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月考试卷
阅读:91 2021-09-18
标签:
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月考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1]
辽宁省六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初联考语文试题
辽宁省2021——2022学年度(上)省六校高三年级期初联考
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记者:近年来,曲艺创作领域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方法”的重要性,对此您怎么看?
高玉琮:曲艺创作首先要熟悉曲种。以相声为例,必须掌握好相声的结构,“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杂拼凑实不可取。从网上“摘包袱”的做法,根本上违背了相声的规律。一段相声,垫话、瓢把、正活、底,缺一不可,假如没有瓢把,就没有起到起承转合作用的话,直接入正活,我想这段相声应该怎么听怎么别扭。令人担忧的是,现在很多相声在结构上很不完整。我们创作任何一个作品都应该掌握它的规律。
其次,曲艺创作是量体裁衣。作为曲艺作者,无论写什么都要先了解演员,了解演员的表演特点,做到有的放矢,尽量明确“我给谁写这个段子”。梁左了解姜昆,写的东西适合姜昆表现,同时,假如没有姜昆,梁左结构的那些包袱也不可能表现得那么充分。《电梯风波》等经典是姜昆与梁左两人密切合作的结果:一个是具备相声表演技巧的能手,一个是创作“荒诞题材”的高手,两者合作默契,因此合作呈现出近乎完美的状态,至今被传为佳话。
第三,必须熟悉生活,不能闭门造车。观照李润杰的每一部作品,无一不来源于真诚的生活体验,拒绝胡编乱造。他和魏文亮参加中央慰问团,李润杰当时看到桥头上的一幕场景受到触动,但他并不轻易动笔,而是等桥上人下来后仔细攀谈:了解对方在做什么,了解他们入伍的年头、架桥的目的……等把一切了解得清清楚楚他才开始写作,结果写出了脍炙人口的《千锤百炼》。
第四,专业作者要把握住政治标准。我们写作品应当尽量地传递正能量,思想上与时俱进。进行善意的批评,应当使用恰当的语言,把握好尺度。文艺的引导作用是巨大的,白云鹏说过一句话:“一本曲词的影响力远远超过《二十四史》。”曲艺是在百姓中间口口相传的艺术,理应担负起一定的教化责任。
记者:在读史过程中,我们常常为张寿臣等等创演俱佳的艺术高峰驻足。过去产生了相当数量的“艺术高峰”式的人物,( )?
高玉琮:最根本的原因是过去的艺人具有相当的自觉性和自信心。所谓的自觉是受生活的逼迫产生的,许多人要通过这门艺术养家糊口,竞争非常激烈。以天津为例,相声演员有一二百对,都非常优秀,那么每个人必须有代表性的东西,唯恐落后。侯宝林特别佩服天津的刘奎珍,他曾亲口说:“我为什么佩服他?因为他不断地更新。”刘奎珍写了一个段子叫 《吃包子》,过去没有版权约束,《吃包子》一火大家都使,刘奎珍马上不使了,稍微一变为《画扇面》了;《画扇面》别人又使,他一变,改《补袜子》了,速度就是这么快。这好比站在同等的位置上看谁起跑快,跑得快才能过上好日子,客观上使得从艺必须自觉地改革求新。张寿臣为什么成为一代相声宗师?根本原因是他知道创造一切的基础是文化素养,所以不断地加强学习。他把北京几乎所有的报纸都订全,即使不演出、不挣钱也要去每周六举办的文人讲习所,了解时事,学知识,学文化,努力提升自己,这样他才写出了很多脍炙人口的好作品。
改革开放后,引进了国外一些先进的艺术形式,对曲艺造成了冲击。冲击越大,一部分人越不努力,越不努力,情况越糟,于是造成了二十世纪末曲艺生存的窘境。竞争机制失灵了,钻研艺术一时间完全要靠艺人的自觉。因此,目前曲艺发展缺少“高峰式”人物其实是曲艺的生态环境被破坏所导致的。借此,我呼吁尽快组织一支评论大军,进行文艺批评,有的放矢地促进行业生态恢复。建立评论队伍,不断地写文章抨击不良现象,刺激“病灶”,发出振聋发聩的呐喊,才可能真正起到作用,当前曲艺评论中“一味颂扬”的倾向很危险,会使得评论失去其真正的意义。
浏览完整试题
记者:( )?
高玉琮:以不同的鼓曲曲种来说,京韵、梅花较“雅”,西河、京东较“俗”,无论雅俗,好的作品应追求达到雅俗共赏,这是最关键的一点。“俗”不是俗不可耐,“雅”也不是故弄玄虚、高不可攀。俗话说,阳春白雪,和者盖寡。能将“雅”和“俗”两方面要求结合的作品就是好作品。
第二,作品要有它存在的意义,空泛的东西不受欢迎,真正好的作品应该是思想性、艺术性的完美结合。就如李润杰先生写的《立井架》《抗洪凯歌》等,都是在政治需要的情况下,艺术地进行创作,同样出现了思想性、艺术性完美结合的作品。我认为一个好的作品应该是呼吁百姓心声的。曲艺是百姓的艺术,我们创作的服务对象是百姓。为什么传统相声能够流传下来而且传播广泛,因为它大量反映了市民生活,包含了我们平常所见到的、所熟悉的人和事。正如一位哲学家所说:“相声,一把扇子,一块手绢,最多加一块醒木……小世界反映的是人生大世界”。
——《当历史照进现实——曲艺理论家、作家高玉琮先生访谈》
材料二:
甲:你们刚过去,那边口令传过来了,走了走了,哗啦,又都摆上了,那叫一个快,也不知道都从哪钻出来的。有时候一天得来那么几回,时间长了,这也是个乐。太刺激了!比看美国大片都过瘾。你们要有两天不来,我们还寂寞。真想你们。
乙:犯什么瘾的都有。
甲:也有失误的时候,那天卖糖堆儿的那小子瞎咋呼,来了!大伙赶紧跑,跑了半截不动了。你说这一天是多大乐子。
乙:你说的这些我们都知道。
甲:都怪我们这些人,组织性纪律性不强,嘴上没把门的。城管不在局里上班了,马路两边,—头一个,嘿,还带把折叠椅子, 往那一坐,严防死守,我们只好转移阵地。
乙:一大堆社会上的难点,热点, 都归我们城管管,我们不管行吗?不管就是失职,就得下岗。
甲:那太好了,我们地摊队伍增加了新成员。
乙:就是我下岗了,不又得增加新成员。
甲:嗯,江山代有才人出,一代更比一代黑!
乙:应该说一代更比一代强。现在我们是文明执法、亲情执法。
——王鸣禄 相声《城管与地摊儿》节选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寿臣成为一代相声宗师的根本原因是他不断加强学习,提高文化素养。
B.《电梯风波》至今被传为佳话,只是因为姜昆与梁左的默契合作。
C.高玉琮先生呼吁建立评论队伍,不断地写文章抨击不良现象,刺激病灶。
D.高玉琮先生认为曲艺创作首先要熟悉曲种,比如结构和规律。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城管执法要依照法律法规管理城市,满足居民的公共需求,维护公共利益。
B.高玉琮先生表述观点时主要运用举例论证和引用论证的方法。
C.高玉琮先生在答记者问时,多用行话,通俗易懂,没有书面语。
D.高玉琮先生从四个方面,由浅入深分析了曲艺创作“方法”的重要性。
3.下列各项中,不符合高玉琮先生对曲艺工作者创作“方法”要求的一项是(3分)
A.《相声有新人》中作品《鬼畜报菜名》部分抄袭B站up主视频。
B.清朝女作家,结合自身细腻的生活体验和对社会的了解,创作了评弹《玉蜻蜓》。C.抗美援朝期间,侯宝林创作了《杜鲁门画像》《如此美国》等作品。
D.高英培适合天津话倒口,王鸣禄为他创作了相声作品《教训》。
4.请结合上下文,将材料一括号内记者的提问补充完整。(4分)
5.材料二中《城管与地摊儿》在全国相声新作品大赛中获奖,请简要分析其获奖原因。(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文本一:
石匠留下的歌
何立伟
从山外头来了一个石匠,在水碾子坊前歇脚。他把背上的褡裢往地上一撂,褡裢里发出了金属的沉闷的音响。侧耳,听了听水碾子坊里碾谷的嗡嗡声,他大声说:“碾子要凿了哦!”
爹正在水碾子坊里扫谷。提着高梁帚子出来,见是陌生客,忙取了紫竹烟筒递过去。那石匠其时已将一根纸烟夹在食指与中指之间。似乎从他吸纸烟的派头上,看出其人的不凡。
水碾子正要凿槽咧。很快讲定了工价。无争无吵。各自一派让得三分的气度。那石匠绕碾子转了三圈,也并不发表阔论高谈。从褡裢里取了锤凿,水碾子坊里,就叮叮当当热闹了起来。四面的苍苍郁郁的山壑里,一时贮满了这十分好听的声音。
先前这水碾子终日碾谷,其音清越,其韵悠扬,好比寨前的四妹子,不紧不慢,打出好听的山歌来。后来,日日磨,日日磨,磨平了石槽,碾子就一声一声闷如沉雷了。
天热起来,他就索性打起赤膊,凿。他膀大腰圆,甩锤子的时候,上身的肌肉有规律地滚动。汗水使他宽阔的胸膛油着异彩。简直那本身就是一錾一錾凿出来的。像一尊石雕。拿来了蒲扇,拿来了茶罐,拿来了切得极细极细的烟丝,爹吩咐:“你好生招呼石匠吧。”
我说:“好。”爹放不下心,又吩咐:“这石匠一定见过世界,莫要让他笑话我桃花寨的人不晓得礼数。”我说:“好。”
我就同他打扇,将酽茶斟得满满的,双手稳稳递与他。请他歇憩。请他喝茶。手上捏一把平日藏在柜里舍不得吸的,切得极细极细的烟丝。我想同他谈讲。只想他是见过世界的,那重重的山外头是个什么模样呢?
默默喝茶,默默吸烟,默默歇憩。从鼻孔里口角里喷出的烟云浓浓的,辣辣的,也是默默的。
但几分钟以后他又拿起了锤子。烟蒂在脚边断续着残烟几缕。山谷里,飞着钢与石的回音。很长的一声一声。仿佛四山里万人千人在凿岩取石,你呼我应。
又歇憩的时候,我急切地同他说:“说个故事我听吧。说个故事!”
“故事?什么故事?”他放下了锤子。
真的,什么故事呢?竟不晓得这个世界有哪样一些故事。
于是我说:“随便你同我讲点什么吧。反正我什么都不晓得。”
展开余下试题
“等你长大了,三十岁四十岁五十岁了,你就会什么都晓得的。用不着别人讲。”他将那多茧的厚实的手掌放在我的脑壳上,“唉,你还细,你还不懂事。生活里头有的是酸甜苦辣,你只能够尝,不能够讲。讲不出。生活里头没有故事。”
好久了我才说:“那就打一个山歌吧。”
歉意地一笑,摇摇头,他又去凿那磨槽。
洁白的石砾在錾子尖上跳跃,落在地上,落在他的裤褶缝里,如一层层雪粉。直到黄昏从山沟里溢了出来,才将那叮叮咚咚的锤声淹没掉。这时,那很大的碾槽,正凿得如一朵刚刚绽放的山茶花。
掌灯吃夜饭时,他累了,倦了。爹招待他,用了好香的米酒,用了一条腊得透明的麂子腿。那麂子,还是去冬大雪封山时,爹在鹰嘴岩打的。好肥的麂子。爹舍不得吃,除非来了贵客。
爹问他这问他那。爹这人,就景仰见过世界的人。那石匠总是回答得很少,很有分寸。你总觉得他不肯说出来的东西必定深奥。他那紫红的脸膛,深刻的皱纹,使你感觉到他是一部书,但谁也无法打开。爹只好死劲地敬酒。
“多谢。明日赶早,我还要行路。”
“往哪边走?岩陀,还是檀木坡?”
“哪里有工夫做,就到哪里去。石匠嘛,走四方,吃四方。”
他笑了一下,笑得很淡。有雪白的牙齿。
起身,打一轮拱手,他晃晃地朝东厢房走去。
第二日天刚放明,爬起来我就要去找石匠。要问他,见了世界的人,为什么不会讲故事?
爹朝水闸走去,说:“这时候才起来,石匠他走了咧!”
跑到高处,朝雾中的石板路望去,终于看见了他那朦朦胧胧的背影。其实无法说那是背影,整个的只是小小的一个黑点了。那黑点,在这迷蒙的天地之间,越来越小,越来越小,就消失在雾之中了。他走了,同他来时一样,同他吸烟凿石时一样,是默默的,无声无嗅的。天和地,好大呵!
哗啦!——爹把水扯开了。蓄了一夜的溪水,扑过来,攀住染满了青苔的木轮子,木轮子就滚动起来,吱吱呀呀地带动了水磨。这清新的空气里,就颤动着它那好听的声音了。
比先前还要好听些!清越。悠扬。娓娓地,悄悄地,向你叙述着什么。长大后,我一直觉得,这水碾子的声音,是那个默默的石匠留下的一支很长很长的歌,一个很长很长的故事……
(选自《人民文学》1983年06期,有删改)
文本二:
小说,是我最受重视的文学体裁。我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受到文坛普遍关注的,正是小说,尤其是短篇小说。受关注的原因,现在回想起来,恐怕在它的实验性上。上世纪八十年代,文学兴起,百无禁忌。在思想解放的大的社会背景下,文坛空前活跃,各种题材,各种文体,各种风格,竞相怒放。我初出道,亦知要崭露头角,须得有自家面目,遂努力在文体同语言上与别人拉开距离。汪曾祺先生说,我的小说受唐人绝句的影响。李陀先生亦说我的小说是“绝句式”的小说。皆是解人语也。我是喜欢唐诗,尤喜绝句,五绝二十个字,七绝二十八个字,短得不能再短,但每每是一幅历史的图卷,浩浩沧桑,尽寓其中,意蕴深长。譬如元稹的《行宫》:“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把个唐朝从开元到天宝年间经历“安史之乱”的惊天巨变,从全盛到衰落的历史图景,通过几位白头宫女闲聊往昔的日常场景,轻巧地便勾勒了出来。这种以小场景写大历史,以日常生活见白云苍狗的唐人绝句,给了我莫大的启发。当其时,文坛大多的作家的叙事范式,是受西方文学的影响,而我是选择受祖宗的影响。
(节选自何立伟《《白色鸟)自序》)
6.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对了解“世界”的问题很是急切,但因为年纪小,又不知应该了解这个世界的什么,不知如何向石匠发问。
B.“爹”对石匠热情招待,目的是想通过见过世界的石匠了解外面的世界,但那个石匠却看不起“爹”,不愿回答。
C.石匠“赤膊”凿槽形象的刻画,既展现了石匠身体的健壮,也展现了生命阳刚之美,也暗含劳动中的生命力量。
D.这篇小说故事简单,只是叙写了一个石匠来为“我”家修理水碾与“爹”与“我”想通过见石匠了解外界的故事。
7. 下列对这篇小说艺术特色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烟丝”和“纸烟”两物,分别了代表山内、山外两种不同的社会、不同的生活。
B.“桃花寨”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构成的关系,是读者探寻小说命意的线索。
C.说话“很有分寸”的石匠没有讲出外面的世界,造成了小说叙述结构的明显残缺。
D.有工就做,完毕即走,云游天下,四海为家。石匠似有洞察世事、品味生活后的洒脱。正是这份洒脱,才令石匠的出现突如其来,石匠的离开悄无声息。
8.小说中的“水碾”经过石匠的修理由“声闷如沉雷”,变得声音“清越。悠扬”,这样写表现了怎样的深刻思想?(4分)
9.如欲以“一则“绝句式”的小说”为题写一则《石匠留下的歌》的小评论,请结合文本,列出评论要点。(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周太祖文皇帝姓宇文氏,讳泰,字黑獭,代郡武川人也。少有大度,以交结贤士大夫为务。随德皇帝在鲜于修礼军。及葛荣杀修礼,帝时年十八。荣下任将帅,察其无成,谋与诸兄去之。计未行,会荣灭,因随尔朱荣迁晋阳。始以统军从荣征讨,后以别将从贺拔岳讨北海王颢于洛阳。
普泰二年,尔朱天光东拒齐神武,留弟显寿镇长安,召秦州刺史侯莫陈悦东下。 岳知天光必败,欲留悦共图显寿,计无所出。帝谓岳曰:“今天光尚近悦未必贰心若以此事告之恐其惊惧然悦虽为主将不能制物若先说其众必人有留心。进失尔朱之期,退恐人情变动;若乘此说悦,事无不遂。”岳大喜,即令帝入悦军说之。悦遂与岳袭长安。帝轻骑为前锋,追至华阴,禽显寿。及岳为关西大行台,以帝为左丞,领岳府司马,事无巨细,皆委决焉。
魏永熙三年正月,贺拔岳欲讨曹泥,遣都督赵贵至夏州与帝谋。帝曰:“曹泥孤城阻远,未足为忧。侯莫陈悦贪而无信,宜先图之。”岳不听,遂与悦俱讨泥。 二月,至河曲,果为悦所害。三军未知所属, 于是赵贵言于众,称帝英姿雄略。若告丧,必来赴难,因而奉之,大事济矣。诸将皆称善。乃令赫连达驰至夏州告帝。士吏咸泣,请留以观其变。帝曰:“难得而易失者时也,不俟终日者机也;今不早赴,将恐众心自离。”帝乃率帐下,轻骑驰赴平凉。帝至平凉,将士悲且喜曰:“宇文公至,无所忧矣。”
二年正月,魏帝诏帝为左丞相、大行台、都督中外诸军事。十月乙亥,帝薨于云阳宫,还长安发丧,时年五十。十二月甲申,葬于成陵,谥文公。及孝闵帝受禅,追尊为文王,庙曰太祖。武成元年,追尊为文皇帝。
帝知人善任使,从谏如顺流。崇尚儒术,明达政事,恩信被物。能驾驭英豪, 一见之者,咸思用命。沙苑所获囚俘,释而用之。及河桥之役,以充战士,皆得其死力。诸将出征,授以方略,无不制胜。性好朴素,不尚虚饰,恒以反风俗复古始为心云。
( 节选自《北史•卷九》)
10.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今天光尚近悦/未必贰心/若以此事告之/恐其惊惧/然悦虽为主将/不能制物/若先说其众/必人有留心
B.今天光尚近/悦未必贰心/若以此事告之/恐其惊惧/然悦虽为主将/不能制物/若先说其众/必人有留心
C.今天光尚近/悦未必贰心/若以此事告之/恐其惊惧/然悦虽为主/将不能制物/若先说其众/必人有留心
展开余下试题
D.今天光尚近/悦未必贰心/若以此事告之/恐其惊惧/然悦虽为主将/不能制物/若先说/其众必人有留心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讳,称死后的君主或尊长的名字。“讳泰”,表示对周太祖的尊敬。
B.领,古代指兼任(较低职务)。古代表示兼任官职的词还有“陟”“行”“摄”“守”“判”“权”等。
C.庙号,庙号是帝王死后于庙中被供奉时所称呼的名号,从汉代起,每个朝代的第一个皇帝一般称为太祖、高祖或世祖。
D.受禅,中国上古时期推举部落首领的一种方式。后来中国的王朝更替,也有以禅让之名,行夺权之实的,文中即为此意。
12.下列对文段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宇文泰善于观察分析。十八岁时尔朱荣委任他为将军,但宇文泰观察后认为尔朱荣难成大事,就和几位哥哥打算离开他,但后来又跟尔朱荣迁至晋阳。
B.宇文泰善于处理政务。贺拔岳任关西大行台时,封宇文泰为左丞,兼领贺拔岳府中司马,无论大小事情,都由宇文泰来决定。
C.宇文泰善于谋划。尔朱天光出兵抵抗齐神武帝时,贺拔岳想和侯莫陈悦共同对付尔朱显寿,宇文泰出计策说服了侯莫陈悦,并自己领兵作为先锋,抓住了尔朱显寿。
D.宇文泰有雄才大略。贺拔岳为侯莫陈悦所害后,宇文泰面对夏州的将士的劝阻,晓以大义,飞奔平凉。
13.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曹泥孤城阻远,未足为忧。侯莫陈悦贪而无信,宜先图之。
(2)能驾驭英豪,一见之者,咸思用命。
14.文中称宇文泰为“周太祖文皇帝”,为什么这样称呼他?你知道历史上还有谁像他这样被称为“帝”的?(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千家双井茶① 送子瞻
黄庭坚
人间风日不到处,天上玉堂②森宝书。 想见东坡旧居士,挥毫百斛泻明珠。
我家江南摘云腴③,落硙④ 霏霏雪不如。为公唤起黄州梦,独载扁舟向五湖⑤ 。
【注】①双井茶是黄庭坚老家的一种名茶。宋哲宗元祐二年(1087年),苏轼任翰林学士,已从黄州回京。当时黄庭坚在京任职,家乡捎来一些茶,他马上想到分送给好友苏轼品尝,并附上这首情深意切的诗。②玉堂:古代官署名,宋代以后称翰林院为玉堂。森宝书:森然罗列着许多珍贵的书籍。③云腴:即指茶叶。
④硙(Wèi):亦作“碨”,小石磨。落硙:把茶叶放在石磨里磨碎。⑤“独载”句:用范蠡事。相传春秋时期范蠡辅佐越王勾践灭掉吴国之后,不愿接受封赏,弃去官职,“遂乘轻舟以浮于五湖”(《国语•越语》)。五湖:太湖的别名。
15.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作者看见苏轼奋笔疾书、挥洒自如的意态,字字如明珠,从笔下倾泻而出。
B.“旧居士”中的“旧”字,写出此时人物身份已经发生变化,并且旨在暗示诗人与苏轼仍是朋友。
C. 作者一方面为苏轼命运的改变而高兴,一方面又为自己被迫归隐而感到伤悲
D.全诗构思巧妙,采用欲抑先扬的手法,词意畅达,没有奇词拗句,在黄庭坚诗中属于少见的清淡一路。
16.本诗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用意?请加以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小题共1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赤壁赋》中苏轼明确了两个时间点:开始时东升的月亮“ ”,结束时倒头大睡,“ ”。
(2)王安石在《桂枝香•金陵怀古》感叹六朝的历史像流水一样流逝掉,未曾给当朝的人留下教训和反思的词句是“ , ”。
(3)屈原在《离骚》中表明时不我待、要珍惜时间的句子是:“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活脱脱一副面孔,热辣辣一丝震颤。天府之国,川剧变脸,疾如风快如电,脑袋一转,眼睛一眨,精妙绝伦。
传说最初,人们为了吓跑野兽,用颜料涂抹面部,扮作狰狞之态来防身。后来这种以颜料涂抹面部的仪式走向舞台,成为了一种表演形式。随着时间的推移,使得民间艺人们研究出了以丝绸为绘画材料的“脸谱”,这便是变脸走向辉煌的开始,也是变脸的雏形。
( )。然而很多人只知看热闹,却不知其中的意义所在。川剧变脸不仅仅是为了满足观众的观赏需求,更多的是借助脸谱的变化来表达角色的情绪,喜怒哀乐皆在其中。如今游客去了成都,不能不吃的是油辣辣的火锅,不能不看的是活脱脱的变脸,这是当地的风土民俗,也是中华的千年瑰宝。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如果京剧的精华是脸谱,那么“变”就是川剧的精华,变得丰富多彩,吸人眼球
B.如果川剧的精华是“变”,变得丰富多彩,吸人眼球,那么京剧的精华是脸谱
C.如果京剧的精华是脸谱,那么川剧的精华就是“变”, 变得丰富多彩,吸人眼球
D. 如果京剧的精华是脸谱,吸人眼球,那么川剧的精华就是“变”, 变得丰富多彩
19.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B.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C.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D.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3分)(写出改好后的句子)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1分)
21. “质本洁来还洁去,不教污淖陷渠沟。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这几句诗出自哪部名著的哪首诗?吟诗是谁?这几句诗表现了她怎样的性格和情感?(7分)
22. 下面是天津梁启超故居饮冰室中的一副对联,现已打乱,请将打乱的词语组合成对联。(4分)
①万矢的②献身③百世师④求为⑤甘作⑥著论
上联:
下联: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材料一:受疫情影响,意大利北部多个市镇被封锁,威尼托大区的沃镇就是其中之一。当地居民在没有任何防护的情况下,竟然聚集在广场,手拉巨大横幅,表示要抗议封锁城市,因为未佩戴口罩被阻止时,还大喊 “拒绝口罩,归还自由”。
材料二:从武汉封城到多地封城,从查体温到戴口罩、消毒,从查身份到限制出入小区,从居家隔离到整栋隔离等等,我们给了自由最大限度的放弃。
材料三: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说,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感受和思考?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B 2.C 3.A
4.现在为什么反而少有“高峰式”人物产生了呢?
评价好的曲艺作品的标准有哪些?
5.①雅俗共赏。②思想性、艺术性的完美结合。③呼吁百姓心声,反映了市民生活。
6.B “看不起‘爹’,不愿回答”错,原文有“不发表阔论高谈”、“回答得很少,很有分寸”。
7.C “造成小说叙述结构的明显残缺”错,应为“构成了小说的叙述空白”
8.(1)水碾是传统生产工具,代表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也代表传统的文化与文明。
(2)水碾经过石匠的修理获得新生,表现了传统的文化经过改造依然会
上一篇:
安徽省蚌埠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查语文试题
下一篇:
江苏省淮安市车桥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入学调研(A)语文试题
标签:
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月考试卷
相关:
关于“辽宁省六校”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1]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