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月考试卷
阅读:82 2021-10-19
标签:
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上
月考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82]
黑龙江省鹤岗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2021级10月月考语文试卷
一、现代诗文阅读(40 分)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 4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江南的文化版图如何界定?实际上,文化的存在必须依托特定时代与环境。因此,研究文化要有时空坐标,否则难以道说、难触实质。
从地理概念的角度来看,江南区域时大时小,小到环太湖流域,即“苏锡常”和“杭嘉湖”,大到洞庭湖、鄱阳湖、太湖流域,即江苏、浙江、江西、安徽、湖南等广大长江中下游以南区域。关于这个大区域概念,康熙二十三年《江南通志》有过记载。
江南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比较稳定,没有大起大落,这与其地理环境有很大关系。江南地区地形地貌特征为丘陵、平原,地处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因此气候湿润、万物滋润,人也和润。相对优越的自然条件,使江南人民大体得以丰衣足食、安居乐业,久而久之形成了文明祥和的区域文化。
马家浜文化和良渚文化的考古发现表明,早在5000多年前,江南地区就已有较高的文明程度。商末周初,吴和越这两个国家分别在今天苏浙地区逐渐形成。自那时起,吴越文化便成为江南文化的重要本土根脉。
正式把江南作为行政区域名称始于唐代。贞观元年,唐太宗分天下为10道,其中有就江南道。这个江南道区域甚广,包含几乎今天中国南方的大部分地区。而后江南道所辖区域和名称不断演变,到了清代,先后有江南承宣布政使司和江南省。
(摘编自廖大伟、李想《江南文化何时形成独特区域风格》)
材料二:
在精神本质的层面上,要弄清楚江南文化最独特的创造与深层结构。任何文化,在广义上都包括政治、经济、文化三方面,江南文化也不例外。如果说本质是一个对象所独有的东西,那么关于江南文化的本质,就可以通过与其他区域文化的比较来寻找。与其他区域相比,江南最显著的特点是物产丰富与人文发达。但同时江南也更是一个诗与艺术的对象,是“三生花草梦苏州”的精神寄托,也是“人生只合扬州老”的人生归宿。它可能很大,如白居易诗中的杭州;也可能很小,如李流芳画里的横塘,但作为超功利的审美存在却毫无疑问是它们的共同特征。
从这个角度出发,第一,仅仅有钱、有雄厚的经济基础,即政治家讲的“财赋”,并不是江南独有的特色,在中国,“天府之国”的巴蜀,在富庶上就可以与它一比高下。第二,政治家讲的文人荟萃,也不能算是它的本质特征,这是因为,孕育了儒家哲学的齐鲁地区,在这一方面是更有资格代表中国文化的。与生产条件恶劣的经济落后地区相比,它多的是鱼稻丝绸等小康生活消费品;而与自然经济条件同等优越的南方地区相比,它又多出来一点仓廪充实以后的诗书氛围。在江南文化中,还有一种最大限度地超越了儒家实用理性、代表着生命最高理想的审美自由精神。儒家最关心的是人在吃饱喝足以后的教化问题,如所谓的“驱之向善”,而对于生命最终“向何处去”,或者说心灵与精神的自由问题,基本上没有接触到。正是在这里,江南文化才超越了“讽诵之声不绝”的齐鲁文化,把中国文化精神提升到一个新境界。
①如果说,在江南文化中同样有伦理的、实用的内容,与北方文化圈一脉相通,那么也不妨说,正是在审美自由精神这一点上,才真正体现出古代江南民族对中国文化最独特的创造。②在这里也需做一点补充,把审美精神看作是江南文化的本质,并不是说中国其他区域没有审美创造,而只是说这不是它们最显著的贡献。③以齐鲁文化为例,如孔子尽管最赞同的人生境界是“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但在儒家文化主流中,更明显的却是审美与伦理的紧张关系,所以孔子又严格区分了“德”(伦理本体)与“色”(感性存在),可见它们在根本意义上是无法和平共处的。④由于沾染了过于浓重的道德色彩,儒家经常发生“以道德代审美”的异化。⑤但在江南文化中,由于一方面有比较丰厚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审美精神本身也发育得比较正常与健康,因而其现实的与道德的异化相对要小得多。⑥中华民族生命本性中的“审美——诗性”机能,正是在江南获得了健康成长的生态环境。⑦由于审美存在代表着个体生命的最高理想,所以还可以说,人文精神发生最早、积淀最深厚的中国文化,是在江南诗性文化中实现了自身在逻辑上的最高环节。⑧一言以蔽之,江南诗性文化是中国人文精神的最高代表。⑨由此可知,江南文化本质上是一种以“审美——艺术”为精神本质的诗性文化形态。
浏览完整试题
此外,由于江南文化的特殊魅力,从古代开始,“江南”就开始了“文化漂流”,如我们熟知的“塞北江南”“邹鲁小江南”等。但无论在哪里出现了“江南文化”现象,除了物产丰富和较高质量的物质生活,美丽的自然景观和较高层次的审美文化享受,也一定是不可或缺的内容。这也反过来证明,江南诗性文化是江南文化的核心内涵与最高本质。
(摘编自刘士林《江南与江南文化的界定及当代形态》)
材料三:
江南是中国历史文化及现实生活中一个重要的区域概念,它不仅是一个地理概念,还是一个历史概念,同时还是一个具有极其丰富内涵的文化概念。“越名教而任自然”的江南文化,则以其超功利的审美气质与诗性精神蕴蓄和催生了历代文人无穷的想象空间和巨大的创造潜能。
江南文化经历了长期的发展与变化转型,在不断的整合与重构中形成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文化体系,到隋唐之际其主要内涵已经比较稳定。江南山川秀美,气候温暖,水域众多,人性普遍较灵秀颖慧,利于艺术。这种特征在远古时期即已开始展现,随着历史的推移,江南经济文化地位不断上升,表现得越来越突出。人们普遍认为这与江南的水性特征相关,水性在中国传统思维中是与“柔”“灵动”联系在一起的。生活于江南清丽自然环境中的人性情多柔和,情感细腻而思维活跃。青山秀水,茂林修竹,不仅使人们热爱自然,也使人们感觉敏锐,不仅启迪遐思,更可以滋润灵性。故而江南在经济发展以后,文学艺术快速发展。魏晋以后,江南诗人、书法家、画家的大量涌现充分说明这一事实。江南玉文化发达,玉温润、柔和、纤巧,吴越先民好玉的审美追求,很能反映他们的品性。这种审美追求应该是形成江南文化特质的一个基本因子,吴越语言的温柔细腻,吴声歌曲的清新婉丽,也与此特性有关。江南士人性情多清俊秀逸,与山东士人的儒雅、敦厚,关陇、燕赵士人的刚直、豪爽构成鲜明的对比。江南文学作品也相应崇尚清秀俊逸与自然婉丽的风格。这些都反映了江南文化的柔性特点。
(摘编自陈云燕《浅论中国江南文化》)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因为文化的存在必须依托特定时代与环境。所以,研究文化要有时空坐标,否则难以道说、难触实质。
B.江南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比较稳定,取决于其地理环境。
C.江南文化在广义上都包括政治、经济、文化三方面,其本质可以通过与其他区域文化的比较来寻找。
D.江南文化,以其超功利的审美气质与诗性精神蕴蓄和催生了历代文人无穷的想象空间和巨大的创造潜能。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雄厚的经济基础,并不是江南的特色,审美自由精神这一点上,才真正体现出古代江南民族对中国文化最独特的创造。
B.因为中国其他区域没有审美创造,所以把审美精神看作是江南文化的本质。
C.孔子最赞同的人生境界是“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可见孔子认为审美和伦理在根本意义上是可以和平共处的。
D.从古代开始,“江南”就开始了“文化漂流”,但无论在哪里出现了“江南文化”现象,其内容一定包括美丽的自然景观和较高层次的审美文化享受。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与江南水性特征无关的一项是( )(3分)
A.诗人、书法家、画家的大量涌现
B.玉文化发达,玉温润、柔和、纤巧
C.士人的儒雅、敦厚、刚直、豪爽
D.文学作品崇尚清秀俊逸与自然婉丽的风格
4.请结合材料内容,简要概括江南文化的特征。(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留白
老骈喜欢书法,从前当局长,担心在位上因此分散精力,也容易产生不良影响,故一直深藏不露。从局长位置退下赋闲在家,老骈开始公开发展自己的爱好,并尝试参加各类书法赛事。
市书协联合一家房地产企业,搞了个“鳌头杯”一年一度全市书法大赛。因为这家企业注册是“鳌头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而且专门在一些知名度较高的学校周边拿地,企业就用“鳌头”为赛事冠名。
“鳌头杯”共设置有金鳌头、银鳌头、铜鳌头和泥鳌头四个奖项。金、银、铜奖一般先行揭晓,“泥鳌头奖”属纪念奖,获奖面较大。为吊大家胃口营造气氛,“泥鳌头奖”在颁奖现场才予以公开。老骈第一次参加“鳌头杯”赛事,获得了“泥鳌头”奖,他很是高兴,并不在乎没有得到大奖,“闹和着玩呗,贵在参与”。
客观地说,老骈创作的书法作品,质量原本很高,特别是他在整体和局部均高超地运用留白手法,让业内人士大为赞赏。但老骈参赛作品署的是艺名,评委圈子里并没有人和他熟悉,当然也不会予以“关心”。而金、银、铜奖名额寥寥无几,能否入围,除了看作品质量,还要充分采纳赞助单位意见,赞助商也没有人注意老骈那个艺名,这样一来,老骈其实就吃了亏。当老骈现身领奖时,这才有人认出他来。
一年时光转眼过去,又到了“鳌头杯”赛事开启之时。老骈特意挑了一幅自己满意的上乘作品,再次寄送给组委会。不久赛事揭晓,老骈竟斩获了“金鳌头”奖。“金鳌头”奖只有一名,上台领奖时,老骈思前想后,忽然感到局促不安。
展开余下试题
鳌头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小夏和书协主席老胡共同为老骈颁奖,小夏意味深长地对老骈笑道:“老局长,您藏得很深嘛,请您千万不要担心,现在您不在位置上,条条杠杠对不上!”老胡附和说:“老局长留白技艺超凡,金奖落在您身上,只要有一个理由就足够,那就是实力。”老骈听了两人的安慰,这才安心领奖。
颁奖那天,组委会通常将得奖作品一并展出。老骈尽管捧了个金奖,但他感觉其它作品都有可鉴之处,就挤到人群中认真观赏。“哎,您说,这书法比赛,不要也掺和着什么乱七八糟事情,听说这次捧走‘金鳌头’的,还是什么局长!”“老兄多虑,人家老骈那局长早就不干了,况且他在位时口碑很好,再说您看他这幅金奖作品,仅这留白手法,就余味无穷。”“退下来毕竟影响力还在嘛,你可能没听说,新任的住建局长老顾,当年和老骈在同一个部门呆过,据说还是老骈的得力助手。”说话的两人没有发现老骈,老骈无意中听到他们小声对话,霎时感到毛骨悚然。
之后,老骈依旧像往常一样,在家关起门,一门心思练书法,他不再参加任何赛事。书协主席老胡打来电话:“老局长,今年的比赛,怎么没看到您的作品?赶快补交一幅,还来得及。”老骈推辞说:“金奖的瘾都过了,还去凑什么热闹?”
又过了两年,住建局长老顾调回外地老家,经过整顿,比赛也逐步规范。老骈在心里合计了一通,如今在台上的领导,自己基本都不认识,于是他重新做出决定,准备参加“鳌头杯”赛事。“老金,今年赛事开启,劳请您届时提醒我!”得知老骈想再次参赛,好友老金很是开心。老金是老骈在赛事期间结识的书法界好友,老骈的内心,其实还是想以作品会友,和业内人士加强交流。
赛事揭晓的时间很快到了,老金在心里为老骈祝福,老骈的作品先前他看过,几年一过,老骈的书法作品更是登峰造极,留白手法十分老道。“得不了‘金鳌头’,银鳌头”还是有把握的。”老金对同在现场的老骈说。老骈的视线落在主席台背景呈现的一幅书法作品上,他似乎没有听清老金的话语,笑着摇摇头。
金、银、铜三项大奖逐项开启,紧接着“泥鳌头奖”也宣读完毕,仍旧没有听到老骈的名字。老金着急得抓耳挠腮,替好友老骈惋惜。“老骈,看来这赛事还真有问题,你一旦在官场完全没有了影响力,人家就彻底抛弃了你。”
“这倒也不是!”参观完获奖作品展,老骈请客和老金“喝两杯”。老骈席间和老金交心,他后来并没有寄送作品参赛。“老骈,那你这是玩的哪一着?”“还是和你说一声吧,市里新到任的井副市长,是我的侄女婿,而且他还分管国土工作。”后面的话老骈虽然没有再继续说,但老金已经全部领会,他在老骈面前伸出大拇指,真心为这位好友点赞。
(有删改)
5.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老骈在书法艺术方面颇有造诣,当局长时不参加书法比赛,一是担心精力不够,二是担心被“有心人”钻空子。
B.老骈的书法作品原本质量较高,但是他第一次用艺名参加比赛,只获得纪念奖,这反映了当前社会的一些现状。
C.小夏和老胡在给老骈颁奖时说的一番话,交代了老骈获金奖的真正原因,也让老骈感觉到自己获奖是实至名归。
D.老骈开始告诉老金自己要参赛,最后又放弃,令人不解;直到老骈说出他和井副市长的关系,才使人茅塞顿开。
6.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的情节安排精巧,“闹和着玩呗,贵在参与”“霎时感到毛骨悚然”等对老骈语言和心理的描写,使他最后弃赛水到渠成。
B.作为老骈的好友,老金对老骈最后一次没有获奖深表惋惜,并把原因归结为官场因素。和老骈的格局对比,两人境界高下立判。
C.获奖书法作品展上两个观众的对话,刻画了特定情境下的旁观者形象,真实地反映了他们的内心世界,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D.小说围绕“老骈参加书法比赛”组材,退休参赛——得纪念奖——荣获金奖——闭门练习——放弃比赛,一波三折,引人入胜。
7.请分析老骈的形象特点。(6分)
8.小说的标题“留白”,有哪些含义?(4分)
(三)现代诗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片槐树叶
纪弦
这是全世界最美的一片,
最珍奇、最可宝贵的一片,
而又是最使人伤心,最使人流泪的一片,
薄薄的、干的、浅灰黄色的槐树叶。
忘了是在江南、江北
是在哪一个城市,哪一个园子里捡来的了,
被夹在一册古老的诗集里,
多年来,竟没有些微损坏。
蝉翼般轻轻滑落的槐树叶。
细看时,还沾着些故国的泥土哪。
故国哟,呵呵,要到何年何月何日
才能让我再回到你的怀抱里
去享受一个世界上最愉快的
飘着淡淡的槐花香的季节?……
9.对诗的第一节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开头两行落笔见情:赞美之情,欣喜之情,溢于言表,并以三个“最”字叠用,层层推进,增加了感情的强度和浓度。
B.第三行由“而”字急转,情感的流程由赞叹变为伤感,由欣喜变为悲泣。为了表现这种乐中之苦、喜极之悲。
C.第四行“薄薄的、干的、浅灰黄色的槐树叶”,初步展示全诗的中心意象,点明诗人感情的触发物,并由此引出下一节所要表达的更深情感。
D.前四句采用白描手法,从外形和意蕴两方面对“一片槐树叶”作了集中的描绘,突出了全诗的中心意象,加强了感情渲染。
10.从全诗看,诗人为什么说这片槐树叶是 “最美的、最珍奇、最可宝贵的”,又说它是“最使人伤心,最使人流泪的”?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29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守仁,字伯安,余姚人,父华,成化十七年进士第一。年十五,访客居庸、山海关,纵观山川形胜。弱冠举乡试,学大进,顾益好言兵,且善射,登弘治十二年进士。正德元年冬,刘瑾逮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余人,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兵部尚书王琼素奇守仁才。十一年八月擢右金都御史,巡抚南、赣。当是时,南中盗贼蜂起。明年正月,守仁亲率锐卒屯上杭。佯退师,出不意捣之,俘斩七千有奇。后进兵大庾,凡破巢八十有四,俘斩六千有奇。守仁所将皆文吏及偏裨小校,平数十年巨寇,远近惊为神。十四年,宁王宸濠反。守仁急趋吉安,征调兵食,治器械舟楫,传檄暴宸濠罪,俾守令各率吏士勤王,七月壬辰朔,宁王袭下九江、南康,出大江,薄安庆。或请救安庆,守仁曰:“不然,今九江、南康已为贼守,我越南昌与相持江上,二郡兵绝我后,是腹背受敌也。不如直捣南昌。贼精锐悉出,守备虚。我军新集气锐,攻必破。贼闻南昌破,必解围自救。逆击之湖中,蔑不胜矣。”宸濠果自安庆还兵,联舟为方阵。官军以小舟载薪,乘风纵火。宸濠舟胶浅,仓卒易舟遁,追执之。凡三十五日而贼平。守仁已病甚,疏乞骸骨,不俟命竟归。行至南安卒,年五十七。守仁天姿异敏。谪龙场,穷荒无书,日绎旧闻。忽悟格物致知,当自求诸心,不当求诸事物,遂笃信不疑。学者翕然从之,世遂有“阳明学”云。赞曰:王守仁始以直节著比任疆事提弱卒从诸书生扫积年逋寇平定孳藩终明之世文臣用兵制胜未有如守仁者也。
(节选自《明史·王守仁传》)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王守仁始以直节著/比任疆事/提弱卒/从诸书生扫积年逋寇/平定孽藩/终明之世/文臣用兵制胜/未有如守仁者也
展开余下试题
B.王守仁始以直节著比任/疆事提弱卒/从诸书生扫积年逋寇/平定孽藩/终明之世/文臣用兵制胜/未有如守仁者也
C.王守仁始以直节著比任/疆事提弱卒/从诸书生扫积年逋寇╱平定孽藩/终明之世/文臣用兵/制胜未有如守仁者也
D.王守仁始以直节著/比任疆事/提弱卒/从诸书生扫积年逋寇/平定孽藩/终明之世/文臣用兵/制胜未有如守仁者也
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成化,是指皇帝年号。
B.弱冠: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人,因体犹未壮,故称弱冠。
C.勤王:指的是君主制国家中君王有难,而臣下起兵救援君王(皇帝)。
D.朔:指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每月月亮圆的那一天叫“望”,每月初一叫“晦”。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王守仁出身名门,年少有为。父亲是成化十七年状元,王守仁十五岁时就出游居庸关、山海关,纵览山川;二十岁考中乡试,弘治十二年考中进士。
B.王守仁仕途坎坷,受人拥戴。因上奏章营救戴铣等人而触怒刘瑾,王守仁遭贬谪;任龙场驿丞时,王守仁改变旧的风俗开化教导当地人,受到当地民众爱戴。
C.王守仁有勇有谋,出奇制胜。正德年间,南中地带盗贼蜂拥而起,王守仁率兵驻扎上杭,佯装撤兵,然后出其不意直捣敌营,俘获斩杀敌军有七千多人。
D.王守仁天姿聪颖,有所建树,在被贬到龙场时,因没有书读,王守仁就推究已学的知识,悟出了格物致知的内涵,创立了“阳明学”,很多人跟随学习。
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守仁所将皆文吏及偏裨小校,平数十年巨寇,远近惊为神。
(2)官军以小舟载薪,乘风纵火。宸濠舟胶浅,仓卒易舟遁,追执之。
15.王守仁平定宁王叛乱为何会取得成功?请简要说明。(3分)
(二)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9 分)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沁园春·长沙》引起诗人对往昔生活回忆的过渡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劝学》中强调学习应当专一,如果不专一,便会像螃蟹一样,一无所成的句子是:_______ ,_______ ,_______ 。
(3)中国是一个有着尊师传统的国家,韩愈在《师说》中指出教师作用的一句是:“ _______,_______ ”
(4)《师说》一文不仅有严密的论证思路,而且有简洁生动的语言表达,文中““ _______,_______ ”就凝练地概括了“士大夫之族”不愿从师的荒谬心态。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 7小题,21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频频亮相,成为 的全球科技新宠。经过60多年的发展积累,人工智能已走出实验室,正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的生产生活,其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与其他变革性技术如蒸汽机 。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系系主任黄铁军教授说:“人工智能技术是一种通用技术,在人类社会各领域都能应用。预计未来智能程度还将不断提高,对各行业的 和影响更为深刻,这是其他技术难望项背的。”发展人工智能,世界各国纷纷布局,我国同样要高度重视。人工智能技术给中国提供了一个弯道超车的机会,作为制造业大国,近年来中国的低成本优势逐渐消失,制造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当前人工智能领域,世界先进国家能与中国大体上发展同步,有能力完全跻身前列。中国应抓住机遇,加快人工智能布局、 人工智能红利,并力争成为人工智能发展的引领者。以往的每一次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都会推动整个人类社会的大发展,( )。如今,世界正迎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面对这个重大历史机遇,我们不能错过。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炙手可热 平分秋色 拉动 取得
B.盛极一时 平分秋色 拉动 取得
C.盛极一时 不相上下 带动 收获
D.炙手可热 不相上下 带动 收获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当前在人工智能领域,世界先进国家能与中国大体上发展同步,完全有能力跻身前列。
B.当前人工智能领域,中国大体上能与世界先进国家发展同步,完全有能力跻身前列。
C.当前在人工智能领域,中国大体上能与世界先进国家发展同步,有能力完全跻身前列。
D.当前在人工智能领域,中国大体上能与世界先进国家发展同步,完全有能力跻身前列。
19.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因为前几次工业革命都发源于西方国家,并由他们所创新所主导
B.然而前几次工业革命都发源于西方国家,并由他们所创新所主导
C.然而前几次工业革命都发源于西方国家,因为由他们所创新所主导
D.因为由西方国家所创新与主导,所以前几次工业革命都发源于西方国家
20.与“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B.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D.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21.下列加点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3分)
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B.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
C.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D.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22.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师不必贤于弟子 而青于蓝 B.蚓无爪牙之利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C.其皆出于此乎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D.蟹六跪而二螯 则群聚而笑之
23下列古代文化常识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称死去的母亲:先考、先慈。
B、古代帝王对贵族功臣的封赐爵号(位):公、侯、伯、子、男(五等)
C、金兰之交:情谊契合,亲如兄弟的朋友。
D、迁:一般指升官;左迁则为降职调动。
四、写作(60分)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3岁的丁晨发明“爬楼神器”,获得国际发明金奖;15岁的武亦姝热爱诗词,储量高达2000余首,勇夺《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冠军; 17岁的柯洁勇夺世界围棋大赛冠军;19岁的范焱凭借优异的成绩成为了西北大学的博士生……
作为同龄人的你,也正从少年走向青年,他们的事迹给予了你怎样的感受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1级10月月考语文答案
1.B.“取决于其地理环境”错误。原文的表述是“江南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比较稳定,这与其地理环境有很大关系”,并不等同于“取决于地理环境”。
2.D A.“雄厚的经济基础,并不是江南的特色”错误。原文表述是“雄厚的经济基础并不是江南独有的特色”。B. “因为中国其他区域没有审美创造,所以……”错误。原文表述是“把审美精神看作是江南文化的本质,并不是说中国其他区域没有审美创造,而只是说这不是它们最显著的贡献”。C. “可见孔子认为审美和伦理在根本意义上是可以和平共处的”错误。原文表述是“但
上一篇:
宁夏银川唐徕回民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
下一篇:
浙江省苍南县金乡卫城中学20021-2022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
标签:
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上
月考试卷
相关:
关于“黑龙江省鹤”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82]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