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课文同步练习
阅读:263 2021-09-02
标签:
统编版
高二
选修上
课文同步练习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63]
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老人与海(节选)》基础训练
第09课 老人与海(节选)
【基础训练】
一、选择题
1.下列冒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他一进门说了一声:“大伙儿都在等着你们呢!”就飞也似的跑开了。
B.记者在采访中看到:一连串的新鲜事。
C.有工作,说干就干;有问题,说亮就亮;有缺点,说改就改:他这个钢铁性子,指导员摸得很熟。
D.“好吧,”我伸了伸胳臂叫道:“走!”
2.下列各项中,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魔幻现实主义大师”加西亚•马尔克斯的著作《百年孤独》,一度在国内各大书店杳无踪迹,据说是因为版权问题。
B.叶圣陶先生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这次去苏州游览了几个园林,果然觉得名正言顺。
C.发现小偷偷了同学的手机后,他不怕小偷威胁,骑着单车对小偷穷追不舍,终于追回了同学的手机。
D.每隔半小时镇上便响起同一乐曲的欢快和弦,一到正午更是蔚为壮观。
3.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加西亚•马尔克斯是魔幻现实主义最杰出的代表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他的《百年孤独》被誉为“再现拉丁美洲历史社会图景的鸿篇巨制”。
B.马尔克斯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他不仅是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以及拉美“文学爆炸”的先驱,还是记者、作家以及电影工作者。
C.春节不仅是几千年民俗文化的结晶,更是几千年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结晶。因其根深品正的原因,所以才见其生命力之长久永固。
D.这种无纺布环保袋经过工艺处理后,具备了防水、易清洗、容量大、满足消费者对环保袋的客观需求的优势。
4.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倾斜 坚韧 残忍 白浪涛天
B.仓皇 喉咙 淌血 残缺不全
C.鱼钩 褐色 船梢 年轻力壮
D.辨认 猖狂 船桨 波涛汹涌
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社会各界在赞扬湖南省用针孔摄像头整肃庸官懒政之举的同时,也呼吁建立____________“懒政”的长效机制。
②天地间的正气、先贤们的正气仿佛已经流转___________到了他的四肢百骸、关关节节。
③所谓会读书,就是本着诚意去读确实有价值的书,这是一种高尚的___________。
A.遏止 贯注 消磨 B.遏制 灌注 消遣
C.遏制 灌注 消磨 D.遏止 贯注 消遣
6.结合海明威的《老人与海(节选)》,选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老人不屈服于命运,无论在怎么艰苦卓绝的环境里,他都凭着自己的勇气、毅力和智慧进行了奋勇的抗争。
B.这篇文章的主题是海明威所提倡的“硬汉精神”,即“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
C.老人之所以失败,有两个原因:一是走得太远,二是孤军奋战。
D.小说中的大海和鲨鱼象征着与人作对的社会和自然力量,但老人捍卫了“人的灵魂与尊严”。
7.下列一组语句的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这是一部描写人与大自然搏斗的小说。
②《老人与海》,正如海明威自己所说,是这一辈子所能写得最好的一部作品了。
③正如老人所说:“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
④作品的寓意具有象征性,老人虽败犹荣。
⑤老人在海上拼斗了两天两夜,最后仅仅赢得了一具空空的鱼骨架。
A.①④②⑤③ B.②①⑤④③
C.①⑤④③② D.②⑤①④③
8.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组是( )
浏览完整试题
①春晚只是一场晚会,不必求全责备,也不必奢望它能承担所有期待,它已被赋予太多角色,变得步履沉重,气喘吁吁了。
②《老人与海》的作者海明威居心叵测地把多层含义融合在一个简单的故事里,而我们则从这个故事里读出了完整的人生哲学。
③一些领导干部置国家利益于不顾,肆意妄为,不融入基层,不融入群众,不全心全意为国家谋福利,终免不了受到党纪国法的处分。
④尽管科学家试图证明外星人的存在,但现有资料表明,虽然银河系中存在浩如烟海的其他行星,但人类是唯一的生命形式。
⑤海明威有着极其丰富的人生经历,他的一生都在历险,他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硬汉”,我们这些温室里的花朵只能望其项背。
⑥美国梦之队在球场上往往所向无敌,他们的高超球技和完美配合令其他球队望尘莫及。
A.①②④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③⑤⑥
9.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喧扬 碍事 搁置 兴高采烈
B.氛围 茫然 发髻 密不示人
C.狡黠 遏制 牛犊 无所事事
D.安息 锤练 聋哑 呱呱坠地
10.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石洞村始建于清光绪元年。( ),故被称为“珍珠洞”。该洞弯曲延伸数千米,洞中有水、水中有洞,奇特的自然景观让人击节赞赏,堪称“苗乡屏边第一洞”。
A.有一个喀斯特地貌溶洞立在村旁,其洞壁砂石奇特,光线照射其上仿佛漫天珍珠闪闪发光
B.有一个喀斯特地貌溶洞立在村旁,其洞壁砂石奇特,闪闪发光,光线照射仿佛漫天珍珠
C.村旁有一个喀斯特地貌溶洞,其洞壁砂石奇特,光线照射其上仿佛漫天珍珠闪闪发光
D.村旁有一个喀斯特地貌溶洞,其洞壁砂石奇特,闪闪发光,光线照射仿佛漫天珍珠
1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广袤(mào) 逾越(yú) 扎营(zā) 煎熬(áo)
B.校准(jiào) 魁伟(kuí) 怪癖(pǐ) 跋涉(bá)
C.蹉跎(cuō) 氛围(fèn) 愧疚(kuì) 扳倒(bān)
D.滑稽(jī) 杜撰(zhuàn) 辗转(zhǎn) 铁砧(zhān)
12.下列各句中,不是复句的一句是( )
A.用嘴说出的话随风而散,用笔写出的话永不磨灭。
B.3D电视不仅可以为观众带来全新的视听享受,还将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发展。
C.只有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几声,所以至今还记得。
D.海明威的《老人与海》,塑造了一个悲剧英雄的形象。
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海柳是珊瑚的一种,质地____________,水浸不腐,火焚难损,富有光泽,是加工成工艺品的珍贵材料。
②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____________。
③这位失独母亲自述说:看见像儿子的人,就会____________地跟着,真希望那人就是自己的儿子。
A.坚韧 十足 不由自主
B.坚韧 实足 情不自禁
C.坚忍 十足 情不自禁
D.坚忍 实足 不由自主
14.下列对《品质》节选部分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人们走进他的店堂,不会像走进一般店铺那样怀着“请把我要买的东西拿来,让我走 吧”的心情,而是心平气和地像走进教堂那样。来客坐在那张仅有的木椅上等候,因为他的店堂里从来没有人的。过了一会儿,可以看到他的或他哥哥的面孔从店堂里二楼楼梯口往下边张望——楼梯口是黑洞洞的,同时透出沁人脾胃的皮革气味。随后就可以听到一阵喉音,以及趿拉着木皮拖鞋踏在窄狭木楼梯的踢踏声;他终于站在来客的面前,上身没有穿外衣,背有点儿弯,腰间围着皮围裙,袖子往上卷起,眼睛眨动着——像刚从靴子梦中惊醒过来,或者说,像一只在日光中受了惊动因而感到不安的猫头鹰。
A.“像走进教堂那样” 说明顾客总是带着崇拜的心情来的。
B.“因为他的店堂里从来没有人的”,没有人在店堂里招待客人,说明格斯拉兄弟俩忽视顾客,也是他们后来生意越来越差的原因。
C.“透出沁人脾胃的皮革气味”,表现了“我”对格斯拉诚实经营的赞美。
D.选文中“像刚从靴子梦中惊醒过来”写出了格斯拉“沉溺”在他制靴的梦中,表现了他对工作的热爱和忘我的精神。
15.《百年孤独》中刻画了多位形象鲜明的女性,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乌尔苏拉:她是布恩迪亚家族历史的创造者与见证者,是小说中最理想的女性角色。
B.费尔南达:她曾试图成为布恩迪亚家族的掌管者来统治整个家族,但终究想法破灭。
C.丽贝卡:她有食土癖,可她身上却具备乌尔苏拉希望自己的后代所具备的品质。
D.梅梅:她仿佛永远停留在童年,生活在自己单纯幸福的世界里,最后抓着床单升天了。
16.下列关于《百年孤独》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百年孤独》讲述了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和妻子乌尔苏拉在一块空地上建立马孔多小镇以及这个家族逐渐兴盛、衰败,最后在一夜之间消失的百年故事。
B.《百年孤独》被称为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小说描述了大量魔幻、离奇的事件,但马尔克斯却认为整部小说没有一行字不是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上的。
C.小说中奥雷里亚诺上校从小就开始就在炼金室里制作小金鱼。他痴迷于这项活动,年复一年,并且从不销毁,试图以永不停止的制作来抗争挥之不去的孤独。
D.小说中多次出现冰块、玻璃之城或镜子之城等说法,一方面可以看出马孔多人对新事物的好奇,另一方面它们易碎、易消亡并且冰冷,暗示着故事的悲剧结局。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柳树
契诃夫
这老磨坊早该倒塌了,如果不是它倚靠着一棵粗大的老柳树的话。柳树很粗,两人合抱都围不拢。这树老了,驼背了。它那佝偻的树干上有一个极难看的黑色大洞。你把手伸进树洞,你的手就会粘着黑糊糊的蜂蜜。一群野蜂会在你头上嗡嗡地叫,不住地螫你。
这柳树还支撑着另一个衰老不堪的人——老汉阿尔希普,他经常坐在柳树根上,从早到晚在钓鱼。他老了,驼背了,跟老柳树一样;他那没牙的嘴就像树洞。白天他钓鱼,夜里坐在树根 上沉思。
大约三十年前的一个礼拜天,阿尔希普听到了铃铛声。一辆三套马的大车翻过山包,下了坡,眼看就要来到堤坝上。邮差睡着了。马车上了堤坝,不知为什么停住了。赶车人东张西望,神色慌张地开始行动起来,他扯下邮差脸上的布巾,挥起一把短柄链锤。邮差立时不动了。在他的浅色头发里,露出一个鲜红的伤口。赶车人跳下车,挥起臂膀,又给他一锤。不一会儿,阿尔希普听到近处有脚步声:赶车人从岸上下来,径直朝他这边奔来……他那晒黑的脸膛十分苍白,眼睛呆呆地不知看着什么地方。他浑身颤抖,跑到柳树跟前,也没有发现阿尔希普,就把邮包塞进了树洞,之后跑上堤坝跳上大车,而且让阿尔希普更为吃惊的是,赶车人朝自己的太阳穴猛地一击,并把血抹了一脸,这才抽打起马匹来。
展开余下试题
“救命啊,出人命啦!”他大声叫喊。他的呼喊引起了回声,很长时间里阿尔希普都听见这声“救命啊!”大约过了六天,有人来磨坊调查。他们画了磨坊和堤坝的平面图,不知为什么还测量了河水的深度。一行人在柳树下吃了饭,又都坐车走了。在来人调查的时候,阿尔希普一直坐在磨 坊的水车边,身子发抖,眼睛望着那个邮包。他看到里面有不少盖五个戳子的信封①。他日夜 望着这些戳子沉思,而柳树老婆婆白天不声不响,到了夜里就呜呜哭泣。“傻婆子!”阿尔希普倾听着柳树的哭泣暗想。一周后,阿尔希普已经带着邮包进了城。进城后他向人打听:
“这里的官府在哪儿?”有人给他指点一幢黄房子,门口有一个条纹岗亭。他走进前厅,见到一位老爷,制服上的纽扣亮闪闪的。老爷吸着烟斗,正为什么事训斥看守人。阿尔希普走到老爷跟前,战战兢兢地讲起了老柳树旁发生的事。那长官接过邮包,解开细皮带,脸上白一阵又红一阵。
“我一会儿回来!”他说完就跑进办公室。在那里他被许多人团团围住……十分钟后,长官把邮包交给阿尔希普,对他说:
“你找错了地方,老伙计。你该到下街去,那里会告诉你怎么办,这里是地方金库,亲爱的朋友!你该去找警察局。”
阿尔希普接过邮包,走了出来。“怎么邮包变轻了!”他思忖,“比原来少了一半!”在下街,有人指给他另一幢黄房子,门口有两个岗亭。阿尔希普走进去。那里没有前厅,登上台阶就是办公室。老人走到一张桌子跟前,向几名文书讲了邮包的来历。那几个人夺了他手中的邮包,对着他大声嚷嚷。他们派人去找长官,来了一个胖胖的大胡子。他简单地问了几句,拿了邮包,进了另一个房间,把门插上了。
“钱在哪儿呢?”不一会儿,房间里传来说话声,“邮包是空的!去告诉那个老头子:他可以走了。要不把他抓起来!带他会见伊凡•马尔科维奇!不,算了,还是让他走吧!”
阿尔希普鞠了一躬,走了出来。一天后,那些鲫鱼和河鲈又看到他那把灰白胡子了……深秋。阿尔希普依旧坐在河边钓鱼……他的脸阴沉难看,就像那枯黄的柳树。当看到那个赶车人出现在身旁时,他的脸色越发阴沉了。赶车人没有发现他,径直来到柳树前,把手伸进树洞。一些湿漉漉、懒洋洋的蜜蜂爬了他一袖子。摸了一阵以后,他吓白了脸。过了一个钟头,他才到河边坐下,呆呆地望着水面。
“那东西在哪儿?”他问阿尔希普。阿尔希普开头一声不吱,沉着脸躲开这个杀人凶手,但不久又可怜起他来了。“我送交官府了!”他说,“不过,你这个蠢货别害怕……我告诉他们,那东西是我在柳树下拾到的……”赶车人跳起来,一声吼叫,朝阿尔希普扑去。他把老汉打了一顿。打他的老脸,把他摔在地上,用脚踹他。打完之后,他却不离开老汉。他在磨坊里留下来,跟阿尔希普一起生活了。 白天他睡觉,不言不语,到了夜里就在堤坝上走来走去。春天到了,赶车人依旧不言不语,继续游荡。一天夜里,老汉走去找他。“够啦,你这蠢货,别再闲逛了!”他说,“你走吧!”“不行啊!”赶车人回答,“我倒是想走,可是腿痛,心也痛。”阿尔希普扶起赶车人,把他带到城里。他把他领到下街,走进那问他上交邮包的办公室。
赶车人跪倒在长官脚下,连连悔罪。大胡子一脸惊讶。“你把什么罪名往自己头上安,傻瓜!”他说,“你是喝醉了?还是要我把你关进拘留所?这些恶棍都疯了!只会把事情搞乱……凶手没有找到——好,这就完了!你还想干什么?滚出去!”
当阿尔希普提到那只邮包时,大胡子哈哈大笑,那几个文书都露出吃惊的样子。看来他们的记性不好……这样,赶车人在下街赎罪不成,只好又回到柳树旁……
为了躲避良心的折磨,赶车人只好投水自尽,搅动了水面,水面上正漂着阿尔希普的浮标。
一八八三年四月九日
(有删改)
(注释)①五个戳子的信封:指寄现金的挂号信件。
1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开头对老柳树的描写突出了其屹立不倒的形象,之后细致具体的描写了树洞,事实上是为下文赶车人将邮包藏匿在树洞里埋下伏笔。
B.老人上交邮包,地方金库的官员却私自贪污其中一半的钱财,之后警察局也无意于查清案件,这些丑相展现出沙俄当时民不聊生的惨象。
C.老人的遭遇体现了当时小人物的无奈与悲凉,从发现邮包分量不对到最后无端的被收走, 老人只能一声不吭,没有也不敢有丝毫的反抗。
D.小说善于运用讽刺手法揭露现实的荒谬之处:犯罪的马车夫选择自首,官员们却对他进行无情嘲弄,最终马车夫只能选择投水自杀。
18.赏析文中画横线句子。
①他老了,驼背了,跟老柳树一样;他那没牙的嘴就像树洞。
②那长官接过邮包,解开细皮带,脸上白一阵又红一阵。
19.小说以“柳树”为题,这有什么好处?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杀人者(节选)
[美] 海明威
“他有什么对不起你们的地方?”
“他从来没有机会对我们怎样过,他连见也从来没有见到过我们。”艾尔从厨房里说。
“那你们为什么要杀他呢?”乔治问道。
“只是受一个朋友之托,聪明小伙子。”
“闭嘴,”艾尔从厨房里说,“你他妈的话太多了。”
六点五十五分。乔治说:“他今天不会来了。” 。
这期间,小饭馆里已经来过另外两个人。其中一个人要买一客火腿蛋三明治随手带走,乔治曾到厨房里为他准备。他在厨房里看到艾尔坐在便门旁边一只凳子上,一支锯断了的散弹枪枪口搁在架子上。尼克和萨姆背靠背待在角落里,嘴里各塞着一条毛巾。
“我们再等他十分钟。”麦克斯说。
麦克斯又看看时钟,钟面是七点钟,接着是七点零五分。
“出来,艾尔,”麦克斯说,“我们还是走吧。他不来了。”
艾尔打厨房里出来。那支锯掉了枪筒的散弹枪在他那件太紧的大衣腰部显得有点鼓鼓囊囊的。他用戴手套的手拉了拉衣襟。
“再见,聪明小伙子,”他对乔治说,“你的运气真是好。”
他们俩走出门去。乔治透过窗门瞅着他们从弧光灯下面走过去,穿过大街。他们穿着那么包紧的大衣,戴着高礼帽,真像耍杂技的。乔治回身穿过转门,走进厨房,为尼克和萨姆解绑。
“我可再也不要这玩意儿了。”萨姆说。
尼克站了起来,他以前嘴里从来没有塞进过毛巾。
“他们打算杀死安德烈森。”乔治说。
萨姆用两只拇指摸摸嘴角。“他们都走啦?”他问道。
“走啦,”乔治说,“他们这会儿都走啦。”
“我可不喜欢这事儿。”萨姆说。
“你听好,”乔治对尼克说,“你最好还是去看一下安德烈森吧。”
“行。”
“你对这事情还是一点也别去插手为好,你最好还是别卷进去。”萨姆说。
“如果你不想去就别去。”乔治说。
“同这种事情搅在一起没什么好处,”萨姆说,“你别卷进去。”
“我去看他,”尼克对乔治说,“他住在哪儿?”
“他住在赫希的小公寓里。”乔治说。
外面的弧光灯黑过光秃秃的树枝。尼克沿着车轨向街上走去,走到街上的第三幢房子,也就是赫希的小公寓。尼克走上两个踏级,他按铃。一个妇人来开门。
展开余下试题
“安德烈森住在这儿吗?”
“你要看他吗?”
“有人要看你,安德烈森先生。”那个妇人说。
尼克推开门,走进房里。安德烈森和衣躺在床上。他个子长,床太短。他头枕着两只枕头。
他并没有朝尼克看。
“怎么啦?”他问道。
“我在亨利小饭馆那儿,”尼克说,“有两个人进来,把我和那个厨子捆了起来,他们说准备杀死你。”
他说这话的时候,听起来有点儿傻里傻气。安德烈森一言不发。
“他们把我们弄到了厨房里,”尼克继续说下去,“他们打算趁你走进去吃饭的时候,打死你。”
安德烈森望着墙壁,什么也不说。
“这种事情,叫我有什么办法。”安德烈森说。
“我来说给你听,他们是什么样子。”
“我不想知道他们是什么样子,”安德烈森望着墙壁,“谢谢你来告诉我这番情况。”
尼克望着躺在床上的那个大汉。
“你要我去警察局跑一趟吗?”
“不”,安德烈森说,“去了也没什么用。”
“没有什么事要我帮忙的吗?”
“没什么好帮的。”
“那也许只是一种恐吓吧。”
“不,那不光光是恐吓。”
安德烈森翻过身去,面对着墙壁。
“你不能离开这个城市吗?”
“不能,”安德烈森说,“这样奔来赶去,我已经跑够了。”
他望着墙壁。
“我还是回去看看乔治。”尼克说。
“再见,”安德烈森说,他眼睛并没有朝尼克那边看,“感谢你跑来一趟。”
尼克出去了。他关门时,看到安德烈森和衣躺在床上,眼睛望着墙壁。
“他身体不大舒服,真叫人难过,”那妇女说,“他是吃拳击饭的,你知道。他是个绅士。”
尼克打暗黑的大街走到弧光灯下面的拐角处,然后沿着车轨走回亨利小饭馆。
“你看到安德烈森啦?”乔治问道。
“看到了,”尼克说,“他在屋子里,他不愿意出去。”
“你把情况都告诉他了吗?”
“当然。我告诉他了,不过,他好像早就知道了。”
“他打算怎么办?”
“他什么打算也没有。”
“他们要杀他呀。”
“这真是桩可怕的事情。我不知道他干了些什么?”尼克说,“他这样等在屋子里,知道自己眼看就要碰上什么事情。我可真不敢想象,这太可怕了。我打算离开这个城市。”
(有删改)
20.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先写艾尔和麦克斯打算在店中杀掉安德烈森,但没有成功。他们离开后,尼克找到安德烈森把这一情况告诉了他,但他的反应很平静。
B.小说以细节传神,文中用“他用戴手套的手拉了拉衣襟”“穿着那么包紧的大衣,戴着高礼帽”这样一些细节表现天气的寒冷。
C.“你对这事情还是一点也别去插手为好,你最好还是别卷进去”,萨姆唯恐惹祸上身而避之不及,体现出他的小心谨慎。
D.小说只写了安德烈森被追杀,而对他为什么会被追杀、又是怎样逃过此前的追杀等情节只字不提,这是海明威小说创作“冰山原则”的体现。
21.简要分析小说中安德烈森的心理状态。
22.小说的题目为“杀人者”,为什么用大量笔墨来写尼克?
三、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中,老人驾着船去出海,带回来的却是一副大得不可思议的鱼骨。只有一个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故事,然而,它却那么清楚而有力地揭示出人性中强悍的一面。
在这场鱼与人的恶战中,老人没有产生过放弃战斗的念头。他把那条鲨鱼当作一个可与之交战的敌手,一次又一次地做着限度之外的战斗,他战胜了。回家的路上,鲨鱼抢劫他的猎物。他用木棍、用桨,甚至用舵和鲨鱼搏斗,直到他要保卫的东西失去了保卫的价值,直到这场搏斗已经变得毫无意义的时候他才住手。
有人说老人桑地亚哥是一个失败了的英雄。尽管他是条硬汉,但还是失败了。
什么叫失败?也许可以说,人去做一件事情,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这就是失败。但是,那些与命运斗争的人,那些做接近自己限度的斗争的人,却天生地接近这种失败。一个想探索自然奥秘的人也常常会失败,一个想改革社会的人更是会常常失败。只有那些安于自己限度之内的生活的人才总是“胜利”,这种“胜利者”之所以常胜不败,只是因为他的对手是早已降伏的,或者说,他根本没有投入斗争。
在人生的道路上,“失败”这个词还有另外的含义,即是指人失去了继续斗争的信心,放下了手中的武器。人类向限度屈服,这才是真正的失败。而没有放下手中武器,还在继续斗争,继续向限度挑战的人并没有失败。如此看来,老人没有失败,老人从未放下武器,只不过是丧失了武器。老人没有失去信心,因此不应当说他是“失败了的英雄”。
那么,什么也没有得到的老人竟是胜利的吗?
我确是这样看的。我认为,胜利就是战斗到最后的时刻。老人总怀着无比的勇气走向莫测的大海,他的信心是不可战胜的。
人类本身也有自己的限度,但是当人们一再把手伸到限度之外,这个限度就一天一天地扩大了。人类在与限度的斗争中成长。他们把飞船送上太空,他们也用简陋的渔具在加勒比海捕捉巨大的马林鱼。这些事情是同样伟大的。做这样不可思议的事情的人都是英雄。而那些永远不肯或不能越出自己限度的人是平庸的人。
在人类前进的道路上,强者与弱者的命运是不同的。强者带有人性中强悍的一面,弱者带有人性中软弱的一面。强者为弱者开辟道路,但是强者往往为弱者所奴役,就像老人是为大腹便便的游客打鱼一样。
《老人与海》讲了一个老渔夫的故事,但是在这个故事里却揭示了人类共同的命运。
(王小波《海明威的〈老人与海>》)
23.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海明威的《老人与海》,讲述了一个非常简单的故事,小说的内涵也很简单。
B.主人公桑地亚哥是--个做接近自己限度与命运斗争的必然失败者的典型代表。
C.桑地亚哥虽然用各种工具与鲨鱼搏斗,但他要保卫的东西却没有保卫的价值。
D.小说的主人公桑地亚哥最为可贵的,是他一次又一次地做着限度之外的战斗。
24.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先概述小说的故事梗概,重点在主人公的战斗,然后再加以论证,叙议结合。
B.文章用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来论证胜利者与失败者的高下之别和价值意义所在。
C.文章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自问自答的方式逐层深入论证,探讨英雄与失败的关系。
D.文章围绕着桑地亚哥身上所揭示出来的人性中强悍的一面作为中心论点进行论证。
25.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老人与海》的故事揭示了人类共同的命运,即奋斗永远伴随着失败与牺牲的悲剧。
B.人类有着自己的限度,但桑地亚哥的身上却体现了人类敢于向限度之外斗争的精神。
C.失败既指做事没有达到预期目的,更指失去了继续斗争的信心,这才是真正的失败。
D.桑地亚哥是个强者,有着人性中强悍的一面,但往往为大腹便便的游客弱者所奴役。
四、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上一篇:
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老人与海(节选)》提升训练
下一篇:
《老人与海》同步练习
标签:
统编版
高二
选修上
课文同步练习
相关:
关于“统编版选择”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63]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