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85  2021-09-26
标签:人教版 高二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85]
湖北省沙市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第一次周练(半月考)语文试题
2021—2022学年度上学期2020级
第一次周练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2021年9月16日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林语堂认为,儒家思想即便在现代社会,依旧具有很强的活力。在他看来,孔子的思想代表一个理性的社会秩序。第一、孔子学说的重点在人世间,是积极进取的。第二、孔子学说有一整套理性的思想体系。第三、孔子学说提倡知识。第四、孔子学说具有包容性。
因此,林语堂认为,尽管西方现代思想对儒家学说构成了挑战,但是儒家思想仍不失为颠扑不破的真理,儒家思想在中国人的生活上仍然是一股活的力量,还会影响我们民族的立身处世之道。
林语堂认为,道家的思想虽然消极遁世,但它满足了一部分人的精神需要,同时给中国文化赋予了浪漫的色彩。林语堂说:“孔子的人文主义能否叫古代中国人十分的满足呢?答复是‘它能够满足,同时,也不能满足’。”如果它满足了人们内心的欲望,那么“就不复有余地让道教与佛教得以传播了”。林语堂说中国中堂立轴和瓷器上的绘画,有两种流行的题材,一种是合家欢,上面画着一家男女老少,正在欢天喜地过大年或庆丰收。另一种为闲散快乐图,如渔翁、樵夫或幽隐文人,悠然坐在松荫之下,体会天人合一的意境。这两种题材分别代表孔教和道教的人生观念。林语堂认为孔子的学说过于崇尚现实而太缺乏空想的意象的成分,而由道家演变出的道教有之。道教代表神奇幻异的天真世界,这个世界在孔教思想中则付之阙如。
总之,在林语堂看来,儒家崇理性,尚修身,道家偏好自然与直觉。所以,道家为中国思想之浪漫派,孔教则为中国思想之经典派,中国文化中重要特征之田野风的生活与艺术及文学,采纳道家的哲学之思想者不少。
林语堂认为,佛教思想虽然也是消极的,但是在哲学上以及人生态度上同样丰富了中国文化的内涵。在哲学方面,孔子的哲学,只有德行上的哲理,而佛教却含有逻辑的方法,含有玄学,更含有知识论。林语堂说佛教在中国影响之大,以至于改造了孔子哲学的本质,导致了理学的诞生,尽管它没有改变中国学者的信仰;在宗教方面,“在一个混乱的国家,一个宗教以世界为空虚,可能是逃避尘世悲痛多变之生活的去处”。它可以使人们淡漠一切世事俗务,实现精神的宽慰和解脱。林语堂说,“一个忠实的佛教徒确比常人来得仁爱、和平、忍耐,来得慈悲”。此外在今天的中国,由于佛教寺院多在高山名胜之地,烧香拜佛还可以给人们提供旅游、欣赏风景的机会等。所以,同道教一样,它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都是对儒家思想的一种补充。
林语堂坦承中国文化存在的缺陷,他认为中国文化固有优处,弱点亦多,同西方相比,“我们的社会观、人生观,至少落后人家二百年”。所以会产生这种现象,他认为主要是理学吸收了道家与佛教的消极因素的结果。林语堂说,儒家学说在孔孟、墨子时代还是动的哲学,孔子本人就是“活活泼泼的世故先生、老练官僚”,少有静观宇宙的话,注重身体力行,学以致用。到孟子时代,更讲求大丈夫之论,强调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但是到了宋代,由于濂溪、横渠、二程等人出入佛、道十几年,深受道家“主虚、主静、主牝、主柔、主无为、主不可见欲”的影响,再加上佛家看破世情之法,天下事越无可为了。


浏览完整试题所以,林语堂认为只要我们直追孔孟,找到儒家的中心思想,与西方比较之,弃其糟粕,取其精华,就可以恢复中国文化的活力。
(摘编自姚传德《林语堂论中国文化的结构》)
材料二:
主持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直滋养着当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提振了当代中国人的精神力量,并对解决人类社会面临的风险挑战提供了重要启示。 ?
邴正:中华民族在五千年漫长历史中孕育了优秀传统文化,形塑了伟大精神品格。中华民族素有坚韧不拔的抗争精神。神话是民族精神最本色的闪光。中国上古神话传说中蕴含着不屈不挠、奋起抗争的伟大精神:天塌了,女娲采石补天;洪水来了,大禹导河治水;头断了,刑天挥舞干戚;没路了,愚公立志移山;天之高远,夸父追逐太阳!中华民族素有家国一体的博大胸怀,主张敬老扶幼,助人为乐,先人后己,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更是知识分子安身立命之准则。中华民族素有天下大同的理想追求,视天下为己任,追求普天同乐的理想境界。《论语·颜渊》曰:“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礼记》记载:“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抗疫中展现的伟大精神力量,很多都可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追根溯源。
陈卫平:回望两个多月来的抗疫,社会各界展现的“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的责任担当精神最令人印象深刻。
中华传统文化有着以责任为重的深厚传统,如孔子的“行义”和墨子的“贵义”,都具有“义不容辞”之意,即对于必须扛起的责任是不可推卸的。孔子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儒家认为人与动物的区别在于人自觉地意识到自己是在群体之中生存生活的,因此必须为生活于其中的群体负起责任,为此可以弃置个人利益。孟子说“君子自任以天下为重”,即以关怀天下为己任,具体来说就是对家庭邻里、社稷百姓、自然万物肩负起从“亲亲”到“仁民”再到“爱物”的责任。
(摘编自2020年4月8日《光明日报》)
1.材料一中林语堂关于道教及道家思想的阐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道教在古代得以传播,说明了儒家思想不能完全满足人内心的欲望。
B.与追求“合家欢”的儒家不同,道家追求个人享乐和“天人合一”。
C.道家是中国思想中的浪漫派,有力滋养了中国文化中的田野风特征。
D.中国文化存在缺陷,其中道家思想中的消极因素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林语堂认为,儒家思想与道家思想一样,其积极意义都大于消极意义;他还认为,儒家思想在现代社会依旧具有很强的活力。
B.受佛、道思想影响,儒家思想的进取精神有所降低,只要找到其中心思想,就能恢复儒家思想的活力,恢复中国文化的活力。
C.从材料二看,这两位被采访者都充分肯定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本次抗疫斗争的胜利所起到的积极作用以及产生的正面影响。
D.这两则材料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阐述时,都先列出相关史料然后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体现了论述的严谨性和科学性。
3.下列四个问题中,填在材料二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如何理解抗疫斗争中彰显的精神力量是民族精神的生动写照,也是中国思想文化等软实力提升的具体表现
B.中国人民在抗疫斗争中展现的家国情怀、使命担当,在哪些方面体现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C.抗疫斗争中彰显出来的精神既有深沉的历史厚度,也有鲜明的时代气息,我们应该如何继续发扬这种精神
D.抗疫斗争中彰显出来的精神是我们打赢疫情防控总体战、阻击战的强大精神力量,如何理解这一精神力量
4.根据材料一,简要分析中国文化的构成要素。(4分)

5.结合材料,简要概述如何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文本一:
非 攻
鲁迅
墨子走进宋国国界的时候,草鞋带已经断了三四回,觉得脚底上很发热,停下来一看,鞋底磨成了大窟窿,脚上有些地方起茧;有些地方起泡了。他毫不在意,仍然走。走了三天,看不见一所大屋,看不见一棵大树,看不见个活泼的人,看不见一片肥沃的田地。
“这模样了,还要来攻它!”墨子想。
待到望见南关的城楼了,突然听见一个人大叫道:给他们看看宋国的民气!我们都去死!”
墨子知道,这是自己的学生曹公子的声音。
又走了一天和大半夜,在一个农家歇下来,起来仍复走。草鞋已经碎成一片一片,穿不住了,便只好撕下一块布裳来,包了脚。远远的望见一个大汉,推着很重的小车,向这边走过来。走到墨子面前,叫了一声“先生”,一面撩起衣角来揩脸上的汗,喘着气。
“这是沙么?墨子认识他是自己的学生管黔敖,便问。
“是的,防云梯的。”
“别的准备怎么样?”
“也已经募集了一些麻,灰,铁。不过难得很:有的不肯,还是讲空话的多……”
墨子说:“昨天在城里听见曹公子在讲演,又在玩一股什么‘气’,嚷什么‘死’了。你去告诉他:不要弄玄虚;死并不坏,也很难,但要死得于民有利!你们仍然要准备着,不要指望口舌的成功。”
……
楚国的郢城,街道宽阔,房屋整齐,大店铺里陈列着许多好东西,走路的人,都活泼精悍,衣服也很干净。墨子在这里一比,旧衣破裳,布包着两只脚,真像一个老牌的乞丐了。
墨子辗转借问,径奔公输般寓所。公输般正捏着曲尺,在量云梯的模型。
“阿呀!墨翟!果然是你!公输般高兴的说,“先生这么远来,有什么见教呢?
墨子沉静的说道:“听说你造了云梯,要去攻宋。宋有什么罪过呢?楚国有余的是地,缺少的是民。杀缺少的来争有余的,不能说是智;宋没有罪,却要攻他,不能说是仁……”
“那是……公输般想着,“先生说得很对的。”
“那么,不可以歇手了么?”
“这可不成,”公输般怅怅的说,“我已经对楚王说过了。”
墨子说,“待拿我的书来请楚王看一看。”
“你还不是讲行义么?”公输般道,“劳形苦心,扶危济急,是贱人的东西,大人们不取的。他可是君王呀,老乡!”
“那倒也不。丝麻米谷,都是贱人做出来的东西,大人们就都要。何况行义呢。”


展开余下试题“那可也是的,”公输般高兴的说,“我没有见你的时候,想取宋;一见你,即使白送我宋国,如果不义,我也不要了……”
墨子也高兴的说,“你如果一味行义,我还要送你天下哩!”
公输般更加高兴起来。他问道:“我舟战有钩拒,你的义也有钩拒么?”
“我这义的钩拒,比你那舟战的钩拒好。墨子坚决的回答,“我用爱来钩,用恭来拒。不用爱,钩是不相亲的;不用恭,拒是要油滑的。所以互相爱,互相恭,就等于互相利。现在你用钩去钩人,人也用钩来钩你;你用拒去拒人,人也用拒来拒你。互相钩,互相拒,也就等于互相害了。”
“但是,老乡,你一行义,可真几乎把我的饭碗敲碎了!”公输般碰了一个钉子之后,改口说。
“但也比敲碎宋国的所有饭碗好。”
“可是我以后只好做玩具了。你等一等,我请你看一点玩意儿。”
不一会,公输般手里拿着一只木鹊,交给墨子,说道:“只要一开,可以飞三天。这倒还可以说是极巧的。”
“可是还不及木匠做的车轮,”墨子看了一看,就放在席子上,说,“有利于人的,就是巧,就是好;不利于人的,就是拙,也就是坏的。”
“哦,我忘记了,公输般又碰了一个钉子,这才醒过来,“早该知道这正是你的话。”
“所以你还是一味的行义吧,”墨子看着他的眼睛,诚恳的说,“不但巧,连天下也是你的了。真是打扰了你大半天,我们再见罢。”
公输般送他出了大门之后,回进屋里来,想了一想,便将云梯的模型和木鹊都塞在后房的箱子里。
墨子在归途上,是走得较慢了,一则力乏,二则脚痛,三则干粮已经吃完,难免觉得肚子饿,四则事情已经办妥,不像来时的匆忙。然而比来时更晦气:一进宋国界,就被搜捡了两回;走近都城,又遇到“募捐救国队”,募去了破包袱;到得南关外,又遭着大雨,到城门下想避避雨,被两个执戈的巡兵赶开了,淋得一身湿,从此鼻子塞了十多天。
—九三四年八月作(选自《故事新编》,有删改)
文本二:
基于一种新世界观之上的对于历史事件的审视,鲁迅并没有完全拘泥于历史,而是在尊重历史本质真实的前提下,着重开掘历史精神,以给着于现实斗争的人们一种启示、一种借鉴和一种新的认识感受。正是出于这样一种创作意图,鲁迅在这篇小说的创作过程中,调动丰富的手法,生动而又细腻地,历史而又现实地塑造了一个“中国的脊梁”式的古代英雄形象。
(摘编自崔军艺《浅析〈非攻〉》)
文本三:
《墨子.公输》结尾:子墨子归,过宋。天雨,庇其闾中,守闾者不内也。故曰:“治于神者,众人不知其功;争于明者,众人知之。”
注:在收入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旧版)课文时,本段因与前文主旨不合而被删去。
6.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这篇小说取材于古人古事,借助历史生活原型表达了对墨子兼爱非攻思想的认同,同时又融入了对时代的思考。
B.文中墨子的徒弟管黔敖以及曹公子,他们都勤恳地继承了墨子的精神,切切实实地为备战做好防御工作。
C.针对墨子的“行义”,公输般指出那“是贱人的东西,大人们不取的”,可见公输般当时瞧不起墨子的平民思想。
D.公输般先后碰了两个钉子,最后又把自己的作品收了起来,他的理屈词穷和最终转变,引发了读者的深刻思考。
7.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鲁迅善于写人物对话,无论是墨子与管黔敖的对话,还是墨子与公输般的对话,都传神地表现了人物的个性特征。
B.文中楚国的富裕与宋国的贫苦形成反差:楚国人活泼精悍、衣服干净,则是为了衬托墨子的风尘困顿、旧衣破裳。
C.“募捐救国队”“饭碗敲碎”等词语,饱含着丰富的生活内容,体现了这篇小说语言轻松诙谐的特点,淡化了小说的严肃性。
D.小说没有瑰丽诡异的想象,但行文逻辑性强,具有说服力。文中写墨子与公输般的较量,朴实无华,却极有力量。
8. 结合文本一和文本二,概括《非攻》中墨子的形象,并从人物刻画的角度进行评点。(4分)

9. 对待文本三中所说的墨子《公输》“因不合主旨而删掉”的结尾,鲁迅在《非攻》中却保留了,且描写得细致生动。鲁迅为什么要这样处理?结合文本一谈谈你的看法。k2010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仪卫先生行状
[清]方宗诚
先生讳东树,字植之,姓方氏。幼承家范,年十一,效范云,作《慎火树诗》,乡先辈咸叹异。长,学于姚惜抱先生,好为深湛浩博之思。四十以后不欲以诗文名世,研极义理,而最契朱子言。每日鸡鸣起,至漏数十下始就寝。严寒酷暑,精进靡间,枕上有疑,披衣省览;舟车尘土之间,忧戚病患之余,触事开悟,注时日以记。
先生少补县学生,锐然有用世志。凡礼、乐、兵、刑、河漕、水利、钱谷、开市、大经、大法,皆尝究心,曰“此安民之实用也。”然卒困诸生无所试。每逢国家大事必为远虑,与公卿交,尽言无隐。道光十一年,桐城大水,邑令杨大缙贪婪虐民,民大噪。令遂以民变诉大府,将调兵。先生在抚军邓公幕,急以身家保。抚军素敬信,事得寝。十八年客粤,时大臣请厉禁洋烟,下督抚议。先生著《匡民正俗对》,陈所以禁之之道,劝制军邓公复奏,不能从。英夷公司领事义律桀傲不受约,居省城夷馆。先生力劝制军杀之以绝祸本制军虑启衅谢不敏然终反复生变者义律也。方夷人跳梁,东南大帅多退避。先生时时痛心切齿,泣涕如雨,作《病榻罪言》,论制夷之策。遣人上之浙江军门,以时方议抚亦不用。
父展卿先生卒,先生客胡果泉抚军,所恸含敛未亲,誓没于外以自罚。将卒,犹遗命门人必薄敛。家贫,曾祖以降三世七丧未葬,先生内自疚,亲跋涉,卜兆①营葬毕,而后得安寝。又修族谱,立祠规。族戚、交游、门人中,有疾病患难者,忧戚至废寝食,与人言泪随声落。自奉极菲而遇人则厚,凶岁更减食饮以周困穷,盖至性醇笃如此。
遇事据理直论,或面折人非,以此颇为人所忮。老年,有与邑令谋欲致之狱者,先生不为动。所交尽当世宏才硕学,而尤重实行之士。韶州谭丽亭、同里许先生玉峰暗修无知者,先生推为君子之儒。
先生尝取蘧伯玉②五十知非,卫武公③耄而好学之意,以“仪卫”名轩,故学者称仪卫先生。
(选自《方宗诚集》,有删改)
【注】①卜兆:选择墓地。②蘧伯玉:春秋时卫国大夫,其人急于进取,善于改过。③卫武公:春秋时卫国国君,95岁时还广采箴谏。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先生力劝制军/杀之以绝祸/本制军虑启衅/谢不敏/然终反复/生变者义律也
B. 先生力劝制军杀之/以绝祸本/制军虑启衅/谢不敏/然终反复生变者/义律也
C. 先生力劝制军/杀之以绝祸本/制军虑启衅/谢不敏/然终反复/生变者义律也
D. 先生力劝制军杀之/以绝祸/本制军虑启/衅谢不敏/然终反复生变者/义律也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朱子,即北宋的朱熹,儒学的集大成者,他将《诗经》《论语》《孟子》《中庸》汇成“四书”。
B. 鸡鸣,古人根据天色变化,将一昼夜分为十二时辰,鸡鸣相当于丑时,在夜里1点到3点之间。
C. 诸生,明清时经考试录取进入府、州、县各级学校学习的生员,如廪生、增生等统称诸生。
D. 曾祖,九族内的亲属之一,九族指高、曾、祖、父、自身和儿、孙、曾孙、玄孙这九辈。


展开余下试题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方东树从小受家学熏陶,文才出众,更兼刻苦,到年老了还不断自省,求学不辍。
B. 方东树有经国济世的宏愿,却因未遇伯乐,得不到施展才能的机会,宏图难展。
C. 在协助处理桐城“民变”的事情上,方东树能够体恤百姓,不计身家,有担当。
D. 方东树特别佩服仰慕春秋时卫国的蘧伯玉和卫武公,所以将书房命名为“仪卫轩”。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先生著《匡民正俗对》,陈所以禁之之道,劝制军邓公复奏,不能从。

(2)自奉极菲而遇人则厚,凶岁更减食饮以周困穷。

14. 作者认为,方东树天赋卓异的品性是“醇笃”,即诚实真挚。请结合文章内容,从待人、处事、自律三个方面对此加以简要说明。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和裴迪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
杜甫
东阁官梅动诗兴,还如何逊在扬州。
此时对雪遥相忆,送客逢春可自由?
幸不折来伤岁暮,若为看去乱乡愁。
江边一树垂垂发,朝夕催人自白头。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诗人赞美裴迪的咏早梅诗,把裴迪在蜀州咏梅和何逊在扬州咏梅相比,是对裴迪雅兴和诗才的称许。
B.早梅开花在岁末春前,它能使人感到岁月无情、老之易至,又能撩人乡愁,故杜甫说“幸不折来”。
C.前两联就着一个“忆”字感谢故人对自己的思念,后两联围绕一个“愁”字抒写诗人自己的情怀。
D.诗人从遥想裴迪逢早梅时的心事转到对裴诗的称赞,再过渡到自己的感受,全诗脉络顺畅自然。
16.明代王世贞评此诗“古今咏梅第一”,但此诗重点不在咏物而在抒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这首诗的思想感情。(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论语》中,孔子认为“ ”,就不能实行礼,不能运用乐;而曾子则告诉士人“ ”,因为士人责任重大,道路遥远。
(2)《大学之道》中,提出普天之下,不论身份高低,都应将加强个人品性修养作为根本的句子是:
, 。
(3)在《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孟子以“ , ”举例论证,展开了进一步的论述,说明了“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这乃是人的本能。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的《民法典》将从2021年1月1日起 。民法典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也是第一部直接以“民”命名的法典。以“法典”命名,凡是纳入民法典的规则,都具有基础性、 的特点;以“民”命名,说明民法典把人民愿望置于首位,充分 了人民的利益诉求。民法典的立法宗旨和目的就是以充分反映人民群众的意愿为中心,维护私权,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对民事权利的保护逐渐加强。今天,我们之所以要颁行民法典,是因为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的需求提高,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需求日益增长,对民事权利的保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的历史时期,保障人民更加广泛的民事权利十分重要。民法典 确认了个人享有各项具体民事权利,明确了这些权利的具体内容和边界,又保护个人能够正常行使和主张权利,免受他人不法侵害。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实施 示范性 反应 不仅
B.实施 典范性 反映 既
C.实行 示范性 反映 既
D.实行 典范性 反应 不仅
19.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法典”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两口儿欢喜道:“我夫妻二人正没个亲眷,今日得恩人到来,便是从天降下。”
B.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
C.“精兵简政”这一条意见,就是党外人士李鼎铭先生提出来的。
D. 现代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说的那样,“形神兼备,充满生机”。
20.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民法典的立法宗旨和目的就是以充分反映人民群众的意愿为中心,保障私权,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B.民法典的立法宗旨和目的就是充分反映人民群众的意愿,保障私权,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C.民法典的立法宗旨和目的就是充分反映人民群众的意愿,维护私权,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D.民法典的立法宗旨和目的就是围绕充分反映人民群众的意愿,保障私权,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21. 2020年 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号”返回器顺利着陆,“嫦娥五号”从月球上带回了月球表面土壤样本,完成了“绕、落、回”三步走的探月目标,标志着中国航天向前迈出了重要一步,这也是21世纪人类首次完成月球采样任务。中国航天事业又创造了新的历史,“嫦娥五号”回来的消息也成为各大媒体关注的焦点。请你以一名新闻记者的身份用拟人手法拟写一个新颖、醒目、简洁的新闻报道标题,并且要有亲切感和自豪感。(5分)
22. 右面是杭州2022年第19届亚运会会徽“潮涌”的主体图形,请写出构图要素(文字除外)并说明图形寓意。要求语言简洁,句子通顺。(6分)
四、写作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东京奥运会体操男子个人全能决赛后,中国选手孙炜转发了电影《飞驰人生》中的一段话:“如果你想要公平就来参加体育比赛,如果你想要绝对的公平就不要来参加体育比赛!”
材料二:在国际泳联副主席、中国跳水队领队周继红的引导下,很多退役的跳水运动员学习裁判相关知识,参加裁判培训考试,成为跳水项目裁判。如跳水女皇郭晶晶就以国际泳联跳水技术委员会委员身份成为东京奥运会“监督”裁判的评委。
材料三:俞敏洪说:你不努力,永远不会有人对你公平。只有努力了,有了资源,有了话语权以后,你才有可能为自己争取公平的机会。
以上几则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就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高二年级第一次周练语文答案
1.B(
标签:人教版 高二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湖北省沙市”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85]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