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课文同步练习

阅读:759  2021-08-23
标签: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上 课文同步练习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759]
《喜看稻菽千重浪》《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探界者钟扬》群文阅读达标训练
姓名: 班级
第4课 喜看稻菽千重浪
*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
*“探界者”钟扬
本课重点 (1)重点:了解袁隆平、张秉贵、钟杨等杰出人物的创新精神和高尚品质。
本课难点 (2)难点:进一步学习掌握通讯的写法。
多维达标训练
语言文字运用+实用类文本阅读+链接高考
一、语言文字运用
Ⅰ(2021•全国高一课时练习)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投入杂交水稻的研究,“90后”袁隆平让中国人的饭碗牢牢地端在了自己的手中。“与大地贴得更近,看天空才会更远。”这是袁隆平的名言。半个世纪以来,袁隆平一身泥、一身水,奋斗在田间,被称为“中国最著名的农民”。他发明了“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成功研究出“二系法”杂交水稻,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使我国杂交水稻研究始终居于世界领先地位。他也曾多次赴印度、越南等国,传授的杂交水稻技术以帮助这些国家克服粮食短缺和饥饿问题。他为确保我国粮食安全和世界粮食供给做出了卓越贡献,荣获“国家最高科技奖”等多项荣誉。
袁隆平表示,水稻是①,世界上一半以上的人口以稻米为主食,因此,②对保证粮食安全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每一次挑战,都是对初心的坚守;每一次攀登,都是对意志的考验;每一次前行,都是对目标的追赶。多年坚持下田的袁隆平,早早披上了“下田黑”,那是紫外线照射后的作品。有人感叹:袁隆平长得比农民还农民。如今,袁隆平虽已功成名就,但依然奔走在田间,为他的“禾下乘凉梦”和“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而努力。他的团队在内蒙古兴安盟1000亩盐碱地水稻基地完成试种测产。该基地pH接近9,盐度高于0.6%,属于不毛之地。现在,这里不仅长出了水稻,试种结果还远远超过了预期。
1.下列语句中的引号,标示特殊含义的一项是( )
A.“90后”袁隆平让中国人的饭碗牢牢地端在了自己的手中。
B.“与大地贴得更近,看天空才会更远。”这是袁隆平的名言。
C.他发明了“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
D.他为确保我国粮食安全和世界粮食供给做出了卓越贡献,荣获“国家最高科技奖”等多项荣誉。
2.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
A.反复 比拟 借代 B.引用 排比 比拟
C.排比 夸张 顶真 D.引用 顶真 夸张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他也曾多次赴印度、越南等国,传授的杂交水稻技术以帮助这些国家解决粮食短缺和饥饿问题。
B.他也曾多次赴印度、越南等国,传授杂交水稻技术以帮助这些国家克服粮食短缺和饥饿问题。
C.他也曾多次赴印度、越南等国,传授杂交水稻技术以帮助这些国家解决粮食短缺和饥饿问题。
D.他也曾多次赴印度、越南等国,传授的杂交水稻技术以帮助这些国家攻克粮食短缺和饥饿问题。
4.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5.当记者询问袁隆平的“禾下乘凉梦”具体是怎样的时,他激动地说:“我做过一个梦,梦见杂交水稻的茎秆像高粱一样高,穗子像扫帚一样大,稻谷像葡萄一样结得一串串。”请以袁隆平的话为参照,以“我做过一个梦”开头,另选对象,再仿写一组句子。


6.下面是一幅赞美袁隆平的对联的下联,请根据材料的具体内容,拟写出上联。


浏览完整试题上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联:造福亿万众,充盈口粮之仓
7.请结合材料内容,为袁隆平拟写一则颁奖词。要求:不少于60字。


8.请根据下面文字创设的情境,结合你的感触写一副对联。要求:对仗工整,语言浑成,音韵和谐。
默哀!5月22日下午1点07分,“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
袁隆平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的研究和推广工作。他几十年如一日,不辞辛苦、殚精竭虑,终于实现了杂交水稻技术的历史性突破。杂交水稻大范围的推广,不仅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还为中国乃至全世界人的吃饭问题作出了巨大贡献。袁隆平曾经说过,他有过两个梦想,一个是禾下乘凉的梦,一个是杂交水稻引进到全球各地的梦。这不仅仅是一个科学家的梦,也是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之梦。
那一片片稻田,那一阵阵稻香,就是他留下的足迹!
上联:
下联: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2021•淮北市树人高级中学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世纪60年代,在中国“绿色革命”的大潮中,涌现出了一位攻下“杂交水稻”难题的科技新星,他就是被外国人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
袁隆平,1930年9月7日出生于北平(今北京)。幼年正值九一八事变,日本侵华,在童年袁隆平的心底留下了深深的民族创伤。面对国破家亡的严酷现实,袁隆平从小就立志:做一个使中国富强、不受外国强盗欺侮的人。
袁隆平在学习中不愿死记硬背,喜欢思考,善于提问,从思考中加深对基本原理的理解。
袁隆平高中毕业后,考什么大学,学什么专业,成了全家议论的焦点。父亲希望他通过上大学能升官发财,光宗耀祖。袁隆平自己却在中学阶段就对大自然的蓬勃生机、春华秋实的自然规律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母亲尊重袁隆平的选择,经过协商最后决定让他自己做主,于是袁隆平义无反顾地报考了重庆一所学院的农学系,高高兴兴地跳进了“农门。”
1953年夏,大学生活结束后,袁隆平到湖南省偏僻的安江农校任教。
袁隆平教学十分认真,教一门,钻一门,爱一门。他教外语,效果良好。教学期间,他还刻苦自学,不断提高自己听、写、阅读外文的水平,可以不带字典阅读英、俄文资料。进校第二年,他被调到遗传育种教研组,教授植物学、作物栽培、遗传育种的农业基础课和专业课。
在教普通植物学时,他下苦功夫,从构成植物体的最小单位——细胞的构造开始,到根、茎、叶、花、果的外部形态,再到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及其遗传特性,等等,都进行了系统的学习研究。为了能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的微观构造,他刻苦磨练徒手切片技术。
几百次,上千次……直到能在显微镜下得到满意的观察结果为止。
在备课中,他经常提出各种问题自考自答。他走出课堂,来到田间地头,从实践中找答案。他深有体会地说:“即使浅显的问题,如果教师本身钻得不深不透,也不可能把课讲好!”
1959年是袁隆平走上教学岗位的第七个年头。国庆前夕,他以“我的十年”为题,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从思想与业务两个方面对自己进行了回顾与总结:“党的10年教育,使我明确了人生真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确是人生最大的光荣和义务。”同时,他还向党和人民立下誓言:“要做到政治挂帅,红专并进。”
在教学当中,袁隆平不满足于仅当一名合格的中专老师,还想在农业科研上搞出点名堂来。十多年来,他始终坚持一边教学,一边科研,教学与科研、生产紧密结合。
50年代,生物教学中主要向学生讲米丘林、李森科的遗传学说,袁隆平就按照其理论进行无性杂交、嫁接培养、环境影响等方面的试验,把月光花嫁接在红薯上、西红柿嫁接在马铃薯上、西瓜嫁接在南瓜上,得到一些奇花异果,但并没有得到经济性状优良的无性杂交种。这引起他的沉思,并决心扩大视野,另辟蹊径。
60年代,他从外文杂志中获悉,欧美的孟德尔、摩尔根创立的染色体、基因遗传学说,对良种繁育有重大指导作用。他就开始大胆地向学生传授染色体基因遗传学说知识,讲杂种优势利用在作物育种中的广阔前景,而他自己也开始向水稻的杂种优势利用方面探索。1960年,受到天然杂交稻株启示后,他在育种方法上由采用系统选育法,转变到水稻雄性不育研究课题上来。从1964年在稻田中发现天然雄性不育株,到1966年在《科学通报》上发表第一篇重要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就是他坚持一边教学,一边从事科研的丰硕成果。
“文化大革命”中袁隆平利用被批斗的空隙,专心研究水稻雄性不育,在不利条件中争得了从事科研活动的机会。
1970年11月,袁隆平带领助手在海南岛的普通野生稻群落中,发现了一株雄花败育株。
是将“野败”这一珍贵材料封闭起来,自己关起门来研究,还是发动更多的科技人员协作攻关呢?在这个重大的原则问题上,袁隆平毫不含糊、毫无保留地及时向全国育种专家和技术人员通报了他们的最新发现,并慷慨地把历尽艰辛才发现的珍贵材料奉献出来,分送给有关单位进行研究,协作攻克“三系”配套关。
在19年的漫长教学生涯中,袁隆平一边在教学中积累知识和农业生产实践经验,一边又通过科研促进教学和生产。教学、生产、科研相结合,使他创造了不平凡的农业科技成果。
(摘编自祁淑英、魏晓雯《袁隆平传》,略有删改)
材料二:
①要研究杂交水稻,首先必须在自然界中找到水稻的天然雄性不育株。雄性不育株究竟是个什么样子?当时不仅没有实物可利用,而且连中外的科研资料上也没有记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认为,既然自然界存在天然杂交稻,那么,( )。在水稻吐穗扬花时节的稻田里寻找雄性不育株不啻大海捞针。盛夏时节,稻田里气温通常高达40℃,袁隆平和妻子邓哲踏遍了安江农校实习农场和附近生产队的稻田,终于找到了6株雄性不育株!袁隆平欣喜若狂,视为珍宝,细心地繁殖栽培,亲自播种、浇水、施肥,仔細观察它们细微的在每个生长发育阶段的变化,并作出详尽的记录,经过两年的艰苦试验,获得了珍贵的科研数据,写出了杂交水稻研究的第一篇重要论文,引起了国家科委领导的高度重视。1974年,袁隆平的杂交水稻研究基本成功,1975年国务院决定迅速扩大试种和推广的范围,此后的十年里,杂交水稻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袁隆平成功之后,国内国际各种令人眩目的荣誉、大奖也纷至沓来,但他并来陶醉于此,改变初心,而是一如既往地潜心农业科研,继续头顶烈日,脚踩泥泞,奔波在绿色的田野中。


展开余下试题②1999年10月,经国际小天体命名委员会批准,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施密特CCD小行星项目组发现的一颗小行星(8117)被命名为“袁隆平星。
③袁隆平(开场白):我现在还有两个愿望,一是第三期杂交水稻能够在2010年实现大面积亩产900公斤;二是把杂交水稻推向国外,造福世界人民。
主特人:您对学农的大学生有什么建议?
袁隆平:我建议,学农的大学生要到实验田里去,电脑等先进设备很重要,但在电脑和书本里是种不出水稻的。希望他们联系实际,多到实验田里走一走、看一看。
(电视片《袁隆平畅谈事业与人生》)
9.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袁隆平将历尽艰辛才发现的珍贵材料分送给有关单位进行研究,协作攻克“三系”配套关,充分表现出他不计名利、甘为人梯的品格。
B.袁隆平身体力行,在教学中,他经常走出课堂,到田间地头,从实践中找答案。他认为教师只有把问题钻得又深又透,才能把课讲好。
C.年轻时的袁隆平对大自然的蓬勃生机、春华秋实的自然规律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在家人的大力支持下,他义无反顾地跳进了“农门”。
D.袁隆平在教学中积累知识和农业生产实践经验,又通过科研促进教学和生产。科技成果的创造,得益于教学、生产、科研的紧密结合。
10.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袁隆平凭借杂交水稻技术及其名字命名的小行星(8117),成为国际上广为人知的科学家。
B.袁隆平最终能够成为著名的科学家,与他从小就有的远大志向,喜欢思考,善于提问,中学阶段就对大自然的蓬勃生机和春华秋实的自然规律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密不可分。
C.袁隆平教学认真,他教各种学科都肯下苦功夫;他广泛阅读古今中外杂志,大胆探索;他走出课堂,从实践中找答案。这些均为他后来攻克“杂交水稻”难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D.袁隆平不满足于仅当一名合格的中专老师,还想在农业科研上搞出点名堂来,但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影响,他没有大作为。
11.下列填入材料二的第①文段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肯定就存在天然雄性不育株
B.可能就存在天然雄性不育株
C.肯定就有天然雄性不育株存在
D.有天然雄性不育株就是必然的
12.作为著名的科学家,袁隆平不仅深受中国人的爱戴,还被外国人誉为“杂交水稻之父”,那么,你心目中的袁隆平是怎样的形象呢?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


13.《喜看稻菽千重浪》是一篇人物通讯,成功地塑造了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形象。两篇文本在选材上有什么异同点?


(2020•唐山市第十一中学高一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踏过平庸,一生为中国“天眼”燃尽
陈芳 董瑞丰 刘宏宇
“天眼”之父南仁东,17日被追授“时代楷模”荣誉称号。
24年,8000多个日夜,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首席科学家、总工程师南仁东心无旁骛,为崇山峻岭间的中国“天眼”燃尽生命,在世界天文史上镌刻下新的高度。
调试期的“天眼”已经一口气发现多颗脉冲星,成为国际瞩目的宇宙观测“利器”。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天眼”与“天宫”“蛟龙”、大飞机等一起,被列为创新型国家建设的丰硕成果……
南仁东来不及目睹。但他执着追求科学梦想的精神,将激励一代又一代科技工作者接续奋斗,勇攀世界科技高峰。
“天眼”:一个国家的骄傲
看似一口“大锅”,“天眼”是世界上最大、最灵敏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可以接收到百亿光年外的电磁信号。
它有着超高的灵敏度和巡天速度。与美国寻找地外文明研究所的“凤凰”计划相比,“天眼”可将类太阳星巡视目标扩大至少5倍。随着“天眼”的落成,中国射电天文学“黄金期”正在开启,越来越多国际天文学专家加入中国主导的科研项目。
20多年前,这是一个异常大胆的计划。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最大的射电望远镜口径不到30米。
1993年,日本东京,国际无线电科学联盟大会在此召开。科学家们提出倡议:在全球电波环境继续恶化之前,建造新一代射电望远镜,接收更多来自外太空的讯息。
会后,南仁东极力主张中国科学家启动“天眼”项目。
“天眼”到底是一个多大的工程?在“天眼”馈源支撑系统高级工程师杨清阁的印象里,这个工程大到“漫山遍野”。这又是一个多细的工程?“600多米尺度的结构,馈源接收机在天空中跟踪反射面焦点的位置度误差不能超过10毫米。”杨清阁说,“南老师做的事,就是带领我们用漫山遍野的设备和零件建起这口精密的‘大锅’。”
南仁东曾在日本国立天文台担任客座教授,享受世界级别的科研条件和薪水。可他说:“我得回国。”
做世界独一无二的项目,他扛起这个责任。这个当初没有多少人看好的梦想,也最终成为一个国家的骄傲。
72岁的“天眼”工程高级工程师斯可克回忆:“南仁东总跟我说,国家投入10多亿元搞这个望远镜,如果因为质量问题或者工程延期导致停工,每天损失将达50万元。花了这么多钱,如果搞不好,就对不起国家。”
执着:为“天眼”燃烧20多年人生
从1994年到2005年,南仁东走遍了贵州大山里的上百个窝凼。乱石密布的喀斯特石山里,没有路,只能从石头缝间的灌木丛中,深一脚、浅一脚地挪过去。
一次,南仁东下窝凼时,瓢泼大雨从天而降。他曾亲眼见过窝凼里的泥石流,山洪裹着沙石,连人带树都能一起冲走。南仁东往嘴里塞了救心丸,连滚带爬回到垭口。
“有的大山里没有路,我们走的次数多了,才成了路。”“天眼”工程台址与观测基地系统总工程师朱博勤回忆,十几年下来,综合尺度规模、电磁波环境、生态环境、工程地质环境等因素,最终在391个备选洼地里选中了条件最适宜的大窝凼。
选址、论证、立项、建设,哪一步都不易。许多工人都记得,即使在炎热的夏天,为亲自测量工程项目的误差,南仁东总会丢下饭碗就往工地上跑。
“发文章和研发科学重器比较,哪个对科技的实质进步更重要,我选择后者。”南仁东总是这样说。
“20多年来他只做这一件事。”国家天文台台长严俊说,“天眼”项目就像为南仁东而生,也燃烧了他最后20多年的人生。
寻梦:探索科学未知无止境
对待科学研究,南仁东无比严肃和严谨。“天眼”没有哪个环节能“忽悠”他,任何瑕疵在他那里都过不了关。
工程伊始,要建一个水窖,施工方送来设计图纸,他迅速标出几处错误打了回去。施工方惊讶极了:这个搞天文的科学家怎么还懂土建?
“南老师对自己的要求太高,他要吃透工程建设的每个环节。”学生甘恒谦说,“如果再给他一次机会,是选择‘天眼’还是多活10年,他还是会选择‘天眼’。”
他一心想让“天眼”尽快建成启用。“天眼”的英文名字FAST,正是“快”的意思。
在南仁东看来,“天眼”建设不由经济利益驱动,而是源自人类的创造冲动和探索欲望。“如果将地球生命46亿年的历史压缩为一年,那么在这一年中的最后一分钟诞生了地球文明,而在最后一秒钟人类才摆脱地球的束缚进入广袤无垠的太空。”南仁东的心中,总是藏着许多诗意的构想。
“让美丽的夜空带我们踏过平庸。”这是他留给人世间的最后思考。
(有改动)
14.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展开余下试题A.全球电波环境不断恶化对人类有效接收外太空讯息的干扰越来越大,南仁东响应国际无线电科学联盟大会上科学家的建议,提出“天眼”项目研发主张。
B.与美国“凤凰”相比,“天眼”巡天速度更快,灵敏度更高,可接收百亿光年外的电磁信号,而“天眼”的快速落成得益于众多国际天文学专家的参与。
C.“天眼”结构庞大,精密度高,项目工序繁杂,在选址、论证、立项、建设过程中,南仁东对每一个环节都严格要求,亲自把关,以避免出现任何瑕疵。
D.文章围绕“时代楷模”这一主题,依托“天眼”项目的研发展开叙述,旨在凸显南仁东追求科学梦想的精神,激励更多科技工作者前赴后继,勇攀高峰。
15.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部分通过阐述“天眼”对于天文学研究和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意义,表达对南仁东勇于献身科学的无比崇敬之情。
B.“让美丽的夜空带我们踏过平庸”是南仁东追求理想的真实写照,诗化的语言为充满艰辛的科学研究赋予了浪漫和温情。
C.文中多处引用南仁东的原话和他人的评价,既有利于刻画南仁东朴实而伟大的形象,又能够增强文章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D.文章按“天眼”的研发建设过程安排材料,依次串联起三个小标题,内容上构成递进关系,使文章一步步走向深入。
16.南仁东身上有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请结合文本加以概括。


三、链接高考
(2019•全国Ⅲ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08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将中国志愿服务活动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批被誉为“鸟巢一代”的奥运志愿者通过积极参与和真诚奉献,在奥运会的平台上展现、锻炼和成就了自己,奥运会服务经历给“鸟巢一代”志愿者烙下了深深的印记,可以发现,奥运志愿服务的实践产生了一种共同的精神素养,志愿者分享的回忆背后所蕴含的价值取向与我国倡导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较高的契合。他们积极投身奥运这一全球性的体育文化盛典,充满了对国家的热爱和认同,展现出这代人的社会担当和国际视野。因此,奥运志愿服务集体记忆可以作为潜在的精神遗产和志愿遗产,集体记忆的建构将对北京2022冬奥会有所助益。
(摘编自王艳等《“鸟巢一代”奥运志愿服务集体记忆与奥运遗产》)
材料二:
国务院印发的《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强调提升青年志愿服务水平、促进青少年的社会融入和社会参与,中国体育志愿服务事业在冬奥背景下的健全与发展将为青少年社会参与提供实现路径。志愿服务是一种利他行为,是以不求物质回报为前提地为他人、社会团体或某项事业,乃至为整个社会提供援助。近年来学者们逐渐构建了以讨论志愿者行为动机为主的解释范式,比如人们可能因表达个人价值、增强自身意义、增长取业技能和强化人际关系等方面来进行志愿服务。志愿者的参与动机之所以重要,就在于志愿服务不能简单地局限在无私奉献的框架内,志愿服务对于志愿者的自我成长和公民参与社会建设也有重要意义。志愿服务的最终目的是在全体社会成员的心中内化志愿精神,形成一种面对社会、面向人生的个体态度和公民意识,在这种层面上,志愿服务所谓“推动人类发展和促进社会进步”的价值才得以彰显。
(摘编自李佳宝等《论冬奥背景下体育志愿服务与青少年社会参与》)
材料三:
近两年,共享单车成为市民出行的新宠。然而,在共享单车发展正盛的同时,违规停车、私自上锁、丢弃及破坏单车的现象也屡见不鲜。为了规范使用,共享单车公司也尝试采取一些措施,除了运营人员加强维护之外,公司官方平台也会以信用分奖惩的方式来鼓励使用者对违规行为进行举报,以此规范共享单车的使用。随着举报反馈机制的建立,在城市中涌现出一群单车猎人,他们是共享单车的使用者,在业余时间他们也会寻找并拍照举报那些破坏共享单车正常使用秩序的行为,并将违规使用的单车搬到公共区域停放以维护共享秩序,他们将此称为“打猎”。在自发参与共享单车秩序维护的过程中,单车猎人的这一行为也逐渐体现出在消费社会中使用者自下而上地参与社会治理的特点。作为消费者的单车猎人也逐渐体现出一定的公民意识,他们参与治理并形成网络时代促进共享单车健康发展的新力量。
(摘编自许金凤等《卷入的消费者——以摩族猎人为例》)
17.下列对“志愿服务”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集体记忆的建构帮助“鸟巢一代”志愿者提升了志愿服务的水平,让他们能够更好地融入奥运会,最终成就自己。
B.2008年北京奥运会志愿服务的经历对“鸟巢一代”志愿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们将这段经历内化为一种志愿精神。
C.志愿服务不能单纯理解为志愿者只有奉献,没有获得,其实志愿服务对于志愿者提升个人价值、增长职业技能等会有所帮助。
D.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志愿服务可以满足一些青少年作为社会成员参与社会建设的愿望,为他们提供实践的平台。
1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鸟巢一代”参加奥运志愿服务形成了集体记忆,其中蕴含的价值取向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契合度较高。
B.共享单车公司除了让运营人员加强维护外,还尝试通过信用分奖惩的方式来帮助解决破坏单车等多种问题。
C.为了推动共享秩序的建立,单车猎人开始寻找并拍照举报违规停放、私自上锁和丢弃单车等不文明的行为。
D.单车猎人的群体性行为有助于规范共享单车的使用,构建在共享单车公司之外的民间力量参与治理的新格局。
19.单车猎人可以看作“新型”的志愿者,请结合材料分析这一说法的根据。
标签: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上 课文同步练习
相关:关于“喜看稻菽千”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759]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