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模拟卷

阅读:159  2021-10-25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59]
百师联盟2022届高三上学期9月一轮复习联考(一)(全国1卷)语文试题
2022届高三一轮复习联考(一)全国卷
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上。
2.如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当今世界,全球化深入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各国都在综合国力竞争的天平上追逐文化的砝码。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到2035年要把我国建成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反映了我们党高度的文化自觉。怎样理解文化强国,如何建设文化强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坚定文化自信。古代中国经济发展、文化繁荣,自信成为最为厚重的文化底色;近代中国由盛到衰,中国人的文化自信也陷入了低谷;今日中国,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国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也达到了新的高度。大国就要有大国的样子。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正在崛起的社会主义大国来说,建设文化强国必须树立正确的文化心态。大国的文化心态应该是从容自信、开放宽容、温和理性地看待自己的文化与世界的文化,既不会因自身发展的不足而自卑自怜,也不会因自身的快速发展而自以为是。
传承文化基因。建设文化强国,需要面向未来,但也不能忘记本来。回顾历史,支撑我们这个古老民族走到今天的,支撑5000多年中华文明延绵至今的,是植根于中华民族血脉深处的文化基因。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文化基因,不仅塑造了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品格,也塑造了中国独特的发展道路。就此而言,传承文化基因、弘扬传统文化,不仅是个文化命题,也是个政治命题,不仅事关文化发展,也事关道路认同。也正因如此,曾经“冷门”的传统文化,逐渐走到聚光灯下成为人们高度关注的“热学”。当然,高度关注并不意味着可以浮躁和喧嚣。传承中华文化基因,绝不是僵化模仿、简单复古,而是辩证取舍、推陈出新,“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推动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深化文化交流。封闭的文化不仅是无声的,也是无力的。在当代中国,积极构建“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文化发展格局,已经成为党和政府的基本文化政策。但也要看到,在文化“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对比上,我国仍存在着一定的“逆差”。这种“逆差”,不仅表现在“量”上,也表现在“质”上,即我国“走出去”的文化主要集中在器物文化层面,思想文化则很难“走出去”。真正意义上的文化交流,应是思想上的交流。要坚定价值观自信和文化自信,提高中华文化“走出去”的层次,不仅让世界知道“舌尖上的中国”,还要让世界知道“学术中的中国”“理论中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中的中国”;不仅要让世界知道历史中的中国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要让世界知道今天的中国和当代中国价值观念。
维护文化安全。文化领域的斗争虽然较量无声,但影响深远。就此而言,维护文化安全,事关民族兴衰,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党的执政地位。近年来,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思想文化领域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复杂形势,西方文化霸权冲击不断,国内各种错误思潮沉渣泛起,文化安全始终面临着现实的风险挑战。维护文化安全,根本在提高文化实力。实力不足是最大的安全问题,文化实力不足则是最大的文化安全问题。解决这个问题只能靠发展,就是要大力发展文化生产力、提升文化创新力、扩大文化影响力。同时还要敢于斗争。对各种错误思潮,各方要守土有责、守土尽责,既要敢于“亮剑”,也要善于“亮剑”。


浏览完整试题(摘编自徐文俊《坚定自信建设文化强国》)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面对各国追逐文化竞争,我党也自觉提出到2035年要把我国建成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
B.伴随今日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国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也再次达到了大国的高度。
C.封闭的文化是无声的,所以要“走出去”;封闭的文化也是无力的,所以要“引进来”。
D.文化实力关乎文化安全,近年来我国文化安全始终面临着来自国内外的现实的风险挑战。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开篇纵横捭阖,由当今世界谈及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涉及文化强国的国际国内背景,使论题具有现实性。
B.文章善用引用,既有经典词句的引用,增强文采,又有概念引用,强调突出,也不乏化用仿用,灵活生动。
C.“文化强国”既可理解成把文化作为手段,也可理解成把文化作为目的,材料中指后者,即建成文化强国。
D.文章整体采用总分结构,本论部分既有态度又有方法,结构工整,每层内部均有正反对照,论证严密。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于大国而言,正确的文化心态应是不卑不亢的,能够从容自信、开放宽容、温和理性地看待自己的文化与世界的文化。
B.虽然传承植根于中华民族血脉深处的文化基因,不仅事关文化发展,也事关道路认同,但也要辩证取舍、推陈出新。
C.我国文化交流不仅存在逆差,中华文化“走出去”的层次也较低,仅限于“舌尖上的中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
D.我们只有大力发展文化生产力、提升文化创新力、扩大文化影响力才能提高我国的文化实力,进而维护我国文化安全。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2021年6月17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这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站任务的首次载人飞行,也是阔别5年后中国航天员再次进入太空。出征前,3位“神十二”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
记者:如此繁重的任务,需要超乎寻常的训练准备。
聂海胜:对!为了完成这次任务,我们在地面强化了很多不同的训练,包括一对一训练、低压舱训练、水槽训练等,我们只有具备矢志不渝的信念、坚忍不拔的意志、精湛高超的技能、强大稳定的心理,才能成功完成这次任务。
刘伯明:各方面的训练强度都加大,低压舱训练风险最高,因为是真空环境。我们在低压舱内进行了多次针对特殊情况的训练,来考验我们的心理承受能力,以及在这种特殊环境下的反应能力和纠错能力,是不是每次都能做到百分百正确。
汤洪波:大家都关注出舱那一刻,其实航天员在出舱前要准备很多天,出舱当天也要准备好几个小时才能打开舱门执行出舱任务。
记者:3位航天员怎么分工?
聂海胜:有句话叫“分工不分家”。在“神十二”任务中,任何单项操作,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完成。任何需要两个人完成的任务,我们两两组合,3种模式都可以完成。3个人一起密切配合完成一项工作,那更是一个整体。这是载人航天任务的特点。
记者:聂指令长,您从成为航天员到执行3次飞天任务,差不多都相隔8年左右,这3个“8年”有什么不一样?
聂海胜:每一个8年都不一样。随着我国载人航天技术一步一步往前推进,我们的任务越来越多,时间越来越长,对航天员综合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作为一名航天员,我的成长与国家航天事业发展同频共振,能为祖国载人航天事业作贡献,我感到非常幸福。
记者:执行过飞天任务的航天员再上太空,心情怎样?
刘伯明:每次任务都要重新归零,每次任务都要重新开始,我们要保持第一次的热情、激情,也要保持第一次精细操作的踏实作风。13年刻苦训练,13年耐心等待,13年热切期盼,再度飞天,可以说心驰神往、心潮澎湃。对于航天员个体而言,保持强健的体魄不难,因为我们有一套科学的训练方法。难的是十几年还保持那份热情、那份激情。
记者:航天员首飞往往要经历多年的等待,能讲讲感受吗?
汤洪波:漫长的等待,其实比高强度训练更具挑战性。但有飞天梦的牵引,我十年如一日保持好状态。我相信,未来的十年,将是为空间站建设贡献自己力量的十年。
(摘编自《人民日报》2021年6月21日第19版)
材料二
1998年1月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成立,中国航天史册从此翻开新的一页。在中国首批14名航天员中,包括杨利伟、聂海胜、景海鹏在内的8人,早已梦圆太空,5人则已卸甲离队。而邓清明,是唯一一位没有执行过飞天任务,又仍在现役的首批航天员。
入队23年,训练与学习,成了邓清明生活的全部。然而,邓清明只能在屏幕前看着自己心心念念的太空。他曾在《朗读者》舞台上朗读了郭小川的《望星空》,令无数网友感动。“差距都是微乎其微的,也就是零点几分的那种差距。”在采访中,邓清明摊开双手、微微摇头,话语中透露着些许无奈。
当董卿问他“您今年已经52岁了,航天员大队也在不断地吸纳新生力量,更年轻的航天员,也在成长起来,您怎么样还能够和他们竞争?”时,邓清明答:“对一个老兵来讲,更多的是要坚持,要调整好心态,《道德经》里有一句话叫‘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就是多大的风不可能刮一个早上,多大的雨不可能下一天,风雨过后肯定是彩虹。”
没有飞天,仍是英雄。在家人眼中,在家乡父老口口相传的话语中,在全国人民心中,这都是无可争议的肯定。
未来,也许还会有着无数个“邓清明”,以自己的备份人生,托举着中国的航天事业,奔向星辰大海与浩瀚苍穹。
(摘编自《不是主角,仍是英雄》)
材料三
当观看完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发射圆满成功后,我感慨万千,是怎么样的大国情怀让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不惧未知,领命出征。从新冠肺炎疫情的有效控制到神舟十二号发射圆满成功,我更加感受到“有了强的国才有富的家”这句话的深刻含义。面对浩瀚的宇宙,神舟的航程才刚刚起步。但中国航天人特有的不畏精神必将托举着神舟飞船飞得更高、飞得更远。


展开余下试题——中共党员李小茹
4.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神舟十二号升空不仅是中国航天员再次进入太空,更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站的首次载人飞行,意义重大。
B.指令长聂海胜从训练内容和训练要求两个角度回答了记者“繁重的任务需要有超乎寻常的训练准备”的问题。
C.三名航天员没有分工,每个人都可以完成任何单项操作,均可两两组合完成两人任务,3人任务又可密切配合。
D.汤洪波是三人中唯一一个第一次执行飞天任务的宇航员,漫长的等待对他来说其实比高强度训练更具挑战性。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低压舱训练在真空环境中进行,风险最高,最能考验宇航员们的心理承受能力,以及在这种特殊环境下的反应能力和纠错能力。
B.有了科学的训练方法,对于每一个航天员而言,保持强健的体魄都是件容易的事儿,难的是十几年还保持那份热情、那份激情。
C.虽然邓清明可能会无缘飞天,但他仍是英雄。因为正是无数个“邓清明”,以自己的备份人生,托举起了中国的航天事业。
D.神十二载人飞船发射成功,不仅展现了我国航天实力,也点燃了中国人爱国热情,中国航天人精神将激励更多的中国人前行。
6.结合材料内容,概括中国航天精神内涵。(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二战时期的爱情
侯发山
那是1938年的初夏,法国青年施罗克利用假期到德国旅行。他喜欢异国他乡的木屋、牧场、葡萄园,还有古堡、钟楼和宫殿,踏着格林兄弟的足迹,仿佛置身于童话般的景致中。他在旅途中认识了德国姑娘娜娜,娜娜温柔善良,热情大方。两个人一见钟情,很快就坠入了爱河,爱得一塌糊涂恋得如胶似漆。
他们泛舟莱茵河上,一边观赏着矗立在岸边的罗累莱山岩,一边憧憬着美好的未来。施罗克说等他学业结束,就来接娜娜去巴黎,让她见识埃菲尔铁塔的雄姿,领略香榭丽舍大道的风情,感受巴黎圣母院的神秘……娜娜幸福地依偎在施罗克的怀里,脸上洋溢着新娘般的灿烂。她接过施罗克的话题,忘情地说,我们晚上在塞纳河上划着小船,听着肖邦的小夜曲,该是多么浪漫呀。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炮火把他们的梦粉碎了。施罗克不得不与心爱的娜娜姑娘吻别,匆匆返回了法国。从此,两个人天各一方,失却了音讯。
巴黎沦陷后,施罗克作为一名热血青年自愿加入了同盟军,成为一名战斗机的驾驶员。他把对娜娜的思念转化为对法西斯的仇恨。在战斗中,他表现出色,每次都能完侦查或轰炸任务。每到夜晚,听到前沿阵地上炮弹的呼啸,看到爆炸的火焰照亮天空,他的心就紧紧的,担心娜娜否被卷入了战争,她的正常生活秩序是否被打乱,甚至想到她是否加入了法西斯侵略者的队伍……他不敢想象,但又不能不去想。如果娜娜被强征入伍去当慰安妇或是护士,她肯定会痛苦不堪度日如年的;假如她不助纣为虐,希特勒的追随者会放过她吗?施罗克在祈祷着反法西斯盟军收复失地打败德国的同时,又害怕娜娜受到无辜的伤害成为战争的牺牲品。
美法盟军发起的“龙骑兵”战役出动了近5000架飞机,其中就有施罗克驾驶的一架。伴随着飞机的行动,数百门盟军的大炮昂首齐吼,像打闪一样开始了急袭,天在摇,地在颤,天地似乎要裂开了。施罗克很是激动和兴奋,他完全沉浸在复仇的快感里,飞机一阵俯冲,炸弹成串地朝下面投掷,到处是一片烟和火的海洋。
施罗克驾驶的飞机在低空盘旋着,逡巡着攻击的目标。德军的高射炮似乎发现了他驾驶的这架飞机,“嗖嗖嗖”地发射着炮弹。施罗克镇定、沉着,凭着他娴熟的驾驶技术,躲避着炮弹的袭击。猛然,一枚炮弹从侧面飞来,准确无误地打到了他的飞机上。感觉到飞机剧烈地一抖,他就绝望地两眼一闭,似乎要感觉飞机爆炸的那一瞬间。然而,出乎他的意料,飞机只是剧烈地摇摆了几下,并没有意外发生。他大喜过望,心说既然这条命是拣回来的,还有什么可怕的?于是,他驾驶着飞机又冲进了敌占区。蓦地,他发现了德军的一个重要军事目标——那是德军占领捷克斯洛伐克后控制的一座大型兵工厂!飞机俯冲下去,他瞄准目标,随着抛下的炸弹,一声尖利的直刺天空的声音过后,引发了兵工厂内的弹药库里的炮弹,接二连三的爆炸憾天动地,地面成了红色火海。施罗克下意识地看了一下仪表盘,发现飞机油箱的指针在非正常地闪动,他急忙驾机掉头返回了基地。
施罗克驾驶的飞机伤痕累累,惨不忍睹。令战友们惊讶的是,一枚德军的炮弹竟然钻进了飞机的油箱里,就是施罗克看到从侧面打去的那枚炮弹,居然没有爆炸!机械技师小心翼翼地从油箱里取出炮弹,拆开弹体,发现弹壳里根本没有炸药!里面有一张用德语写的小纸条:
我痛恨战争,但我能做的仅此而已!
在场的人都哑巴似地沉默不语,脸上充满了对这位反法西斯者的无限敬意。施罗克随意地翻转了一下纸条,突然发现在纸条的背面也有一行字:
亲爱的施罗克,你在哪里?
想你的娜娜
施罗克的大脑瞬间成了被删除过的存储器,一片空白。当他大脑里的内容恢复后,他的脸扭曲着笑了笑,喃喃自语地重复着几个不连贯的词:炮弹,娜娜,兵工厂,轰炸……
后来,盟军在战场上又发现了十几枚同样没有炸药、有着一样内容的纸条的炮弹。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施罗克被送进了精神病院,一直到死都还是疯疯傻傻的。当然施罗克也不可能知道,在他轰炸那个兵工厂之前,娜娜的反法西斯行为就给察觉而罹难。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小说以“二战时期的爱情”为题目,战争的残酷血腥和爱情的浪漫温馨形成巨大反差,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兴趣。
B.德国童话般的景致,法国巴黎迷人的风情,一实一虚,既营造了和平美好的氛围,又为下面突如其来的战争蓄势。
C.施罗克深爱着娜娜,但因为爱国离开了娜娜,当他把思念“转化为对法西斯的仇恨”时,他就不再是战争受害者而是参与者。
D.巧合事件只有反映出必然规律才不至艺术上失真,战场又发现十几枚同样炮弹,使施罗克飞机中弹不毁显得更合理。
8.如何理解“我痛恨战争,但我能做的仅此而已!”(6分)
9.小说有明暗两条线索,分别是什么?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世宗孝武皇帝①建元元年十月,诏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上亲策问以古今治道,对者百馀人。董仲舒对曰:“道者,所繇适于治之路也,仁、义、礼、乐,皆其具也。故圣王已没,而子孙长久,安宁数百岁,此皆礼乐教化之功也。夫人君莫不欲安存,而政乱国危者甚众;所任者非其人而所繇者非其道,是以政日以仆灭也。夫周道衰于幽、厉,非道亡也,幽、厉不繇也。至于宣王,思昔先王之德,兴滞补敝,明文、武之功业,周道粲然复兴,此夙夜不懈行善之所致也。孔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故治乱废兴在于己,非天降命,不可得反;其所操持悖谬,失其统也。为人君者,正心以正朝廷,正朝廷以正百官,正百官以正万民,正万民以正四方。四方正,远近莫敢不壹于正,而亡有邪气奸其间者,是以阴阳调而风雨时,群生和而万民殖,诸福之物,可致之祥,莫不毕至,而王道终矣!”天子善其对,以伸舒为江都相。


展开余下试题始,汲黯为谒者,以严见惮。其在东海治官理民好清静择丞史任之责大指而已不苛小黯多病卧闺阁内不出。岁馀,东海大治,称之。上闻,召为主爵都尉,列于九卿。其治务在无为,引大体,不拘文法。黯为人,性倔少礼,面折,不能容人之过。时天子方招文学儒者,上曰:“吾欲云云。”黯对曰:“陛下内多欲而外施仁义,奈何欲效唐虞之治乎!”上默然,怒,变色而罢朝。上退,谓左右曰:“甚矣汲黯之戆也!”群臣或数黯,黯曰:“天子置公卿辅弼之臣,宁令从谀承意,陷主于不义乎!且已在其位,纵爱身,奈辱朝廷何!”后病久,庄助为请告。上曰:“汲黯何如人哉?”助曰:“使黯任职居官,无以逾人。然至其辅少主,守城深坚,招之不来,座之不去,虽自谓贲、育亦不能夺之矣。上曰:“然。古有社稷之臣,至如黯,近之矣!”
(节选自《资治通鉴》卷十七,有删改)
【注】①世宗孝武皇帝,汉武帝。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其在东海治/官理民/好清静/择丞/史任之/责大指而已/不苛小/黯多病/卧闺阁内不出
B.其在东海/治官理民/好清静/择丞/史任之/责大指而已/不苛小/黯多病/卧闺阁内不出
C.其在东海治/官理民/好清静/择丞/史任之/责大指而已/不苛小/黯多病卧/闺阁内不出
D.其在东海/治官理民/好清静/择丞/史任之/责大指而已/不苛小/黯多病卧/闺阁内不出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策问,是一种取士形式,将政事、经义等问题写在简策上发给应试者作答。
B.礼乐,礼指礼节和规范,乐指音乐和舞蹈,孔子是最早制定礼乐制度的人。
C.九卿,是中国古代中央部分行政长官的总称,秦汉时九卿不一定是九个人。
D.社稷,社为土神,稷为谷神。古时君主每年都祭祀社稷,后用社稷借指国家。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汉武帝下诏推举人才,参与的有一百多人,武帝对此事十分重视,亲自出题考察他们,董仲舒参与了这次策问,得到了武帝的认可。
B.董仲舒认为仁义礼乐是实现治国之道的具体方法,古代圣明的君主深明此理,治理国家时重视教化的作用,因此国家能够长治久安。
C.董仲舒举例说周朝在厉王、幽王时衰落,宣王时重新振兴,说明治国之道不会消失,遵循它能够治理好国家,否则会导致国家衰败。
D.汲黯任主爵都尉时,曾直接指出武帝表面上施行仁义,可内心欲望很多,惹怒了武帝,大臣们都责备他,他却不为所动,坚持己见。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夫人君莫不欲安存,而政乱国危者甚众。
(2)黯为人,性倔少礼,面折,不能容人之过。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归燕诗
张九龄【注】
海燕虽微渺,乘春亦暂来。
岂知泥滓贱,只见玉堂开。
绣户时双入,华堂日几回。
无心与物竞,鹰隼莫相猜。
【注】张九龄:唐玄宗时期名相,直言敢谏。由于李林甫等毁谤,玄宗疏远张九龄。开元二十四年,张被罢相,《归燕诗》大约写于这年秋天。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第一句中的“海燕”暗指作者本人,海燕之“微渺”隐喻自己出身不高。
B.颔联“岂知”与“只见”形成对照,突出玉堂在燕子心目中地位很重要。
C.第六句中的“日几回”用数量词写出了燕子在华堂衔泥作巢,整日辛劳。
D.本诗是一首咏物诗,诗人通过细致地描绘燕子的体态和神韵来表达感情。
15.尾联写到的鹰隼有何含义?诗人借此表达了怎样的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概括。(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在《师说》中,士大夫们以地位官职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赤壁赋》中,客人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比喻的修辞感伤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
(3)在《出师表》中,诸葛亮认为,向宠的能力曾得到先皇刘备认可,跟他商讨军队中的事情,就会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稳定局面。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汪曾祺散文中相当一部分描写了自己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心理,单说中国的饮食吧,他就很惬意地___________,把中国人的饮食心理刻画得___________,完全将自己的心沉入到其中,得到一种美的享受,也向人们展示了作者丰厚的学识,且看下面一段描写:“高邮成鸭蛋的吃法,如袁枚所说,带壳切开,是一种,那是席间待客的办法。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出吃。筷子头一扎下去,吱一一红油就冒出来了。”(《故乡的食物》)表面上看似___________,然而细细咀嚼,我们就能捕捉到作者平静、___________的心情。( )。如果没有对传统文化的烂熟于心,焉能如此?汪曾祺散文题材涉猎极广,但写得最为精彩、最为传神的,当数他对家乡古老风俗的描绘,如《切脍》一文,在短短的篇幅勾勒了古令中处切脍的做法,有着珍贵的文化学、民俗学,融汇了千余年的食文化。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纵横驰骋 入木三分 平淡无奇 悠然自得
B.天马行空 力透纸背 淡而无味 悠然自得
C.天马行空 入木三分 淡而无味 泰然自若
D.纵横驰骋 力透纸背 平淡无奇 泰然自若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这份传统让汪曾祺太安然了,一种异样的美呈现在他笔下的万事万物中
B.汪曾祺太安然于这份传统了,万事万物在他笔下都呈现出一种异样的美
C.这份传统让汪曾祺太安然了,在他笔下万事万物都呈现出一种异样的美
D.汪曾祺太安然于这份传统了,万事万物的异样的美都在他笔下呈现出来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切脍》一文,用短短的篇幅勾勒了古今中外切脍的做法,有着珍贵的文化学、民俗学,融汇了千余年的食文化。
B.《切脍》一文,在短短的篇幅中勾勒了古今中外切脍的做法,融汇了千余年的食文化,有着珍贵的文化学、民俗学的价值。
C.《切脍》一文,用短短的篇幅中勾勒了古今中外切脍的做法,融汇了千余年的食文化,有着珍贵的文化学、民俗学。
D.《切脍》一文,在短短的篇幅中勾勒了古今中外切脍的做法,有着珍贵的文化学、民俗学的价值,融汇了千余年的食文化。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1题。
目前,地球正在一场城市固体废弃物的危机中挣扎。全球约40%的人口产生的垃圾都没有专业回收途径,只能通过丢到野外或露天焚烧来处理。 ① ,大多数垃圾最终也不会通过受控方式进行处置。因此,我们要以受控的处理方式取代随意堆弃和露天焚烧,在此基础上,采取更具可持续性的管理方式。首先要避免废弃物产生。例如,我们可以对产品和包装进行重新设计,延长它们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百师联盟20”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59]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