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课文同步练习

阅读:283  2021-08-30
标签:统编版 高二 选修上 课文同步练习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83]
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论语》第十二章《大学》练习
《论语》第十二章
一、选择题
1.下列句中加线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 天下归仁焉 归:称赞,称许
B. 请问其目目:目的
C. 请事斯语矣 事:实践,从事
D. 就有道而正焉 正:匡正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①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 ②昔者,吾舅死于虎
B. ①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②燕王,吾所立
C.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②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D. ①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②具以沛公言报项王
3.下列各句中,加线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
A.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
B.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C.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D. 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4.下列各句中,与“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 谁欤,哭者?
C.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D.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5.下列对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礼记》是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著作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为“十三经”之一。
B. 《大学》原是《礼记》中的一篇,旧说为曾子所作,实为秦汉时儒家作品。
C. 《大学》后经北宋程颢、程颐竭力推崇,明代朱熹又作《大学章句》,最终与《中庸》《论语》《孟子》合为“四书”。
D. 《大学之道》是儒家进行人生教育的道德纲领,也是维护封建宗法制度的政治纲领。
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孟子》是一部记录孟子的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的书。南宋朱熹将《孟子》《论语》《大学》《春秋》并称为“四书”。
B.孟子是继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一位大师,被后世尊称为“亚圣”,孟子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C.孟子主张实行“仁政”,最早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
D.在人性方面,孟子主张“性善论”;在政治上主张法先王、行仁政;在学说上推崇孔子,反对杨朱、墨翟。

二、语言表达
7.以题目中要求的文字为开头,把下面的一段话组成一个单句。
在中国传统中,用以提高人的精神素养、改变经济对个人的支配性影响的“读书”是一种具有特定含义的学习行为,是除直观意义上的阅读书籍或学习技能之外,更在于淡化功利性和超越技能学习的一种学习行为。
在中国传统中,“读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请从下面这段话中提取4个关键词。
道德并不像衣食那样须臾不可离,它不能当饭吃、当衣穿,但是,如果社会没有道德——主要是一套规则并加上对规则的尊重——我们的饭也会吃不好,甚至根本吃不着。所以,道德是一种巨大的“公共财产”。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保护和发展这一“公共财产”。另外,一般而言,一个遵循了基本道德的人比做了亏心事的人感觉要好,心地会比较平安。我们不要小看这“心地平安”,它是许多幸福快乐的基础。个人层面的道德建设往往是隐性的,它依赖于我们的反躬自省。
9.有人认为《孟子》之于中国散文,犹如《诗经》之于中国诗歌,可见《孟子》文学地位之高。联系所学过的孟子的文章,仿照示例,用对联的形式概括《孟子》的艺术特点。
示例(孔子):德合乾坤,集群贤之大成;道通中外,立万世之师表。


浏览完整试题10.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
一页历史,是一面镜子;擦亮了镜子,你呼唤着理性与良知。
材料:
沧桑和希望 圆润与晶莹 今日和未来
满载 孕育 迷蒙
历史 苦痛 乡情 一道辙印 一片归帆 一颗沙砾
三、默写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大学》中强调大学教人的道理,在于彰显光明德性,在于亲近爱抚民众,在于达到善的最高境界并且保持不变。体现这三个层次的名句是“大学之道,____________,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2)儒学思想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个人修养和管理家庭以及治理国家和天下太平的关系,《大学》中体现这一思想的句子是“身修而后家齐,____________,国治而后天下平”。
(3)____________,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________________。
四、文言文阅读
阅读课文内容,完成题目。
12.《1》下列对课文中有关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A.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B.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C.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D.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13.《2》下列对课文中有关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敏于事而慎于言    敏:勤勉。
B.士不可以不弘毅   弘:广、大,这里指志向远大。
C.天下归仁焉    归:归属。
D.小子何莫学夫《诗》  小子:老师对学生的称呼。
14.下列对课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朝闻道,夕死可矣”,表现了对真理的热爱和执着追求。追求真理,胜过生命,短短七个字,令人感动。
B.在课文中,孔子运用“堆土成山”与“填土平地”这两个比喻,说明了功亏一篑与持之以恒的深刻道理。
C.孔子认为学习写诗可以提高自身修养,可以学到孝顺父母、报效国家的方法,可以增长见识。
D.孔子认为,一个人过于质朴,缺乏文采,就显得粗俗;文采过多,不够质朴,就显得浮夸。质朴和文采两方面结合得好,才称得上君子。
15.把下面课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②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16.颜渊问仁,孔子从哪几个方面对仁的行为作出了具体解释?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17.《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B.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C.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D.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18.《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千乘之国:指拥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春秋时代,战争频仍,所以国家的强弱都用兵车的数目来计算。春秋时指中等诸侯国。
B.会同:古代诸侯朝见天子的通称。会,诸侯在非规定时间朝见天子。同,诸侯一起朝见天子。
C.相:诸侯祭祀、会盟或朝见天子时,主持赞礼的司仪官。
D.冠者:成年人,16岁以上的人。古时男子16岁行冠礼,就是成人了。
19.《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以“言志”为线索,表达了孔子及其弟子各自的人生志向。孔子对学生循循善诱、和蔼可亲,体现了一个教育家的风范。
B.整段文字表现出子路的轻率急躁、冉有的谦虚、公西华的委婉曲致、曾皙的高雅宁静,给人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
C.通过简洁的对话、细腻的神情及动作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性格志趣,文段呈现的对话场景体现了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
D.文段善用典故,内涵丰富;语言富丽华美,耐人寻味。
20.《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②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21.《5》结合原文中的言、行、神态描写,分析孔子的形象。


答案解析
1.【答案】B
【解析】B项“目”应为“条目,细则”。
2.【答案】A
【解析】A项,①“者”,助词,“……的人”;②“者”,用在表时间的名词后面,表示停顿,不译。B项,“所”,都是所字结构用法。C项,“而”,都是连词,表示转折。D项,“以”,都是介词“把……”的意思。
3.【答案】A
【解析】A项,古义:一直到,直到/今义:连词,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由于上文所说的动作、情况的程度很深而形成的结果。
4.【答案】A
【解析】A项和例句均为状语后置句。B项,主谓倒装句。C项,宾语前置句。D项,被动句。
5.【答案】C
【解析】C项,朱熹为宋代人。
6.【答案】A
【解析】A项,《春秋》错,应是《中庸》。
7.【答案】在中国传统中,“读书”是指除直观意义上的阅读书籍或学习技能之外,更在于淡化功利性和超越技能学习、用以提高人的精神素养、改变经济对个人的支配性影响的一种具有特定含义的学习行为。


展开余下试题8.【答案】道德 社会 个人 建设
9.【答案】(示例)气势磅礴,笔力锋芒,富于鼓动性;比喻贴切,结构工巧,极有说服力。
10.【答案】一颗沙砾,是一种苦痛;历经了苦痛,你孕育着圆润与晶莹。一道辙印,是一段历史;尘封了历史,你迷蒙着今日和未来。一片归帆,是一缕乡情;倾注了乡情,你满载着沧桑和希望。
11.【答案】(1)在明明德 (2)家齐而后国治 (3)欲齐其家者 先正其心
12.【答案】C
【解析】可以根据关键词来断句,如句末语气词“焉”,动词“曰”。
13.【答案】C
【解析】C项,归:称赞,称许。
14.【答案】C
【解析】C项,不是“学习写诗”,应为“学《诗》”,指学习《诗经》。
15.【答案】①看见贤人就希望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就应该在内心反省一下自己有没有和他一样的毛病。
②士人不可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因为担子沉重,路途遥远。把实行仁德当作自己的责任,担子不是很沉重吗?直到死才罢休,路途不是很遥远吗?
16.【答案】从眼、耳、口等方面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从外在来规范自己。
17.【答案】A
【解析】句中的“者”“乎”等虚词可以作为断句的标志。
18.【答案】D
【解析】D项,应该是20岁。
19.【答案】D
【解析】D项,“善用典故”“富丽华美”错误。
20.【答案】①假如有人了解你们,那么(你们)打算怎么做呢?
②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夹在(几个)大国的中间,有(别国)军队来攻打它,接连下来(国内)又有饥荒。
21.【答案】①从孔子对各位弟子的态度可以看出,孔子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他和他的弟子们一样,都想以积极进取的态度为安邦治国干一番事业。②作为师长,孔子既能严格要求学生,又和蔼可亲,善于启发和诱导。
【解析】[参考译文]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四人陪同(孔子)坐着。
孔子说:“因为我年纪比你们大一点,(你们)不要因我(年长)就不敢说话了。(你们)平日说:‘不了解我啊!’假如有人了解你们,那么(你们)打算怎么做呢?”
子路轻率匆忙地回答说:“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夹在(几个)大国中间,有军队来攻打它,接下来又有饥荒;我来治理这个国家,等到三年功夫,就可以使(人人)都有勇气,而且懂得礼义。”
孔子对他微笑。
“冉有!你怎么样?”
冉有回答说:“纵横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小国),我来治理它,等到三年功夫,可以使人民富足。至于礼乐教化,(自己的能力是不够的)那就得等待有德行的君子(来推行了)。”
“公西华,你怎么样?”
公西华回答说:“不敢说我能胜任,但是愿意在这方面学习。诸侯祭祀祖先的事情,或者是诸侯朝见天子,我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希望当一个主持赞礼的小司仪官。”
“曾皙!你怎么样?”
弹奏瑟的声音(渐渐)稀疏,铿的一声,(曾皙)放下瑟站起来,回答说:“我和他们三位的才能不同。”
孔子说:“那有什么关系呢?也不过是各自说说自己的志向。”
曾皙说:“暮春时节,春天的衣服已经穿定了,我和五六个成年人,六七个少年,在沂水里洗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然后唱着歌回来。”
孔子长叹一声说:“我赞成曾皙啊!”
标签:统编版 高二 选修上 课文同步练习
相关:关于“统编版选择”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83]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