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月考试卷
阅读:89 2021-09-25
标签:
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上
月考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89]
安徽省舒城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舒城中学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统考
高一语文
分值:150分 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所有的艺术创作,开拓的都是一个艺术的空间;而艺术的空间说到底,是一个想象的空间。想象的空间不同于现实的空间,但又是以现实的空间为基础的。这里有两层意思:一是说,艺术家若没有对现实空间的感受,就不可能产生艺术的想象,就不可能开拓出想象的空间来。一个自幼目盲的人,是不可能创作出优秀的绘画作品的;一个自幼耳聋的人,也是不可能创作出优秀的音乐作品的。二是说,想象的空间之所以是想象的空间,归根到底是以现实的空间为依据的。我们说一个艺术家的想象力十分丰富,是说他主观想象的世界与直感到的现实空间,有着极大的差别。没有现实空间的参照,是无所谓想象力丰富不丰富的。想象空间与现实空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也就有了彼此的关系问题。
在这里,想象可以有两种不同的形式:一是通过想象构造出的世界在表现形态上更加类似于现实空间,让读者如同进入一个特定的现实空间一样,进入作家构筑的艺术世界中去。这个世界实际上是一个想象的世界,但并不让人感到奇异或怪诞。二是通过想象构造出的是明显不同于现实空间的另一类空间。对于这样一个想象空间,人们是陌生的,如梦如幻。但也正因为如此,它才让人领略到一种奇幻或怪诞的美感。实际上,这两种空间都是想象空间。但因为前一种在读者的感受中,大致等同于现实世界,所以我们常常将其作为现实空间本身来分析和理解,不认为它是虚幻不实的。而后一种在读者的感受中,就根本不同于现实世界,带有明显的梦幻感觉,所以我们常常直接称之为梦幻空间。一部《红楼梦》就同时具有这两种不同的想象形式:太虚幻境构筑的是一个梦幻空间;而对贾府人物及其生活环境的描写,则是有关于现实空间的想象空间。
想象空间虽然是在现实空间的基础上产生的,但想象空间与现实空间却有着根本的差别。具体而言,现实空间不是一个人按照个人的意愿随意创造出来的,而是外在于任何一个个体人先行存在的。它给任何一个个体人,都提供了一定的自由活动的空间,但这种空间,又是极其有限的,是不能满足任何一个个体人的全部要求的。总体而言,对于任何一个个体的人,现实空间都是不完全自由、不完全舒适的。想象空间则不同了。想象空间不是外在于它的创造者的,而是它的创造者自由想象的产物。尽管他所创造的这个想象空间本身,也不是完全自由的,但想象空间对于它的创造者而言,则是自由的。假若《红楼梦》真的是曹雪芹的一部“自传”,曹雪芹就是贾宝玉。贾宝玉在贾府那个现实空间中是不自由的;而曹雪芹在创作《红楼梦》的过程中,体验的却是创造的自由。《红楼梦》的读者在阅读《红楼梦》的过程中,获得的也是自由的体验;他们已经不受贾府这个现实空间的束缚,他们是在超越贾府这个现实空间的视点上,来俯视这个空间的。所以想象空间是对现实空间的超越——现实空间是不自由的,想象空间则能满足人对自由的要求。
(选自王富仁《现代中国异城小说研究•序》,有删改)
1.从原文看,下列对“想象空间”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想象空间是以现实空间为基础创造出来的艺术世界。
B.想象空间在读者的直接感受中大致等同于现实世界。
浏览完整试题
C.想象空间是作家经过自由创造开拓出的想象的世界。
D.想象空间可以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获得自由的体验。
2.下列对原文结构和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一段用自幼目盲的人创作优秀绘画作品受限的例子,说明艺术家需依据现实空间的感受开拓出想象空间。
B.第二段指出了两种不同的想象形式能构筑不同的想象空间,《红楼梦》就同时具有这两种不同的想象形式。
C.第三段用运用对比分析现实空间和想象空间的根本差别,前者是客观存在的,后者则是创造者自由构造的。
D.文章用先总后分的方式阐述了想象空间的基础,想象的两种形式,现实空间和想象空间的差别等三个问题。
3.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想象空间与现实空间差别越大,越能说明艺术家想象力强、创作水平高。
B.类似于现实空间的想象空间与现实关系密切,让人产生如梦如幻的感觉。
C.梦幻空间以想象空间为依据,大致等同于现实世界,又让人有陌生感。
D.想象空间能够超越人们感到不自由的现实空间,能让人在其中感到自由。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创新就是生产力,企业赖之以强,国家赖之以盛。在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以科技创新催生新发展动能,指出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实现依靠创新驱动的内涵型增长。我们要大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尽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这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也是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关键。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住了创新,就抓住了牵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牛鼻子”。今天,我国已经成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大国,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日益增强。同时,我国发展还面临重大科技瓶颈,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格局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要实现高质量发展,还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走创新驱动发展之路,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和全面创新,充分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作用。
(摘编自《以科技创新催生新发展动能》,《人民日报》2020年8月28日)
材料二:
从高铁到太空探索,从新能源汽车到移动支付,中国在科技领域的长足进步深刻改变着人们的工作与生活,也促使人们以更加科学的方式思考和实践,进一步释放社会创新活力。
创新正持续激发着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以物联网为例,2020年,中国是物联网应用实践最多、创新开发规模最大的国家,占全球物联网产值的1/4左右。
在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京东方董事长陈炎顺表示,中国企业已逐渐成为全球创新的主体,要增强企业创新引领作用,抢抓数字经济发展机遇,充分发挥“中国创新之力”带动全球产业升级的巨大推动力,增强定义产品、市场、商业模式的能力,带动消费升级。
去年疫情发生以来,国家提出大力发展以数据中心、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为代表的“新基建”,推动数字经济跟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回望“十三五”,五年来我国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从1.42万亿元增至2.21万亿元,着力加强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科技实力进一步增强。
(摘编自毕磊《科技创新不停步 砥砺奋进新征程》,《人民日报》2021年3月8日)
材料三:
新技术正在深度改变我们的生活,技术应用所引发的社会问题,也正获得前所未有的关注。2020年上半年,我们见识了科技战疫的不小成就,“兴奋曲线”上扬;下半年,过度搜集数据、人脸识别数据滥用等负面问题,又加剧了人们对“技术作恶”的忧虑,“焦虑曲线”翘尾。这种“喜忧曲线交叉”,反映了人类历史上技术与社会之间持久的张力。
当前,我们的技术应用场景是丰富的,却也是有选择性的。各类企业生产并提供的人工智能产品与服务多集中于智能医疗系统、在线办公平台等偏工具品类,眼下需求更为迫切的“适老化”产品与服务却研发和供应不足。“社会标签”与“社会情境”的缺失,不仅会导致科技产品同质化严重,让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变形为社会工程学,更有可能因为在性别、宗教、民族、文化、法律等方面的偏差理解和操作,造成严重的社会后果,增加人们对新技术的“恐惧”。
解决这些问题,一方面要加强平台企业外部治理,即健全数字规则,提升监管能力;另一方面要加强平台企业自我治理,科技公司和技术开发者们需要将更多的社会情境写进代码里,将人文态度写进代码里。从根本上来说,就是要鼓励科技创新和社会创新“齐头并进”,鼓励创造出更多能够解决社会问题的科技产品与服务。
(摘编自吕鹏《科技创新与社会创新如何“齐头并进”》,
《光明日报》2021年1月18日)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创新就是生产力,企业和国家都依赖它而变得强大、繁盛,习主席在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上强调要用科技创新催生新发展动能。
B.我国已是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大国,然而还没有根本改变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我们还需要突破相关重大科技瓶颈。
C.进一步释放社会创新活力,促使人们以更加科学的方式思考和实践,目前高铁等科技领域的长足进步深刻改变着人们的工作与生活。
D.2020年,我们见识到了科技战疫的成就,由此感到兴奋;也对“技术作恶”深感忧虑:这反映出人类技术与社会之间持久的张力。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也就是牵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牛鼻子”;在我国,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正在日益增强。
B.我国大力发展新基建,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疫情以来,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不断增长,用于加强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C.当前人工智能产品与服务多集中在智能医疗系统等偏工具品类,而“适老化”方面研发、供应不足,这与技术应用场景的丰富性和选择性有关。
D.缺失“社会标签”“社会情境”,会导致科技产品同质化严重和新基建变形;某些情况下,社会后果可能严重,对新技术的“恐惧”可能增加。
6.当前形势下,如何让科技创新更进一步?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展开余下试题
孩子们
[波兰]姆罗热克
那年冬天,雪下得很大,市政广场上,几个孩子在兴奋地堆着雪人。
广场非常大,每天有很多人来来往往,政府机关的许多窗户都朝着广场。
广场中间,孩子们玩兴正浓。他们先滚了一个很大的雪球,算是雪人的肚子。后来又滚了些小一点的球,做其他部位。然后又滚了个更小的球,便是雪人的小头颅了。他们捡了些小黑煤块,充作雪人的扣子,从上到下扣得整整齐齐。鼻子是一根胡萝卜。所有的小孩子,都会堆这样的雪人。孩子们玩得很高兴,很忘情。
人们在广场上来来往往,都会为雪人稍作停留。各个机关在办公,似乎并未在意广场上的孩子及他们的雪人。
父亲很高兴他们玩这种游戏。因为他的孩子们在新鲜空气里玩耍,脸蛋儿都红红的,胃口好,饭量也会增大。
但在傍晚,却忽然传来了敲门声。进来的是广场售报亭的报贩子。他一进门就表示抱歉,说打断了他们休息,但他认为有必要同父亲探讨一些问题。小孩子年幼无知,得好生照看,这对他们以后有帮助;他要对孩子负责,不能有丝毫疏忽。这是他登门拜访的原因所在。
然后,他说到了来的重点,他谈到了孩子们给雪人装的胡萝卜鼻子,红得就跟他的鼻子一样。他的鼻子红是由于受了冻伤,不是因为喝多了酒。他认为孩子们不该用这个来取笑他。因此,他希望能阻止这一切。
父亲很理解他,也很重视这些意见,这当然是孩子们不对。他们真不懂事。于是他把孩子们都叫过来,严厉地问:“你们怎么能取笑这位先生而给雪人装个红鼻子呢?”
孩子们很惊讶,不明白怎么回事。后来他们听清楚了,马上摇头说,他们根本没想过。
但是,他们仍为此受到了父亲的惩罚。目的已达到,报贩子返身走了,却在门口跟区合作社主任碰了个满怀。父亲很热情地招待主人,但不明白这样一个重要人物来这里干什么。主任见到孩子们立即皱起了眉头:
“哼!就是他们!您应对他们严加管教。别看他们小,可是很厉害呢。今天我从窗户巡视广场,我看到了什么?他们竟然在那儿堆雪人!真令人……”
“啊,您也是为那个鼻子……”爸爸猜测说。
“什么鼻子?哦,不,我是说,他们把第二个雪球放在第一个上面,第三个再放在第二个上面,这是什么意思?以为我看不懂吗?这怎么能让人忍受?”
见父亲不明白,主任更生气了。
“你难道还不懂这意味着什么吗?他们是想说,在这个区合作社里一个窃贼坐在另一个窃贼的头上。可这是诬蔑,谁都不敢乱说,就是报纸也得谨慎谈论这事儿,可他们……”
主任一再强调,考虑到孩子们年龄尚幼,不要求公开赔礼道歉,但今后要多加注意。
孩子们又一次受到审问,问他们堆雪球时,是否想说明区合作社里一个窃贼坐在另一个窃贼头上。
孩子们依旧摇头。但不可避免的,他们又受到了惩罚。
事情并没有到此结束。门再一次被敲响。门外是本区名声显赫的人物——市人民委员会主席。
“我是为孩子们的事而来的。”
父亲似乎有点习惯了,也有了经验。因此,向他推过椅子,请他坐下。
主席开口说:“我对您很失望,您竟然可以容忍家里人反对政府?”
父亲更不明白了,自己怎么会与政府作对了?
“您的思想觉悟完全展现在了孩子身上。谁会对人民政权机构进行讽刺?是您的宝贝孩子!”
“噢,您……”父亲胆怯地道,“似乎是说一个窃贼……”
“窃贼?小事一桩!难道您不清楚,在市人民委员会主席的窗下堆雪人意味着什么?您不知道我们在背后曾被嘲笑了几百次。为什么您的孩子不在别的部门窗下堆雪人?怎么?您以为沉默就可以了?这沉默意味深长,我能从中得出结论。”
“好吧!亲爱的先生,我想您应该好好想想了,”主席接着说,“顺便说一下,在家里不系扣,是我的私事。您的孩子为什么要用这事来开我的玩笑?雪人身上从上至下的一排扣子也是语义双关的。我再说一遍,这完全是我的个人问题,这不应该受到嘲笑,您的孩子无权过问!”
深受指责的父亲有些受不了了,他把孩子们全都叫来,要求他们马上承认,刚才主席所说的一切都是他们精心安排的。
孩子们虽然还是不明白为什么,但依照父亲说的,保证他们堆雪人不过是为了玩耍,没有任何附带想法。但是,父亲为了以防万一,不仅不准他们吃晚饭,罚他们站墙角,还加了一些更严厉的惩罚。
这天傍晚,还有几个人来敲他们家的门,但父亲再也没有开过门。
第二天,我又看见了那三个孩子。广场是不准他们再去玩耍了。他们的小脑袋一定又在想着什么。
“我们再来堆雪人吧。”一个说。
“咦,还玩呀,太没趣了!”
“我们来堆那个卖报的,给他安个大大的红鼻子。他的鼻子红,因为爱喝酒,这可是他自己说的。”第二个宣布。
“不,我们堆那个合作社主任吧!”
“干脆堆那个主席吧!因为他是个笨蛋,还给他安上一排扣子,把他的隐私泄露出去。”
孩子们又闹了起来,又找回了昨天堆雪人时的快乐。最后决定挨个儿堆。
他们比昨天更卖力、更开心地干了起来。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是一篇有荒诞意味的小说,作者通过平实洗练的语言,再现了滑稽可笑、荒唐扭曲的人物和事件, 映照出波兰民众的生活环境。
B.小说中,广场上的报贩子来找父亲时说了一堆抱歉的话,再说到红鼻子的事,说明他是真心希望能帮助孩子们做到多为他人着想。
C.小说中报贩子、区合作社主任、市人民委员会主席等对雪人有所不满,认为孩子们在堆雪人时别有用意,加深了小说的讽刺意味。
D.小说主要运用了语言描写来刻画其中人物,富有个性化,他们或委婉谨慎,或咄咄逼人,或童真烂漫,呈现出特点不一的人物形象。
8.根据小说内容,概括小说情节要点。(6分)
9.小说结尾,孩子们准备挨个儿给昨天来家里的人们堆雪人,这一情节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义,完成10~13题。
杜甫字子美,少贫不自振,客吴越、齐赵间,李邕①奇其材,先往见之。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天宝十三载,玄宗朝献太清宫,飨庙及郊,甫奏赋三篇。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数上赋颂,因高自称道,且言:“先臣(杜)恕、(杜)预以来,承儒守官十一世,迨(杜)审言②,以文章显中宗时。臣赖绪业,自七岁属辞,且四十年,然衣不盖体,常寄食于人。窃恐转死沟壑,伏惟天子哀怜之。若令执先臣故事,拔泥涂之久辱,则臣之述作,虽不足鼓吹《六经》,至沉郁顿挫,随时敏给,扬雄、枚皋③可企及也。有臣如此,陛下其忍弃之?”
(节选自《新唐书·杜甫传》)
李白字太白。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神龙初,遁还,客巴西。天宝初,白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白犹与饮徒醉于市。帝坐沉香子亭,意有所感,欲得白为乐章,召入,而时白已醉。稍解,授笔成文,婉丽精切,无留思。帝爱其才,数宴见。白尝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力士素贵,耻之,遂摘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止。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骜放不自修。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白浮游四方,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官锦袍坐舟中,旁若无人。
(节选自《新唐书·李白传》)
【注】①李邕:诗人、书法家。②杜审言:杜甫的祖父。③杨雄、枚皋:西汉文学家。
展开余下试题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
B.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
C.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
D.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字和名的意义多有关联。字是为便于他人称谓,对他人称字是出于礼貌和尊敬。
B.六经,指孔子晚年整理的《诗》《书》《礼》《易》《乐》《论语》。因《乐经》失传,故称“五经”。
C.徙,徙居,搬家,迁徙。也指流徙,即古代的流放刑罚,流放有罪之人到边远地区。
C.金銮殿,唐代宫殿内有金銮殿,是文人学士待诏之所。后来小说戏曲中泛称皇帝接受朝见的殿。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杜甫少时生活贫困,但很有才能。他没有考取进士,滞留长安。天宝十三年,唐玄宗朝拜献祭于太清宫,杜甫进献三篇赋。
B.杜甫一心想“执先臣故事,拔泥涂之久辱”而“数上赋颂”,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一面,也体现出他内心郁郁不得志的愁苦。
C.李白诗名远扬,被贺知章称为“谪仙人”。后李白得到玄宗厚爱,多次宴请,可他狂骜不驯,常和酒友在闹市上喝得烂醉。
D.李白文采出众,志向高远;他蔑视权贵,不屑与高力士等为伍,借醉酒让高力士脱靴。主动拒绝皇帝封官赏赐,云游天下。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客吴越、齐赵间,李邕奇其材,先往见之。
(2)力士素贵,耻之,遂摘其诗以激杨贵妃。
(二)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
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
顾炎武
是日惊秋老,相望各一涯。离怀销浊酒,愁眼见黄花。
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多蒙千里讯,逐客已无家。
【注】顾炎武,明清之际著名学者、诗人。明末投身反宦官、权贵斗争。清兵南下,参加人民抗清起义。入清后,多次拒绝清廷征召,流亡北方,考察山川形势,志存恢复。
14.以下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是日惊秋老:就是无情的日月送来秋天,催人衰老,令人震惊。
B.相望各一涯:天各一方,遥相瞩望。
C.离怀销浊酒:离别的情怀只能借浊酒来排遣。
D.逐客已无家:亡国之人,已无家可言。
15.“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中的“肝胆”和“阅”在这里各是什么意思?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8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8分)
(1)李商隐的《夜雨寄北》中“,”两句超越时空,想象了日后重逢时的情景。
(2)晏殊的《浣溪沙》中“,”两句,通过一“来”一“去”,着重描写今日之感伤,对仗工整,被誉为“千古奇偶”。
(3)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自叙志向的句子是:“,”。
(4)《礼记》中提出了“老有所终”“幼有所长”的社会愿景。陶渊明《桃花源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借老人和小孩们自得其乐的生活,把晋人这个看来并不高但当时却难以实现的社会理想艺术地展现了出来。
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锦鲤”是一种高档的观赏鱼,有“水中活宝石”的美称。追溯锦鲤的历史,中国自古有“鲤鱼跃龙门”之说,喻人官运亨通。而锦鲤真正“跃上龙门”是在日本。锦鲤最初由中国传入日本,( ),备受皇族的;人们赋予其吉祥、幸福的文化内涵,甚至视锦鲤为日本“国鱼”。除了现实中养殖的锦鲤,网络虚拟空间中的锦鲤符号也呈现出了明显的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相的特点,五月鲤鱼旗、日式庭院中的大和锦与昭和三色锦鲤都成了“锦鲤祈福”微博的主要配图。
如今,兜兜转转的锦鲤又回到了中国当起“网红”,变成新晋网络热点现象,吸粉无数。从2018年国庆期间如火如荼的抽奖活动“寻找中国锦鲤”,到当下考前考后风靡的“转发锦鲤求通过”,网友的行为像极了生活里的求神拜佛。但需强调的是,转发“锦鲤”不是对日常生活中祈愿仪式的简单移植,大多数人只是通过这样的网络祈愿行为温和地表达着对现实压力的,转发“锦鲤”隐含着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景。当然,迷信不可取,只转发“锦鲤”而空想不劳而获必然无益。我们不能真的将愿望、理想全都交给“锦鲤”,人生不可能处处,奋斗才是真正的人生“锦鲤”。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青睐 融合 对抗 顺风顺水
B.青睐 契合 反抗 左右逢源
C.推崇 契合 对抗 顺风顺水
D.推崇 融合 反抗 左右逢源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经过日本养殖者的改良培育,变得绚丽多彩
B.得到日本养殖者的改良培育,才更绚丽多彩
C.后来在日本经过了改良培育,变得绚丽多彩
D.经过日本养殖者的改良培育,更加绚丽多彩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如今,锦鲤回到了中国,又兜兜转转当起“网红”,成为新晋网络热点现象,吸粉无数。
B.如今,锦鲤回到了中国,兜兜转转又当起“网红”,成为新晋大热网络用语,吸粉无数。
C.如今,锦鲤又兜兜转转回到中国,当起了“网红”,成为新晋网络热点现象,吸粉无数。
D.如今,锦鲤兜兜转转又回到中国,当起了“网红”,成为新晋大热网络用语,吸粉无数。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一提到根的作用,可能首先想到① 。这两项是绝大多数植物根系的本职工作。然而,进化史上最早出现的根,作用却并非吸收水分和吸取养料,而是 ② ,这种早期类型的根被称为假根。 ③ ,是因为在这些根内部没有运输水分和养料的通道,它仅有的作用就足固定植株。假根将植物固定在合适的生活环境中,会降低风吹和水流的影响,提高其生存几率。
21.阅读下面两则材料,用一句话概括材料内容,不超过20个字。(3分)
材料一:
近年来清明节祭奠亲友,一些地方从烧冥钞、纸人、纸马,发展到烧纸电视机、纸数码相机,甚至烧纸汽车、纸别墅……
材料二:
今年清明节前,某市首个在线祭祀网站开通。清明节时,许多市民纷纷登录该网站,上传纪念图片,发布纪念文章,祭奠逝去的亲友,表达哀思。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车从乡镇开往县城,车厢地上有几片菜叶。一位小男孩从司机座后取下一个塑料袋,弯腰拾起菜叶子,这还不算完,他又穿梭在车厢前后,把乘客脚上带上车来的杂物和一些细小垃圾,全部认认真真捡了个遍。坐着的大人们感动了:这孩子,多好啊!大家表示今后都要这样做。司机对孩子说:以后你再坐车,我给买票!孩子妈妈婉拒了这份好意,说:平常我们就是这样教育的,要他养成这样的习惯。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怎样的联想或思考?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写一篇记叙
上一篇:
浙江省宁波市赫威斯肯特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夏校阶段测试语文试题
下一篇:
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入学考试语文试题
标签:
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上
月考试卷
相关:
关于“安徽省舒城”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89]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