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66  2021-10-16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66]
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双基检测语文试题
昆明市第一中学2022届高中新课标高三第二次双基检测
语文试卷
本试题卷分阅读题和表达题两部分,共8页。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并请认真填涂准考证号。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与一般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同,老字号兼具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双重属性,是传统工商业的精髓。在当代城市更新及经济模式的转换中,许多老字号企业因不能造应环境的变化而倒闭或濒临倒闭,但以餐饮、食品、中药、酿酒为代表的一些老字号企业却能够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及时调整和转变经营策略,在传承的同时获得了新的发展。作为传统社会遗产,老字号有其特殊的文化内涵,充分挖掘其资源并进行转化才能体现其在当今社会的价值,从而使其得以延续发展。
老字号是指具有悠久的历史,在传承中形成了独特的产品、技艺、服务及良好信誉的品牌。因植根于传统中国社会,老字号具有鲜明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背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很难被模仿和复制,因此,文化是老字号的立身之本。但与传统音乐、戏剧、曲艺、舞蹈、体育、杂技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同,老字号有自己的生产,有自己的产品,有自己的技艺,有的还有自己的老店铺及博物馆,具有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双重属性。
传统意义上的文化遗产主要指有形文化遗产,主要包括历史文物、历史建筑、人类文化遺址。老字号建筑就是中国重要工商业文化遗产的载体,透过一个个店铺、一块块區额,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文化的变迁尽显眼前。北京的前门大街、大栅栏是形成于明朝中期的著名商业街,悠久的历史成就了许多老字号,如全聚德烤鸭店、同仁堂药店、瑞蚨祥绸布店、六必居酱园等。位于大栅栏街5号的瑞蚨祥总店,始建于清光绪十九年,是大栅栏地区的标志性建筑之一,是拥有百年历史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瑞蚨祥门面坐北朝南,砖木结构,建筑形式为西洋古典折中主义风格的二层楼房。
对许多老字号而言,其历史文化价值还通过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形式体现出来,如老字号的品牌、传说、工艺流程、商道文化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以为本的活态文化遗产,它强调的是以人为核心的技艺、经验、精神,其特点是活态流变,突出的是非物质的属性,更多的是强调不依赖于物质形态而存在的品质。非物质文化遗产依托于人本身而存在,以声音、形象和技艺为表现手段,并以身口相传作为文化链而得以延续,是“活”的文化及其传统中最脆弱的部分。老字号企业是一批重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载体,离开了这些老字号,此类遗产便有可能失传。一些重要的技艺、产品和民俗只有在老字号企业的生产和实践中才能活化起来,从而得以传承和传播。同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往往是这些老字号企业的核心财富,与其主要的产品和服务联系在一起,失去了这些遗产的内涵,老字号便名不副实。老字号已经与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融为一体,老字号的发展与否,不仅是.关乎企业命运的问题,还关乎传统社会遗产能否传承和延续的问题。


浏览完整试题如何使老字号延续和发展以免沦为文化标本,是政府、企业及学界都在关注的问题。老字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转化,主要包括老字号的概念、技艺、品牌等核心文化如何在现代生产条件下通过其产品传承再现,亦即如何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工艺、设计、规范改造传统产品,使其符合现代社会需要;如何运用现代营销手段扩大产品流通范围,打破地域界限,将一定空间内的文化符号放大;如何利用旅游休闲等方式增加顾客的体验感,并在体验的同时消费产品,感悟文化;等等。其目的,就是将老字号遗产资源激活,使之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
(节选自朱以青《老字号遗产资源的转化及其价值》)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作为传统工商业精髓的老字号兼具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双重属性,体现了老字号的特殊性。
B.老字号在传承其特殊的文化内涵的基础上,充分挖掘资源并进行转化,就有可能获得新的发展。
C.老字号虽在传承中形成了独特的产品、技艺和良好的信誉,但它难以被模仿更在于其文化。
D.老字号的历史文化价值无一例外都是通过有形的文化遗产和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形式体现。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开头从老字号的特殊属性人手,立足当代城市、经济模式变化的现实,提出了老字号延续发展的问题。
B.文章第二段把老字号与传统音乐、戏剧、曲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比较,突出了老字号具有双重属性。
C.文章第三段列举了全聚德、瑞蚨祥等老字号,意在表明老字号与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融为一体。
D.文章主体部分对老字号的有形物质文化遗产和无形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属性进行了较详细地阐述,层次清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3分)
A.非物质文化遗产依赖超越物质形态的品质,以身口相传延续,是“活”的文化及其传统中最脆弱的部分。
B.老字号只有不失去与其主要的产品和服务联系在一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它才可能名副其实。
C.在当今时代,老字号的延续发展仍然有着重要意义,因而政府、企业及学界各方面都在关注这一问题。
D.要将老字号遗产资源激活,使之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就应将老字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进行转化。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不论在何处,树木之歌都源于生命间的关联。
亚马孙的植被多样性,是地球上任何地方都不可企及的。令我产生植物学上的目眩和兴奋的,莫过于一棵吉贝。环绕树干底部走上一圈,大约二十九步。树干胸径三米,是支撑万神庙的支柱的1.5 倍。生态学家们估测这棵树的年龄在150岁至250岁之间。吉贝的高大并不是因为久经岁月,它的树苗每年能蹿高两米,以牺牲木材强度和减少植物化学防御力为代价而快速拔高。这棵吉贝的树冠在离地大约四十米处形成了一个宽阔的穹顶,比周围的树木还要高出十米。
任何将吉贝隔离开来单独看待的尝试,都被雨声驳斥了。每一滴落下的雨水,都像是一把小小的鼓槌,敲打着叶片的鼓皮。植物的多样性被“可听化”了,植物在鼓手的节奏下歌唱着。每一物种,包括吉贝本身,以及生活在其巨大身影下的许多其他物种,它们的叶片都会在雨中发出独特的声音,反映着丰富多样的物理性质。
在雨滴的撞击下,飞行的苔藓孢子伸展出它们的叶片,发出滴答声。一片约手臂长度的海芋叶子,呈现出细长的心脏形,在表面雨滴滚落之后,依旧突突作响,余音不绝。邻近的植物有着盘子一样坚硬的叶子,它接住了雨滴,发出密集的啪嗒声,犹如金属火花四下飞溅。香罗桐灌丛顶端萌发了一簇簇披针形叶子,每一片都在雨水冲击之下抽搐着。声音苍白、沉闷,不像硬质的叶片那样强硬,亚马孙鳄梨树叶上的声音听起来低沉却澄净,有着撞击树木般的质感。
这些声音来自吉贝的林下植物,它们植根于吉贝葱茏延伸的树枝之下,富含腐殖质的土壤之中。滴落在林下的水滴先前已经穿过了树梢的层层树叶。树梢的叶子,大多表面光滑,具有锋利的尖端或如同细丝般的叶尖。这些滴水叶尖,能汇集雨水,在叶尖形成大颗的“泪珠”。 每隔几秒,叶子就会释放“泪珠”。周而复始,叶片就这样酒落雨水,保持自身干燥,以减缓那些喜爱潮湿的真菌和藻类的生长。这些森林上层的滴水叶尖,把原本就不小的雨滴放大,并将雨滴传递到下层植物的皮肤上。下层的叶片能汇集更多的雨水,并使水滴更快地下落。下层林间的雨声韵律,取决于上层吉贝叶片形状的多样性。林下叶片那五花八门的形状、大小、厚度、质地和软硬,增添了声音的纹理。
在吉贝的树冠上,动物的叫声覆盖了植物的韵律。或是哀哀悲鸣,或是喃喃低语,或是高声嚎叫,或是冲冠怒吼,每一种声音都有其代言人。一只叉尾妍蜂乌的翅膀快速扇动着,留下残影,发出鞭子破空一般的锋利咻咻声。寄生在吉贝枝干的上的凤梨长着厚实多肉的莲座状叶片,在叶片之间,一只蛙咕咕地叫着。轻快的歌声唤醒了几十只藏匿在其他空中凤梨灌丛之中的蛙。与滴水叶尖相反,凤梨科植物直立的叶片和花筒能储存雨水。每株凤梨的叶基间隙可以容纳约四升水,由此成了雨蛙和其他数以百计物种的繁育地。每一公顷的森林半空中所生长的凤梨科植物,可以储水五万升,而其中大多数存储量都集中在吉贝巨大的树干和树枝中。因此,吉贝就是空中的湖泊。
把自身融入生命网络,吉贝和整个群落凭借这一点,在严酷的森林里生存下来。吉贝的根和叶上是共生的真菌和细菌群落。在那里,成员之间的界限和身份变得模糊不清。凤梨植物上,生活着上百种真菌、原生动物、海绵、甲壳动物和蠕虫,它们依靠青蛙在池塘里穿梭旅行。在一个更小尺度上,真菌和细菌骑坐在纤毛虫上游荡。这些生物和飞行昆虫的幼虫,在凤梨科植物上的积水中排泄,制造了氮等植物营养物质,凤梨因此拥有了自己的肥料场。
(摘编自戴维●乔治.哈斯凯尔《树木之歌》,朱诗逸译)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在亚马孙,吉贝树的年龄、木质强度和化学防御力并不能与其高大的树形成正相关关系,主要原因是树苗生长的速度较快。
B.下雨时,不同植物的叶子形状、大小、光滑度和软硬度等性状决定了雨声的不同特性,同时反映着丰富多样的物理性质。


展开余下试题C.喜潮湿的真菌和藻类不易在上层树梢叶子上生长,因为这些叶子大多光滑尖细,比下层叶子更快传递雨水,以保持自身干燥。
D.把自身融人生命网络,整个群落才得以在严酷的森林中生存下来,凤梨、青蛙、真菌、细菌等生物之间的关系可证明这一点。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项是(3 分)
A.为了突出亚马孙的生物多样性,文章第二段使用了列数据、作比较和打比方等方法,语言既准确又生动形象,既有科学性又富有文学性。
B.雨打在吉贝下的各种树叶.上的声音,吉贝树冠上各种动物鸣叫的声音都显示着生物多样性的可听化,因此生物的多样性就是声音的多样性。
C.文章介绍了一个以吉贝为中心的繁杂生物群落,按照从上到下、从宏观到微观的顺序,层层递进,充分说明了亚马孙生物多样性的特点。
D.“令我产生植物学上的目眩和兴奋的”“轻快的歌声”“真菌和细菌骑坐在纤毛虫上游荡”,这些语句透露出作者对生命的欣赏与赞美之情。
6.在吉贝的群落中,树木之歌来源于哪些生命间的关联?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们吴堡
李光泽
秦晋大峡谷黄河西岸,有一条观光路,北起榆林,南至渭南,被誉为“陕西一号公路”。这条公路犹如绵延千里的藤,把沿途十多个县市串连在一起,就像一根藤上结了一串瓜,吴堡便是其中一个不大的瓜。
“铜昊堡,铁葭州,生铁铸的绥德州”,俗语中的“铜吴堡”是说昊堡老县城像一块铜疙瘩,易守难攻,固若金汤。老县城坐落在石山之巅,城里城外、城上城下是清一色的石头。吴堡石城的城门是石头的,城墙是石头的,道路是石头的,院子是石头的,窑洞是石头的,窗台是石头的,碾磨是石头的,桌凳是石头的,鸡窝是石头的,驴圈也是石头的。当初,县上以“吴堡古城”名义申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连续几次都未能通过,后经高人指点,以“吴堡石城”名义申报,只改了一字就顺利通过。
今天的吴堡县城,紧紧地依偎在黄河母亲的怀抱里,是典型的城在河边河在城边。吴堡县城堪称一个袖珍小城,一支烟的功夫,就能把整个县城逛完。前街上的人打个饱嗝,后街上的人就知道他吃了什么。当然,小有小的好处,漂泊在外的吴堡游子说,他们离家的时候,就把县城一把揣在衣服兜里,走到哪里就把故乡带到哪里。
我第一次去吴堡,是七八岁的时候,和父亲坐一辆手扶拖拉机去卖梨。记得在氮肥厂家属院门口,父亲赔着笑脸,用二斤梨换了两碗高粱饭作为我们父子俩的午饭,那是吴堡留給我最初的记忆。在镇上读初中后,吴堡去得就比较频繁了。读初二时,骑着自行车去配过近视眼镜,师傅不专业,我又啥也不懂,稀里糊涂把眼镜度数配高了,戴上看东西的确清楚多了,但总感觉天旋地转,还有点想吐。课余时间,我经常骑着自行车去贩卖空心饼子,卖十个可以赚得吃一个。此外,我用自行车驮着父亲去吴堡县医院看过病;考上小中专以后,驮着母亲去吴堡县城给我买过新衣服。可是,我做梦也想不到我会到吴堡工作。已过不惑之年,突然要跨县到吴堡去,着实有点意外,但心里倒也十分坦然,因为老家与吴堡接壤,饮食、环境和风俗习惯大同小异。
作为一名异地交流干部,我在黄河岸边租了一个不大不小的房子,窗外是一个广场。傍晚时分,唱歌的、跳舞的、打拳的各得其所,自得其乐。我很少到广场上去凑热闹,更喜欢一个人坐在阳台上,泡一壶茶,翻一本书,或者无所事事地看着窗外,看着大河奔流,看着夕阳西下,看着河水无情地带走我的年华。
但是,每次看到广场上矗立的两尊雕像,我的内心就会油然而生一股敬意。这两座雕像一文一武,文的是人民作家柳青,武的是天路将军慕生忠,他们是吴堡人民的精神偶像,也是黄河儿女的杰出代表!柳青为了创作,自愿辞去长安县委副书记一职,在皇甫村定居十四年,潜心创作了文学巨著《创业史》,并且于1960年捐出全部稿费16065元。这两条,即便在今天又有几人能够做到?说柳青是中国文坛的一面旗帜、一座灯塔、一座丰碑,一点都不为过。慕生忠将军官至副省级,但我敬佩的并不是他的官衔,而是他身上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传奇色彩。慕生忠年轻的时候在山西杀敌人,除恶霸,身上留下27个伤疤,后来,他个人提议并率一众人马,仅用七个多月时间,就在戈壁荒滩、悬崖峭壁上修通了青藏公路,创造了人间奇迹,被后人誉为“青藏公路之父”和“格尔木的奠基人”。在青藏线上,慕生忠是一个振聋发聩的名字,提起他的名字,人们就会肃然起敬。这一点,巍巍昆仑可以作证,他当年修建的“将军楼”可以作证,由他命名的沱沱河、不冻泉和望柳庄都可以作证!
外地人来吴堡,最头疼的事情就是听吴堡方言。吴堡方言是个孤岛,跟周边县区完全不搭调。在许多人眼里,吴堡方言就是一门外语,甚至是一门绝学,但是,对我来说吴堡方言就是从小挂在嘴边的语言。就像上海人喜欢说“阿拉上海”,东北人喜欢说“俺们东北”一样,吴堡人喜欢说“们吴堡”。“们”是典型的吴堡方言,是中国独一无二的方言,念“mei, 是“我、我们”的意思。我在吴堡工作期间,先后策划了一系列关于吴堡的宣传片,都冠以“们吴堡”的名字,如今,“们吴堡”已成为吴堡县的区域公共品牌。吴堡人说起“们吴堡”,那口气中自带三分骄傲,还有两分自豪。去年秋天,一个朋友打电话问我在哪里,我说在“们吴堡”,朋友笑我成了地地道道的吴堡人。我笑着回答他:“咱一个出门人,头顶着吴堡的天,脚踩着吴堡的地,吃着吴堡的粮,喝着吴堡的水,不说吴堡话,像话不像话?”
(有删改)
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开头,作者由“陕西-号公路”人文,以形象的比喻“藤上结瓜”来介绍吴堡的方位,便于读者了解地域特点。
B.为突出吴堡老县城的鲜明特征,作者在画线处运用排比修辞手法,“石头”的十次重复显现出独特的语言韵味。
C.为表现吴堡新县城的袖珍特点,作者善于运用夸张修辞手法,如“把县城一 把揣在衣服兜里”,表达新颖别致。
D.文章结尾处,作者以“像话不像话”的反问来回应朋友的质疑,揭示出作者对吴堡的情感态度,同时升华作品主题。
8.文章以“们吴堡”为题,有何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9.作者的“年华”与“吴堡”有怎样的关系?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甲戌,韩世忠自镇江退守江阴。是月,知徐州赵立闻诏诸路以兵勤王,乃将兵三万趋行在。金人邀立于淮阴,立麾下劝立不如还保徐州,立奋怒,嚼其齿日:“回顾者斩!”于是率众径进,与金人遇,转战四十里,至楚州城下。立中箭贯两颊,口不能言,以手指麾诸军,憩歇定,方拔箭出之。议者谓自燕山之役,南兵未有如此之鏖战者。辛巳,金人攻常州,守臣周杞遣赤心队官刘晏击之;迎岳飞移屯宜兴。盗郭吉闻飞来,遁入湖,飞遣王贵等追破之,尽降其众。时兀术将趋杭州,遂进攻广德军。飞闻之,邀击至广德境中,六战皆捷,擒其将王权。驻军钟村,将士无粮,忍饥不敢扰民。会金复遣兵攻常州,飞复追至,四战皆捷。
于是广德无援,金人杀守臣张烈。乙酉,兀术自广德过独松关,见无戍者,谓其下曰:“南朝若以羸兵数百守此,吾岂能遽度哉!”遂犯临安。守臣康允之弃城走,钱塘县令朱跸率弓手土军,前路拒战,两中流矢,犹奋勇而进,力竭死之。兀术闻帝在明州遣阿里蒲卢浑帅精骑渡浙来追已丑帝乘楼船次定海县留范宗尹赵鼎于明州以待金使又谓张俊曰:“若能捍敌成功,当加王爵。”吕颐浩奏令从官以下各从便去。帝曰:“士大夫当知义理,岂可不扈从!若然,则朕所至乃同寇盗耳。”于是郎官以下多从卫。癸巳,帝舟次昌国县。戊成,金人犯越州,安抚使李邺以城降,金人琶八守之。卫士唐琦袖石伏道旁,伺其出击之,不中,被执。琶八诘


展开余下试题之,琦曰:“欲碎尔首,我即死,为赵氏鬼耳。”琶八曰:“使人如此,赵氏岂至是哉!”又问:“李邺为帅,尚以城降,汝何人,敢尔?”琦曰:“邺为臣不忠,恨不得手刃之,尚言及斯人耶”!仍顾邺曰:“我月给石米,不肯悖其主,汝享国厚恩,乃至此,岂人类哉?” 诟骂不少屈,琶八趣杀之,至死不绝口。
(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金人渡江南侵》)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兀术闻/帝在明州遣阿里蒲卢浑帅/精骑渡浙来追/已丑/帝乘楼船/次定海县/留范宗尹赵鼎于明州/以待金使/
B.兀术闻帝在明州/遣阿里蒲卢浑帅精骑渡浙来追/已丑/帝乘楼船/次定海县/留范宗尹/赵鼎于明州/以待金使/
C.兀术闻/帝在明州遣阿里蒲卢浑帅/精骑渡浙来追/已丑/帝乘楼船次定海县/留范宗尹/赵鼎于明州/以待金使/
D.兀术闻帝在明州遣阿里蒲卢浑帅精骑渡浙来追己丑/帝乘楼船/次定海县/留范宗尹赵鼎于明州/以待金使/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广德军为宋代行政区域,属江南东路,辖境相当今安徽广德、郎溪等县地,为杭州西北重镇。金兀术和阿刺罕进攻临安,均取道于此。
B.王爵是君主制下的-种爵位,一般地位仅次于整个国家的君主,高于公爵。汉朝施行封国制,没有王爵,只设普通爵位;魏晋始设王爵。
C.士大夫是古代中国对于社会上具有声望、地位的知识分子和官吏的统称,属于封建的官僚阶层,也包括没有做官的读书人。
D.朕为古代帝王自称,为了突出皇帝的尊贵。“回朕车以复路兮”- -句中的“朕”即指楚王本人,除此之外,帝王还可以“称孤道寡”。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 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韩世忠退守江阴后,徐州知州赵立带兵勤王,和金人相遇,战斗中两颊中箭,他仍指挥若定,议者震撼。
B.岳飞降服强盗郭吉之后,又带兵拦截兀术,连战连捷,活捉大将王权。此时,金人攻打常州,导致广德失陷。
C.吕颐浩奏令从官以下去留从便,皇帝认为官员应知晓伦理,随驾陪从,以此来避免盗贼的侵扰劫掠。
D.唐琦暗杀琶八,失手被擒。此前,宋军主帅李邺降金,唐琦认为李邺悖逆皇帝,不尽人臣之责,厉声责骂。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南朝若以贏兵数百守此,吾岂能遽度哉!”遂犯临安。
(2) 琶八诘之,琦日:“欲碎尔首,我即死,为赵氏鬼耳。”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 完成14~15题。.
躬耕
陆游
莫笑躬耕老蜀山,也胜菜把仰园官①。
唤回痴梦尘机息,空尽闲愁酒地宽。
无复短衣随李广,但思微雨过苏端。②
十年世事茫如海,输与闲人静处看。
[注]①杜甫曾有感于园吏所送菜多杂野菜,作《园官送菜》诗。陆游曾在杜甫草堂附近浣花溪畔开辟菜园,躬耕于蜀州。②两联分别化用杜甫《曲江》《雨过苏端》诗,其中“微雨过苏端”是写杜甫冒雨访问苏端。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首联感慨自身年老,用杜甫“园官送菜”的典故表明自身才华惨遭埋没。
B.颌联“痴梦”一词饱含辛酸与无奈,与现实的“闲愁”形成鲜明的对比。
C.颈联暗含无奈,诗人屡遭挫折,壮志难酬,只得寄付于友人交往之乐。
D.尾联突发感慨,体会人生真谛,十年间忙忙碌碌,到头来却还不如闲人。
15.本诗仅有首联提及“躬耕”,为何以“ 躬耕”为题?请结合领颈两联简要分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郦道元在《三峡》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从侧面突出了三峡两岸山峰陡峭幽遼的特点。
(2)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色彩对比鲜明,表现了塞外寒冷的天气。
(3) 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指出逶迤千里的蜀道,还有更为惊险的风光。诗人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水石激荡、山谷空鸣的场景。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 (本题共3小题, 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少年读书则须考试,他们视考试为苦事,可受苦难的不只是考生,命题的人也是在受考验。出题目来难人,好像最轻松不过,但其实不然。命题人深恐为_________,不敢掉以轻心。出的题目不能太僻,亦不能太泛,要恰如分际,不刁钻,不炫弄,不空泛,不含糊,实在很难。所以在考生挥汗应考之前,命题人早已___________好几次了。( )。不过阅卷百苦,尚有一乐。荒谬而可笑的试卷赏常为人所绝倒,传观于四座。粲然皆笑。我们不能不叹服,_______________考生中不乏富于想象力的奇才。有人在宽宽的格子中写蝇头小字,也有人写一行字要占两行,有人全页涂抹,也有人曳白。
有人颇艳美美国大学之不用入学考。平心而论,在想不出更好的办法之前,我们的考试还是不可废的。而我们所能做的,是寻找改善考试的方法,要求其简化,要求其合理,不要令大家把考试看作戕贼身心的酷刑!这才是的_____________道理。
17.依次填人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口诛笔伐 汗颜无地 良莠不齐 颠扑不破
B.众矢之的 汗流浃背 参差不齐 颠扑不破
C.众矢之的 汗颜无地 参差不齐 坚不可摧
D.口诛笔伐 汗流浃背 良莠不齐 坚不可摧
18.下列填人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阅卷工作也要受考验,不同于命题工作
B.阅卷工作要受考验,和命题工作是一样的
C.不但命题工作这样,而且阅卷工作也这样
D.命题工作要受到考验,阅卷工作也这样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荒谬而可笑的试卷常常被人绝倒,传观于四座,粲然皆笑
B.荒谬而可笑的试卷常常使人绝倒,四座传观,粲然皆笑
C.荒谬而可笑的试卷常常被人绝倒,四座传观,粲然皆笑
D.荒谬而可笑的试卷常常令人绝倒,传观于四座,粲然皆笑
(二)语言文字运用I (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1题。
台风出生在广阔的海洋上,但它的壮大和移动还需要诸多助力。季风槽内水汽系统和冷空气系统等影响着台风的强度,__①___。 当海 上的副热带高压强而稳定,台风就会乖乖听话,按正常路径移动;当多个台风同时出现时,强大的台风组团撕破副热带高压的防线,台风就放肆一下, _② 。 如果说海洋是台风的制造者,_ ③ _ , 因为陆地地形的摩擦力作用对于台风来说就像一把锉刀。如果台风登陆以后,遭遇凹凸地形或山地起伏较大的地形,那么这把锉刀对台风结构的破坏就是毁灭性的。当然也有一些台风,在陆地转一圈后,虽元气大伤,但不甘被陆地终结,经历多次登陆后,余威不减,给多地带来狂风暴雨后,还能逃回海洋的怀抱。
20.请在文中横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云南省昆明”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66]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