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102  2021-10-28
标签:统编版 高二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2]
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长安一中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第一次质量检测
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共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随着城市的形成,城市管理应运而生。有效的城市管理不仅是政府职能的体现,而且是推动社会进步、促进经济发展的手段。
西周时,城中已有市。当时已设官员进行管理,并制定了相关管理制度。春秋战国时期,城的规模越来越大,与市的结合也日益紧密,管理制度与西周相仿。秦朝则推广郡县制,城市大多成为郡县治所。西汉建立后,社会秩序趋于稳定,为城市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在汉代城市中,里是基本居住单位,也是区域管理组织。里正是里的最高长官,负有收赋税、征徭役、捕盗贼、行教化等职责。汉代形成了严格的市场管理制度,市的设置必须在官府控制之下,并与居民区分开;商贾若要在市中进行交易,必须入“市籍”。
魏晋南北朝时期,城市的军事功能大大增强,城市管理也带有军政合一的特征。中央管理制度出现重大变化,三省制度迅速崛起。其中,尚书省与城市管理的关系最大。从曹魏时起,它成为全国最高行政管理机关,自然也是全国城市的最高管理机关。
隋唐时期的城市管理制度,以相对封闭的坊市制为核心,把城市居民生活和商业活动限制在一定区域(坊与市)内,实行时间和空间双重制约。唐代都城长安的外郭城还存在一些重要的空间区域,即街。因此,唐代城市的管理区域可分为坊、市、街三个部分。唐后期,商业活动逐渐扩展到市以外的区域,扬州、汴州等大城市出现了夜市,不再严格执行坊与市分开、日落闭市等制度。
宋初仍沿袭唐代的坊市制,但管理制度也有所变通。宋仁宗景祐年间,允许临街开设邸店,商人只要纳税即可开商店。随着政府禁令的松动,坊墙拆除,封闭的坊市制彻底崩溃,开放型的城市新格局逐渐形成。于是取而代之的厢坊制,成为新的城市管理制度。宋代中期,还出现了以军事管制为基础的厢,后又形成了坊、厢、县多级行政体制。另外,确立了军巡制度,又增加了住房等方面的规定,健全了防火、防盗、排水、交通等管理职能。厢坊制的建立,是中国古代城市管理体制的重大变革。
辽金元时期,城市管理融汇了少数民族因素,特别是元代,城市管理呈现新的特征。元代仍实行厢坊制,但除四川、岭北、湖广、云南等行省的一些边远地区外,路级治所均设录事司。
明代城市发展水平超越前代,店铺都是临街开设,且由集中到分散,使分布格局变得更为合理,对居民也更加便利。清朝实行满汉分治,内城居住的多为八旗兵,外城则是以汉族为主的官僚士绅、商贾、匠人等,这种管理制度使内外城的居民结构大不相同。
(选自《中国古代城市管理的滥觞与嬗变》)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春秋战国时期的城市管理与西周一脉相承,只不过是它的城市规模比西周的要大。
B.厢坊制的城市管理形成于宋代,是一种开放性城市管理制度,宋代后期还有所发展。
C.唐初的城市管理相对封闭,对城市居民生活和商业活动都有限制,但后期有所松动。
D.曹魏时的尚书省成为全国最高行政管理机关得益于它是全国城市的最高管理机关。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主要是按时间先后顺序论述了我国古代历朝历代城市管理的历史演变情况。


浏览完整试题B.市与居民区分开、商贾交易必须入“市籍”的史实论证了汉代的市场管理严格。
C.厢坊制、多级行政体制、军巡制度、健全管理职能等是宋代城市管理制度的特点。
D.文章在论证隋唐时期和宋代的城市管理制度时,主要采取了类比论证的方法。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一个城市只要有了管理,就会对一个国家的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发挥巨大的作用。
B.元代的城市管理注重了少数民族因素,除边远地区难以兼顾,路级治所均设录事司。
C.我国古代各个时期的城市管理都是在政府的严格控制之下再结合军事管制进行的。
D.明代城市发展水平超越了任何时候,店铺分散,格局很合理,居民购物是相当便利。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共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小城三月
萧 红
三月的原野已经绿了,郊原上的草,是必须转折了好几个弯儿才能钻出地面的,草儿头上还顶着那胀破了种粒的壳,发出一寸多高的芽子,欣幸地钻出了土皮。放牛的孩子,在掀起了墙脚下面的瓦片时,找到了一片草芽,孩子们到家里告诉妈妈,说:“今天草芽出土了!”妈妈惊喜的说:“那一定是向阳的地方!”天气突然地热起来,说是“二八月,小阳春”,自然冷天气还是要来的,但是这几天可热了。春天带着强烈的呼唤从这头走到那头……小城里被杨花给装满了,大街小巷到处飞着,像纷纷落下的雪块……春来了,带着呼唤,带着蛊惑……
翠姨和我的堂哥哥大概是恋爱了。
翠姨十八九岁了,长得窈窕,走起路来沉静而且漂亮,讲起话来清楚的带着一种平静的感情。她伸手拿樱桃吃的时候,好像她的手指尖对那樱桃十分可怜的样子,她怕把它触坏了似的轻轻地捏着。翠姨很喜欢我,因为我在学堂里念书,而她没有,她想什么事我都比她明白。
到夜里,我住在外祖父家里了,她就陪着我也住下的。每每从睡下了就谈,谈过了半夜。
翠姨会弹大正琴,就是前些年所流行在中国的一种日本琴,她还会吹笛子。
我的堂哥钢琴弹得很好,吹箫吹得也好。叔叔和哥哥他们都到北京和哈尔滨那些大地方去读书了,回到家里来,大讲他们那里男孩子和女孩子的故事。翠姨听了许多故事。
过了不久,翠姨就订婚了。她的未来的丈夫,我见过,人长得又矮又小,穿一身蓝布棉袍子,黑马褂,头上戴一顶赶大车的人所戴的五耳帽子。
她不知道那是她的什么人,她只当是哪里来了这样一位乡下的客人。
有一年冬天,刚过了年,翠姨就来到了我家。
伯父的儿子——我的堂哥,就正在我家里。他人很漂亮,很直的鼻子,很黑的眼睛,嘴也好看,头发也梳得好看,人很长,走路很爽快。大概在我们所有的家族中,没有这么漂亮的人物。翠姨一直在看堂哥。
翠姨对我哥哥没有什么特别的好,哥哥对翠姨就像对我们,也是完全的一样。不过哥哥讲故事的时候,翠姨总比我们留心些。
翠姨订婚,转眼三年了,正这时,翠姨的婆家,通了消息来,张罗要娶。翠姨一听就得病了。
但没有几天,她的母亲就带着她到哈尔滨采办嫁妆去了。
偏偏那带着她采办嫁妆的向导又是哥哥给介绍来的他的同学。他们住在哈尔滨的秦家岗上,风景绝佳,是洋人最多的地方。那男学生们的宿舍里边,有暖气、洋床。翠姨带着哥哥的介绍信,像一个女同学似的被他们招待着。又加上已经学了俄国人的规矩,处处尊重女子,所以翠姨当然受了他们不少的尊敬,请她吃大菜,请她看电影。坐马车的时候,上车让她先上,下车的时候,人家扶她下来。不用说,买嫁妆她是不痛快的,但那几天,总算她一生中最开心的时候。
她觉得到底是读大学的人好,不野蛮,不会对女人不客气。经这到哈尔滨去一买嫁妆,翠姨就更不愿意出嫁了。
她说她要念书,她不想出嫁。
开初外祖母不肯,到后来,她说若是不让她读书,她是不出嫁的。
念了书,不多日子,人就开始咳嗽,而且整天的闷闷不乐。
翠姨越来越瘦了,堂哥去到外祖母家看了她两次,也不过是吃饭,喝酒,应酬了一番。而且说是去看外祖母的。在这里年轻的男子,去拜访年轻的女子,是不可以的。哥哥回来也并不带回什么欢喜或是什么新的忧郁,还是一样和大家打牌下棋。
她的婆婆听说她病,就要娶她,因为花了钱,死了不是可惜了吗?这一种消息,翠姨听了病就更加严重。婆家一听她病重,立刻要娶她。翠姨听了就只盼望赶快死,拼命的糟蹋自己的身体,想死得越快一点儿越好。
母亲记起了翠姨,叫哥哥去看翠姨。母亲拿了一些钱让哥哥给翠姨去,说是母亲送她在病中随便买点什么吃的。男子是不好去专访一位小姐的,这城里没有这样的风俗。
哥哥进去了,坐在翠姨的枕边,他要去摸一摸翠姨的前额,是否发热,他说:
“好了点吗?”
他刚一伸出手去,翠姨就突然地拉了他的手,而且大声的哭起来了,好像一颗心也哭出来了似的。哥哥没有准备,就很害怕,不知道说什么做什么。堂哥看了看翠姨,就退了出来,从此再没有看见她。
……
哥哥后来提起翠姨常常落泪。他不知翠姨为什么死,大家也都心中纳闷。
翠姨坟头的草籽已经发芽了,坟头显出淡淡的青色,常常会有白色的山羊跑过。接着杨花飞起来了,榆钱飘满了一地。春天的命运就是这么短。
年轻的姑娘们,三两成双,坐着马车,去选择衣料去了,因为就要换春装了。
她们热心地弄着剪刀,打着衣样,白天黑夜的忙着,不久春装换起来了,只是不见载着翠姨的马车来。
(选自《小城三月》,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堂哥多才多艺,在哈尔滨那样的大地方读过书,受过新式教育,但面对自己和翠姨之间的爱情,却不敢大胆表达,畏首畏尾,缺少应有的担当。
B.文中写翠姨的未婚夫长得“又矮又小”,堂哥则“人很漂亮,很直的鼻子……”,通过外貌对比,表现了作者对人物的褒贬之情。
C.文章用语深刻,“春天的命运就是这么短”寄托着对翠姨早逝的伤感;结尾写翠姨死后“年轻的姑娘们”欢快地准备春装,则对她们有着鲜明的批判意识。
D.小说以散文化的手法、波澜不惊的语言,叙述了翠姨短暂而又充满无奈与悲哀的人生。小城这一生活背景的落后,更显出了她的人生的孤独感。
5.小说中翠姨的故事最终以悲剧为结局,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造成翠姨悲剧的原因。(6分)


展开余下试题6.小说开篇于浓浓春意,结尾于骀荡春光。请结合全文谈谈作者这样处理有何用意。(6分)
二、古诗文阅读(共46分)
(一)古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共2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蔡襄,字君谟,兴化仙游人。举进士,为西京留守推官、馆阁校勘。范仲淹以言事去国,余靖论救之,尹洙请与同贬,欧阳修移书责司谏高若讷,由是三人者皆坐谴。襄作《四贤一不肖诗》,都人士争相传写。鬻书者市之,得厚利。契丹使适至,买以归,张于幽州馆。庆历三年,仁宗更用辅相,亲擢靖、修及王素为谏官,襄又以诗贺,三人列荐之,帝亦命襄知谏院。襄喜言路开而虑正人难久立也乃上疏曰朝廷增用谏臣三人一日并命朝野相庆然任谏非难听谏为难听谏非难用谏为难三人忠诚刚正,必能尽言。君有过失,不救之于未然,传之天下后世,其事愈不可掩,此之谓彰君过,愿陛下察之,毋使有好谏之名而无其实。”夏竦罢枢密使,韩琦、范仲淹在位,襄言:“陛下罢竦而用琦、仲淹,士大夫贺于朝,庶民歌于路,至饮酒叫号以为欢。且退一邪,进一贤,岂遂能关天下轻重哉?盖一邪退则其类退,一贤进则其类进。众邪并退,众贤并进,海内有不泰乎!虽然,臣切忧之。天下之势,譬犹病者,陛下既得良医矣,信任不疑,非徒愈病,而又寿民。医虽良术,不得尽用,则病且日深,虽有和【注】、扁,难责效矣。”以母老,求知福州,改福建路转运使,开古五塘溉民田,奏减五代时丁口税之半。进知制诰,迁龙图阁直学士、知开封府。以枢密直学士再知福州。徙知泉州,距州二十里万安渡,绝海而济,往来畏其险。襄立石为梁,其长三百六十丈,种蛎于础以为固,至今赖焉。又植松七百里以庇道路,闽人刻碑纪德。治平三年,母丧,丁忧。明年卒,年五十六。乾道中,赐襄谥曰忠惠。
(节选自《宋史•蔡襄传》)
【注】和:秦和,古代名医。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襄喜言路/开而虑正人难久立也/乃上疏曰/朝廷增用/谏臣三人一日并命/朝野相庆/然任谏非难/听谏为难/听谏非难/用谏为难
B. 襄喜言路开/而虑正人难久立也/乃上疏曰/朝廷增用/谏臣三人一日并命/朝野相庆/然任谏非/难听谏为难/听谏非难/用谏为难
C. 襄喜言路开/而虑正人难久立也/乃上疏曰/朝廷增用谏臣/三人一日并命/朝野相庆/然任谏非难/听谏为难/听谏非难/用谏为难
D. 襄喜言路/开而虑正人难久立也/乃上疏曰/朝廷增用谏臣/三人一日并命/朝野相庆/然任谏非难/听谏为难/听谏非难/用谏为难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字,古人在本名以外所取的表示德行与本名涵义相同的名字,如苏轼字子瞻。
B.谏官,古代官职之一,是对君主的过失直言规劝并使其改正的官吏。谏为规劝之意。
C.丁口,即男女人口,既是统计人口的基本计量单位,也是派征丁银、徭役的依据单位。
D.丁忧,按儒家传统孝道观念,朝廷官员遭逢父母去世,须辞官回家守丧,叫丁忧。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蔡襄是非分明。对范仲淹等四人和高若讷的过往,以及后来余靖、欧阳修等人的升官,他均作诗表示祝贺。
B.蔡襄忠心劝谏。他认为一邪被贬退其同类也应被贬退,一贤被进用其同类也应被进用,这样国家才能安定太平。
C.蔡襄体恤民情。他在福州和泉州为官期间,开塘灌田、奏减賦税、立石为桥、植松庇路,为百姓做了不少实事和好事。
D.蔡襄深受赏识。他做过留守推官、馆阁校勘,掌管过谏院,担任过知府以及转运使等官职,死后被賜谥号为忠惠。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鬻书者市之,得厚利。契丹使适至,买以归,张于幽州馆。
(2)医虽良术,不得尽用,则病且日深,虽有和、扁,难责效矣。
11.把下面课内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2)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共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11~12题。
野人送朱樱
杜 甫
西蜀樱桃也自红,野人相赠满筠笼。
数回细写①愁仍破,万颗匀圆讶许同。
忆昨赐霑门下省②,早朝擎出大明宫。
金盘玉箸无消息,此日尝新任转蓬③。
【注】 ①写:这里指将樱桃从一个容器倒入另一个容器。②赐霑:即霑赐,受到赏赐之意。门下省,杜甫当年任左拾遗,属门下省。③转蓬:随风飘转的蓬草。
1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西蜀樱桃也自红”的意思是西蜀的樱桃也自然地垂下鲜红的果实,其中的“也”字暗示出作者所经历的时空变化。
B.“数回细写愁仍破”是说尽管作者十分细心倾倒樱桃,但仍恐碰破,表现西蜀樱桃的鲜嫩。
C.“万颗匀圆讶许同”一句中“万”字写出了樱桃数量之多;“讶许同”是说这么多樱桃大小如此相同,让人惊叹。
D.诗人以西蜀村民送朱樱为由,痛批“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社会现象。全诗用语总体平易,寓意耐人寻味。
13.结合全诗的内容,分析“此日尝新任转蓬”一句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6小题,共12分)
1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12分)
(1)我们常用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中“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两句来表达过去不可挽回,未来仍旧可以把握。
(2)《滕王阁序》作者用“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描述了滕王阁所在地人烟阜盛,富庶祥和的气象。
(3)《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4)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写了潼关地势险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5)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通过写明月来表达对天下人的美好祝愿,抒发离人心愿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6)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写年长色衰,独守空船的琵琶女梦到往事,泪流不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8题。(共9分)
停留于观念,其价值的实现就无从谈起。因此,理念创新 进入实践领域,将观念形态 为实物形态和服务形态,才能实现其价值意义,而文化消费则是实践层面的重要环节。在我国,当温饱问题基本解决,特别是在逐步进入全面小康之后,精神文化消费必然成为人们普遍的需求。文化消费表面上看来只是一种市场行为,受到商业规律的 ,但作为精神产品的消费,其特殊性是 的:文化产品所传递的审美趣味、价值理念,无时无刻不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消费者,塑造着人们的精神乃至灵魂。在这个意义上,对文化消费的 ,就远不能仅仅局限于从一般商品消费行为去着眼。事实上,( )。精神文化消费的高品位,既是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的显示,更是体现了一个民族的审美高品味、精神风貌,是比硬实力更有意义的精神价值与力量。这种力量甚至决定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15.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必须 转化 限制 不言而喻 考查
B.必需 转变 制约 显而易见 考查
C.必须 转化 制约 显而易见 考察


展开余下试题D.必需 转化 限制 不言而喻 考察
16.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物质富足之后需要进行精神文化消费,这不仅关系着一个民族发展的前景,而且关系着一个国家的文化和文明水平。
B.精神文化消费不仅是物质富足之后的需要,而且关系着一个国家的文化和文明水平,关系着一个民族发展的前景。
C.精神文化消费是物质富足之后的需要,不仅关系着一个国家的文化和文明水平,而且关系着一个民族发展的前景。
D.物质富足是前提,之后还要着眼精神文化消费,这不仅关系着一个民族发展的前景,而且关系着一个国家的文化和文明水平。
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精神文化消费的高品位,显示的既是一个国家强大的经济实力,更是一个民族审美高品味、精神风貌良好的体现,是比硬实力更有意义的精神价值与力量。
B.精神文化消费的品位,既是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的显示,更是一个民族审美高品味、精神风貌良好的体现,是比硬实力更有意义的精神价值与力量。
C.高品位的精神文化消费,既是一个国家强大经济实力的显现,更是一个民族审美高品味、精神风貌良好的体现,是比硬实力更有意义的精神价值与力量。
D.高品位的精神文化消费,既是一个民族审美高品味、精神风貌良好的显示,更是一个国家强大经济实力的体现,是比硬实力更有意义的精神价值与力量。
18.期中考试,王老师因为班上同学成绩不理想经常批评大家,结果适得其反。班长思伟同学看到下面流程图,认为可以借之给王老师提出相关建议。请你以思伟的名义给王老师写封短信。要求表达简明、连贯、得体,正文不超过140字。(7分)

19.请仿照下面一则幽默的形式,另选话题再写两则。(参考话题:青春、成功、坚忍、勇敢、怯懦、苦笑、乐观、遗憾等)(4分)
示例:所谓悲观,打个比方,就像鼻梁上的墨镜。不管眼前有多少光明,也统统变成黑暗。
四、作文(6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材料一:2020年2月5日,新冠肺炎病毒肆虐。但在武汉国际会展中心“方舱医院”中,一位患者却安静地躺在病床上阅读专业书籍。
材料二:2020年11月24日,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据悉,成功发射嫦娥五号的文昌航天发射场科技人员平均年龄只有30.9岁。他们中,博士学历占比3.4%,硕士学历占比32.6%。敢想敢干、锐意进取、拼搏创新是这群青年才俊身上最耀眼的特质。
材料三:某媒体在总结中国为何能有效应对疫情冲击时得出这样的结论:中国永远都会将国家目标对照人民群众的利益进行朴素的再定位,我们的力量也会重新整合和凝聚。具体到今天,前方的不确定性越来越大,但我们不是一盘散沙,也不是随波逐流的浮萍。
某微信公众号推出“是什么使我们不慌张”,专栏拟邀请一批写作者立足世界形势、中国智慧、民众力量等方面谈谈见解。请你以青年学生的身份写一篇文章向该公众号投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切合身份;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长安一中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第一次质量检测
语文试卷答案
1. D【解析】因果关系颠倒。尚书省是全国最高行政管理机关,因而才会成为全国城市的最高管理机关。
2. D【解析】论证方法分析不当。文中只是陈述了隋唐时期和宋代在城市管理制度方面的不同,两者并没有形成对比。
3. B【解析】A项关系不当,并不是有城市管理就能有巨大作用,文中有“有效的城市管理”信息。C项分析有误,并不是所有的时期都有政府的严格控制和军事管制。D项,偷换概念。原文只是说“超越前代”,并不是任何时候。
4. D【解析】A项 “但面对自己和翠姨之间的爱情……缺少应有的担当”说法错误,堂哥和翠姨之间的爱情并不明确,更无从谈起“表达”与“担当”。B项 “通过外貌对比,表现了作者对人物的褒贬之情”分析有误,两个人物的外貌只是一种客观的描写,“褒贬”用词过重。C项结尾写“年轻的姑娘们”欢快地准备春装,作者对她们并没有“鲜明的批判意识”。
5. ①个人性格方面:翠姨既执着,又含蓄内敛,自我孤独,自我折磨,难免走向死亡。②家庭环境方面:母亲、祖父等亲人爱她却不理解她,夫家催婚更促使翠姨走向自我毁灭。③传统伦理束缚:她和哥哥之间隔着辈分等阻碍依据当时的伦理观念,爱情几乎没有实现的可能;新旧交替的时代,唤起了翠姨对文明的向往、对爱情的渴望,但在这样的时代,翠姨无力冲破旧的束缚,爱情的渴望反而变成一种巨大的负担。(每点2分意思相近即可,其他角度言之成理亦可)
6. ①从艺术结构上看:小说于浓浓春意中开篇走来,又在骀荡春光中结尾,人物从春天里走来,又在春天里逝去,留给人们无尽的感伤,这恰如一曲春日的挽歌,既照应了标题,又首尾呼应,结构紧凑。(2分)
②从人物、环境上看:开篇处作者用春日的美好引出美好而沉静的主人公,结尾处又用成里春天的热闹与翠姨坟头的落寞相对比,表现翠姨死后的悲凉。全文把浓郁的悲哀和沉重的抗议放在春天轻松的气氛中,以乐写哀,更能让读者唏嘘感慨,从而思考人物悲剧命运的根源。(2分)
③从主题角度看:开篇“冷天气还是要来的”,用春的短暂象征美好生命的易逝。结尾“姑娘们坐着马车去买衣料,只是不见载着翠姨的马车来”,流露出生命无法永驻的悲哀,表现了物是人非的感慨和对翠姨的怀念。作者用自然的春象征人间的春,渴望如春天般温暖的社会环境,然而她所生活的那个时代,这样的想法仅一个理想而已。她在无法实现这一切的时候只有通过笔下人物呜进行呼唤。(2分)(只要能够答出生命短暂物是人非的主题即可)
7.C【解析】襄喜言路开,而虑正人难久立也。乃上疏曰:朝廷增用谏臣,三人一日并命,朝野相庆。然任谏非难,听谏为难;听谏非难,用谏为难。
8.A【解析】(应是“与本名涵义相关的名字”)
9.A【解析】(对范仲淹等四人和高若讷的过往表示祝贺有误)
10.⑴卖书的人买了这首诗,获得了丰厚的利润。契丹使者刚好到宋朝,买了这首诗回去,在幽州旅馆张贴。(鬻、市、适各1分,句意2分)
⑵医生虽然有高明的医术,如果不能尽用,那么病将会日渐加重,即使有秦和与扁鹊这样的名医,也难以取得效果了。(且、第二个虽、责各1分,句意2分)
11.(1)羡慕万物顺应天时,感叹我的生命将要走到尽头。(2分)
(2)父亲做县令,我路过这有名的地方;年轻人知道什么,亲自参与这样盛大的宴会。(2分)
(3)我一下子飞起来,碰到榆树、枋树就停下来,有时还飞不到,就掉在地上了。(2分)
12. D【解析】D项,“痛批‘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社会现象”不当。
13.①“尝新”(村民赠樱桃一事),既有尝樱的喜悦又有由此产生的对村民的感激之情。②“此日”一词,暗含对往昔生活的追念,对长安朝廷的思念,有抚今追昔之感。③“任”字表明了诗人对漂泊生活的无可奈何之情(若理解成洒脱之情言之成理也可以)。
14
标签:统编版 高二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陕西省西安”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2]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