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末试卷

阅读:207  2021-06-19
标签: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下 期末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07]
2021学年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下学期期末押题卷(五)
期末押题卷五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作为中国戏剧家,关汉卿所受的创作理论和创作习惯限制远没有莎士比亚大。那时英国戏剧创作流行的是“三一律”原则,然而在遵循情节线索这点上,关汉卿和莎士比亚却是做到了巧合般的相似,他们的悲剧故事,时间跨度上都比较长,而且频繁转换地点, 一起违反了“三一律”原则。当然,对于中国戏剧作者来说,根本不存在“三一律”的束缚,所以关汉卿在创作中,天马行空地随意驰骋,并不稀奇。而身居英国的莎士比亚,敢于违抗传统戏剧创作条例,则完全可以说是胆识过人了。正因为如此,莎翁的戏剧创作方法,才受到了风靡一时的古典主义和现实主义创作流派的不屑和批评。
在戏剧冲突的处理上,关汉卿和莎士比亚都采取了小高潮铺陈带动大高潮的手法,冲突非常集中。例如关汉卿《窦娥冤》中,窦娥发毒誓向老天申冤,并在她死后,诅咒一一兑现一段,和莎士比亚《麦克白》中,麦克白在妻子的教唆下,刺杀国王夺取王位一段,都是将冲突集中在戏剧中段,从而把剧情推向顶点的。
关于悲剧的结局,关汉卿和莎士比亚则采用了不同的手法。关汉卿的戏剧结局是冤案得以昭雪,如《窦娥冤》,恶人得到惩罚;如《鲁斋郎》,英雄最终胜利。这样的大团圆式结局,既是为了迎合那时期中国普通看戏百姓的口味和接受能力,也是为了宣扬一种善恶皆有报应的正统儒家思想,符合当权者的要求。莎士比亚的悲剧结局,全以英雄人物的死亡为结束。《哈姆莱特》中哈姆莱特王子死了,而挪威王子率领大军到来,恢复了国家的秩序;《李尔王》中李尔王死了,他的忠臣们重整国家。这是因为那时的文艺复兴先驱者认为,悲剧必须有灾难性的结局,而主人公之死就是最大的灾难,而且还要他们死得其所,他们的生命消逝了,但是让人民看到了光明和希望。
关汉卿和莎士比亚在设置人物来推动剧情发展上,都突出了主要人物的重要性和次要人物的辅佐性。他们的悲剧中,都只有一个突出的中心人物。关汉卿的《窦娥冤》中,中心人物自然是含冤赴死的窦娥,莎士比亚的《哈姆莱特》《麦克白》中,中心人物则显而易见地分别是哈姆莱特、麦克白。两位戏剧家的核心人物设置手法,区别于后来出现的“花开两朵,各表一枝”的双主角,甚至多主角的戏剧人物设置。关汉卿的戏剧人物全部是善恶分明、正邪明晰的典型人物。这种人物的脸谱化和中国戏曲的角色脸谱处理是分不开的。相比之下,莎士比亚的人物则显得比较丰满和富于多面性,他所描绘的每一个英雄都有其自身不可磨灭的缺陷:哈姆莱特的优柔寡断、麦克白的好胜野心等。这些都是人类性格共同的缺憾,这样的处理,使得英雄的形象既不被刻意夸大,又显得明朗鲜活,真实可信。
(节选自《关汉卿与莎士比亚悲剧特点对比》)
1.下列关于关汉卿与莎士比亚悲剧特点对比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同为戏剧家,关汉卿和莎士比亚在戏剧创作理论上没有因受地域的制约而不同,他们都违反了“三一律”原则。
B.“小高潮铺陈带动大高潮”的方式,是关汉卿和莎士比亚在戏剧冲突的处理上共同采用的手法,冲突非常集中。
C.关汉卿和莎士比亚在悲剧结局上采用了截然不同的手法,一个是让英雄最终胜利,一个是以英雄的死亡为结束。


浏览完整试题D.在设置人物来推动剧情发展上,关汉卿和莎士比亚的做法是一致的,悲剧中都只有一个突出的中心人物。
答案:C
解析:C项,分析理解有误。不能认为是截然不同的手法,“英雄最终胜利”仅是《鲁斋郎》的结局,并不是关汉卿的戏剧都如此。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莎士比亚的戏剧创作方法,先后受到古典主义和现实主义创作流派的轻视批评,是因为他违抗了传统的戏剧创作条例。
B.关汉卿的悲剧是以大团圆式结局,其原因之一与当时社会所宣扬的正统儒家思想有关,善恶报应符合统治者的要求。
C.在文艺复兴先驱者眼中,莎士比亚戏剧中悲剧主人公的死,死得有价值与有意义,他们让民众看到了光明和希望。
D.关汉卿的戏剧人物脸谱化,正面人物一身正气,反面人物狡猾奸诈,这都充分体现了中国戏曲的角色脸谱处理的特点。
答案D
解析:D项,曲解文意。原文“这种人物的脸谱化和中国戏曲的角色脸谱处理是分不开的”,并不能理解为“这都充分体现了中国戏曲的角色脸谱处理的特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作为戏剧家,关汉卿和莎士比亚在戏剧创作方面有许多相似或相同之处,比如对 “三一律原则”和戏剧冲突的处理。
B.同样是悲剧,中国人喜欢大团圆式的结局,像恶人得到惩处等;而外国人喜欢灾难性的结局,像英雄人物死亡等。
C.后来出现的“花开两朵,各表一枝”的双主角的核心人物设置手法,不同于关汉卿戏剧中主次人物的重辅设置特点。
D.莎士比亚戏剧中的人物比较丰满和富有多面性,他们身上也有性格的缺陷,比如优柔寡断、有野心,这样更显得鲜活真实。
答案 B
解析:B项,扩大范围。是文艺复兴先驱者的看法,不能表述为外国人都如此。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曹禺传(节选)
关于《雷雨》的写作,曹禺曾回答过不少人的访问,也曾写过不少文章。他曾把一篇未曾发表的手稿寄给我“作为纪念”,比较详细地记述了他创作《雷雨》的过程。
“写《雷雨》,大约从我19岁在天津南开大学时动了这个心思。我已经演了几年话剧,同时改编戏,导演戏,接触不少中国和外国的好戏,虽然开拓了我的眼界,丰富了一些舞台实践和作剧经验,但我的心像在一片渺无人烟的沙漠里,豪雨狂落几阵,都立刻渗透干尽,又干亢燠闷起来,我不知怎样往前迈出艰难的步子。我开始日夜摸索,醒着和梦着,像是眺望时有时无的幻影。好长的时光啊!猛不丁地眼前居然从石岩缝里生出一棵葱绿的嫩芽——我要写戏。
“我觉得这是我一生的道路。在我个人光怪陆离的境遇中,我看见过、听到过多少使我思考的人物和世态。无法无天的魔鬼使我愤怒,满腹冤仇的不幸者使我同情,使我流下痛心的眼泪。我写了许多种人物的小传,其数量远不止《雷雨》中的八个人。记不清修改了多少遍,这些断编残简堆满了床下。到了1932年,我在清华大学读三年级的时候,这部戏才成了一个比较成形的样子。”
他写出《雷雨》时才23岁,这个岁数,对于一般人来说,也许正处在人生朦胧的阶段,而他却拿出了这样一个杰出的作品,这本身就给他的创作蒙上一层神秘莫测的色彩。他从来不是冷静的人,而是一个情感十分敏感的人。他把一些人看成是“魔鬼”,激起他的愤怒,把一些人看成是“不幸者”,勾起他的同情,使他落泪。这些抑压的愤懑在他心中激荡着、积累着、灼热着他的情绪,增强着他的不安。他不是那种念了什么小说写法、剧作法之类的书,在那里刻意编织故事的写匠,也不是有着什么明确的匡正社会、扶救人心的目的和有着高度自觉创作使命的人。他在《雷雨•序》中的回答是真实的:“现在回忆起三年前提笔的光景,我以为我不应该用欺骗来炫耀自己的见地,我并没有显明地意识着我是要匡正、讽刺或攻击些什么。也许写到末了,隐隐仿佛有一种情感的汹涌激流来推动我,我在发泄着被抑压的愤懑,毁谤着中国的家庭和社会。然而在起首,我初次有了《雷雨》一个模糊的影像的时候,逗起我的兴趣的,只是一两段情节,几个人物,一种复杂而又原始的情绪。”
《雷雨•序》是一篇相当重要的文字,他处处说他不知道《雷雨》是怎样创作的,但又处处写着他是怎样创作的。这可以说是他第一次这样含糊而又明确地写出他的创作宣言,宣布着他的创作纲领。在这里没有一条创作的法则,也没有明确的理论语言,但创作的精髓却深刻地被他把握着,感受着,创作的规律也在其中蕴藏着。坦诚而率真、生动而朴实地写出了他创作的甘苦、创作的动机、创造的灵感、创作的过程,其他如人物的塑造、借鉴和创造、形象的思维、人物的配置、剧情的调整、戏剧的情景、艺术的分寸感等等,都被他天才地感到了,即使连他的不可理喻的“原始的情绪”“蛮性的遗留”“神秘的吸引”,以及对宇宙的憧憬,都道出了他创作的真相。但是,《雷雨•序》贯穿的一个主要点,是这样一句话:“写《雷雨》是一种情感的迫切需要。”是情感的汹涌激流推动他创作,是情感的潮水伴随着人物和场景的诞生,是情感酿成“对宇宙间许多神秘事物的一种不可言喻的憧憬”,是情感酿成戏剧中的氛围和情境。不论他称它为情感、情绪也好,或者称它为“野蛮的情绪”“原始的情绪”也好,都是他创作中所强烈感受到的。他曾这样说:与这样原始或者野蛮的情绪俱来的还有其他的方面,那便是我性情中燠热的氛围。
4.下列各项不属于曹禺创作《雷雨》前的生活基础的一项是(3分) ( )
A.曹禺自己的生活,包括看戏、演戏、改编戏、导演戏等舞台实践和作剧经验。
B.个人光怪陆离的境遇和创作经验也是曹禺创作《雷雨》前的生活基础。
C.思考他人的生活,包括观察、思考周围其他人的生活。
D.一种原始或者野蛮的情绪支配,情感的汹涌激流推动。
答案: D
解析:D项,不属于“生活基础”。
5.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本文的写作目的主要是帮助“外界”揭开蒙在曹禺及《雷雨》上的神秘面纱。
B.《雷雨•序》道出《雷雨》创作的关键,那就是曹禺天才般地感受到创作的精髓和创作的规律。
C.《雷雨》是一篇相当重要的文字,他处处说他不知道《雷雨》是怎样创作的,但又处处写着他是怎样创作的。


展开余下试题D.蘩漪这个形象深厚丰满,性格特异,故作者说“像蘩漪这样的典型,应当是属于曹禺的”。
答案:A
解析:B项,并未道出《雷雨》创作的关键,而是创作真相;C项,《雷雨•序》是一篇相当重要的文字,而不是《雷雨》;D项,文中未提及虚设因果。
6.文章前半部分较多引述曹禺的“未曾发表的手稿”,后半部分则较多引述《雷雨•序》,试分析作者这样写的用意。(6分)
答案:作者较多引述曹禺的“未曾发表的手稿”与《雷雨•序》,都是为了力图真实地展现曹禺创作《雷雨》的历程与动机。文章前半部分较多引述曹禺的“未曾发表的手稿”,还有设置悬念、引出下文的作用;后半部分较多引述《雷雨•序》,还有用来佐证作者对于曹禺创作《雷雨》动机的判断的作用。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剧情简介】丹麦王子哈姆莱特在德国留学期间,父王被自己的弟弟克劳狄斯杀害。凶手掩盖真相,窃居王位,迎娶王嫂。哈姆莱特通过父亲的鬼魂得以了解事情真相。
王后及波洛涅斯①上。
波洛涅斯 他就要来了。请您把他着实教训一顿,对他说他这种狂妄的态度,实在叫人忍无可忍,倘没有您娘娘替他居中回护,王上早已对他大发雷霆了。我就悄悄地躲在这儿。请您对他讲得着力一点。
哈姆莱特 (在内)母亲,母亲,母亲!
王  后 包在我身上,你放心吧。下去吧,我听见他来了。(波洛涅斯匿帏后)
哈姆莱特上。
哈姆莱特 母亲,您叫我有什么事?
王  后 哈姆莱特,你已经大大得罪了你的父亲啦。
哈姆莱特 母亲,您已经大大得罪了我的父亲啦。
王  后 来,来,不要用这种胡说八道的话回答我。
哈姆莱特 去,去,不要用这种胡说八道的话问我。
王  后 啊,怎么,哈姆莱特!
哈姆莱特 现在又是什么事?
王  后 你忘记我了吗?
哈姆莱特 不,凭着十字架起誓,我没有忘记你;你是王后,你的丈夫的兄弟的妻子,你又是我的母亲——但愿你不是!
王  后 哎哟,那么我要去叫那些会说话的人来跟你谈谈了。
哈姆莱特 来,来,坐下来,不要动;我要把一面镜子放在你的面前,让你看一看你自己的灵魂。
王  后 你要干什么呀?你不是要杀我吧?救命!救命呀!
波洛涅斯 (在后)喂!救命!救命!救命!
哈姆莱特 (拔剑)怎么!是哪一个鼠贼?准是不要命了,我来结果你。(以剑刺穿帷幕。)
波洛涅斯 (在后)啊!我死了!
王  后 哎哟!你干了什么事啦?
哈姆莱特 我也不知道。那不是国王吗?
王  后 啊,多么鲁莽残酷的行为!
哈姆莱特 残酷的行为!好妈妈。你简直就跟杀了一个国王再去嫁给他的兄弟一样坏。
王  后 杀了一个国王!
哈姆莱特 嗯,母亲,我正是这样说。(揭帏见波洛涅斯)你这倒运的、粗心的、爱管闲事的傻瓜,再会!我还以为是一个在你上面的人哩。也是你命不该活,现在你可知道爱管闲事的危险了。——别尽扭着你的手。静一静,坐下来,让我扭你的心;你的心倘不是铁石打成的,万恶的习惯倘不曾把它硬化得透不进一点感情,那么我的话一定可以把它刺痛。
王  后 我干了些什么错事,你竟敢这样肆无忌惮地向我摇唇弄舌?
哈姆莱特 你的行为可以使贞节蒙污,使美德得到了伪善的名称;从纯洁的恋情的额上取下娇艳的蔷薇,替它盖上一个烙印;使婚姻的盟约变成赌徒的誓言一样虚伪。啊!这样一种行为,简直使盟约成为一个没有灵魂的躯壳,神圣的婚礼变成一串谵妄的狂言;苍天的脸上也为它带上羞色,大地因为痛心这样的行为,也罩上满面的愁容,好像世界末日就要到来一般。
王  后 唉!究竟是什么极恶重罪,你把它说得这样惊人呢?
哈姆莱特 瞧这一幅图画,再瞧这一幅,这是两个兄弟的肖像。你看这一个的相貌多么高雅优美:太阳神的鬈发,天神的前额,像战神一样威风凛凛的眼睛,他有降落在高吻穹苍的山巅的神使一样矫健的姿态;这一个完善卓越的仪表,真像每一个天神都曾在那上面打下印记,向世间证明这是一个男子的典型。这是你从前的丈夫。现在你再看这一个:这是你现在的丈夫,像一株霉烂的禾穗,损害了他的健硕的兄弟。你有眼睛吗?你甘心离开这一座大好的高山,靠着这荒野生活吗?嘿!你有眼睛吗?你不能说那是爱情,因为在你的年纪,热情已经冷淡下来,变驯服了,肯听从理智的判断;什么理智愿意从这么高的地方,降落到这么低的所在呢?知觉你当然是有的,否则你就不会有行动,可是你那知觉也一定已经麻木了,因为就是疯人也不会犯那样的错误,无论怎样丧心病狂,总不会连这样悬殊的差异都分辨不出来。那么是什么魔鬼蒙住了你的眼睛,把你这样欺骗呢?有眼睛而没有触觉、有触觉而没有视觉,有耳朵而没有眼或手,只有嗅觉而别的什么都没有,即使只剩下一种官觉还出了毛病,也不会糊涂到你这步田地。羞啊!你不觉得惭愧吗?要是地狱中的孽火可以在一个中年妇人的骨髓里煽起蠢动,那么在青春的烈焰中,让贞操像蜡一样融化了吧。当无法阻遏的情欲大举进攻的时候,用不着喊什么羞耻了,因为霜雪都会自动燃烧,理智都会做情欲的奴隶呢。
王后 啊,哈姆莱特!不要说下去了!你使我的眼睛看进了我自己灵魂的深处,看见我灵魂里那些洗拭不去的黑色的污点。
(节选自《哈姆莱特》第三幕第四场)
注:①波洛涅斯:新任国王的御前大臣。
7.下列对戏剧选段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波洛涅斯匿帏后”这一舞台说明交代人物的动作行为,表现了波洛涅斯的狡诈性格,为下文被杀埋下伏笔。
B.“母亲,您已经大大得罪了我的父亲啦。”哈姆莱特的这句对白的意思是“母亲,你嫁给了杀害我父亲的现任国王,对不起我的父亲”。
C.本节选既有个性化的人物对白,又有深入人物内心的心理独白,还有充满妙趣和才智的双关语。
D.本节选在语言上充分展现了莎翁语言大师的风采,人物语言极富个性化,戏剧语言既有浓郁的诗意又流畅如话。
答案:C
解析:C项,本节选有“深入人物内心的心理独白”错误。
8.节选部分包含了哪些戏剧冲突?请加以概述。(6分)
答案::①由哈姆莱特对其母亲背叛父王嫁给现任国王的不满引发的母子之间的冲突。②由哈姆莱特的指责引发的王后内心的矛盾冲突。③以哈姆莱特为代表的正义力量与以新任国王为代表的邪恶势力的冲突。④哈姆莱特面对母亲时爱与恨的矛盾心态。
9.有人认为在“我要把一面镜子放在你的面前,让你看一看你自己的灵魂”的后面加一条“哈姆莱特持镜放于王后面前”的舞台说明会更有利于表现剧情。你的看法如何?请表明你的观点并简述理由。(6分)
答案::(提示)第一种观点:同意这种安排。只要能围绕舞台说明增加戏剧语言的动作性、强化矛盾冲突及“镜子”这一道具的双关意义等方面来阐述,理由合理即可。
第二种观点:不同意这种安排。只要能围绕增加这一舞台说明会影响剧情发展的紧凑性、束缚读者想象以及哈姆莱特语言本身就是一面镜子(没必要设置这一道具)等方面来阐述,理由合理即可。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忼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展开余下试题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
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汉军围之数重。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惧惊,辟易数里。与其骑会为三处。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檥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选自《史记•项羽本纪》,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B.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C.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D.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答案:A
解析:“无以”是固定结构,不可断开,据此排除C、D两项;据语境,“有”与“船”关系十分紧密,不可断开,可排除B项。故选A。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平明:天刚亮的时候。平旦、黎明等与之意思相同。
B.败北:打不过转背而逃,即战败。北,引申为与胸相对的背部。
C.侯:古代有男、子、伯、侯、公五等爵位,侯是第四等。
D.亭长:官名。秦汉时,十里一亭,设亭长一人,管诉讼等。
答案:C
解析:爵位由高到低依次为公、侯、伯、子、男。
12.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项羽被汉军包围在垓下,夜听四面楚歌,感到大势已去,于是饮酒帐中,慷慨悲歌,无限悲凉。
B.项羽带八百多骑兵趁夜突围,后陷入沼泽地,伤亡惨重,部下只剩下二十八骑。
C.为了证明“天之亡我,非战之罪”,项羽奋起神威,斩汉军二将,杀数十百人,使汉军骑将赤泉侯倒退数里。
D.乌江亭长请项羽过江,项羽自言无面目再见江东父兄,把马送给亭长,带领部下徒步作战,最后自刎而死。
答案:B
解析:项王部队陷入沼泽后才被汉军追上,一番厮杀后,逃到东城只剩二十八骑,不是因为陷入沼泽死了很多人。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5分)
译文:项王渡过淮河,部下壮士能跟上的只剩下一百多人了。
(2)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5分)
译文:可是如今最终被困在这里,这是上天要使我灭亡,绝不是作战的过错。
参考译文:
项王的部队在垓下修筑了营垒,兵少粮尽,汉军及诸侯兵把他团团包围了好几层。深夜,听到汉军在四面唱着楚地的歌,项王大为吃惊,说:“难道汉已经完全取得了楚地吗?怎么楚国人这么多呢!”项王连夜起来,在帐中饮酒。有美人名虞,一直受宠跟在项王身边;有骏马名骓,项王一直骑着。这时候,项王不禁慷慨悲歌,自己作诗吟唱道:“力量能拔山啊,英雄气概举世无双,时运不济呀,骓马不再往前闯!骓马不往前闯啊可怎么办?虞姬呀虞姬,怎么安排你才妥善呀?”项王唱了几遍,美人虞姬在一旁应和。项王眼泪一道道流下来,左右侍者也都跟着落泪,没有一个人能抬起头来看他。
于是项王骑上马,部下壮士八百多人骑马跟在后面,趁夜突破重围,向南冲出,飞驰而逃。天快亮的时候,汉军才发觉,命令骑将灌婴带领五千骑兵去追赶。
项王渡过淮河,部下壮士能跟上的只剩下一百多人了。项王到达阴陵,迷了路,去问一个农夫,农夫骗他说“向左边走”。项王带人向左走,却陷进了大沼泽地中。因此,汉兵追上了他们。项王又带着骑兵向东,到达东城,这时就只剩下二十八人。汉军骑兵追赶上来的有几千人。项王自己估计不能逃脱了。对他的骑兵说:“我带兵起义至今已经八年,亲自打了七十多仗,抵挡的敌人都被打垮,攻击的敌人无不降服,从来没有失败过,因而能够称霸,据有天下。可是如今最终被困在这里,这是上天要使我灭亡,绝不是作战的过错。今天肯定得战死了,我愿意给诸位打一场痛痛快快的仗,一定胜它三回,给诸位冲破重围,斩杀汉将,砍倒军旗,让诸位知道的确是上天要使我灭亡,绝不是作战的过错。”于是把骑兵分成四队,面朝四个方向。汉军把他们包围了好几层。项王对骑兵们说:“我来给你们拿下一员汉将!”命令四面骑士驱马飞奔而下,约定冲到山的东面,分作三处集合。于是项王高声呼喊着冲了下去,汉军像草木随风倒伏一样溃败了,项王杀掉了一名汉将。这时,赤泉侯为汉军骑将,在后面追赶项王,项王瞪大眼睛对他大喝,赤泉侯连人带马都吓坏了,倒退了好几里。项王与他的骑兵在三处会合了。汉军不知项王的去向,就把部队分为三路,再次包围上来。项王驱马冲了上去,又斩了一名汉军都尉,杀死百八十人,又聚拢骑兵,仅仅损失了两个人。项王于是问骑兵们:“怎么样?”骑兵们都敬服地说:“正像大王说的那样。”
这时候,项王想要向东渡过乌江。乌江亭长正停船靠岸等在那里,对项王说:“江东虽然小,但土地方圆千里,民众有几十万,也足够称王啦。希望大王快快渡江。现在只有我这儿有船,汉军到了,没法渡过去。”项王笑了笑说:“上天要使我灭亡,我还渡乌江干什么!再说我和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西征,如今没有一个人回来,纵使江东父老兄弟怜爱我让我做王,我又有什么脸面去见他们?纵使他们不说什么,我项籍难道心中没有愧吗?”于是对亭长说:“我知道您是位忠厚长者。我骑着这匹马征战了五年,所向无敌,曾经日行千里,我不忍心杀掉它,把它送给您吧。”于是命令骑兵都下马步行,手持短兵器与追兵交战。只项籍一个人就杀掉汉军几百人。项王身上也有十几处伤口。项王回头看见汉军骑司马吕马童,说:“你不是我的老相识吗?”马童面向项王,指给王翳说:“这就是项王。”项王于是说:“我听说汉王用千金买我的人头,赏给万户的封邑,我就把这份好处送你吧!”说完,自刎而死。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
标签: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下 期末试卷
相关:关于“2021学年统”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07]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