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模拟卷

阅读:106  2021-10-25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6]
甘肃省天水市一中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考试语文试题
天水一中高三级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
语文试题
(满分:150分 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3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化软实力集中体现了一个国家基于文化而具有的凝聚力和生命力,以及由此产生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古往今来,任何一个大国的发展进程,既是经济总量、军事总量等硬实力提高的进程,也是价值观念、思想文化等软实力提高的进程。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不仅关系我国在世界文化格局中的定位,而且关系我国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形于中”而“发于外”,切实把我们自身的文化建设好。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加快构建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体制机制,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不断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重心下移、共建共享,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覆盖面和适用性,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大力推动文化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推动各类文化市场主体发展壮大,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和文化消费模式,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讲好中国故事,是树立当代中国良好形象、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战略任务。近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国际社会对中国奇迹产生愈加浓厚的兴趣,渴望破解中国成功的秘诀。同时,国际社会对我们的误解也不少,一些西方媒体仍然在“唱衰”中国。在这样复杂的形势下,尤其需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现一个真实的中国、立体的中国、全面的中国。
讲好中国故事,是提高中华文化影响力的基本途径。要宣介优秀传统文化,把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提炼出来、展示出来,把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传播优秀当代文化,着力推动反映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价值理念、文艺精品、文化成果走向海外,努力进入主流市场、影响主流人群。整合各类资源,推动内宣外宣一体发展,奏响交响乐、唱响大合唱,把中国故事讲得愈来愈精彩,让中国声音愈来愈洪亮。
讲好中国故事,要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相适应的国际话语权。落后就要挨打,贫穷就要挨饿,失语就要挨骂。形象地讲,长期以来,我们党带领人民就是要不断解决“挨打”“挨饿”“挨骂”这三大问题。经过几代人不懈奋斗,前两个问题基本得到解决,但“挨骂”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要下大气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完善国际传播工作格局,提升中国话语的国际影响力,让全世界都能听到并听清中国声音。加强对外话语体系建设,创新对外话语表达方式,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增强文化传播亲和力,让当代中国形象在世界不断树立和闪亮起来。
(节选自《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化软实力是一个国家价值观念、思想文化的总称,是基于文化而具有的凝聚力和生命力以及吸引力和影响力的集中体现。


浏览完整试题B.国家文化软实力关系到我国在世界文化格局中的定位,关系我国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提高它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C.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形于中”而“发于外”,这意味着既要切实把我们自身的文化建设好,又要大力推动文化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D.国际社会既渴望破解中国成功的秘诀,又对我们存在不少误解,讲好中国故事,就能消除误解,解决“挨骂”的问题。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第一段以世界大国发展进程的特点为依据,分析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必要性,为下文的论述打下基础。
B.第三段运用对比论证为我们介绍了复杂的国际形势,从而论证了讲好中国故事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战略任务。
C.文章从树立当代中国良好形象、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提高中华文化影响力等方面论述了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性。
D.提高中华文化影响力的基本途径就是讲好中国故事,涵盖宣介优秀传统文化、传播优秀当代文化、整合各类文化资源等内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任何一个大国的发展进程,都应是包括经济总量、军事总量、价值观念、思想文化等在内的综合实力提高的进程。
B.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等做法有利于建设好我们自身的文化,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C.我们“挨打”“挨饿”“挨骂”,所以长期处于落后、贫穷、失语的境地。目前我们“挨骂”的问题还未根本解决,源于国家发展的软实力还没有真正提高。
D.我国国际话语权尚不能和综合国力相适应,需要在国际传播的能力和工作格局、对外话语的体系建设和表达方式等方面加以提升。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个与现实零距离的题材,要让文学性不被坚硬的现实埋没,让艺术在接近纷纭社会时不至于窒息,就必须有飞扬的灵魂。钟南山是个公众人物,几乎没有虚构的空间;而真实的东西往往会有种种限制。但作家创作并非无所作为。熊育群的作品《钟南山:苍生在上》把笔触深入到钟南山的内心世界。对他的精神和情感进行大胆挖掘,并且打破时空限制,将人物置于复杂的背景与宏大的视野中,以文学的力量复原某些重大时刻,记录历史,留下现场,并对此进行深刻反思。
本报特邀《收获》杂志副主编、《钟南山:苍生在上》责编钟红明和作家熊育群做了一次对谈。
钟红明:新冠肺炎疫情是一场波及众多国家与人群的、看不见硝烟的战争,在《燃起黑色的春天》一文中你曾写道,你“突然理解了战争年代弃文从戎的文人”,是什么让你决定写一部关于钟南山的长篇非虚构作品?
熊育群: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是人类的一场大灾难。特别让人不安的是,已经84岁的钟南山深夜赶往疫区武汉,他那张高铁上仰头小憩的照片让我非常感动。12年前我采访过他,写过他的报告文学,这些年也特别关注他。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有关部门希望我来写钟南山,我自己也有写作的冲动。于是,通过钟南山的助理得到支持,我便一头扎下去,开始了创作。
钟红明:这部作品有六个章节,你写了钟南山过往的大量经历,他的父亲母亲,他的婚烟爱情,他在英国留学,他在“非典”中的经历……都是出于什么考量?是要写出一个人的脉络和土壤吗?
熊育群:事实上这有些传记写作的特点,我想把他的一生呈现出来,当然是有重点有选择的。只有把他的人生写透了,才能写出钟南山为何敢医敢言,才能理解他的性情、胸怀和作为。
我不想神化任何人,人都有七情六欲,都有自己的缺陷,我只把他当普通人来写。但人比人确实有高低,有的人令人高山仰止,有的人唯利是图,正因为如此,钟南山的出现才显得珍贵无比。
钟红明:如果从《钟南山:苍生在上》概括出几个关键词,就是——“时间与空间”“泪水”“挫折”“敢医敢言”“记忆”。你在后记里说:“他也将是一个时代的记忆!”为什么你会用“时代的记忆”来概括钟南山?
熊育群:因为新冠疫情如此大的灾难,是个历史事件,将来一定会被后人说起。显然,重要的人物缺少不了钟南山,钟南山是值得书写的。
钟红明:现在有些人避用“报告文学”而用“非虚构”,我个人觉得,背后是一种文学观的差异,我注意到你以往的作品,无论是人文地理类的,还是虚构类的长篇小说,你都进行了大量的实地采访,甚至到国外进行追踪采访……为何会经常采用这样“费力”的写作方式?
熊育群:我认为这是写作的常态。我这样做并不代表我不重视虚构,不重视想象,恰恰相反,我要让自己的作品充满想象,甚至是魔幻。但这想象不是胡思乱想,只有符合历史与现实逻辑的想象才震撼人心。还有就是文章的细节是来自生活的,它充满了生活的气息,有着现实的力量。
(摘编自《对话〈钟南山:苍生在上〉作者》,《文汇报》2020年5月13日)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关于为何在疫情背景下写钟南山的问题,熊育群表示自己熟悉钟南山,对他赴武汉抗疫之事很感动,有写作的冲动,有关部门也希望写他。
B.被问到为何写钟南山过往的大量经历时,熊育群认为传记式的写法可以写透钟南山的人生,而只有写透他的人生,才能写出他为何敢医敢言。
C.面对为何将钟南山视为“时代的记忆”的提问,熊育群表示新冠疫情是个历史事件,而钟南山凝聚着时代的记忆,是值得书写的。
D.关于经常采用“费力”的写作方式的问题,熊育群表示“费力”写作是常态,自己也重视想象,重视背离现实逻辑的想象带来的震撼效果。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汇报》作为组织方,聚焦文学与现实的关系,期望文学可以复原和记录新冠疫情这样的重大时刻,从而展现文学的力量和飞扬的灵魂。
B.钟红明作为对谈的一方和责编,关心作家的写作动机和写作方式,并举出对方经常进行大量实地采访的实例从而引发一些相关问题的过论。
C.熊育群作为对谈的另一方和作者,关心文学表达的力量,故而重视主题的时代性、文学的现实性和文章细节的生活气息,也留心魔幻的文学想象。
D.文学如何回应时代和现实的问题,既是组织方和对谈双方共同关心的问题,也是新冠疫情这一特殊历史时刻人类必须共同面对的问题。


展开余下试题6.钟红明是如何做到在对谈中引发对话并将话题引向深入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清风拂面
孙春平
这是个名副其实的小理发棚,简易得没法再简易。四根竹竿做桩,四片灰白布充墙。
小棚里有四个人,理发员是个高高瘦瘦的中年汉子,罩着白褂。他很健谈,手忙嘴不停,此时正跟理发的那位老者聊得欢。坐在靠边的凳上排队的便是我和另一位小伙子。棚子虽简陋,可理发员却想得周到,竹竿上挂了几本新杂志。我漫不经心地翻着一本《婚姻与家庭》。我旁边那位是个音乐爱好者,他东张张,西望望,嘴里却一刻不停地吹着口哨。
突然,口哨独奏戛然而止。我奇怪地从杂志上抬起眼睛,只见独奏者陡地站起身,竟在这比床铺大不了多少的棚子里踱起步来,踱到理发员身后,又蹲下身去扣鞋上的卡子。可那鞋卡并没有松,只见他装模作样地在鞋面上抚弄两下,右脚轻轻一抬,飞快地从脚底抽出一张钞栗,然后站起身,把手插进裤袋……
那是一张50元的票子。棚子里好一阵没进别人,而我自己坐在这里没见地上有票子,况且站在棚子里不断活动的只有那理发员,显然,钱一定是他刚才掏东西时带出来的,而现在却进了别人的裤袋。
小伙子坐回座位,理发员回过头,淡淡地笑了笑,说:“就这么屁股大的地方,坐乏了,连直直腰、遛遛腿的地方都没有。”
“行啊,也不是在这里长住过日子。”小伙子胡乱应了一句,口哨又响起来。
我该怎么办?要不要马上把他“揪”出来,还是躲得远一点?
“喂,你们二位,谁先来呀?”老者已在对着挂在简易“墙”上的镜子“相面”了。理发员抖着围巾,转身问我们。
小伙子慌忙站起身,拔步却往外走:“哎,你理吧,我有点急事,得走。”他对我说。
走?便宜你!我一把拉住他:“喂,你有事就先理嘛,我不忙。”先稳住他,至于下一步,我还得好好想一想。
理发师傅笑着向我点点头,那有节奏的“嚓嚓”声很快伴着两个人的谈话又响起来:“要个啥发型啊?”“你看着来吧。”
理发师傅转身抓毛巾擦了擦脸上的汗:“小伙子,工作啦,还是念书呢?”
“俺是临时工,正给热电厂撅屁股挖地沟呢。”
“甭愁,临时工也照样出息人。有句老话说‘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当年诸葛亮未出隆中时,其实也是个待业青年,一直待到二十七岁,未出茅庐,先定三分天下。汉朝还有个韩信,当待业青年时,受辱胯下都不在乎,后来为汉高祖打天下立下了大功。人生就怕没个志气,对不?”
我惊羡理发师傅的博识和引经据典的能力,我无心再看书,便也加入了谈话:“师傅,您没少读书呢。”
“倒是爱翻翻,下乡那几年,几本闲书都让我翻零碎了。唉,没赶上好时候,等熬回了城,都快三十了。”
“回城没分配工作呀?”
“分了,在纺织厂,千保全。在厂里的时候,一车间男工女工的头发,差不多都归我‘保全’。这几年,厂里放长假,咱总得找个挣饭吃的营生吧,就把业余变成专业啦。可厂里那些工友们还常大老远地跑来找我,剪完头10元20元的一扔就走人。我知道工友们的心意,可那钱咱能接吗,凡是到这儿来剪头的,不是蹬三轮就是守摊儿的。大家还想着我,还记得我的这点手艺,咱就知足啦。”
说话间,棚门口跑进一个十五六岁的姑娘,怀里抱着饭盒,进门就喊:“爸,快吃饭吧。我妈说,面条一放就打团了。”
我翻腕看表,哟,快两点了,忙说:“师傅,您还是先吃饭吧。”
“不忙,不忙,这小伙子有急事呢。”
“我等等,中。”小伙子“表态”了。
“你们年轻人的时间金贵。”师傅手中的剪刀仍在“嚓嚓”地响,又对站在旁边的姑娘吩咐:“把饭盒先放凳子上,拿着扇子给这位大哥扇扇,你看他出了多少汗。”真的,小伙子怎么出了那么多的汗,顺着脸颊和脖颈儿往下流。天是热,可也没热到这个程度啊。
姑娘撅撅嘴,执拗地端着饭盒:“我妈今天腿又痛得厉害,强撑着做了饭就又躺回床上去了。她说今儿午后要下雨,叫你早点收摊儿呢。”
“等你这位大哥剪完我就回去。”师傅又自言自语地说,“她妈在冷冻厂,那个厂也是活不起的样子了。本来开工资都难,偏又得了个风湿性关节炎,刮风下雨的,比天气预报都灵。”
起风了,杨树叶儿又轻轻地唱起来,可小棚子里仍是闷热。姑娘站在身旁,不情愿地正对着那位小伙子一下一下地扇。
此时,再看那小伙子,端坐椅上,双目紧闭,是在安然领受父女二人对他尽心尽意的服务,还是在内心对自己做着谴责?
小伙子理完发,站起身,红头涨脸地摸出2元钱,往师傅手里一塞,连声“谢谢”都没说,便匆匆跑出去了。我急了,跳起来要追出去,可胳膊却被师傅紧紧地拖住了。
“师傅,不能让他跑了!”
“他忙哩。”
“您不知道……”
“我知道,知道。”师傅笑呵呵地拍拍我肩头,硬拉我坐下。
“他—”我要喊出来了。
师傅对我笑着摇摇手,然后抬起一只脚,指给我看。原来在他脚下,正踩着小伙子刚才捡去的那张50元的票子。
“唉,人哪,谁没从年轻时过过,知道错了,就中啦!”
7.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开头描写小理发棚简易得不能再简易,但理发师傅却在竹竿上挂了新杂志让顾客打发时间,可见他是个周到细致、为顾客着想的人。
B.理发师傅不愿意接受工友们理发时多给自己的钱,这不仅表现了理发师傅的自尊自爱,也表现了作者对这些小人物悲惨命运的同情。
C.“起风了,杨树叶儿又轻轻地唱起来,可小棚子里仍是闷热。”天气的变化没有给小理发棚带来凉爽,这暗示了理发棚里气氛沉闷。
D.小说围绕“捡钱”事件,以小理发棚为场景,通过对理发师傅、小伙子人物形象的塑造,含蓄地表现了理发师傅的善意和小伙子的转变。
8.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小伙子的心理变化过程。(4分)
9.小说题目“清风拂面”有哪些含意?请简要分析。(5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0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21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方孝孺,字希直,宁海人。孝孺幼警敏,双眸炯炯,读书日盈寸。长从宋濂学,濂门下知名士皆出其下。孝孺顾末视文艺,恒以明王道、致太平为已任。尝卧病绝粮,家人以告,笑曰:“古人三旬九食,贫岂独我哉?”父克勤坐事诛,扶丧归葬,哀动行路。既免丧,复从濂卒业。
洪武十五年,以吴沉、揭枢荐,召见。太祖喜其举止端整,谓皇太子曰:“此庄士。当老其才。”礼遣还。二十五年,又以荐召至。太祖曰:“今非用孝孺时。”蜀献王闻其贤,聘为世子师。及惠帝即位,召为翰林侍讲,明年,迁侍讲学士,国家大政事辄咨之。临朝奏事,臣僚面议可否,或命孝孺就扆①前批答。时修《太祖实录》及《类要》诸书,孝孺皆为总裁。燕兵起,廷议讨之,诏檄皆出其手。
建文三年,燕兵掠大名。孝孺曰:“燕兵久顿大名天暑雨当不战自疲今其奏事适至宜且与报书往返逾月使其将士心懈我谋定势合进而蹴之不难矣。”帝以为然,命孝孺草诏,遣大理寺少卿薛嘉驰报燕。比至,燕王不奉诏。明年五月,燕兵至江北,帝下诏征四方兵,命诸将集舟师江上。而陈煊以战舰降燕,燕兵遂渡江。帝忧惧,或劝帝他幸,图兴复。孝孺力请守京城以待援兵,即事不济,当死社稷。乙丑,燕兵入,帝自焚。是日,孝孺被执下狱。
先是,成祖发北平,姚广孝以孝孺为托,曰:“城下之日,彼必不降,幸勿杀之。杀孝孺,天下读书种子绝矣。”成祖颔之。至是欲使草诏。召至,悲恸声彻殿陛。成祖降榻,劳曰:“先生毋自苦,予欲法周公辅成王耳。”孝孺曰:“成王安在?”成祖曰:“彼自焚死。”孝孺曰:“何不立成王之子?”成祖曰:“国赖长君。”孝孺曰:“何不立成王之弟?”成祖曰:“此朕家事。”顾左右授笔札,曰:“诏天下,非先生草不可。”孝孺投笔于地,且哭且骂曰:“死即死耳,诏不可草。”成祖怒,命磔诸市。孝孺慨然就死,时年四十有六。


展开余下试题(选自《明史·方孝孺传》,有删改)
注:①扆:官殿内设在门和窗之间的大屏风。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燕兵久顿/大名天暑雨/当不战自疲/今其奏事适至/宜且与报书往返/逾月/使其将士心懈/我谋定势合/进而蹴之/不难矣
B.燕兵久顿大名/天暑雨/当不战自疲/今其奏事适至/宜且与报书/往返逾月/使其将士心懈/我谋定势合/进而蹴之/不难矣
C.燕兵久顿大名/天暑雨/当不战自疲/今其奏事适至/宜且与报书往返/逾月/使其将士心懈/我谋定势合/进而蹴之/不难矣
D.燕兵久顿/大名天暑雨/当不战自疲/今其奏事适至宜/且与报书/往返逾月/使其将士心懈/我谋定势合/进而蹴之/不难矣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扶丧,即护送灵柩。不同于服丧,后者指长辈或平辈亲属死亡后一段时间带孝表示哀悼。
B.总裁,意思是“汇总裁决其事”,后逐步演变为政府、商业组织机构中的一种职位。
C.诏檄,诏书和檄文。檄文,用于晓谕、征召、声讨等的文书,特指声讨敌人或叛逆的文书。
D.降榻,意思是下榻,原指客人来家中住宿,此处指皇帝赏赐座位给臣子以示关爱之情。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方孝孺幼时好学不倦,机警敏捷,每天坚持勤奋读书;成年以后,他曾跟从宋濂学习。宋濂学生中很多著名人士都比不上他。
B.方孝孺举止端庄严肃,才华出众,因此得到了明太祖和惠帝的重用;惠帝常向他咨询国家大事,甚至请他在朝廷上批复奏事。
C.方孝孺力主抵抗,终未成功。燕军起兵之初他曾建议惠帝使用缓兵之计,但没有成功;燕兵渡江以后,方孝孺仍然坚持抵抗,最终失败。
D.方孝孺忠正耿直,誓死不屈。明成祖请他草拟诏书,方孝孺认为明成祖不应该取代帝位,并连续三次质问他,坚持不拟诏书,最终惹怒了明成祖而被杀害。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12分)
(1)孝孺顾末视文艺,恒以明王道、致太平为已任。
(2)孝孺力请守京城以待援兵,即事不济,当死社稷。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寄黄几复①
黄庭坚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②。
想得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注)①黄几复是黄庭坚的好友。此诗作于宋神宗元丰八年(1085年),此时黄庭坚监德州(今属山东)德平镇,此时黄几复知四会县(今广东四会市)。②蕲(qí):祈求。三折肱:古代有多次摔断手臂而为良医的说法。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写彼此所居之地一“北”一“南”,流露怀念友人、望而不见之意;托雁传书却被谢绝,音书难达更现思念之苦。
B.颔联“桃李”“春风”“一杯酒”,写出当年相聚的短暂欢愉,“江湖”“夜雨”“十年灯”,又写出而今分别思念的漫长。
C.颈联化用典故说明黄几复把全部精力和心思用于治病和读书,无心、也无暇经营个人的安乐窝。
D.尾联以“想得”领起,诗人挂念的友人或许已白发萧萧,又以“隔溪猿哭瘴溪藤”作映衬,给整个图景带来凄凉的氛围。
15.结合后两联分析黄几复的人物形象。(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3小题,每空1分,共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强调成天地空想,不如片刻地学习。
(2)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上”“下”对举的表达方式,把夸张与神话融为一体来写山之高和川之险。
(3)《氓》中用“比兴”的手法描述女主人公青春亮丽、容颜润泽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包括7小题,共2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然包括文化的复兴。今天,西方文化借助全球化进程,借助现代技术,以一种强势文化的力量冲击着中国传统文化。维护中国文化的主体性,不是抱残守缺、闭关锁国,而是要承前启后、继往开来。
(    )。以丝绸之路为例,它不仅是一条通商道路,还是一条文化纽带。唐代的长安城,富丽堂皇,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人口超过百万的国际性城市;明代初期郑和七下西洋,船队带回“麒麟”——非洲长颈鹿,南京城万人空巷,都来一睹其真容。今天,“一带一路”打开筑梦的空间,“人类命运共同体”勾画广阔的愿景,同样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认识与创新发展。有学者把中华文化比作“一个有着强大向心力的漩涡”,不断与周边各个地方的各种文化相融相生,最终形成一个极其丰富而巨大的“时空存在”,这形象地展示了中华文化的整合力、包容力和创造力。
17.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世界的也是中国的,过去的也是未来的
B.中国的也是世界的,未来的也是过去的
C.世界的也是中国的,未来的也是过去的
D.中国的也是世界的,过去的也是未来的
18.下列语句中的破折号与文中“非洲长颈鹿”前的破折号,作用不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恶意的批评家在长满嫩苗的地上驰马,那当然是十分快意的事;然而遭殃的是嫩苗——平常的苗和天才的苗。
B.我们目睹了战争,——这暴力的放肆使用,我们目睹了狂热与冷漠的伴生,我们目睹了对人的生命和尊严的蔑视。
C.这就是特里萨修女和她的姐妹们的生活——一种很贫穷、日夜劳作的生活,一种容不下其他的欢乐但却有着最珍贵的快乐的生活。
D.《哈姆莱特》中的波洛涅斯对儿子雷欧提斯反复叮咛:“要记住,不要向人借钱,也不要借钱给人——尤其不要忘记,要对自己诚实。”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今天,“一带一路”打开筑梦空间,“人类命运共同体”勾画广阔愿景,同样体现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认识与创新发展。
B.今天,“一带一路”打开筑梦的空间,“人类命运共同体”勾画广阔的愿景,同样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认识与创新发展。
C.今天,“一带一路”打开筑梦空间,“人类命运共同体”勾画宏大愿景,同样体现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认识与创新发展。
D.今天,“一带一路”打开筑梦的空间,“人类命运共同体”勾画宏大的愿景,同样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认识与创新发展。
20. 扩写语句。
柳永有词曰:“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请将此句在情与景两方面进行扩展。(6分)
要求:①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②想象合理;③语言生动;④不少于50字。
21.请对下面的文段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字。(6分)<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甘肃省天水”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6]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