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单元练习

阅读:109  2021-09-01
标签:统编版 高二 选修上 单元练习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9]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三单元检测试题
第三单元检测
一、基础积累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呜咽(yè) 佣金(yōng) 栅栏(zhà) 参差不齐(cēn)
B.着落(zhuó) 铁砧(zhēn) 桅杆(wéi) 孑然一身(jié)
C.当铺(dàng) 供应(gōng) 游弋(yÌ) 呱呱坠地(guā)
D.嫌恶(è) 作坊(zuō) 慰藉(jiè) 卓有成效(zhuó)
2.下列句子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可见纵然岁月磋跎天各一方,写信人依然对他深情不改,并且出于基本的人道精神将这个无依无靠的孤儿送来这里。
B.鲨鱼成群结对地游了过来,直扑向大鱼,他只能看见鱼鳍在水面上划出的一道道线痕,还有它们身上的鳞光。
C.聂赫留朵夫觉得她身上有一样东西,同他水火不相融,使她永远保持现在这种样子,并且不让他闯进她的内心世界。
D.米克•沃克告诉我,他父亲是个船夫,在伦敦市长就职日,曾戴着黑色天鹅绒帽子参加步行仪仗队。
3.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他的外套的前襟上还挂着一副有柄的单片眼镜——我后来发现,这只是用作妆饰的。
B.她就照例把这些往事从头脑里驱除,竭力用堕落生活的特种迷雾把它遮住。
C.聂赫留朵夫觉得他应该在精神上唤醒她,这虽然极其困难,但正因为困难就格外吸引他。
D.他这一刺并没有抱多大希望,却带着十足的决心和恶狠狠的劲头儿。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他们把金刚鹦鹉跟阿拉伯人换来的小铃铛从山羊脖子上摘下,放在镇子入口,供那些不顾岗哨的劝告和恳求坚持进镇的来客使用。
B.在它那紧紧闭合的双唇里,八排牙齿全都朝里倾斜,这和大多数鲨鱼的牙齿不同,不是那种常见的金字塔形,而是蜷曲起来像爪子一样的人的手指。
C.他在新落户的居民中赢得极大尊重,任何人铺设地基或修造围栏都要先咨询他的意见,大家还一致决定由他掌管土地的分配。
D.现在这个脸色红润、衣冠楚楚、胡子上洒过香水的老爷,对她来说,已不是她所爱过的那个聂赫留朵夫,而是一个截然不同的人。
5.下列各项不是比喻句的一项是( )
A.它肚皮朝上,扑打着尾巴,嘴巴嘎吱作响,像一艘快艇似的破浪前进,尾巴在海上溅起白色的浪花。
B.正当她哀叹自己命不好,认定儿女们的怪癖与猪尾巴同样可怕时,奥雷里亚诺眼神定定地望着她,令她感到一阵茫然。
C.现在,每当回忆起少年时代那一点点挨过来的痛苦岁月,我也不知道,我替这些人编造出来的故事中,有多少是被我想象的迷雾笼罩着的记得十分真切的事实!
D.他能看见鲨鱼那又宽又扁、像铲子一样尖利的脑袋,还有尖端呈白色的宽阔的胸鳍。
6.下列选项中,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卫•科波菲尔》是“半自传体”长篇小说,以大卫的成长史为小说主线。小说中米考伯夫妇那种“债多不愁、乐天知命”的性格成为文学中的典型,被称为“米考伯主义”。
B.圣地亚哥是一个典型的硬汉形象,他面对凶猛的大马林鱼、凶恶的鲨鱼和多舛的命运,表现出顽强的毅力,他虽然失败,但仍然是英雄,他是一个精神上的强者。
C.乌尔苏拉是一位开拓者,是她打破了马孔多的闭塞,使马孔多与外部世界建立了联系,她又率先改变原有的生活方式,忙于兴隆的买卖,用积攒起来的钱不断扩展家业。
D.玛丝洛娃认出聂赫留朵夫后,并没有破口大骂,而是说“过去的事都过去了,全完了”,说明她已经完全麻木,并不为自己的屈辱和苦难感到痛苦。


浏览完整试题7.填空
(1)《老人与海》的作者是__________国的小说家__________,他的早期作品《太阳照常升起》成为“迷惘的一代”的代表。
(2)《百年孤独》是__________(流派)最杰出的代表作家__________的代表作,被誉为“再现拉丁美洲历史社会图景的鸿篇巨著”。
(3)《大卫•科波菲尔》的作者是19世纪__________国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__________。
(4)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__________国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主要代表作品有《战争与和平》《__________》和《复活》等。
二、专题阅读
(一)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8~12题。
文段一
可怜的米考伯太太!她说她曾尽过最大的努力,我毫不怀疑,她的确如此,想过一切办法。朝街的大门正中,全让一块大铜牌给挡住了,牌上刻有“米考伯太太青年女子寄宿学舍”的字样,可是我从来没有发现有什么青年女子在这一带上学,没有见到有什么青年女子来过这儿,或者打算来这儿,也没见过米考伯太太为接待什么青年女子作过任何准备。我所看到和听到的上门来的人,只有债主。这班人没日没夜地找上门来,其中有的人凶得不得了。有个满脸污垢的男人,我想他是个鞋匠,经常在早上7点就挤进过道,朝楼上的米考伯先生大喊大叫:“喂,你给我下来!你还没出门,这你知道。快还我们钱,听到没有?你别想躲着,这你知道,那太不要脸了。要是我是你,我绝不会这样不要脸面。快还我们钱,听到没有?你反正得还我们钱,你听到了没有?喂,你给我下来!”他这样骂了一通后,仍旧得不到回答,火气就更大了,于是就骂出“骗子”“强盗”这些字眼来。连这些字眼也不起作用时,有时他就跑到街对面,对着三楼的窗子大声叫骂,他知道米考伯先生住在哪一层。遇到这种时候,米考伯先生真是又伤心,又羞愧,甚至悲惨得不能自制,用一把剃刀做出抹脖子的动作来(这是有一次他太太大声尖叫起来我才知道的)。可是在这过后还不到半个小时,他就特别用心地擦亮自己的皮鞋,然后哼着一支曲子,摆出比平时更加高贵的架势,走出门去了。米考伯太太也同样能屈能伸。我曾看到,她在3点钟时为缴税的事急得死去活来,可是到了4点钟,她就吃起炸羊排,喝起热麦酒来了(这是典当掉两把银茶匙后买来的)。有一次,她家刚被法院强制执行,没收了财产,我碰巧提前在6点钟回家,只见她躺在壁炉前(当然还带着一对双胞胎),头发散乱,披在脸上,可是就在这天晚上,她一面在厨房的炉子旁炸牛排,一面告诉我她爸妈以及经常来往的朋友们的事。我从未见过她的兴致有比那天晚上更好的了。
我就在这座房子里,跟这家人一起,度过我的空闲时间。每天我一人独享的早餐是一便士面包和一便士牛奶,由我自己购买。另外我还买一个小面包和一小块干酪,放在一个特定食品柜的特定一格上,留作晚上回来时的晚餐。我清楚地知道,这在我那六七个先令工资里,是一笔不小的开销了。我整天都在货行里干活儿,而整个一星期,我就得靠这点儿钱过活,从星期一早晨到星期六晚上,从来没有人给过我任何劝告、建议、鼓励、安慰、帮助和支持,这一点,就像我渴望上天堂一样,脑子里记得一清二楚!
米考伯先生的困难更增加了我精神上的痛苦。我的处境这样孤苦伶仃,也就对这家人产生了深厚的感情。
(节选自《大卫•科波菲尔》)
文段二
她又像刚才那样微微一笑。
“我想请求您……给些钱,要是您答应的话。不多……只要十个卢布就行。”她突然说。
“行,行。”聂赫留朵夫窘态毕露地说,伸手去掏皮夹子。
她急促地瞅了一眼正在屋里踱步的副典狱长。
“当着他的面别给,等他走开了再给,要不然会被他拿走的。”
等副典狱长一转过身去,聂赫留朵夫就掏出皮夹子,但他还没来得及把十卢布钞票递给她,副典狱长又转过身来,脸对着他们。他把钞票团在手心里。
“这个女人已经丧失生命了。”他心里想,同时望着这张原来亲切可爱、如今饱经风霜的浮肿的脸,以及那双妖媚的乌黑发亮的斜睨眼睛——这双眼睛紧盯着副典狱长和聂赫留朵夫那只紧捏着钞票的手。他的内心刹那间发生了动摇。
昨晚迷惑过聂赫留朵夫的魔鬼,此刻又在他心里说话,又竭力阻止他思考该怎样行动,却让他去考虑他的行动会有什么后果,怎样才能对他有利。
“这个女人已经无可救药了。”魔鬼说,“你只会把石头吊在自己脖子上,活活淹死,再也不能做什么对别人有益的事了。给她一些钱,把你身边所有的钱全给她,同她分手,从此一刀两断,岂不更好?”他心里这样想。
不过,他同时又感到,他的心灵里此刻正要完成一种极其重大的变化,他的精神世界这会儿仿佛搁在不稳定的天平上,只要稍稍加一点儿力气,就会向这边或者那边倾斜。他决定此刻把所有的话全向她说出来。
“卡秋莎!我来是要请求你的饶恕 ,可是你没有回答我,你是不是饶恕我,或者,什么时候能饶恕我。”他说,忽然对玛丝洛娃改称“你”了。
她没有听他说话,却一会儿瞧瞧他那只手,一会儿瞧瞧副典狱长。等副典狱长一转身,她连忙把手伸过去,抓住钞票,把它塞在腰带里。
“您的话真怪。”她鄙夷不屑地——他有这样的感觉——微笑着说。
聂赫留朵夫觉得她身上有一样东西,同他水火不相容,使她永远保持现在这种样子,并且不让他闯进她的内心世界。
不过,说也奇怪,这种情况不仅没有使他疏远她,反而产生一种特殊的新的力量,使他去同她接近。聂赫留朵夫觉得他应该在精神上唤醒她,这虽然极其困难,但正因为困难就格外吸引他。他现在对她的这种感情,是以前所不曾有过的,对任何人都不曾有过,其中不带丝毫私心。他对她毫无所求,只希望她不要像现在这样,希望她能觉醒,能恢复她的本性。
(节选自《复活》)
8.《大卫•科波菲尔》和《复活》都是带有自传性质的“成长”小说。请结合选文情节分析大卫和聂赫留朵夫的“成长”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两篇选文各采用第几人称叙述?分别有什么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两篇小说都深刻揭示了当时的社会现实,请结合选文分别作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余下试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文段一叙述了“我”和米考伯一家的交往,文段二叙述聂赫留朵夫到监狱向玛丝洛娃请求赎罪。请分别探究作者在其中所寄寓的情感态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福斯特将小说中的人物分为两类,即“扁平人物”和“圆形人物”。“扁平人物”是“基于某一种单一的观念或品质塑造而成的”;“圆形人物”更类似于现实中的人,性格复杂、发展。福斯特认为,狄更斯的人物几乎全是扁平的,托尔斯泰笔下都是圆形人物。请以米考伯太太和聂赫留朵夫为例,谈谈你对“扁平人物”和“圆形人物”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13~16题。
文段一
他已经驾船航行了两个钟头,在船尾歇息着,时不时嚼上一点儿大马林鱼肉,尽量养精蓄锐 ,就在这时,他看到了两条鲨鱼中率先露面的那一条。
“呀!”他大声叫起来。这个字眼是无法翻译的,也许不过是一种声音,像是一个人感觉钉子穿过自己的双手钉进木头里的时候不由自主发出来的。
“加拉诺鲨。”他大声说。他看见第二个鱼鳍紧跟着第一个钻出海水。从那褐色的三角形鱼鳍和甩来甩去的尾巴来看,他认出这是铲鼻鲨。这两条鲨鱼嗅到血腥味顿时兴奋起来,它们都饿傻了,兴奋得一会儿跟丢了,一会儿又嗅到了,不过始终都在逼近。
老人系紧帆脚索,卡住舵柄,然后拿起绑上了刀子的船桨,尽量轻地举起来,因为双手疼得不听使唤了。接着,他张开手,轻轻地握住船桨,双手松弛下来。他又紧紧地攥起手,让它们忍着疼痛不畏惧 ,一面看着鲨鱼游过来。他能看见鲨鱼那又宽又扁、像铲子一样尖利的脑袋,还有尖端呈白色的宽阔的胸鳍。这两条可恶的鲨鱼,臭气熏人,它们既是食腐动物,也是杀手,一旦饿极了,连船桨和船舵都会咬。就是这种鲨鱼,趁海龟在水面上睡觉的时候咬掉它们的腿和鳍状肢。赶上饥饿的时候,它们还会在水里袭击人,即使人身上没有鱼血或者黏液的腥味。
“呀!”老人说,“加拉诺鲨,来吧,加拉诺鲨。”
它们来了,不过它们过来的方式和灰鲭鲨不同。有一条鲨鱼转身钻到小船底下,不见了踪影,等它开始撕扯大鱼的时候,老人感到小船都在晃动。另一条用细长的黄眼睛盯着老人,随即飞快地游过来,半圆形的嘴张得大大的,朝着鱼身上被咬过的地方咬了下去。它那褐色的头顶以及脑袋和脊髓相连接的背部有一道清晰的纹路,老人把绑在船桨上的刀子朝那个交叉点刺进去,又拔出来,再刺进它那黄色的猫一样的眼睛。鲨鱼放开了大鱼,身子朝下溜,临死还吞下了咬下来的鱼肉。
另一条鲨鱼还在糟蹋大鱼,弄得小船依旧摇摆不定,老人放松了帆脚索,让小船横过来,露出船底的鲨鱼。他一看见那条鲨鱼,就探过身朝它刺去。他刺中的只是鱼身,鱼皮生硬,刀子几乎戳不进去。这下子震得他的双手和肩膀生疼。不过,那鲨鱼很快就浮上来,脑袋露出了水面,老人趁它的鼻子刚钻出水面挨上大鱼,对准它那扁平脑袋的正中间扎了下去。老人拔出刀,再朝同一个地方扎过去。它还是用嘴紧咬着大鱼不放,老人一刀戳进它的左眼,可它还是不肯走。
“还没够吗?”老人说着,把刀刃戳进鲨鱼的脊椎和脑袋之间。这下子倒是很容易,他感觉鲨鱼的软骨断裂开了。老人将船桨倒过来,把桨片插进鲨鱼的两颚之间,想撬开它的嘴。他旋转了一下桨片,鲨鱼松开嘴溜走了,他说:“走吧,加拉诺鲨。溜到一英里深的地方去吧。去看你的朋友,或者见你妈去吧。”
(节选自《老人与海》)
文段二
一个戴钢丝边眼镜的老人坐在路旁,衣服上尽是尘土。河上搭着一座浮桥,大车、卡车、男人、女人和孩子们在涌过桥去。骡车从桥边蹒跚地爬上陡坡,一些士兵帮着推动轮辐。卡车嘎嘎地驶上斜坡就开远了,把一切抛在后面,而农夫们还在齐到脚踝的尘土中踯躅着。但那个老人却坐在那里,一动也不动。他太累,走不动了。
我的任务是过桥去侦察对岸的桥头堡,查明敌人究竟推进到了什么地点。完成任务后,我又从桥上回到原处。这时车辆已经不多了,行人也稀稀落落,可是那个老人还在原处。
“你从哪儿来?”我问他。
“从圣卡洛斯来。”他说着,露出笑容。
那是他的故乡,提到它,老人便高兴起来,微笑了。
“那时我在看管动物。”他对我解释。
“噢,”我说,并没有完全听懂。
“唔,”他又说,“你知道,我待在那儿照料动物。我是最后一个离开圣卡洛斯的。”
他看上去既不像牧羊的,也不像管牛的。我瞧着他满是灰尘的黑衣服、尽是尘土的灰色面孔,以及那副钢丝边眼镜,问道:“什么动物?”
“各种各样,”他摇着头说,“唉,只得把它们撇下了。”
我凝视着浮桥,眺望充满非洲色彩的埃布罗河三角洲地区,寻思究竟要过多久才能看到敌人,同时一直倾听着,期待第一阵响声。它将是一个信号,表示那神秘莫测的遭遇战即将爆发,而老人始终坐在那里。
“什么动物?”我又问道。
“一共三种,”他说,“两只山羊,一只猫,还有四对鸽子。”
“你只得撇下它们了?”我问。
“是啊。怕那些大炮呀。那个上尉叫我走,他说炮火不饶人哪。”
“你没家?”我问,边注视着浮桥的另一头,那儿最后几辆大车正匆忙地驶下河边的斜坡。
“没家,”老人说,“只有刚才讲过的那些动物。猫,当然不要紧。猫会照顾自己的,可是,另外几只东西怎么办呢?我简直不敢想。”
“你的政治态度怎样?”我问。
“政治跟我不相干,”他说,“我76岁了。我已经走了12公里,再也走不动了。”
“这儿可不是久留之地,”我说,“如果你勉强还走得动,那边通向托尔托萨的岔路上有卡车。”
“我要待一会,然后再走,”他说,“卡车往哪儿开?”
“巴塞罗那。”我告诉他。
“那边我没有熟人,”他说,“不过我还是非常感谢你。”
他疲惫不堪地茫然瞅着我,过了一会又开口,为了要别人分担他的忧虑,“猫是不要紧的,我拿得稳。不用为它担心。可是,另外几只呢,你说它们会怎么样?”
“噢,它们大概挨得过的。”
“你这样想吗?”
“当然。”我边说边注视着远处的河岸,那里已经看不见大车了。
“可是在炮火下它们怎么办呢?人家叫我走,就是因为要开炮了。”
“鸽笼没锁上吧?”我问。
“没有。”
“那它们会飞出去的。”
“嗯,当然会飞。可是山羊呢?唉,不想也罢。”他说。
“要是你歇够了,我得走了。”我催他,“站起来,走走看。”
“谢谢你。”他说着撑起来,摇晃了几步,向后一仰,终于又在路旁的尘土中坐了下去。
“那时我在照看动物。”他木然地说,可不再是对着我讲了。“我只是在照看动物。”
对他毫无办法。那天是复活节的礼拜天,法西斯正在向埃布罗挺进。可是天色阴沉,乌云密布,法西斯飞机没能起飞。这一点,再加上猫会照顾自己,或许就是这位老人仅有的幸运吧。
(海明威《桥边的老人》)
13.两篇小说在叙事内容上是如何体现“简洁”特色的?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两篇小说皆围绕“动物”做文章,分别表达了什么主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余下试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海明威善于运用语言的反复来塑造人物形象,请从两篇文章中各举一例加以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海明威创作的基本态度是“完全客观的描写,任凭读者自由去体会”。请结合两篇选文简要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表达运用
(一)语言运用
17.米考伯先生、玛丝洛娃、聂赫留朵夫、布恩迪亚、圣地亚哥,都是世界文学画廊中的著名人物形象,请选择你印象最深刻的一个,为他(她)写一段简介。要求:符合原著内容,突出人物特征和典型意义,15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作文
18.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人认为,没有心理描写的人物描写不能称为艺术。写人物必须写心理。心理描写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公开心理描写”,作者直插人物内心,细致、如实地描写其心理活动;一种是“隐蔽心理描写”,通过外部的一言一行,一哭一笑、一景一物加以表现,就如作家余华所说“真正的心理描写,其实就是没有心理描写”。
心理描写的方法丰富多彩,哪部作品的心理描写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以《××小说的心理描写》为标题,写一篇赏析文章。要求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一、基础积累
1.B
解析:A.佣金(yòng);C.呱呱坠地(gū);D.嫌恶(wù)。
2.D
解析:A.磋-蹉;B.对-队;C.融-容。
3.A
解析:“妆饰”改为“装饰”。妆饰,打扮。装饰,在身体或物体的表面加些附属的东西。
4.C
解析:A.缺少介词“用”,应该是“把用金刚鹦鹉跟阿拉伯人换来的”;B.语序不当,应该是“像爪子一样蜷曲起来的人的手指”;D.语序不当,“衣冠楚楚”和“脸色红润”互换。
5.B
解析:“儿女们的怪癖与猪尾巴同样可怕”的意思是“儿女们的怪癖”和“猪尾巴”两者都一样可怕,没有喻体,不属于比喻句。
6.D
解析:“她已经完全麻木,并不为自己屈辱和苦难感到痛苦”有误。玛丝洛娃在“最初一刹那”感到震惊和痛苦,她说“过去的事都过去了,全完了”,是因为想起这些太痛苦了,所以想逃避。
7.(1)美 海明威
(2)魔幻现实主义 加西亚•马尔克斯
(3)英 狄更斯
(4)俄 安娜•卡列尼娜
二、专题阅读
8.大卫:在货行当童工,孤苦伶仃,无人鼓励、支持,艰辛的生活让他懂得了独立自强;和米考伯一家呆在一起,他们的善良、乐观,给他带来了温暖和面对生活的勇气,影响着其积极进取的人生观的形成。
聂赫留朵夫:玛丝洛娃的不幸触动了他,让他感到自身的罪恶、贵族生活的邪恶,产生悔罪之心;玛丝洛娃精神上的麻醉,让他产生一种新的力量,想要在精神上唤醒她。聂赫留朵夫人性中的善的意识开始觉醒。
9.《大卫•科波菲尔》采用第一人称叙述。效果:①故事由“我”来叙述,真实可信;②以“我”的经历为主线,推进情节发展;③以“我”的视角感知周围世界,通过“我”这个孩子所感受到的种种温暖与痛苦,表达对善良、仁爱等美德的赞美,对当时社会的批判。
《复活》采用第三人称叙述。效果:①拉开叙述者与故事的距离,更具客观性;②全知视角,突破时空限制,能深入到人物内心世界,详尽描述人物的真实想法;③通过对事件的叙述、评议,直接表达作者的好恶情感与价值判断。
10.《大卫•科波菲尔》:①从“我”的童工生活,可以看出当时一些资本家为了贪图廉价的劳动力大量雇佣童工,让孩子们在恶劣的环境中从事艰辛的工作;②从米考伯先生等破产负债,境遇凄惨,可见当时社会贫富悬殊。
《复活》:①从玛丝洛娃受诬告,被错判入狱,监狱里人满为患,可见司法官员昏庸无耻,下层劳动人民受尽迫害、折磨;②从玛丝洛娃被诱骗,受尽凌辱,可见贵族阶层的虚伪和罪恶。
11.文段一:对孤儿、童工、底层人民悲惨境遇的关注;对天真无私、正直善良的品质和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的赞扬;对底层劳动人民患难与共、亲密温情的礼赞。
文段二:对人性的思考,对善的人性的赞美;对人类道德与价值的不断寻求,希望能克服后天的自私,发扬人性中的“爱和善”,不断实现“道德上的自我改善”。
12.①米考伯太太性格相对简单,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爱慕虚荣、缺乏责任心但真挚善良、乐观向上,代表着当时底层人民的道德品质和纯真人性。“扁平人物”特征鲜明,是作家对社会上某一类人或某一种性格的概括,是一类人物的象征。
②聂赫留朵夫的性格是复杂而变化发展的,他有利己主义思想,有堕落的行为,也有否定自己、痛改前非的勇气,有人性中的善和仁爱。圆形人物思想性格的不断演进变化,使人物显得真实、生动,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13.《老人与海》只写老人、小孩、大海、马林鱼、鲨鱼,聚焦描写老人在海上捕鱼的三天三夜。《桥边的老人》选取战争中的一个小片段,聚焦描写“我”和老人在桥边的一段对话。两篇小说都略去了宏大的历史背景和老人详细的人生经历,叙述内容简洁、集中。
14.《老人与海》:老人与鲨鱼之间惊心动魄的搏斗,显示出“人的灵魂的尊严”,赞颂了一种永不言败的精神。《桥边的老人》:老人一直担心与他相依为命的动物的安危,显示出战火纷飞的年代里人性的善良——对生命的尊重与对和平的渴望。
15.《老人与海》:两次大声叫“呀!”“加拉诺鲨”,表现老人心理的变化。最初见到加拉诺鲨时,下意识地因恐惧而大声叫起来;随后镇定下来,内心又充满力量,大声叫唤是老人发出的勇敢挑战。《桥边的老人》:“我在照看动物”一句反复出现,后句中的“只是”二字意味深长,交织着“怨”“冤”之情,暗含着对战争无声的控诉。
16.①在场景描写上,少用形容词、副词,将看到和感觉到的东西不加修饰地加以呈现,不仅有形,而且有声,有色。比如《老人与海》中老人与加拉诺鲨鱼搏斗的过程,《桥边的老人》中人们撤离的场景。②老人的语言和内心独白,一致以“他说”“他想”“他大声说”来标识,不出现任何情感性的修饰词,似乎只是以旁观者的身份,忠实传达老人内心的感受。老人的语言也很简短,多用重复词,体现了口语化特征,符合人物身份的真实。
三、表达运用
17.示例:玛丝洛娃,一个被凌辱的下层人民的典型。原本是位纯洁、善良的姑娘,被聂赫留朵夫诱骗、抛弃,沦为妓女后,自暴自弃,精神上走向堕落,后来
标签:统编版 高二 选修上 单元练习
相关:关于“2021-2022学”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9]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