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现代文阅读专题训练

阅读:115  2021-06-14
标签: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下 现代文阅读专题训练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5]
2021学年高一必修(下)语文期末复习:实用类文本阅读基础训练
一、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
马克思
①那些所谓的1848年革命,只不过是些微不足道的事件,是欧洲社会干硬外壳上的一些细小的裂口和缝隙。但是它们却暴露出了外壳下面的一个无底深渊。在看来似乎坚硬的外表下面,现出了一片汪洋大海,只要它动荡起来,就能把由坚硬岩石构成的大陆撞得粉碎。它们吵吵嚷嚷、模模糊糊地宣布了无产阶级解放这个十九世纪的秘密,十九世纪革命的秘密。
②的确,这个社会革命并不是1848年发明出来的新东西。蒸汽、电力和自动纺机甚至是比巴尔贝斯、拉斯拜尔和布朗基诸位公民更危险万分的革命家。但是,尽管我们生活在其中的大气把两万磅重的压力加在每一个人身上,你们可感觉得到吗?同样,欧洲社会在1848年以前也没有感觉到从四面八方包围着它、压抑着它的革命气氛。
③这里有一件可以作为我们十九世纪特征的伟大事实,一件任何政党都不敢否认的事实。一方面产生了以往人类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都不能想象的工业和科学的力量。而另一方面却显露出衰颓的征象,这种衰颓远远超过罗马帝国末期那一切载诸史册的可怕情景。
④在我们这个时代,每一种事物好像都包含有自己的反面。我们看到,机器具有减少人类劳动和使劳动更有成效的神奇力量,然而却引起了饥饿和过度的疲劳。财富的新源泉,由于某种奇怪的、不可思议的魔力而变成贫困的源泉。技术的胜利,似乎是以道德的败坏为代价换来的。随着人类愈益控制自然,个人却似乎愈益成为别人的奴隶或自身的卑劣行为的奴隶。甚至科学的纯洁光辉仿佛也只能在愚昧无知的黑暗背景上闪耀。我们的一切发现和进步,似乎结果是使物质力量成为有智慧的生命,而人的生命则化为愚钝的物质力量。现代工业和科学为一方与现代贫困和衰颓为另一方的这种对抗,我们时代的生产力与社会关系之间的这种对抗,是显而易见的、不可避免的和毋庸争辩的事实。有些党派可能为此痛哭流涕;另一些党派可能为了要摆脱现代冲突而希望抛开现代技术;还有一些党派可能以为工业上如此巨大的进步要以政治上同样巨大的倒退来补充。可是我们不会认错那个经常在这一切矛盾中出现的狡狯的精灵。我们知道,要使社会的新生力量很好地发挥作用,就只能由新生的人来掌握它们,而这些新生的人就是工人。工人也同机器本身一样,是现代的产物。在那些使资产阶级、贵族和可怜的倒退预言家惊慌失措的现象当中,我们认出了我们的勇敢的朋友、好人儿罗宾,这个会迅速刨土的老田鼠、光荣的工兵——革命。英国工人是现代工业的头一个产儿。他们在支援这种工业所引起的社会革命方面肯定是不会落在最后的,这种革命意味着他们的本阶级在全世界的解放,这种革命同资本的统治和雇佣奴役制具有同样的普遍性质。我知道英国工人阶级从上一世纪中叶以来进行了多么英勇的斗争,这些斗争只是因为资产阶级历史家把它们掩盖起来和隐瞒不说才不为世人所熟悉。为了报复统治阶级的罪行,在中世纪的德国曾有过一种叫作“菲默法庭”的秘密法庭。如果某一所房子画上了一个红十字,大家就知道,这所房子的主人受到了“菲默法庭”的判决。现在,欧洲所有的房子都画上了神秘的红十字。历史本身就是审判官,而无产阶级就是执刑者。
1.第③段中加点字“事实”的内涵是。
2.请分析第①段中画线句的作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浏览完整试题A.第①段运用比喻表现了资产阶级革命的强大彻底。
B.第②段通过对比揭示了革命即将到来的历史趋势。
C.第③段从正反两方面阐释了资本主义的社会矛盾。
D.第④段提出无产阶级担负着推翻资产阶级的使命。
4.对结尾段画线句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本句以坚定而富有哲理的句式,点明了无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革命的前景。
B.从最终意义而言,“审判官”与“执刑者”都是由无产阶级创造的历史。
C.“执刑者”是被历史选中来推动社会进步的,同时又以斗争创造了历史。
D.本句揭示了无产阶级解放自己和推翻资产阶级是存在着一定的偶然性的。
5.请结合内容具体分析本文的语体风格与表达效果。
【答案】
1.现代工业、科学与现代贫困、衰退之间,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尖锐对抗。
2.指出轰轰烈烈的1848年革命对当时社会震动微不足道,意义不大,引出下文无产阶级革命宏伟气势、重大意义的生动论述。
3.B
4.D
5.本文是一篇演说词,属于实用文体,语言幽默风趣,又锋芒毕露,富于哲理,充满战斗力;语言丰富、形象生动、颇具鼓动性和感召力。(结合具体语句分析即可)
【分析】
1.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的能力。
结合语境“这里有一件……伟大事实,一件……的事实。一方面产生了以往人类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都不能想象的工业和科学的力量。而另一方面却显露出衰颓的征象,这种衰颓远远超过罗马帝国末期那一切载诸史册的可怕情景”可知,这里的“事实”指的是后文所说“一方面产生了以往人类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都不能想象的工业和科学的力量。而另一方面却显露出衰颓的征象,这种衰颓远远超过罗马帝国末期那一切载诸史册的可怕情景”,即现代工业、科学与现代贫困、衰退之间,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尖锐对抗。
2.
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分析语言表达作用的能力。
“那些所谓的1848年革命,只不过是些微不足道的事件”用于段首,从内容上,“只不过是些微不足道的事件”强调1848年革命对当时社会的影响小,意义不大;从结构上,引出下文“但是它们却暴露出了外壳下面的一个无底深渊。在看来似乎坚硬的外表下面,现出了一片汪洋大海,只要它动荡起来,就能把由坚硬岩石构成的大陆撞得粉碎”,强调无产阶级革命的巨大影响力。
3.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B.“对比”错,由原文“……同样,欧洲社会在1848年以前也没有感觉到从四面八方包围着它、压抑着它的革命气氛”可知,不是对比,是类比,指出无产阶级革命与1848年革命一样都是一种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故选B。
4.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
D.“一定的偶然性”错,“历史本身就是审判官,而无产阶级就是执刑者”强调了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革命的必然性。
故选D。
5.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语言特色的能力。
“它们吵吵嚷嚷、模模糊糊地宣布了无产阶级解放这个十九世纪的秘密”这种语言幽默风趣,又耐人寻味;
“历史本身就是审判官,而无产阶级就是执刑者”运用比喻修辞指出无产阶级是旧社会的掘墓人,形象生动又富有哲理,极具战斗性;
“机器具有减少人类劳动和使劳动更有成效的神奇力量,然而却引起了饥饿和过度的疲劳。财富的新源泉,由于某种奇怪的、不可思议的魔力而变成贫困的源泉……现代工业和科学为一方与现代贫困和衰颓为另一方的这种对抗,我们时代的生产力与社会关系之间的这种对抗,是显而易见的、不可避免的和毋庸争辩的事实”这段论述运用长句,长于论辩,语言锋芒毕露,哲理性强,充满战斗力。
“是欧洲社会干硬外壳上的一些细小的裂口和缝隙”形象生动的指出1848年革命的影响小、微不足道,“看来似乎坚硬的外表下面,现出了一片汪洋大海,只要它动荡起来,就能把由坚硬岩石构成的大陆撞得粉碎”形象的阐明无产阶级革命的力量,“我们认出了我们的勇敢的朋友、好人儿罗宾,这个会迅速刨土的老田鼠”“英国工人是现代工业的头一个产儿”,这些句子运用比喻修辞,使论述形象生动,颇具鼓动性和感召力。
“在中世纪的德国曾有过一种叫作‘菲默法庭’的秘密法庭。如果某一所房子画上了一个红十字,大家就知道,这所房子的主人受到了‘菲默法庭’的判决。现在,欧洲所有的房子都画上了神秘的红十字”善于运用典故,使抽象深奥的道理始终在一种鲜活的语言环境和生动的文化氛围中表达出来。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
周汝昌:65载红楼情
京 梅
1918年,周汝昌降生。先生自幼聪慧,少年时就常听母亲讲《红楼梦》的故事,后来又从母亲手里看到古本《石头记》。然而,真正使他步上“研红”之路的,是著名学者胡适先生。
1947年,一次偶然的机遇,周汝昌在燕京大学图书馆发现了曹雪芹好友敦敏的诗集,并根据其中六首吟咏曹雪芹的诗,写下了第一篇红学文章,发表在当年的《民国日报》上。已是名家的胡适见到后,主动给他写了一封信。从此,两人有了交往。1948年,周汝昌向胡适借阅他收藏的极为珍贵的“甲戌本”(《乾隆甲戌脂砚斋重评石头记》),胡先生慨然允诺。当年暑假,周汝昌将这部书带回老家,花费两月时光,用墨笔和朱笔工楷把书抄录一遍,并向胡先生提出建议:应当依据《甲戌本》,加上《庚辰本》以及有正书局的《戚序本》,整理核订出一部接近曹雪芹原著的版本,不要再宣扬、散布那种被伪续者大肆删改的《程乙本》了。见到周汝昌的信,胡先生当即回复说:“这是笨重的工作,故二十多年来无人敢做。你若肯做此事,我可以给你一切可能的便利与援助。”
正是从那一天起,周汝昌开始了他长达60多年的“红楼”之旅,一直到他生命的尽头!历经种种曲折,直到2004年5月1日,一部10卷本的《石头记会真》(对11种《红楼梦》古抄本的汇校勘本,堪称当今红学版本研究之最)才正式出版。
一愿已酬,然此时距他当初慷慨激昂向胡先生提出建议已历56年矣!周汝昌百感交集赋诗道:“五十六年一愿偿,为芹辛苦亦荣光。”
周汝昌出版的第一部红学专著,是40万字的《红楼梦新证》,其时(1953年)他正在四川大学任教,后来听说此书在当时的北京文代会上差不多人手一册。《红楼梦新证》后来也成为毛泽东的枕边书。毛在他自己的文章《评读五部经典小说》中,有两处提及该书。


展开余下试题周汝昌是一位博学、勤奋的真学者,其治学初以语言、诗词理论、笺注、赏析和中外文翻译为主,国学基础博厚,一生著作可谓等身,自1959年出版《范成大诗选》后,又连续出版《白居易诗选》《杨万里选集》《诗词赏会》《岁华晴影》等古典文学和诗词的研究专著数种,而他自己也极善诗词,所作诗词曾得到著名学者钱钟书的赞叹。此外,周汝昌的书法也极有造诣,自谦“不是书法家”的他,自幼研习欧楷笔法,20岁后深研“兰亭”,所写瘦金体,刚风俊骨,墨采焕然。只是受视力所限,70岁后便极少动墨,这也是周汝昌书法作品存世稀少的原因。周先生还擅长京剧,据说当年燕大舞台上,“周氏小生”曾经倾倒过无数“粉丝”。
有人说,曹雪芹痴,写《红楼梦》用了10年;周汝昌更痴,研究《红楼梦》用了65年!从青年时起,周汝昌双耳便逐渐失聪,戴助听器还得别人在他耳边高喊。1975年他的左眼又因视网膜脱落失明,右眼则需将两个高倍放大镜叠在一起才勉强可以看书写字。此后的岁月,他几乎每天就是趴在一张简易的旧折叠桌上,凭着仅存的一丝视力,将自己的所思所想写在小纸片上,由他女儿将它们誊写在稿纸上、敲击到电脑中。近年,他的双目已完全失明,仅剩余些许听力,写作也只好改成了口述的方式……在如此恶劣的条件下,老人才思泉涌,后又出版了《谁知脂砚是湘云》《红楼真本》等数部专著。
《红楼梦》对广大读者有着巨大的魅力。时至今日,这魅力之后则是无数巨大的商机。近年来,围绕《红楼梦》研究,不知不觉间已形成了一条巨大的商业产业链,从出版、影视、旅游,到各种文化活动、学术会议……据估算,一本《红楼梦》产值已达数十亿!《红楼梦》正迅速成为很多人眼中的“金楼梦”。而被公认为中国红学三泰斗(胡适、俞平伯、周汝昌)之一的周先生,却一直蛰居在一幢小楼内,过着在常人看起来俭朴至极的晚年生活。周先生只是很快乐地沉浸在他的研究中。他说:“我心中常有几段妙曲,几幅佳画,几声入耳之言,几处动人之色,又何须外求乎?”
“百读红楼百动心,哪知春夜尚寒侵。每从细笔惊新悟,重向高山愧旧琴。只有英雄能大勇,恨无才子效微忱。寻常言语终何济,不把真书换万金。”这便是这位泰斗级学者——一位真正意义上的中国传统知识分子最值得骄傲的精神写照。
6.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周汝昌先生一辈子痴心于研究《红楼梦》,成为中国红学三泰斗之一,既与胡适的影响密不可分,更是其母亲引导的结果。
B.《石头记会真》是周汝昌先生历经56年的研究而完成的《红楼梦》古抄本的汇校勘本,是当今红学版本研究之最。
C.《红楼梦新证》在当时的北京文代会上差不多人手一册,后来也成为毛泽东的枕边书。这说明《红楼梦》大受欢迎。
D.文中多处运用了对比,如《红楼梦》巨大的商业价值和周汝昌简朴的生活,周汝昌和胡适研究《红楼梦》的不同方法等。
7.文章最后说“一位真正意义上的中国传统知识分子最值得骄傲的精神写照”,从文中看,周汝昌先生身上体现了哪些“最值得骄傲的精神”?请简要概括。
【答案】
6.B
7.①对学术研究的认真、勤奋、刻苦精神,56年成一书。②身体多病却依然坚持研究与写作,执着于追求。③轻物质,重精神。
【解析】
6.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A.“既与”“更是”的表述与原文不符,原文说“真正使他步上‘研红’之路的,却是著名学者胡适先生。
C.“这说明《红楼梦》大受欢迎”张冠李戴,应是周汝昌的《红楼梦新证》大受欢迎。
D.无中生有,文中没有关于“周汝昌和胡适研究《红楼梦》的不同方法”的内容。
故选B。
7.
本题考查学生探究传记人物精神的能力。
解答此题,可在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的基础上,找到重点描述周汝昌先生“最值得骄傲的精神”的相关语段,然后提炼或概括即可。文本第三段到第六段重点写了周汝昌先生对学术的认真、勤奋、刻苦的精神,五十六年成一书。例如“长达60多年的‘红楼’之旅,一直到他生命的尽头!历经种种曲折”“一生著作可谓等身”。
文本第七段“近年,他的双目已完全失明,仅剩余些许听力,写作也只好改成了口述的方式……在如此恶劣的条件下,老人才思泉涌,后又出版了《谁知脂砚是湘云》《红楼真本》等数部专著”,突出周汝昌先生身体多病,却依然坚持研究与写作,执着于追求。
文本第八、九段“一直蛰居在一幢小楼内,过着在常人看起来俭朴至极的晚年生活。周先生只是很快乐地沉浸在他的研究中”“百读红楼百动心,哪知春夜尚寒侵。每从细笔惊新悟,重向高山愧旧琴。只有英雄能大勇,恨无才子效微忱。寻常言语终何济,不把真书换万金”,表现了周汝昌先生俭朴、淡泊,轻物质,重精神。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
一生梦不醒,红楼解味人
2012年5月31日凌晨,95岁高龄的红学家周汝昌先生逝世。或许一生的喧嚣太多了,他选择安静地离开。“不开追悼会,不设灵堂,安安静静地走。”他留下这样的遗愿。
进入“红学”研究多少是个偶然。1947年,在燕京大学读书的周汝昌收到兄长周祜昌寄至燕园的信函,说他看到胡适新近一篇谈《红楼梦》的文章,嘱咐周汝昌帮忙查证。周汝昌遍查燕京大学图书馆,果然在敦敏诗集《懋斋诗钞》中发现了一首《咏芹诗》。周汝昌将这一发现撰写成文,发表在《天津国民日报》上。没想到几天后,胡适就托人转交了一封给周汝昌的信,肯定鼓励这位在校大学生的研究。胡适此时已是学界大拿,又是“新红学”的开创者,他的来信让周汝昌“欣幸无已”。1948年,正埋头撰写《红楼梦新证》的周汝昌特意跑到胡适家中拜访。令周汝昌激动的是,胡适竟将珍藏多年的孤本《甲戌本石头记》慷慨地借给他翻阅。正因为这一段渊源,周汝昌常常被看作是胡适“红学”研究的关门弟子。
1953年,《红楼梦新证》出版。这部40多万字的“红学”研究著作引起满城风雨,因为在当时很少有人敢将《红楼梦》拔到那么高的地位——周汝昌将《红楼梦》与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但丁的《神曲》等世界名著相提并论,并大加赞赏。周汝昌把胡适、顾颉刚、俞平伯的“曹、贾互证”方法最大限度地、最完整地发挥出来。由于崇尚实证,他的每一个论点的提出都以充分丰富的文献资料为基础。又因为崇奉实录,他把全部实证工作都作为论证实录的手段。周汝昌的《红楼梦新证》乃至后来的“曹学”,其基本的方法论就是以历史上的曹家与小说中的贾府双向互证,在以历史材料推证小说本事的同时,又以小说情节反推历史,史学与文学合而为一。正是从《红楼梦新证》开始,“红学”实证研究开始体系化、专门化,后来它被称作“红学史上一部划时代的著作”。此年周汝昌35岁,因为这部书,他得以调任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成了学界“红人”。也由于这部书,他在后来的政治运动中变成了“资产阶级胡适派唯心主义”的“烦琐考证”的典型代表,被关进“牛棚”下放。
周汝昌将“红学”构建为四大范畴,即曹学、版本学、脂学、探佚学。其晚年在探佚学发力颇多,在他数十部“红学”著作中,曾先后提出一系列探佚成果,观点令人耳目一新,但也招致不少异议。如他提出林黛玉系“沉湖而死”;“金玉良缘”说的不是贾宝玉和薛宝钗,而是贾宝玉与史湘云等等。
1982年,周汝昌发表了《什么是红学》一文,在把人们呼吁的文学批评方法描述为“十六字真言”之后,干脆把文学性研究剔出“红学”的范围,他说:“红学显然是关于《红楼梦》的学问,然而我说研究《红楼梦》的学问却不一定都是红学……不能用一般研究小说的方式、方法、眼光、态度来研究《红楼梦》。如果研究《红楼梦》同研究《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以及《聊斋志异》《儒林外史》等小说全然一样,那就无需红学这门学问了。”在把文学性研究剔出“红学”之外的同时,他也把自己剔出了主流“红学”的研究队伍。此后,他被喻为红学界的独行侠。他关于“红学”之界定、对红学史的回顾、对曹雪芹画像的考证等等,一次次地掀起了“红学”研究的争议。


展开余下试题从30岁开始,周汝昌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红学”,是红学界当然的望者。一般说来,在某一学界成为望者又著作等身的人,同辈或后学者常常只有仰视和尊敬的份儿,很少会有人出言不逊,但周汝昌是个例外。在红学界,他被誉为“红学泰斗”,也被批作“闭门造车”,他的一生,可谓名副其实。周汝昌曾有诗云:“小童何以知途向,瞎马盲人旅亦难。”他六十余年间所走过的治红学之路,因偶然而生,又历经政治对学术氛围和学术方向的多次影响,终至晚年,既得到肯定、赞誉,身上罩着光环,亦受到讥嘲与攻击。
说不尽的《红楼梦》,道不尽的人与事。周汝昌梦在其中近七十年。梦未醒,人已去,花落水流红,谁解其中味?还是让老人家安安静静地走吧。
8.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周汝昌是一个特立独行的人。他研究红学,常常提出一些与众不同的观点,这些观点虽然令人耳目一新,却也招致很多异议。
B.从早年的《红楼梦新证》到晚年的探佚学,周汝昌的“红学”之路并不顺利,他的“红学”研究的方法和结论一直饱受争议。
C.周汝昌看来,“红学”中的文学性研究应与《三国演义》等小说的研究区别开来,不能用一般研究的方式、方法、眼光、态度。
D.周汝昌研究“红学”深受“大拿”的影响,如他晚年提出的林黛玉系“沉湖而死”的观点,就是在胡适研究的基础上形成的。
9.结合全文,概括周汝昌先生为《红楼梦》的研究做出了哪些贡献。
10.周汝昌在“红学”研究上的成功,给了我们哪些借鉴?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
8.A
9.①把《红楼梦》与世界名著相提并论,大大提高了《红楼梦》的地位。②将“曹、贾互证”的方法最大限度地、最完整地发挥出来,使“红学”实证研究开始体系化、专门化。③将“红学”构建为四大范畴,即曹学、版本学、脂学、探佚学,曾先后提出一系列探佚成果。④把人们呼吁的文学批评方法描述为“十六字真言”,将文学性研究剔出“红学”的范围。
10.①执着的精神。从30岁开始,周汝昌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红学”;当招致异议甚至遭到批评时,他依然坚持自己的学术研究。②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做查证工作时,一丝不苟,查遍大学图书馆。③既善于继承又努力创新。善于借助于名家,周汝昌主动拜访红学大拿,借鉴专家们的研究方法;善于吸收前人的研究成果,创作《红楼梦新证》借助了胡、顾、俞的“曹、贾互证”方法,他曾先后提出一系列探佚成果,观点令人耳目一新。④依据充足,奠定丰厚的基础。《红楼梦新证》每一个论点的提出都以充分丰富的文献资料为基础。
【分析】
8.
本题考查学生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的能力。
B.“一直饱受争议”不准确。原文为“他关于‘红学’之界定、对红学史的回顾、对曹雪芹画像的考证等等,一次次地掀起了‘红学’研究的争议”。
C.“‘红学’中的文学性研究应与《三国演义》等小说的研究区别开来”错误。结合“把文学性研究剔出‘红学’的范围”分析,《红楼梦》的文学性研究不在“红学”的研究范围内。应是“《红楼梦》的研究”。
D.“他晚年提出的林黛玉‘沉湖而死’的观点,就是在胡适研究的基础上形成的”错,“沉湖而死”的观点与胡适无关。
故选A。
9.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文章中叙述周汝昌在红学上的成就的内容主要从第三段开始。结合“周汝昌将《红楼梦》与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但丁的《神曲》等世界名著相提并论,并大加赞赏”分析,主要从地位方面分析,把《红楼梦》与世界名著相提并论,大大提高了《红楼梦》的地位。
结合“周汝昌把胡适、顾颉刚、俞平伯的‘曹、贾互证’方法最大限度地、最完整地发挥出来”“正是从《红楼梦新证》开始,‘红学’实证研究开始体系化、专门化,后来它被称作‘红学史上一部划时代的著作’”等分析,将“曹、贾互证”的方法最大限度地、最完整地发挥出来,使“红学”实证研究开始体系化、专门化。
结合“周汝昌将‘红学’构建为四大范畴,即曹学、版本学、脂学、探佚学。其晚年在探佚学发力颇多,在他数十部‘红学’著作中,曾先后提出一系列探佚成果,观点令人耳目一新,但也招致不少异议”分析,将“红学”构建为四大范畴,曾先后提出一系列探佚成果。
结合“在把人们呼吁的文学批评方法描述为‘十六字真言’之后,干脆把文学性研究剔出‘红学’的范围”分析,主要从文学批评方式角度分析,把人们呼吁的文学批评方法描述为“十六字真言”,将文学性研究剔出“红学”的范围。
10.
本题考查学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的能力。
结合“从30岁开始,周汝昌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红学’,是红学界当然的望者。一般说来,在某一学界成为望者又著作等身的人,同辈或后学者常常只有仰视和尊敬的份儿,很少会有人出言不逊,但周汝昌是个例外”“曾先后提出一系列探佚成果,观点令人耳目一新,但也招致不少异议”等分析,从30岁开始,周汝昌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红学”,当招致异议甚至遭到批评时,他依然坚持自己的学术研究。借鉴他的执着的精神。
结合“说他看到胡适新近一篇谈《红楼梦》的文章,嘱咐周汝昌帮忙查证。周汝昌遍查燕京大学图书馆”分析,作查证工作时,一丝不苟,查遍大学图书馆。借鉴他的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
结合“正埋头撰写《红楼梦新证》的周汝昌特意跑到胡适家中拜访。令周汝昌激动的是,胡适竟将珍藏多年的孤本《甲戌本石头记》慷慨地借给他翻阅”“正是从《红楼梦新证》开始,‘红学’实证研究开始体系化、专门化,后来它被称作‘红学史上一部划时代的著作’”“周汝昌把胡适、顾颉刚、俞平伯的‘曹、贾互证’方法最大限度地、最完整地发挥出来。由于崇尚实证,他的每一个论点的提出都以充分丰富的文献资料为基础”等分析,既善于继承又努力创新。善于借助于名家,周汝昌主动拜访红学大拿,借鉴专家们的研究方法;善于吸收前人的研究成果,创作《红楼梦新证》,借助了胡、顾、俞的“曹、贾互证”方法,他曾先后提出一系列探佚成果,观点令人耳目一新。
结合“由于崇尚实证,他的每一个论点的提出都以充分丰富的文献资料为基础。又因为崇奉实录,他把全部实证工作都作为论证实录的手段”分析,《红楼梦新证》每一个论点的提出都以充分丰富的文献资料为基础。依据充足,奠定丰厚的基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莎士比亚传
在英国中部、伦敦西北面的沃里克郡,有一个普通的小镇,名叫斯特拉特福,莎士比亚就是诞生在这个小镇上。
7岁那年,莎士比亚进了镇上的文法学校。除了在学校读书以外,少年时代留给莎士比亚深刻印象的还有许多其他的东西。茂密荒凉的亚登森林从北方一直伸展到斯特拉特福镇周围,莎士比亚在童年时就听说过有关这个森林的许多故事。后来,莎士比亚在《皆大欢喜》
标签: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下 现代文阅读专题训练
相关:关于“2021学年高”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5]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