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末试卷

阅读:147  2021-07-28
标签: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下 期末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47]
吉林省白城一中、大安一中、通榆一中、洮南一中、镇赉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
2020—2021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语文试题
(试卷总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时,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黑色墨水笔或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共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文学想象和虚构不能脱离现实,这里的现实包括现实经验、现实逻辑和现实关怀三个方面。
现实经验不仅是某个人经历的现实,而且是一种无数人共同经历的普遍性现实,即人民大众所体验着的更切身、更深刻的现实。事实证明,往往是那些跟普通人民息息相关的经验和现实更能够引起社会共鸣。比如伤痕文学、改革文学、底层文学,都因为切中了人民现实经验的敏感点而广为传播,广受好评。
文学想象服从现实逻辑是指写作必须遵循一般的生活情理、历史背景和逻辑因果。很多历史题材作品虽下了很大功夫,但还是在背景知识上出错;有的作品的想象和虛构不顾人物的性格及环境的可能性,这些都有悖于写作的现实逻辑。事实上,即使是诉诸荒诞变形的现代主义作品,现实逻辑也是非常重要的。卡夫卡的《变形记》让格里高尔变成甲虫,这是超越现实逻辑的,但是为了让这个超现实逻辑获得读者的信赖,卡夫卡使用了细致入微的现实逻辑。他写格里高尔成了甲虫,无数细小的脚即使拼命舞动也无法成为着力点帮助他翻身,唤起了读者真切的现实感。可见,超逻辑的现代作品也借助于现实逻辑来获取读者的信赖和共鸣。
文学想象并非凌空蹈虚,还必须有真正的现实关怀。现实关怀未必直接体现为现实题材和现实手法,现实关怀是指作品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都基于对现实问题的关切、思考和热爱。现实关怀既印证着作家作为当代人的当代性,也创造了作品跟现实、时代产生更血肉相连的纽带。
(摘编自陈培浩《想象与虛构的可能和限度》)
材料二:
在文学创作理论中,有“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这两个概念。“艺术真实”是对“生活真实”的高度提炼,是另一层次上的更高级的“真实”。
经典文学的真实性绝不是对社会生活简单的摹写和反映,而是在对生活现实高度提纯后,对我们时代本质的深邃洞见,对人类生存状态的深切关注,是历史规律的真、生活本质的真、个人情感的真。在阅读文学作品时,我们会看到《牡丹亭》中杜丽娘死而复生,《西游记》中孙悟空上天入地,《浮士德》中浮士德返老还童。除了这些高雅的严肃文学外,还有近来十分流行的穿越类作品以及科幻类作品。这些明显不符合生活真实,但我们不能否定这些作品的“真实性”,因为这是一种基于生活真实、浓缩生活真实的高度艺术真实。
艺术逻辑与生活逻辑之间有一种既贴近又疏离的悖论。文学创作中,创作主体会根据审美规律以及表达需要对客体进行干预。生活逻辑是对生活真实性的高度遵循,但艺术逻辑恰好可以摆脱这种束缚,根据读者受众的阅读期待以及客体自身的表现规律选择恰当的表现主题的方式,这正是艺术逻辑的灵活之处。内容的想象性与形式的艺术性是文学作品非常重要的属性,天马行空的想象以及富有张力的表现形式更加符合受众期待的视野。


浏览完整试题艺术逻辑虽然是以超越生活逻辑的方式把握实际生活的本质规律,但它最终还是达到了对生活逻辑的遵循。虽然杜丽娘死而复生不符合生活真实,但她向往婚恋自由、争取人格独立的魅力符合人们心底的真实;虽然孙悟空七十二变上天入地不符合生活真实,但他勇敢正义、忠诚聪敏的气质符合人们心底的真实;虽然宝玉衔玉出生不符合生活真实,但他反抗封建礼教的人格魅力符合人们心底的真实。这些变形的、超现实的形象和结构所表达的情感、愿望和理想,从总体上说都有充分的历史依据。可以说,它们是在超越生活逻辑的更高层次上表达了社会历史的必然要求。
我们可以肯定地说,文学艺术是“真实”的,是作者在丰富的、夸张的表现形式下内蕴的“真实”。我们希望看到更多样态的文学形象和文学形式,能看到多样态形式下,那深层次的真实逻辑。
(摘编自刘江玲《浅谈文学的“真实”》)
材料三:
不论是对于文学写作者还是文学研究者而言,“文学真实”的内部都存在着“现实真实”与“经验真实”两个基本层面,前者指的是现实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物质实体与真实存在,后者指的是文学主体基于个人化的审美感知和内心体验而产生的真实经验。
自然,任何文学作品都是“现实真实”与“经验真实”的复合体,但是试图从文本内在逻辑中抽离出真实的人、事、物,或将其与现实世界建立某种必然性联系,以及诸如此类的论证与寻找,其实意义甚微。我们对于文学作品的评价应该更为客观和全面地观照写作者创作与建构出的“文学真实”复合体,正如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在《俄罗斯文学讲稿》中说过的那样:“对于一个天才作家来说,所谓的真实生活是不存在的:他必须创造一个真实以及它的必然结果。”
(摘编自教鹤然《“文学真实”的维度》)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从现实经验、现实逻辑和现实关怀三个方面指出,好的文学作品必须要如实反映真实的现实生活。
B. 在文学作品中,真实的生活是不存在的,因此将文学形象与现实世界建立某种必然性联系的做法意义不大。
C. 现实生活的真实不同于文学创作的真实,前者是作者所见所历的真实生活,后者则是经过作者再创造的生活。
D. 三则材料虽然各自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但都认为文学创作要基于现实生活,同时又要对现实生活进行加工提炼。
2.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现实经验分两种,一种是某个人经历的现实,一种是无数人共同经历的普遍性现实,而后者往往更能引起社会共鸣。
B. 作者在创作历史题材的文学作品时,可以虚构和想象,但是必须要遵循“现实逻辑”的原则,要充分考虑当时的环境特点。
C. 穿越类作品以及科幻类作品虽然明显不符合生活真实,但它们是一种浓缩了生活真实的高度艺术真实,因此十分流行。
D. 要使一部作品具有“文学 真实性”,不能只依靠文学作品所反映的内容,还要依靠各种表达技巧,如夸张想象等。
3.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体现“文学的真实性”的一项是( )
A. 《雷雨》中鲁侍萍备受欺辱压迫,被赶出周公馆后尝尽人间酸辛,在雷雨夜彻底绝望之后别无选择地陷入疯狂。
B. 《项羽本纪》中项羽没有采纳谋士的建议在鸿门宴上杀死刘邦,给了刘邦反击的机会,结果兵败垓下,在乌江畔自刎而死。
C.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足智多谋,妙计无数,他草船借箭、智算华容、七擒孟获、弹琴退敌,贏得了后人的赞誉。
D. 《哈姆莱特》中哈姆莱特在父亲被谋杀之后,担起重整乾坤的重任,优柔的性格使他在复仇中迟疑,最终付出生命的代价。
4. 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
5. 《窦娥冤》的结尾体现了“文学的真实性”吗?为什么?请结合材料阐述理由。
【答案】1. D 2. C 3. B
4. ①开头提出中心论点,观点鲜明;②全文采用“总分总”的论证结构,严谨周密;③运用了例证法,论据典型,有说服力。
5. 《窦娥冤》结尾运用了浪漫主义的手法,结局通过窦天章查明事实,为窦娥昭雪了冤案等情节表明作者对封建官吏的憎恨,对被压迫人民的同情,反映人民仇视封建统治,要求变革现实的时代精神。它源自生活又高于生活,具有真正的现实关怀,是一种“文学的真实”。
(二)现代文阅读Ⅱ(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文本一:
棋 王
阿城
我的几个朋友,都已被我送走插队,现在轮到我了,竟没有人来送。父母生前颇有些污点,运动一开始即被打翻死去。我野狼似的转悠一年多,终于还是决定要走。此去的地方按月有二十几元工资,我便很向往。只是没人来送,就有些不耐烦,于是先钻进车厢,想找个地方坐下,任凭站台上千万人话别。
我走动着找我的座位号,却发现还有一个精瘦的学生孤坐着,手拢在袖管儿里,隔窗望着车站南边儿的空车皮。那个学生瞄了我一下,眼里突然放出光来,问:“下棋吗?”倒吓了我一跳,急忙摆手说:“不会!”他不相信地看着我说:“这么细长的手指头,就是个捏棋子儿的,你肯定会。来一盘吧,我带着家伙呢。”说着就抬身从窗钩上取下书包,往里掏着。我笑起来,说:“你没人送吗?这么乱,下什么棋?”他一边码好最后一个棋子,一边说:“我他妈要谁送?去的是有饭吃的地方,闹得这么哭哭啼啼的。来,你先走。”
就在这时,车厢乱了起来。好多人拥进来,隔着玻璃往外招手。我就站起身,也隔着玻璃往北看月台上。站上的人都拥到车厢前,都在叫,乱成一片。车身忽地一动,人群“嗡”地一下,哭声四起。我的背被谁捅了一下,回头一看,他一手护着棋盘,说:“没你这么下棋的,走哇!”我实在没心思下棋,而且心里有些酸,就硬硬地说:“我不下了。这是什么时候!”他很惊愕地看着我,忽然像明白了,身子软下去,不再说话。
这时一个同学走过来,忽然大叫:“棋呆子,你怎么在这儿?你妹妹刚才把你找苦了,我说没见。没想到你在我们学校这节车厢里,气儿都不吭一声。你瞧你瞧,又下上了。”
我这时听出点音儿来,就问同学:“他就是王一生?”同学睁了眼,说:“你不认识他?唉呀,你白活了。你不知道棋呆子?”我说:“我知道棋呆子就是王一生,可不知道王一生就是他。”


展开余下试题王一生简直大名鼎鼎。从前,我们学校与旁边几个中学常常有学生之间的象棋厮杀,后来拼出几个高手。几个高手之间常摆擂台,渐渐地,几乎每次冠军就都是王一生了。
我说:“你妹妹来送你,你也不知道和家里人说说话儿,倒拉着我下棋!”王一生看着我说:“你哪儿知道我们这些人是怎么回事儿?你们这些人好日子过惯了,世上不明白的事儿多着呢!你家父母大约是舍不得你走了?”我怔了怔,看着手说:“哪儿来父母,都死球了。” 我禁不住问他:“你总在说你们、你们,可你是什么人?”他迅速看着其他地方,只是不看我,说:“我当然不同了。我主要是对吃要求得比较实在。唉,不说这些了,你真的不喜欢下棋?何以解忧?唯有象棋。”我瞧着他说:“你有什么忧?”他仍然不看我,“没有什么忧,没有。‘忧’这玩意儿,是他妈文人的佐料儿。我们这种人,没有什么忧,顶多有些不痛快。何以解不痛快?唯有象棋。”
王一生又想了想,对我说:“那你这两年靠什么活着?”我说:“混一天算一天。”王一生就看定了我问:“怎么混?”我不答。呆了一会儿,王一生叹一声,说:“混可不易。一天不吃饭,棋路都乱。我旁边儿的人说:“据说你下棋可以不吃饭?”我说:“人一迷上什么,吃饭倒是不重要的事。大约能干出什么事儿的人,总免不了有这种傻事。”王一生想一想,又摇摇头,说:“我可不是这样。”说完就去看窗外。
我看他对吃很感兴趣,就注意他吃的时候。有一次,他在下棋,左手轻轻地叩茶几。一粒干缩了的饭粒儿也轻轻地小声跳着。他一下注意到了,就迅速将那个饭粒儿放进嘴里,腮上立刻显出筋络。我知道这种干饭粒儿很容易嵌到槽牙里,巴在那儿,舌头是赶它不出的。果然,呆了一会儿,他就伸手到嘴里去抠。终于嚼完,和着一大股口水,“咕”地一声儿咽下去,喉节慢慢地移下来,眼睛里有了泪花。他对吃是虔诚的,而且很精细。有时你会可怜那些饭被他吃得一个渣儿都不剩,真有点儿惨无人道。
我每看到他吃饭,就回想起杰克•伦敦的《热爱生命》,终于在一次饭后他小口呷汤时讲了这个故事。我讲完了,他呆了许久,凝视着饭盒里的水,轻轻吸了一口,才很严肃地看着我说:“这个人是对的。他当然要把饼干藏在褥子底下。照你讲,他是对失去食物发生精神上的恐惧,是精神病?不,他有道理,太有道理了。写书的人怎么可以这么理解这个人呢?杰……杰什么?嗯,杰克•伦敦,这个小子他妈真是饱汉子不知饿汉饥。”我只好苦笑,不再说什么。可是一没人和他下棋了,他就又问我:“嗯?再讲个吃的故事?其实杰克•伦敦那个故事挺好。”我有些不高兴地说:“那根本不是个吃的故事,那是一个讲生命的故事。你不愧为棋呆子。”
文本二:
《棋王》写的是什么?我以为写的就是关于吃和下棋的故事。先说吃,再说下棋。文学作品描写吃的很少。大概古今中外的作家都有点清高,认为吃是很俗的事。其实吃是人生第一需要。阿城是一个认识吃的意义、并且把吃当做小说的重要情节的作家(陆文夫的《美食家》写的是一个馋人的故事,不是关于吃的)。他对吃的态度是虔诚的。《棋王》有两处写吃,都很精彩。一处是王一生在火车上吃饭,一处是吃蛇。一处写对吃的需求,一处写吃的快乐——一种神圣的快乐。写得那样精细深刻,不厌其烦,以致读了之后,会引起读者肠胃的生理感觉。正面写吃,我以为是阿城对生活的极其现实的态度。
——选自《汪曾祺说阿城小说〈棋王〉》
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开头寥寥数语便交待清楚了知青下乡插队的特殊时代背景,以及“我”过往的身世遭遇和此时烦闷的心境。
B. 王一生瞄了“我”一眼后“眼里突然放出光来”,是因为他敏锐地观察到“我”手指细长,肯定是个会下棋的人
C. “我知道棋呆子就是王一生,可不知道王一生就是他”,这一句话写出了“棋呆子”的大名鼎鼎,且有种眼前的陌生人竟然是熟悉人的惊讶与欣喜。
D. 棋呆子将杰克•伦敦的《热爱生命》由崇高的“生命的故事”解读为平庸的 “吃的故事”,这让故事的讲述者“我”感到十分不悦。
7. 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为一篇“知青小说”,它的叙写始终是淡淡的、不动声色的,没有强调任何内在、外在的冲突,但它包含的人生感慨与痛楚却是丰富的、震撼人心的。
B. 小说写“我”与王一生的初见时,用一“精”字形象地体现出他的瘦,而独用一个“孤”字彰显他的与众不同,文字朴实、精炼,颇见笔力。
C. 小说用了大量细致的动作描写刻画了棋呆子在火车上“惨无人道”的穷酸吃相,寄寓了作者对他在吃方面极其贪婪的调侃。
D. 小说语言的“俗”,主要体现在人物对话中多处使用口语,但阿城所运用的口语是再加工后的产物,简洁明了、鲜明生动、符合人物的身份与心情。
8. 小说名为《棋王》却花了大量的笔墨来写“我”,请根据文本一,分析“我”的作用。
9. 如欲以“吃与棋”为题写一则《棋王》的小评论,请根据文本二、结合文本一,列出评论要点。
【答案】6. D 7. C
8. (1)“我”是事件 讲述者:全文始终以第一人称“我”的视角和口吻,观察和叙述王一生不解人事、有违常规的呆人呆事。
(2)“我”也是小说的次要人物:“我”与王一生相互映衬,共同展现了特殊时代背景下的知青形象;而“我”对于许多事情的看法,如“无人送别”的烦闷与酸楚又与王一生形成鲜明对比,突出棋王特有的洒脱与通透。
9. (1)“吃”是王一生物质层面的温饱需求。虔诚而又精细的吃态背后折射出特殊时代下生存的辛酸。
(2)“棋”是棋王孜孜追求的精神食粮,可以对抗身体的饥饿、缓解内心的“不痛快”,从而获得超越苦难、丰盈内心的力量。
(3)作者始终将“吃”置于“棋”之前,真实地塑造了一个符合时代特征的、立体丰满的知青形象。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共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飞生时,有大禽若鹄,飞鸣室上,因以为名。未弥月,河决内黄,水暴至,母姚抱飞坐瓮中,冲涛及岸得免,人异之。
少负气节,沈厚寡言,家贫力学,尤好《左氏春秋》、孙吴兵法。生有神力,未冠,挽弓三百斤,弩八石。学射于周同,尽其术,能左右射。同死,朔望设祭于其冢。父义之,曰:“汝为时用,其徇国死义乎!”
康王(赵构)至相,飞因刘浩见,补承信郎。以铁骑三百往李固渡尝敌,败之。从浩解东京围,与敌相持于滑南,领百骑习兵河上。敌猝至,飞麾其徒曰:“敌虽众,未知吾虚实,当及其未定击之。”乃独驰迎敌。有枭将舞刀而前,飞斩之,敌大败。迁秉义郎,隶留守宗泽。战开德、曹州皆有功,泽大奇之,曰:“尔勇智才艺,古良将不能过,然好野战,非万全计。”因授以阵图。
康王即位,飞上书数千言,欲复中原。书闻,以越职夺官归。诣河北招讨使张所,所待以国士,借补修武郎,充中军统领。命从王彦渡河,至新乡,金兵盛,彦不敢进。飞独引所部鏖战,夺其纛而舞,诸军争奋,遂拔新乡。翌日战侯兆川身被十余创士皆死战又败之夜屯石门山下或传金兵复至一军皆惊飞坚卧不动金兵卒不来食尽走彦壁乞粮彦不许。飞自知与彦有隙,复归宗泽,为留守司统制。
泽卒,杜充代之,飞居故职。杜充将还建康,飞曰:“中原地尺寸不可弃,今一举足,此地非我有,他日欲复取之,非数十万众不可。”充不听,遂与俱归。时命充守建康,金人与成合寇乌江,充闭门不出。飞泣谏请视师,充竟不出。金人遂由马家渡渡江,充遣飞等迎战,王燮先遁,诸将皆溃,独飞力战。


展开余下试题会充已降金,诸将多行剽掠,惟飞军秋毫无所犯。兀术趋杭州,飞要击至广德境中,六战皆捷,擒其将王权,俘叛军首领四十余。驻军钟村,军无见粮,将士忍饥,不敢扰民。金所籍兵相谓曰:“此岳爷爷军。”争来降附。
飞数见帝,论恢复之略。飞方图大举,会秦桧主和。时和议既决,桧患飞异己,桧亦以飞不死,终梗和议,己必及祸,故力谋杀之。桧遣使捕飞父子。岁暮,狱不成,桧手书小纸付狱,即报飞死,时年三十九。
初,狱之将上也,韩世忠不平,诣桧诘其实,桧曰:“飞子云与张宪书虽不明,其事体莫须有。”世忠曰:“‘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诸酋闻其死,酌酒相贺。
(节选自《宋史•岳飞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 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翌日战/侯兆川身被十余创/士皆死战/又败之/夜屯石门山下/或传金兵复至/一军皆惊/飞坚卧不动/金兵卒不来/食尽/走彦壁乞粮/彦不许
B. 翌日/战侯兆川/身被十余创/士皆死战/又败之/夜屯石门山下/或传金兵复至/一军皆惊/飞坚卧不动/金兵卒不来/食尽/走彦壁乞粮/彦不许
C. 翌日战/候兆川身被十余创/士皆死战/又败之/夜屯石门山下/或传金兵复至/一军皆惊/飞坚卧不动/金兵卒不来食/尽走彦壁乞粮/彦不许
D. 翌日/战侯兆川/身被十余创/士皆死战/又败之/夜屯石门山下/或传金兵复至/一军皆惊/飞坚卧不动/金兵卒不来食/尽走彦壁乞粮/彦不许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左氏春秋》又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纪传体历史名著,也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
B. 阵图,古代军队作战时兵力部署、队形变化的图式,中国古代有十大阵图。
C. 纛dào,古代用毛羽做的舞具或帝王车舆上的饰物,古时军队或仪仗队的大旗。
D. 莫须有,意为也许有,形容无中生有,罗织罪名。后用以表示凭空捏造诬陷。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岳飞出生时有异象,黄河决堤他也逢凶化吉。年少有气节,努力学习充实自己,岳飞文武全才。
B. 岳飞勇猛善战,有韬略有胆识,多次克敌制胜,受到留守宗泽的赏识,并对他进行阵法指导。
C. 岳飞意气风发,欲收复中原;无奈不是被人弹劾,就是有人不听进谏抑或临阵脱逃甚至投降。
D. 岳飞治军严格,在将士见不到粮食时,依旧秋毫无犯,金兵都称“此岳爷爷军”,争相归附。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同死,朔望设祭于其冢。父义之,曰:“汝为时用,其徇国死义乎!
(2)敌猝至,飞麾其徒曰:“敌虽众,未知吾虚实,当及其未定击之。
14. 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分析岳飞被害的原因。
【答案】10. B 11. A 12. D
13. (1)周同死后,(岳飞)每月初一、十五都在师傅坟前摆上供品祭拜。岳飞的父亲认为他很仁义,说:“如果你能够被时局任用,应该(一定)能够为国殉难为义死吧。”
(2)敌兵突然间袭击而来,岳飞指挥手下说:“敌兵虽然很多,却不知道我们的实际情况,应当趁他们还没有稳定下来的时候攻击他们。”
14. (1)秦桧主张与金和议,担心岳飞不同意(或阻挠),极力谋杀他,并自作主张先斩后奏。
(2)韩世忠愤恨不平,设法营救,并与秦桧理论,但是没有成功。
(3)皇帝在主战和主 和上左右摇摆,最终助纣为虐。
(二)古代诗歌阅读(共9分)
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下面小题。
出塞①
戚继光
郁葱千里绿阴肥,涧水萦纡一径微。
鱼未惊钩闻鼓出,鸟因幽谷傍人飞。
江南塞北何相似,并郡桑干②总未归。
惆怅十年成底事③?独将羸马立斜晖。
【注】①本诗是作者出任蓟镇总兵,奉调到北方守边时作。②“并郡”即并州,今河北一带;“桑干”治所在今山西一带,两地离作者家乡山东不远。③“底事”,何事。
15. 下列对这首诗 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诗人描绘了前往塞北途中绿树葱茏、水清谷幽的生机莲勃的优美景象。
B. 颔联刻画了鱼闻鼓而出、鸟傍人而飞的形象,一“出”一“飞”妙趣横生。
C. 诗人眼里塞北和江南风光非常相似,透露出对塞北的喜爱和流连忘返之意。
D. 诗歌运用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自然贴切,格调深沉,意蕴深远。
16. 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15. C 16. ①前四联写前往塞北途中所见之景,郁葱、肥、出、飞等词写出蓬勃生机;“何相似”表示江南、塞北都是要守卫的国土,表到了对祖国山河的深沉热爱。②“总未归”写作者十年在外而久未归乡;“惆怅”“立斜晖”尽显作者心怀,此时爱国与思乡是一体的,表达了作者爱国情怀和思乡之情。
(三)名篇名句默写(共6分)
17. 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从言谈、动作、神态可以看出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冉有比较谦虚,从他述志时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看出。
(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借秦的灭亡警醒当朝者不吸取教训就会重蹈覆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洵在《六国论》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回忆了先辈开辟事业的艰辛。
【答案】 ①. 如其礼乐 ②. 以俟君子 ③.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④.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⑤. 暴霜露 ⑥. 斩荆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从古至今,人类举头望月,传颂动人神话,谱写优美诗篇,却极少有人意识到,亿万年来,( )。今天,科学家们可以用激光精确测量地月距离和监测月面情况,普通天文爱好者也可以用望远镜了解月球正面的每一片月海和每一座环形山。但是在“嫦娥四号”探月之前,人类的探测器还从未成功在月球背面着陆。2019年1月11日,“嫦娥四号”取得圆满完成,我国成为首个世界上成功实行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探测的国家。人类开启了探索月球背面的新纪元!
中国飞控中心将要出版的《月背征途》是一本记录挑战过程的科普佳作。翻开书稿,犹如打开一扇“时室之窗”,忠实记录月背探测之旅的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我们能够循着“玉兔二号”的足迹,跟随驾驶员团队,直面月背的孤寂与神秘,体味探索的艰辛与乐趣。
18.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月亮的“图案”没有变化,月球正面是人们只能看到的一面
B. 人们总是只能看到它的一面——月球正面,但月亮的“图案”从未变化
C. 月亮的“图案”从未变化,人们总是只能看到它的一面——月球正面
D. 月球正面是人们只能看到的一面,虽然月亮的“图案”没有变化
19. 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B.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C. 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D.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20. 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
【答案】18. C 19. D
20. 示例:2019年1月11日,“嫦娥四号”任务圆满完成(或改为“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我国成为世界上首个成功实施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探测的国家
标签: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下 期末试卷
相关:关于“吉林省白城”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47]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