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末试卷

阅读:111  2021-07-28
标签: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下 期末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1]
吉林省长春市希望高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高一语文

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必须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将准考证号准确的填涂在答题卡上。
2.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迹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不准使用涂改液、刮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相比于过去较为宏大严肃的政治用语,“不忘初心”的说法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并且亦透出深厚的历史文化意蕴。对于这个词的词源出处,目前尚没有一致的看法。有的学者认为出自佛教的文献典籍,并列举佛经中经常出现的“初心”一词为证。然而,对“不忘初心”的词源追溯却不能止于佛教文献。因为,其一,此四字亦出现在儒家类的文献之中,南宋王柏《答叶都仓书》“尚赖恵顾前好,不忘初心,以大公至正,成始成终之,是犹有余望也。”此文献时间虽较晚,但足见“不忘初心”一词非佛教所专用。其二,佛教到汉代才传入中国,绝大部分佛经都是自外文翻译而来。当时翻译佛经,用词常依托中文经典中的成语典故。所以,“不忘初心”可能有更早的汉语文献词源。第三,佛教语境中的初心,虽然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志向,但是佛学语境中的志向更强调一种对世俗世界的出离心,并不强调对历史使命的担当和现实伦理义务的责任。故从语义上说,作为当今政治话语的“不忘初心”,与佛教文献中的所指亦相去甚远。
从语境和语义判断,“不忘初心”较早的出处应该是《孟子》中“不忘其初”一语。《尽心下》记载:“孔子在陈曰:‘盍归乎来!吾党之小子狂简,进取,不忘其初。’”“不忘初心”和“不忘其初”实际上是一语之转。传统注疏中对“不忘其初”一语的理解存在模糊之处。《礼记•礼器篇》亦有此四字,然语境有别:“礼也者,反本修古,不忘其初者也。”根据前人注解,这里所谓“初”,即礼之最初的依据,一方面是人之本真的性情,一方面是历史文化的传统。两者缺一不可,没有人之真实情感,礼即是虚文;若任情妄为,而不求之于有历史传统的礼文表达情感,礼即丧失其文化内涵和历史感,所以也不能构成礼。这两者自然融合而统一于礼,这好比说:人以其真实的内心情感而融入了某一历史文化的传统,或者说在某一历史文化的传统之中回归于其内心的真实。总而言之,这里的“初”,一方面是对人本真性情与历史文化传统的觉悟,一方面又是基于此觉悟而升起的学习的动机和志向。把握住这个初,才能很好的去学习和理解礼。虽然很难确定《孟子》与《礼器》篇时间先后关系,但两篇文献中“不忘其初”一词,实有相通之处。要而言之,《孟子》中“不忘其初”应该是“不忘其本来志向或动机”的意思,当然这种志向之确立乃是基于对某种历史文化使命之真实理解和体验。
孔子这句话的意思,是在称赞“吾党之小子”,欣赏他们不忘最初从学的体验和志向。孔子生于春秋末年,礼坏乐崩,社会秩序大乱,孔子少慕周公之德业,孜孜不倦,以期拨乱反正,复兴周文,在鲁国未申其志,故周游列国,本欲得君行道,但历经坎坷,未能得偿所愿。后知自己的政治抱负、文化复兴志业恐怕不能行于当世,故而有思归传道之念。孔子之思归,并非因仕途不利而生消极失落情绪,而是想到了家乡的年轻人而充满希望。孔子评价这些年轻人说“不忘其初”,就是强调这些年轻人有真诚而远大的志向,其不辜负自己理想信念的品质和气魄最为可贵,这足以担负文化传承的使命,故有“盍归乎来”之感叹。显然,这里的“不忘其初”四字更接近于现在“不忘初心”的含义。


浏览完整试题从后人对“不忘其初”的化用和注解来说,此语义的同源性则更为清楚。现存北宋“古灵四先生”之一陈襄《与陈砥秀才书》一文,该信函主要是勉人立志,开篇说“士而其志不胜先王礼义之任,则可谓士欤?”结尾处劝勉向学,“庶几成就其学不忘其初之志 ”。明代程敏政《嘉兴县东塔寺四进士题名记》记载,四位书生早年都曾隐居于嘉兴东塔寺读书,甘受清贫寂寞,后来四人先后举进士第,为纪念出身故地,故请求作者写“题名记”一篇以为纪念,该文中提到“惟士必有坚定之志,然后可与有为”“(四人)不忘其藏修游息之故地,其不忘初志从可知矣 ”。显然“不忘其初”一转而为“不忘初志”。清人所作《日讲四书讲义•第二十六》在解释《尽心下》中这句话时,则直接将“不忘其初”解为“不肯改变其初心”:“盖吾党后学之士,其志极大而阔略于事为,充其志直欲进,而取法古人,终身以为向往,不肯改变其初心,其狂如此,足副我传道之望。此我所以有感而思归也。”由此可以确定,“不忘初心”的词源显然是《孟子》书中“不忘其初”一语。
总而言之,历史上各学派之间思想逐步融合,话语体系相互渗透,不同学派使用同一词汇是常有之事,但传统儒学语境中的“不忘其初”一语更强调对理想信念、历史使命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这显然更接近于今天政治话语中“不忘初心”一词。由上可知,无论从语义上还是从文献上,都可以判断《孟子》书中的“不忘其初”才是“不忘初心”一词的较早汉语辞源。“不忘初心”进入今天中国的核心政治话语,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和学术文化意义。政治思想发挥其指导和宣传作用,需要时代话语的更新,需要更具亲和力和号召力、同时又能体现中国文化内涵的话语。具有浓厚传统文化底蕴的词汇成为核心政治话语之一,同时又被赋予了新的含义,这标志着“中国话语体系”开始形成。同时,也为传统文化经由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而融入当代中国思想文化建设开拓了广阔思路。
(摘编自董卫国《“不忘初心”的词源语境与文化意蕴》)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过去的政治用语都显得宏大严肃,而“不忘初心”的说法令人耳目一新,历史文化意蕴深厚。
B.先秦儒家认为,《礼记》中“不忘其初”的“初”,既指人之本真的性情,又指历史文化的传统。
C.孔子的“不忘其初”称赞家乡的年轻人具有真诚而远大的志向,与现在“不忘初心”内涵一样。
D.“不忘初心”既有深厚传统文化底蕴又有亲和力号召力,被赋予新的含义,更新了时代话语。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主要从语境和语义的角度,论证了《孟子》书中的“不忘其初”是“不忘初心”一词的较早汉语辞源的观点。
B.文章第二段引用《礼记》中有关“不忘其初”的表述,是为了论证其与《孟子》中“不忘其初”的语境不同。
C.文章第三段通过对孔子所言“不忘其初”的因果分析,论证了“初”含有“远大志向”“不负信念”的意思。
D.文章采用了“总分总”结构,最后一段总结全文,强调了“不忘初心”一词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和学术文化意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人的真实情感与历史文化传统自然融合而统一于礼,亦即历史文化传统回归于内心的真实。
B.孔子本欲得君行道,但历经坎坷未尝如愿,发出“盍归乎来”之感叹,因为其仕途不利而生消极情绪。
C.传统儒学的“不忘其初”具有责任感和担当精神,与当今政治话语中的“不忘初心”含义更接近。
D.“不忘初心”能够在政治思想上发挥其指导和宣传作用,与其浓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密切相关。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4月29日11时23分,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发射升空,准确进入预定轨道,任务取得成功。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致贺电,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向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站阶段飞行任务总指挥部并参加天和核心舱发射任务的各参研参试单位和全体同志致以热烈的祝贺和诚挚的问候。
习近平在贺电中指出,建造空间站、建成国家太空实验室,是实现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的重要目标,是建设科技强国、航天强国的重要引领性工程。天和核心舱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空间站建造进入全面实施阶段,为后续任务展开奠定了坚实基础。希望你们大力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自立自强、创新超越,夺取空间站建造任务全面胜利,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摘编自《习近平致电祝贺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发射成功》,新华社2021年4月29日)
材料二:
(摘编自《天和核心舱顺利入轨2022年完成在轨建造三问中国空间站》,《中国纪检监察报》2021年4月30日)
材料三:
4月29日,中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用长征五号B火箭成功发射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全面转入空间站在轨建造。中国空间站有哪些看点?未来普通人是否有机会前往空间站?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总体设计部空间站总体研究室主任王为接受中新社“中国焦点面对面”专访,进行专业解读。
记者:60年前宇航员加加林成功进入太空,开启人类载人航天序幕。今年不仅是人类首次载人航天60周年,同时也是中国航天事业创建65周年。您认为中国在这一特殊年份建设空间站有何特殊意义?“年轻”的中国空间站有何看点?
王为:中国的载人航天工程从1992年开始启动。比起人类载人航天60年的历史,我们的起步不算早。但是从发展角度看,我们追赶的步伐是稳健、快捷的。中国载人航天启动研制以来就规划了“三步走”计划,而正在进行的第三步就是要建设中国自己的空间站,能启动空间站这一中国人的“太空家园”建设意义非常重大。


展开余下试题空间站有何看点?第一、中国空间站的构型比较简洁,规模适度。第二、年轻的空间站能够更好用到一些新技术,特别是现在迅猛发展的信息网络通信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第三、空间站留给我们的想象空间很大,其目前的规模适度、构型简洁,但在其基础上可以不断进行舱段扩展。
记者:建成后的空间站长啥样?“高大上”的空间站和我们普通人的生活有什么联系?
王为:空间站目前规划了三个舱段: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和梦天实验舱,在轨构型基本是一个T字构型,在T字构型的两侧是太阳翼帆板,像两个风车一样转动。
空间站具备了很强的在轨应用和科学试验支持能力。对普通人生活来说,第一方面是研究人自身在太空的生活,空间站建好以后航天员能实现更长时间地在轨驻留,可能为以后普通人进入太空开展前期的研究工作。第二方面是一些科学方面的研究,这些技术会为推动整个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发挥作用,科技的进步最终也会反馈到生活。第三方面更实用,即一些新技术在太空的应用。最直接的比如航天新技术可以在空间站上先试一试,改进后再应用到其他航天器上。第四方面是生物技术如制药,国际空间站上有大量实验,这些技术的发展可能直接产生面向老百姓的产品。
记者:未来空间站建成并投入使用后,您认为中国人往太空寄送“快递”是否会更频繁?中国在空间站开展的科技创新研究将如何惠及广大民众的生活?
王为:天舟货运飞船就是“快递小哥”,工作会更辛苦,每年都要往空间站上不断运货。空间站建成后,“天地物流”会更加频繁,要建立一个常态化的“天地物流”运输循环。
空间站实验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服务民众生活,服务国家建设,相关的技术成果会我们增进对宇宙的认识,让我们更加了解宇宙空间,特别是近地轨道空间环境内人的生活情况、太空蔬菜培养或动物等相关技术。
(摘编自《400公里“天外”,中国如何建设“太空家园”?》,《中国新闻周刊》2021年4月30日)
材料四:
“上天入地潜海,中国力量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仰望星空,“天和”正在沿地球轨道翩然而飞,中国人探索浩瀚宇宙梦想创造的不凡业绩,再次让世人惊叹。
中国空间站的建成和运营将成为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标志。中国空间站建成后,既是航天员的“太空之家”,也是科学研究的“太空实验室”。一流的太空实验和科学探索平台,独特而珍贵的太空环境和资源,将为科学家取得重大突破提供有力保障,有望涌现出更多科学成果,揭示宇宙的众多奥秘。
我国载人航天进入空间站时代,走的是一条艰苦卓绝的科技自立自强之路,彰显中国人的智慧和勇气,凝聚着无数人的心血和汗水。立足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中国空间站秉持规模适度、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高效的理念,力争满足科学家的需要,完成更多的太空科学研究和探索。
建造空间站是我国探索近地空间的一个壮举,对我国来说意义重大。核心舱发射的成功,是更多挑战的开始。仰望星空,脚踏实地,我们一定能够探寻到更多的宇宙奥秘,收获更加美好的未来。
(摘编自《天和出征,中国真正迎来“空间站时代”》,《人民日报评论》2021年4月29日)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天和”核心舱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的第三步规划进入正式实施阶段,为载人航天事业展开奠定坚实基础。
B.中国空间站的目前规划包含三个舱段,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和梦天实验舱,其中“天和”仓作为主控舱段,主要由三部分六区域构成。
C.“天和”核心舱的发射和运行,使得中国人往太空寄送“快递”的“天地物流”更加频繁,建立起了一个常态化的“天地物流”运输循环。
D.“天和”核心舱发射的成功,一方面让世人惊叹,另一方面也是更多挑战的开始。对中国的航天事业来说,这只是探索征程上又一个新起点。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材料一作为一则时政要闻,将总书记对“天和”成功发射的祝贺和对未来航天事业的指示进行了高度概括,语言凝练简洁。
B.材料二通过图解的方式,将中国空间站的构成、功能与空间站效果图结合阐述,便于读者对空间站建立起清晰直观的了解。
C.材料三中,中新社记者的提问开门见山,简洁有力,设计问题时多用学术性强的话语,体现出采访者具有较高的职业素养。
D.材料四在评论过程中,既立足现实,肯定了当前建设取得的成就,又放眼未来,指出发展路上仍充满挑战,观察具有深度。
6.为什么说“建造空间站,对我国来说意义重大”?请结合材料,分点概括其依据。(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林黛玉进贾府
曹雪芹
且说黛玉自那日弃舟登岸时,便有荣国府打发了轿子并拉行李的车辆久候了。这林黛玉常听得母亲说过,她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她近日所见的这几个三等仆妇,吃穿用度,已是不凡了,何况今至其家。因此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她去。自上了轿,进入城中从纱窗向外瞧了一瞧,其街市之繁华,人烟之阜盛,自与别处不同。又行了半日,忽见街北蹲着两个大石狮子,三间兽头大门,门前列坐着十来个华冠丽服之人。正门却不开,只有东西两角门有人出入。正门之上有一匾,匾上大书“敕造宁国府”五个大字。黛玉想道:这必是外祖之长房了。想着,又往西行,不多远,照样也是三间大门,方是荣国府了。却不进正门,只进了西边角门。那轿夫抬进去,走了一射之地,将转弯时,便歇下退出去了。后面的婆子们已都下了轿,赶上前来。另换了三四个衣帽周全十七八岁的小厮上来,复抬起轿子。众婆子步下围随至一垂花门前落下。众小厮退出,众婆子上来打起轿帘,扶黛玉下轿。林黛玉扶着婆子的手,进了垂花门,两边是抄手游廊,当中是穿堂,当地放着一个紫檀架子大理石的大插屏。转过插屏,小小的三间厅,厅后就是后面的正房大院。正面五间上房,皆雕梁画栋,两边穿山游廊厢房,挂着各色鹦鹉、画眉等鸟雀。台矶之上,坐着几个穿红着绿的丫头,一见她们来了,便忙都笑迎上来,说:“刚才老太太还念呢,可巧就来了。”于是三四人争着打起帘笼,一面听得人回话:“林姑娘到了。”
黛玉方进入房时,只见两个人搀着一位鬓发如银的老母迎上来,黛玉便知是她外祖母。方欲拜见时,早被她外祖母一把搂入怀中,心肝儿肉叫着大哭起来。当下地下侍立之人,无不掩面涕泣,黛玉也哭个不住。一时众人慢慢解劝住了,黛玉方拜见了外祖母。——此即冷子兴所云之史氏太君,贾赦贾政之母也。当下贾母一一指与黛玉:“这是你大舅母,这是你二舅母,这是你先珠大哥的媳妇珠大嫂子。”黛玉一一拜见过。贾母又说:“请姑娘们来。今日远客才来,可以不必上学去了。”众人答应了一声,便去了两个。
……
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戴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褃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黛玉连忙起身接见。贾母笑道:“你不认得她,她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谓作‘辣子’,你只叫她‘凤辣子’就是了。”黛玉正不知以何称呼,只见众姊妹都忙告诉她道:“这是琏嫂子。”黛玉虽不识,也曾听见母亲说过,大舅贾赦之子贾琏,娶的就是二舅母王氏之内侄女,自幼假充男儿教养的,学名王熙凤。黛玉忙陪笑见礼,以“嫂”呼之。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谅了一回,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说着,便用帕拭泪。贾母笑道:“我才好了,你倒来招我。你妹妹远路才来,身子又弱,也才劝住了,快再休提前话。”这熙凤听了,忙转悲为喜道:“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她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又忙携黛玉之手,问:“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不要想家,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一面又问婆子们:“林姑娘的行李东西可搬进来了?带了几个人来?你们赶早打扫两间下房,让他们去歇歇。”


展开余下试题说话时,已摆了茶果上来。熙凤亲为捧茶捧果。又见二舅母问她:“月钱放过了不曾?”熙凤道:“月钱已放完了。才刚带着人到后楼上找缎子,找了这半日,也并没有见昨日太太说的那样的,想是太太记错了?”王夫人道:“有没有,什么要紧。”因又说道:“该随手拿出两个来给你这妹妹去裁衣裳的,等晚上想着叫人再去拿罢,可别忘了。”熙凤道:“这倒是我先料着了,知道妹妹不过这两日到的,我已预备下了,等太太回去过了目好送来。”王夫人一笑,点头不语。
(摘自《红楼梦》第三回,有删减)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作者对贾府从外到内进行描绘,从“石狮子”到“三间兽头大门”,从“敕造宁国府”到荣国府院内的建筑、摆设、挂鸟,处处写出“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
B.本回以林黛玉的视角带出贾府上上下下多个人物,每个人物都活灵活现,丰富多彩,各具神韵,为读者展现了千变万化,腾挪跌宕的艺术审美效果。
C.文中林黛玉进入贾府时“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她去”,这体现了林黛玉天生敏感多疑,心胸狭隘。
D.作者描写王熙凤的出场与众不同,采用了“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艺术手法,先写她的笑声与语言,设置悬念;后写她形象,让人印象深刻。
8.小说第一部分浓墨重彩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概括,分点作答。(6分)
9.小说对王熙凤的描写可谓形神兼备,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她的性格特点,分点作答。(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陶谦字恭祖,丹杨人。谦性刚直,有大节,少察孝廉,拜尚书郎,除舒令。谦在官清白,无以纠举,祠灵星,有赢钱五百,欲以臧之。谦委官而去。
会西羌寇边皇甫嵩为征西将军表请武将召拜谦扬武都尉与嵩征羌大破之。后边章、韩逆为乱,司空张温衔命征讨。又请谦为参军事,接遇甚厚,而谦轻其行事,心怀不服。及军罢还,百寮高会,温属谦行酒,谦众辱温。温怒,徙谦于边。或说温曰:“陶恭祖本以材略见重于公,不如释憾除恨,克复初分,于以远闻德美。”温然其言,乃追还谦。遂为之置酒,待之如初。
(赵)昱年十三,乡党称其孝,就处士东莞綦毋君受《公羊传》,至历年潜志,不窥园圃,亲疏希见其面。高洁廉正,州郡请召,常称病不应。国相檀谟、陈遵共召,不起。陶谦初辟别驾从事,辞疾逊遁。谦重令扬州从事会稽吴范宣旨,昱守意不移;欲威以刑罚,然后乃起。举茂才,迁广陵太守。贼笮融从临淮见讨,迸入郡界,昱将兵拒战,败绩见害。
曹公父于泰山被杀,归咎于谦。欲伐谦而畏其强,乃表令州郡一时罢兵。诏曰:“今海内扰攘,州郡起兵,征夫劳瘁。其各罢遣甲士,还亲农桑。”谦被诏,乃上书曰:“自古在昔,未有不扬威以弭乱,震武以止暴者也。若承命解甲,弱国自虚,释武备以资乱,损官威以益寇。今日兵罢,明日难必至,上忝朝廷宠授之本,下令群凶日月滋蔓,非所以强干弱枝遇恶止乱之务也。”又曰:“华夏沸扰,于今未弭,包茅不入,职贡多阙,寤寐忧叹,无日敢宁。诚思贡献必至,荐羞获通,然后销锋解甲,臣之愿也。”曹公得谦上事,知不罢兵。乃进攻彭城,多杀人民。谦引兵击之,青州刺史田楷亦以兵救谦。公引兵还。
(选自《三国志•裴松之注》,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会西羌寇边/皇甫嵩为征西将军表/请武将/召拜谦扬武都尉/与嵩征羌/大破之
B.会西羌寇边/皇甫嵩为征西将军/表请武将/召拜谦扬武都尉/与嵩征羌/大破之
C.会西羌寇边/皇甫嵩为征西将军表/请武将/召拜谦/扬武都尉与嵩征羌/大破之
D.会西羌寇边/皇甫嵩为征西将军/表请武将/召拜谦/扬武都尉与嵩征羌/大破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尚书郎,在皇帝左右处理政务。初入台称“守尚书郎中”,满一年称“尚书郎”,三年称“侍郎”。唐以后,“尚书郎”、“侍郎”为六部之最高正、副长官。
B.乡党,乡,古代地方行政单位,所辖范围历代不同;党,古代地方组织单位,古代五百家为党,合而称为乡党。指乡里、家乡、乡族朋友。
C.《公羊传》,又称《春秋公羊传》,是专门解释《春秋》的一部典籍,与《春秋左氏传》《春秋谷梁传》合称为“春秋三传”。
D.茂才,即秀才,汉代推举人才的科目之一。明清时代科举考中的秀才有时也沿用此名,也可以解释为优秀的人才。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陶谦性格孤傲。他起初就借有病推辞被征召为别驾从事,担任参军事时在百僚盛宴上当众侮辱司空张温。
B.陶谦为官清廉。别人无法揭发检举他的过失;在举行祈年祭祀时官府想将盈余的钱隐藏起来,他把钱交给官府后离开。
C.陶谦知人善用。他用多种方法使高洁廉正、不愿做官的赵昱改变初衷,接受察举,赵昱后升为广陵太守。
D.陶谦有政治远见。皇帝听信曹操上表让州郡暂时罢兵的建议,下诏罢兵,他上书分析形势,反对罢兵。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谦性刚直,有大节,少察孝廉,拜尚书郎,除舒令。
(2) 陶恭祖本以材略见重于公,不如释憾除恨,克复初分,于以远闻德美。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一剪梅
宋•刘克庄
小序:余赴广东,实之①夜饯于风亭。
束缊宵行十里强,挑得诗囊,抛了衣囊。天寒路滑马蹄僵,元②是王郎,来送刘郎。
酒酣耳热说文章,惊倒邻墙,推倒胡床③。旁观拍手笑疏狂,疏又何妨,狂又何妨!
【注】①实之:王迈,字实之,刘克庄好友。②元:通“原”。③胡床: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
14.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束缊”指用乱麻搓成火把。“束缊宵行十里强”,写出连夜行路之景,紧
标签: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下 期末试卷
相关:关于“吉林省长春”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1]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