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诗词鉴赏专题训练
阅读:113 2021-10-10
标签:
高三
总复习
诗词鉴赏专题训练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3]
2022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专题练习(3)
2022年高考语文高中语文诗歌鉴赏专项练习含解析
一、高中语文诗歌鉴赏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①石鼻城
苏轼
平时战国今无在,陌上征夫自不闲。
北客初来试新险,蜀人从此送残山。
独穿暗月朦胧里,愁渡奔河苍茫间。
渐入西南风景变,道边修竹水潺潺。
【注】①石鼻城即宝鸡东北30里的武城镇,相传是诸葛亮所筑,曾是蜀、魏的战场。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曾经是古战场的石鼻城,如今一派太平的景象,路上行人各自奔忙。
B.颔联写南来北往的人到此的感受,用“新险”“残山”突出石鼻城地势险峻。
C.颈联写“暗月朦胧”“奔河苍茫”,形象地表现了“独穿”“愁渡”的黯然迷蒙。
D.尾联写向西南行进,风景逐渐优美,路旁是修长的翠竹,耳畔是潺潺的流水。(2)宋诗富含理趣,常在具体的形象中蕴藏抽象的哲理。谈谈你从这首诗中读出了哪些理趣。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①踏莎行·题草窗词卷
王沂孙
②③白石飞仙,紫霞凄调,断歌人听知音少。几番幽梦欲回时,旧家池馆生青草。
风月交游,山川怀抱,凭谁说与春知道?空留离恨满江南,相思一夜苹花老。【注释】①草窗:周密。南宋亡后,周密与王沂孙等过从甚密,并结成诗社,互相唱和、赠答,写了些慨叹亡国之作。后隐居不仕,归隐山林。草窗词卷:指周密《蓣洲渔笛谱》。②白石,指南宋词人姜夔。周密词即学白石词的清空俊雅。③紫霞:南宋词人杨
缵,他善识曲创调。
(1)“几番”二句是怎样状友人身世和才思的?
(2)前人论及本词是说,“风月”、“山川”二句倜傥而凝重,请结合内容加以赏析。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初出关旅亭夜坐怀王大校书①
孟浩然
向夕槐烟起,葱茏池馆曛。客中无偶坐,关外惜离群。
烛至萤光灭,荷枯雨滴闻。永怀蓬阁②友,寂寞滞扬云③。【注】①本诗写于诗人怀才不遇被迫离开长安时。关,潼关。王大校书,王昌龄,排行一,中进士后任秘书省校书郎。②蓬阁:指秘书省。③扬云:扬雄。字子云,终生不得
志。
(1)诗歌的前三联是怎样表现自己的孤寂之情的?情作简要赏析。
(2)有人说,末句“寂寞滞”同时说了扬雄、王昌龄和孟浩然三人,你同意吗?请说明理
由。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①汴岸置酒赠黄十七
[宋]黄庭坚
吾宗端居丛百忧,长歌劝之肯出游。
②黄流不解涴明月,碧树为我生凉秋。
③初平群羊置莫问,叔度千顷醉即休。
④谁倚舵楼吹玉笛?斗杓寒挂屋山头。注释:①此诗为诗人离京赴太和县任时告别友人之作。黄十七:黄介,字几复。②沈:污染。③初平:即黄初平,《神仙传》曾记其牧羊成仙事。叔度:即东汉黄宪,志向高
洁,不应官府征辟,时人赞其气度“汪汪若千顷陂”。④斗杓:指北斗星。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黄介心情极为烦闷,作者理解其愁虑繁深,因而邀他出游以消心忧。
B.颔联写明月倒映于浑黄的汴河却依然澄明,岸上碧树让人感到秋天的凉意。
C.颈联用典,写黄初平牧羊成仙之事虚诞渺茫,也很难像叔度那般一醉方休。
D.尾联勾画出一幅秋夜图,楼船笛声,北斗高挂,无限情愫融入静夜笛声里。(2)本诗与《赠别几复》均运用了“月”这一意象,作者在两诗中运用该意象所抒发的情感
浏览完整试题
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赠别几复
[宋]黄庭坚
风惊鹿散豫章城,邂逅相逢食楚苹。
佳友在门忘燕寝,故人发药见平生。①
只今满坐且樽酒,后夜此堂还月明。
契阔愁思已知处,西山影落暮江清。
注释:①发药:意为善言劝人以当药石。
5.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品令·茶词
黄庭坚凤舞团团饼。恨分破、教孤令。金渠体净,只轮慢碾,玉尘光莹。汤响松风,早减了、二
分酒病。味浓香永。醉乡路、成佳境。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对影。口不能言,心下快活自
省。
【注释】孤令:孤零。金渠:茶碾,金属所制。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茶饼上印着团团起舞的凤凰,将茶饼分开,凤凰好像各自分飞,让人遗憾。
B.词人将茶饼用洁净的金渠细心碾成琼粉玉屑,月光映照,清亮晶莹。
C.词人听着茶水的沸腾声如掠过松林的风声,心中感到十分惬意。
D.词上阕主要写碾茶、煮茶过程,下阕着重写品茶的感受,语言清丽,情感真挚。
(2)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词人是怎样表现对茶的喜爱之情的
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金塘路中
①李群玉
山连楚越复吴秦,蓬梗何年是住身。
黄叶黄花古城路,秋风秋雨别家人。
②③冰霜想度商於冻,桂玉愁居帝里贫。
十口系心抛不得,每回回首即长颦。[注]①李群玉(808-862),字文山,澧州(今湖南灃县)人,晚唐诗人,工书能诗,不乐仕进。开成初,东游吴越,又曾西入三峡。大中八年,裴休为相,荐之,徒步入京,进诗三百首,授秘书省校书郎,后请告东归,复东游,卒于洪州。此诗为李群玉离乡赴京之作。②
商於:为古代秦楚边境地域名。③桂玉:喻昂贵的柴米。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两句即景抒情。诗人看着远处峰峦叠嶂,山路漫漫,不禁感慨自身漂泊流离,犹如
飞蓬断梗,飘荡无定。B.颔联紧承首联,对仗工整。第三句承接第一句,第四句承接第二句,“黄叶黄花”对应“秋
风秋雨”,上句写路途环境,下句寓离人心情。C.颈联两句指明时间。“冰霜”二字写出诗人在秋日离家后于寒冷的冬日抵京,因清贫无居
处而心情苦闷。D.尾联两句和首联相呼应,并照应诗题,表明缘由。诗人的频频回首、蹙眉长叹的动作和
神态颇具画面感。
(2)本诗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7.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水调歌头·舟次扬州和杨济翁、周显先韵
辛弃疾 落日塞尘起,胡骑猎清秋。汉家组练十万,列舰耸高楼。谁道投鞭飞渡,忆昔鸣髇血污
①,风雨佛狸愁。季子正年少,匹马黑貂裘②。 今老矣,搔白首,过扬州。倦游欲去江上,手种橘千头。二客东南名胜,万卷诗书事
业,尝试与君谋。莫射南山虎,直觅富民侯③。【注】 ①鸣髇血污:鸣髇(xiāo):即鸣镝,是一种响箭。《史记·匈奴传》载匈奴太子冒顿作鸣镝,射杀其父而夺位。此借指金主完颜亮被部属杀死。②季子:苏秦字季子,战国时的策士,以合纵策游说诸侯佩六国相印。③射南山虎:《史记李将军列传》载:“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富民侯:《汉书》载:“武帝末年,悔征伐之事,乃封丞
相为富民侯。”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落日塞尘起”开篇营造气氛,准确渲染出敌寇甚嚣尘上的气焰。下文“胡骑”“汉家”对举,
进一步写出两军对峙,战争一触即发的紧张场面。B.“谁道投鞭飞渡”一句,以前秦苻坚南侵东晋投鞭断流却不免败亡的典故,暗指宋朝军队虽
规模宏大,却终究不堪一击,令人痛惜。C.“季子正年少,匹马黑貂裘”二句,正是词人自己当年飒爽英姿的写照。词人以“季子”自
比,突出自己以天下为己任,意气风发的少年锐进之气。
D.全词上阕颇类英雄史诗开端,下阕转而表达了壮志消磨之悲,多处用典故寄寓情志,颇
见雄豪之气,体现了辛词一贯的风格。
(2)请简要分析词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8.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御街行
范仲淹 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月华
如练,长是人千里。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欹,谙尽孤眠滋味。都来此事,眉间
心上,无计相回避。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寒声碎”这三个字,不仅明说细碎的声响,就是坠叶的声音,而且点出这声响是带着寒意的秋声。一个“寒”字用得极妙,既是秋寒节候的感受,又是孤寒寂寞处境的感受,兼写
物境与心境。B.“枕头欹”,作者以极为简练的语言生动传神地写出了词人挑灯倚枕独自对灯夜读、寂然凝
思的闲适神态。C.“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肠已愁断,酒无由入,虽未到愁肠,已先化泪,运用夸张手法,比《苏幕遮》中的“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更进一层,愁情更是难堪、凄
切。D.“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算来这怀旧之事,是无法回避的,不是在心头萦
绕,就是在眉头攒聚。作者的内心独白形象地写出了无法排遣的愁情。
(2)本词上下两片在抒情方式上有什么不同?这样的抒情方式产生了怎样的艺术效果?
9.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①元 日 陈与义
五年元日只流离,楚俗今年事事非。
②后饮屠苏惊已老,长乘舴艋竟安归。
③携家作客真无策,学道刳心却自违。
④汀草岸花知节序,一身千恨独沾衣。【注】①诗人曾在朝廷任职。南宋建炎四年,金兵大举南侵,诗人避难湖湘间。此诗作于建炎四年。②屠苏:屠苏酒。③刳(kū)心:道教语,谓摒弃杂念。④独沾衣:传说战国时齐景
公在牛山落泪,感慨人世无常。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扣题,回忆自昔至今五年来的辗转奔波的生活,每逢“元日”,只有“流离”,可见诗人
的生活境况。B.“惊”字写诗人饮屠苏酒时蓦然发觉自己垂老的惊惶之态,“竟安归”表达了对最终竟然安然
展开余下试题
归乡的欣喜。C.“携家作客真无策”呼应首联上句,是说自己五年来漂泊辗转,客居他乡。“真无策”透露出
诗人的内心感受。D.颈联第二句,写诗人原本决心学道以清除内心杂念,后来却违背了自己原本的意愿,步
入仕途,自感追悔莫及。
(2)本诗尾联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10.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小题。
访中洲
姚镛
踏雨来敲竹下门,荷香清透紫绡裙。
相逢未暇论奇字,先向水边看白云。
【注释】奇字:一种异于小篆的字体。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雨丝花香,令人心醉,所以访者急忙同前来开门的主人冒雨走向水池去看那水边出岫的
茫茫白云,完全忘了来找友人进行学术探讨的初衷。
B.“紫绡裙”乃紫色的薄绸子所做的裙子,作者以此夸张地写出了紫色荷花花瓣薄如绡之状。C.“相逢未暇论奇字”一句起到了很好的转承作用,“先向水边看”照应前句的“未暇论奇字”,
生动的描写突出了来访者观看白云的急切心情。
D.本诗题为访洲,实为访人;虽是访人,却重在写景,洲中景色乃生活之志趣。(2)诗歌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访者”形象?本诗中“被访者”并未出现,诗人运用了什么样的
手法写出了“被访者”的形象?请结合全诗鉴赏分析。
1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壬辰寒食
王安石
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
①更倾寒食泪,欲涨冶城潮。
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
②未知轩冕乐,但欲老渔樵。【注】①冶城:今南京市朝天宫附近。安石父王益首为江宁(南京)通判,死后葬于江宁牛首山。此诗是作者寒食节在为父亲扫墓时所写。②轩冕:古代公卿大夫的车服,代指官位
爵禄。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写诗人的情思就如同被春风吹拂的杨柳千条万缕。
B.颔联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写诗人流下的眼泪很多,以致于使冶城潮水上涨。
C.颈联“雪争出”与“朱早凋”相对,写出诗人头发斑白、容颜早衰的状况。
D.尾联表达了诗人不甘心过打渔砍柴的生活,而要在政治上大展宏图的愿望。
(2)本诗抒发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金错刀行
①陆游
黄金错刀白玉装,夜穿窗扉出光芒。
丈夫五十功未立,提刀独立顾八荒。
京华结交尽奇士,意气相期共生死。
千年史册耻无名,一片丹心报天子。
尔来从军天汉滨,南山晓雪玉嶙峋。
呜呼!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注】①:孝宗干道八年(1172),陆游47岁,应四川宣抚使王炎聘请,担任宣抚使司
干办公事兼检法官,投身收复失地的准备工作,九年,奉调摄知嘉州,期间创作此诗。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京华结交尽奇士,意气相期共生死”意即当时朝廷中已经形成一个怀抱报国丹心的爱国
志士群体。B.“南山晓雪玉嶙峋”,雪光与刀光相辉映,为爱国志士之“一片丹心”增色,突出了诗中抒情
主人公的凛然不可屈服的形象。C.本诗题为“金错刀行”,是一首咏物诗,它旨在铺陈描绘宝刀的锋芒铮亮、珍贵难得,也
是借宝刀来述怀言志。D.这是一首七言歌行,最后两句却先用“呜呼”提唱,以九字反诘句作结,读来铿锵有力,
仿佛掷地有金石之声。(2)“千年史册耻无名,一片丹心报天子”与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的“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在思想情感上有何异同?请简要分
析。
1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送董元达
谢逸
读书不作儒生酸,跃马西入金城关。
塞垣苦寒风气恶,归来面皱须眉斑。
先皇召见延和殿,议论慷慨天开顔。
谤书盈箧不复辩,脱身来看江南山。
长江滚滚蛟龙怒,扁舟此去何当还?
①大梁城里定相见,玉川破屋应数间。
【注】①玉川:唐卢仝,号玉川子,家中贫穷。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五,六句意即董元达归来之后,曾被先皇在延和殿召见,他在廷对的时候,议论慷慨,
连天子也为之开颜。B.九,十句写董元达南行之后,将越过浪涛滚滚、蛟龙怒吼的长江,乘舟而去,不知何时
能归,深寓惜别之意。C.诗歌最后两句表明将来一定会在大梁城中相见,到时董元达应该只有几间破屋,暗示董
元达日后生活的穷迫。D.全诗表达了送别友人的磊落旷达之情,不作临别涕泣之语,也包含了对董元达遭遇的深
切同情和惋惜之意。
(2)这首诗中的董元达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
1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各题。
①对雪
杜甫
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瓢弃樽无绿,炉存火似红。
②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注】①此诗写于“安史之乱”期间,长安失陷时,诗人逃到半路被叛军抓住,解送回长安。②《世说新语》载“殷中军被废,在信安,终日恒书空作字。扬州吏民寻义逐之,窃
视,唯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
(1)下到对这首诗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
A.诗人用“多”写“安史之乱”带来的悲惨景象;用“独”写自己的处境,抒发了诗人悲凉之情。B.“瓢弃樽无绿”一句写出了好酒的诗人在苦寒中却找不到一滴酒的窘态,表现了诗人困局长
安生活的艰苦。C.“炉存火似红”中的“红”字写出了炉火熊熊燃烧的情景,与冷酷的环境作对比,写出了诗人
对温暖的渴望。D.第四联,诗人运用借代,以殷浩代己,因忧愁无聊,用手在空中写着字,以此表达自己
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对离散的亲人深切牵挂而又无从着力的苦恼心情。E.诗歌塑造了因国家动乱而滞留京城的一位贫寒交困、牵挂亲人、愁苦无奈、忧伤国事的
诗人形象。
(2)诗歌颔联由哪些意象构成?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1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注)
正月二十一日病后,述古 邀往城外寻春
苏 轼
屋土山禽苦唤人,槛前冰沼忽生鳞。
老来厌逐红裙醉,病起空惊白发新。
卧听使君鸣鼓角,试呼稚子整冠巾。
曲栏幽榭终寒窘,一看郊原浩荡春。
【注释】述古:杭州知州陈襄,字述古。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山中鸟儿殷勤招唤诗人,门前水池里的水像鱼鳞似的泛起波纹,描绘出早春时节鸟儿清
脆啼鸣、池塘冰消水动的画面。
B.诗中“红裙”一词所用的修辞手法与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红巾翠袖”相同。
C.“惊”字写出诗人发现新增白发的震惊,“空”写出诗人面对年华老去的无力和无奈。
D.虽仍卧病在床,但听到友人邀约寻春的鼓角声便毅然起身,可见诗人对友情的珍视。
(2)诗歌的尾联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诗赏析。
1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江上琴兴
①常建
江上调玉琴,一弦清一心。
泠泠七弦遍,万木澄幽阴。
能使江月白,又令江水深。
②③始知梧桐枝 , 可以徽黄金。【注释】①常建,唐代诗人,开元十五年与王昌同榜进士,长期什室不得意,躺拜陶醉于山水名
胜,过着漫游生活,②梧桐,可为琴木,③徽,琴系琴弦的绳,徽黄金,金琴徽,言琴的珍贵。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展开余下试题
A.首联写出弹琴的地点和诗人对琴声的独特感受,琴声可以荡涤心灵,使人平静。
B.颔联用琴声的悠扬来衬托周围环境的幽静澄明,突出表现了此地环境的静谧美好。
C.颈联与“唯见江心秋月白”都运用了侧面描写,来写琴声的美妙动人。
D.本诗清新素雅,既表现琴声的美妙,又描绘了一个清幽动人的意境。
(2)诗的最后两句表面写琴,实则另含人生深意,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1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战城南
杨炯
塞北途辽远,城南战苦辛。
幡旗如鸟翼,甲胄似鱼鳞。
①冻水寒伤马 , 悲风愁杀人。
寸心明白日,千里暗黄尘。
【注】①化用陈琳诗句“饮马长城窟,水寒伤马骨。往谓长城吏,慎莫稽留太原卒!”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以对句开起,上句“塞北途辽远”,开门见山交待了战争的地点,描绘出了塞外广袤
的环境。B.颔联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军队威武雄壮的气魄,以及士兵高昂的斗
志。C.尾联下句以景作结,通过描绘大漠黄沙飞天的自然景色,渲染了战争的激烈,衬托出将
士们的英勇卫国精神。D.诗歌以旁观者的口吻讲述了远征边塞的军旅生涯,刻画了边塞将士们豪情满怀、视死如
归的高大形象。(2)诗歌的颈联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借此抒发了什么感情?对表现本诗的主题有何
作用?
18.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①夜 步
陆游
市人莫笑雪蒙头,北陌南阡信脚游。
风递钟声云外寺,水摇灯影酒家楼。
②鹤归辽海逾千岁,枫落吴江又一秋。
却掩船扉耿无寐,半窗落月照清愁。【注释】①本诗为淳熙十二年(公元1185年)作者于故乡山阴闲居时所作。②鹤归辽
海:《搜神后记》载汉有道士丁令威,学道于灵虚山,后化鹤归辽。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白发如雪的诗人在夜晚随意散步,“信”字传神表现出作者的悠闲自在。
B.“风递”描绘出山寺钟声的悠远,“水摇”表现出灯火倒影水中的景象。
C.尾联寓情于景,表现作者在透窗而入的月光下清愁萦心、夜不能寐的情景。
D.本诗主要写诗人夜晚散步的见闻及感受,写景细腻传神,富有艺术美感。
(2)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作者“无寐”的原因。
19.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送严士元
①刘长卿
②春风倚棹阖闾城 , 水国春寒阴复晴。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
③君去若逢相识问,青袍今已误儒生。
芙蓉楼送辛渐
④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注】①刘长卿,中唐诗人,官至监察御史,屡次遭贬。刘长卿与好友严士元在苏州相逢,短暂相聚后又送严去湖南。②阖闾城,苏州城。③青袍,贞观四年规定,八品九品
官员的官服是青色的。④王昌龄,盛唐诗人。作此诗时诗人被贬为江宁臣。
(1)对刘长卿的《送严士元》一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倚”字将春天拟人化,表现朋友相见的喜悦心情;“寒”字写出春寒料峭,也为诗人与
朋友的相别营造氛围。B.颔联分别从视觉和听觉方面描写景物,“细”得看不见,“落地”听不到。诗中景物之柔美,
给人以惬意心情。C.“日斜江上孤帆影”一句描写落日去帆的景象,暗含作者与友人盘桓到日暮仍恋恋不舍及相
遇又别离的复杂情思。D.“草绿湖南万里情”属于远景描写,既点出了朋友所去之地是遥远的湖南,又蕴含了朋友
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2)试结合刘诗的尾联“君去若逢相识问,青袍今已误儒生”与王诗的“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分析两首诗的主人公在个人经历和情感上的异同点。
20.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题。
①鹧鸪天·博山寺作
辛弃疾
不向长安路上行,却教山寺厌逢迎。味无味处求吾乐,材不材间过此生。
②③④宁作我 , 岂其御 , 人间走遍却归耕。一松一竹真朋友 , 山鸟山花好弟兄。[注]①该词作于作者40来岁遭谗落职之时。②语出《世记新话·品藻》,表达坚守自我的志向。③语出杨雄《法言·问神》,表达不依附权贵之意。④语出《丐论》:“古人乡无君
子,则与云山为友;里无君子,则与松竹为友;座无君子,则与琴酒为友。”
(1)以下评价适合于本词的一项是( )。
A.激情昂扬
B.平淡闲逸
C.激愤深沉
D.幽默风趣(2)本词富于议论,也借助精选意象来表达思想情感:全词四句中哪一句最能体观这一特
点,请结合具体意象赏析。
(3)词这种体裁,一般上阕写景,下阕抒情;本词却另辟蹊径,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高中语文诗歌鉴赏
1.(1)B
(2)①首联借石鼻城古今变迁,表达对变与不变的思考;②颔联借南北旅人来到石鼻城感受差异,表明角度不同导致体验不同;③末两联借石鼻城两侧景色和旅人感受的变化,形象地表达逆境会转为顺境的信念
解析: (1)B(2)①首联借石鼻城古今变迁,表达对变与不变的思考;②颔联借南北旅人来到石鼻城感受差异,表明角度不同导致体验不同;③末两联借石鼻城两侧景色和旅人感受的变化,
形象地表达逆境会转为顺境的信念。
【解析】【分析】⑴本题中,颔联的意思“石鼻寨对北方人来说,是刚涉秦岭的险要之处,可对经剑阁栈道而来的蜀人来说,只不过是小丘陵”,所以“新险”“残山”是不同行进方向的
人的感受。故选B。 ⑵本题中,“从这首诗中读出了哪些理趣”,其实是对诗人情感的把握,要多方位把握,这首诗的意思:现在祖国统一了,但南来北往的旅客们依然闲不住,石鼻寨对北方人来说,是刚涉秦岭的险要之处,可对经剑阁栈道而来的蜀人来说,只不过是小丘陵。在月色朦胧中渡过奔腾的渭河,渐向西南,风景渐变,修竹萧萧,流水潺潺。由此可概括为答案为:①首联借石鼻城古今变迁,表达对变与不变的思考;②颔联借南北旅人来到石鼻城感受差异,表明角度不同导致体验不同;③末两联借石鼻城两侧景色和旅人感受的变化,形象
地表达逆境会转为顺境的信念。
故答案为:⑴B; ⑵①首联借石鼻城古今变迁,表达对变与不变的思考;②颔联借南北旅人来到石鼻城感受差异,表明角度不同导致体验不同;③末两联借石鼻城两侧景色和旅人感受的变化,形
象地表达逆境会转为顺境的信念。【点评】⑴本题属于综合考
上一篇:
2022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专题练习(2)
下一篇:
2022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专题练习(4)
标签:
高三
总复习
诗词鉴赏专题训练
相关:
关于“2022年高考”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3]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