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课文同步练习

阅读:155  2021-08-25
标签: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上 课文同步练习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55]
《梦游天姥吟留别》基础检测
第8课 梦游天姥吟留别
【典例】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白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①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②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1.下面有关本文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著名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B.《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吟”,指的是古诗中的一种体式,内容多有悲愁慨叹之意,形式上比较自由活泼。
C.五岳,中国历史名山,指东岳峄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
D.文中“谢公”指南朝宋诗人谢灵运,他喜欢游山访胜,游天姥山时,他曾在剡溪住宿。
2.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组是
A.烟涛微茫信难求(确实) 势拔五岳掩赤城(超出)
B.忽魂悸以魄动(因惊惧而心跳) 失向来之烟霞(先前)
C.天姥连天向天横(遮蔽) 虎鼓瑟兮鸾回车(拉车回转)
D.迷花倚石忽已暝(睡着) 熊咆龙吟殷岩泉(震动)
3.下列依据文章做出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并非实指,只是极言其高,诗人并不直接说天姥山多高,即用比较和衬托的手法,把那高耸入云的样子写得淋漓尽致。
B.诗人完全摆脱了诗律的束缚,随着梦境的变化、情感的运行而遣词造句。这种句法、韵法适应了李白狂放的性格,奇绝的想象,忽高忽低的情感流程,达到了内容和艺术形式的高度统一。
C.这首诗的内容丰富、曲折、奇谲、多变,它的形象辉煌流丽,缤纷多彩,构成了全诗的浪漫主义情调。
D.这是一首记梦诗,也是一首游仙诗。所写的梦游,也许并非完全是虚托的。虽然诗末有不卑不亢的气概,但作者逃避现实,消极颓废,不免给人一定的消沉之感。
4.请把文本中划线的诗句翻译在答题卷上。
①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②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答案】
1.C
2.D
3.D
4.①天姥山高耸入云,连着天际,横向天外;山势高峻超过五岳,遮掩过赤城山。②怎么能够卑躬屈膝去侍奉权贵,让自己不能有舒心畅意的笑颜!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此类题在于平时要加强对古代文化常识的积累,如称谓、习惯、官职、历法、礼仪、科举制度等都要加以理解和识记。
C项,“东岳峄山”错,东岳泰山。泰山,又名岱山、岱宗、岱岳、东岳、泰岳,为中国著名的五岳之一,位于山东省中部,绵亘于泰安、济南、淄博三市之间,总面积2.42万公顷。
故选C。
2.此题考查考生理解常见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答题时最重要的方法是要把实词放回到原句中理解,通则对,不通则错。其他方法有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用成语比较推导词义等。


浏览完整试题A项,前句句意为:烟波渺茫确实难以寻求。信:确实。
后句句意为:山势高峻超过五岳,遮掩过赤城山。拔:超出。
选项加点词语解释正确。
B项,前句句意为:忽然魂魄惊动。悸:因惊惧而心跳。
后句句意为:刚才梦中所见的烟雾云霞全都消失了。向来:先前。
选项加点词语解释正确。
C项,前句句意为:天姥山仿佛连接着天遮断了天空。横:遮蔽。
后句句意为:老虎弹奏着琴瑟,鸾鸟驾着车。回车:拉车回转。
选项加点词语解释正确。
D项,前句句意为:迷恋着花,依倚着石头,不觉天色已经晚了。暝:昏暗。
后句句意为:熊在怒吼,龙在长鸣,岩中的泉水在震响。殷:震动。
选项加点词语解释错误。
故选D。
3.此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理解鉴赏能力。这是一道综合考核文本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文本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篇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文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D项,“但作者逃避现实,消极颓废,不免给人一定的消沉之感”错误,从“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看,诗人认为世间行乐,总是乐极悲来,古来万事,总是如流水那样转瞬即逝,还是骑着白鹿到名山去寻仙访道的好,这种对人生的伤感情绪和逃避现实的态度,表现了李白思想当中消极的一面,但是诗人想用远离现实的办法表示对权臣贵戚的鄙弃和不妥协,它的主要方面是积极的,富有反抗精神的,没有“消极颓废、消沉”。
故选D。
4.本题考查句子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看有无特殊句式,词类的活用,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出来的句子做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本题,(1)中“拔”,超过;“掩”,遮掩。(2)中“摧眉折腰”,卑躬屈膝;“事”,侍奉。

【名师点睛】
1.齐读①段并思考:既然题为“梦游天姥”,为何开篇要“谈瀛洲”?
【点睛】
“烟涛微茫”地瀛洲与“云霞明灭”地天姥同样神秘而又美妙。然而瀛洲地“信难求”让人怯步,而天姥地“或可睹”则成了一种强烈地诱惑。如此以瀛洲陪衬天姥,以虚衬实,不仅给天姥山蒙上了一层神秘美妙地面纱,而且勾起了作者神游天姥地念头。
2.除了瀛洲外,此段中还提到了哪些山?有何作用?
【点睛】
还提到了五岳、赤城和天台,从而衬托了天姥地雄峻巍峨,进一步勾起了作者神游天姥地强烈愿望。
3.品味第二段中的重点字词:飞、送、殷、栗、惊等(点名回答)。
【点睛】
“飞”“送”两字先后运用了夸张和拟人地手法,生动地表现了诗人梦游路。上那种急切、兴奋、轻快、神往地心情。“殷”“栗”“惊”分别活用为动词、使动、使动。
4.第三段中反映了李白怎样地思想性格(讲解一些李白地人生经历及思想性格作提示)?
【点睛】
“别君”二字照应题目“留别”。段中主要流露出地是不满现实,不趋炎附势,蔑视权贵,傲岸不屈地反抗精神。同时也流露出人生如梦地虛无感伤地情绪和逃避现实地消极避世地思想。然而我们并不能因此而过多地苛责李白。在污浊地封建官场,该有多少人被同化得没了自我,没了人格,诗人不可能改变当时地社会环境,能够如李白这般傲岸不屈、洁身自好已经非常难能可贵了。
5.作者为什么要花如此多地笔墨来描写梦境呢?对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
【点睛】
梦中仙境象征作者追求地理想境界写仙境地美妙是为了反衬现实地丑恶。写自己对神仙世界地向往正是为了表明对黑暗现实地厌恶。也就是说,诗歌地前后是一致地,都是在写诗人对自由生活地向往,只是诗歌地前半部分用梦地形式曲折地表达出来,而后半部分诗人则是直抒胸臆,直接唱出: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推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一、阅读下列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梦游天姥吟留别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烟涛微茫信难求 信:确实,实在
渌水荡漾清猿啼 渌:清澈
B.失向来之烟霞 向来:原来
青冥浩荡不见底 青冥:清澈的湖水
C.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訇然:形容声音很大
我欲因之梦吴越 因:依据
D.恍惊起而长嗟 恍:猛然惊醒的样子
迷花倚石忽已暝 暝:昏暗
2.下列对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所绘形象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歌大部分描绘了梦幻中自己游天姥山的情景。
B.诗人运用想象、夸张手法,描绘梦幻中的世界,意在寄托自己的一种理想。
C.诗人借用幻想中的形象,表明自己的思想境界与现实的官场生活格格不入,体现自己的志向高洁、清新脱俗的一面。
D.诗人借助幻想中的形象,想曲折地反映自己长期在朝廷被权贵排挤、奴役的一种现实。
3.翻译下列句子。
(1)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2)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4.下列文体常识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展开余下试题A.“大历二年”中的“大历”是年号。习惯上,唐朝以前对殁世的皇帝一般简称谥号,如汉武帝、隋炀帝,而不称庙号;唐朝以后,由于谥号的文字加长,则改称庙号,如唐太宗、宋太祖等,到了明清两代才用年号来称呼。
B.“迁”在古代称为调动官职,一般指升迁,如右迁。也指贬谪,放逐。
C.《梦游天姥吟留别》和《短歌行》是一首古体诗,“歌”“行”“吟”都是古体诗。
D.古汉语中的“明年”与现代汉语中的“明年”,古今意思是相同的,皆是指第二年。
【答案】
1.B
2.D
3.(1)电光闪闪,雷声轰鸣,山峰好像要被崩塌似的。
(2)忽然我魂魄惊动,猛然惊醒,不禁长声叹息。
4.D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B.“青冥:清澈的湖水”错误,“青冥浩荡不见底”的意思是:天色昏暗看不到洞底。所以“青冥”的意思是“青天、天色”。
故选B。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D.“想曲折地反映自己长期在朝廷被权贵排挤、奴役的一种现实”错误,不符合李白的实际情况,当时只是玄宗把他看作词臣,并不重用他,还被赐金还放,政治上失意,并没有“长期在朝廷被权贵排挤、奴役”。
故选D。
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赋分点:
(1)列缺:闪电。列,通“裂”,分裂。缺,指云的缝隙。电光从云中决裂而出,故称“列缺”。霹雳:雷声轰鸣。崩摧:被崩塌。
(2)悸:因惊惧而心跳。恍:恍然,猛然。嗟:叹息。
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D.“古今意思是相同的,皆是指第二年”错误,今意是“今年的下一年”,不是“第二年”,古今意思是不相同的。
故选D。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 完成小题。
古风(其三十九)
李 白
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
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
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
白日掩徂晖①,浮云无定端。
梧桐巢燕雀,枳棘②栖鵷鸾③。
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
(注)①徂晖:落日余晖。②枳棘:枝小刺多的灌木。③鵷鸾:传说中与凤凰同类,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四句,写诗人登高望远,看到天高地阔、霜染万物的清秋景象,奠定了全诗昂扬奋发的基调。
B.诗中“荣华东流水”与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古来万事东流水”表达的意思有相似性。
C.七、八句借助于描写白日将尽、浮云变幻的景象,形象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世事人生的感受。
D.九、十句的意思是本应栖息于梧桐的鵷鸾竟巢于恶树之中,而燕雀却得以安然地宿在梧桐之上。
6.结合全诗,简述结尾句“剑歌行路难”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案】
5.A
6.对荣华易逝、世事多舛的人生境遇的感慨;对黑白颠倒、小人得志的社会现实的不满;对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自身遭际的激愤。
【解析】
5.本题考查考生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歌思想的能力。A项“全诗基调昂扬奋发”是错误的,因为“梧桐巢燕雀,枳棘栖鹓鸾”两句表现了诗人心中的不平之气,诗歌的情感基调应是激愤的。另外从“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句可以看出诗人心中的伤感,因此在激愤之中,还渗透着诗人的悲伤之情。
6.本题考查考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抒发了荣华易逝,世事多舛的感慨;“梧桐巢燕雀,枳棘栖鹓鸾”表现了黑白颠倒,小人得志的现实;“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抒写了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激愤。站在全诗角度适当展开组织答案即可。
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
古风(其二十四)
李白
大车扬飞尘,亭午①暗阡陌。
中贵②多黄金,连云开甲宅。
路逢斗鸡者,冠盖何辉赫。
鼻息干虹蜺③,行人皆怵惕。
世无洗耳翁④,谁知尧与跖!
(注)①亭午:正午。②中贵:“中贵人”的省称,指有权势的太监。③干虹蜺:冲犯天上的彩虹和云霞。干,冲犯。④洗耳翁:传说,尧想让天下给许由,许由认为这些话污了他的耳朵,就去水边洗耳。⑤跖(zhí):古代传说中造反的领袖,被诬为盗贼。
7.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亭午时分却黯然不见阡陌,可见尘土之大,写出了大车之多与行驶之迅疾。
B.诗的第四句中以“连云”状宦官宅第高而且广,直接霄汉,突出其高大连绵。
C.斗鸡者路逢宦官,不禁赞叹其冠盖之光彩照人,侧面表现了宦官出行场面的豪华。
D.“鼻息干虹蜺”运用夸张手法,活现斗鸡者势焰薄天、不可一世的骄横神态。
8.本诗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态度?请简要分析。
【答案】
7.C
8.①以许由自比,表明自己不慕荣利、不苟流俗的情怀,丰富了诗歌的内涵。②以议论作结,将宦官、斗鸡者这些骄横跋扈之人比作盗跖,加深了批判意味。③暗讽当时统治者不辨善恶,无德无能之徒飞黄腾达的社会现实,愤慨之情溢于言表。
【解析】
7.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C项,五、六两句的描写对象是斗鸡者,不是写宦官的。写作者路遇斗鸡者,不禁赞叹其冠盖之光彩照人,侧面表现了斗鸡者出行场面的豪华。
故选C。
8.本题考查考生鉴赏思想内容和情感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从诗歌的标题、作者、诗歌中的意象、情感关键词、注释等入手。
本诗前八句描写的两种人:一是多黄金的中贵人(宦官),一是不可一世的斗鸡者。显然这两种人是诗人批判的对象。“世无洗耳翁”中运用了许由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像许由一样不慕名利、不苟流俗的情怀。“谁知尧与跖”运用议论的表达方式,将宦官和斗鸡者这些骄横跋扈的人比作盗跖进行批判。前八句写到宦官和斗鸡者的荣华富贵,飞黄腾达,暗讽当时统治者不辨善恶,无德无能之徒飞黄腾达的社会现实,愤慨之情溢于言表。

一、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各题。
梁园吟(节选)
李白
梁王宫阙今安在?枚马【注】先归不相待。
舞影歌声散渌池,空余汴水东流海。
宋中十首(其一)
高适
梁王昔全盛,宾客复多才。
悠悠一千年,陈迹唯高台。
寂寞向秋草,悲风千里来。
【注】枚马:汉代辞赋家枚乘和司马相如。
1.以下对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诗先以反语语气感慨一代枭雄梁孝王宫室已成陈迹,接着悲叹昔日上宾枚乘、司马相如业已作古,不见踪影。
B.高诗开篇力赞昔日梁孝王门下兴盛之极,策士门客富于才智,与李诗起笔情感基调极为相似,都是在讴歌古人。
C.李诗“舞影”二句将“渌池”“汴水”等较为永恒的事物与易于消歇的舞影歌声相对举,将人世飘忽之意表现得十分浓厚。
D.高诗一“唯”字串起篇末十五个字,与诗歌首句的内容形成了今昔之间的对比,增加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2.同为咏叹梁园的怀古诗,李诗虚实结合,高诗欲抑先扬,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展开余下试题【答案】
1.B
2.①李诗虚实结合,以散落渌池的舞影歌声虚写逝去的繁华热闹,又以东流入海的滔滔汴水实写眼前的凄清寂寥,意蕴深厚,余韵悠长;②高诗欲抑先扬,开篇极言梁王汇聚贤才的繁盛,其后急转直下,写世殊时异,空余高台陈迹、秋风衰草,顿挫跌宕,悲慨万端。
【解析】
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以下对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B项,“与李诗起笔情感基调极为相似,都是在讴歌古人”错误,高诗开篇““梁王昔全盛,宾客复多才”,力赞昔日梁孝王门下兴盛之极,为赞美之词,但李诗中的“今安在”“不相待”表达世事沧桑、人事更迭的悲伤。
故选B。
2.本题考查鉴赏表现手法的能力。解题时首先要联系诗歌内容说明这些表现手法的具体呈现方式,再简要交代其艺术效果。“虚实结合”应先交代虚写、实写的内容,再说明两者结合起来达到的艺术效果,李诗中,“舞影歌声散渌池,空余汴水东流海”,“汴水”等较为永恒的事物是“实写”,“舞影”“渌池”易于消歇的舞影歌声为“虚写”,虚实结合扩大整首诗的意蕴,余韵悠长;高诗中,“梁王昔全盛,宾客复多才”,爱才、惜才的梁王,自身的艺术旨趣,为众多文人幕僚,他们纷纷倾心吐胆,力赞昔日梁孝王门下兴盛之极,策士门客富于才智,“悠悠一千年,陈迹唯高台。寂寞向秋草,悲风千里来”,与诗歌首句的内容形成了今昔之间的对比,“欲抑先扬”,增加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金陵城西楼月下吟
李 白
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
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
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
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①。
(注)①谢玄晖:名谢朓,南齐著名诗人。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两句中“金陵”点明了地点,“凉风发”暗示了季节,“夜寂”概括了时间和环境,“望吴越”交代了登楼的目的。
B.“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两句话中有“话”,意思是谢朓的诗我能理解,但今日我写此诗,又有谁能读懂呢?
C.作者笔触所及,广阔且悠远,看似信笔挥洒,未加经营,而读者细细品味,则会发现本诗以“愁情”为线索贯通前后,脉络清晰。
D.这首诗,诗人时而写自己行迹或直抒胸臆,时而描绘客观景物或赞美古人,给人一种明快、浪漫、清新的感觉。这就格外突出了诗中的抒情主线,使全诗浑然一体,愈见精美。
4.从炼字的角度看,颔联中哪两个字用得好?请找出并简要赏析。
【答案】
3.D
4.“摇”“滴”两个字用得好。凉风吹来,江水摇动,影子跟着摇动,让人感到城也摇动起来;秋月皎洁,露珠坠落,仿佛是从月亮上滴落下来似的。此二字化静为动,赋予画面动感,情态逼真;又使平常的水、城、露、月等景物,呈现出不同寻常的情态,异趣横生。不仅反映出诗人想象的奇特,也显示出他敏锐细致的观察力。
【解析】
3.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D项,“给人一种明快、浪漫、清新的感觉”错误,诗歌体现出的是苍茫、悲凉、沉郁的基调,突出诗人的寂寞和忧愁。
4.本题是鉴赏诗歌的语言。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先解释该字在语句中的含义,然后再结合诗句进行具体分析,最后分析该字的表达效果,如果有手法的话要指出运用了什么手法以及表达效果。本题在整体感知诗歌的基础上,抓住颔联上下句具体分析,如:具体解释“摇”“滴”两个动词用得尤其精彩。城是不会摇的,但秋风吹动,水摇动了,影摇了,让人感觉水中的城池也摇荡起来了;露珠是不会从月亮上滴下来的,但作者独上高楼,开阔的江面上一轮皎洁的明月高挂在空中,整个天空显得极其明亮洁净,仿佛被露水洗过一样,这些露水又仿佛是从月亮上滴下来的一样。“摇”与“滴”,使整个静止的画面飞动起来,令人浮想联翩,心向往之。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清溪行
李 白
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
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
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
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子。
5.诗的颔联、颈联分别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描写清溪水色?请简要分析。
6.诗的尾联描绘了什么情境?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
5.颔联运用衬托的手法,以新安江水色之清衬托出清溪水更清。颈联运用比喻手法,以明镜比喻清溪,岸上景物倒映清溪之中,写出了水的清澈。
6.诗的尾联描绘了凄凉清寂的情境,流露出诗人内心的一种寂寞抑郁的情绪。
(1)此题考核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明确具体的手法,然后诗歌的内容解释,然后分析艺术效果。颔联的字面意思是,新安江哪能比得上清溪这样清澈见底呢?这样,就以新安江水色之清衬托出清溪的更清。颈联又运用比喻的手法来正面描写清溪。诗人以“明镜”比喻清溪,把两岸的群山比作“屏风”。人在岸上行走,鸟在山中穿梭,都倒映在清溪之中,足见清溪之清澈。(2)此题考核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重点考核诗歌的情感,分析诗歌的情感注意以诗歌的抒情方式、注释、标题和诗中的表情达意的重点词句作突破口,答题时先答出情感,然后结合诗歌的内容解说。尾联诗人创造了一个情调凄凉的清寂境界,向晚时猩猩的一声声啼叫,在诗人听来,仿佛是在为自己远游他乡而悲切,从而流露出诗人内心一种落寞悒郁的情绪。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李 白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7.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上句写所闻,泉水淙淙,犬吠隐隐;下句写所见,桃花带露,浓艳耀目。看来,诗人是缘溪而行、穿林进山的。
B.首联下句中的“带露浓”三字,除了为桃花增色外,还点出了人山的时间是在早晨,与下一联中的“溪午”相映照。
C.颔联写诗人在林间小路上常常见到出没的麋鹿;来到溪边时,已是正午,却没有听到道院打钟的
标签: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上 课文同步练习
相关:关于“梦游天姥吟”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55]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