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月考试卷
阅读:233 2021-09-28
标签:
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月考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33]
甘肃省永登县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
永登一中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9月考试
高三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8页,23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答卷前,考生务必准确地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2.作答时,看清题目要求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力争每道题做到规范答题。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即可。
第Ⅰ卷 阅读题(72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献礼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觉醒年代》以具有年代感的逼真生活场景、视角开阔的多维全景式刻画以及众多鲜活的人物形象,再现出百年前中国历史新纪元开创时刻的生动画卷。这些艺术形象此前已经在不同电视剧中,程度不同地得到过一些刻画,但像在《觉醒年代》中这样,紧密依托《新青年》杂志的传播轨迹,将多种多样的人物和事件共同组合成一幅完整而又多元、多元而又归一的群像作品还是第一次见到。
这部电视剧在叙事结构上体现出一个鲜明特点:将百年前相继发生的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和建立中国共产党三大历史性事件相互贯通,对建党进行多维度全景式描绘,由此而产生一种美学效果——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先后成为建立中国共产党的两大必然而又重要的历史性步骤。
如果说,从李大钊和陈独秀在日本早稻田大学首次会面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消息传来,叙述的中心事件是新文化运动,那么,从青岛问题凸显至陈独秀被营救出狱,主要叙述重点在“五四”运动;而从李大钊和陈独秀在长城谈话中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及道路选择到剧终,则主要叙述建党前夕的诸多人和事,风起云涌而又纷纭繁复的线索九九归一地共同指向一个中心——建党伟业的成就。
从这个结构设置可知,全剧叙事的重心看起来在于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进程,而对建党过程主要采取侧写、渗透或贯穿于前两场运动的方式,但其实后者才真正是前者的叙事主旨。这种结构设计可以起到两方面作用:一方面突出建党这一开天辟地事件具有深刻的历史必然性,另一方面展示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作为先导性事件而成为建党运动的铺路石同样具有深刻的历史必然性。
电视剧把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作为建党大业的先导性事件加以叙述,因而两大运动中的重要人物就必然被赋予中国历史新纪元开创者的正面历史地位及其意义。陈独秀被视为与李大钊一样具有同等重要地位而又作用有别的人物加以叙述,毛泽东和周恩来等在“五四”时期的作用得以突出,胡适、蔡元培、鲁迅、钱玄同刘半农、易白沙、辜鸿铭等曾经发挥的正面作用得到直接描写,现代文学首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的写作和发表被浓墨重彩地渲染等,共同构成《觉醒年代》创作中的一次具有集成式意义的美学收获。为了突出这种多元归一的必然性,全剧体现出一种历史人物评价上的辩证法:多元道路选项中的任何一道选项,在当时无法未卜先知的有限条件下,都是一种道路选择的艰苦探索过程。
在重绘这组多元归一群像的过程中,该剧在故事情节设计上体现了独特的叙述追求:以一刊、二人、三事和多元思潮为中心,组织全剧故事框架和塑造人物群像。一刊即《新青年》,二人即两个主角李大钊和陈独秀,三事即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和建党三次历史性事件,多元思潮即保皇、复古、无政府主义、自由主义、社会主义等多种思潮。重要的是,以《新青年》杂志为基本叙事线索,由此展开全剧故事情节,有效串联起该刊创始人陈独秀和重要参与者李大钊的所有重要活动,重点强化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和建党这三大历史事件之间的紧密联系,及其在多元思潮激荡中最终通向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作用。
浏览完整试题
总之,该剧的显著突破,集中在有关百年前中国历史新纪元开创者群像的完整而多元的塑造上,传达出当代电视艺术创作者的美学自信和文化自信,对于今后同类题材艺术创作也有着启示和借鉴意义。
(摘编自王一川《〈觉醒年代〉的美学突破:重绘新纪元开创者的多元归一群像》)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电视剧《觉醒年代》是一部以一个刊物的传播轨迹将人物和事件组合成一幅完整而又多元、多元而又归一的群像作品。
B.从李大钊和陈独秀在早稻田大学首次会面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消息传来,《觉醒年代》叙述的中心事件是新文化运动。
C.电视剧《觉醒年代》正面叙述的是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进程,其中心和叙事主旨却是建党伟业的过程及成就。
D.电视剧《觉醒年代》故事情节设计的独特叙述追求是以《新青年》为基本叙事线索,串联起陈、李二人的所有重要活动。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篇先概括性介绍电视剧《觉醒年代》,接着通过对比论证突出其在叙事结构和叙事追求方面的独特性。
B.文章从美学角度评价《觉醒年代》,阐述其美学突破,指出其美学价值、文化价值及对其他作品的借鉴意义。
C.文章的主体部分呈并列结构,从叙事结构、人物塑造和叙述追求三个角度对电视剧《觉醒年代》进行了评述。
D.文章在阐述电视剧《觉醒年代》的美学突破时,既有整体性的概括,又有具体的.会举例分析,二者相互结合。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电视剧《觉醒年代》的成功取决于其人物形象的鲜活、生活场景的高度还原和全景式刻画视角的多维开阔。隙来、
B.百年前中国历史新纪元开创者的多元群像得以在《觉醒年代》中辩证地重绘,折射出当代人们的文化自信。
C.《觉醒年代》正面呈现了辜鸿铭等具有争议性的人物以及他们所做的艰苦探索,这也是本剧美学收获所在。
D.如果没有多元思潮的较量,我国最终通向社会主义的道路也许更漫长,《觉醒年代》艺术地传达了这一观点。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近年来,“博物馆热”不断升温,“网红打卡地”成为不少博物馆的新标签。今后,博物馆又将迎来怎样的新发展?5月24日,国家文物局等9部门发布《关于推进博物馆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我国2035年要基本建成世界博物馆强国,引发广泛关注。
然而,当前部分博物馆展陈仍存在观众需求感知不足、文物价值阐发不深、知识传播不到位等问题。《指导意见》提出,要提高博物馆展陈质量,深入挖掘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跨越时空的思想理念、价值标准、审美风范,以古鉴今、古为今用、启迪后人。“要关注重大考古发现和最新研究成果的转化,挖掘文物当代价值。”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说。
关强表示,要全面提升文创研发能力,高度重视博物馆文创设计开发与生产品质,深化市场分析与调研,结合市场需求,做好供给侧改革,开发更加贴近生活、深入衣食住行、引领生活美学的多样化的文创产品。
(摘编自《如何建设世界博物馆强国?国家文物局提出这些举措》,人民网2021年5月25日)
材料二:
博物馆越来越有趣,潜台词就是博物馆的服务越来越人性化,宣传手段越来越创新,其结果必然是吸引了人气。从有利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角度来讲,博物馆热起来,当然是一件好事。但是,博物馆是征集、典藏、陈列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实物的文化场所,它的使命是向公众传播历史文化知识,提升国民的综合人文素养。所以,不管是服务手段的创新还是宣传方式的突破都必须为内容传播服务。也就是说,轰轰烈烈的形式背后必须有扎实的内容传播作为支撑。否则,在喧闹的背后,博物馆充其量只能是一只漂亮的绣花枕头。
(摘编自《热起来的博物馆需要一些冷思考》,铜陵文明网2018年5月28日)
材料三:
“沉睡三千年,一醒惊天下”的三星堆博物馆可谓今年最具话题性的博物馆。3月20日,三星堆遗址考古新发现6座“祭祀坑”,现已出土金面具残片、巨青铜面具、青铜神树、象牙等重要文物500余件。
记者了解到,在上周5•18国际博物馆日当天,三星堆博物馆“官宣”入驻天猫,上新40余款文创产品,并宣布将于今年“6•18”期间推出超级新品—带真土的考古盲盒。据悉,盒中的“微缩”手办取材于3月刚刚“上新”的网红文物和三星堆经典文物,包括陶猪、天鸡、青铜神树、青铜纵目等。盲盒的土堆形态则借鉴了三星堆遗址地貌,土壤颜色也接近考古坑里的土色。而为了达到“沉浸式考古体验”,盲盒中还将附赠铲子、锤子和眼镜,让挖手办更具仪式感。
数据显示,当下年轻人越来越爱博物馆,文创产品消费者中,95后占比近四成,且逐年增加。过去一年,盲盒、摆件、非遗元素商品以及IP跨界联名款成为最受欢迎的品类。
(摘编自《全民“博物馆热”,你贡献了几分?》,《羊城晚报》2021年5月24日)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针对博物馆未来的发展建设问题,国家文物局等9部门发布的《指导意见》提出了要建成世界博物馆强国的设想。
B.一些地方的博物馆之所以存在问题,和博物馆自身的管理及展示方式滞后有关系,必须切实提高博物馆展陈质量。
C.博物馆作为严肃的文化场所,只追求服务形式的创新,对向公众传播历史文化知识,提升国民综合人文素养意义不大。
D.三星堆博物馆入驻天猫以后,为了让消费者感受到“沉浸式考古体验”,推出多款文创产品,受到消费者的喜欢。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解决博物馆展陈中观众需求感知不足的问题,要深化市场分析与调研,做好供给侧改革,开发更贴近生活需要的文创产品。
B.博物馆是文物收藏单位,也是文化传播单位,具有游览、观赏的价值,承担着传承、普及、弘扬传统历史文化的功能。
C.“博物馆热”不断升温,与各大博物馆人性化的服务有关,更与这些博物馆和像天猫这样的电商平台合作经营有关。
展开余下试题
D.博物馆采取多元化的改革措施,有助于更好地担负起向公众传播历史文化知识、提升国民综合人文素养的使命。
6.三星堆博物馆最近引发关注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材料概括并加以说明。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方国民师傅
李铁
宽敞的大厅,三面都是红木的椅子。已经坐了一些人,我都不认识。只有赵四,他的企业叫“永佳玻璃工艺品有限公司”,占地面积几万平方米,职工几百号,他是董事长。公司里还有总经理。
身边一个人开了口,说赵四兄弟,我多次来厂了,一次没见过吹花高手。赵四笑道,那还不容易,我把方国民师傅叫来。赵四打完电话,对大家说,我叫的方国民师傅那是个能人,叫他师傅有点委屈他,叫大师才贴切……赵四还没介绍完,方国民师傅已经进门了。我眼前一亮,他长相有点像某个中年男影星,一脸正气,一身潇洒,着休闲西装。
接下来的话题几乎全围绕方国民。他健谈,说话底气十足,对每一个人提出的问题回答得相当到位。方国民脸部线条硬朗,声音却透着一种柔软,听来十分舒服。吹花主要是嘴和手的功夫,我有意观察方国民的嘴和手,他的嘴不大,嘴唇稍薄,他不断地说,使他的嘴唇在我眼里始终呈现一种动态,像一根被人套在手上做手绳游戏的绳子。他的手也不大,柔软细腻,没有被火炙烤的痕迹,也没有握吹管和铁钳的粗糙。
席散,一行人随方国民进车间。赵四对我们说,这个车间不是生产车间,是表演车间。
方国民冲着车间里仅有的几个人喊,高扬!高扬!几个人中分离出一个,是个三十岁左右的年轻男子,小跑着奔过来。方国民又冲我们说,这是我徒弟高扬,让他表演吧。我说,我们想看方师傅表演。方国民说,我徒弟的手艺不错,他吹也就等于我吹了。我不知好歹地说,不等于吧?方国民笑了笑,没吱声。
叫高扬的年轻人上了台子,点起一柱火苗,是电火,火苗看似不甚兴旺,实际火力很足。他一手拿钳子,一手拿吹管,吹管的一头放在火上烤,另一头对着嘴吹,吹出了不同形状。方国民喊,吹个喇叭花。吹管上就出了一朵喇叭花。方国民喊,一朵梅花。吹管上就出了一朵梅花。方国民喊,一只小羊。就出了一只小羊。小狗。就变出一只小狗。一棵树。就变成一棵树。丛林。就变成了一抹丛林……我们鼓掌。
赵四说,更高的技艺不在手上。
有人问,在哪?
赵四用手指指自己的心口说,在这儿。
我们目光都集中到方国民心口的位置,方国民迎住我们的目光,说没错,就在这儿。他边说边指了指自己的心口,脸上有高深莫测的光芒。
第二次来到永佳玻璃工艺品有限公司,走进黄色小楼,走近赵四,听他讲方国民师傅的故事:
他的故事就是我的故事,他的故事中有我,我的故事中有他,有的时候,我也分不清某些故事该是他的,还是该是我的。
我是农民的儿子,小时家里特别穷。但我是个有抱负的人,我的目光越过这座城市,落到了另一座城市,准确地说,是落到了一个人的身上,这个人就是业界鼎鼎有名的方国民师傅。
我一个人开车去了方国民师傅所在的那座城市。三顾茅庐,方国民被我请进了永佳玻璃工艺品有限公司,做了技术总监。这之后,企业的效益开始直线攀升。说我得方国民师傅如刘备得诸葛先生,一点都不过分。
第三次来到永佳玻璃工艺品有限公司,我去拜访一个女人,她叫纪晓岚。你别笑,她真叫纪晓岚,和那个清代著名的才子同名。她是方国民师傅的老婆。她讲方国民师傅的故事:
我是在一个多雪的冬天结识方国民的,一男一女在飘雪的大街上走,应该挺有诗意的吧。我俩一左一右相距了一条街道,也就是说,我在街左边走,他在街右边走,朝向相同。天上飘落的雪花有硬币大,地上覆着一层积雪,每走一步,脚下都会发出咯吱咯吱的响声。我不时扭头看一眼另一侧的他,他也不时扭头看一眼我。我和他就这样相识了。我们并肩朝前走,积雪在脚下发出欢快的声音,回应着来自身体的某种热情。
他说,我喜欢听踩雪的声音,咯吱咯吱的,有节奏感。他说,他太喜欢玻璃工艺品了,变化无穷的吹花艺术令他深陷其中,无法自拔。他就像一件玻璃工艺品,只要有阳光照耀,他就闪闪发光。其实,在厨房里,方国民能把一坨牛腩切成一堆一寸见方的块儿,又把大红萝卜去皮,切成一寸见方的块儿,牛腩焯水,捞出,热锅,下油,葱姜蒜八角红辣椒炸锅,放牛腩翻炒,加水,烧开后倒进砂锅,慢火炖上一两个小时,再下萝卜。
方国民经常说,做菜跟吹花一样都是艺术,再一般的食材,只要用心,也能做出不一般的味道。
(节选自《十月》,2019年第5期,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小说开头赵四对方国民师傅的评价及方国民异于常人的着装,设置了悬念,激发了读者阅读兴趣。
B. 小说写赵四董事长的公司,面积大、职工多,与后文用“三顾茅庐”写方国民形成前后呼应的效果。
C. 赵四故事里的方国民、妻子故事里的方国民,立体展现了工作和生活中的与众不同的主人公形象。
D. 描写方国民和徒弟高扬吹花,不用细节,只作场面铺排;不用华美的语句,只作简单传神的白描。
8.概括分析文中画线句“方国民迎住我们的目光”写出了方国民怎样的心理?(6分)
9.小说中方国民的老婆讲述方国民的文字很有诗意,请简要分析这种诗意表达的艺术效果。(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胡大海,字通甫,长身铁面,智力过人。太祖初起,大海走谒滁阳,命为前锋。与诸将略地,以功授右翼统军元帅,宿卫帐下。从破宁国①,拔徽州,略定其境内。元将杨完者以十万众来攻大海战城下大破走之遂与邓愈李文忠自昱岭关攻建德败元师于淳安遂克建德再败杨完者降溪洞兵三万人进枢密院判官。克兰溪,从取婺州,迁佥枢密院事。移兵攻绍兴,再破张士诚兵。太祖以宁、越②重地,召大海使守之。士诚将吕珍围诸全③,大海救之。珍堰水灌城,大海夺堰反灌珍营。珍势蹙,于马上折矢誓,请各解兵,许之。王恺曰:“珍猾贼,不可信,不如因击之。”大海曰:“言出而背之,不信;既纵而击之,不武。”师还,人皆服其威信。陈友谅寇龙江,命分军捣信州,以牵制敌。大海用王恺言,亲引兵往,遂克信州,以为广信府。信方绝粮,或劝还师。大海曰:“此闽、楚襟喉地也,可弃之乎?”筑城浚隍以守之。先是,军粮少,所得郡县,将士皆征粮于民,名曰寨粮,民甚病之。大海以为言,始命罢去。苗将蒋英、刘震、李福来归,大海喜其骁勇,留置麾下。三人者谋作乱,请大海观弩。大海出,英遣其党跪马前,诈诉英过,大海未及答,反顾英。英出袖中槌击大海,中脑仆地。英等大掠城中,奔于吴。后李文忠攻杭州,杭人执英以降。太祖命诛英,刺其血以祭大海。大海善用兵,每自诵曰:“吾武人不知书,惟知三事而已:不杀人,不掠妇女,不焚毁庐舍。”以是军行,远近争附。又好士,所至辄访求豪隽。刘基、宋濂之见聘也,大海实荐之。追封越国公,谥武庄,肖像功臣庙,配享太庙。
(节选自《明史》一百三十三卷)
【注】①宁国,县名,在今安徽省境内。②越,绍兴古称越州。③诸全:诸全州,今浙江诸暨。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元将杨完者/以十万众/来攻大海战城下/大破走之/遂与邓愈/李文忠自昱岭关攻建德/败元师于淳安/遂克建德/再败杨完者/降溪洞兵三万人/
B.元将杨完者/以十万众来攻/大海战城下/大破走之/遂与邓愈/李文忠自昱岭关/攻建德/败元师于淳安/遂克建德/再败杨完者/降溪洞兵三万人/
展开余下试题
C.元将杨完者/以十万众来攻/大海战城下大破/走之/遂与邓愈/李文忠自昱岭关/攻建德/败元师于淳安/遂克建德/再败杨完者/降溪洞兵三万人/
D.元将杨完者/以十万众来攻/大海战城下/大破走之/遂与邓愈/李文忠自昱岭关攻建德/败元师于淳安/遂克建德/再败杨完者/降溪洞兵三万人/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宿卫,在宫禁中值宿、担任警卫之意,担负保卫皇帝、皇宫安全的使命。
B.枢密院,古代管理军国要政的最高国务机构之一,始于唐朝,止于明朝。
C.府,古代行政区划的名称,是明清时期一级行政区划,相当于现代的省。
D.配享太庙,指宗亲、功臣等经皇帝特批供奉在太庙,是至高无上的荣誉。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胡大海英勇善战,屡次立下战功。胡大海投靠朱元璋后,跟随他攻取了宁国、徽州;他击退率军前来进攻的杨完者,同邓愈、李文忠攻下建德。
B.胡大海胆识过人,坚决守卫广信。陈友谅率军进攻信州,他亲自迎敌;当时信州粮食不足,有人劝他撤军,他认为信州是战略要地,坚决守卫。
C.胡大海喜爱人才,却被降将杀害。他喜欢三个前来投降的苗将,认为他们骁勇善战,把他们留在自己军中,可三人却谋反作乱,设计将他杀害。
D.胡大海心怀悲悯,百姓争相归附。他认为自己是一介武夫,只是坚持着不杀人、不掠妇女、不焚毁庐舍的原则:而这也正是人们归附他的原因。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先是,军粮少,所得郡县,将士皆征粮于民,名曰寨粮,民甚病之。
(2)又好士,所至辄访求豪隽。刘基、宋濂之见聘也,大海实荐之。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江楼月【注】
白居易
嘉陵江曲曲江池,明月虽同人别离。
一宵光景潜相忆,两地阴晴远不知。
谁料江边怀我夜,正当池畔望君时。
今朝共语方同悔,不解多情先寄诗。
【注】本诗是白居易给元稹的一首赠答诗。公元809年(元和四年)春,元稹以监察御史使在东川任职,作七律《江楼月》寄给在京城任职的白居易。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先指出作者和元稹所在的地方,再强调天上明月相同,但二人却不能一同观赏,伤别之情立显。
B.颔联中“一宵”说明“相忆”的时长,“潜”写出深思的神态,表达出诗人思念友人而夜不能寐的情态。
C.颔联从人的离合想到月的阴晴,相距遥远,环境有别,借此晴彼阴的景象表达对朋友的担忧。
D.尾联中“今朝”和“方”表明懊悔寄诗之迟,暗写思念时间之长;“共语”“同悔”表明二人友情感人至深。
15.请从虚实的角度对本诗的颈联加以赏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8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8分)
(1)《逍遥游》中,当看到大鹏经过一系列的准备才能“图南”之后,蜩与学鸠通过形象地描述自己在林中 飞行和休息的样子来嘲笑大鹏鸟的句子是“ , ”。
(2)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用“ , ”的众宾喧哗之动,来衬托大守醉酒之后的颓然之静,生趣盎然。
(3)“猿啼”是古诗文之常见意象,如郦道元《三峡》中引自渔歌的“ ”,白居易《琵琶行》中的“ ”。
第Ⅱ卷 表达题(78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 I(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19 题。
“掌灯清影立,开卷暗香流”,在阅读《乡土中国》《乡土情结》等作品时,很多人都会产生此种感触,并极其自然想说说乡土文化。
乡土文化既是一方水土独特的精神创造和审美创造,又是人们乡土情感、亲和力和自豪感的凭借,更是永不过时的文化资源和文化资本。近年来,我国各地兴起了“乡土文化热”,乡土文化,成为一种时尚 文化,作为一种情结,存在于人们心底,在对乡土文化的追寻中,人的心灵得到放松和净化,并获得文化 的归属感。作为重要的文化资源和文化资本,春节庙会、清明祭祖、端午赛龙舟、重阳登高等传统民俗活 动 ,展现了乡土文化旺盛的生命力。乡村旅游大发展,传统村落成为人们 的旅游 圣地。民俗体验、乡村写生等成为消费热点。美丽乡村建设蓬勃兴起,保持乡土文化、传承乡村特色成为 一致共识,一批文化底蕴深厚、充满地域特色的美丽乡村在全国各地不断涌现。景德镇陶瓷、淄博琉璃、 潍坊风筝等乡土工艺品以及泰山皮影、日照农民画等乡土民间艺术纷纷走出国门,中国乡村文化正 地走向世界,挺立于世界文化之林。
实践证明,中国的乡土文化历经劫难而不亡, 而新生,我们完全有理由树立对乡土文化的 自信,这是文化自信的核心构成,决定了文化自信的深度和广度。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2 分)
A.轰轰烈烈 趋之若鹜 从容不迫 饱经风雨
B.如火如荼 纷至沓来 趾高气扬 饱经沧桑
C.方兴未艾 心驰神往 信心百倍 饱经沧桑
D.轰轰烈烈 接踵而至 胸有成竹 饱经风雨
18.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2 分)
A.传承乡土文化、保持乡村特色成为共识,一批文化底蕴深厚、充满地域特色的美丽乡村在全国各地不断涌现。
B.保持乡土文化、传承乡村特色成为一致共识,一批充满地域特色、文化底蕴深厚的美丽乡村在全国各地 不断涌现。
C.保持乡土文化、传承乡村特色成为共识,一批文化底蕴深厚、充满地域特色的美丽乡村在全国各地不断 涌现。
D.传承乡土文化保持乡村特色成为一致共识,一批文化底蕴深厚、充满地域特色的美丽乡村在全国各地不 断涌现。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对仗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5 分)
(二) 语言文字运用 II(本题共 2 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0~21 题。
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基本思想是可游、可居、可望。其中,① 。一切美术都是“望”,都是欣 赏。不但“游”可以发生“望”的作用,② ,也同样要“望”。( )。在园林建筑艺术中,窗 子起着“望”的重要作用,有了窗子,内外就能发生交流。窗外的竹子或青山,经过窗子的框框望去,就 是一幅画。而且同一个窗子,从不同的角度望去,③ ,于是引发人们不同的联想。这样,画的境界 就无限地丰富了。如“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诗人从一个小房间“望”到千秋之雪,万里 之船,以小见大,从而获得了丰富的审美感受。
20.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一切亭台楼阁,都是为了得到和丰富对于空间的美的感受,都是为了“望”。
B.一切亭台楼阁都是为了“望”,都是为了得到和丰富对于空间的美的感受。
C.一切亭台楼阁,都是为了“望”,都是为了丰富和得到对于空间的美的感受。
D.一切亭台楼阁,都是为了丰富和得到对于空间的美的感受,都是为了“望”。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
上一篇:
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起点质量检测语文
下一篇:
江西矢安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
标签:
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月考试卷
相关:
关于“甘肃省永登”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33]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