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课文同步练习

阅读:231  2021-09-02
标签:统编版 高二 选修上 课文同步练习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31]
《百年孤独(节选)》拓展练习
百年孤独(节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电影《无问西东》以非线性的叙事方式,讲述了四个    的故事,却指向了一个共同的主题:美好的德行和于人有益的言辞,是青春飞扬的根基。每个人都会面临纷繁的选择,唯有对自己真诚,内心没有杂念和疑问,才能勇往直前。这是影片的主旨,也是导演李芳芳对“无问西东”四个字内涵的理解与表达。
  影片讲述了四个不同时代的清华学生    真实自我的故事,他们所遭遇的种种现实,恰是不同时代下大多数人的遭遇。影片结尾出现了这样一句话:“爱你所爱,行你所行,听从你心,无问西东。”何谓“无问西东”?即不管广大莘莘学子做学问还是做人,都应超越一些东西方固有的理念,要勇于创新,不能    。要坚持真理,持之以恒,开历史先河,创世界一流。通俗地理解,就是始终坚持自己的理想与原则,现实如何并不那么重要。
  此外,从影片中还可以看到许多    的细节。例如,影片中角色真实且自然的装扮和道具,在时代流转间别具错落美感的季节更替;再如,沈家门庭上高悬的“三代五将”匾额的一个定格镜头,(    ),让沈氏母子的抉择入情入理;最为加分的莫过于片尾的七分钟“大彩蛋”,在影片中出现的如梁启超、闻一多、朱自清等与清华有着深厚渊源的历史人物被一一定格介绍,既凸显时代风骨,又引发了观众的共鸣。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判然不同  追寻  抱残守缺  别具匠心
B.泾渭分明  探寻  抱残守缺  别具匠心
C.判然不同  探寻  胶柱鼓瑟  别有洞天
D.泾渭分明  追寻  胶柱鼓瑟  别有洞天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即不管广大学子做学问还是做人,都应超越一些东西方固有的理念。
B.即莘莘学子们不管做学问还是做人,都应超越东西方一些固有的理念。
C.即广大学子不管做学问还是做人,都应超越东西方一些固有的理念。
D.即莘莘学子不管做学问还是做人,都应超越一些东西方固有的理念。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清晰地交代了簪缨世家的沈家背景
B.簪缨世家的沈家背景被清晰地交代了
C.沈家乃簪缨世家的背景被清晰地交代了
D.清晰地交代了沈家乃簪缨世家的背景
4.根据下面一段文字,用一句话概括小说创作中“间离”的作用。不超过25个字。
荒诞化、幻化是把小说与人生间离的重要手段。《红楼梦》一开篇,作者就提到“历过一番梦幻”“将真事隐去”“假语村言”“说起根由虽近荒唐,细按则深有趣味”,一方面强调不失其真,不敢失其真;另一方面又强调不可当真。这就给创作主体留下了进可攻、退可守的余地,留下了纵横驰骋的空间,留下了创作的自由;也为读者留下了阅读与欣赏,即进行二度创作的自由。
  小说创作中“间离”的作用是


5.请仿照例句,以“孤独”为话题,再写一组排比句。
  [例句] 幸福是沙漠里一眼清澈甘甜的泉水,幸福是黑暗中一盏指引方向的明灯,幸福是夏日里一席沁人心脾的微风。



浏览完整试题
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莫言的成功,不仅得益于其魔幻现实主义手法的巧妙运用,①               。君不见,他扎根高密乡几十年,致力于创作乡土题材的作品;君不见,他将自己的切身体会融入字里行间;君不见,他写下的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传世佳作。如果莫言的作品②               ,毫无根据地高谈阔论,它们还会有这么大的魅力吗?俗话说:“站在岸上学不会游泳。”所以,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③               。
7.某班级要求以“容貌对人的影响”为论题展开课堂辩论,阅读下面的示例,按要求为正方、反方各仿写一句话。要求: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语言生动贴切。
[示例] 正方:好容貌就像一块磁石,能让你更有吸引力,带来更多机会。
反方:好容貌只是一副好牌,好牌看似有取胜的机会,却不一定能赢到最后。




片段读写练
一、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饭厅里挤满了人,那鸟笼放在桌上,供人观赏。偌大的鸟笼用铁丝扎成,分成三层,上下有通道,里面搭着专供鸟儿吃食和栖息的小房。空余部分,装有鸟儿嬉戏用的吊杆。整个鸟笼,犹如一座大型冰厂的模型。老大夫左看右瞧,他寻思,这鸟笼果然名不虚传,比他想给妻子买的那种漂亮多了。
“这鸟笼根本不用养鸟,只要在树上一挂,它自己就会叫起来。”说着,他当着众人的面把鸟笼转了几转,又把鸟笼搁回桌上。
“得,我买下了。”大夫说。
“已经卖给别人啦。”乌尔苏拉说。
“蒙铁尔的儿子已经买下了。”巴尔塔萨补充道。
“可我答应今天下午给我妻子买到鸟笼的呀!”大夫说。
“很抱歉,大夫,”巴尔塔萨说,“可是已经出手的东西是不能再卖的呀。”
(有删改)
1.对语段中画线的句子进行赏析。


二、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在某些时刻,我们都会感到“孤独”。但对我们中的大多数人来说,孤独的感觉取决于我们的状态以及如何看待它。大多数经历孤独的人,只要改变心态,就能改变感到孤独的状态。研究人员也提到过一些“长期孤独”人群,他们在一生中经历了沉重的孤独,即便所处的环境或人际关系发生变化也无法改变他们孤独的感觉。
研究表明,孤独会导致抑郁,而从小感到孤独的人长大后更有可能成为孤独(或抑郁)的人。2009年,英国开展了一项针对300名5~13岁儿童的研究,他们发现,孤独的儿童在青少年时期更有可能陷入抑郁,发生睡眠障碍,甚至影响学业。这项研究中的一些儿童与父母关系疏远,另一部分则与同龄人关系冷淡。比利时鲁汶大学心理学家马利斯•马埃斯的研究显示,只有那些与其他孩子在一起时感到孤独的儿童,才更有可能害羞、被欺负以及变得抑郁。
大学生人群中也存在相同的情况。孤独的学生有了知心好友后,会和所有人的表现一样。也有一种观点认为,不信任他人是产生孤独感,或让这种感觉持续存在的原因。有调查表明,有孤独感的儿童与青少年都不太信任别人,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孤独感也越来越强烈。
(有删改)
2.从全文看,你认为如何才能摆脱孤独?


三、阅读卡尔维诺《孤独》选段,回答问题。
我停下来打量他们。
他们在干活,晚上,在一条冷僻的街上,在商店的门板上动手脚。
这是一块很重的门板:他们正用一个铁门闩当杠杆,但是门板就是一动不动。
我当时正在闲逛,一个人,没什么特别的地方要去。我就抓住那个门闩帮他们一把。他们挪了点地方给我。
我们不是同时在使劲。我就叫:“嘿,往上!”站我右边的人用他的肘子捅了捅我,低声说:“闭嘴!你疯了!你想叫他们听见吗?”
我晃了晃我的脑袋,就好像是说我不过是说溜了嘴。
这事儿颇费了我们一点时间,大家都浑身是汗,但最后我们把门板支到足够一个人从下面钻进去的高度了。我们互相看看,十分高兴。然后我们就进去了。他们让我提着一个口袋,其他人把东西拿过来放进去。
(有删改)
3.文中画线句子“晚上,在一条冷僻的街上”有什么作用?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目。
山百合
席慕蓉
与人无争 静静地开放
一朵芬芳的山百合
静静地开放在我的心里
没有人知道它的存在
它的洁白
只有我的流浪者
在孤独的路途上
时时微笑地想起它来
4.下面对这首诗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山百合”是这首诗的核心意象,它静谧、芬芳,有着高洁的品格和与人无争的态度。
B.诗歌的情绪是平静恬淡的,但“没有人知道”的表述和“流浪者”的意象又给诗歌增添了寂寞的色彩。
C.诗人借山百合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情感——渴望被人懂,但只有同样孤独的流浪者才能温暖彼此的心灵。
D.诗人借山百合的孤独写自己的孤独,诗句绮丽繁华,句句扣人心弦。
五、微写作。
5.现在,许多人把熬夜当成了习惯,越是夜深时刻,思想越是活跃。如果我们如同马孔多小镇的人们一样患上“失眠症”,你有什么想法?请用文字写出内心所想。(100字左右)



展开余下试题




模拟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15分)
马尔克斯,世界上最不孤独的人
陈众议
马尔克斯走了。然而,只要我们还记得他的名字,就会不断地询问:他留下了什么?他留下的当然是作品,但又不仅仅是作品。
《百年孤独》上市不足一周,马尔克斯走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街头,忽然听到有人像发现了奇迹似的大声嚷嚷起来:“瞧,他就是《百年孤独》的作者!”书刚上市就被人认出自己,那天,马尔克斯生平第一次真正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于是,马尔克斯成了这个世界上最不孤独的人之一,各种文化出版机构争相邀请。同时,他又矛盾地成了这个世界上最孤独的人之一,只有到了这时他才真正懂得:做个凡人是多么幸福!从此往后,他的一举一动都在人们的关注之下,他将不得安宁。人们怀着各自的目的,毫不客气地侵占他的时间,把他变成了歌星一样的公众人物。
这样的情况在他1982年获得诺贝尔奖之后又一次达到高潮。面对各色不速之客,马尔克斯不得不“退避三舍”。1983年初至1985年中,他离群索居,在卡塔赫纳一个面向大海的书房里,按照自己惯常的时间表工作:从周一到周六,从早晨8点到下午3点。如果因为某些情况而被迫中断当天的工作,他总设法在第二天予以弥补。一分灵感,九分汗水;持之以恒,锲而不舍,这正是马尔克斯成功的秘诀。
马尔克斯热情谦和、平易近人,是难得的古道热肠。他与巴尔加斯•略萨(2010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拉美文豪)的“恩怨情仇”曾被媒体炒得沸沸扬扬。然而,他从未在略萨走向诺贝尔文学奖的道路上使绊。2007年,适逢《百年孤独》诞生40周年,他主动向略萨示好,请后者为新版《百年孤独》作序。
20世纪50年代,他曾流亡巴黎,寄居在一家小客栈的阁楼中。当时他穷困潦倒,不仅付不起房租,就连一日三餐也无法保证。后来,当他不得不离开巴黎、流亡墨西哥时,房东放了他一马。万万没想到,这个一文不名的穷书生30年后会带着一大沓钱专门回来补交房租。当时,房东已经过世,房东太太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地接待了马尔克斯这个“唯一记得来补交房租的人”,并说她不想也不能收这个钱,因为她被来者的诚信感动,同时也要替天上有知的丈夫做一件大事:对世界文学尽一份力!
1982年,他辗转联系上心仪已久的嘉宝。嘉宝是电影史上的“默片女皇”,他青年时期的偶像,但那时已然是个无人问津的孤独老妪。马尔克斯的造访使她喜出望外,他们促膝长谈。见马尔克斯不断用手揉他的眼睛,嘉宝便戴上老花镜、取来放大镜,为他“诊治”。原来是一根睫毛掉进眼睛里了。
马尔克斯从文60余年,屈指算来,创作了十几部长篇小说、数十篇中短篇小说和各色脚本、随笔、评论及新闻稿若干。这么一个作家,从地球的另一端旋风般进入中国,不仅风靡一时,而且落地生根。这不可谓不魔幻。20世纪80年代,中国读者对马尔克斯没有理解得那么深,他们更关注他作品的形式,比如结构、技巧。直到90年代,人们才开始注意到拉美文学更为本质和深层次的精神诉求:《百年孤独》及其所代表的拉美文学在借鉴西方现代文学形式技巧的同时,并没有放弃民族大道;没有放弃替一个民族,甚至整个美洲大陆代言的责任感、使命感。这种使命感触动了中国作家。受马尔克斯和拉美魔幻现实主义影响的中国作家何止莫言、阎连科或阿来、陈忠实,其中尤以“寻根派”为甚。
然而,当终于有中国出版方斥百万美元巨资买下了《百年孤独》的版权时,它同时也成了中国不少年轻人“死活读不下去的作品”。年轻读者正渐行渐远,他们不再关注马尔克斯及其所代表的伟大的文学传统。除了《百年孤独》,其实马尔克斯的其他作品,甚至中短篇小说也乏人问津。
斯人已矣。文学的伟大传统呢,如今安在?作家的丰富遗产呢,也许只是聊作谈资、偶尔被人一提罢了。
(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文中称“马尔克斯”),1927年出生于哥伦比亚,在波哥大大学攻读法律期间开始文学创作。198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2014年4月,病逝于墨西哥城,享年87岁。
(摘编自“百度百科”)
②略萨与马尔克斯可以说是一生的朋友和敌人。早年略萨与马尔克斯是亲密无间的好友,但到了20世纪70年代,两人开始决裂,决裂的原因也一直被认为很诡异。1976年马尔克斯到墨西哥参加电影首映时巧遇略萨,马尔克斯上前打招呼,略萨一记老拳将马尔克斯打倒在地。2007年,两人和好。
(摘编自《马尔克斯与略萨反目之谜》)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马尔克斯的作品进入中国后风靡一时,对中国一部分作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先是作品的形式被关注,后是作品的精神本质被关注。
B.流亡巴黎时,马尔克斯穷困潦倒,房东给予了他极大的帮助。30年后,马尔克斯回去补交房租,房东太太没有接受,但大为感动。
C.198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马尔克斯声名鹊起,为躲避各种不怀好意的拜访者,他不得不离群索居,寻求安宁。
D.马尔克斯去世了,以他为代表的拉美文学后继乏人,他留下的很多作品也乏人问津,在这个只需要浅显的时代,经典往往被忽略。
2.马尔克斯在中国有怎样的影响?请简要分析。(6分)


3.作者认为马尔克斯是“这个世界上最不孤独的人之一”,同时又是“这个世界上最孤独的人之一”,这是否矛盾?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6分)





答案
1.A 先看第一空,“判然不同”指明显不同;“泾渭分明”比喻界限清楚。此处是强调四个故事明显不同,应选用“判然不同”。据此排除B、D两项。再看第四空,“别具匠心”指另有一种巧妙的心思(多指文学、艺术方面创造性的构思);“别有洞天”指另有一种境界,形容景物等引人入胜。语境强调影片的艺术构思巧妙,应选用“别具匠心”。据此排除C项。故选A。
2.C 画线句子有三处语病:一是关联词语位置不当,此句的主语应是“学子”,故“不管”应移至“学子”的后面;二是多重定语语序不当,“东西方”表领属,“一些”表数量,故“一些”应移至“东西方”后面;三是语意重复,“莘莘学子”指众多的学生,“广大”与“莘莘”重复,二者删去其一。综合分析,C项修改最恰当。
3.D 联系前后文分析可知,括号中所填内容的主语应是“定格镜头”,据此可排除B、C两项;联系前文“‘三代五将’匾额”分析可知,此处要交代的显然是“沈家乃簪缨世家”这样的背景,据此可排除A项。故选D。


展开余下试题4.答案 给作者和读者分别留下了创作和二度创作的自由。
解析 题目要求概括小说创作中“间离”的作用。首先,要明确作用于谁,由“给创作主体留下了……”“也为读者留下了……”可知,主要是对创作者和读者的作用;其次,要明确有什么作用,由“留下了……的余地……留下了创作的自由”“留下了……进行二度创作的自由”可提炼出“留下了创作和二度创作的自由”。
5.答案 (示例)孤独是秋风过后树上最后一片叶子,孤独是黄昏过后天空最后一丝光亮,孤独是黑夜过后苍穹最后一颗星星。
解析 首先要仔细阅读并分析例句。句式方面,例句采用了“……是……,……是……,……是……”的句式;修辞方面,除排比外,例句还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句间关系方面,例句的三个分句之间是并列关系。然后综合以上分析,以“孤独”为话题进行仿写即可。
6.答案 ①还离不开他的实干精神 ②脱离了现实生活 ③是实干精神造就了莫言的成功
解析 解答此题,可在整体感知文意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的具体语境来分析。①处,根据上文的“不仅”,可推导出对应的关联词语“还”;根据下文三个“君不见”领起的内容可推知,此处是说莫言的实干精神。②处,由下文“毫无根据地高谈阔论”可推知,应填写“脱离了现实生活”之类的内容。③处是结论句,呼应开头,说明实干精神造就了莫言的成功。
7.答案 (示例)正方:好容貌就像一张通行证,能为你消除路途中的阻碍,带你去想去的地方。
反方:好容貌只是一张精致的名片,名片上看似有不错的职务,却不一定能彰显你真正的价值。
解析 仿写时一定要抓住“容貌对人的影响”这个论题;注意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片段读写练
1.答案 运用了夸张、比拟的手法,表现了鸟笼的精美,表达了老大夫对鸟笼的赞赏之意。
解析 赏析文中语句,首先要考虑修辞手法,指出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然后结合具体内容分析有什么表达效果或表达了什么情感。鸟笼“自己就会叫起来”,明显运用了比拟和夸张手法,表现了鸟笼的精美,表达了老大夫对鸟笼的夸赞之意。
2.答案 改变心态,相信他人,结交好友,与父母关系亲密。
解析 对于“如何才能摆脱孤独”,可以在文中圈出直接指出摆脱孤独方法的内容,也可以圈出孤独的原因。如第一段中的“大多数经历孤独的人,只要改变心态,就能改变感到孤独的状态”,第二段中的“这项研究中的一些儿童与父母关系疏远,另一部分则与同龄人关系冷淡”,第三段中的“孤独的学生有了知心好友后,会和所有人的表现一样。也有一种观点认为,不信任他人是产生孤独感,或让这种感觉持续存在的原因”,根据这些内容进行概括即可。
3.答案 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为人物的活动创设了环境;②便于故事情节的展开;③烘托、渲染“我”内心的孤独。
解析 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主要有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烘托人物性格,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等等。结合语境,分析文中画线的句子,“晚上”交代了时间,“街上”交代了地点,“冷僻”的环境烘托出“我”内心的孤独。
4.D “诗句绮丽繁华”错误,本诗的语言平易质朴。
5.写作指导 可以从利、弊两个方面去写:利,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弊,无休止的工作、学习,会让人烦躁、焦虑。
模拟练
1.A B.“房东给予了他极大的帮助”说法不当,原文是“房东放了他一马”。C.“各种不怀好意的拜访者”表述不当,原文是“人们怀着各自的目的”。D.“拉美文学后继乏人”以及“在这个只需要浅显的时代……被忽略”于文无据。
2.答案 ①20世纪80年代,马尔克斯风靡中国,中国读者关注其作品的形式,比如结构、技巧。②20世纪90年代,《百年孤独》及其所代表的拉美文学替一个民族,甚至整个美洲大陆代言的使命感深深感动、影响了一批中国作家。③现今,马尔克斯在中国影响式微,年轻读者与马尔克斯及其作品正渐行渐远。
解析 马尔克斯在中国的影响集中在文本的最后三段,作答时可先找出其中的关键语句,如“这么一个作家,从地球的另一端旋风般进入中国,不仅风靡一时……这不可谓不魔幻”“20世纪80年代,中国读者对马尔克斯没有理解得那么深,他们更关注他作品的形式,比如结构、技巧”“直到90年代……这种使命感触动了中国作家……中国作家何止莫言、阎连科或阿来、陈忠实,其中尤以‘寻根派’为甚”“年轻读者正渐行渐远……甚至中短篇小说也乏人问津”;然后据此分点概括即可。
3.答案 不矛盾。《百年孤独》上市以后,马尔克斯声名鹊起,各色人物争相追捧,荣誉也随之而来,马尔克斯内心充满了成功的喜悦,成为世界上最不孤独的人之一。但是,那些关注他的人都怀着各自的目的,他们并不关注马尔克斯内心的需求和内心的孤独,他们关注的只是马尔克斯头上的光环,马尔克斯的一切都被暴露在公众眼前,而作为平凡人的幸福一去不返了。
解析 解答本题,可结合文本的内容,理解文中所说的“最不孤独”指的是什么,“最孤独”指的又是什么。“于是,马尔克斯成了这个世界上最不孤独的人之一,各种文化出版机构争相邀请。同时,他又矛盾地成了这个世界上最孤独的人之一,只有到了这时他才真正懂得:做个凡人是多么幸福”,这段话承上启下,因此联系上下文的具体内容加以分析就能得到答案。
标签:统编版 高二 选修上 课文同步练习
相关:关于“百年孤独(节”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31]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