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课文同步练习

阅读:269  2021-07-02
标签:统编版 高二 选修上 课文同步练习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69]
2021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四单元《逻辑的力量》配套练习
一、选择题(20分)
1.有一句歌词:“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下面哪一个选项不是上面这句歌词的逻辑推论(2分)( )
A.只有经历风雨,才能看见彩虹。
B.若经历风雨,则能看见彩虹。
C.除非经历风雨,否则不能看见彩虹。
D.凡看见彩虹的都应该是经历过风雨的。
答案 B解析“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等值于“不经历风雨→不能看见彩虹”。B项通过否定前件得到否定的后件,是错误的推理,因此不能推出。
2.某地工商管理部门对商户的纳税情况总结如下:
①该地所有人员都缴纳营业税了。
②该地的卖鱼的商户缴纳营业税了。
③张三是最早缴纳营业税的人。
④该地有人没有缴纳营业税。
经过详细考察,发现上述断定中只有两个是正确的。请你根据相关逻辑知识,分析以下哪项结论可以从上述条件必然推出(2分)( )
A.该地卖鱼的商户缴纳营业税了。
B.该地有人没有缴纳营业税。
C.该地所有人都缴纳营业税了。
D.该地没有一个人缴纳营业税。
答案 B解析首先找矛盾关系,①④为矛盾关系,矛盾之中有一真一假,那么②③中也有一真一假,假设②真,③假,得到卖鱼的商户交了,张三不是最早交的,得不到确定的结论;假设②假,③真,可知,卖鱼的商户没有交,张三最早交的,可以推出有人没有交。
3.所有成功人士都要穿衣吃饭;我不是成功人士;所以,我不必穿衣吃饭。以下哪个选项所犯逻辑错误与题干最为类似(2分)( )
A.小王是大学生;小王不讲卫生;所以,大学生不讲卫生。
B.法官是懂法律的;他不是法官;所以,他不是懂法律的。
C.武汉的风景名胜不是一天能够游览完的;黄鹤楼是武汉的风景名胜;所以,黄鹤楼不是一天内能够游览完的。
D.英雄是难过美人关的;我是难过美人关的;所以,我是英雄。
答案 B解析充分条件的假言推理通过否定前件推出否定后件,题干结构为“A→B,非A→非B”,只有B项符合此结构。
4.统计数据表明,大多数汽车事故出在中等速度的行驶中,极少的事故是出在大于150公里/小时的行驶速度上的,这就意味着高速行驶比较安全。以下最能反驳上述论证的一项是(2分)( )
A.高速行驶如果发生爆胎的话是很危险的。
B.由于多数人是中等速度开车,所以,多数事故出在中等速度的行驶中。
C.高速行驶的时候,特别是当有突发事件发生时,由于速度过快就很难控制住。
D.与中等速度行驶中出现的汽车事故损害后果相比,高速行驶出现的汽车事故损害后果要严重得多。
答案 B解析A、C、D三项都和事故多少无关,只有B项属于否定论据削弱。
5.当代知名的建筑设计大师,绝大部分还没从建筑设计学校毕业就已经离开学校,开始自己的建筑设计生涯。因此,有人认为建筑设计的专业学习对学生们今后的职业发展并没能提供有力的帮助。以下哪项如果为真,能够最有力地反驳上述推论(2分)( )
A.在建筑设计行业中职业发展比较好的从业者,基本都毕业于建筑设计学校。
B.调查显示,建筑设计学校毕业生的平均年收入要显著高于同类院校其他专业的毕业生。
C.知名建筑公司在招聘设计师时,很看重应聘人员的毕业院校。
D.建筑设计大师都承认,他们学习了建筑设计学校的基础课程。
答案 D解析A项毕业院校不等同于专业学习,与题干推论无关。B项平均收入不能等同于职业发展,与题干推论无关。C项没有强调专业学习的作用,削弱程度不如D项。D项说明这些课程对他们的事业是有帮助的,直接反驳了题干结论。


浏览完整试题6.辩论是指双方都用一定的理由或证据指出对方见解的矛盾或错误,并论证自己对事物或问题的看法的正确。下列选项中,符合辩论的构成要件的是(2分)( )
A.双方必须发表自己的见解。
B.目的是指出对方见解的错误。
C.双方的见解必须存在错误。
D.辩论的结果是双方的观点都正确。
答案 A解析 辩论的目的不仅是要指出对方见解的错误,更重要的是要论证自己对事物或问题的看法的正确,所以根据“论证自己对事物或问题的看法的正确”可知,双方都必须发表自己的见解,A项正确。B项过于片面。C项错误,双方的见解不一定必须存在错误。D项在题干中没有提及。
7.请分析例句蕴含的逻辑关系,选出与例句逻辑关系一致的选项(2分)( )
例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惜时:奋斗)
A.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清醒:智慧)
B.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自信:豁达)
C.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自我:认真)
D.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谦虚:谨慎)
答案 B解析A项“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体现的是“真”与“假”、“有”与“无”之间这种矛盾关系的统一与转化,并无“清醒”之意。另外,“假作真时真亦假”和“无为有处有还无”之间为并列关系,也并非题干中前后句之间的因果关系,与例句逻辑关系不一致,故排除。
B项“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中,“必有用”体现出了“自信”的心态,“千金散尽”则不在乎钱财,自然有“豁达”之意;另外,正因为“天生我材”,才有资格“千金散尽”,隐含着一种因果关系,与例句逻辑关系一致。
C项“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表达“自豪”之情,而非“自我”的意思,与例句逻辑关系不一致,故排除。
D项“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这里能借鉴别人是含“谦虚”的意思,但并无“谨慎”之意,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故排除。
8.(2018•上海卷改编)⑤我们先从简单的例子说起,如果人真的是情感的动物,那么一旦受到外部环境的刺激,就应不加控制地将情感表达出来,可是,被师长责备时,有多少人会回嘴或怒目以对?对于上司或面试的主考官,有多少人会直接宣泄心中不满的情绪?大概不多,除非打定“此处不留人”的主意!可见,人并非情感的动物。情感的运用其实有规律可循。用经济学的话来说,就是对成本和效益的考量:对师长、上司、主考官等宣泄不满,成本高而效益低,做了不划算,因此不值得这么做。
下列选项推理的过程与第⑤段画线部分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他只要是选手,就会进入赛场,现在他是选手,所以他会进入赛场。
B.他只要是选手,就会进入赛场,现在他没有进入赛场,所以他不是选手。
C.他只有在生病的时候才会缺席,现在他没有缺席,所以他没生病。
D.他只有在生病的时候才会缺席,现在他缺席了,所以他生病了。
答案 B
解析四个选项是四种推理:A项只要p,就q;p,所以q。(充分条件的假言推理,肯定前件,推出肯定后件。)B项只要p,就q;非q,所以非p。(充分条件的假言推理,否定后件,推出否定前件。)C项只有p,就q;非q,所以非p。(必要条件的假言推理,否定后件,推出否定前件。)D项只有p,就q;q,所以p。(必要条件的假言推理,肯定后件,推出肯定前件。)
概括画线句的意思是,只要(如果)人是感情动物,人就不会去控制感情;人会控制感情,所以人不是感情动物。加以形式化就是:只要(如果)p,就q;非q,所以非p。
9.众所周知,西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可以解决很多中医无法解决的病症,而中医依靠对人体经络和气血的特殊理解也治愈了很多令西医束手无策的难题,据此,针对某些复杂疾病,很多人认为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是有必要的。上述这些人在论断时作的假设是(2分)( )
A.针对这些疾病的中医和西医的治疗方法可以相互结合,扬长避短。
B.这些疾病单独用中医疗法或者单独用西医疗法并不能有效治疗。
C.针对这些疾病,医疗界已经掌握了中西医疗法结合的方法。
D.针对这些疾病,医学界已经尝试了中西医结合的疗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答案 A
解析本题属于假设前提型,题干的论点是:治疗有必要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方法。为保证论证的成立,必须增加一个必要条件,逐一分析选项。A项增加了一个前提条件:这种中西医的治疗方法是可以结合的,如果二者不能结合,那么这种方法是不能采用的。B项只是重复论据的内容。C、D两项只能作为充分条件。
10.针对地球冰川的研究发现,当冰川之下的火山开始喷发后,会快速产生蒸汽流,爆炸式穿透冰层,释放灰烬进入高空,并且产生沸石、硫化物和黏土等物质。日前人们发现,在火星表面的一些圆形平顶山丘也探测到这些矿物质,并且广泛而大量地存在。因此,人们推测火星早期是覆盖着冰原的,那里曾有过较多的火山活动。要得到上述结论,需要补充的前提是(2分)( )
A.近日火星侦察影像频谱仪发现,火星南极存在火山。
B.火星地质活动不活跃,地表地貌大部分形成于远古较活跃的时期。
C.沸石、硫化物和黏土这三类物质是仅在冰川下的火山活动后才会产生的独特物质。
D.在火星平顶山丘的岩石中发现了某种远古细菌,说明这里很可能曾经有水源。
答案 C
解析 论点:人们推测火星早期是覆盖着冰原的,那里曾有过较多的火山活动。论据:在火星表面的一些圆形平顶山丘也探测到地球冰川下的火山喷发产生的沸石、硫化物和黏土等物质。要想补充前提,必须在论点与论据之间搭桥,即证明火山活动与沸石、硫化物和黏土等物质之间有联系,对应C项,强调沸石、硫化物和黏土是冰川下火山活动产生的独特物质。
二、简答题(70分)
11.(2017•全国Ⅱ)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4分)
云南的“思茅市”改成“普洱市”,四川的“南坪县”更名为“九寨沟县”后,城市的知名度都有了很大的提高,经济有了较快发展,可见,更名必然带来城市经济的发展。我市的名字不够响亮,这严重影响了我们的经济发展。如果更名,就一定会带来我市的经济腾飞,因此,更名的事要尽快提到日程上来。
①更名并不一定能带来城市的发展。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余下试题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②城市名字不够响亮并不一定会严重影响经济发展 ③更名并不一定会带来经济腾飞
解析这则材料可以分为三部分:
①通过对普洱市、九寨沟县等改名后知名度获得提高、经济发展较快的实例得出结论“更名必然带来城市经济的发展”;
②介绍“我市”因为“名字不够响亮”严重影响了经济发展的情况;
③材料认为只要“我市”更名就能够促进经济腾飞。
材料的第一部分从逻辑推理的角度分析,是采用了归纳推理中的简单枚举法(不完全归纳法)得出的结论。
因为“城市的知名度都有了很大的提高,经济有了较快发展”的具体原因不止城市改名这一个,所以结论是武断的。
第二部分“(我市的)名字不够响亮,这严重影响了经济发展”这个推断是强加了因果关系,因为影响经济发展的具体原因不止名字不够响亮一个。
第三部分“(更名)就一定会带来我市的经济腾飞”,句子虽含有条件关系,但“更名”这个条件未必能够得出“经济腾飞”的结论。
12.下面文段三处画线句子推断存在事理和逻辑问题,第①处已作了合理的修改。请对另两处进行事理或逻辑上的修改,使句意合乎事理。(4分)
共享单车作为一种新出现的事物,便利了不少骑车人,①彻底解决了久困不解的“一公里”难题。但共享单车的任性“泛滥”,也在挤占有限的城市公共空间,还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②成为影响城市发展的最严重问题。对于共享单车,我们乐见其创新带来的便捷,但也需彼此约束,共同维系城市之美,③只要完全解决了共享单车造成的问题,城市居民幸福感就会有显著提升。
①有效缓解了久困不解的“一公里”难题。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②(共享单车的任性“泛滥”)成为影响城市发展的不可忽视的问题 ③解决了共享单车造成的问题,城市居民幸福感提升就增加了一项可能
解析文段中“但共享单车的任性‘泛滥’,也在挤占有限的城市公共空间,还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成为影响城市发展的最严重问题”,“只要完全解决了共享单车造成的问题,城市居民幸福感就会有显著提升”,②的“最严重”表达太绝对,③的“只要……就”表达太绝对;把句子表达绝对的推断变为可能性推断,按照例句的句式特点,对句子进行改写。仿照例句的方式“有效缓解了久困不解的‘一公里’难题”把理由表述出来即可。“但共享单车的任性‘泛滥’,也在挤占有限的城市公共空间,还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成为影响城市发展的最严重问题”,这个可以理解为共享单车的任性“泛滥”还远远没有成为影响城市发展的最严重问题,但是是影响城市发展的不可忽视的问题;“只要完全解决了共享单车造成的问题,城市居民幸福感就会有显著提升”,可以理解为解决了共享单车造成的问题,城市居民幸福感不一定就会有显著提升,但是城市居民幸福感提升就增加了一项可能。
13.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4分)
从2015年7月开始,敦煌研究院对莫高窟采用了预约参观办法。这一措施合理有效调控和平衡了游客流量,一方面加强了洞窟的保护,另一方面给游客提供了更加优质的服务。实施预约参观办法以来,来莫高窟参观的人数逐年递增,年游客接待量由2014年的45万人次增加到2016年的55万人次。
从逻辑方面看,以上材料可以推断出某一结论。请从下面三项中选出推断不妥的两项并说明不妥的理由。
甲:莫高窟预约参观的办法为游客提供了便利。
乙:预约参观办法实施前莫高窟的游客量不均衡。
丙:科学合理地利用自然和人文资源能创造更大价值。
(1)不妥的两项是________和________
(2)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甲 丙 
(2)甲:“为游客提供了便利”不妥。因为需要预约,有的游客本来某天有时间,但如果预约不上,就不能在这一天参观。丙:材料中仅提及预约参观办法,并未提及“科学合理地利用自然和人文资源”。
解析甲,“莫高窟预约参观的办法为游客提供了便利”不妥,可以从分析“预约”这一条件和结果“为游客提供了便利”的关系分析,如果预约限定了游客出行,那就表述不妥,推理不对。丙,“科学合理地利用自然和人文资源能创造更大价值”是无中生有,所以也是推理不妥。乙,推断妥当,由材料中“这一措施合理有效调控和平衡了游客流量”可推出来。
14.归谬法是指为了反驳错误观点,先假设这个观点是正确的,由此推论出荒谬结论的论证方法。下面文段存在推断问题,请仿照示例,另写两个归谬论证的句子。要求:符合归谬逻辑,语言简洁明了。(4分)
马云说:“如果你到35岁还很穷,那你只能怪你自己!”他在演讲时分享成功的秘诀:面对新事物,要看得见机会、看得起机会;充分理解新事物;快速决定,抢先行动。因此,我们如果看得起新事物,就肯定能实现理想。野心宏大,未来就一定很宽广。抓住先机立即行动,就能创造别人不敢想、也不能完成的奇迹。
示例:如果看得起新事物,就肯定能实现理想,那么赶时髦的人都是伟大的成功者。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如果野心宏大,未来就一定很宽广,那么希特勒早就统治全世界了 ②如果抓住先机立即行动,就能创造别人不敢想、也不能完成的奇迹,那么谁发动侵略战争谁就会取得胜利
解析要求仿照句子运用归谬法进行论证,首先假设对方观点正确,然后以此为依据推出荒谬的结论,如假设“如果野心宏大,未来就一定很宽广”正确,然后以此为依据,“希特勒”野心大,结果得出“早就统治全世界了”这一荒谬的结论。
15.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2分)
著名作家冯骥才出访法国的一次宴会上,一个西方记者问:“尊敬的冯先生,贵国改革开放,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东西,你们不担心变成资本主义吗?”
如果你是冯骥才,该怎样回答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冯骥才说:“你们西方人喝了牛奶后,难道都变成奶牛了吗?”
解析运用归谬推理法。
16.下面两段文字,在逻辑推断上都存在一定问题,请分别说明各段的问题。(3分)
(1)不少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学业成绩都突飞猛进,所以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2)有人认为某些科学技术的运用破坏了生态平衡,从而导致部分物种灭绝。这一观点是错误的。因为物种灭绝其实是大自然的规律。据科学考证,物种至少经历了五次大灭绝,自然灾害是这五次物种大灭绝的主要原因。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前文的“不少学生”只是部分,后文的“学生”变成了全部。
(2)前五次物种灭绝的原因并不能证明现代部分物种灭绝的原因。(或:将现代灭绝的物种与前五次由于自然原因灭绝的物种混为一谈。)
解析第(1)题中的前提“不少学生”是部分,后面变为“所有”;第(2)题“自然灾害是这五次物种大灭绝的主要原因”不能否定“科学技术的运用破坏了生态平衡,从而导致部分物种灭绝”,二者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
17.“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是诗人北岛《回答》中的两句诗。这两句诗反映了一种不合理的社会逻辑。请调整这两句的语序回答以下问题。(4分)
①反映一种更不合理的社会逻辑:__________________
②表现一种比较公正的社会逻辑: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高尚是卑鄙者的通行证,卑鄙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②卑鄙是卑鄙者的墓志铭,高尚是高尚者的通行证
解析需要结合题干要求,变化语序,表达不同的意思。需要抓住词语“卑鄙”“通行证”“高尚”“墓志铭”等内容。结合“反映一种更不合理的社会逻辑”,应该是“卑鄙”和“高尚”换位即可;结合“表现一种比较公正的社会逻辑”分析可知,“卑鄙”和“卑鄙者”、“高尚”和“高尚者”位置对应即可。


展开余下试题18.老杨问三位工人的年龄。小刘说:“我22岁,比小陈小2岁,比小李大1岁。”
小陈说:“我不是年龄最小的,小李和我相差3岁,小李25岁。”
小李说:“我比小刘年龄小,小刘23岁,小陈比小刘大3岁。”
三位青年工人爱开玩笑,在他们每人说的三句话中,都有一句是假的,请帮助老杨分析出他们三个人的年龄,并写出简短的推理过程。(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小刘23岁,小陈25岁,小李22岁。小刘说的第一句话与小李说的第二句话矛盾,根据矛盾律,二者必有一假。如果我们假设小刘说的第一句话是假的,那么小刘“比小陈小2岁,比小李大1岁”这两句话是真的。由此可推出小陈说的第一、第二句话是真的,而“小李25岁”这句话是假的。小李说的第一、第二句话是真的,而“小陈比小刘大3岁”这句话是假的。
解析如果小刘说的“我22岁”是真话,小李说的“小刘23岁”就是假的了;小李另外两句话应该是真话,根据“小陈比小刘大3岁”就可以推出小陈是25岁;那么小刘说的比小陈小2岁即是错的,比小李大1岁是对的,则小李21岁;这样一来,小陈说的三句话中“小李和我相差3岁”和“小李25岁”都是假话,这与每人只说错一句不符合;因此,小刘不是22岁,他说的另外两句,“比小陈小2岁”与“比小李大1岁”是真话。假设小李说的“小刘23岁”是真话,则小陈25岁,小李22岁,这样小陈说的“小李25岁”是错的;“小陈比小刘大3岁”是错的;然后分别代入,进行验证,答案符合要求;继而得出结论。
19.某大学举行辩论赛,辩题为“网络匿名有助于/有害于公众议题讨论”,请你以反方队员的身份,针对正方发言拟写一段辩论词。要求:不得改换辩题,立场鲜明,语言简明、连贯、得体,不超过85个字。(2分)
正方发言:网络匿名的作用在于保护发言人的隐私,在触及敏感话题时,因为这种保护的存在,人们会敢于站出来说话,不再麻木、冷漠。可见,网络匿名是我们打开民主大门的一把金钥匙。
反方发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网络匿名的危害在于给别有用心者提供了保护伞,因为这种保护的存在,网络暴力、不实之词会趁机兴起,危及社会文明的建设乃至国家安全。可见,网络匿名是我们社会建设千里大堤上的一个蚁穴。
20.在一场“个性是否需要刻意追求”的辩论赛中,正方认为“个性需要刻意追求”,针对正方的论述,请你站在反方立场,加以论辩。要求:语言准确连贯,观点鲜明,不少于100字。(3分)
正方:我方认为,个性需要刻意追求。首先,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每个人先天的个性都有缺陷,刻意去追求和完善自己的个性就应该成为我们每个有志青年的自觉行为;其次,人不是产品,不是机器,千篇一律、千人一面难免让人产生厌烦,我就是我,与众不同才是每个人的个人魅力所在,但因为“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唯有通过“习”才能“相远”,这个“习”就是刻意追求,这个“相远”就是个性的差异。所以我方认为个性需要刻意追求。
反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我方认为,个性不需要刻意追求。首先,个性是天生的,遗传是最主要的因素,后天的刻意追求很难改变一个人的个性,“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其次,“性相近”并不代表“性相同”,说明还是有差异的,这个差异就是个性,既然有了差异的个性了,你再去追求模仿别人的个性,最后就等于失去个性。所以,我方坚决认为个性不需要刻意地去追求。
21.下面是记者采访法国某喜剧导演的部分内容,请根据该导演的回答,补写出记者的提问内容。(4分)
记者:(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40个字)
导演:我的想法一直以来都是一样的,就是要娱乐观众,让他们度过一段美好的时光,让他们走出影院时能有个好心情。
记者:(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40个字)
导演:我完全同意这个观点,我也不是每次都能做到。这很神奇,因为总是有意外。我发现有时一个“一般般”的笑点效果特别好,而有些我认为“非常搞笑”的笑点,观众却反响平平。所以,我完全同意中国导演所说的,观众能否对笑点产生共鸣,是个神秘的未知。
答案(1)导演先生,您拍摄喜剧的初衷是什么?(2)一些中国导演常说,逗观众发笑是最难的,请问您是否认同这个观点呢?(意思对即可)
22.阅读下面两段材料,根据你的理解,推断双方和解所达成的大致结果,并简要陈述推断理由。(4分)
2016年9月,四川省简阳市的侯某因患脑梗阻塞住院治疗,这期间由四名子女轮流照顾。出院后,其生活不能自理,在社区工作人员的调解和见证下,四名子女达成协议,载明侯某随长子生活,费用等由侯某名下资金置办,不足部分由长子一人承担,如老人去世后有剩余财产由长子一人继承等内容。11月22日,侯某因病情恶化去世,长子依照协议继承遗产。
2017年8月中旬,老人的其他三个子女提起诉讼,称他们在父母生前尽了赡养义务,主张调解协议无效,故诉请法院依法平均分割遗产。同时称在母亲生前达成的放弃继承的协议,系继承开始之前作出的,不符合法律规定,应认定该协议无效。
子女赡养老人既是美德,也是我国继承法明文规定的应尽义务。此案涉及伦理亲情,即便协议表述真实,但以放弃继承而不赡养或以继承遗产为目的赡养,有违公序良俗,不应倡导和支持。继承法规定,有赡养能力和赡养条件的继承人,不尽赡养义务的,分配遗产时,应当不分或少分。法院在查明事实基础上,释法明理,从亲情、道德角度加以引导,让双方珍惜亲情,互作让步,最终达成和解。
(1)和解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25个字)
(2)推断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50个字)
答案(1)长子适当多分财产,其他三名子女适当少分财产。(2)“不赡养不继承”“赡养即继承”的协议均不获法律和道德的支持。而另三名子女也履行了一定的赡养义务。
解析注意根据文中法院的解释中的句子“但以放弃继承而不赡养或以继承遗产为目的赡养,有违公序良俗,不应倡导和支持。继承法规定,有赡养能力和赡养条件的继承人,不尽赡养义务的,分配遗产时,应当不分或少分”,以此为根据,进行推断。
2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5分)
类比论证是一种通过已知事物(或事例)与跟它有某些相同特点的事物(或事例)进行比较类推从而证明论点的论证方法。其中,“相同特点”是这种论证方法能够成立的前提,没有它,①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没有这个推理过程,就达不到证明论点的目的;“已知事物”是这种论证方法的一个重要条件,它是为所要论述的主体事物服务的客体事物,没有这个条件,不能使类推的道理明显化,不易为读者所接受,在某些情况下也不能达到证明论点的目的。这种论证方法,③______________,把客体事物的性质类推到主体事物上,由此揭示出主体事物具有客体事物同样的性质,从而达到证明论
标签:统编版 高二 选修上 课文同步练习
相关:关于“2021学年统”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69]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