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63  2021-10-08
标签:统编版 高二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63]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周测1(9月27日)
育才学校2021-2022学年度(上)周测试卷(9.27)
姓名:_________班级:_________得分________
时间:100分钟 分数:90
一.现代文本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从北宋初年开始,为保证右文【注】政策切实贯彻实施,宋王朝对作为文官选拔制度的科举考试进行了全面的改革,保障了文官选拔的公平与公正。国家大力扩大录取名额,大批饱受儒家经史教育的士人经过严格的考试走上仕途,充实到各级政府,形成了“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政治格局。
宋代官僚群体中有相当大比例的人来自民间,官僚队伍的构成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改变。文人士大夫的政治和社会地位空前提高,能够自觉地把自身命运同国家命运紧密联系,部分杰出者更是胸怀天下,有着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对国家大事尽心竭力,对于冗官、冗兵和冗费所导致的社会政治问题充满忧患意识,并致力于积极推动变法图强。钱穆在《国史大纲》中对宋代士大夫的政治理想和家国情怀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与胡瑗、范仲淹同时前后,新思想、新精神蓬勃四起。宋朝王室久已渴望着一个文治势力来助成他的统治,终于有一辈以夭下为己任的秀才们出来,带着宗教性的热忱大展抱负。于是上下呼应,宋朝的变法运动,遂如风起浪涌般不可遏抑。
宋仁宗年间,范仲淹系国之安危、时之众望于一身,怀着强烈的忧患意识,推动了“庆历新政”改革。他在上仁宗《答手诏条陈十事》中,提出“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等十项改革纲领,主要内容包括:严明官吏的升降,抑制做官的侥幸途径,防止任人唯亲,避免官员冗滥,均衡官吏职田分配收入,杜绝违法乱纪,以及重视农桑、整治军备、减轻百姓负担等措施。其中,廉洁吏治是改革的重点,也是推动改革的焦点,“仲淹以天下为已任,裁削幸滥,考核官吏,日夜谋虑兴致太平”。庆历三年新法正式实施,朝廷派员到各路对地方官的徳才政绩进行考察,一批庸碌贪财不称其职的官员被裁撤,一些勤政廉洁贤能务实的官员得到提拔。由于守旧官僚的激烈反对,“庆历新政”很快就结束了,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当时的政风,并对王安石领导的规模更为宏大的“熙宁变法”产生了直接影响。
南宋时期,面对内外交困的政治局势,文人士大夫依然延续着对国家民族利益和广大民众忧乐的深切关怀。绍兴八年,在宋高宗准备同金人议和时,以刚直敢言闻名的监察御史方庭实上疏坚决反对:“天下者,中国之天下,祖宗之天下,群臣万姓三军之天下,非陛下之天下!”并劝勉高宗要以“中国”为重、以天下民心为重,不能屈服于外敌,而弃天下百姓于不顾。如此堂堂正正、理直气壮为百姓请命、为国家计长远,让我们看到当时士大夫对天下、国家所具有的强烈责任感和忧患意识。
在政治风云变幻之中,更有一些士大夫即便仕途失意,依然能够坚持匡世济民的治国理念,这种百折不回的精神尤为难能可贵。例如:范仲淹曾经三次被贬官,始终“不以毁誉累其心不以宠辱更其守”。王安石两次罢相,仍然“以文章节行高一世,而尤以道德经济为己任”。欧阳修因支持改革新政而屡遭贬官并被诬为朋党,他作《朋党论》明示自己忧国忧民之心。据欧阳修晩年自述:他在贬官夷陵时,查看以前的司法档案,“见其枉直乖错,不可胜数”。此后三十余年,欧阳修逢人所谈主要就是以前的士大夫所不屑的包括司法审判和行政管理等“吏事”,在当时及南宋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种身处逆境仍不改忧国忧民之志的精神值得后世传承。


浏览完整试题【注】右文,崇尚文治。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宋朝从建立以来,就用右文政策取代科举考试制度,保障了文官选拔的公平与公正。
B. 宋代民间大量饱受儒家经史教育的读书人,经过科举考试,进人了官僚群体中。
C. 宋仁宗要求忧天下之忧而忧的范仲淹制定有关吏治等十项改革纲领,并得以实施。
D. 方庭实敢于犯颜直谏宋高宗认为国家、天下比皇位要高,不能为皇位而失天下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在论述宋代士大夫的从政精神之前揭示了其产生的重要原因,逻辑性强。
B. 文章举例论证时,概括总体事实与个别事例相结合,既体现普遍性,又有典型性。
C. 文章多处引述古人言论,显得真实可信,有的还进行了阐释,这便于读者理解。
D. 文章把士大夫在得意时和失意时对国家的不同态度进行对比,阐述其从政精神。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宋朝倡导公平与公正地选拔文官的风气,形成了“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政治格局。
B. 因为宋朝的变法运动此伏彼起,所以宋代涌现出一大批以天下为己任的读书人走上仕途。
C. 庆历新政虽实行没多久就失败了,但它不仅影响了当时的政风,而且影响了后世的改革。
D. 一些士大夫不屑于司法审判和行政管理等吏事,而欧阳修对这些吏事与他们的态度不同
(二)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直播带货,是指通过一些互联网平台,使用直播技术进行近距离商品展示、咨询答复、导购的新型服务方式,或由店铺自己开设直播间,或由职业主播集合进行推介。
一方面,“直播带货”互动性更强、亲和力更强,消费者可以像在大卖场一样,跟卖家进行交流甚至讨价还价;另一方面,“直播带货”往往能做到全网最低价,它绕过了经销商等传统中间渠道,直接实现了商品和消费者对接。特别是对网红主播而言,直播的本质是让观众们看广告,需要通过“秒杀”等手段提供最大优惠力度,才能吸引消费者,黏住消费者。
(摘自百度百科)
材料二:
直播带货作为网络视听节目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在形式上与传统的电视购物存在某些相似之处,但它遵循的是移动传播的模式与逻辑,以年轻人为主要目标消费群体,强调“场景”的搭建、参与感的营造,具有很强的互动性和社交性,能够为观众提供更加直观、便捷的消费体验。而且,电视直播带货构建了“信息+服务”的用户理念,与快手、抖音、微博、淘宝等社交媒体及电商平台强强联合,实现了电视大屏与手机小屏的跨屏联动,不仅是媒体融合的探索尝试,更是扩内需、促消费,推动经济发展的有益举措。另外,不同于纯商业性的电视购物节目,近期各大电视台开展的直播带货多以公益为其基本属性,所选择的货品都紧扣当前的社会热点,满足消费者的现实需求。
在传播策略方面,电视媒体纷纷起用著名主持人,着力打造“网红带货”CP。如朱广权和淘宝主播李佳琦的“小朱配琦”组合等,他们一改电视屏幕上严肃端庄的形象,以生活化、年轻化、网络化的表达方式使观众耳目一新。随着竞争的升级,直播本身的内容品质也成为了吸引观众的重要因素。电视媒体的直播带货已经不再是简单粗暴的“叫卖”“推销”,而是呈现出和综艺相融合的趋势。
(摘编自文卫华《“直播带货”带火了,社会责任别丢了》,《光明日报》2020年7月15日)
材料三:
直播只是一个展示产品的入口,用户收到货之后的感受和体验才是真正考验“直播带货”的关键。依托于电商平台的“直播带货”,已然有成熟的信任关系,但依托于网红主播的带货行为,仍有不少问题:一些网红主播根本没用过某款产品,就敢为产品代言;一些主播涉嫌夸大宣传推销,“名品”变赝品,“好货”变“水货”,误导了不少消费者;某些网红主播绕过平台点对点交易,将交易移到“桌面底下”,导致消费者无处维权和售后……这些问题不解决,“直播带货”就只能是一次买卖,就无法形成良性交易闭环。
毫无疑问,直播电商的本质属于商业广告,带货主播往往身兼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广告代言人等多重角色。在这类模式中,品牌商看重主播流量,消费者信任主播背书,如果产品出了问题,而主播不用承担任何责任,就可能出问题。因此,要加大对“直播带货”的法律约束和诚信约束,特别是明晰带货主播的责任。带货直播是个新鲜事物,不妨抓住《互联网广告管理暂行办法》修订的契机,将直播电商列入法律规制范畴,进一步厘清各方的法律责任,从而更好地健康发展。
(摘编自扶青《“直播带货”亟待规范化》,《南方日报》2020年4月3日)
4. 下列对材料中“直播带货”的相关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直播带货是指通过互联网平台使用直播技术近距离展示商品、咨询答复、导购的新型服务方式,互动性更强。
B. 直播带货多以公益为其基本属性,主播所选择的货品都紧扣当前的社会热点,满足消费者的现实需求。
C. 直播带货是网络视听节目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遵循移动传播的模式与逻辑,以年轻人为主要目标消费群体。
D. 真正考验“直播带货”的关键是用户收到货之后的感受和体验,直播只是一个展示产品的入口。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直播带货还存在许多问题,一些网红主播夸大宣传推销误导消费者,这是直播带货中存在的最严重的问题。
B. 著名主持人们也纷纷投身直播带货中,和网红组成“网红带货”CP,他们一改严肃端庄的形象,使观众耳目一新。
C. 竞争升级促使直播对内容品质进行提升,电视直播不再是简单粗暴的“叫卖”“”,有和综艺相融合的趋势。
D. 直播带货吸引消费者,是因为它实现了全网最低价,绕过了许多传统中间渠道,直接使推销消费者与商品对接。
6. 如何才能将“直播带货”规范化?结合材料,对此提出合理建议。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小题。
头像
林斤澜
画家老麦气色红润,为人圆通,又走好运。这天傍晚他从人民礼堂出来,手提包鼓鼓的,装着刚得的奖品。这个奖才设三年,老麦年年都得上了。今年得奖的是“夜行军”:一个十几岁的女兵,军帽下边戳着两根辫橛子,背一把二胡。评选时大家觉着革命传统教育观太需要了,理当上选。最后一讨论,军事题材的就这一张,一下子名列前茅……


展开余下试题礼堂门口还很拥挤,老麦骑上车,随手一拐,进了一条小马路,一路美滋滋地回味着,不知不觉就拐到了老同学梅大厦所在的马驹胡同。这位姓梅的,是老麦学生时代的好哥们,学的是雕塑,虽然是同行,却有三年没有见面了。老麦是忙于三来:来信,来访,来约稿;梅大厦是到处不露面,连逢年过节串个门吃顿饭都不作兴了,三年来美术界不大听说他的名字……
“梅大厦,在吗?”
“吃饭没有?正好,给你下挂面。”三年不见,劈头还是三十年前穷学生的口吻。
老麦走进屋,扫了梅大厦一眼,梅大厦一身劳动布工作服,往哪一拍,都少不了粉尘飞扬。花白的乱蓬蓬的头发,细眼睛挂红丝,小个子还驼点儿腰。只有当他伸出两只手来,那是皮肤紧绷,肌肉鼓胀,伸缩灵活的年轻的手啊。
趁这年轻的手专心地下挂面,老麦把架子浏览一番。书架上摆的全是陶瓷,有飞禽走兽,也有散花天女、扶锄老农、白衣战士。有的古色古香,有的土里土气。造型、使釉、神态,都着力继承民族传统。货架上摆的是石雕,有汉白玉的头像,大理石的热带鱼、北极熊,最多的是绿色、紫色、杂色斑驳的玉石,有的像牛,有的像鹰,有的连行家也一下子看不出来像什么。这些东西老麦多半没有见过,是这三年的作品吧,显然追求现代派的表现方法。那临时随手钉起来的架子上,全是木雕人物,有的还是半成品,看来都是近作了。老麦行家的、安闲的、挑剔的眼光不安起来了。这些木雕不是从庙堂、寺院的雕塑里来的吗?不是从民间的泥娃娃、面人儿脱胎的吗?可是又吸收了外国现代方法呀!这么个杂院的破屋,这么个泥瓦匠般的老同学,有探索,有创造……
老麦的眼睛就在架子上来回溜着,忽然看见书架顶板上,不像是摆,倒像是撂着一个女兵,辫橛子,身背二胡,军帽上肩膀上落了不薄的尘土了……
“那是三年前的东西了,现在看都懒得看一眼,这么不经看。”挂面已熟,梅大厦指着“女兵”高声说。
老麦心里“咕哧”往下一沉。
挂面吃完,梅大厦走到货架前,指点着那一排排玉石,他皮肤紧绷、肌肉鼓胀的年轻的手,落在一块黑紫黑紫的玉石上,那是一只鹰,振翅飞翔前的一刹那,合着翅膀伏着身子的鹰。
“这是去年做的。多好看的颜色,多漂亮的材料,你看这一块淡紫,这两根线条,多简单哪,写意画哪,多经看哪。”
梅大厦年轻的手,不住地抚摸着他的鹰。从无数舒展的毛孔里,发射着疼爱的电子,石头的鹰暖和了,生动了……年轻的手横地转到一块淡绿的玉石上。“漂亮吧?再也找不着这样的材料,就是再有这样的村料,我也做不出来第二个了。”那手灵活地迅速地摸摸侧面,摸摸正面。
老麦不觉叹道:“可惜,这些东西眼前是无名无利。”
“管它那个做什么。”梅大厦两手一拍两腿,劳动布的工作服冒烟一般飞起粉尘。他也有要飞的意思,“现在是我工作最好的时候,因为最自由。思想上自由,生活上自由,艺术上我觉着看得见自由王国了。”
梅大厦的花白头发,有的倒立,有的披散在额角,那细小挂红丝的眼睛闪着一种不那么正常的光芒。老麦暗想:这样的光芒自己是没有的,不,是自己欠缺的。
梅大厦年轻的手往那钉起来的架子上,一排排黄杨木人物那里扫过去,好像将军指点他的士兵,老麦的眼睛顺着他的手,停在了一个不大的头像上。这是一块黄杨树顶,留着原树皮,只上尖下圆地开出一张脸来。原树皮就像头发,脸是少妇型长脸。老麦立刻看出来,那比例是不写实的。头发下边露出的尖尖脑门,占全脸的三分之一。弯弯的眉毛,从眉毛到眼睛,竟有一个鼻子的长度。眼睛是半闭的,这以下是写实的端正的鼻子、写实的紧闭的嘴唇。没有这样的脑门和这样长长的眼皮,仿佛思索盘旋不开。哦,这个少妇头像,是一沉思的老树的精灵。
老麦再看看那些陶瓷,那些玉石,更加明白老同学在着力民族传统之后,追求现代表现之后,探索着一个新的境界。老麦这样想着的时候,感觉到有一道目光,盯在他的脑后。那是那个头像的长长的眼皮下边,那半闭的眼睛里射出来的。他感叹:“三年不见,你的进展很快呀!”梅大厦细小挂红丝的眼睛里,射出了光亮,和头像的目光仿佛。“就是要做,赶紧做,现在是我一生最好的时候。”梅大厦年轻的手,抓着花白衰老的头发,扯了两扯。
老麦坐不住了,心思活跃,想为梅大厦另找一处房子,想请一些专家来,想组织一个像样的展览会……
老麦骑上车,因为自己的发现,和将要实现的计划兴奋起来,胡同里没有人也没有车,他把铃铛打得山响。
选自《北京文学》1981年第7期,有删改)
7.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写梅大厦蜗居破院,头发花白蓬乱,“细眼睛挂红丝”“―身劳动布工作服”,过着苦行僧式的生活,表明他安于清贫,专注工作的品质。
B. 小说多次提到梅大厦那双“年轻的手”,这与他衰老的外表形成对比,突出了他作为艺术家的身份特征,又让人感受到他蓬勃旺盛的艺术生命力。
C. 小说以“头像”为题,意在通过那尊木雕头像讽刺老麦在艺术上的不思进取,也表现了梅大厦在追求现代表现方法上进入了一个全新的艺术境界。
D. 小说叙述了两位老同学相见的故事,极为平常的场景和细节,却尺水兴波,小空间容纳大世界,展示了丰富复杂的社会人生,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8. 小说在情节发展中两次出现“女兵”作品,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9. 小说中老麦和梅大厦两个人物,你认为谁是主人公?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人。六岁善文辞,九岁得顧师古注《汉书》读之,作《指瑕》以擿①其失。麟德初,刘祥道巡行关内,勃上书自陈,祥道表于朝,对策高第。年未及冠,授朝散郎,数献颂阙下。沛王闻其名,召署府修撰,论次《平台秘略》。书成,王爱重之。是时,诸王斗鸡,勃戏为文《檄英王鸡》,高宗怒曰:“是且交构。”斥出府。勃既废客剑南尝登葛愤山旷望慨然思诸葛亮之功赋诗见情闻虢州多药草求补麥军倚才陵藉为僚吏共嫉官奴曹达抵罪,匿勃所惧事泄,辄杀之。事觉当诛,会赦除名。父福畤,繇雍州司功参军坐勃故左迁交肚令。勃往省,度海溺水,悸而卒,年二十九。初,道出钟陵,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阁,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泛然不辞。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一再报,语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请遂成文,极欢罢。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时人谓勃为腹稿。尤喜著书。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皆以文章齐名,天下称“王、杨、卢、骆”四杰。炯尝曰:“吾愧在卢前,耻居王后。”议者谓然。它日,崔融与张说评勃等曰:“勃文章宏放,非常人所及,炯、照邻可以企之。”说曰:“不然。盈川②文如县河,酌之不竭,优于卢而减王。耻居后,信然;愧在前,谦也。”
(选自《新唐书•王勃等传》,有删改)
【注】①擿(tī):指出。②盈川:杨炯。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勃既废/客剑南/尝登葛愦旷望/慨然思诸葛亮之功/赋诗见情/闻虢州多药草/求补参军/倚才陵藉为/僚吏共嫉/
B. 勃既废/客剑南/尝登葛愦山旷望/慨然思诸葛亮之功/赋诗/见情闻虢州多药草/求补参军/倚才陵藉为/僚吏共嫉/


展开余下试题C. 勃既废/客剑南/尝登葛愦山旷望/慨然思诸葛亮之功/赋诗/见情闻虢州多药草/求补参军/倚才陵藉/为僚吏共嫉/
D. 勃既废/客剑南/尝登葛愦山旷望/慨然思诸葛亮之功/赋诗见情/闻虢州多药草/求补参军/倚才陵藉/为僚吏共嫉/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对策:文中指古代选拔官吏的考试方法。皇帝提出政治等方面的问题由被举荐人回答。
B. 及冠:指古人年满二十岁到了成年。冠:古人年满二十岁举行冠礼,戴上成年人的帽子。
C. 阙:古代皇宫大门前两边供瞭望的楼,后借指帝王的住所。献颂阙下:到宫殿前进献颂文。
D. 九月九日:重阳节。古人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曰重阳。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王勃敢于质疑,率性惹祸。他小时候读颜师古注释的《汉书》,写文章指出其中的错误。他在王府任职,随性写文章惹怒皇帝,被逐出王府。
B. 王勃因事犯罪,英年早逝。罪犯曹达躲藏在他家里,他害怕泄露,杀了曹达,被判死罪,后被赦免。他去探望父亲不幸落水,去世时不满三十岁。
C. 王勃下笔成章,令人惊叹。都督在滕王阁摆宴,请他的女婿和其他人作序,都没有答应,请到王勃,王勃却毫不推辞,下笔成章,令都督大为赞叹。
D. 王勃列为“四杰”,因文出名。他和杨炯、卢照邻等人被称为“四杰”,而杨炯认为自己不比王勃差,张说也认为杨炯文思敏捷,才华不输于王勃。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时人谓勃为腹稿。
(2)勃文章宏放,非常人所及,炯、照邻可以企之。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减字木兰花
秦观
天涯旧恨,独自凄凉人不问。欲见回肠,断尽金炉小篆香。
黛蛾①长敛,任是春风吹不展。困倚危楼,过尽飞鸿字字愁。
【注】①黛蛾:黛画的蛾眉,指美眉。
14. 下列对这首词 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秦观词上片前两句直抒怨情,后两句借物喻情,篆香形状回环如篆,恰如人的回肠百转。
B. 古人鸿雁传书,秦观词下片写独倚高楼的女子读着远人的书信,字字句句,触目成愁。
C. “黛蛾长敛,任是春风吹不展” 这长敛的黛蛾,却是任凭春风吹拂,也不能使它舒展,足见愁恨的深重。
D. 全词出语凝重,显出沉郁顿挫的风格,读来愁肠百结,抑扬分明,有强烈的起伏跌宕之感。
15. 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这首词营造的意境。
(三)名句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为政》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指出学习与思考必须紧密结合。
(2)《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体现离别时依依不舍的情感且与李白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意境相似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3)“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人们经常引用苏轼《赤壁赋》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不取不义之财的意思。
三.语言文字运用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你的眼中,中国是什么样子?对于战士来说,一寸土地、一块石头、一揉阳光,站立的地方就是中国;而在匠人看来,中国却在方寸之中、毫厘之间, 、不懈创新,一辈子哪怕只专注做好一件事;如果透过孩子的眼睛,那么,在与忙碌的父母共进晩餐、乔迁新居时找出来的生日礼物、第一次到天安门看升旗仪式的时候,中国就在点点滴滴的成长记忆中。( ),又会产生不同的感受。就像无人机航拍的这一组“中国色彩”,金黄的菊花、饱满的稻谷、火红的辣椒,在农民手里涂抹成 的图画。像鸟儿一样飞 翔天空,这时所看到的中国,更显出澎湃的活力、复兴的气象。人往往活在微观而具体的场域中,但每段人生故事,都联通着时代的脉搏,都能从中感受到中国的心跳。革命者曾希望中国“到处都是活跃的创造,到 处都是日新月异的进步”,今天的中国已经呈现出这样的壮丽画卷,而因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积累在历史进程中强大能量也已经充分爆发,这使得每一个人都更有条件站在比前辈更高更远。在这个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时代,我们绝不能 、固步自封,也绝不能 、徘徊彷徨。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孜孜不辍 浓墨重彩 恃才傲物 心猿意马
B. 孜孜不辍 五彩斑斓 目空一切 举棋不定
C. 励精图治 浓墨重彩 恃才傲物 举棋不定
D. 励精图治 五彩斑斓 目空一切 心猿意马
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从另一个意义上解读这个伟大的国度
B. 我们来看看这个伟大的国度,换一个角度
C. 我们如果换一个角度来看看这个伟大的国度
D. 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来看看这个伟大的国度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而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积累在历史进程中的强大能量也已经充分爆发,这使得每一个人都更有条件站在比前辈更高更远的地方。
B. 而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在历史进程中积累了已经充分爆发的强大能量,使得每一个人都更有条件站在比前辈更高更远的地方。
C. 而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在历史进程中积累的强大能量也已经充分爆发,这使得每一个人都更有条件站在比前辈更高更远的地方。
D. 而因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积累在历史进程中强大的能量也已经充分爆发,使得每一个人都更有条件站在比前辈更高更远的地方。
20.下面是幸福小区张贴的一则通知,其中有五处不够简洁得体,请找出并作修改。
通 知
由于近期燃气事故多次频发,按上级要求,为保障今后燃气使用的安全,幸福小区所有使用天然气的住户,请明天务必到幸福大街居委会登记未安装或想安装天然气漏气报警装置的情况,如果不方便到居委会,请拨打电话12345678登记未安装或想安装天然气漏气报警装置的情况。此事关系到大家的生命、 财产安全,请大家放心上。要是万一燃气泄漏,出现事故,后果自负
幸福大街居委会
2021年1月16日
试卷答案
.1. B 2. D 3. B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用右文政策取代科举考试制度”错,应是为贯彻右文政策,对作为文官选拔制度的科举考试进行了全面的改革。
C.“宋仁宗要求忧天下之忧而忧的范仲淹制定有关吏治等十项改革纲领”错,不是宋仁宗要求范仲淹制定,而是范仲淹提出十项改革纲领。
D.“认为国家、天下比皇位要高”理解、分析错误,原意是认为天下不是皇帝一家的天下,而是天下人的。原文也没有“不能为皇位而失天下”的意思。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D.“把士大夫在得意时和失意时对国家的不同态度进行对比”不正确。文章阐述宋朝士大夫无论在得意,还是失意时都坚持救国济民的理念,不存在“不同态度”,也没有对比,这是同一方面的两种情况。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B.因果关系颠倒。结合“宋朝王室久已渴望着一个文治势力来助成他的统治,终于有一辈以夭下为己任的秀才们出来,带着宗教性的热忱大展抱负。于是上下呼应,宋朝的变法运动,遂如风起浪涌般不可遏抑”等分析,因为宋代涌现出一大批以天下为己任的读书人走上仕途
标签:统编版 高二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安徽省滁州”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63]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