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月考试卷
阅读:112 2021-09-07
标签:
人教版
高二
月考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2]
重庆复旦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入学诊断考试语文试题
重庆复旦中学2021-2022学年度上期开学测试
高2023届语文试题
尊重自己!爱护复旦!复旦过去的光荣,将来的灿烂,全赖我们共同爱护,共同发展!同学:今天在考试的时候,不要忘记自己!不要忘记复旦!考场秩序井然,人人洁身自爱。
本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请将答案工整地书写在答题卡上。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无“巧”不成《红楼梦》。不论是总体结构还是局部情节,《红楼梦》都充满种种令人匪夷所思的“巧”。它的“巧”既有明写也有暗写,小说写了巧人、巧物、巧事、巧遇等明白易晓的“巧”。也有很多的“巧”是暗藏在文字内部,非精读小说之人难以发现。小说中所有的“巧”都是作者故意安排的。根据“故意”的主体和“巧”字的言说主体,可细分成四种类型。
第一类“人物自导自言”型,即小说中人物有主观故意,他(她)为了掩饰自己的言行,借“巧”字来开脱。如第八回末交代秦可卿身世之后,提到秦钟的父亲秦业“正思要和亲家去商议送往他家塾中”,可知,秦家人早就瞄准了贾府义学,一心谋求秦钟入读,因此,宝玉会秦钟,是秦可卿有意安排,且筹谋已久,并非恰好撞上。
第二类“人物导—作者言”型,小说中人物虽有主观故意,作者代为之掩饰,信手拈个“巧”字来瞒读者,读者一般难以识破,只有认真阅读和思考后,方可悟出。如“可巧莺儿和喜儿都来了”,这个“巧”是薛氏母女故意制造的。
第三类“作者导—人物言”型,作者精心设计的情节和内容,借人物之口道出,不是出自小说人物的主观故意。第二十八回宝玉给黛玉配的药,虽然宝玉强调“当真的呢”,凤姐也为之作证,但王夫人、宝钗、黛玉皆以为宝玉撒谎,想必读者也完全不信。作者借小说人物之口表达读者的怀疑,读者的问题变成小说人物的问题,“那里有这样可巧的雨”“等十年未必都这样巧”,否定之否定成为肯定,一般读者也就不怀疑了。
第四类“作者自导自言”型,作者故意为之,以便合乎情理地安排作者早已预设好的人物命运和情节发展。甄士隐“可巧”在街前遇到跛足道人,这个“巧”是为配合作者为甄士隐出世的安排而设置的。这是作者早就构思好了的,必然这么写。
《红楼梦》善于运用巧合来塑造人物形象,布置结构或发展情节,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巧妙的构思,因而小说的行文曲折变化、错综复杂,情节出人意料又合乎情理,读来引人入胜。
(摘编自赵雪梅《<红楼梦>的艺术“巧”构思分析》)
材料二:
人物视角叙事是古代小说常用的叙事观点,《红楼梦》可以从每个章节的不同人物视角来读,对同一件事也可以从不同人眼中写出。黛玉进府,是贵族少女兼伶仃孤女角度;刘姥姥进大观园是穷人兼世故老妪角度;查抄大观园是从权力顶峰跌落的王熙凤角度。这是作者熟谙人物视角叙事的结果。曹雪芹善于使用人物视角叙事,喜欢变换视角,但目标却始终围绕着贾宝玉和贾府盛衰。《红楼梦》人物视角叙事既考究且华丽,站在叙事视角的人物一定有特别深刻的叙事角度,他(或她)和所叙之事或人又肯定有重要联系。
在《红楼梦》前三回中得到详尽外貌描写的依次是熙凤、宝玉、黛玉。熙凤和宝玉都映现在黛玉眼中,黛玉到荣国府,王熙凤说:“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她夸黛玉长得好,主要为逗老祖宗开心,所以还有下边的话:“这通身的气派,倒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嫡亲的孙女。”至于黛玉标致到什么程度?曹雪芹却故意不写,他要将黛玉的外貌放到最应该观察的人眼中写,绛珠仙草只能在神瑛侍者面前显露绝世风姿。林黛玉“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必须从贾宝玉眼中看出,且要接着说:“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从林黛玉眼中,贾宝玉“面若中秋之月,色若春晓之花”的外貌得到了详尽展示,他的通灵玉却绝对不能从林黛玉眼中叙出,所以当袭人要拿通灵玉给黛玉看时,被婉拒。贾宝玉的通灵玉只能从最终兑现了“金玉良缘”的薛宝钗眼中叙出。每个情节都有一个主要的人物叙事视角,一丝不苟又一丝不乱。多种叙事视角的综合运用和自如转换,是《红楼梦》取得前所未有叙事成就的主要原因。
浏览完整试题
(摘编自马瑞芳《<红楼梦>的构思艺术》)
材料三:
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中说:“自有《红楼梦》出来之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这是从中国小说发展史的视角进行高度概括的,然而传统的思想和写法究竟是怎么打破的?遗憾的是鲁迅先生并没有细说下去。一代又一代的学者对这个问题苦苦地探寻。
我们知道,小说故事的元素是人物、情节、线索等,但如何组合,也就是结构方式,这才是创造,才能显示作家的天才。曹雪芹正是在《红楼梦》叙事结构的组合方式这一点,打破了传统。
传统叙事的经典作品《三国演义》和《水浒传》,其时空表现形态虽各自不同,但都遵循着一个共同的叙事原则:故事时间和文本时间是一致的,文本形成的以主要的人物和主要的事件为枢纽来挽结和创建整体的时空结构,就是故事的时空结构。所以人们习惯分析叙事的结构方式时常常集中在时间链条上,提炼出叙事的主线和副线,形成传统线性的单一的结构方式和思维方式。
《红楼梦》追求时间艺术的空间化,打破了传统线性单一的结构方式和思维方式,使历史、现实和梦幻混合、交织、重组,小说人物任意穿行在时间的隧道,在过去、现在和未来三维构成的立体时间体系中来来往往。“现在”不是折射过去的记忆,便是投影未来的图像,有时分不清哪些是现实,哪些是幻想,并在物理时间、心理时间、梦幻时间和神话时间里进进出出。“传统”在被打破,也体现出现代小说的叙事特征,即故事时间和叙述时间的分离,创造了小说时间艺术的多维空间形式。这是我们过去认识不到的层面,也正是《红楼梦》叙事“新变”的内涵。
(摘编自郑铁生《<红楼梦>的故事是怎样讲的》)
1.关于《红楼梦》的构思艺术,下列表述与以上材料不一致的一项是(3分)()
A.《红楼梦》在布置结构和发展情节时,都用到了“巧”的构思,使行文错综复杂,引人入胜。
B.作者认为围绕贾宝玉和贾府盛衰进行人物叙事视角的转换,能从不同人眼中写出同一事件。
C.《红楼梦》的每一个情节都有一个主要的人物叙事视角,同一情节中多种视角转换自如且有序。
D.《红楼梦》在如何组合人物、情节、线索等小说故事的元素方面,打破传统线性单一结构方式。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红楼梦》中所有的“巧”都是作者有意安排的,非精读小说之人难以发现。
B.《红楼梦》叙事有成就主要是因为它实现了多种叙事视角的综合运用和转换。
C.《红楼梦》打破了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鲁迅先生肯定了他对中国小说的贡献。
D.《红楼梦》叙事的特征表现为故事时间和叙述时间的分离,时间艺术空间化。
3.结合《红楼梦》整本书阅读的积累,选出不能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3分)()
A.林黛玉的肖像描写需从贾宝玉的眼中看出,因为有木石前盟的情缘。
B.王熙凤回王夫人的话,是从贾府实际掌权人的视角表现她逢迎和能干。
C.刘姥姥进大观园,是从穷苦人兼世故老妪的视角来表现大观园的华贵。
D.贾宝玉的通灵玉只能从薛宝钗的眼中叙出,因为有金玉良缘的姻缘。
4.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6分)
5.根据材料三,请简要解释《红楼梦》的叙事“新变”。(4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一只马蜂(节选)①
丁西林
吉先生(念信)“这次母亲在京,一切都好。唯有两件事,不大称心……”
老太太 我有什么事不称心?
吉先生(不答,继续念信)“第一,她这次来京的目的,本想劝她的儿子,赶紧讨个媳妇,她可早点抱个孙儿,方头大耳,既肥且晰。嗳!不想来京两月,绝少成绩。媳妇,毫无影响;孙子,渺无消息。第二……这几日来,口中不言,心中闷闷。”说得对不对?不要生气啊。
老太太(稍有不快之意)我有这些闲工夫来同你们生气!你们的事,我老早就对你们讲过,由你们自己去,我一概不管。你们爱怎么说,就怎么说。
吉先生(耸肩)要是找老婆如同找数学的未知数一样,能够立出一个代数方程式来,那倒容易办了。
老太太 你是总不把它当一件正经事看。
吉先生 不把它当一件正经事看?因为我把它看得太正经了,所以到今天还没有结婚。要是我把它当作配眼镜一样,那么你的孙子,已经进了中学。
老太太(觉得对他没有办法)倒一杯茶给我。
(吉先生倒了一杯茶送给老太太,自己亦倒了一杯,慢慢饮之。)
老太太(沉思半晌)你知道不知道,你的表兄已经同我说了几次,要我替他做媒?
吉先生 怎么不知道?
老太太 你知道他要说的是谁么?
吉先生 余小姐,是不是?你问过了她没有?
老太太(很慢地答)没有。
吉先生 为什么不问她?
老太太 为什么不问?(少顿)我想今天问她,——好不好?(语时视吉先生)
吉先生 很好,看护妇配医生,互助的原则,合作的精神,结婚时最好的演说资料。
[老太太微微地叹了一口气。]
……
余小姐 我去看看老太太去。(起立欲走。)
吉先生(起立阻之)不要走,不要走,我还有一件要紧的事,没有对你说。请坐。
[两人同坐下。]
吉先生 我不在这里的时候,老太太同你讲了很多的话,是不是?
余小姐 是的。
吉先生 她说到我不想结婚的话没有?
余小姐 说了很多。
吉先生 你知道,我不想结婚。
余小姐 为什么不想结婚?
吉先生 因为一个人最宝贵的是美神经,一个人一结了婚,他的美神经就迟钝了。
余小姐 这样说,还是不结婚的好。
吉先生 是的,你可以不可以陪我?
展开余下试题
余小姐 陪你做什么?
吉先生 陪我不结婚。(走至余小姐前,伸出两手)陪我不要结婚!
余小姐(为他两目的诚意与爱情所动)可以。(以手与之。)
吉先生 给我一个证据。
余小姐 你要什么证据?
吉先生 你让我抱一抱!(释其手,作欲抱状。)
余小姐(走开)等你再生病的时候。
吉先生 不过我的母亲告诉我,说你已经答应了做她的侄媳妇,那怎么办?
余小姐(得意)那没有什么,我的父母不愿意我嫁给医生!
吉先生 对,我知道,我们是天生的说谎一对!(趁其不防,双手抱之)
余小姐(失声大喊)喔!
[老太太由右门,仆人由左门,同时惊慌入,吉先生已释手]
老太太 什么事,什么事?
[余小姐以一手掩面,面红不知所言。]
吉先生(走至余小姐前,将余小姐手取下,视其面)什么地方?刺了你没有?
老太太 什么事?怎么一回事?
余小姐(呼了一口深气)喔,一只马蜂!(以目谢吉先生。)(有删改)
[注]①这篇独幕剧取材于20世纪初的新文化运动时期,是觉醒的新青年为争取婚姻自由与守旧势力抗争的一幕喜剧。开头的“信”是吉先生替母亲吉老太太写的家信,信中的“她”指吉老太太。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媳妇,毫无影响;孙子,渺无消息”等略显俏皮的话语,表现出母亲盼望儿子早日成家的急切心情。
B.从母子对话看,吉老太太非常关心儿子吉先生的婚姻大事,而吉先生未婚是因为把婚姻看得“太正经”。
C.吉老太太嘴上说“我一概不管”,但实际上对儿子的婚事十分着急,真与假的矛盾和谐统一于她的性格之中。
D.受吉先生表兄的委托,吉老太太打算把余小姐介绍给吉先生当医生的表兄。吉先生认为很好,二人十分般配。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戏剧开篇就是吉先生在念信,由信的内容引出人物之间的关系,也引出在吉先生婚事上母子之间的矛盾。
B.选文虽仅有三个主要人物,情节比较简单,戏剧冲突也不强烈,但构思精巧而严密,人物形象非常鲜明。
C.舞台说明有刻画人物的作用,如“得意”是对余小姐神情的说明,表明她为自己得到吉老太太看重而开心。
D.选文的戏剧语言轻松、俏皮,饶有风趣,人物之间的对话虽较为生活化,但笔触细腻,传达出作品的主题。
8.请简要分析剧本最后一句台词“一只马蜂”的作用。(4分)
9.曹禺认为“写戏主要是写‘人’”。这部独幕喜剧中的吉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二、本大题共8小题,共 34分。
(一)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 10-14题。(共19分)
材料一: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
(取材于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
材料二:
古之所谓豪杰之士,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夫子房受书于圯上之老人也,其事甚怪。然亦安知其非秦之世有隐君子者出而试之?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皆圣贤相与警戒之义;而世不察,以为鬼物,亦已过矣。且其意不在书。
当韩之亡、秦之方盛也,以刀锯鼎镬待天下之士,其平居无罪夷灭者,不可胜数。 虽有贲、育,无所获施。夫持法太急者,其锋不可犯,而其末可乘。子房不忍忿忿之心,以匹夫之力,而逞于一击之间。当此之时,子房之不死者,其间不能容发,盖亦已危矣。
千金之子,不死于盗贼。何者?其身之可爱,而盗贼之不足以死也。子房以盖世之才,不为伊尹、太公之谋,而特出于荆轲、聂政之计,以侥幸于不死,此圯上老人所为深惜者也。是故倨傲鲜腆而深折之。彼其能有所忍也,然后可以就大事,故曰:“孺子可教也。”
夫老人者,以为子房才有余,而忧其度量之不足,故深折其少年刚锐之气,使之忍小忿而就大谋。何则?非有平生之素,卒然相遇于草野之间,而命以仆妾之役,油然而不怪者,此固秦皇之所不能惊,而项籍之所不能怒也。
观夫高祖之所以胜,而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项籍唯不能忍,是以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弊,此子房教之也。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①,高祖发怒,见于词色。由是观之,犹有刚强不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
太史公疑子房以为魁梧奇伟,而其状貌乃如妇人女子,不称其志气。呜呼! 此其所以为子房欤!
(取材于苏轼《留侯论》)
注释:①汉四年,刘邦被楚军困在荥阳。此时韩信平定了齐地,向刘邦要求代理齐王。刘邦怒,张 良提示他:“汉方不利,宁能禁信之王乎?不如因而立,善遇之,使自为守。不然,变生。”韩信被立为齐王后,发兵攻打楚军。后韩信降封为淮阴侯,故称为“淮阴”。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夜驰之沛公军 德不厚而思国之理
B.具告以事 欲出力助上以抗之
C.匹夫见辱 百姓之不见保
D.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 与赢而不助五国也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不同的一项是(3分)( )
A.亡去不义 良庖岁更刀
B.吾得兄事之 明星荧荧
C.油然而不怪者 成以其小,劣之
D.而项籍之所不能怒亡郑而有益君
12.下列对两则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项伯连夜向张良通风报信,让他随自己逃走,主要是为了报答救命之恩。
B.苏轼认为刚强好斗不可取,大勇之人抱负大志向远,危急之时沉着冷静。
C.苏轼认为刘邦取胜的原因是他能够忍耐,保全实力,等待项羽自取灭亡。
D.苏轼认为张良如妇人女子的样貌与其坚忍柔韧的精神气质恰好是吻合的。
13.将下面语句译为现代汉语。(6分)
(1)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2)君安与项伯有故?
(3)非子房其谁全之?
14.王安石有诗云:“汉业存亡俯仰中,留侯当此每从容。”意思是说在汉业存亡的关键时刻,张良总能从容面对。请结合上述两则材料,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15-16题。
赤壁
赵翼
依然形胜扼荆襄,赤壁山前故垒长。
乌鹊南飞无魏地,大江东去有周郎。
千秋人物三分国,一片山河百战场。
今日经过已陈迹,月明渔父唱沧浪。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切题,强调如今的赤壁地势仍然像三国时期那样非常的险要。
B.颔联巧妙地化用曹植和苏轼二人的诗词,交代了赤壁之战的结局。
C.颈联以时间和空间自然成对,并由上文怀古过渡到了尾联的抒怀。
D.全诗融合了历史与现实,语言耐人寻味,体现深沉的历史沧桑感。
16.同样以赤壁怀古为题材,本诗与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有何异同?请简要概述。(6分)
展开余下试题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1)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认为“礼”在国家的治理中占有重要地位,所以他笑子路“,”。
(2)黑格尔的“人类从历史中学到的唯一的教训,就是没有从历史中吸取到任何
教训”佐证了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的“,”观点。
(3) 关于荆轲刺秦王,历来颇多赞语,古人也有对此非议的,如宋朝的苏涧在《六国论》中就这样评论刺秦事件:“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在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的重要历史节点,《觉醒年代》用初心、匠心、诚心、史心、艺心,熔铸成有质感的影像语言,追寻跨越历史长河的中华民族精神,为电视剧献礼中国共产党百年再添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精品力作,照亮了同类电视剧的创作之路。
《觉醒年代》对中国共产党的起源和孕育过程进行了准确回溯,生动再现了中国近代历史的大变局,十分深刻地将中国人民为何选择共产党进行了讲述。导演张永新说:“中国两千五百年不变的车辙,如何应对西方的冲击与侵略?只有一条路——觉醒。”该剧堪称经典的是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及对历史场景的完美,既有愚昧的晚清遗老、残暴的北洋军阀、守旧的儒学大家,也有在新思想影响下率先觉醒的青年英才、寻求救国良方的知识分子领袖,还有在近现代中华文化史上留下的诸多人物。除了对陈独秀、李大钊、蔡元培、胡适等人物的精雕细琢外,其他人物虽寥寥数笔却极为传神,如鲁迅、钱玄同、辜鸿铭、黄侃等人物均演绎得十分生动传神,就连跟随辜鸿铭的两个封建忠仆也刻画得。
18.下列填入文段横线上的词语,最符合语境的一项是(3分)()
A.诞辰 呈现 雪泥鸿爪 栩栩如生
B.华诞 再现 雪泥鸿爪 惟妙惟肖
C.诞辰 再现 吉光片羽 惟妙惟肖
D.华诞 呈现 吉光片羽 栩栩如生
19.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B.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C.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D.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20.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改为一组整句,可适当更换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3分)
2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在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每处不超过20个字。(6分)
传统节庆与文学艺术关系密切,如 (1)……都与传统节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传统节庆这一民俗,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给中国的文学艺术以强烈深刻的启发、刺激。另一方面,各种文学艺术与传统节庆文化结缘之后,又大大活跃了节庆气氛,扩展了节庆影响。古诗有云:“有雪无梅不精神,有梅无诗俗了人。”我们则可以说,有人类社会而无节庆活动则无精神, (2)。总的说来,中国传统节庆不仅与文学艺术早早结缘并行, (3)。
22.阅读下面漫画,为漫画拟一个标题(不超过10个字);根据画面,联系个人实际,写出漫画带给你的启示(不超过40字)。(6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俗话说“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那些流传千年的人和事如同耀眼的星座,光耀了悠悠五千年。
统编教材“必修下”我们学习了《论语》《孟子》《庄子》《左传》《史记》等流派众多的诸子学说、历史故事,也了解了“魏征”、“王安石”、“杜牧”和“苏洵”这些智者胸怀天下,勇于担当的拳拳之心。
畅游在这浩如烟海的古代史籍里,聆听着这些弥足珍贵的智慧思想,生于斯,长于斯的我们更需要深化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增强文化自信,思考新时代如何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在“五四”青年节前期学校文学社开展以“传承传统文化,做自信时代青年”为主题的征文活动,请你以高一学生身份,结合“必修(下)”单元所学,联系现实写一篇征文。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一(一)
1.C(“同一情节中”不符合文意。原文是“每个情节都有一个主要的人物叙事视角,一丝不苟又一丝不乱。多种叙事视角的综合运用和自如转换”,视角转换并未指在“同一情节中”,从全文看,应指在全书中的不同章节中进行视角转换。)
2.A(题干“所有”扩大了范围。原文是,“也有很多的“巧”是暗藏在文字内部,非精读小说之人难以发现。”)
3.B(材料二的观点是“《红楼梦》可以从每个章节的不同人物视角来读,对同一件事也可以从不同人眼中写出。”B项表述不属于叙述视角的综合运用和转换,无法支撑材料二的观点。也可抓住结论句来分析此题,“多种叙事视角的综合运用和自如转换,是《红楼梦》取得前所未有叙事成就的主要原因。”)
4.先总写《红楼梦》的整体结构和局部情节中充满“巧”的构思,进而分述“巧“的构思的四种类型,最后总结概说《红楼梦》中善用“巧”的构思产生的效果。(6分,每点2分)
5.《红楼梦》叙事“新变”是指它打破传统的线性的结构方式和思维方式,使历史、现实和梦幻混合、交织、重组,让小说人物任意穿行在时间的隧道,创造小说时间艺术的多维空间形式。(4分,每点1分)
(二)
6.D(“吉先生认为很好,二人十分般配”的表述不当,原文里的“很好”是反语。)
7.C(“表明她为自己得到吉老太太看重而开心”错误,这里的“得意”是在向吉先生表明,虽然她答应了吉老太太,但不必担心,她的父母是不会同意把她嫁给医生的,为自己有理由拒绝吉老太太而开心。)
8.①化解尴尬,使结尾出乎意料,既有喜剧效果又耐人寻味。②凸显了余小姐聪明机智的形象。③充满爱意的谎言表现了新青年争取婚姻的自由和对爱情自主的浪漫。④照应题目(点题);照应前文情节,再次印证了“我们是天生说谎的一对”。(4分,1点2分,2点4分)补充说明:解答本题时,可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分析。画线处的台词,在内容上有助于塑造余小姐聪明机智的形象,充满爱意的谎言让戏剧耐人寻味,在结构上则照应了标题及前文情节。
9.①从他对吉老太太的态度中可以看出,他孝顺母亲,善解人意。②从他与吉小姐的谈话中可以看出,他是敢于坚持自己的婚姻观念、大胆地追求自己的爱情的新青年。③从他为吉老太太读信、与吉老太太的对话以及与余小姐的交谈中可以看出,他机智灵活,幽默风趣。(每点2分)补充说明:从吉先生对吉老太太的态度中可以看出他的孝顺。从吉先生对婚姻的看法如“一个人一结了婚,他的美神经就迟钝了”等内容中可以看出他坚持自己的婚姻观念。从吉先生为母亲读信、与母亲之间的对话及文末与余小姐的交谈中可以看出他的机智
上一篇: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万达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入学检测语文试题
下一篇:
河南省桐柏县实验高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网考语文试题
标签:
人教版
高二
月考试卷
相关:
关于“重庆复旦中”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2]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