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2020年3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材料三: 河南省网信办相关负责人表示,结合属地管网治网实际,我省将组织专门力量加强网上巡查监看,通过深入清理一批有害信息,处置一批违法违规互联网站和公众账号,查办曝光一批典型 案例,推动网络生态持续向好,保障未成年人权益不受侵害。 与此同时,针对泄露儿童个人信息等违法行为,省网信办、省公安厅、省通信管理局专门印发《河南省儿童个人信息网络保护专项行动方案》,决定从即日起至10月19日,重点整治违反法律法规或双方约定,以及超出目的范国或必要期限收集、储存、使用、转移、披露儿童个人信息,通过制作、发布、传播信息侵害儿童个人信息安全的各类违法行为。对落实儿童个人信息安全管理责任不到位、存在较大安全凤险隐患的,将约谈网络运营者,责令其整改;对问题严重或已发生安全事件的,将注销网站备案、停止接入等;对组织和个人制作、发布、传播侵害儿童个人信息安全的,将依法依规处置,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立案查处。 (摘自河南日报《我省启动两项专项整治行动守护孩子上网的清朗空间》) 材料四: 为更好地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提升青少年的网络素养,2018年3月1日,“青年之声.提升网络素养助力青少年文明上网”研讨会在京举行。会议的一个重要议程是围绕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课题组撰写的《生活中的网络安全一中 学生网络素养读本》目录进行研讨。 河海大学企业管理学院副教授邓建高介绍了《生活中的网络安全一中学生网络素养教育读本》大纲的基本内容。该读本主要分为网络素养基本概念、认识网络、善用网络、安全用网、阳光用网和理性上网六个板块。邓建高副教授认为,只有从青少年、家庭、社会的方方面面入手才能提升中学生网络素养,引导中学生网络行为,并防范和应对网络欺诈、网络欺凌、网络暴力等网络犯罪问题。 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党委常委、副主任,“青年之声”综合服务办公室副主任蔺玉红表示,网络已经成为青少年了解社会、结交朋友的重要通道和社会参与的重要平台。然而在推进青少年网络素养教育的过程中,发现青少年在网络操作、网络信息的获取和鉴别、网络行为的自我管理、网络安全意识、网络伦理道德等方面均存在大量失范行为,因此,在青少年群体中开展网络素养教育是非常紧迫且必要的。她建议编写中学生网络素养读本时,要注重遵循让青少年“安全地、创造性地、建设性地、有道德地”上网用网的原则。 (摘自中青在线《<生活中的网络安全中学生网络素养教育读本>即将编撰助力青少年文明上网》)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材料一中,“清朗”未成年人暑期网络环境专项整治活动,将大力净化网络环境,保护未成年人健康上网。 B. 材料二显示,年龄结构中10—19岁的群体在整体网民结构中占比19.3% ,中学生群体(26.9% )则位列网民职业结构第一。 C. 材料三强调了对儿童个人信息的保护,也提到了对网络运营者的监管。 D. 材料四关注点在于青少年网络索养的提升,也提到了对网络犯罪的防范和应对。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专项清理学习教育类网站平台和其他网站的网课学习版块生态问题,说明教育类平台都出现了一定的问题。 B. 网络运营者对于儿童个人信息的收集、储存、使用等要有目的范围或必要期限,遵守法律法规或双方约定,否则就可能受到整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