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课文同步练习

阅读:253  2021-09-21
标签:统编版 高二 选修中 课文同步练习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53]
《为了忘却的记念》同步练习
2021届部编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中册为了忘却的记念
一、基础素养巩固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缁衣(zī)       惴惴(zhuì)
曲译(qū) 戳穿(chuò)
B. 铿锵(kēnɡ) 拓荒(tuò)
宝藏(cánɡ) 脚镣(liào)
C. 函电(hán) 眷恋(juàn)
淤积(yū) 喘息(chuǎn)
D. 客栈(zhàn) 煞尾(shā)
寥寥(liáo) 挈带(qì)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永诀  眷恋  信扎  罗曼谛克  仓皇失措
B.戮穿  缁衣  恩赐  苟延残喘  郑重其事
C.通辑  轻率  伤疤  斩钉接铁  情随事迁
D.吮血  欣幸  涅槃  光怪陆离  欲盖弥彰
3.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由于历来的经验,我知道青年们,尤其是文学青年们,十之九是感觉很敏,自尊心________很旺盛的,一不小心,极容易得到误解,所以倒是故意回避的时候多。见面________怕,更不必说敢有托付了。但那时我在上海,也有一个惟一的________敢于随便谈笑,而且________敢于托他办点私事的人,那就是送书去给白莽的柔石。
A.又  尚且  不仅  也 B.也  犹且  不仅  还
C.还  犹且  不但  也 D.也  尚且  不但  还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很欣幸他的得释,但一面又很为我的那两本书痛惜:落在捕房的手里,真是明珠投暗了。
B.那两本书是特地托丸善书店从德国去买来的。后来大抵带在身边,只是见异思迁,已没有翻译的意思了。
C.但我又疑心我自己,也许是柔石的先前的斩钉截铁的回答,正中了我那其实是偷懒的主张的伤疤,所以不自觉地迁怒到她身上去了。
D.他曾经和我通过信,投过稿,但现在寻起来,一无所得,想必是十七那夜统统烧掉了。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鲁迅先生的晚年,仍然精力充沛,充满高昂的斗志,手握一支“金不换”,写了许多富有激情的作品。
B.鲁迅先生在一篇介绍“青年必读书”的文章里,谈到了“看”和“做”的关系。他号召青年们做起来,不要对别人挑剔,更不要袖手旁观。
C.“左联”,全称为“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是“五四”时期进步作家的重要文学团体,“左联”五位作家被捕遇害后,鲁迅撰文多篇,揭露了反动派的凶残和对烈士的痛悼之情。
D.每个人都可能经历疾病、意外,都可能面临困难、挑战,正因如此,在灾疫面前,我们尤须保持一颗同理心,彼此宽慰,互相支持。
6.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谁料竟会落在“三道头”之类的手里呢,这岂不冤枉!
B.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
C.过了三个月,我又像太阳从乌云里出来那样喜气洋洋啦。
D.我觉得,松针或者海绵似的柔草铺就的葱郁的地毯,比豪华奢侈的波斯小地毯更受欢迎。
6.答案:A
解析:A项,运用借代,“三道头”是人物的标志性特征,此句用来代指人物。B、C、D三项都运用了比喻手法。
二、能力素养提升
(一)课内阅读
阅读课文第一节和第二节,完成7~10题。
7.下列对文段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鲁迅在写柔石革命文学活动的各个方面时,用“躲”来形容。“躲”字,写柔石对革命文学的倾注心力。
B.白莽从狱中出来去见鲁迅,不是叩门,而是“打门”,表现出他欲见鲁迅心情之急迫,这富于戏剧性的相会,更能深深印入读者的脑海。


浏览完整试题C.柔石和“我”一同走路的时候要扶住“我”,表现出柔石的谨小慎微,不顾自己的高度近视而时刻注意保护鲁迅的安全,也体现了他们之间无私的友谊。
D.作品所表达的情感是复杂的,深沉的,而又是细腻的。对于革命战友的怀念是深沉的,而对于他们的被残害,既有对当局的无比愤慨,也有对“芳草零落”的无比痛惜。
8.下列对文段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写柔石“他的迂渐渐的改变起来”,但实际上也未能真正改变,反而因此闹出一些笑话,由此也更使人感到他确是“迂”得生动,“迂”得可爱。
B.文段以“硬气”“迂”来概括柔石的性格,并以“令我忽而想到方孝孺”来作比,使人们在对照中对柔石的性格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C.本文采取回忆记叙与烈士交往的一些生活细节的方式,直接抒发对烈士的怀念之情,来寄寓怀念的深情。
D.本文不同于一般的纪念和哀悼性文章,因为这是一篇在“没有写处”写出的一篇深沉的悼念革命文学战友的文章。
9.概述作者同白莽三次会见的情况,并说说作者通过哪些具体生动的材料,表现了白莽形象的什么特点。
10.阅读课文第二部分,如何理解柔石的“硬气”而且“颇有点迂”?作者这样写柔石的用意是什么?
(二)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在鲁迅先生故居
郑文燮
或许是一种机缘,或许冥冥中的感召,纯属偶然,我在暌隔三十余年之后,又回到了北京。北京城市的变化之大,几乎使我难以辨识,先前熟悉的街衢大都不知所往,连僻野荒郊的阜成门外都鳞次栉比地起了高楼。我要寻找的旧地是阜成门内西三条胡同的鲁迅故居。拐了几个胡同,周遭都是用红颜料刷写的加了醒目圆圈的“拆”字,好在鲁迅故居的门匾还在,寻找起来还不甚费事,只是在阴晦的冬日显得突兀而孤独,冷清的小四合院落依然冷清!
鲁迅在北京生活了10余个年头,一共搬了三次家。“家”,这个词对鲁迅先生来说,或许并不确切,他一生或许都没有过“家”,鲁迅是孤独者。辛亥革命以后,中华民国建立。鲁迅从故乡浙江绍兴到北京的教育部供职,在教育部做“佥事”,夜晚回到他寄居的绍兴会馆,在冷冰的屋子里百无聊赖,靠研读《佛经》和抄写古碑打发时日。钱玄同来看望他,希望他给《新青年》写点文字。鲁迅用疑惑的目光看着钱玄同,说:“写文章有什么用处!”这个在推翻满清封建专制王朝的辛亥革命中激进的青年对“革命”感到失望。他说:“以前我是奴隶,现在我是奴隶的奴隶,‘革命’了,‘维新’了,世事依然还是原先的老样子。”1926年3月18日,他任教的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学生刘和珍等,在向段祺瑞执政的国务院和平请愿时,惨遭枪杀。鲁迅先生满腔激愤,写了《记念刘和珍君》的文章,说:“三月十八日,是民国以来最黑暗的一天!”青年学生的热血,使鲁迅由《彷徨》到《呐喊》。
鲁迅是周家的长子,对家庭更多一份责任。他到北京以后,把母亲、妻子朱安从故乡绍兴接到了北京,连同从日本留学回国的二弟周作人及他的日籍妻子羽太信子及子女,也住进了他在西四八道湾购置的新居——一所宽敞、豁亮的“三进”大四合院。不久,周氏兄弟反目,鲁迅不得不搬出八道湾,另觅居处。他用一本书的四百元版税,在阜成门内西三条胡同买了一所小四合院,也就是现在鲁迅博物馆的所在地。
四合院实在太小!院子里种植的两棵白丁香占了差不多三分之一的空间,似乎再也容纳不下几个人物的活动了。周遭的几间小屋,一间做了书房,一间住着一个女佣人,另外一间北屋住着鲁迅的母亲和妻子朱安。母亲和妻子的木床相对而立,床上挂着白夏布蚊帐,都是老家带来的旧物。鲁迅在母亲和妻子的住室连通了一个长条形的小间,戏称“老虎尾巴”。鲁迅在这“老虎尾巴”里写作和住宿,室内仅一床一桌一椅而已。床是单人的板床,两条长凳上横架着一块木板,褥子是单薄的,被子是陈旧的有着小点蓝花的布衾,床上用竹竿挂着一顶发黄发灰的夏布蚊帐。书桌旁的白墙上挂着一个镜框,里面是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照片。“阴冷”“悲悯”的陀思妥耶夫斯基与孤寂的鲁迅先生相互注视,似有话要说,陀思妥耶夫斯基经受过死神的洗礼,是从沙皇的绞刑架上走下来的,他在执行死刑的最后一刻被“赦免”,幸存下来。
那天天气阴霾、沉郁,像要下雪的样子。我在鲁迅故居待了很久,大概是我太专注、太虔诚的目光吸引了讲解人员——一位和善的中年女性,她打开“游人免进”的门扉,“破了例”让我进入先前只能够隔着玻璃窗看到的内室。这样我就真切地触摸到了“老虎尾巴”,“尾巴”墙上挂着的那帧陀思妥耶夫斯基阴冷的照片。我在鲁迅先生曾经沉思默想的藤椅上坐了一会儿,望着窗外的景致,一座依然不大的荒芜的园子,园子角落里有一圈石头的井栏。据说这井水实在苦涩,不能饮用,只能用来浇灌园中的几棵枣树,也就是鲁迅先生《秋夜》中劈头所说的“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
在我还是中学生的时候,我就在课文中读到了鲁迅先生的这篇文章。我曾向授课的语文老师请教过这句话的意思,老师支支吾吾,也未说出个所以然来。其后很久,我都未曾明白鲁迅先生写这句话的深意。而现在,身临其境的我,感悟到了鲁迅先生孤独、寂寞和无奈的心境——这是否就是鲁迅先生说过的“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呢?这是否就是鲁迅先生说过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呢?……
走出鲁迅先生的故居,天上纷纷扬扬下起了雪。踏着落了雪的白茫茫的土地,我在近旁的一条胡同口,找了一家小店铺,喝了两碗羊杂碎汤,全身顿时燥热起来。
(选自2019年第4期《散文百家》,有删改)
11.下列对文章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篇写寻找鲁迅先生故居的过程以及故居周边的环境,隐隐有一种批评时人淡忘鲁迅先生和漠视文化传承之意。
B.“以前我是奴隶,现在我是奴隶的奴隶”这句话表明了鲁迅先生对革命的漠视和鄙夷,认为革命改变不了社会现实。
C.文中写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照片,突出其“阴冷”“悲悯”的特点,并由此写到他的命运,突出其不屈不挠的精神品质。
D.作者在中学生时向老师请教《秋夜》中的问题,老师支支吾吾,也未说出个所以然来,是因为老师也没有彻底了解鲁迅先生。


展开余下试题12.下列对文章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中有大量的有关天气的环境描写,其作用是渲染阴冷、沉郁的氛围,抒发作者游览鲁迅故居时对鲁迅先生的痛悼和缅怀之情。
B.文中写到陀思妥耶夫斯基,以此烘托鲁迅先生孤独、寂寞和无奈的心境以及在民族危难之际的大无畏抗争精神。
C.文章结尾意味隽永,明写因喝羊杂碎汤而全身燥热,实际上隐隐表达了作者在游览过程中的不满、钦佩、振奋等复杂情感。
D.文章从多个角度来介绍鲁迅先生的故居,突出其狭小和简陋的特点。这样处理是为了表现鲁迅先生孤僻、阴冷的性格。
13.在第二段中,作者称鲁迅先生为“孤独者”,先生的孤独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你结合原文加以概述。
14.在游览鲁迅先生故居时,作者想起先生的文章中有“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的语句。对这句话的深意的理解,作者由“未曾明白”转而有所感悟。请你结合原文并联系现实,探究这句话的深意。
(三)语言表达
15.将下面的四个句子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在文段中的横线处,使之文意畅通,表意连贯。
柔石故居门前原来有一条清澈的小溪,溪上有一条石板铺成的桥,桥上镂着“金桥柔石”四字,________________。
①柔者,温顺也;石者,刚硬固执也。
②柔石正是从这座小桥走向了刑场,也走向了不朽。
③“柔石”这个笔名,即缘于此。
④令人叫绝的是,柔石的性格暗合这两字。
16.在下面的横线上补写两句话,修辞、句式必须和所给句子相同。(字数不要求统一)
文学家的鲁迅,是长空雁群中的一只头雁,鸣叫唤醒腐朽文化下的愚昧国民;思想家的鲁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革命家的鲁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75个字。
经过3年攻关,我国自主研发出长定子直线电机和悬浮电磁铁,并成功应用于我国时速600公里的磁悬浮列车样机。这意味着,我国高速磁悬浮列车关键技术走在世界前列。据介绍,高速磁悬浮列车与中低速磁悬浮列车对电机驱动的需求不同,而此次研发出的长定子直线电机既能满足车辆高速运行的高功率要求,还能提供车辆所需的悬浮力和牵引力,具有重大的技术和经济意义。
参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A项,“戳”应读chuō;B项,“宝藏”中的“藏”应读zànɡ;D项,“挈”应读qiè。
2.答案:D
解析:A项,“扎”应为“札”。B项,“戮”应为“戳”。C项,“辑”应为“缉”,“接”应为“截”。
3.答案:D
4.答案:B
解析:B项,见异思迁:看见不同的事物就改变主意,指意志不坚定,喜爱不专一。应改为“情随事迁”。
5.答案:D
解析:A项,主谓不搭配,改为“晚年的鲁迅先生”。B项,语序不当或不合逻辑,应改为“不要袖手旁观,更不要对别人挑剔”。C项,搭配不当或成分残缺,应在“对烈士的痛悼之情”前加“抒发了”。
7.答案:C
解析:C项,“谨小慎微”错误,这里是写出了柔石的善良。
8.答案:C
解析:C项,这里没有过多的去“直接抒发对烈士的怀念之情”。
9.答案:作者通过白莽对《彼得斐传》和诗的翻译及有意曲译;他与鲁迅初次见面后的来信坦率地表示“很悔和我相见”;刚从狱中释出,热天穿厚棉袍,汗流满面,却毫无愁苦地便登门拜访鲁迅,并告知自己是革命者这三个具体生动的材料,表现了白莽勤奋坦诚、爱憎分明、坚强乐观的革命文学青年的形象特点。
10.答案:“硬气”指坚定、正直、耿介不阿,“迂”本义含有“拘泥、守旧、不适应形势、不切合实际”的意思,这里则突出柔石率直而不通世情、拘泥而不会变通的性格特点。这固然体现了他的纯洁、善良、淳朴、正直,也反映了他幼稚、简单、书呆子气的一面。
用意:柔石有点迂,单纯可爱,心地善良,同时也反衬出当时社会的黑暗、肮脏,用他的被害来反衬国民政府的残暴。
11.答案:B
解析:B项,鲁迅先生对革命并非漠视和鄙夷,只是清醒地认识到革命的局限性,感到失望。
12.答案:D
解析:D项,“为了表现鲁迅先生孤僻、阴冷的性格”错误,是说小天地里有大胸怀,反衬出鲁迅先生精神的可贵与伟大。
13.答案:(1)生活方面:鲁迅先生居住在北京的十余年里多次搬家,寄居寓所,没有更多的爱好和友人,兄弟反目,百无聊赖,以学术研究打发时日。(2)精神方面:鲁迅先生的精神孤独,他能清醒地认识到辛亥革命的局限性,因此对革命感到失望,对现实社会感到失望。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抓住文中的关键信息“他一生或许都没有过‘家’”“在冷冰的屋子里百无聊赖”等信息,可提炼出其生活和精神两个层面上的孤独。
14.答案:这句话表明了院落环境和居住生活的单调、枯燥,同时,也透露出一种无法言语的疲惫感、沉闷压抑和挣扎无力的绝望感。作者身处先生故居中,感受先生的生活环境,回忆先生的为人处世,体会到了先生孤独、寂寞和无奈的心境,钦佩先生在社会黑暗、革命有着局限性、民族前途难卜的情况下,却顽强地战斗,绝不向黑暗势力低头的不朽精神。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的探究能力。抓住文中的关键信息“身临其境的我,感悟到了鲁迅先生孤独、寂寞和无奈的心境——这是否就是鲁迅先生说过的……”,可知鲁迅“横眉冷对”的精神实质。
15.答案:①③④②
解析:此题考查语句的排列顺序,“柔石”紧承前句作解释,②句放在最后作总结。
16.答案:是大海上的一座灯塔 灯光划破中国社会的黑暗 是冲锋在前的一柄宝剑 剑锋直指封建时代的妖魔鬼怪
解析:注意所给句子运用了暗喻的修辞手法,并且突出作为文学家的鲁迅的重要作用。续写的句子也应当注意这两点。
17.答案:关键信息:①我国自主研发长定子直线电机和悬浮电磁铁,并成功应用;②我国高速磁悬浮列车关键技术走在世界前列;③长定子直线电机具有重大的技术和经济意义。
解析:材料共有三句话。第一句指出我国自主研发出长定子直线电机和悬浮电磁铁,并成功应用;第二句指出此次自主研发的重要意义,即表明我国高速磁悬浮列车关键技术走在世界前列;第三句指出长定子直线电机具有重大的技术和经济意义。据此概括即可,同时要注意字数限制。
标签:统编版 高二 选修中 课文同步练习
相关:关于“为了忘却的”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53]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