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80  2021-09-25
标签: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上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80]
四川省眉山市仁寿第一中学南校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入学考试语文试题
仁寿一中南校区2021级高一(上)入学考试
语文试题 2021.9.1
语文试题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相应位置。
2.答选择题时,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卷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方框内,方框外答题无效。
一、读·书(16分)
1.暑假中大家读(看)了《觉醒年代》,请回答以下问题。(4分)
你知道“她”这个字是谁发明的吗?

你知道北大的校徽是谁设计的吗?

2. 新学期开学后,陆明想从下面两幅书法作品中选一幅张贴在教室,勉励同学直面挑战、迎难而上。请你帮他选出内容适合的一幅,并用楷书工整、规范地写在下面田字格中。(2分)
3. 读古诗文,将空缺处的原句工整地写在横线上。(10分)
(1)陆游在《游山西村》中描写山西村中古老风俗之美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体现离别时依依不舍的情感且与李白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意境相似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3)《小石潭记》中写出小石潭源头悠远、两岸弯曲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爱莲说》中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对比,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现在人们常用来比喻某些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洁身自好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既流露出作者繁华易尽的无奈,又传达出看到旧识重来的欣喜。
二、读·思(76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12分)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祖国山河沦陷,生灵涂炭。杨绛和钱钟书人在国外,心在国内。他们时刻思念着祖国,思念着亲人。他们面对国破家亡的情势,寝食难安。他们恨不能长了翅膀,快点飞回亲人的身旁。
上海已沦陷——这是一九三七年十一月十二日,“八一三”抗战结束。国民党军队撤离上海,日本侵略者进驻上海。上海沦陷后,日寇在其所占领的南市、闸北、虹口、杨浦、浦东等地到处设立关卡,沿苏州河各桥口更是岗哨林立,戒备森严,许多地段被日军辟为军事警戒区。当时,上海公共租界其余部分和法租界,因英、美、法等国是中立国而未被日军占领,但是处于日军的四面包围之中,故有“孤岛”之称。
一九三八年九月,法国邮船阿多士11号正驶向中国。杨绛和钱钟书告别了法国的友人,与女儿钱瑗一起,乘坐在这艘轮船上。在回国的路程中,杨绛带着女儿到上海省视父亲。船到上海,她由钱钟书的弟弟和另一亲戚接到钱家。钱钟书赴北京清华大学工作。
杨绛对自己的父亲有了更深的了解,她的女儿圆圆亦受到外祖父的万般宠爱,请看以下杨绛的追忆:
父亲在上海的朋友渐渐减少。他一次到公园散步回家说,传杨某(父亲自指)眼睛瞎掉了。我吃惊问怎会有这种谣言。原来父亲碰到一个新做了汉奸的熟人。没招呼他。那人生气,骂我父亲眼里无人。有一次我问父亲,某人为什么好久不来。父亲说他“没脸来了”,因为他也“下海”了。可是抗战的那几年,我父亲心情还是很愉快的,因为愈是在艰苦中,愈见到自己孩子对他的心意。他身边还有许多疼爱的孙儿女——
父亲不许称“外孙”或“外孙女”,他说,没什么“内孙”“外孙”。他也不爱“外公”之称。我的女儿是父亲偏宠的孙女之一,父亲教她称自己为“公”而不许称“外公”。缺憾是母亲不在了,而这又是唯一的安慰。母亲可以不用再操心或劳累。有时碰到些事,父亲不在意,母亲料想不会高兴,父亲就说,幸亏母亲不在了。


浏览完整试题有一天,钱钟书回来满面愁容,说是他的爹爹来信,叫他到湖南蓝田去,当英文系主任,同时又可以侍奉父亲。原来早些时候,钱钟书的父亲钱基博应他的老友廖世承的恳请,到湖南蓝田帮他创建国立师范学院。钱钟书来沪探亲期间。他父亲频发函电,称自己老病,要儿子也去蓝田教书。以便照料自己。恰好师院院长廖世承来上海,他反复劝说钱钟书去当英文系主任,一边伺候父亲,一边授课,公私兼顾。
杨绛认为清华这份工作不易得。他工作未满一年,凭什么也不该换工作。钱钟书并不愿丢弃清华的工作。但是他妈妈、他叔父、他的弟弟妹妹等全都主张他去。他也觉得应当去。杨绛却觉得怎么也不应当去,他应该向家人讲讲不去的道理。
杨绛和钱钟书在出国的轮船上曾吵过一架。原因只为一个法文on”的读音。她说他的口音带乡音。他不服,说了许多伤感情的话。杨绛也尽力伤他。然后她请同船一位能说英语的法国夫人公断。夫人说杨绛对,钱钟书错。杨绛虽然赢了,却觉得无趣,很不开心。钱钟书输了,当然也不开心。
常言道:“小夫妻船头上相骂,船杪上讲和。”他们觉得吵架很无聊,争来争去,改变不了读音的定规。他们讲定,以后不妨各持异议,不必求同。但此后几年,他们并没有各持异议。遇事两人一商量,就决定了,也不是全依他。也不是全依杨绛。他们没有争吵的必要。可是这回杨绛却觉得应该争执。
杨绛等钱钟书去了钱家,就一一告诉了自己爸爸,指望听爸爸怎么说。可是她爸爸听了脸上漠无表情,一言不发。杨绛是个乖女儿。爸爸的沉默启她深思。她想,一个人的出去就是一辈子的大事,当由自己抉择。别人只能陈说别人的道理,不该干预。尤其不该强迫他反抗父母。她记起他们夫妇早先制定的约定,决计保留自己的见解,不勉强他。
一九三九年秋,杨绛的弟弟从国外回国。这时,杨家已在苏州灵岩山“绣谷公墓”购得一块墓地,她父亲带着杨绛姐妹和弟弟一起回苏州,安葬母亲。
(摘自罗银胜《杨绛传》)
4.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 文章第二段点明上海沦陷的日期——一九三七年十一月十二日,表明这是一个特殊的时刻,自然引出下文传主杨绛来到上海。
B. 杨绛的父亲刚正不阿,痛恨汉奸。他被汉奸诽谤“眼睛瞎”;某人“下海”做汉奸,他就与这个汉奸断绝了来往。
C. 杨绛的父亲公平对待子女,疼爱孩子。他不许有“内孙”与“外孙”之别,教外孙女称自己为“公”,表现出他对孩子的亲近与疼爱。
D. 文中引用杨绛的回忆文字,其中提到杨绛的母亲已经去世。文章结尾一段写杨绛和她的家人回苏州安葬母亲,照应前文,结构严谨。
5.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日本占领上海后,在上海南市、闸北等地多处设置关卡戒备森严,多地被日军划为军事警戒区,因此,上海被称为“孤岛”。
B. 在遭到日本铁蹄践踏,祖国山河沦陷之时,杨绛与钱钟书人在国外,但心在国内,时刻思念着祖国与亲人,于是他们选择了回国。
C. 抗战的那几年里,杨绛父亲还是很愉快的,因为在这种艰苦环境中,子女对他更加关心,是孩子们给了他生活的希望。
D. 钱钟书要到湖南蓝田一边教书一边侍奉父亲钱基博,这样一来,杨绛与钱钟书之间产生了矛盾,杨绛不让钱钟书离开上海。
6.对处理杨绛和钱钟书之间的矛盾,杨绛有哪些办法?请结合文意简要概括。(6分)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各题。(10分)
城里乡下
黄大刚
豆花第一次去农贸市场,就像刘姥姥走进大观园。
在乡下,豆花从来不买菜,豆花的菜就在房前屋后,随意翻块地,撒下种子,待菜苗探出头时,再施些土家肥,有了肥力,菜苗就像火箭般往上蹿,很快,往高处爬的开了花,结了果。在地上长的,青翠又水灵。自家吃不完,拔菜时,多拔一些,送给左邻右舍;或有路人经过,也随手塞一把。村人也不客气,给了就拿。下次,地里有了收获,当然也忘不了给豆花捎带一些。这些事情自然而然,没有谁说声谢谢,也没有谁计较这个多了那个少了。
现在,一下子面对那么多摊位,摊位上堆满各种各样的新鲜蔬菜,耳边嗡嗡响着嘈杂的声音,豆花有点晕头转向。
“豆花,豆花。”豆花感觉有人在叫自己,她怀疑听错了,茫然地四顾,看到兰花站在一个摊位后面,边大声喊着,边向她招手。
“豆花,你来市场干嘛呢?”
“买菜啊。”
“买菜?”兰花脸上惊奇的表情一览无余。
“哦,亚山媳妇生宝宝了,坐月子,叫我来照顾。”
“豆花,这下你可以解脱了,我不知还要苦到什么时候。”
兰花的羡慕让豆花不安。豆花和兰花姑娘时是好姊妹,或许因为这,两个人同时嫁到了六角塘村,平时常来常往
“什么解脱,过来带孙子,比在家干活还辛苦。”豆花夸张地苦着脸。
“别说了,有孙子带就是福,我家那小子,家里又穷,人又不着调,不知娶不娶得到老婆。唉,不说了,买什么菜呢?”
豆花看了看,把几样菜放到了袋子里,豆花也不好意思问价钱,正忐忑着要不要给钱。在乡下,豆花和兰花互相给菜,从来不收钱。
“总共15元。”兰花把菜递给豆花时,很自然地报出了价钱。
“呃呃。”豆花好一会儿才回过神来,手忙脚乱地掏出了钱。
尽管豆花觉得买菜就要付钱,跟谁买都一样,但她还是感到有个东西硌得心里很不舒服。
每次去市场买菜,兰花眼尖,老远就边大声地喊边向她招手,她别无选择。
豆花心里很憋屈,豆花买东西习惯讲价还价,不把价格砍低点,总感觉吃了亏,可跟兰花买菜,她怎么也开不了这个口。
后来豆花找到了一个市场,这个市场只发早市,是附近的菜农自个儿挑上来卖的,新鲜,价格又便宜,还可以尽情地砍价,豆花心里畅快极了。
一天,豆花接到一个陌生电话,听到的却是一个熟悉的声音,是兰花。兰花约她喝老爸茶。兰花说的都是卖菜的不易。兰花说,半夜三更就得起来去贩菜,就一毛钱跟菜农磨破了嘴皮。兰花说,经常卖到天黑市场没人了,菜还没卖完,结果辛苦了一整天,本钱还收不回来。


展开余下试题豆花装聋作哑,兰花最后明了说,希望豆花继续每天跟她买菜,反正别人多少,她也多少,决不多收豆花一分钱。
话已说到这个程度,豆花还有什么理由拒绝呢。
眨眼春节要到了,豆花坐着儿子的车回老家。路上,儿子说:“妈,你看,兰姨,要不叫她上车一起走吧。”豆花透过窗玻璃,看到兰花背着个大袋子,躬着腰,费力地往前走着,“走吧,走吧,车坐不下了。”豆花连声催道。
除夕,豆花正为没有芹菜而发愁。豆花早上托邻居赶集时帮她买芹菜,可邻居要买的东西太多,竟忘给她买了。这地方的习俗,大年初一,一定要吃芹菜,可能“芹”跟“勤”同音吧,寄托着美好的寓意。
兰花似乎早有预感,拎着两大把芹菜上门。“哦,好好,多少钱?”豆花要掏口袋。
“自家种的,什么时候要过钱。”兰花嗔怪道。
豆花一愣。感觉脸慢慢地热了起来。
(选自《小小说选刊》2020年第11期)
7. 运用对比能更好地突出人物特点。本文多处使用对比手法,请找出一两例具体分析。(5分)
8. 老师点评此文:“这篇文章情真意切,蕴含深意,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老师为什么这样说。(不少于100字)(5分)
(三)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12分)
材料一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它具有如下一些特点:一是突发性。突发性指事件的时间、地点、方式、程度等情况,都难以准确把握;对事件起因、规模、事态变化等,也不能事先确定。二是复杂性,主要指造成原因复杂。有自然因素造成的,如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引发的公共卫生事件;有人为因素造成的,如战争引发的公共卫生事件。三是传播的广泛性,某些传染病可能毫无国界地广泛传播。
(摘编自《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构成要素和主要特征探讨》)
材料二
作为非典疫情最为严重的地区,当时的中国在疫情防治中暴露出诸多问题。一方面,部分地方政府对疫情隐瞒不报。另一方面,当时国内比较缺乏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相关制度、应急设施。对于非典一类的新发传染病,彼时并无任何应急预案作为指导依据。而且,许多医院没有足够的隔离设施,交叉感染严重。这些都使得疫情难以在初期得到有效控制。
SARS之后,政府加大了对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建设的决心和行动。政策方面,2003年国家公布施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此后又出台了一系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从国家到乡镇逐步形成了相对完整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医疗救治方面,各地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建设,包括设立专门的传染病医院,扩大医疗救治队伍等。此外,中央还主导建立了一套信息通报体系,保证疫情信息快速透明地传播。这一系列建设使我国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明显提升。
(摘编自《非典十六年之后,中国的防疫体系都有哪些进展?》)
材料三
2009年,全球爆发甲型H1N1流感疫情,我国政府对此高度重视,迅速组织联防联控,并坚持公开透明地公布疫情信息,使公众能够了解疫情,做好防控。此外,政府还联合科研机构进行疫苗的研发和生产,仅87天,就研制生产出全球首支获得生产批号的H1N1甲流疫苗。
2014年,西非爆发埃博拉疫情,中国政府积极应援非洲,同时采取国内疫情防范措施,取得了“零感染,零输入”的可喜成绩。这次疫情抗击还成为我国首次在卫生应急领域走出国门的成功案例。
事实上,自非典后,我国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机制已多次经受住考验,并在实战中不断完善。国家卫计委卫生应急办主任许树强曾表示,中国经过非典疫情、汶川地震和埃博拉疫情等重要阶段的洗礼,应急能力已大大提升,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摘编自《抗击甲流:中国在行动》)
材料四
新冠肺炎疫情汹涌袭来,是对我国治理体系和能力的一次重大考验。面对疫情,党中央总揽全局,对抗击疫情作出指示,指明方向。各级党委政府按照中央决策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全面加强防疫工作,把落实工作抓实抓细。此外,在疫情面前,我国还坚持防控工作全国一盘棋,联防联控,“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创造了十天十夜建成火神山医院的奇迹。
我国一系列措施有效地防控了疫情蔓延,国际社会对此普遍给予肯定。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表示,“中方行动快速有力,速度之快、规模之大,世所罕见,我们对此表示高度赞赏。”
(摘编自《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信心来自哪里》)
9. 下列对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通常突然发生,人们事先难以准确把握某次事件发生时间、方式、成因等情况,因此无法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
B.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成因复杂,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食物中毒、战争等人为因素都可能引发公共卫生事件,从而对公众健康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害。
C.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影响范围广,某些传染病毒可能会无国界扩散,这需要各国共同应对,国际合作抗击埃博拉疫情和抗击新冠肺炎就是其中的典型案例。
D. 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应坚持公开透明地公布疫情信息,这有利于把握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规模、事态发展等信息,做好防控。
10.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应对非典时,我国存在着地方政府瞒报疫情信息、缺乏新型传染病应急预案和应急设施等问题,这使得疫情难以在初期得到有效控制。
B. 2009年我国成功抗击甲型H1N1流感疫情,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是成功研制生产出全球首支获得生产批号的H1N1甲流疫苗。
C. 经历了非典疫情、汶川地震和非洲埃博拉疫情三个重要阶段的洗礼,我国的应急能力大大提升,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D. 世界卫生组织对我国有力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高度赞赏,这体现出国际社会对我国疫情防控的肯定,也侧面显示出我国防控疫情能力的提升。
11.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这样一次重大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我国为什么能快速有效地进行防控?请结合材料概括并分析。(6分)
(四)古诗文阅读(22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赋得暮雨送李胄①
韦应物
楚江②微雨里,建业③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④。
【注释】①赋得:分题赋诗,分到的什么题目,称为“赋得”。这里分得的题目是“暮雨”,故称“赋得暮雨”。②楚江:指长江。③建业:今江苏南京。④散丝:指细雨,这里喻流泪。
12.“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一联对仗工整,画面感极强,请发挥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这一幅画面。(4分)
13.请从抒情方式和修辞角度赏析尾联(4分)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新城游北山记
晁补之
去新城之北三十里,山渐深,草木泉石渐幽。稍西,一峰高绝有蹊介然①仅可步。如四五里,乃闻鸡声。有僧布袍蹑履来迎,与之语,愕而顾,如麋鹿不可接。顶有屋数十间,曲折依崖壁为栏楯②,如蜗鼠缭绕③,乃得出。既坐,山风飒然而至,堂殿铃铎皆鸣。二三子相顾而惊,不知身之在何境也。且暮,皆宿。
于时九月,天高露清,山空月明,仰视星斗,皆光大,如适在人上。窗间竹数十竿,相摩戛④,声切切不已。二三子不得寐。迟明,皆去。
既还家数日,犹恍惚若有遇,因追记之。后不复到,然往往想见其事也。
(选自《古文鉴赏辞典》,有删改)
【注】①介然:界线分明的样子。②楯(shǔn):栏杆的横木。③缭绕:迂回,回环。④摩戛:摩擦。


展开余下试题14.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A. 稍西 西边 B. 相顾而惊 看
C. 声切切不已 停止 D. 二三子不得寐 睡觉
15. 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 与之语,愕而顾 寡助之至
B. 山风飒然而至 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C. 如蜗鼠缭绕,乃得出 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D. 因追忆之 未若柳絮因风起
16.把文言文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有僧布袍蹑履来迎。
(2)不知身之在何境也。
17. 本文结尾作者“往往想见其事”和《桃花源记》中刘子骥“欣然规往”原因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2分)
【链接】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桃花源记》
(五)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9分)
北宋王安石笔下特长少年方仲永的遭际,确有其事。受虚荣心、名利心等不良影响,一些“望子成名、望女成星”的家长,热衷于_________奔走在童星制造的路上,对有特长的孩子,倾尽一切资源,带孩子参加花样繁多、“套路”很深的娱乐活动、选秀比赛,孩子日常生活也处在夸张的模仿和表演状态。
前不久,据研究机构调查结果显示:超过七成多的孩子最崇拜文娱明星,最想拍戏出名、 赚大钱住豪宅,而科学家、文学家为榜样的孩子占两成,只有_________的孩子长大后想成为志愿者、公益人士。有观点指出,在少年儿童培养教育上,一些家长正走在_________的路上!
也有家长认为:“不都说出名要趁早吗?让我的孩子尽早出名,积累财富,也没啥错!”俗话说,早熟的果子撑不到丰收的金秋。银河星布,________的星也就那么几颗。过早地让孩子游走于名利场,消费孩子的童年,这对孩子健康人格以及“三观”的塑造,有百害而无一利。
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身为家长,如果( ),方仲永的悲剧就可能被反复复制。
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快马加鞭 凤毛麟角 背道而驰 璀璨夺目
B. 快马加鞭 屈指可数 背道而驰 光彩照人
C. 揠苗助长 凤毛麟角 南辕北辙 光彩照人
D. 揠苗助长 屈指可数 南辕北辙 璀璨夺目
19. 文中画线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据研究机构调查结果显示:七成多的孩子最崇拜文娱明星,最想拍戏出名、赚大钱住豪宅,而两成的孩子以科学家、文学家为榜样
B. 据研究机构调查结果:超过七成的孩子最崇拜文娱明星,最想拍戏出名、赚大钱住豪宅,而科学家、文学家为榜样的孩子占两成
C. 研究机构调查结果显示:七成多的孩子最崇拜文娱明星,最想拍戏出名、赚大钱住豪宅,而以科学家、文学家为榜样的孩子占两成
D. 研究机构调查结果显示:超过七成多的孩子最崇拜文娱明星,最想拍戏出名、赚大钱住豪宅,而占两成的孩子以科学家、文学家为榜样
20.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把孩子的童年当快消品,沉醉于“童星制造”的虚妄中,寄望早成名挣大钱
B. 把孩子的童年当快消品,寄望早成名挣大钱,沉醉于“童星制造”的虚妄中
C. 沉醉于“童星制造”的虚妄中,把孩子的童年当快消品,寄望早成名挣大钱
D. 沉醉于“童星制造”的虚妄中,寄望早成名挣大钱,把孩子的童年当快消品
(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9分)
宅在家里的那些日子,每天从窗外传来社区宣传疫情防控的喇叭声,上午和下午,由远及近地响起来,又逐渐远去。还有哨声,是紧邻小区的消防队发出来的,每天早上6点多钟响起,7点多的时候还要再响一次,高亢嘹亮。疫情发生以来,每当听到这些按时响起的声音,就让人感到无比亲切和安心,让我焦虑不安的心平静下来。
我渴望着更多声音。刮风的时候,向每一缕吹进窗内的风儿问好;① ,与窗前的每一滴雨交谈。我家二楼和顶楼种了花草和蔬菜。常有很多鸟儿光临,麻雀叽叽喳喳吵个不停,我也听得如痴如醉。有些菜开花了,② ,它们嗡嗡地鸣唱着采蜜。菜地里培育了南瓜、冬瓜、丝瓜,还种了四季豆和豇豆。一场春雨后,果蔬纷纷发芽。刚冒出土的小小芽孢,像举起的小拳头,充满着生命的力量,我听到了它们在生长。柑橘树、葡萄树上缀满小果子,像一串串小铃铛。花盆里的花也长得很好,月季花、绣球花的花枝上,有很多花蕾,有的已经打开,有的还在苞里。小小的,翠绿的,粉红的,一嘟噜一嘟噜的花蕾,仿佛在交谈。
21. 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3分)
A. 拟人 双关 比喻 B. 拟人 比喻 反复
C. 拟人 比喻 通感 D. 拟人 比喻 借代
22. 把文中划线的句子可以改为:“花蕾—嘟噜—嘟噜,小小的,翠绿的,粉红的,好像在说话。”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3分)
23.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句意完整,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3分)
三、读·写(60分)
24. 作文(60分)
《觉醒年代》中陈独秀、李大钊等革命先行者面对国家民族前途的迷茫,历经曲折探索,终于找到了俄国十月革命道路,是中国唯一正确的道路。在我们人生道路上总有一些事情是需要我们认真面对。挫折也好、困难也好、不幸也好,甚至成绩也好、成功也好、荣誉也好……是否认真面对将决定我们以后的出路。
请以“当我面对_________________的时候”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入学考试答案
一、读·书(16分)
1.刘半农、鲁迅
2.【答案】砥砺奋进(繁体字亦可)(选“春风得意”不得分)
【详解】“砥砺奋进”指在磨炼中奋勇前进。“春风得意”形容人处境顺利,做事如意,事业有成。作为悬挂在“教室”里的条幅,“砥砺奋进”更适合激励学生们好好学习,也符合“勉励同学直面挑战、迎难而上”的张贴意图,因此应选择“砥砺奋进”。书写时注意“砥砺”二字的写法。
3. 【答案】(1)箫鼓追随春社近 衣冠简朴古风存 (2)山回路转不见君 雪上空留马行处
(3)其岸势犬牙差互 不可知其源 (4)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5)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二、读·思(38分)
4.A 【试题分析】A. 文章第二段点明上海沦陷的日期——一九三七年十一月十二日.表明这是一个特殊的时刻,自然引出下文传主杨绛来到上海。“引出下文杨绛来到上海”理解过于牵强,根据对原文的理解,钱钟书和杨绛的回国是出于对祖国和亲人的眷顾。
5.B 【试题分析】A. 日本占领上海后。在上海南市、闸北等地多处设置关卡戒备森严,多地被日军划为军事警戒区,因此,上海被称为“孤岛”。根据原文的理解,上海被称为孤岛的原因是,日本包围了租界。C.抗战的那几年里,杨绛父亲还是很愉快的,因为在这种艰苦环境中,子女对他更加关心,是孩子们给了他生活的希望。原文“他身边还有许多疼爱的孙儿女”,选项对原文理解不够全面。D. 钱钟书要到湖南蓝田一边教书一边侍奉父亲钱基博,这样一来,杨绛与钱钟书之间产生了矛盾,杨绛不让钱钟书离开上海。根据原文的意思,杨绛对这
标签: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上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四川省眉山”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80]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