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诗词鉴赏专题训练
阅读:273 2021-10-10
标签:
高三
总复习
诗词鉴赏专题训练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73]
2022年高考新题型——古代诗歌鉴赏专项练习含答案
2022年高考新题型——语文高中语文诗歌鉴赏专项练习含答案
一、高中语文诗歌鉴赏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①溪 居
柳宗元
②久为簪组累,幸此南夷谪。
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③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
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注释:①指在冉溪居住的生活。诗人贬谪永州司马后,曾于此筑室而居,后改冉溪为“愚溪”,在今湖南省永州市东南。②簪组:古代官吏的饰物。簪:冠上的装饰;组:系印的绶带。③榜(bàng):船桨。
(1)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久为簪组累,幸此南夷谪”与陶渊明中的“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表面意思相近,实则情味不同。
B.颔联作者从自己的日常生活着笔,“闲依”与“偶似”为我们呈现了一个醉心田园,隐逸闲适 的诗人形象。
C.全诗结构严谨,文脉晓畅,诗歌以“溪居”为题,首联即点明“溪居”原因,后三联具体写溪居生活。
D.全诗语言不假雕琢,自然恬淡而又含蓄深沉,作者身处贬谪困厄之境,发出的却是清夷 淡泊之音。
(2)清人沈德潜在《唐诗别裁集》中评价此诗为“不怨而怨,怨而不怨”,请结合全诗谈谈 你的理解。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寄李儋元锡
韦应物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
世事茫茫雕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
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
【注释】这首诗是韦应物晚年在滁州刺史任上的作品。韦应物在滁州任职的一年里,对朝 政紊乱、国家衰弱、民生凋敝,极为忧虑。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诗塑造了一个有志而无奈、进退两难的官员形象,披露了一个官员的思想矛盾。
B.首联点明分别的时间,“又”字说明距上次分别已经一年,强调了时间流逝之快。
C.颔联写自己的烦恼苦闷,“世事茫茫”既指国家的前途,也包含诗人个人的前途。
D.尾联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感激友人李儋的问候,急切盼望友人的来访的情感。
(2)诗歌的颈联备受赞扬,范仲淹叹为,“仁者之言”,朱熹盛称“贤矣”。请谈谈你对颈联的理解。
3.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①送秘书晁监还日本国
王维
积水不可极,安知沧海东。
九州何处远,万里若乘空。
向国唯看日,归帆但信风。
鳌身映天黑,鱼眼射波红。
②乡树扶桑外,主人孤岛中。
别离方异域,音信若为通。
【注释】①晁衡,原名仲满、阿倍仲麻吕,日本人。随日本遣唐使来中国留学,改姓名为晁衡。历仕玄宗、肃宗、代宗三朝,任秘书监,兼卫尉卿等职。大历五年卒于长安。天宝十二载,晁衡乘船回国探亲。②扶桑:传说中的地名,相当遥远。近现代“扶桑”指日本。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四句极写大海的辽阔无垠和日本国的渺远难即,以便造成一种令人惆怅、迷惘和惴
惴不安的浓重氛围。B.“向国”联写面对自己的国家只能看太阳升起,回国的帆船只有等待定期的信风,不言艰险
而艰险之状自明。C.“乡树”联是说故乡的树木在扶桑国的大地上,而晁衡的家住在那孤岛中,言下之意是说日
本国比扶桑更远。D.“别离”联向友人提出了殷切的忠告:分别之后将要天各一方,我们应该努力保持互通音
浏览完整试题
信,不能失去联系。
(2)试从表现手法和表达效果方面对“鳌身映天黑,鱼眼射波红”一联作简要赏析。 4.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咏梅
【宋】王安石
颇怪梅花不肯开,岂知有意待春来。
灯前玉面披香出,雪后春容取胜回。
触拨清诗成走笔,淋漓红袖趣传杯。
望尘俗眼那知此,只买夭桃艳杏栽。
(1)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首联借对梅花迟迟不肯开放的不解,突显梅花“有意待春来”的志向。
B.颔联用拟人手法写梅花的高洁幽香和不畏严寒傲雪独放的品格与神韵。
C.颈联写梅花触发作者诗兴,笔走龙蛇,唤酒畅饮而弄湿了自己的衣袖。
D.该首诗运用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借物言志,意味深远。
(2)中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5.诗歌赏析 题老学庵壁
陆游
此生生计愈萧然,架竹苫茆只数椽。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
太平民乐无愁叹,衰老形枯少睡眠。
唤得南村跛童子,煎茶扫地亦随缘。【注释】此诗为陆游晚年蛰居故乡山阴时所作,此时金兵已占领北方领土,宋朝统治者偏安江
南一隅。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描述了老学庵的概况,由竹子搭建、茅草覆盖而成,十分简陋。
B.诗人把老学庵当作自己的精神家园,可以在书斋中读书度过一整天。
C.颈联写诗人虽年老退居山阴,可看到百姓生活太平无忧,依然感到高兴。
D.尾联是对诗人日常生活境况的描述,照应首联中的“萧然”,同时充满生活气息。
(2)诗人为什么“少睡眠”?请根据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6.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①除夜自石湖归苕溪(其三)姜夔
②黄帽传呼睡不成,投篙细细激流冰。
分明旧泊江南岸,舟尾春风飐客灯。
除夜自石湖归苕溪(其五) 姜夔
③三生定是陆天随 , 只向吴松作客归。
④已拚新年舟上过,倩人和雪洗征衣。【注释】①光宗绍熙二年冬,诗人访范成大,除夕乘舟归苕溪,途中写了一组诗,共十首。②黄帽:即俗称艄公,汉代称为“黄头郎”。③陆天随:唐代陆龟蒙号天随子,隐居不
仕,常携带书、茶具灶、钓具,乘舟浪迹江湖。④倩:请。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其三前两句从听觉入手,舟人连夜行舟,传呼不已,船篙击打流冰,发出响声。
B.“舟尾春风飐客灯”与王湾《次北固山下》中的“江春入旧年”都写了水上的春意。
C.其五“倩人和雪洗征衣”是请人用雪洗去曾经征战疆场的衣上的风尘,画面生动。
D.两首诗歌的前两句都点题:其三写“黄帽”暗点“归”,其五第二句“归”字点题。
(2)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酬元九侍御赠壁竹鞭长句(注)
刘禹锡
碧玉孤根生在林,美人相赠比双金。
初开郢客缄封后,想见巴山冰雪深。
多节本怀端直性,露青犹有岁寒心。
何时策马同归去,关树扶疏敲镫吟。【注释】元和五年,元稹承召回京,因与宦官刘士元在驿站为争厅房大打出手,被贬江陵府士曹参军。刘禹锡为了褒奖元稹不屈服于阉竖淫威的坚强意志,特意赠给他一只文石
枕,元稹亦回赠其壁州竹鞭。
(1) 诗歌颈联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联的精妙之处。 (2)赏析尾联的表达效果。 8.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倾 杯
(宋)柳永 鹜落霜洲,雁横烟渚,分明画出秋色。暮雨乍歇,小楫夜泊,宿苇村山驿。何人月下临风
处,起一声羌笛。离愁万绪,闲岸草,切切蛩吟如织。① 为忆芳容别后,水遥山远,何计凭鳞翼。 想绣阁深沉,争知憔悴损,天涯行客。 楚峡云
②归,高阳人散,寂寞狂踪迹。 望京国,空目断,远峰凝碧。[注]① 鳞翼:即鲤鱼、大雁。 古人以为雁能为人传道书信。②楚峡云归: 用楚王遇巫山神
女的故事,借指欢乐不再。(1)上阙中“何人月下临风处,起一声羌笛”一句中的“起”字非常富有表现力。请分析一下
它的表达效果。 (2)本词下阕是怎样抒写离愁的?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赏析。 9.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①咏螃蟹呈浙西从事
【唐】皮日休
未游沧海早知名,有骨还从肉上生。莫道无心畏雷电,海龙王处也横行。
②螃蟹咏
薛宝钗
③桂霭桐阴坐举觞,长安涎口盼重阳。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
酒未敌腥还用菊,性防积冷定须姜。于今落釜成何益,月浦空余禾黍香。【注释】①此诗作于唐末动乱时期。当时农民起义风起云涌,作者本人曾参加黄巢起义军,做过黄巢政权的“翰林学士”。②皮里春秋:这里表示心机诡深。③空黑黄:这里指花样再多也徒劳。
(1)下面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咏螃蟹呈浙西从事》是七言绝句,首句写诗人早知螃蟹之盛名,表达爱慕之情。
B.《螃蟹咏》是七言律诗,首联写环境,人们坐在飘散着桂花香气的桐阴下喝酒吃蟹。
C.薛宝钗认为纵使螃蟹再横行,最后还是要落入汤锅被蒸煮,落得被人吃掉的下场。
D.两首诗均以物取喻,寓意深刻而尖锐,极尽讽刺之能事,具有很强的攻击性。(2)这两首以“蟹”为主要内容的诗作,都是以小见大。下列诗句中没有体现这一手法的一
项是() A.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贺知章《咏柳》)
B.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C.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虞世南《蝉》)
D.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王安石《北坡杏花》)
(3)这两首诗分别塑造了怎样的螃蟹形象?请结合诗句简要回答。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与东吴生相遇
韦庄十年身事各如萍,白首相逢泪满缨。
老去不知花有态,乱来唯觉酒多情。
贫疑陋巷春偏少,贵想豪家月最明。
且对一尊开口笑,未衰应见泰阶平。
【注释】泰阶:星名。古人认为泰阶星现,预兆风调雨顺,民康国泰。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句以水上浮萍作比,形象地写出了流离失所的“十年身事”。“各”字表明东吴生与自己同
是天涯沦落人。B.颔联是说年华逝去之痛和战乱流离之苦折磨诗人,以致衰老,竟不觉花之美,只好借酒
浇愁。诗意凄凉,字字酸楚C.尾联意为;趁未衰之年,暂拼一醉,破涕为笑;期望今后河清海晏,国泰民安。这是诗
展开余下试题
人聊以自嘲,也是自许自慰。D.全诗刻画了一位多年漂泊、年华已逝、感世伤怀而又不失美好愿望的诗人形象。语言生
动辛辣,极具讽刺性。
(2)全诗对比贯穿全篇,试赏析这种手法的运用。 11.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各题。 舟过安仁
宋·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①②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夜宿徐公店
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注释】①怪生:怪不得。②使风;本诗中指用伞当帆,促使渔船向前行驶。
(1)下列对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舟》诗是诗人乘舟路过安仁时被一艘小船上孩子们的行为触动有感而作。《夜》诗的
题目表明了诗歌内容为诗人在徐公店住宿时所看到的景象。B.《舟》诗中两个小孩虽坐在船上,却没有划船撑船,用的竹竿船桨都收放起来了,令人
感到奇怪。《夜》诗描写了初春时节乡村里盎然的春意和天真可爱的儿童。C.《舟》诗中的后两句形象准确地写出了诗人明了真相后的恍然,读完全诗,我们仿佛可
以感知到诗人的豁然开朗和哑然失笑。D.两首诗语言浅白,形象鲜明,作者描绘不同的生活场景,表现出了同样高超的艺术构
思。(2)杨万里诗中对儿童稚态的描摹,往往能够起到点活全诗的作用。请结合两首诗的内容
对此加以分析。 12.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小题。 王维吴道子画
苏轼
何处访吴画?普门与开元。开元有东塔,摩诘留手痕。吾观画品中,莫如二子尊。道子①实雄放,浩如海波翻。当其下手风雨快,笔所未到气已吞。亭亭双林间,彩晕扶桑暾。②③中有至人谈寂灭,悟者悲涕迷者手自扪。蛮君鬼伯千万万,相排竞进头如鼋。摩诘本诗老,佩芷袭芳荪。今观此壁画,亦若其诗清且敦。祗园弟子尽鹤骨,心如死灰不复温。④门前两丛竹,雪节贯霜根。交柯乱叶动无数,一一皆可寻其源。吴生虽妙绝,犹以画工
⑤⑥论。摩诘得之以象外,有如仙翮谢笼樊。吾观二子皆神俊,又于维也敛衽无间言。[注]①扶桑:古代神话中的日出之处。暾:太阳升起。②至人:指释迦摩尼。③鼋(yuán):大鳖,背青黄色,头有疙瘩,能伸缩。④交柯:枝叶交叉。⑤翮(hé),鸟
翎的茎,即指鸟。⑥间言:非议。
(1)下面对这首诗内容和形式上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起始四句交待吴、王二人画迹所在。“吾观画品中”二句,紧接着对二人的成就作概要
评断,肯定了他们在画苑中的崇高地位。B.苏轼提倡诗画一体,曾说“诗不能尽,变而为画”,而诗中“摩诘本诗老”至“亦若其诗清且
敦”四句即是此说较为明确的体现。C.诗歌最后两句,苏轼赞画圣吴道子和王维之画,认为二子皆神俊,但对摩诘“敛衽无间
言”,可见作者认为王维画艺更胜一筹。D.全诗富有节奏感,开始似话家常,从容而谈;中间意象情调,盖出一辙;结尾余音袅
袅,悠扬无尽,整体形成和谐优美之韵律。(2)结合王维、吴道子绘画作品分析二人绘画的主要艺术特点?作者认为吴、王绘画最本
质的区别是什么? 1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听颖师琴歌
[唐]李贺
别浦云归桂花渚,蜀国弦中双凤语。
芙蓉叶落秋鸾离,越王夜起游天姥。
暗佩清臣敲水玉,渡海蛾眉牵白鹿。
谁看挟剑赴长桥,谁看浸发题春竹。
竺僧前立当吾门,梵宫真相眉棱尊。
古琴大轸长八尺,峄阳老树非桐孙。
凉馆闻弦惊病客,药囊暂别龙须席。
请歌直请卿相歌,奉礼官卑复何益。(1)《听颖师琴歌》是唐代著名诗人李贺的代表作之一,本诗前八句描写________,后八
句叙写________。
(2)文字是无声的,却能够生动刻画有声的音乐,在《听颖师琴歌》中,李贺是如何表现
古琴的音乐魅力的? 14.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各题。 ①醉落魄
范成大
②③栖鸟飞绝,绛河绿雾星明灭。烧香曳簟眠清樾。花影吹笙,满地淡黄月。④⑤好风碎竹声如雪,昭华三弄临风咽。鬓丝撩乱纶巾折。凉满北窗,休共软红说。【注释】①此词写于作者归隐石湖后。②绛河:天河。③樾:交相掩映的树木。④昭
华:古管乐器名,此处指笙。⑤软红:红尘,指热衷于功名利禄的人。
(1)下列对本词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的第一句以飞鸟归林栖息暗示时间已是深夜,此时天河中的星光在雾霭中时隐时现,
闪烁不定。B.“烧香曳簟眠清樾”句写出了词人于清荫之下点燃香炉、展开竹席,独自享受夜晚的宁谧清
凉的情景。C.词中的花影、月色与音乐相应相衬,眼前景、耳边乐与词人的心中情相契合,可谓情景
交融,意蕴悠长。D.“昭华三弄临风咽”中“弄”有两层意思,一指玩耍,把玩;又一指一曲为一弄。“咽”,谓箫
声幽咽,如泣如诉。
(2)“好风碎竹声如雪”一句历来被人们所称道。请赏析此句的妙处。 15.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幽州夜饮
(唐) 张说
凉风吹夜雨,萧瑟动寒林。
正有高堂宴,能忘迟暮心?
军中宜剑舞,塞上重笳音。
不作边城将,谁知恩遇深!
(1)上面诗歌中的对仗有几联?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一联
B.两联
C.三联
D.四联
(2)下列关于本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凉风、夜雨、寒林等意象,渲染出悲凉的气氛。
B.颈联“迟暮”二字凸显出时光流逝人生易老的忧伤。
C.尾联以感叹的语气,充分表现了对皇恩浩荡的感激。
D.本诗以景起笔以情结笔,层层推进,结构自然流畅。
(3)前人评价颈联“军中宜剑舞,塞上重笳音”豪壮中寓悲凉,请加以评析。 16.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送董元达
谢逸
读书不作儒生酸,跃马西入金城关。
塞垣苦寒风气恶,归来面皱须眉斑。
先皇召见延和殿,议论慷慨天开顔。
谤书盈箧不复辩,脱身来看江南山。
长江滚滚蛟龙怒,扁舟此去何当还?①大梁城里定相见,玉川破屋应数间。
【注】①玉川:唐卢仝,号玉川子,家中贫穷。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五,六句意即董元达归来之后,曾被先皇在延和殿召见,他在廷对的时候,议论慷慨,
连天子也为之开颜。B.九,十句写董元达南行之后,将越过浪涛滚滚、蛟龙怒吼的长江,乘舟而去,不知何时
能归,深寓惜别之意。C.诗歌最后两句表明将来一定会在大梁城中相见,到时董元达应该只有几间破屋,暗示董
元达日后生活的穷迫。D.全诗表达了送别友人的磊落旷达之情,不作临别涕泣之语,也包含了对董元达遭遇的深
切同情和惋惜之意。
(2)这首诗中的董元达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 17.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①春尽日天津桥醉吟偶呈李尹侍郎
(唐)白居易
宿雨洗天津,无泥未有尘。
初晴迎早夏,落照送残春。
兴发诗随口,狂来酒寄身。
水边行嵬峨,桥上立逡巡。
②③疏傅心情老,吴公政化新。
④三川徒有主,风景属闲人。【注】①李尹侍郎,即李绅,新任河南尹。②疏傅:西汉疏广、疏受叔侄在任太子太傅、少傅时,称病引退后,用皇帝赐给的金银在家乡广设学馆,从不收取学子分文。③吴
公:汉孝文帝时的河南太守,他能行善政,号称天下第一。④三川:指洛阳。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人欣赏着天津桥周围的景致,兴致来了就随口吟诗表达感受,心情澎湃就以饮酒来抒
展开余下试题
发情绪。B.诗人在天津桥上时而伫立远眺,时而徘徊流连,水边巍峨耸立的高山好像和他在一起向
前行走。C.诗人分别使用“疏傅”和“吴公”的典故,将个人际遇和对李绅突出政绩的称赞巧妙表达出
来。D.这首诗描写了春夏交际天津桥的美景,对仗工整,通过衬托、用典等手法使作品更富有
表现力。
(2)本诗的前四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3)作者在“三川徒有主,风景属闲人”句中,表达了哪些情感? 18.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各题。 ①对雪
杜甫
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瓢弃樽无绿,炉存火似红。
②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注】①此诗写于“安史之乱”期间,长安失陷时,诗人逃到半路被叛军抓住,解送回长安。②《世说新语》载“殷中军被废,在信安,终日恒书空作字。扬州吏民寻义逐之,窃
视,唯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
(1)下到对这首诗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 A.诗人用“多”写“安史之乱”带来的悲惨景象;用“独”写自己的处境,抒发了诗人悲凉之情。B.“瓢弃樽无绿”一句写出了好酒的诗人在苦寒中却找不到一滴酒的窘态,表现了诗人困局长
安生活的艰苦。C.“炉存火似红”中的“红”字写出了炉火熊熊燃烧的情景,与冷酷的环境作对比,写出了诗人
对温暖的渴望。D.第四联,诗人运用借代,以殷浩代己,因忧愁无聊,用手在空中写着字,以此表达自己
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对离散的亲人深切牵挂而又无从着力的苦恼心情。E.诗歌塑造了因国家动乱而滞留京城的一位贫寒交困、牵挂亲人、愁苦无奈、忧伤国事的
诗人形象。
(2)诗歌颔联由哪些意象构成?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19.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①夜 步
陆游
市人莫笑雪蒙头,北陌南阡信脚游。
风递钟声云外寺,水摇灯影酒家楼。
②鹤归辽海逾千岁,枫落吴江又一秋。
却掩船扉耿无寐,半窗落月照清愁。【注释】①本诗为淳熙十二年(公元1185年)作者于故乡山阴闲居时所作。②鹤归辽
海:《搜神后记》载汉有道士丁令威,学道于灵虚山,后化鹤归辽。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白发如雪的诗人在夜晚随意散步,“信”字传神表现出作者的悠闲自在。
B.“风递”描绘出山寺钟声的悠远,“水摇”表现出灯火倒影水中的景象。
C.尾联寓情于景,表现作者在透窗而入的月光下清愁萦心、夜不能寐的情景。
D.本诗主要写诗人夜晚散步的见闻及感受,写景细腻传神,富有艺术美感。
(2)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作者“无寐”的原因。 20.阅读下面的清词,完成下面小题。 菩萨蛮
纳兰性德
①春云吹散湘帘雨 , 絮黏蝴蝶飞还住。人在玉楼中,楼高四面风。
②柳烟丝一把,瞑色笼鸳瓦。休近小阑干,夕阳无限山。(注)①湘帘:用湘妃竹编制的帘子。②鸳瓦:即鸳鸯瓦,上刻有鸳鸯,故称。唐白居
易《长恨歌》:“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本词开头写春日傍晚,雨收云散,飞絮粘在蝴蝶的翅膀上,使它欲飞还住,渲染出幽婉
凄迷的氛围。B.“人在”两句,写主人公独立高楼之上,感受到从四面八方吹来的和煦春风,写出登楼赏春
的雅兴。C.“柳烟”两句,进一步写出杨柳青青,如烟似雾,暮色冥冥,烟笼鸳瓦,都如愁绪笼罩在楼
中人心头。D.这首词写景细腻生动,抒情含蓄委婉,末句以景语作结,不直接道破,给读者留下很大
的想象空间。
(2)这首词结尾为什么要说“休近小阑干”?请结合全词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高中语文诗歌鉴赏1.(1)B
(2)①“不怨而怨”是说表面上看这首诗没有“怨”,实则句句透露“怨”。②首联说自己久为官场所累,幸亏被贬到此地,看似欣喜,实际上透露出对官场的不满。中间两联描写自己与农田菜圃为邻,翻锄带解析: (1)B(2)①“不怨而怨”是说表面上看这首诗没有“怨”,实则句句透露“怨”。②首联说自己久为官场所累,幸亏被贬到此地,看似欣喜,实际上透露出对官场的不满。中间两联描写自己与农田菜圃为邻,翻锄带露杂草,乘船前进,看似闲适,实际上是不受重用的失落和苦闷。尾联写在空旷的楚天下放歌,看似无拘无束,实则冷清孤独。③“怨而不怨”是说诗人
虽有怨愤,却向山水天地和农家生活寻求安慰,充满克制,有哀而不伤的韵味。
【解析】【分析】(1)B.“醉心田园,隐逸闲适的诗人形象”有误,“闲依”写出诗人的无
聊,“偶似”说明他并不真正具有隐士的淡泊,是强作闲适。 (2)“不怨而怨”指的是词句内容从表面上看没有怨恨之情,而实际句句却透露出怨情。首联就写到说自己在官场多年,久为官场所束缚,没有自由,幸而被贬到这样的蛮荒之地。看似豁达欣喜,实则透露出对官场束缚人自由的不满。中间两联描述的是自己参与到农耕生活中,句句看似闲适自由,实则透露出不被重用的无奈与失落之情。最后写自己独
来独往,自歌自乐,也透露出孤寂冷清之情。 “怨而不怨”是说诗人虽然每句都有怨恨之情,却能在山水自然之间和农居生活里寻找另一
番天地,哀怨之情没有那么浓郁,有克制。故答案为:(1)B;
(2)①“不怨而怨”是说表面上看这首诗没有“怨”,实则句句透露“怨”。 ②首联说自己久为官场所累,幸亏被贬到此地,看似欣喜,实际上透露出对官场的不满。中间两联描写自己与农田菜圃为邻,翻锄带露杂草,乘船前进,看似闲适,实际上是 不受重用的失落和苦闷。尾联写在空旷的楚天下放歌,看似无拘无束,实则冷清孤独。 ③“怨而不怨”是说诗人虽有怨愤,却向山水天地和农家生活寻求安慰,充满克制,有哀而
不伤的韵味。【点评】(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
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2)本题考查分析诗人所抒发的感情。先要准确地理解评价语,再根据评价语,结合诗
句内容具体分析。2.(1)D
(2)①颈联是心理描写,具体写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痛苦。多病的身躯让诗人想归隐田园,但想到辖境内还有流亡的灾民,又充满了对朝廷的愧疚之情,触动了他匡世济民之心,流露出进退两难的苦闷。 解析: (1)D(2)①颈联是心理描写,具体写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痛苦。多病的身躯让诗人想归隐田园,但想到辖境内还有流亡的灾民,又充满了对朝廷的愧疚之
上一篇:
2021-2022学年九(上)语文1--3单元阶段性检测
下一篇:
2022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专题练习(1)
标签:
高三
总复习
诗词鉴赏专题训练
相关:
关于“2022年高考”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73]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