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月考试卷
阅读:94 2021-09-22
标签:
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上
月考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4]
辽宁省沈阳市第八十三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初考试语文试题
2021级高一新生入学考试语文试题卷
分值: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一、语言知识及其运用(每小题3分)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那是一张合影,左边是一位英俊的解放军战士,右边是一位文弱的莘莘学子。
B.除了桂林山水外,江西龙虎山的仙女岩也是举世无双的。
C.灾区的人们不是在孤军奋战,千千万万的国人在和他们一起守望相助。
D.每个品牌的背后都有若干人努力拼搏的汗水,他们沥尽心血换来品牌的屹立不倒。
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 不可否认网络通信技术没有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方便。
B.脐橙是当地著名的经济作物,许多赣南农民以种植脐橙为生。
C. 班主任严肃处置了小明欺负班上弱小同学。
D.加多宝旗下产品包括由红色罐装、瓶装“加多宝”凉茶和昆仑山雪山矿泉水组成。
3.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所以说,种善得福,所以根本的解决途径在于努力行善爱惜身体,这才是永久的保富之法。
②反之,如果他本来就体质好,却当成有着重大疾病一样的爱惜身体,他必定会益寿延年。
③我们常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④眼前光景很好不代表以后很好,原因多半是因为人无远虑。
⑤一个家庭即使富贵至极,他终究挡不住只消福不种福。
⑥比如一个人身体很健康,但若他过度消耗,不注意养生,那大病总有一天会找到他。
A.⑤⑥②①③④ B. ③④⑤⑥②① C. ③④②⑤⑥① D.⑤⑥①④③②
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
(一)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第4-5题。(每小题3分,共6分)
塞下曲① • 其六
[ 唐 ] 戎昱
北风凋白草,胡马日骎骎②。
夜后戍楼月,秋来边将心。
铁衣霜露重,战马岁年深。
自有卢龙塞③,烟尘飞至今。
【注释】①塞下曲:这首诗是戎昱的组诗《塞下曲》中的第六首,其他五首都是五言六句的古诗,这一首是五言律诗。此题一作《塞下曲》,唐新乐府辞,属《横吹曲》。②骎骎(qīn):马走得很快的样子。③卢龙塞:古地名,三国魏称卢龙郡,在今河北迁安县西。
4.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主要写边疆的环境:北方凛冽,白草凋敝,胡人的战马跑得快。
B.颔联着力刻画边将的形象,表现了其夜间巡逻时赏月的愉悦心情。
C.尾联是诗人从边将的形象中自然引发出的感叹,表达了对战争的厌恶。
D.全诗表现了残酷战争给边塞将士带来的苦难,寄寓了渴望和平的美好愿望。
5.下列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的环境描写意在渲染紧张的沙场气氛,欲扬先抑,笔势凌健。
B.颔联月与心相对,为边将出场做铺垫,简练含蓄。
C.首尾两联互相照应,使得中间两联的边将形象更为生动,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D.全诗遣词造句严整工稳,用字凝练、准确、形象。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6-8题。(17分)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除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关中自元昊叛,民贫役重,岐下岁输南山木筏,自渭入河,经砥柱之险,衙吏踵破家。轼访其利害,为修衙规,使自择水工以时进止,自是害减半。
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雨日夜不止,城不沉者三版。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朝廷从之。
浏览完整试题
徙知湖州,上表以谢。又以事不便民者不敢言,以诗托讽,庶有补于国。御史李定等摭其表语,并媒蘖所为诗以为讪谤,逮赴台狱,欲置之死。锻炼久之,不决。神宗独怜之,以黄州团练副使安置。轼与田父野老,相从溪山间,筑室东坡,自号“东坡居士”。
四年知杭州。杭本近海,地泉咸苦,居民稀少。唐刺史李泌,始引西湖水作六井,民足于水。白居易又浚西湖水入漕河,自河入田,所溉至千顷,民以殷富。湖水多葑,自唐及钱氏,岁辄浚治,宋兴,废之,葑积为田,水无几矣。轼见茅山一河,专受江潮,盐桥一河,专受湖水,遂浚二河以通漕。复造堰闸,以为湖水蓄泄之限,江潮不复入市。以余力复完六井。又取葑田积湖中,南北径三十里,为长堤以通行者。堤成,植芙蓉、杨柳其上,望之如画图。杭人名为苏公堤。轼二十年间,再莅杭,有德于民,家有画像,饮食必祝。又作生祠以报。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
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
B.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
C.轼诣武卫营/呼卒长 /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
D.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
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冠又称“加冠”“弱冠”,指男子二十岁。古代男子成年时举行加冠的礼仪。后代冠礼虽废,但仍保留“加冠”“已冠”“弱冠”等说法。
B.元昊,党项族,西夏的开国皇帝,在位时对北宋作战,连续夺得胜利,扩展、确立了西夏的疆域。
C.刺史在唐朝是指中央派去各州监察、审核的官员,属官有长史、司马等。
D.生祠是古代信仰 民俗,指为活着的人建立祠庙,而加以奉祀。
8.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苏轼家教良好,学识广博。母亲程氏亲口把书上知识传授他,等到弱冠,博通经史,写文章每天可以写数千字。
B.苏轼恪尽职守,不因循守旧。任职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时,百姓贫困差役繁重,衙吏相继破产。苏轼访察其利弊所在,修订衙规,从此害处减少了一半。
C.苏轼虽受小人陷害,却随缘自适。苏轼遭受陷害,被捕入狱,但出狱被贬黄州后,却能与农夫老翁融洽相处,并自号“东坡居士”。
D.苏轼一心为民,政绩卓著。在杭州首次任职时,苏轼就疏通茅山、盐桥二河来通航运,建造了坝堰闸门,用来作为只积蓄湖水的枢纽。
9、翻译文中画线句子。(8分)
(1)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
(2)又以事不便民者不敢言,以诗托讽,庶有补于国。
(三)古诗文积累。(5分)
10.填补下列句子的空缺处。(每空1分)
(1)山不厌高, 。 曹操《短歌行》
(2)羁鸟恋旧林,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3)无边落木萧萧下, 。杜甫《登高》
(4)乱石穿空,惊涛拍岸,_____ ______。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
(5)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李清照《声声慢》
三、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1-13题。(13分)
第一次背娘
刘俊奇
⑴第一次背娘,是十多年前一个秋初的日子。那一年我53岁,娘72岁。
⑵那些日子一直阴雨连绵。每到这个季节,娘的膝关节病便会复发,于是便给娘去电话。
⑶电话的那端,娘全无了往日的欢欣,声音沉闷而又有些迟疑。娘说,你要是不忙,就回来带我去医院看看也好……
⑷ 我的心里一阵恐慌。那时候娘大多数时间住在老家,她喜欢这样自由自在的生活,说家里有老姊妹们可以拉呱,在城里你们都上班去了,自己一个人闷得慌。只有到了每年最热和最冷的日子,娘才会在我们的劝说下,到我和弟弟妹妹工作的省城和海滨城市住上三四个月。娘一个人在老家住的时候,因为担心儿女的惦念,总是报喜不报忧,像今天这样主动提出让我回去,还是第一次。我立刻放下手头的工作,驱车三百多公里,从济南赶到沂蒙山老家。
⑸ 一路上忧心如焚,娘的点点滴滴涌上心头。
⑹ 父亲去世时,娘才33岁,我最小的妹妹刚刚出生三个月。为了把我们兄妹五个拉扯长大,尽早还清为父亲治病欠下的债务,娘就像一台机器,不分昼夜地运转着:白天在生产队干一天的活,半夜又要爬起来,为生产队推磨、做豆腐,这样每天便可以记两个劳动力的工分,而她每天的睡眠,经常只有三四个小时。那时候,我们那里每天的工分价值1毛多钱,娘却经常一天可以挣3毛钱的工分。村子里的人经常议论我娘的身子骨是“铁打的”。我大伯则慨叹,就算是铁打的身子,也磨去半截了啊!时光磨走了岁月,却磨不走娘的意志力。那时候,娘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咱不能让人家看不起,不能让人家笑话你们是没有爹的孩子……
⑺在我的记忆中,最令人恐惧的农活之一,是从村西的渠道里挑水抗旱。那时候种花生、种玉米、栽地瓜,全部要靠人工挑水。初春时节乍暖还寒,娘挽起裤子赤着脚,一次次走进冰凉的渠水,在陡峭、湿滑的坡道上,弓着腰,挑着两个与自己体重差不多的水桶,一趟又一趟,在水渠和坑坑洼洼的庄稼地里来回奔波。
⑻后来,渐渐长大的我也加入到挑水抗旱的行列,才体会到那是怎样的一种苦不堪言:一根钩担挑着两个装满水的桶,沿着45度、近二十米高的一条又湿又滑的陡坡,上上下下,步步惊心。挑水上坡时,必须保持身体与陡坡的平衡,脚要稳,脚趾头必须像钉子一样扒在湿滑的坡道上,稍微不小心,就会连人带桶滚进水渠……至今每次回老家,路过那条已经被移除了高高的土堰,看起来已经不是不是那么高、那么陡的水渠,腿依然会不由自主地发抖……娘说,那时候她一天最多挑过七十多担水,膝关节就是那时候落下的病根。
展开余下试题
⑼我曾经到省、市多家医院为娘看病,医生说是长期劳损引起的退行性病变,没有什么有效的治疗方法。
⑽ 汽车驶过一条小河, 因为连续的下雨,到处泥泞,我让司机把车停在村头,心急火燎地向家里走去。
⑾ 娘见到我,艰难地从床上坐了起来,手抚在肿得像大馒头的膝盖上,脸上呈现出痛苦又有些歉意的表情。我在娘的跟前蹲了下来,想背着她上车。娘犹豫了片刻说,“我一百三十多斤呢,你背不动吧?”看看院子里的泥和水,娘还是顺从地趴在了我的背上。
⑿ 平生第一次背娘,才知道一百三十多斤的娘是如此重。娘看我有些摇摇晃晃,几次想下来,我阻止了。走到街上,一位婶子正在大门口做针线,看见娘趴在我的背上,有些乖乖的样子,便哈哈地笑了起来,“哎呦,年幼时背着儿子,现如今老了,得让儿子背着喽……”
⒀ 娘“嘿嘿”地笑着,笑声中,有羞涩又有些幸福的味道。 婶子的话,让我心头一热,眼泪差一点流出来。想起儿时在娘背上的岁月,今天终于可以背着娘,既激动,又有些成就感。记得我十五岁的那年,一次我突然肚子剧烈疼痛,吓得娘不知所措,慌忙背起比她还高的我,撒腿便往村卫生室跑……
⒁ 在临沂市人民医院,我背着娘楼上楼下看门诊,拍X片,做各种检查,到处是温馨的目光和礼让。医生说娘的腿并无大碍,开了些消炎和外敷的药,提醒要注意保暖等。
⒂中午,我背着娘走进一家比较气派的酒店。正在这里用餐的人们向我们行注目礼,许多人站起来鼓掌。
⒃ 平生第一次背娘的我,那一天竟如明星般的荣耀……
⒄吃过饭,我劝娘随我一起回省城去住,娘说家里还有喂的鸡,离不开,还是像往年一样,天气冷了再去吧。我拗不过娘,只好把娘送回家。
⒅ 晚上七点多钟回到省城,立即给娘去电话报平安。电话里却传来娘的哽咽声。我大惊失色,慌忙说娘你不要紧吧?腿是不是还是疼得厉害?
⒆娘没有回答,抽啜了许久才问我,你的腿、腰没事吧?你也是五十多岁的人了……背了我一天,心疼死我了……
⒇ 顿时,我泪如雨下……
11.除了顺叙外,本文还运用了哪几种记叙方式?分别有何作用?(5分)
12.请自选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4分)
初春时节乍暖还寒,娘挽起裤子赤着脚,一次次走进冰凉的渠水,在陡峭、湿滑的坡道上,弓着腰,挑着两个与自己体重差不多的水桶,一趟又一趟,在水渠和坑坑洼洼的庄稼地里来回奔波。
13.文章的结尾非常感人。请结合文意简析“顿时,我泪如雨下…‥”一句中包含“我”怎样的复杂情感。(4分)
四、写作(50分)
14.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段新的旅程即将开启,翻捡行囊时我们发现,有的东西很快用上了,有的暂时用不上,有的想用而未曾准备,有的则会一直伴随我们走向远方……
高中的生活即将开始,意味着你也将踏上一段新的旅程,面对的新的旅途的开始,读了上面的一段话,结合你自己的实际,你有哪些心得思考呢?
要求:①立意准确,思想健康;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用规范汉字书写,展现假期练字的成果,不少于6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参考答案
1. A(选项A 搭配不当,莘莘学子指众多的学生,不能指一个学生)
2.B(A选项否定不当,三个否定相当于一个否定,网络技术没有为生活生活带来方便,与事实不符。C.选项缺少成分宾语,应加上“的行为”。 D选项“包括…‥”和“由…‥组成”句式杂糅,应删“包括”或“由”和“组成”)
3.B (按照逻辑顺序,③为中心句,①为结尾总结句,⑥在的②的后面,前后转折)
4.B 颔联写戍边老将凝望秋月,想起万里之外的家人,心中不禁涌起一阵凄楚之情。
5. A 首联是在写实,这里的环境描写意在为边将的出场做足烘称和铺垫之功,最终表现的是战争带来的苦难,其中丝毫没有“扬”的意思。
6、C
7、C【解析】(唐朝刺史是州最高行政长官,而非中央派去各州监察、审核的官员,汉代才是。)
8、D【解析】(不是首次任职,从“再莅杭”可以看出来;“用来作为只积蓄湖水的枢纽”,错,还用来排泄湖水。)
9、(1)苏轼说:“富人出去了,百姓都动摇,我和谁守城?我在这里,一定不能让水冲塌城墙。”
(2)又因为有些事对百姓不利而不敢说,用诗来讽刺,希望有益于国家。
【参考译文】
苏轼字叫子瞻,是眉州眉山人。十岁时,父亲苏洵到四方游学,母亲程氏亲自教他读书,听到古今的成败得失,常能说出其中的要害。到二十岁时,就精通经传历史,每天写文章几千字,喜欢贾谊、陆贽的书。任职大理评 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关中自从元昊叛乱后,百姓贫困差役繁重,岐山下每年输送到南山的木筏,从渭河进入黄河,经过砥柱的险处,衙门役人相继破产。苏轼访察到其利弊所在,为他们修订衙规,让他们自己选择水工按时进送或停止,从此害处被减少了一半。
调任徐州 知州。黄河在曹村决口,泛滥到梁山泊,流入南清河,汇集于徐州城下,水位上涨如不及时排泄,城墙将要被浸坏,富裕的百姓争着 出城避水。苏轼说:“富人出去了,百姓都动摇,我和谁守城?我在这里,一定不能让水冲塌城墙。”又把富人重新赶进城去。苏轼到武卫营去,对卒长说:“河水将要冲坏城墙,事情紧急,你们虽是禁军,姑且给我出力。”卒长说:“太守尚且不躲避水患,我等小人,应当效命。”他就率领兵卒拿着畚箕铁锹出去,筑起东南长堤,从戏马台开始,直到城墙。雨日夜下个不停,城墙没有被淹没的仅有三版。苏轼住在堤上,路过家门也不进去,派官吏分段防守,最终保全了这座城。他又请求调发第二年的役人来增筑旧城,又用木头筑堤岸,以防水再来。朝廷同意了他的做法。
调任湖州知州,上表谢恩。又因为有些事对百姓不利而不敢说,用诗来讽刺,以求有益于国家。御史李定等摘取他章表中的话,并且引申附会他所作的诗说是诽谤皇上,逮捕进御史台监狱,想置他于死地。罗织罪名很久不能判决。神宗独自怜惜他,把他作为黄州团练副使安置。苏轼与农夫老翁,一起在溪谷山林间生活,在东坡建造房屋,自称“东坡居士。”
元佑四年(1089)苏轼任杭州知州。杭州原来近海,当地泉水咸苦,居民稀少。唐代刺史李泌首先引西湖水造了六口井,百姓用水充足。白居易又疏通西湖水流入运河,从运河流入田亩,灌溉田地达一千顷,百姓因此殷实富裕。湖水中有很多茭白根,从唐朝到吴越钱氏,每年都疏浚治理,宋朝立国后,停止了,茭白根积为田,剩下水面没有多少了。苏轼看到茅山一条河专门接受江中潮水,盐桥一条河专门接受湖水,就疏通二河来通航运。又造了坝堰闸门,用来作为积蓄和排泄湖水的枢纽,江中的潮水不再流入城市。用剩下的物力人力修复了六口井,又把茭白根堆积在湖中,筑成南北长三十里的长堤以便通行。堤筑成后,又种了木芙蓉、杨柳在堤上,看上去就像图画一样,杭州人称之为“苏公堤”。苏轼二十年中第二次到杭州,对百姓有功德,家家有他画像,人们饮食时一定向他祝福。又造了生祠来报答他。
10、略
11.倒叙和插叙(1分),开头明确是“十多年前”的事情,可见是倒叙,作用:引出本文“背娘”的内容,有悬念效果,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2分)第⑹段到第⑼段是插叙,作用:补充了“我”的家庭背景,丰富了文章内容,为后面背娘情节做了铺垫,同时插叙也让行文有波澜,避免平铺直叙。(2分)
12.运用动作描写,通过娘的“挽起”、“赤着”、“走进”、“弓”、“挑着”、“奔波”等一系列动作,具体传神地写出了娘挑水抗旱的艰辛,侧面表现出“我”对此的恐惧心理。
13“我”为娘对“我”的体贴关爱而感动;对未能很好地照顾娘而感到愧疚自责;对娘一生的辛劳付出充满了感激之情。(答对其中2点即可得满分)
上一篇:
河南省林州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检测(普通班)语文试题
下一篇:
辽宁省大连市重点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测试语文试题
标签:
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上
月考试卷
相关:
关于“辽宁省沈阳”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4]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