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月考试卷
阅读:499 2021-10-19
标签:
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上
月考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499]
河南省创新发展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联考(10月)语文
2021~2022年度上学期河南省高一年级考试(一)
语文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部编版必修上册第一、二单元。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敬,通“警”,其金文和小篆的字形,右边从攴,像以手执杖或执鞭,正在自己敲打自己,义为自我鞭策。左边从苟,义为紧急、急迫,转义为不可丝毫怠慢。
可见,敬的本义,不是对待别人的态度,而是对待自己的要求,是自己端正自己,让自己警醒起来,《论语•宪问》说“修已以敬”。《周易•卷一•坤卦第二》说:“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敬义立而德不孤。”这说的是厚德载物的博大气象,是君子贤人的深厚本怀。
“毋不敬!”这句类似咒语的箴言,来自《礼记•曲礼上第一》,这也是《礼记》开宗明义的第一句话。敬,首先是敬天、敬地、敬神、敬祖、互敬,但最重要的是自敬。所以,“毋不敬”这句话的第一要义是不要不敬重自己。
敬,在古代社会生活中,与之最相关的,是礼。汉代的郑玄在注解“毋不敬”这三个字的时候,用了四个字“礼主于敬”。这前三个字和后四个字,共同构成了中国历代礼乐教育的至理名言“敬礼”和“礼敬”。有敬才能有礼,礼是为了敬。
古代中国社会,是一个“崇尚”礼乐的社会,也就是说,是以礼乐为“理想”的社会,而不一定就是完美“实现”了礼乐理想的社会。这如同当今社会倡导崇尚优秀传统文化,追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并不意味着优秀传统文化已经复兴了一样。在古人看来,礼和乐,互为补充,如同天和地,互为照应,正是这二者,天经地义地维系着家国天下的平安秩序。
在古代社会,敬与不敬,是孝与不孝的问题,是诚与不诚的问题,是君子还是小人的问题,但问题还远不止于此。古人之所以对敬这个问题特别敬重和敬畏,根本的原因在于,敬与不敬,不只是如何对待他人的问题,而首先是关乎自身究竟是人还是畜生的问题,所以一点也马虎不得。这才是古代人与现代人对待敬的最大不同。
在《礼记•檀弓上第三》中,子路引用孔子的话说:“吾闻诸夫子……祭礼,与其敬不足而礼有余也,不若礼不足而敬有余也。”孔子如此强调敬在祭礼中的主导作用,其实具有某种警示世人的意味。人们不禁要反问:如果不能像孔子所说的这样,如果在参加祭礼的时候缺乏敬畏之心,乃至玩世不恭,那会怎么样呢?历史的教训是不能敬者,败以取祸!这也就是说,这可不是闹着玩的,在祭礼上不敬,比待人接物不敬,更加危险!不只是关乎是人还是畜生的道义问题,而且是关乎生或者死的生命问题!
怎样避免失敬之祸,无论对于古人还是今人,都是一个不得不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地面对的人生课题。怎样才能做到敬?孔子给出的答案是“修己”,孟子给出的答案是“存心”。这两位圣人讲的,与“敬”这个字形所象征的一样,都是发自内心而自警,而《礼记•祭义第二十四》的回答却略有不同:“礼乐不可斯须去身。”
一言以蔽之,礼,在于治人。治人莫外乎治心和治躬。治心在于敬礼,治躬在于礼敬。由是观之,敬礼和礼敬,不只是待人接物的一般礼仪,而是用礼和乐来加强自我修养的一门人生的基本课程,君子和小人概莫能外,古人和今人一样道理。
浏览完整试题
(摘编自刘建华《尼山书院的二十六堂国学课》)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敬是一个通假字也是一个会意字,其意义是由左右两部分“荷”和“支”的意义所构成的。
B.敬首先是敬天、敬地、敬神、敬祖、互敬,古代社会,敬与礼关系密切,后者决定前者。
C.在古人看来,礼和乐是互为补充、相互照应的,天经地义地维护着家国天下的平安秩序。
D.总体来说,礼在于治人,敬礼和礼敬就是指用礼和乐来加强自我修养,任何人都是一样的。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引述《论语》《周易》中的语句,是为了论证“敬”的本义是端正自己,让自己警醒。
B.文章集中分析郑玄对“毋不敬”这三个字的注解,有助于论证我国古代敬与礼的密切关系。
C.文章第七段在分析孔子强调“敬”的作用的基础上,通过因果论证增强了论证的严密性。
D.文章第八段列述了孔子、孟子等的观点,对于后人如何做到“敬”有很强的启迪作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代是以礼乐为“理想”的社会,但不一定完美地实现了礼乐理想,这导致当今社会无法复兴优秀的传统文化。
B.在崇尚礼乐的中国古代社会,敬与不敬指的就是孝与不孝、诚与不诚、君子还是小人的问题。
C.“修己”或“存心”都是人们发自内心而自瞥,我们只有做到了“修己”或“存心”,才能避免失敬之祸。
D.孔子把祭礼中的敬看得比礼重,这给人们警示,在祭礼中不敬所产生的后果比一般场合中的不敬要严重。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据悉,由上海市教委主办的上海“爱心暑托班”于7月5日开班,至8月13日结束。在确保疫情防控安全前提下,共开设办班点543个,其中学校场地办班407个,实现全市所有街道、乡镇全覆盖,惠及学生近4万人次。
不仅在上海,“暑期托管”在全国多地都成了热词。教育部7月初发布《关于支持探索开展暑期托管服务的通知》,引导支持有条件的地方探索开展暑期托管服务,满足广大家长需求,解决学生暑期“看护难”的问题,引导和帮助孩子过一个安全、快乐、有意义的假期。
通知下发后,多地迅速响应、积极行动,结合实际情况因地制宜设计并实施托管方案。做手工、看电影、玩游戏、体验艺术……今年暑假,四川成都蒙彼利埃小学校园内充满欢声笑语。这是该校首次开设暑期托管班,除了辅导作业外,还开设体育、话剧等课程。参加托管班的近200名小学生大多来自双职工家庭,托管时间从早上9点到下午6点,收费标准每人每天39元。
除利用学校教学场地之外,成都积极盘活青少年宫、社区、园区等各类场地资源开展暑期托管服务。为丰富课程内容,教育、文明办等部门联动,统筹用好红色教育基地、博物馆、文化馆等社会教育资源,让学生们在玩中学、学中乐、乐中思。
事实上,在今年教育部发文鼓励兴办暑期托管班之前,已有多地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服务实践活动。成都市武侯区则早就组织了暑期公益托管,至今已持续10年。今年辖区里的30个社区为6岁至12岁青少年提供为期4周的托管服务,费用全免。暑期公益托管费用由区财政补贴支持,按每名学生100元的标准拨付,并为志愿者提供交通补贴、购买青少年人生意外保险等。
为了尽可能给孩子们提供丰富多彩的暑期托管课程,多地教育部门引入社会组织和志愿者精心设计课程。以三亚吉阳区为例,5年来暑期公益课堂内容不断丰富,从2017年的7门课程增加至今年的16门课程,涵盖书法科技、美术、足球、音乐等,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提升。
据介绍,参与三亚吉阳区托管服务的志愿者主要是“候鸟”老人、在校大学生、培训机构工作人员,其中以在校大学生为主力。学校主要提供教学场地,志愿者服务费、餐费、水电费、意外伤害险等均由当地财政承担。
(摘编自余俊杰、吴振东、吴晓颖、赵叶苹、顾小立《让暑期学生看护“不再难”——全国多地积极探索开展暑期托管服务成效显著》)
材料二:
对于众多双职工家庭来说,暑期托管无疑是个好消息。往常每到寒暑假,父母们要么把孩子送给老人看管,要么只能送到形形色色、良莠不齐的校外培训或托管机构,不仅加重家庭经济负担,还要担心机构是否规范、有无安全隐患等问题。作为解决家长痛点的政策创新,官方开展暑期托管被寄予厚望。
开展暑期托管服务,是一件民生好事,关键是如何把好事办好。让孩子们度过一段轻松愉快而又有意义、有营养的时光,是假期的应有之义。高质量的暑期托管服务不是简单延长学生在校时间,而应彰显趣味性,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增强校园生活吸引力;体现交互性,在灵活自主的交往中促进社会情感学习;倡导综合性,突破学科、教室、校园壁垒,引导学生学会解决真实情境中的复杂问题。
暑期托管是新生事物,要在实践中结合学校实际和师生需求,逐渐探索形成丰富多彩的托管服务经验和模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让家长们更放心、孩子们更开心。
(摘编自胡浩《暑期托管要“健康+”,不要“学期+”!》,新华网)
4.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由上海市教委主办的上海“爱心暑托班”历时一个多月,惠及近4万学生,开设办班点五百多个,主要利用学校场地资源。
B.成都蒙彼利埃小学今年暑假首次开设暑期托管班,除辅导作业外,还开设了话剧、体育等课程,让校园充满了欢声笑语。
C.成都市武侯区开展暑期公益托管工作走在了全国前列,武侯区今年又投人大量资金为辖区几十个社区特定年龄的学生提供免费托管服务。
D.三亚吉阳区暑期公益课程已多达16门,涵盖书法、科技、音体美等多个方面的校本课程,托管志愿者以在校大学生为主。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当前,“暑期托管”在全国多地成了热词,因为这一举措可以有效解决双职工家庭学生暑期“看护难”的问题。
B,政府开办的暑期托管班,被寄予厚望,可以整治形形色色、良莠不齐的校外培训或托管机构,最终使它们消失。
C.暑期托管服务说是新鲜事物,但有的地市在10年前或5年前就已启动,还给了孩子们一个愉快而有意义的假期。
D.教育部发通知,提出高质量的托管服务应彰显趣味性,增强校园生活吸引力,促进社会情感学习等一系列具体要求。
展开余下试题
6.为了做好“暑期托管”工作,各地政府采取了哪些举措?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习惯 衣袂
痴呆的抠爷还能准时收看天气预报,这事一时间成了老鸹岭的新闻,不管是田头地尾还是茶余饭后,村人都在有意无意地议论。
抠爷原本是位普普通通的村民,因精打细算成抠,且抠来老大、老二的媳妇和老三进大学的校门而扬名。婆子媳妇数落自家大手大脚的男人时,都拿抠爷当榜样:“你看看人家不声不响就抠出那么大动静,还不学着取取经?”每听到这话,抠奶就摇晃着花白的头发苦笑:“死老头子可不是抠成精了么?每夜都嚷着关节痛,几乎没睡过安生觉……”
抠爷抠了一辈子,结实的身板却被生活抠成干瘪的核桃仁,就看不惯两个牛高马大的儿媳每天比着睡懒觉的德行。一跺脚,一咬牙,把崭崭堂堂的四合院平分给她们,自己卷起铺盖,跟抠奶挪回了老屋居住。
老屋坐落在山脚背阴处,常年湿冷。远在四川工作的老三心细,主动修缮老屋,添置家具家电,为了联系方便,专门安装了一部电话,还每月寄钱补贴家用,希望父母安享晚年。但是抠爷是个闲不住的人,最喜欢去田地里侍弄。那些饱满的谷穗、鲜嫩的蔬菜、开花爬藤的瓜果,让他咋看咋舒心。所以,老三抽空打来的电话,常被抠奶接听,然后再转达给他。不过,抠爷很少给老三去电话,因为座机电话打长途贵(除非有急事)。抠爷也很少看电视,嫌费电。
山里的庄稼收了一茬又一茬,这样的日子过了一天又一天。铺天而来的汶川大地震的消息,简直把抠爷震成另外一个人。那段时间,他像换了一个人,整天吃不好睡不好,一有时间就盯着电视看新闻,了解汶川救灾情况,既担心老三抢险救灾时的安危,又痛惜灾情给人们带来的损失,心被揪成一坨一坨的,怎么都拢不成形。从那以后,抠爷就养成了收看天气预报的习惯——每晚6点45分,准时打开电视,收看四川卫视,看明天的四川天气如何。
遇到天气突变,抠爷就忍不住拨打电话。话抠得又快又急:“老三,今天又有雷阵雨,还降温了7度。”老三刚在那端说声“晓得了”,可能是为了省钱,就赶紧挂掉。一连几天的坏天气,抠爷就一连几天的电话,电话的内容也总是那么一句。有时候老三在开会,不方便接听,过会回电话问爹有啥事,他还是那句话,只是温度数上的差别……
这种电话接得多了,老三就变得麻木,可是抠爷在这件事上一点儿也不节省,大方得很。
不料人有旦夕祸福。次年忙完秋收,抠爷的关节痛到神经,让六十多岁的他患上老年痴呆,辨不得人。
得到消息的老三请假往回奔,抠爷见了,竟拦着房门不让进,说不认识。风尘仆仆的老三指着自己耳边的痦子提醒:“爹,你看,是我,老三。我回来了!”
抠爷挠着光头皮,恍然大悟似的喃喃:“唔,老三,老三……”
一家三口坐在堂屋吃饭。临到6点45分,抠爷忽然起身一把抓过遥控器,切换到四川卫视。抠奶劝慰道:“老头子,你可醒醒吧,老三就在你眼跟前,还看啥天气预报?还有啥不放心的?”
抠爷扭头看了看,茫然地问:“老大,你啥时来的?”
老三正思索着如何回答,却见抠爷把遥控器举到耳边,口齿清晰地说:“老三,今天气温下降了5度。
老三怔了怔,随即掏出手机,举到耳边,泪眼蒙眬地接听:“爹,我晓得了。”
…………
如今的抠爷依然痴呆健忘,但是村邻谁家有喜事都忘不了请他登门。抠爷,也不知啥时就变成了老鸹岭的一道风景。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死老头子可不是抠成精了么?每夜都嚷着关节痛,几乎没睡过安生觉……”这句话生动地表现了抠奶对老伴的关心。
B.远在四川的老三主动修缮老屋,添置家具家电,安装电话,每月寄钱,希望父母安享晚年等细节,反衬了老大、老二的不孝。
C.小说写抠爷每晚6点45分准时打开电视,看第一二天的天气,用精确的时间突出人物的习惯,同时也照应小说的标题。
D.小说的结尾写抠爷不知何时变成了老鸹岭的一道风景,体现了村民对抠爷这一人物的敬重与认同,深化了小说的主旨。
8.请从两个角度分析小说是如何具体塑造抠爷这一人物形象的。(6分)
9.小说以“痴呆的抠爷还能准时收看天气预报,这事一时间成了老鸹岭的新闻”开头,有什么好处?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隋文帝仁寿四年。章仇太翼[注]言于帝曰:“陛下木命,雍州为破木之冲,不可久居。又谶云:‘修治洛阳还晋家。’”帝深以为然,幸洛阳,留晋王昭守长安。丙申,发丁男数十万掘堑,自龙门东接长平、汲郡,抵临清关,渡河至浚仪、襄城,达于上洛,以置关防。癸丑,下诏于伊、洛营建东京。西域诸胡多至张掖交市,帝使吏部侍郎裴矩掌之。矩知帝好远略,诸商胡至者,矩诱访诸国山川风俗,王及庶人仪形服饰,撰《西域图记》三卷,合四十四国,入朝奏之。仍别造地图,穷其要害。帝大悦,赐物五百段,日引矩至御坐,亲问西城事。矩盛言“胡中多诸珍宝,吐谷浑易可并吞”。帝于是慨然慕秦皇、汉武之功,甘心将通西域,四夷经略,咸以委之。以矩为黄门侍郎,复使至张掖,引致诸胡,啖之以利,劝令入朝。诏发河北诸军百余万众穿永济渠,引沁水南达于河,北通涿郡。丁男不供,始役妇人。三月乙丑,车驾幸五原,因出塞,巡长城。帝无日不治宫室,两京及江都,苑囿、亭殿虽多,久而益厌,每游幸,左右顾瞩,无可意者,不知所适。乃备责天下山川之图,躬自历览,以求胜地可置宫苑者。帝以诸蕃酋长毕集洛阳,于端门街盛陈百戏。戏场周围五千步,执丝竹者万八千人,声闻数十里。自昏达旦,灯火光烛天地。终月而罢,所费巨万。自是岁以为常。诸蒌请入丰都市交易帝许之先命整饰店肆檐宝如一盛设帷帐珍货充积人物华盛卖莱煮亦藉以龙须席胡客每过酒食店,悉令邀延就坐,醉饱而散,不取其直,绐之曰:“中国丰饶,酒食例不取直。”胡客皆惊叹。其黠者颇觉之,见以缯帛缠树,曰:“中国亦有贫者,衣不盖形,何如以此物与之,缠树何为?”市人惭不能答。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炀帝亡隋》)
[注]章仇太翼,隋代著名术士。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诸蕃请入丰都市交易/帝许之先命/整饰店肆/檐宇如一/盛设帷帐/珍货充积/人物华盛/卖菜者亦藉以龙须席/
B.诸蕃请入丰都市交易/帝许之/先命整饰店肆/檐宇如一/盛设帷帐/珍货充积/人物华盛/卖菜者亦藉以龙须席/
C.诸蕃请入丰都市交易/帝许之/先命整饰店肆/檐宇如一盛/设帷帐/珍货充积/人物华盛/卖菜者亦藉以龙须席/
D.诸蕃请入丰都市交易/帝许之先命/整饰店肆/檐宇如一盛/设帷帐/珍货充积/人物华盛/卖菜者亦藉以龙须席/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雍州:古代九州之一。古代中国划分为九个大区。九州所指,不同的古籍说法不一。
B.木:文中指五行之一。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古代认为是构成万物的元素。
C.御坐:皇帝的宝座,古代与皇帝有关的事物前常加“御”字,如御玺指帝王的印信。
D.乙,十天干之一;丑,十二地支之一。干支相配以纪年、月、日。乙丑,文中是纪月。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隋炀帝听信术士章仇太翼的谏言,前往洛阳视察。他征调几十万劳动力挖壕沟,从龙门到上洛,修筑防线,又下令营建东都洛阳。
展开余下试题
B.裴矩深得隋炀帝信任,向皇帝进言对外扩张,隋炀帝好大喜功,要向秦始皇、汉武帝看齐,深信裴矩,并让裴矩引诱胡人臣服隋朝。
C.隋炀帝征调百万民众开挖运河,男人不够用就征调妇女。他喜欢四处巡幸、大兴土木,各地宫殿虽多,但他住久了而心生厌烦。
D.隋炀帝耗费巨资在洛阳举行盛大表演,表演规模宏大,持续时间很长。胡人有就餐后不给钱的,店家竟然炫耀财富,不予追讨。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乃备责天下山川之图,躬自历览,以求胜地可置宫苑者。(5分)
(2)中国亦有贫者,衣不盖形,何如以此物与之,缠树何为?(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
杂诗(其五) 陶渊明
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
猛志逸四海,骞翮①思远翥②。
荏苒岁月颓,此心稍已去。
值欢无复娱,每每多忧虑。
气力渐衰损,转觉日不如。
壑舟③无须臾,引我不得住。
前涂④当几许,未知止泊处。
古人惜寸阴,念此使人惧。
[注]①骞翮(qiānhé):展翅。②翥(zhù):飞。③壑(hè)舟:整水中之舟。壑水急,舟必快。
④涂:同“途”。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无乐自欣豫”的“自”字用得准确而微妙,道出年轻生命自身无穷的活力与快乐。
B.诗的第三、四句写诗人青年时期积极向上,充满远大志向,如大鹏展翅,高飞远举。
C.诗的第五句开始转折,转写时光流逝,诗人不再遇到欢乐的事,与起笔两句形成对照。
D.全诗写了青年和中晚年不同时期的人生体验,诗情充满波澜,飞扬而沉抑,苍凉深沉。
15.诗的第八句说“每每多忧虑”,诗人有哪些忧虑?请结合诗的后八句,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上片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生机勃勃的湘江寒秋图,并即景抒情,提出了“ , ”的问题。
(2)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中,作者旧地重游,引发对往昔生活的回忆的两句是“ , ”。
(3)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学而》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人类活动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导致全球变暖,加剧气候系统的不稳定性。碳排放与能源种类及其加工利用方式 。我国主动提出“双碳”目标,将使碳减排迎来历史性转折,这也是促进我国能源及相关工业升级,实现国家经济长期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实现“双碳”目标( ),促使能源结构逐步由高碳向低碳甚至无碳转变。破除能源之间的壁垒,促进多能互补、 ,提高能源整体利用率,这是能源变革势在必行之举。我国煤炭资源约占化石资源总量的九成以上,以其为原料如果能制取清洁燃料,将成为缓解石油供应压力和石油化工缺陷的补充途径。“双碳”目标的实现是一个 的过程,也是一项涉及全社会的系统性工程。积极推动技术创新,充分调动科技、产业、金融等要素,全社会 ,我们一定能够推动能源变革、实现“双碳”目标,将绿色发展之路走得更远更好。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休戚相关 择善而从 循序渐进 患难与共
B.息息相关 择善而从 由表及里 齐心协力
C.休戚相关 取长补短 由表及里 患难与共
D.息息相关 取长补短 循序渐进 齐心协力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不仅要完全禁止二氧化碳排放,而且在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的同时,促进二氧化碳吸收,用吸收抵消排放
B.不是要完全禁止二氧化碳排放,而是在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的同时,促进二氧化碳吸收,用吸收抵消排放
C.不是要完全禁止二氧化碳排放,而是在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的同时,用吸收抵消排放,促进二氧化碳吸收
D.促进二氧化碳吸收,用吸收抵消排放,不是要完全禁止二氧化碳排放,而是在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的同时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我国煤炭资源约占化石资源总量的九成,如果能以其为原料制取清洁燃料,可以缓解石油供应的压力和弥补石油化工的缺陷。
B.我国煤炭资源约占化石资源总量的九成以上,如果能以其为原料制取清洁燃料,可以缓解石油供应的压力和弥补石油化工的缺陷。
C.我国煤炭资源占化石资源总量的九成以上,以其为原料如果能制取清洁燃料,可以缓解石油供应的压力和弥补石油化工的缺陷。
D.我国煤炭资源约占化石资源总量的九成,如果以其为原料制取清洁燃料,可以减轻石油供应的压力和石油化工的缺陷。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1题。
随着营养水平的提高,我国儿童青少年身高显著增加,然而,① 。数据显示,我国6岁以下和6~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分别达到10.4%和19.0%,相当于将近每5个中小学生就有一个“小胖墩”。
② ?统计数据显示,含糖饮料销售量逐年上升,儿童青少年含糖乳饮料和饮料消费率分别在30%和25%以上,远高于成人。专家提示,高糖摄入已成为青少年肥胖、糖尿病高发的主要危险因素,控制儿童青少年糖的摄入是促进他们健康成长的关键。据统计,肥胖儿童青少年高血压患病率为正常体重的4.0倍。“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特别提出,实施学龄前儿童营养改善计划,③ 。
报告显示,身体活动不足可导致体重过度增加,儿童青少年多进行身体活动不仅有利于维持健康体重,还能降低心血管等疾病发生风险,改善脑健康,提高注意力。
20.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21.请分别用一个否定句概括上文各段的主要意思。每句不超过15个字。(5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第十六届残奥会开幕,“我们拥有翅膀”的开幕式理念令人感动。世界没有给这些人健全的身躯,却依旧通过体育,为心怀梦想的残疾人运动员打开了一扇通往广阔世界的大门。东京残奥会如火如荼,赛场上中国运动员奋力拼搏、挑战极限、超越自我,用呐喊奏响生命的赞歌。
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上一篇: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二十四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下一篇:
甘肃省永昌县第一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标签:
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上
月考试卷
相关:
关于“河南省创新”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499]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