压着的草盖的坟墓,
你的关闭了的故居檐头的枯死的瓦菲,
你的被典押了的一丈平方的园地,
你的门前的长了青苔的石椅,
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
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
在你搭好了灶火之后,
在你拍去了围裙上的炭灰之后,
在你尝到饭已煮熟了之后,
在你把乌黑的酱碗放到乌黑的桌子上之后,
在你补好了儿子们的为山腰的荆棘扯破的衣服之后,
在你把小儿被柴刀砍伤了的手包好之后,
在你把夫儿们的衬衣上的虱子一颗颗地掐死之后,
在你拿起了今天的第一颗鸡蛋之后,
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
我是地主的儿子,
在我吃光了你大堰河的奶之后,
我被生我的父母领回到自己的家里。
啊,大堰河,你为什么要哭?
我做了生我的父母家里的新客了!
我摸着红漆雕花的家具,
我摸着父母的睡床上金色的花纹,
我呆呆地看着檐头的我不认得的“天伦叙乐”的匾,
我摸着新换上的衣服的丝的和贝壳的纽扣,
我看着母亲怀里的不熟识的妹妹,
我坐着油漆过的安了火钵的炕凳,
我吃着碾了三番的白米的饭,
但,我是这般忸怩(niǔní)不安!因为我
我做了生我的父母家里的新客了。
大堰河,为了生活,
在她流尽了她的乳汁之后,
她就开始用抱过我的两臂劳动了;
她含着笑,洗着我们的衣服,
她含着笑,提着菜篮到村边的结冰的池塘去,
她含着笑,切着冰屑悉索的萝卜,
她含着笑,用手掏着猪吃的麦糟,
她含着笑,扇着炖肉的炉子的火,
她含着笑,背了团箕到广场上去,
晒好那些大豆和小麦,
大堰河,为了生活,
在她流尽了她的乳液之后,
她就用抱过我的两臂,劳动了。
大堰河,深爱着她的乳儿;
在年节里,为了他,忙着切那冬米的糖,
为了他,常悄悄地走到村边的她的家里去,
为了他,走到她的身边叫一声“妈”,
大堰河,把他画的大红大绿的关云长
贴在灶边的墙上,
大堰河,会对她的邻居夸口赞美她的乳儿;
大堰河曾做了一个不能对人说的梦:
在梦里,她吃着她的乳儿的婚酒,
坐在辉煌的结彩的堂上,
而她的娇美的媳妇亲切的叫她“婆婆”。
大堰河,深爱着她的乳儿!
大堰河,在她的梦没有做醒的时候已死了。
她死时,乳儿不在她的旁侧,
她死时,平时打骂她的丈夫也为她流泪,
五个儿子,个个哭得很悲,
她死时,轻轻地呼着她的乳儿的名字,
大堰河,已死了,
她死时,乳儿不在她的旁侧。
大堰河,含泪的去了!
同着四十几年的人世生活的凌侮,
同着数不尽的奴隶的凄苦,
同着四块钱的棺材和几束稻草,
同着几尺长方的埋棺材的土地,
同着一手把的纸钱的灰,
大堰河,她含泪的去了。
这是大堰河所不知道的:
她的醉酒的丈夫已死去,
大儿做了土匪,
第二个死在炮火的烟里,
第三,第四,第五
在师傅和地主的叱骂声里过着日子。
而我,我是在写着给予这不公道的世界的咒语。
当我经了长长的漂泊回到故土时,
在山腰里,田野上,
兄弟们碰见时,是比六七年前更要亲密!
这,这是为你,静静地睡着的大堰河
所不知道的啊!
大堰河,今天,你的乳儿是在狱里,
写着一首呈给你的赞美诗,
呈给你黄土下紫色的灵魂,
呈给你拥抱过我的直伸着的手,
呈给你吻过我的唇,
呈给你泥黑的温柔的脸颜,
呈给你养育了我的乳房,
呈给你的儿子们,我的兄弟们,
呈给大地上一切的,
我的大堰河般的保姆和她们的儿子,
呈给爱我如爱她自己的儿子般的大堰河。
大堰河,
我是吃了你的奶而长大了的
你的儿子,
我敬你
爱你!
一九三三年一月十四日,雪
A.《大堰河——我的保姆》是艾青的一首自传性抒情长诗,在诗中他塑造了大堰河这个纯朴善良的劳动妇女形象,回忆了自己在大堰河家成长的过程。
B.《大堰河——我的保姆》和《向太阳》都是艾青创作的无韵新诗,不押韵,但有诗的节奏、意境。
C.“诗言志”,《大堰河——我的保姆》表达了诗人对大堰河的深切怀念和由衷的赞美之情。
D.“大堰河,/我是吃了你的奶而长大了的/你的儿子,/我敬你/爱你!”一句属于间接抒情。
【答案】D
【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
D.“句属于间接抒情”错误,应该是“直抒胸臆”。
故选D。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一朵野花
陈梦家
一朵野花在荒原里开了又落了,
不想到这小生命,向着太阳发笑,
上帝给他的聪明他自己知道,
他的欢喜,他的诗,在风前轻摇。
一朵野花在荒原里开了又落了,
他看见青天,看不见自己的渺小,
听惯风的温柔,听惯风的怒号,
就连他自己的梦也容易忘掉。
一九二九年一月
(选自《新月》第3卷,1930年6月10日)
4.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朵野花在荒原里开了又落了”,从空间和时间的角度交代了野花的境遇,在看似轻描淡写的叙述中蕴含着诗人的慨叹。
B.“向着太阳发笑”正是“上帝给他的聪明”的具体表现,“不想到”则写出诗人对小小野花做出这一举动感到意外和惊喜。
C.“他看见青天,看不见自己的渺小”,前后形成了对比映照,借以揭示了人类普遍存在的好高骛远、妄自尊大的人性弱点。
D.这首诗将一朵野花进行了人格化的塑造,诗人以饱满而轻婉的诗情入笔,以小见大,透露出深切的生命感怀与由衷的生命礼赞。
5.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前后两节的首句形成复沓,成为两节诗咏唱的基础,虽然一字不改,却在情感上呈现出强化效果。
B.“他的欢喜,他的诗,在风前轻摇”将野花如诗般的欢喜化为具体可见的形态,寓诗于画,生动活泼。
C.诗人站在全知视角,用第三人称指称野花,易于更加灵活地刻画野花的形象,展示其内心世界。


展开余下试题D.诗歌采用象征手法,咏物喻人,语言清新自然,节奏急促紧凑,情感真挚朴素,充溢着生命力。
6.如何理解“就连他自己的梦也容易忘掉”的含意?
7.结合全诗,简要分析野花的形象特点。
【答案】
4.C
5.D
6.野花已将生命完全融入了自然,不再刻意关注自己的个体生命。
7.①野花生于荒原,是孤寂的,却能泰然处之,顺其自然;②野花一开一落,生命是短暂的,却能自在生存,自由绽放;③野花是渺小的,饱经风吹雨打,却能乐观超脱,充满自信。
【分析】
4.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C.“借以揭示了人类普遍存在的好高骛远、妄自尊大的人性弱点”错误,此句意在歌颂野花尽管渺小,却依然自信而不自卑的品格。
故选C。
5.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艺术特色的能力。
.D.“节奏急促紧凑”错误。本诗节奏舒缓悠扬,从“在风前轻摇”“开了又落了”等诗句中可看出悠扬情调。
故选D。
6.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
结合六、七两行诗句,我们可以看出,野花看见的是“青天”而不是“自己的渺小”,听惯的是“风的温柔”“风的怒号”,而不是自己的声音,可知野花野花已将生命完全融入了自然,不再刻意关注自己的个体生命。
7.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事物形象的能力。
这首短诗,着意刻画并赞美“野花”这一形象。其中第一句内涵就非常丰富,“一朵”表现其孤寂,“在荒原里”表现其生存环境的恶劣;“开了又落了”则是最朴素的生命呈现,随意而又永恒,自在而无矫饰。根据以上分析,归纳出答案①。
这朵野花“开了又落了”,生命短暂,但是它有着本能的追求和快乐,它一旦开了,就以笑脸迎接太阳。向着太阳,向着世界,展现瞬间的辉煌,自在生存,自由绽放。根据以上分析,归纳出答案②。
诗歌第二节写辽阔荒原上的“一朵野花”实在不起眼,然而“野花”并没有纠结于自己的渺小。温柔的暖风抚摸过它,怒号的寒风摧残过它,它习惯了这一切,在生存的搏击中,从不悲观,也没有幻想,正如诗中所言:“就连他自己的梦也容易忘掉。”由此可见,“野花”有着积极认真的生活态度,有花容就得展露,有芬芳就要散发。根据以上分析,归纳出答案③。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我的思念是圆的
艾青
我的思念是圆的
八月中秋的月亮
也是最亮最圆的
无论山多高、海多宽
天涯海角都能看见它
在这样的夜晚
会想起什么?
我的思念是圆的
西瓜、苹果都是圆的
团聚的人家是欢乐的
骨肉被分割是痛苦的
思念亲人的人
望着空中的明月
谁能把月饼咽下?
一九八三年九月二十一日
8.下列对诗歌相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思念是无形的,诗人却把它说成是圆的,这样写既生动形象又意蕴丰厚,容易让人联想到中秋的月亮。
B.诗人说中秋的月亮“是最亮最圆的”,两个“最”字隐含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之意。
C.“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与本诗所表达的感情有相通之处。
D.诗文最后一句“思念亲人的人/望着空中的明月/谁能把月饼咽下”运用设问,表达了诗人对离乡背井的亲人的强烈思念之情以及内心的酸楚。
9.诗题和诗文中反复提到“我的思念是圆的”,你如何理解?
【答案】
8.D
9.诗人将抽象的、无形的思念寄托于有形的中秋之月上,表达了诗人对幸福的期盼,对亲人团聚的希冀。因为面对此时此景,内心会油然而生一种渴盼团圆之意。诗人触景生情,借一轮明月来传递思亲之情。
【分析】
8.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的能力。
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D. “运用设问”错,诗中“谁能把月饼咽下”,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
故选D。
9.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并分析其作用的能力。
“思念”一词本来是抽象的词语,在此把它想象成圆的,寄托了作者渴望亲人团圆之情。这句诗中,诗人把无形的思念比喻成有形的圆,就把虚的、抽象的事物形象化了,易于理解。同时,圆形的事物还易使人联想到许多美好的事物,为下文联想到八月中秋的月亮做铺垫。中秋之月本就代表着思乡之情,所以这句联想更是把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推到了极致。诗人将抽象的无形思念寄托于八月有形的中秋之月,是诗人对幸福的期盼,对祖国统一、亲人团聚的希冀。因为只有此时此景在内心才会生发一种团圆之意,把思念化作一轮明月来传递。可说是见景生情、寄情于景。
诗歌赏析:
诗人睿智的光芒闪烁在看似不经意的比喻和联想上。“八月中秋的月亮/也是最亮最圆的”,诗人由“思念是圆的”而想到“最亮最圆的”中秋的月亮,好像是信手拈来,但是,在这节诗中,中秋月亮的圆已经隐含着言外之意的其他时候的“不圆”,当“天涯海角都能看见它”时,诗人问:“在这样的夜晚/会想起什么?”大概就是要想起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人应该由不圆而圆,这一问问得深沉有力,拨动了人们的心弦。
从古代起就有不少文人骚客用月亮来寄表情丝,转托思念。所以月亮俨然成了天下悲欢离合的代言人。中秋时候焚香拜月,望着月亮想着远方的家人此时也凝伫着同一个月亮。似乎月亮可以成为某种媒介为我们传递思念。把思念装在月亮里传送所以思念是圆的。就好像把水装在圆杯里水此时也是圆的。
用圆圆的月亮来代表内心的痛苦。
至于作者想到骨肉被分割是痛苦。我想作者应该是由月缺月圆进一步伸展思维想到人世间的悲欢离散。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黄河落日
李瑛
等了五千年
才见到这庄严的一刻
在染红一座座黄土塬之后
太阳,风风火火
望一眼涛涌的漩涡
终于落下了
辉煌的、凝重的
沉入滚滚浊波
淡了,帆影
远了,渔歌
此刻,大地全在沉默
凝思的树,严肃的鹰
倔强的陡峭的土壁
蒿艾气息的枯黄的草色
只有绛红的狂涛
长空下,站起又沉落
九万面旌旗翻卷
九万面鼙鼓云锣
一齐回响在重重沟壑
颤动的大地
竟如此惊心动魄
醉了,洪波
亮了,雷火
辛勤地跋涉了一天的太阳
坐在大河上回忆走过的路
历史已成废墟
草滩,爝火
峥嵘的山,固执的
裸露着筋络和骨骼
黄土层沉积着古东方
一个英雄民族的史诗和传说
远了,马鸣
断了,长戈
如血的残照里
只有雄浑沉郁的唐诗
一个字一个字
像余烬中闪亮的炭火
和浪尖跳荡的星星一起
在蟋蟀鸣叫的苍茫里闪烁
10.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染红一座座黄土塬之后”中,“染红”一词赋予太阳动态美,同时暗示时间的流逝,语言极为传神。
B.“辉煌的、凝重的/沉入滚滚浊波”形象地写出了落日沉入黄河的壮美景象,营造了雄浑的氛围。
C.“远了,马鸣/断了,长戈”写第四节所描述的历史风云已经远去,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反思。
D.“在蟋蟀鸣叫的苍茫里闪烁”中,“闪烁”的不仅有星星还有唐诗,形象地写出了唐诗的辉煌灿烂。


展开余下试题11.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等了五千年”以等待的时间之长衬托这一刻的重要性,同时为后文描写黄河落日的壮美作铺垫。
B.“草滩,爝火/峥嵘的山,固执的/裸露着筋络和骨骼”通过实写眼前之景,表达作者对山河的热爱之情。
C.“一个字一个字”运用反复的手法,说明唐诗字字珠玑,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对唐诗的礼赞之情。
D.诗歌第二、四节均以四个结构相似的二字词语起首,音韵和谐,给人以回环往复之感,耐人寻味。
12.作者为什么要以“黄河落日”为题?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13.诗歌第二节和第三节是如何描绘景色的?请简要赏析。
【答案】
10.C
11.B
12.① “黄河”“落日”是本诗主要描绘的意象;②“黄河”气势磅礴,是中华民族的象征,“落日”具有厚重、沧桑和可再现的特点,作者借此表达对中华民族的礼赞。
13.①运用先静后动、动静结合的手法,写出黄河的不同凡响,颇具震撼力。②“凝思的树,严肃的鹰/倔强的陡峭的土壁”运用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了落日时黄河周围环境的寂静。③“九万面旌旗翻卷/九万面鼙鼓云锣”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黄河的非凡气势。
【分析】
10.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C.“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反思”分析错误,这两句只是在客观描述历史的风云变幻,没有对战争的反思之情。
故选C。
11.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B.“通过实写眼前之景,表达作者对山河的热爱之情”分析错误,这里的景物描写是虚写,主要表现的是黄河流域的沧桑巨变。
故选B。
12.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题目及内容的探究能力。
从内容上看,本诗主要描写的就是黄河落日;从主题上看,第三节描绘的黄河的特点是气势磅礴,从第一节的“辉煌的、凝重的”可以看出,落日的厚重和沧桑,再结合黄河对中华民族的重要意义,和第四节中的“一个英雄民族的史诗和传说”可以看出,写“黄河”“落日”,这两个意象主要是为了表达对中华民族的礼赞。
13.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手法的分析鉴赏能力。
(1)动静结合的手法。“帆影”“大地全在沉默”描写的是静景,“九万面旌旗翻卷/九万面鼙鼓云锣”写的是动景,动静结合,写出了黄河落日是一种悲壮的英雄主义行为,穿越黑暗,穿越漫漫的长夜,迎接全新的日出,颇具震撼力。
(2)拟人的修辞手法。用“凝思”形容树,用“严肃”形容鹰,用“倔强”形容土壁,运用了拟人手法,表现出了落日时黄河周围环境的寂静,赋予人格化,生动形象。
(3)夸张的修辞手法。“九万面旌旗翻卷/九万面鼙鼓云锣”运用夸张手法,来表现黄河的气势,涌现出了一幅宏大的画卷,那就是黄河的波涛,就像一页页书,在翻过去,要翻过历史坎坷的书卷,要翻过历史黑暗的书卷,要翻过历史邪恶的书卷,要翻过那些魔鬼主宰的大屠杀历史。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盼望
艾青
一个海员说,
他最喜欢的是起锚所激起的
那一片洁白的浪花……
一个海员说,最使他高兴的是抛锚所发出的
那一阵铁索的喧哗……
一个盼望出发
一个盼望到达
(有删改)
14.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前两节为一层,写了两个海员的对话;第二层揭示海员话中所包含的意蕴,表层是两个海员的不同心态,深层则涵盖世间所有人不同的人生态度。
B.本诗的主体内容是两个海员富于形象的话,这两句话由两个象征性意象“洁白的浪花”“铁索的喧哗”组成。
C.起锚时洁白的浪花,终会迎来抛锚时铁链的喧哗。诗人对这段完美的航程截取“起锚”“抛锚”两个瞬间场景来写,准确精练地写出海员的心情。
D.这首诗的内涵具有多义性。海员们为什么一个“盼望出发”,一个“盼望到达”,诗人没有说,他在“出发”和“到达”之间留出了空白,让读者用想象去填补。
15.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抓住“起锚”“抛锚”两组时空相距甚远却有内在联系的意象,并用意象组接的特殊手法去反映生活,使诗歌获得了奇特的美学效果。
B.本诗艺术结构巧妙。“洁白的浪花”和“铁索的喧哗”,分别写视觉形象和听觉形象,表现了诗人对艺术感染力的追求。
C.本诗第一、二节语言组合长短对等,音律节奏相同,只是两组意象逐层递进,在动词和形容词上略有不同,既有浪花的色彩,又有锚链的声音,生动鲜活。
D.本诗完全采用口语入诗。第一、二节写两位海员的散文句式的诗行长达二十余字,但念起来像山泉一样自然流泻,显示出朴素自然、清新流畅的语言美。
16.“一个盼望出发/一个盼望到达”中的“盼望出发”“盼望到达”如何理解?
17.诗人在写“起锚”和“抛锚”时,大胆舍弃其他一切描绘,集中笔墨只写了“起锚所激起的那一片洁白的浪花”“抛锚所发出的那一阵铁索的喧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答案】
14.A
15.C
16.①“盼望出发”呼应“起锚”,是新的航行的开始;“盼望到达”呼应“抛锚”,是一次航行的结束。这表达了海员们同样的心情和愿望,即对航海事业无限的热爱之情。②“盼望出发”是期盼与惊涛骇浪作斗争;“盼望到达”是向往胜利之地。③这两个短语意蕴深刻,富有哲理。生活的大海上,每个人都是“海员”,都希望“出发”和“到达”。在人生的征途,每个人都会不停地遇到各种风浪,而真的猛士,应该像英勇的海员那样,敢于“起航”、渴望到达。
17.①船在起锚出航时,铁锚出水激起浪花;抛锚时,锚链发出磕碰船舷锚洞的响声。从这些描绘中可见诗人观察生活之细微,剪裁布局之精心。②诗人集中笔墨写海员盼望起锚时的“浪花”、抛锚时的“喧哗”,使得海员的盼望具体化、生活化,更具真实感和亲切感,也表现了诗人对海员内心世界准确而深刻的把握。③洁白的“浪花”与铁链的“喧哗”,从视听结合的角度,生动地描绘出海员的欢悦心情,衬托出海员们工作的责任感、自豪感及搏击风浪的豪情。
【解析】
14.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A.“深层则涵盖世间所有人不同的人生态度”错。两个海员的不同心态代表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并不能涵盖所有人的人生态度。
故选A。
15.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的能力。
C.“两组意象逐层递进”错。两组意象是并列关系,并非逐层递进。
故选C。
16.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
首先要抓住重点词“盼望”,再结合语境,分析“盼望出发”“盼望到达”的基本义,即“新的工作开始”“任务的胜利、结束”。重点词“盼望”体现了人物心理,再由此分析两词表达了海员怎样的心情和愿望。这是第一层。
第二层需结合海员形象的塑造进行分析,盼望出发是敢于面对挑战,盼望到达是渴望获得成功,
标签:统编版 高二 选修下 期末试卷
相关:关于“2021学年高”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21]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