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月考试卷
阅读:83 2021-10-28
标签:
统编版
高二
月考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83]
甘肃省永昌县第一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永昌县第一高级中学2021-2021-1第一次月考试卷
高二 语文
(考试时间:150分钟 总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共20分)。
材料一:
每种戏剧形式都有自己的经典:话剧有《茶馆雷雨》,京剧有《锁麟囊》,越剧有《梁祝》,豫剧有《朝阳沟》,河北梆子有《宝莲灯》……它们创作时间有早有晚,流传时间有长有短,但都已成为舞台上的“常客”。这些作品集中体现了某种艺术的本质规定性,犹如一块界碑,标识着这种艺术曾经达到的高度。
经典作品的艺术高度,不仅源于思想内涵、故事情节,更有赖于精湛的技艺。京剧表演艺术家张火丁曾说:“我唱的永远是程派。”她的《锁麟囊》每演必火,每次演出都会成为“灯迷”的节日,足以说明正是一代又一代“角儿”们对技艺的执着守护与传承,才保持了“味儿”的纯正延续,使作品的艺术感染力持续散发。
同时,经典从来都是开放的、面向未来的。那些久演不衰的剧目,身段往往比较柔软,善于结合时代审美语境的变化而作出微调。从某种意义上说,舞台艺术在打磨作品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戏剧是现场的、一次性的艺术,同时又是可以而且应该反复打磨的艺术。这为创作者反复咀嚼生活的馈赠,耐心听取观众、文艺评论家的意见并斟酌采纳提供了有利条件。事实上,经典作品正是以“小碎步”前行的形式登上了艺术的高峰,也走进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心中,给他们以温暖和力量。
经典作品之所以耐看,还因为其扎根文化沃土的深度决定了其厚度,反映出创作者对人性的体察与感悟。优秀的文艺作品总是时代的产物,反映着一个时代独特的文化气质。比如,豫剧《朝阳沟》讲述的是当年的知识青年扎根农村的故事。如今几十年过去了,当代青年投身社会建设、报效祖国的途径发生了巨大变化,表达情感的方式也更加丰富。但我们今天再看《朝阳沟》,依然会为作品中深藏的家国情怀感动不已。
如果我们把艺术视为情感的外化,那么这种对于祖国、乡土的热爱,是深植于社会结构与文化传统之中的,在人的情感世界中具有统摄意义,最能引起心灵深处的共鸣。经典作品在描写具体的人与事的过程中,捕捉并呈现隽永的思想与情感,并将其与一定艺术技巧相结合。技与道的统一赋予了作品长久的艺术生命力。艺术形式因历史感、人文感的加持而拓宽了审美空间,时代精神也因此获得了审美表达。相反,如果创作者眼中只有浮表化的情感,热衷于表现一时的情绪,追求短暂的热闹,其作品极有可能不是乏味单调就是浅薄庸俗,即便有些亮点,也似烟花转瞬即逝。
更重要的是,经典作品还饱含生活的温度,以艺术手法说出老百姓的心声。这也是其承载的文化精神、思想内涵和艺术追求真正抵达受众最根本的保证。舞台艺术的现场性和冲击感,使作品的温度更具暖人的力量。当人们在舞台上看到自己与身边人的影子,内心的欢喜与忧愁就找到了出口。比如,河北梆子《宝莲灯》创作于上世纪50年代末,已演了1400多场,是著名的保留剧目。当人们为舞台上的“沉香”热烈鼓掌时,掌声是对人间真情的讴歌,也包含着对孝心孝行以及惩恶扬善的赞许。贴近百姓口味自然就有口碑,而真正的经典作品恰是靠百姓口碑流传而具有现实温度的。
总之,艺术的高度、文化的深度、生活的温度,是经典作品与观众之间的重要桥梁,也是作品常留舞台的诀窍所在。面对新时代条件下人民大众日益旺盛的美好生活需求,舞台艺术创作理应坚定文化自觉,推出更多贴近百姓口味、充满生活温度的精品力作,以高质量的艺术创作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丰盈人们的精神世界,提升人们的精神力量。
浏览完整试题
(摘编自胡一峰《为什么压箱底儿的经典老戏永不过时》)
材料二:
2018年两会上,出生于淮剧世家的陈澄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带去了《进一步强化戏曲进校园》的建议。“让戏曲进入青少年的学习生活,让更多的人走进它,了解它,传承它,这是我的责任。”她深知戏曲的魅力,将一些经典剧目的光碟以及她和父亲陈德林先生的戏曲专辑随身携带,并送给参加采访活动时见到的孩子。她觉得,很多戏曲故事都融入了忠孝节义、催人奋进等思想元素,孩子们接触了就能感受到其中的道理,就很可能喜欢上戏曲。
自2018年起,淮剧艺术开始走进校园。陈澄介绍,大型现代淮剧《小镇》进高校9场、“高雅艺术进校园传统折子戏专场”13场,还在多个高校进行了返场。“返场,说明戏曲是能够被当代青年人认可和喜欢的。”让陈澄高兴的是,进校园的效果远超她的想象。不仅是江苏省本地高校重视,很多外地高校也邀请她去为学生讲座、表演。
“一开始进校园演出,发宣传页的时候没多少人去领,但学生们看过以后就去抢着要,排着长队伍要我们签名。有的剧社、对戏曲感兴趣的大学生们都留下来跟我们提问。”陈澄兴奋地说,我们的文化被新一代接受了,这条路我们是走对了。
陈澄告诉记者,盐城一家幼儿园成立了淮剧班,专业演员将对娃娃们进行戏曲技术性的辅导。“这里面的孩子说不定未来就会走上戏曲道路,这就是我们的后备力量。”陈澄对戏曲的未来传承充满干劲和信心。
(摘编自王启慧《大学生“追戏”戏曲被年轻人接受还有多远?》)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茶馆》《雷雨》《锁麟囊》虽然创作和流传时间不同,但都已经成为戏剧的经典之作,标识着京剧曾经达到的高度。
B.张火丁的《锁麟囊》每演必火,既源于她技艺的炉火纯青,又因为她唱的是程派,程派最能保持“味儿”的纯正延续。
C.尽管《朝阳沟》所讲的故事早已成为历史,但该剧并未因时过境迁而被湮没,一个重要原因是它有着深沉的家国情怀。
D.陈澄为了挽救濒于危亡的淮剧,提出了戏曲进校园的建议,这一建议的实施对扩大淮剧影响并使之得到传承意义重大。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材料一中“身段往往比较柔软”是说戏剧不僵化,能够根据演出需要作出微调,这一就近取譬,生动形象且易于读者理解。
B.戏剧能把人们对祖国、乡土的热爱深植于社会结构与文化传统之中,统摄着人的情感世界,故而极易引起心灵的共鸣。
C.如果创作者热衷于表现浮表化的情感,追求短暂的热闹,而不加持历史感、人文感,其戏剧艺术的审美空间必定狭窄。
D.《小镇》等淮剧艺术多次走进校园,甚至还出现返场,说明演出效果良好,这让陈澄对淮剧艺术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3.下列各项中,最适合作为材料一观点的论据的一项是 ( ) (3分)
A.话剧《天下第一楼》首演于上世纪80年代末,如今已被打磨成了百姓最爱看的戏剧之一。
B.戏剧《白毛女》拍成电影后风靡全国,田华演的白毛女、陈强演的黄世仁,形象极为生动。
C.现代评剧《过大年》讲述了辽北农村脱贫致富的故事,在2020年沈阳艺术节上备受好评。
D.著名作家田汉赞颂革命者爱国情怀的剧作《黄花岗》,本计划写五幕,结果只写了两幕。
4.材料一为什么主要运用例证法?请简要分析。(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依据上述材料,想要使戏剧被新一代人接受,戏剧人具体应该怎样做?请简要回答。(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现代文阅读阅读Ⅱ(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文本一:
聊赠一枝春
赵利辉
江南的梅花,随处都有,我独爱江苏南京梅花山的梅。
梅开的时节,大抵都是腊梅已经开过了。江南地暖,花时绵延无尽,开起来早早晚晚、缠缠绵绵。凋谢时,却不很决然。不像北方,一夜西风,便是落红无数。江南的花朵和人一样,都有着拖沓的性子,要谢了,犹在枝头上香。所以,远远地闻着香来,蓦然看见清癯枝干上,绽放着几朵腊梅,透出一股清冷,我心中就生出无限的欢喜来。
“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前一放翁。”看梅花,最好是一个人,像陆游那样满山胡转悠,酒梅花下,脑海里就出现幻觉,每树梅花前都有一个我。若要风雅,又最好是同一位女子,一起踏雪而行。即便寻不到梅花,回头望时,女子罩一件大红羽纱白狐狸里的鹤敞,脚上蹬掐金挖云红香羊皮小靴,站在雪地里,冷艳如傲雪红梅,那就是寻着了。《红楼梦》里写,贾母看黛玉这般模样儿,忽见宝琴披着凫靥裘站在山坡上遥等,身后一个丫鬟抱着一瓶红梅,喜地忙笑道:“你们瞧,这山坡上配着她这个人品,又是这件衣裳,后头又是梅花,像个什么?”鸳鸯笑道:“像老太太屋里挂的仇十洲画的《艳雪图》。”
江南看梅的地方,平冈亦是个好去处。这里土厚石多,因自然增累成冈。水滨沙洲,遍植梅花,别无杂树花开时节,蔚然如洁白落雪,故名“平冈艳雪”。从前的人种梅花,非得成林,方才尽兴,于是才有了这样一处赏梅之地。平冈多白梅,似乎单调了些,终不及梅花山的品种多。从腊月到正月,梅花山上的红梅、宫梅、青梅、墨梅、朱砂梅次第开了,置身花海,清冽之气萦绕,人也觉得脱尘出俗。山上多小树,梅枝横斜疏瘦,贵气如大观园里的女孩儿家。故而梅花山的梅,以韵胜,以格高。晚明张岱的小品文里,曾录有一首佚名诗:“云意不知沧海,春光欲上翠微。人间一堕千劫,犹爱梅花不归。”这无名氏,大约是一个游方人士,功名利禄,于他都是很无趣的吧,唯有每年的梅花,是他逗留在此的最大乐趣和寄情。
宋人范石湖爱梅,写过一本《梅谱》,把天下梅花按花色产地成谱。他说:“学圆之士,必先种梅,且不厌多。他花有无多少,皆不系重轻。”他的玉雪坡上,栽有数百株梅。第二年又治了一个范村,以其地三分之一种梅。“吴下栽梅物盛,其品不一,今始尽得之。”
展开余下试题
我也曾养过梅花,盆是无锡的紫砂盆,讨梅花山的苗枝。一个冬天里,埋下了朱砂梅、绿萼梅、腊梅、宫梅。为了些膏腴好土,平日里的厨余全部摇身一变,奇货可居。将鱼骨、贝类、虾壳、豆渣埋进土里,渐渐地沤成花肥。就连法海和尚“藏身”的蟹壳,据说也是极好的花肥。为收集这些肥料,我很费了一番心思。每日里,洗鱼剁肉的荤腥水、淘米水,也要沉淀下来,傍晚端到院子里去浇灌花木。第一年,梅的枝干尚没有姿态,却眼见得花苞满身了。第二年,到了数九天,寒月照着,疏影映照墙壁,那梅株也不曾有什么旁逸斜出,然而却勾得我一日里去看上几回。到末了,俗务缠身,一月看一回,渐渐地不再相见。自我辞了南京的工作,回到西安后,曾托邻居去探望过我种梅的院子。她说花圃里的梅株,早已干涸枯朽,无一物可取,就是紫砂盆,也给猫儿撞下了窗台,摔碎了。我与梅花终是无缘,不如石湖之尽得其趣。
所幸的是,她每年都会去梅花山赏梅,愿意将她的视频分享给我。这令我不禁想到,有一年早梅初开,陆凯给长安的范晔寄去一枝梅花,并附了一首诗:“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文本二:
临水而栖是需要勇气的,远山幽水,村野桥边,原是寂寞所在,更兼雪虐风饕,浪击涛打,环境往往奇诡险恶,而梅似乎并不理会这些,依旧临水兀立,默默蓄积起对春的憧憬。这使人常常想起一些清雅的身影。那位“梅妻鹤子”的林和靖先生,隐居于西子湖畔的孤山下,以种梅养鹤为人生乐趣。而一生颠沛流离的陆游,尽管遭受种种邪恶势力的排挤打击,却宁肯“零落成泥碾作尘”,也决不向权贵卑躬屈膝。“一枝清影写横斜”,做一棵水边的寒梅,寂寞固然是寂寞了点儿,但有雪磨砺它凌寒的气节,有水勾画它不屈的傲骨,又怎能说不是一个刚毅博大的灵魂。
由此看来,古往今来,人们踏雪寻梅,总是向往“临水看幽姿”,也就不难理解了。其实,山远水幽,险道盘山,崖危壁绝,临水看幽姿也并非轻而易举。故此,往往只有那些志趣高洁的文人雅士,才肯冒着飘舞的雪花、凛冽的寒风,手持竹杖,顶多骑一头瘦骨嶙峋的毛驴,踏着昏黄的初月,一颤一拐地步入幽谷芳涧。而当他们历尽千辛万苦,仁立于溪岸的梅树下,望见水中的寒枝疏影时,他们感受到了梅的高洁,梅的坚贞,梅的神韵。他们才那样神采飞扬,手舞足蹈,不能自已。寒士寒梅,同是一寒,感情与心灵也就容易沟通了。而那天景天趣,无限的江山风月,自然而然会化作胸中的诗文与丹青,升华着人生的追求与理想。
(节选自方叶《临水而栖》)
6.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作者运用叠词“早早晚晚、缠缠绵绵”写江南的梅花开起来不分早晚、连续不断,旨在突出江南地气温暖的特点。
B.文章引述《红楼梦》中贾母与鸳鸯的对话,是以雪中宝琴衬红梅的画面与《艳雪图》侧面赞美梅花之美,十分巧妙。
C.作者为表现自己对梅花的喜爱之情,交代了自己种梅的情况:选用无锡的紫砂盆、梅花山的苗枝,沤有营养的肥。
D.文章最后一段引用陆凯的诗,一方面以之类比朋友向自己分享赏梅视频的事,另一方面照应题目,使文章结构严谨。
7.下列与文本有关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两个文本都引用了陆游的诗,写陆游爱梅赏梅,其目的截然不同,文本一强调赏梅的态度、做法,文本二则赞美梅的品格。
B.文章引用张岱小品文里录有的佚名诗,赞美了张岱对待功名利禄的态度,同时指出了赏梅对于有品位的人而言是极大的乐趣。
C.范石湖就是宋代诗人范成大,他辟土地搜罗各种梅树栽种之事,他写的《梅谱》,以及他对梅的看法,都突出了他对梅的爱。
D.林和靖的名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很恰切地对应了“临水看幽姿”之意,表现了梅花的高洁与坚贞。
8.两个文本都提到“踏雪寻梅”,其所寻之“梅”各主要代表什么?请简要回答。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文本一多处运用了对比手法,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陆九渊字子静。生三四岁,问其父天地何所穷际,父笑而不答。遂深思,至忘寝食。及总角,举止异凡儿,见者敬之。后登乾道八年进士第。至行在,士争从之游。言论感发,闻而兴起者甚众。教人不用学规,有小过,言中其情,或至流汗。有怀于中而不能自晓者,为之条析其故,悉如其心。亦有相去千里,闻其大概而得其为人。初调隆兴靖安县主簿。丁母忧服阕改建宁崇安县以少师史浩荐召审察不赴侍从复荐除国子正教诸生无异在家时九渊少闻靖康间事,慨然有感于复仇之义。至是,访知勇士,与议恢复大略。因轮对,遂陈五论,帝称善。未几,除将作监丞,为给事中王信所驳,诏主管台州道崇观。还乡,学者辐凑,每开讲席,户外屦满,耆老扶杖观听。光宗即位,差知荆门军。民有诉者,无早暮皆得造于庭,复令其自持状以追,为立期,皆如约而至,即为酌情决之,而多所劝释。其有涉人伦者,使自毁其状,以厚风俗。唯不可训者,始置之法。其境内官吏之贪廉,民俗之习尚善恶,皆素知之。有诉人杀其子者,九渊曰:“不至是。”及追究,其子果无恙。有诉窃取而不知其人,九渊出二人姓名,使捕至,讯之伏辜。因语吏以某所某人为暴,翌日有诉遇夺掠者,即其人也,乃加追治,吏大惊,郡人以为神。申严保伍之法,盗贼或发,擒之不逸一人,群盗屏息。荆门为次边而无城,乃请于朝而城之,自是民无边忧。罢关市吏讥察而减民税,商贾毕集,税入日增。旧用铜钱,以其近边,以铁钱易之,而铜有禁,复令贴纳。九渊曰:“既禁之矣,又使之输邪?”尽蠲之。
(节选自《宋史•陆九渊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丁母忧/服阕/改建宁崇安县/以少师史浩荐/召审察/不赴/侍从复荐/除国子正教/诸生无异在家时
B.丁母忧/服阕/改建宁崇安县/以少师史浩荐/召审察/不赴/侍从复荐/除国子正/教诸生无异在家时/
C.丁母忧/服阕/改建宁崇安县/以少师史浩荐召/审察/不赴/侍从复荐/除国子正教/诸生无异在家时/
D.丁母忧/服阕/改建宁崇安县/以少师史浩荐召/审察/不赴/侍从复荐/除国子正/教诸生无异在家时/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总角,古代未成年男女,将头发分为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角,故称“总角”。
B.行在,指天子所在的地方。北宋沦亡后,宋高宗逃往南方,在杭州设立临安府,称之为行在。
C.主簿,官职名,汉代中央及郡县官署多设置,其职责为主管文书,办理事务,明朝时废除此官职。
D.贴纳,贴,补缴费用;纳,交纳(息钱)。宋代贴纳一般为征收税费或者补缴差额等,文中指后者。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陆九渊自幼聪颖,与众不同。他三四岁时,就问父亲天地的尽头在哪里;童年时代举止与普通孩子不同,见到他的人都不怠慢他。
B.陆九渊长于教育,不沿学规。对于犯有小错的弟子,他能够使其认识到错误;对于不能清晰认识自己心中想法的弟子,他能为其进行梳理。
C.陆九渊为官勤勉,治政有方。他在荆门军任职期间,只要有老百姓喊冤上诉,就随时开堂受理;裁决案件时,大多都能调解好。
展开余下试题
D.陆九渊为民请命,关心民生。荆门临近边境而无城,他奏请朝廷在荆门设城;又整顿市场,减轻商人税额,将铜钱禁止,全部换成铁钱。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每小题5分)
(1)还乡,学者辐凑,每开讲席,户外屦满,耆老扶杖观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申严保伍之法,盗贼或发,擒之不逸一人,群盗屏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各题。
愁
杜甫
江草日日唤愁生,巫峡泠泠非世情。
盘涡鹭浴底心性?独树花发自分明!
十年戎马暗万国,异域宾客老孤城。
渭水秦山得见否?人今罢病虎纵横!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首联用“日日”生长的江草“冷冷”的流水,衬托了诗人内心的“愁”。
B.“独树花发自分明”中“自”字传达了诗人对“花发”的特殊感受。
C.诗的前四句写景,落笔的角度虽然不同,但始终围绕着“愁”着笔。
D.“渭水秦山得见否?”表面上不置可否,实际传达出诗人坚定的信心。
15.简要分析诗人“愁”从何而来。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在《归去来兮辞》中,作者用____________________一语双关地表达了自己原本就无心于官场的心志。
(2)《归去来兮辞》中,作者直截了当的表明弃官隐居原因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归去来兮辞》中作者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达了居室虽简陋,却十分满足。
(4)登上滕王阁放眼远望,山川景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描写宴会管弦之盛、歌声之美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用历史典故暗示宴会豪华、人物高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1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7——18题。
光绪二十七年(1901)三月初的新疆,山寒水瘦,天寂地寥。特立独行的瑞典人斯文•赫定果然又来了。他走近了一个秘密——一个令世界________,并给他带来无上荣誉的秘密。
这一天,驼队意外踏上了一条依稀可辨的古道。突然,在一直反刍的头驼停了下来,一座被沙漠已久掩埋的古城出现在视野中:成片的古建筑分布在佛塔与运河之间,细沙之下的官署、寺庙、僧舍、马棚、街市、瞭望塔、生活用具、纸本、汉文文书、汉文木简、佉卢文文书静静地躺在那里。
作为探险家的他,当然知道这些文书无法估量的价值,所以对临时雇来的民工宣布,凡找到文书资料的,一定在工资之外另加奖励,并立刻兑现。这一措施,使得既贫困透顶又毫无文物保护意识的民工们为了寻找文物,几乎进入了一种癫狂的状态。后来的斯坦因,也采取了同样的办法,当然同样收到了________的奇效。这也是西域大量古城遗址被________的外国人和见钱眼开的中国人一起盗掘得面目全非的一大原因。
在________的激动中,斯文•赫定将发掘出的文物运回西方,交给了住在德国西部城市威斯巴登的汉学家卡尔•希姆莱,并由希姆莱向世界宣布:“那城名叫楼兰,占地10.8万平方米,在第三世纪极一时之盛。”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瞠目结舌 马到成功 别有用心 不可言宣 B.目瞪口呆 立竿见影 别有用心 难以言表
C.瞠目结舌 立竿见影 别出心裁 不可言宣 D.目瞪口呆 马到成功 别出心裁 难以言表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一直在反刍的头驼停了下来,一座被沙漠掩埋已久的古城出现在视野中。
B.在一直反刍的头驼停了下来,已经被沙漠掩埋已久的古城出现在视野中。
C.一直在反刍的头驼停了下来,被沙漠已久掩埋的一座古城出现在视野中。
D.在一直反刍的头驼停了下来,一座久已被沙漠掩埋的古城出现在视野中。
语言文字运用Ⅱ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9——20题。
剪纸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剪纸用的材料和工具很简单,只需纸和剪刀。( )办婚礼、过春节的时候,红颜色的剪纸是门窗装饰的首选。民间剪纸的题材非常丰富,体裁样式相对稳定,某些纹样还较为可信地保持着初始的基本形态。由于纸质物品的保存极为困难,我们很难看到从古代流传下来的剪纸实物。
贴在窗户上的剪纸,人们称其为“窗花”。令人惊奇的是,窗花几乎都是在冬天贴上去的。冬天是少花的季节。在无花的日子里,窗花却在窗格上或调皮喧闹,或平和优雅地绽放着。
19.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3分)
A.红色象征着吉祥、喜庆、四季红火,剪纸的颜色多为红色。
B.象征着吉祥、喜庆、四季红火的是红色,剪纸的颜色多为红色。
C.剪纸的颜色多为红色,因为红色象征着吉祥、喜庆、四季红火。
D.剪纸的颜色多为红色,因为象征着吉祥、喜庆、四季红火的是红色。
20.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 (3分)
A.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B.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C.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D.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2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要求:不超过20分)(6分)
“音”大体可分为乐音与噪音:振动起来是有规律的、单纯的,是乐音;①___________。这种分类强调的是音的客观物理属性,但是这并不是唯一的分类标准,②___________。举个简单例子:中午我在睡觉,邻居家的小孩就开始大声弹钢琴。钢琴曲很动听,对他而言是乐音。但是,动听的钢琴曲打扰了我,让我困倦,厌恶,所以对我而言就是噪音。可见,③___________,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会因不同的人而发生改变。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下面四副对联,对应的人物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1)刚正不阿,留得正气冲霄汉 幽愁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
(2)心在朝廷,原无论先主后主名高天下,何必辨襄阳南阳
(3)大河百代,众浪齐奔,淘尽万古英雄汉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枝女儿花
(4)王业偏安,叹息北征将士精忠报国,伤心南渡君臣
A.司马迁 诸葛亮 辛弃疾 项羽 B.文天祥 康有为 李清照 项羽
C.文天祥 康有为 辛弃疾 岳飞 D.司马迁 诸葛亮 李清照 岳飞
四、作文(60分
上一篇:
辽宁省营口市第二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下一篇:
河北省衡水市武强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标签:
统编版
高二
月考试卷
相关:
关于“甘肃省永昌”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83]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