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课文同步练习

阅读:145  2021-08-23
标签: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上 课文同步练习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45]
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芣苢》基础练习
6.1 芣苢
1.诗经六义。
(1)《诗经》“六义”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内容上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风》是______;《雅》是周人的______,又分______和______;______是朝廷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______。
(3)在艺术手法上主要采用赋比兴的方法:
赋:直接铺陈叙述,直截了当地表达所要_______,是_______最基本的表现手法。朱熹:“赋者,敷也,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如《邶风击鼓》所言“‘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很直接、很热烈地将自己的_______表达出来。
比:即_______,明喻和暗喻均属此类。朱熹:“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如《魏风硕鼠》通篇用比。
兴:即起兴,用_______。朱熹:“兴者,_______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如《周南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用“雎鸠鸟在河中叫”起兴。
_______、_______。(2)在内容上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风》是______;《雅》是周人的______,又分______和______;______是朝廷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______。(3)在艺术手法上主要采用赋比兴的方法:赋:直接铺陈叙述,直截了当地表达所要_______,是_______最基本的表现手法。朱熹:“赋者,敷也,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如《邶风击鼓》所言“‘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很直接、很热烈地将自己的_______表达出来。比:即_______,明喻和暗喻均属此类。朱熹:“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如《魏风硕鼠》通篇用比。兴:即起兴,用_______。朱熹:“兴者,_______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如《周南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用“雎鸠鸟在河中叫”起兴。
2.下列加粗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薄言采之(说话)
B.薄言有之(取得,获得)
C.薄言掇之(拾取,摘取)
D.薄言袺之(提起衣襟兜东西)
3.下列各句中加粗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这一年来多少在外务工人员辛苦奔波,夙兴夜寐。随着春节脚步的临近,他们终于可以放下这一年中的苦与累,踏上归乡的路程。
②大约每隔一年,微软公司就会推出一个新版本,并信誓旦旦地称它更好、更可靠,而我也总是照单全收。
③乡党委书记熊美萍在工作中事必躬亲,不喊一声苦,不说一句累,每个村庄都留下了她的足迹。
④香皂买回来后,屡试不爽,气得我奔向商店,找到那个售货员,大呼:“退货!退货!”
⑤有的人向党向人民伸手要官要权,这种不情之请我们决不答应。
⑥有的年轻人在生活上一遇到挫折就自暴自弃,暴珍天物,没有了生活的勇气。
A.①②③ B.②④⑥ C.①⑤⑥ D.③④⑤
4.依次填人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东汉以后,齐、鲁、韩三家先后亡失,仅存《毛诗外传》。毛诗盛行于东汉以后,并流传至今。
①到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才称为《诗经》
②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③收集和保存了古代诗歌305首
④《诗经》最初只称为《诗》或“诗三百”
⑤《诗经》是按《风》《雅》《颂》三部分编辑的
⑥汉代传授《诗经》的有齐、鲁、韩、毛四家
A.①⑥②⑤③④ B.②④①⑥⑤③ C.③④①⑤②⑥ D.④①②③⑤⑥


浏览完整试题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五经”之一。
B.《诗经》中的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又叫国风,共有15国风,160篇,大都是劳动人民创作的民间歌谣;“雅”分为大雅、小雅,共105篇,大多为周代宫廷乐曲歌辞;“颂”分为周颂、鲁颂、商颂,多为周天子及诸侯们祭礼时的乐歌,共40篇。
C.《诗经》反映了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的社会生活,共305篇,古时也称为“诗三百”。其创作方法基本上是现实主义的。
D.《诗经》中都是四言诗,普遍采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6.下列对《芣苢》一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采采芣苢,薄言采之”,是全诗的总起。“采呀采呀采起来”的歌声,亦可称之为劳作的前奏曲。
B.由“薄言掇之”到“薄言捋之”,从一棵一棵地拾到一把一把地捋,可谓辛劳,反映出当时的劳动妇女身负沉重的压迫。
C.由“薄言袺之”到“薄言襭之”,是对收工时满载而归的叙写。此间有收获的满足,有对自身力量的欣赏,亦有与自然相融的愉悦。
D.《芣苢》一诗,将劳动者的精神和情绪自然地吟唱出来。从节奏、意境、韵味等方面,显示出相当高的艺术性和感染力。
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通过学校举行的“我读《诗经》”比赛活动,使我们锻炼了组织能力,增强了集体意识,彰显了青春活力,提高了诗歌鉴赏水平。
B.“两让两争取”这一办学思路的提出,目的就是切实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争取社会的广泛认可,使我们学校真正成为全省乃至全国一流的名校。
C.根据各种民调显示,人们高度钦佩中央的反腐勇气,坚决拥护中央对所有贪官开展调查的决定。
D.加快中原经济区的建设,坚定不移地走“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要求我们的政府努力加强执政能力和水平,为中原经济区的经济建设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8.班上要组织一次《诗经》中劳动场景的诗歌诵读会,请你为《芣苢》设计一个朗诵脚本,可以从情感基调、重音、语调、语速、停顿等方面设计。
9.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两句话,要求句式与示例相同。
示例:最美的水在《诗经》,因为水畔那轻盈的女子——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10.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无 衣
《诗经•秦风》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章是全诗的总领。为了“同仇”这个目标,所以才能“同袍”“同泽”“同裳”。
B.这首诗表达了同心协力、共同对敌的决心。反问句的使用,语气强烈,增强了诗句的艺术感染力。
C.或同穿一“袍”,或同穿一“泽”,或同穿一“裳”,这说明百姓们从军时贫穷“无衣”,表达了他们悲愤哀怨、无可奈何的感情。
D.全诗叙写了出征前战友相互勉励的情形,抒发了团结友爱、共御外侮的壮志豪情。
2.《诗经》主要运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其中的哪种手法?其作用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虽然有关《诗经》如何成书的问题仍待细究,但我们有理由认定,“王官采诗”的说法值得注意。“采诗”是从上古传下来的制度,周王朝的统治者派出专门人员到各地采集歌谣,以此观风俗,察得失。也正因为如此,《诗经》作为“王官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贵族教育和培养体系中的一门课程和一部教材,它能够在贵族子弟尚未广泛深入接触社会之前,丰富和健全他们的知识和情感。
孔子在谈到读《诗经》的益处时,特别提到它可使读者“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足见已将《诗经》当作一部博物学著作,甚至百科全书来看待。《汉书•艺文志》著录的《毛诗故训传》,对诗中提及的动植物加以注解,这为人们理解《诗经》及产生它的时代提供了一种路径。受前贤著述启发,三国吴人陆玑撰成《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不仅提拈出《诗经》中动植物的名称,还附述其样貌、形态、功用和生长环境,有时更综合对比不同地域的不同称呼,以丰富人们对该物之认知。比如《秦风•蒹葭》中第一句“蒹葭苍苍”,陆疏云:蒹,水草也。坚实,牛食之令牛肥强。青、徐州人谓之蒹。兖州、辽东通语也。葭一名芦,菼一名薍,薍或谓之荻,至秋坚成,则谓之萑。其初生三月中,其心挺出,其下本大如著,上锐而细。扬州人谓之马尾。以今语验之,则芦、亂别草也。明人毛晋据陆疏所作《毛诗陆疏广要》,其中辨蒹、葭之别,并录别名十五种。如此详细的分辨考证,既存注疏者本人的见闻,也有他们思考判断(“验之”)后所得出的结论。
在这类路径的解析之下,《诗经》成了一种“博物志”。很显然,熟读《诗经》者更易成为博识之人,但绝非仅仅识于“物”而已,先秦以至后世的贵族,还会依据《诗经》所述来传递信息、理解隐义,因识于事而做到“迩之事父,远之事君”。汉代的刘向在《说苑》中就记录了一则与《诗经》有关的“父慈子孝”的故事。魏文侯将自己不太钟爱的太子击封于中山,三年间很少往来。一次太子击遣舍人赵仓唐向文侯进献礼物,文侯问太子平常读什么书,赵答《诗经》;文侯又问太子读哪些篇章,赵答《晨风》《黍离》。熟悉《诗经》的文侯当然知道,《晨风》写的是未见君子的忧伤心事,而《黍离》则抒故国之思,于是立刻赐给太子一袭衣裳,并敕令赵仓唐在天明之前一定要送达。太子击受赐开箧之后,发现下裳在上、上衣在下,马上吩咐安排车驾,即要前往晋谒文侯。赵仓唐大惑不解,太子击解释道:君侯赐衣,其实不是让我御寒,而是下令召还,这就是《齐风》中的东方未明,颠倒衣裳,颠之倒之,自公召之。果然,太子复归其位,父子君臣皆大欢喜。可见,接受过《诗经》教育的王公贵族,常会使用其中的诗句来编码和解码,由此交流沟通,既能矜持含蓄地传递话语,亦使信息交换的过程具有一定的保密性。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贵族教育和培养体系中,作为“王官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诗经》既是一门课程,又是一部教材。
B.读《诗经》益处多多,可使读者“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足见其是一部博物学著作甚至百科全书。


展开余下试题C.《毛诗故训传》对诗中提及的动植物的注解,为人们解读《诗经》及其成书年代提供了思考方向。
D.魏文侯赐衣给太子击并命令太子击的舍人务必在规定时间内送达,实是魏文侯对太子击的一次考验。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曾先论证《诗经》的认知作用,进而论证《诗经》的交流作用,整体是按照逻辑顺序来推进的。
B.文章第二段运用了例证法、引证法,论证了《诗经》在“识物”上的作用,使文章内容真实可信。
C.文章指出《诗经》如何成书的问题,这是论述《诗经》是“物”与“事”的经典教材的前提条件。
D.文章引用“父慈子孝”的事例是要论使用《诗经》中的诗句是含蓄地传递信息的途径,并且具有保密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经》能够帮助贵族子弟提升自我的认知和情感,因此周王朝统治者派出专人采集歌谣,从而达到教育培养的目的。
B.在前贤著述的启发之下,陆玑撰成了《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作者大量引用《毛诗故训传》中自己认可的例证来解读《诗经》。
C.从汉至明,学人对《诗经》中提及的动植物进行了各种详细的分辨与考证,这体现了古人求实严谨的治学精神。
D.人们可用《诗经》来传递信息、理解隐义,只要接受过《诗经》教育的贵族,就会使用其中的诗句来“编码”和“解码”。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1)风;雅;颂;赋;比;兴;
(2)《风》;《雅》;《颂》;周代各地的歌谣;周人的正声雅乐;《小雅》;《大雅》;《颂》;《商颂》;
(3)陈述的思想感情;《诗经》;爱情誓言;比喻;其他事物引出要说的内容;先言他物;
2.答案:A
解析:言:助词,无实义。
3.答案:A
解析:①夙兴夜寐:早起晚睡,形容勤劳。使用正确。
②信誓旦旦:誓言诚恳可信。使用正确。
③事必躬亲:不管什么事一定亲自去做,使用正确。
④屡试不爽:屡次试验都没有差错。不合语境。
⑤不情之请:客套话,不合情理的请求(向人求助时称自己的请求)。不合语境。
⑥暴殄天物:任意糟蹋东西。不合语境。
4.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从横线后的“东汉以后,齐、鲁、韩三家先后亡失”来看,横线处的最后一空应填⑥,据此排除A、B两项。正因为《诗经》“收集和保存了古代诗歌305首”,才会有“诗三百”的称谓,故③应在④前,据此排除D项。故选C。
5.答案:D
解析:《诗经》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
6.答案:B
解析:“反映出当时的劳动妇女身负沉重的压迫”于文无据,属主观猜测。
7.答案:B
解析:A项,缺少主语,“通过”与“使”删去其一。C项,句式杂糅,删掉“根据”或“显示”。D项,搭配不当,不能说“加强执政能力和水平”,可改为“提高执政能力和水平”。
8.答案:示例:(女1)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停顿)(女生组)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停顿)(全体)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采采”语气舒缓,“薄言”后微微停顿,“采”“有”等动词要读得清楚,随着重章叠句的推进,语调逐步提升,情绪越发喜悦,音色渐响。
9.答案:【答案示例】最美的山在《九歌》,因为山边那绰约的仙子——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最美的酒在唐诗中,因为案旁那静美的女郎——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解析:答题时,要仔细研究题中“示例”的特点。从句式上看,应采用“最美的……在……,因为………”的格式,且破折号后要引用诗文原句,示例中还要注意“最美的水”和“水畔”,“轻盈的女子”和“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语意的关联。
10.答案:1.C
2.主要运用了“赋”的表现手法。在铺陈复唱中直接表现战士们共同对敌、奔赴战场的高昂情绪,一层更进一层地揭示战士们崇高的内心世界。
解析:1.“这说明百姓们从军时……的感情”分析有误,这首诗表现的是百姓宁可“同袍”“同泽”“同裳”也要奔赴战场,共同杀敌,誓死卫国的精神。
11.答案:1.B 2.C 3.C
解析:1.原文是“孔子在谈到读《诗经》的益处时,特別提到它可使读者‘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足见已将《诗经》当作一部博物学著作,甚至百科全书来看待”,“当作”不是“是”。
2.文章指出《诗经》如何成书的问题,只是为了引出话题。
3.A.条件与结果倒置。B.“作者大量引用《毛诗故训传》中自己认可的例证来解读《诗经》”于文无据。D.“只要……就……”说法过于绝对。
标签: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上 课文同步练习
相关:关于“2022学年统”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45]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