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92  2021-10-08
标签:统编版 高二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2]
广东省惠州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惠州一中2023届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考试
语文试卷
卷面总分:15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一、课内基础知识(本题共8小题,16分)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微斯人,吾谁与归
B.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 臣之所好者道也
C.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D.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按词类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2分)
①浴乎沂,风乎舞雩 ②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③无以,则王乎 ④为肥甘不足于
口与 ⑤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⑥谨庠序之教 ⑦吾得兄事之 ⑧素善留侯张良
⑨良庖岁更刀,割也 ⑩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A.①③/②④⑥/⑦⑨/⑧/⑤⑩
B.①③/②④/⑤⑩/⑥⑧/⑦⑨
C.①⑦/②⑧/③⑨/④⑥/⑤⑩
D.①⑦/②④/⑥⑧/⑨/③⑤⑩
3.对下列文化常识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宗庙,天子、诸侯供奉祖宗牌位的处所。宗庙之事,在古代是国家重要的政事。
B.冠者,也称“弱冠”,指成年男子。古代男子在二十岁是行加冠礼,表示成年。
C.庠序,古代泛指学校,殷代叫庠,周代叫序,与《送东阳马生序》中的“太学”一样。
D.参乘,即“骖乘”,古时站在车右陪乘或担任警卫的人。乘,兵车,包括一车四马。
4.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行路:走路
B.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气候:天气
C.思厥先祖父 祖父:泛指祖辈、父辈
D.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故事:旧事
5.从句式特征看,与“而今安在哉”一句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
B.夫晋,何厌之有
C.戍卒叫,函谷举
D.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某启:昨日蒙教,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辨。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覆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
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
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无由会晤,不任区区向往之至! (《答司马谏议书》)
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辟邪说,难壬人 辟:批驳
B.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 恤:同情
C.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 度:考虑
D.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 事:办(事)
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书,古代一种文体,即书信,古人写信多有题目,说明写给谁,如“报......书”“与......书”


浏览完整试题B.君实,司马光的字。字,又称“表字”,古人在起名的同时起字,字往往是对名的解释和补充。
C.有司,古代朝廷中分职设官,各有专司,“有司”常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有时也泛指官吏。
D.区区,小,同文中“某”“窃”一样,都是谦辞,体现了古代君子“自谦而敬人”的理念。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作者在第二段首句提出名实这一根本问题,高屋建瓴,意在深刻揭示出事情的本质,为变法正名。
B.作者从新法的决策、制定与推行、实施目的、排斥的对象等多方面针对司马光的责难进行了辩驳。
C.作者在驳斥司马光所列举的罪责时,守中有攻,间接地指责了对方违忤“人主”旨意、先王之政等错误。
D.作者举盘庚迁都的历史事例,意在表明:主张变法一经决定,就要果断施行,没必要顾忌别人的反对。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
猪婆坟
吴克敬
孩子属猪,周岁那年,他家养的那头小黑猪做了幸福的猪妈妈,膝下一窝的小猪崽,胖嘟嘟的极为可爱。
“多年媳妇儿熬成婆”,接着又豪迈地养了几窝猪崽,小黑猪就成猪婆了。它不受节制地生育,成了家里的主要经济来源。打油称盐要调味,头疼脑热要买药,都在猪婆卖儿卖女的收入中支出;过年过节时,给家里人扯块布料,缝一件新衣裳,也少不了猪婆卖儿卖女的收益;孩子背上书包上学,花销靠的还是猪婆卖儿卖女的积蓄。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村上人看见,孩子的父亲赶在集日,都要提了猪崽去卖。
孩子喜欢看猪婆,看它臃肿着身子,从猪圈里游出来,靠在猪圈旁的香椿树上,蹭着身上的泥垢。摇晃着的香椿树上,常有喜鹊喳喳响亮地欢叫。
孩子学业很有长进,总在班上考第一。三年级的一天,孩子却昏倒在课堂上。送到医院抢救过来,医生对流泪的母亲说:“孩子严重贫血,营养一定要跟上。”孩子和母亲相视无语,都很放松地嘘了一口气,因为谁都知道,农家的日子,总是营养不够。孩子爬起来,和母亲就要出院回家,恰在此时,医院门口吵吵嚷嚷地抬进一个人。孩子眼尖,扑上去就喊爹。原来孩子的爹在外给人造屋帮工,听说儿子昏迷,眼前一黑,就从丈高的屋架上跌下来。抢救在紧张进行,母亲攥着孩子的手,眼泪串着线儿掉。孩子没哭,只是盯着穿白大褂的医生护士进去出来,出来进去。急促的脚步终于停了下来,传话说:命无大碍,腰伤了,从此怕站不起来了!
在这个春天,孩子觉得自己突然长大了。父亲伤愈出院,果然站不起来了。孩子在学校更用功了,三好学生的奖状,一学期一张,裱糊了家里的半面墙。可孩子抗不住还要头晕,又在课堂上昏过去了。抢救是及时的,医生的话十分坚决,孩子必须输血,否则……否则什么呢?医生不说出来,孩子的母亲听出来了。过去,母亲听不得那样的话,听了就是一脸的泪水,现在的母亲没眼泪了,天塌下来,母亲都默默地承担着。家里那一连串的变故,使柔弱的母亲坚强得像一座山。
联系了可以自己到家里拉走猪崽的买家,父亲出院借的钱总算是能补上了,可是孩子的病怎么办?
屠户是母亲喊来的。母亲在猪圈旁的香椿树下,架起一口大铁锅,熊熊的火焰烧得锅里的水波翻浪滚。母亲对屠户说:善人啊!你看这头猪婆能杀几个钱?杀了它,给我娃输血呀。屠户闭上了眼睛,虽然生来杀猪无数,可他从没杀过猪婆。再说,猪婆的肉也卖不上钱。屠户很想转身而去,但他不能,他晓得这一家的艰难。屠户就睁开了眼睛,睁开眼睛时就亮出了他的杀猪刀,长长的、弯弯的杀猪刀闪着寒光!
母亲卸下圈栏,举着一捧猪草,轻轻地唤着猪婆,想把猪婆哄出猪圈。可是猪婆像是看透了母亲的伎俩,只管慵懒地蹲在圈里,抬头看了看母亲,便只和绕膝的猪崽玩儿了。母亲失去了耐心,跳进猪圈,要赶猪婆出来了。而猪婆干脆倒卧地上,嘴里发出只有猪崽才懂的呼噜声,众猪崽闻声而来,拥在猪婆的两排乳头上,发出一片风卷残云的吮奶声。很长一段时日,原来泪罐罐一样的母亲,忙了家里忙外头,再不流泪了;现在却因为猪婆这一耍赖的举动,忍不住泪水涟涟了。孩子日后猜想,那是两个母亲的较量,母亲爱着她的孩子,猪婆也爱着它的孩子。没办法,母亲就只有流泪,她必须牺牲猪婆的母爱,而成全她自己的母爱了。
猪崽吃饱了奶汁,跑到一边玩儿去了。母亲开始了她的强制措施,抓着猪婆的耳朵,准备把猪婆拉出猪圈时,猪婆却自己站起来,朝圈外寒光闪闪的杀猪刀走来了,嘴里呜噜噜地低吼着……猪婆走出了猪圈,走到了屠户身边,屠户的杀猪刀也举起来了,却见两只粗壮的胳膊扑上来,护在了猪婆的脖子上。这是父亲呢。卧床不起的父亲,是什么时候爬下床,爬到猪圈边来的,母亲和屠户都没有注意。正是因为父亲的出现,猪婆得救了。屠户收拾起刀子,嘴里喃喃地念叨着:这猪婆太有灵性了!
父亲让母亲准备好架子车,爬上去,让母亲拉着去了医院。那一天的一切,深埋在父亲和母亲的记忆里。直到孩子上了大学,有了一份很好的工作,父子俩就着一碟炸花生,你一盅烧酒,他一盅烧酒,喝得高了,父亲才说出来的。原来孩子输血,总是在母亲拉着父亲去一次医院后,他再去医院输的。他所输的血,都是父亲从自己身上抽出来的呀!
猪婆是最后老死的。死后就埋在猪圈旁的香椿树下,时常地,喜鹊还会飞来,兀立在香椿枝上,喳喳地欢叫…… (有删改)
9.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中说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孩子的父亲都要赶在集日提了猪崽去卖,说明卖猪崽的收入是一家人主要的经济来源。
B.文章写医生抢救后说孩子严重贫血,母亲和孩子反倒很放松地嘘了一口气,说明在农家看来,营养不够不算什么大病。
C.母亲无奈地杀猪婆,是为给孩子治病,她想先过眼下这一关;父亲之所以坚决反对,是因为不能剜肉医疮,要另想办法。
D.文章围绕猪婆的命运,描写了父亲母亲尽全力疼爱孩子,孩子最后不负众望的感人故事,揭示了寒门出英才的普遍规律。
10.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猪婆”这一称呼比较怪异,具有地方特色,文章以“猪婆坟”为题,设置悬念,引发读者兴趣,同时也为整篇作品涂上悲凉的色彩。
B.文章中说猪婆“豪迈地”养了几窝猪崽,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庄词谐用,凸显了一家人对猪婆的看重,令读者忍俊不禁。


展开余下试题C.文章中写到的猪圈旁的香椿树、响亮地欢叫的喜鹊和幸福的猪婆、一窝胖嘟嘟的极为可爱的小猪崽相映成趣,营造了温馨的环境。
D.文章结尾叙写猪婆最后老死、死后埋在猪圈旁香椿树下的善终,描写喜鹊飞来在香椿枝上欢叫的场景,以景结篇,意味深远。
11.文章为什么没有出现人物的名字,只用孩子、父亲、母亲等代替?请简要作答。(4分)
12.文章刻画猪婆这个形象有怎样的作用?请简要赏析。(6分)
三、古诗文阅读(20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7题。
季布者,楚人也。为气任侠,有名于楚。项籍使将兵,数窘汉王。及项羽灭,高祖购求布千金,敢有舍匿,罪及三族。季布匿濮阳周氏。周氏曰:“汉购将军急,迹且至臣家,将军能听臣,臣敢献计;即不能,愿先自刭。”季布许之。乃髡钳季布,衣褐衣,置广柳车中,并与其家僮数十人,之鲁朱家所卖之。朱家心知是季布,乃买而置之田。朱家乃乘轺车之洛阳,见汝阴侯滕公。滕公留朱家饮数日。因谓滕公曰:“季布何大罪,而上求之急也?”滕公曰:“布数为项羽窘上,上怨之,故必欲得之。”朱家曰:“君视季布何如人也?”曰:“贤者也。”朱家曰:“臣各为其主用,季布为项籍用,职耳。项氏臣可尽诛邪?今上始得天下,独以己之私怨求一人,何示天下之不广也!且以季布之贤而汉求之急如此,此不北走胡即南走越耳。夫忌壮士以资敌国,此伍子胥所以鞭荆平王之墓也。君何不从容为上言邪?”汝阴侯滕公心知朱家大侠,意季布匿其所,乃许曰:“诺。”待间,果言如朱家指。上乃赦季布。当是时,诸公皆多季布能摧刚为柔,朱家亦以此名闻当世。季布召见,谢,上拜为郎中。楚人曹丘生辩士数招权顾金钱事贵人赵同等与窦长君善季布闻之寄书谏窦长君曰吾闻曹丘生非长者勿与通及曹丘生归,欲得书请季布。窦长君曰:“季将军不说足下,足下无往。”固请书,遂行。使人先发书,季布果大怒,待曹丘。曹丘至,即揖季布曰:“楚人谚曰‘得黄金百,不如得季布一诺’,足下何以得此声于梁楚间哉?且仆楚人,足下亦楚人也。仆游扬足下之名于天下,顾不重邪?何足下距仆之深也!”季布乃大说,引入,留数月,为上客,厚送之。季布名所以益闻者,曹丘扬之也。 (选自《史记·季布传》,有删改)
13.下列对文中波浪线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楚人曹丘生辩士/数招权顾金钱/事贵人赵同等与窦长君善/季布闻之/寄书谏窦长君曰/吾闻曹丘生非长者/勿与通/
B.楚人曹丘生辩士/数招权顾金钱事贵人赵同等/与窦长君善季布/闻之寄书谏窦长君曰/吾闻曹丘生非长者/勿与通/
C.楚人曹丘生/辩士/数招权顾金钱/事贵人赵同等/与窦长君善/季布闻之/寄书谏窦长君曰/吾闻曹丘生非长者/勿与通/
D.楚人曹丘生/辩士/数招权顾金钱/事贵人赵同等/与窦长君善季布/闻之寄书谏窦长君曰/吾闻曹丘生非长者/勿与通/
1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三族,一般为父族、母族、妻族的合称。夷灭三族是古代最残酷的刑罚。
B.髡钳,古时的刑罚,髡是剃去头发,钳是用铁圈束颈。这里指扮作一个犯罪的囚徒。
C.郎中,本文中是指帝王的侍从,俸禄只有三百石,级别虽然不高,但相当受荣宠。
D.上客,这里指非常重要的客人或地位很高的人;门客中地位最高的也称作上客。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季布颇具才能,深得滕公好评。季布曾经率领军队多次使得刘邦陷入困境。后来刘邦召见他,授予他官职,可以看出刘邦对季布的器重。
B.季布身处危难,得到众人保护。朱家让他穿粗布衣服,并用大柳车把他送到周氏。周氏把他买下来,将之安置在田地里耕作。
C.季布四处躲藏,情况堪比伍子胥。不同的是,伍子胥对迫害他的楚国报仇雪恨;季布则成为刘邦的手下,曹丘让人写了推荐信才能见到他。
D.季布名闻天下,曹丘生出力不少。经过曹丘生的不断宣扬,楚人中流传这样一句著名的谚语:得到季布应诺的一句话,比得到黄金还要可贵。
1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①汉购将军急,迹且至臣家,将军能听臣,臣敢献计;即不能,愿先自刭。(4分)
②季布乃大说,引入,留数月,为上客,厚送之。(4分)
17.刘邦为什么会赦免原本是仇人的季布?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简要说明。(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8~19题。
东归别常修
罗隐
六载辛勤九陌中,却寻归路五湖东。
名惭桂苑一枝绿,鲙忆松江两箸红。
浮世到头须适性,男儿何必尽成功。
唯惭鲍叔深知我,他日蒲帆百尺风。
[注]罗隐从小聪慧好学,少时即负盛名,但因为他喜欢讥讽公卿,曾经十几次参加进士考试都落第。九陌:郴城大道。
18.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叙写诗人长安辛苦奔波了多年,如今却要泛舟五湖的境况。
B“名惭桂苑一枝绿”一句,把自己比作只能为别人作陪衬的绿叶。
C.“鲙忆松江两箸红”借思念故乡的鲈鱼脍表达自己的隐居之意。
D.尾联诗人将自己比为鲍叔。坚信自己他日终将“蒲帆百尺风”。
19.颈联情感复杂,请结合诗句含义做简要分析。(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10分)
2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0分)
(1)《左传·曹刿论战》中记载,鲁庄公十年,齐国入侵,曹刿求见国君献策,但他的乡人质疑道:“ , ?”
(2)杜牧写《阿房宫赋》论述六国和秦朝灭亡的原因时说,如果六国当年能善待百姓,那么“       ”;如果秦人能善待六国之人,那么“       ”,又怎么会灭亡呢?
(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写孔子哂笑子路的原因的句子是:
“ , 。”
(4)青年担当着国家兴盛的重责,应当以《论语·泰伯》中曾子所说的“ , ”自勉。
(5)在《礼记·大学》中,阐述无论天子还是百姓,都应该修身养性的句子是:“ , 。”
四、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3题。
停留于观念,其价值的实现就无从谈起。因此,理念创新必须进入实践领域,将观念形态       为实物形态和服务形态,才能实现其价值意义,而文化消费则是实践层面的重要环节。在我国,当温饱问题基本解决,特别是在逐步进入全面小康之后,精神文化消费必然成为人们普遍的需求。文化消费表面上看来只是一种市场行为,受到商业规律的       ,但作为精神产品的消费,其特殊性是       的:文化产品所传递的审美趣味、价值理念,无时无刻不都在       地影响着消费者,塑造着人们的精神乃至灵魂。在这个意义上,对文化消费的考察,就远不能仅仅局限于从一般商品消费行为去着眼。事实上,(       )。精神文化消费的高品位,显示的既是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更是一个民族审美品味、精神风貌的体现,是比硬实力更有意义的精神价值与力量。这种力量甚至决定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2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转化    制约    显而易见    潜移默化
B.转变    制约    显而易见    耳濡目染
C.转变    限制    不言而喻    耳濡目染


展开余下试题D.转化    限制    不言而喻    潜移默化
2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物质富足之后需要进行精神文化消费,这不仅关系着一个民族发展的前景,而且关系着一个国家的文化和文明水平。
B.精神文化消费是物质富足之后的需要,不仅关系着一个国家的文化和文明水平,而且关系着一个民族发展的前景。
C.精神文化消费不仅是物质富足之后的需要,而且关系着一个国家的文化和文明水平,关系着一个民族发展的前景。
D.物质富足是前提,之后还要着眼精神文化消费,这不仅关系着一个民族发展的前景,而且关系着一个国家的文化和文明水平。
2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精神文化消费的品位,既是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的显示,更是一个民族审美高品味、精神风貌良好的体现,是比硬实力更有意义的精神价值与力量。
B.高品位的精神文化消费,既是一个国家强大经济实力的显现,更是一个民族审美高品味、精神风貌良好的体现,是比硬实力更有意义的精神价值与力量。
C.精神文化消费的高品位,显示的既是一个国家强大的经济实力,更是一个民族审美高品味、精神风貌良好的体现,是比硬实力更有意义的精神价值与力量。
D.高品位的精神文化消费,既是一个民族审美高品味、精神风貌良好的显示,更是一个国家强大经济实力的体现,是比硬实力更有意义的精神价值与力量。
24.请根据下面这段文字,概括AED的四项优点,每项不超过4个字。(4分)
AED(自动体外除颤器)是一种能够自动识别异常心律并给予电击除颤的急救设备。与医院中正规电击器不同的是,自动体外心脏除颤器只需要短期的教学即会使用。全自动的机型甚至只要求施救者去按下电击钮。在大部分的场合,施救者如果误按了电击钮,机器并不会产生电击。使用AED抢救心跳骤停患者的成功率远高于提手心肺复苏。因其操作简单且内置语音提示,便于非专业人员使用,AED也被誉为“救命神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出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在多数人眼里,垃圾就是垃圾,①               。人们往往不会意识到这些可回收物品的未来价值,这种态度会影响到他们处理可回收垃圾的方式。一旦弄清楚要丢弃的可回收垃圾会转化为某种新产品,大多数人就会②                。在相关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通过广告、标志牌等手段让人们认识到这些垃圾不仅能重复利用,③               ,如塑料瓶可以变为夹克衫,可乐罐能变成自行车,就会使更多人意识到可回收垃圾的价值,从而更妥善地进行处理,有效提高垃圾的回收利用率。
五、写作
2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在1943年提出“需要层次理论”。他认为,“归属和爱的需要”是人的重要心理需要,只有满足了这一需要,人们才有可能“自我实现”。心理学研究还表明,每个人都害怕孤独和寂寞,希望自己归属于某一个或多个群体,这样可以从中得到温暖,获得帮助和爱,从而消除或减少孤独和寂寞感,获得安全感。
上面材料给了你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与认识。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真实信息;不少于800字。
惠州一中2023届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考试语文答案
1.A A项,没有。B项,动词,说/名词,天道,自然规律。C项,举起/尽。D项,连词,如果/动词,往
2.B 名词作动词:①风,吹风。③王,行王道统一天下。形容词做名词:②小,小相。④肥甘,美味的食物。使动用法:⑤闻,使......听到。⑩内,使......进入。形容词作动词:⑥谨,慎重办理。⑧善,与......交好。名词作状语:⑦兄,用侍奉兄长的礼节。⑨岁,每年。
3.C“《送东阳马生序》中的‘太学’一样”理解错误。太学是我国古代设在京城的最高学府
4.A A项,行路,路人
5.B A项,状语后置。B项,宾语前置。C项,被动句。D项,没有特殊句式。
6.B 恤:顾念,考虑
7.B “古人在起名的同时起字”错误,古人幼时取名,成年以后由父母或师长取字。
8.D “主张变法一经决定,就要果断施行,没必要顾忌别人的反对”错误,由“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可知,意在证明:因为这种行为(变法)合理,无需后悔,所以不顾忌别人反对。
9.D 主旨错解,“揭示了寒门出英才的普遍规律”错,本文的主旨在于表现父母的深沉的爱。
10.A 感情基调错解,“涂上悲凉的色彩”错,猪婆是老死的,不能说以“猪婆坟”为题为文章涂上了悲凉的色彩。
11.①用孩子、父亲、母亲等代替名字,突出了人物之间的家庭关系,凸显了父母对孩子深沉的爱;②孩子、父亲、母亲成为一类人的代表,增强了人物的典型性、代表性,使作品更有普遍意义。(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12.①猪婆生崽是这个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全文的主要情节围绕猪婆展开,一家人的经济状况借猪婆得以展现;②以猪婆对小猪的爱和亲密关系烘托母亲、父亲对孩子的爱,表现出孩子沐浴在父母之爱中的幸福;③为作品表现的艰辛故事增添亮色,使作品语言更加幽默风趣。(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13.C “楚人曹丘生”“辩士”是判断句,“辩士”是对“曹丘生”的评价,应该断开,排除AB;“季布”是“闻之”的主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D
14.A “灭九族”才是最残酷的刑罚。九族说法一,指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说法二,是从本人算起向上五代,向下五代,共是九代为九族。
15.B B项,“朱家”和“周氏”应该对调。原文是“季布匿濮阳周氏......置广柳车中,并与其家僮数十人,之鲁朱家所卖之”“朱家心知是季布,乃买而置之田”.
16.①汉王朝悬赏捉拿您非常紧急,很快(将要)就要追踪到我家来了。将军您能够听从我的话,我才敢给您想个计策;如果不能,我情愿先自杀。(得分点:购、且、即、自刭)
②季布于是非常高兴,请曹丘生进来,留他住了几个月,把他作为最尊贵的客人,送他丰厚的礼物。(得分点:说、引、上客,大意1分。)
17.①季布为项羽尽力,是尽了他的职分,是忠心的表现。②刘邦赦免季布,可以向天下显示他胸怀宽广。③逼迫季布,会令季布为敌国所用。④刘邦听取了滕公的进言。(一点1分,两点3分)
【参考译文】
季布是楚地人,为人好逞意气,爱打抱不平,在楚地很有名气。项羽派他率领军队,他曾屡次使汉王刘邦陷于因境。等到项羽灭亡以后,汉高祖悬赏千金捉拿季布,并下令胆敢窝藏季布的,论罪要灭三族。季布躲藏在濮阳一个姓周的人家。周氏说:“汉
标签:统编版 高二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广东省惠州”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2]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