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模拟卷

阅读:80  2021-11-03
标签:统编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80]
重庆市实验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9月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重庆市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上期高三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今天,记者从教育部获悉,教育部在深入调研、总结高校自主招生和上海等地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出台了《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也称“强基计划”),遴选部分高校开展试点。2020年起,不再组织开展高校自主招生工作。
据悉,“强基计划”主要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聚焦高端芯片与软件、智能科技、新材料、先进制造和国家安全等关键领域以及国家人才紧缺的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由有关高校结合自身办学特色,合理安排招生专业。要突出基础学科的支撑引领作用,重点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及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相关专业招生。建立学科专业的动态调整机制,根据新形势要求和招生情况,适时调整强基计划招生专业。
据了解,在计划起步阶段,教育部将在部分“一流大学”建设高校范围内遴选高校开展试点。其中包括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等。相关高校可向教育部申请并提交相关专业的招生和人才培养一体化方案。教育部组织专家综合考虑高校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质量、科研项目及平台建设情况、招生和人才培养方案等因素,按照“一校一策”的原则,研究确定强基计划招生高校、专业和规模。
据悉,高校根据有关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需要,制定强基计划的招生和培养方案。符合高校报考条件的考生可在高考前申请参加强基计划招生。高校依据考生的高考成绩,按在各省(区、市)强基计划招生名额的一定倍数确定参加高校考核的考生名单。考生参加统一高考和高校考核后,高校将考生高考成绩、高校综合考核结果及综合素质评价情况等按比例合成考生综合成绩(其中高考成绩所占比例不得低于85%),根据考生填报志愿,按综合成绩由高到低顺序录取。有关高校要认真研究制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使用办法,并在招生简章中提前向社会公布。
(摘编自叶雨婷《教育部推出“强基计划”》)
材料二:
强基计划最突出的一点就是已经跳出招生的狭隘范畴,着眼于国家对人才的战略需要,贯通国家急需拔尖创新人才的选拔与培养两阶段。在这一点上,强基计划显然比原来的自主招生站位更高。
限定于基础学科专业:强基计划更着眼于国家对战略人才的需要,而不仅仅是高校个体的需要。
自主招生的初衷就是为有学科特长的学生开辟一条特别通道。高考分数录取有点像招收十项全能选手,著名高校更是需要每科都强或者没有短板。但是对于那些有某些专长的学生来说,高考显然不够科学合理,甚至会埋没这些专门人才。于是,自主招生政策推出了。但长期以来,自主招生政策更着眼于招生,让这部分有学科特长的学生获得了更多的降分照顾,而在其就读专业上并没有过多限制,这在一定程度上背离了自主招生的出发点。
新出台的强基计划则完全聚焦于基础学科。基础学科人才的强弱对关键技术的突破有着基础性甚至是决定性作用。日前,华为负责人任正非就多次谈到,华为能在5G等关键通信技术上取得突破,主要就是靠华为的“700多位数学家,800多位物理学家以及120位化学家”。近年,华为从全球大规模引进了基础科学领域的一流人才,为华为在关键技术上的领先奠定了重要基础。日前,科技部联合教育部等部委还专门出台了加强数学科学研究的专门文件,目的也在此。此次强基计划明确限定了招生专业,以基础学科(如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为主,也是响应国家号召,从培养国家急需人才的角度出发。正因为此,入围强基计划的考生基本上都需要在其擅长的领域从事基础学科学习,而不是把个人专长作为一个进入名校的跳板,转而就读其他热门应用专业,比如金融。


浏览完整试题强基计划限定于部分“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缩小招生数量,强调拔尖创新人才从选拔到培养的整个贯通培养,而不仅仅是招生。
新的强基计划鼓励支持高校对通过强基计划录取的学生单独编班,实行导师制、小班化培养,并与原有的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统筹考虑,探索建立本—硕—博衔接的培养模式;同时也鼓励国家重点实验室、前沿科学中心等国家重点技术攻关单位吸纳这些学生参与实际项目研究,探索建立一种结合重大科研任务的人才培养机制。
也正是基于国家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强基计划第一批试点高校限定在部分“一流大学”建设高校,这和过去具有自主招生资格的90余所高校数量相比,显然有大幅缩减。但作为一项重大改革的起步阶段,从小范围开始试点是非常积极稳妥的,也体现了高等教育为国选材育才的初心和使命。
(摘编自陈志文《“强基计划”不是自主招生的升级版》)
材料三:
1月15日,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即“强基计划”。这也意味着本轮以义务教育阶段坚决减负、新高考改革这一首一尾相向而行、共同驱动的教育综合改革,完成了又一项标志性的顶层设计,整体架构更为清晰,导向更为明确。
其政策要点有三:一是从2020年起,原有的高校自主招生方式彻底终结。二是业已探索多年的综合评价录取方式得以保留,但在细节流程上做了重大调整。三是该计划初步试点的范围限制在国家“双一流计划”中的部分“一流高校”,后续走向及开放性值得进一步观察。
应该说,改革走到这一步是漫长教育链条传导的必然结果,也是教育逻辑自身的演进使然。大学怎么招生,说到底还是指挥棒,小学、初高中的教育改革结果,还是要落实在高招中。上游搞素质教育,就要减少耗费在题海战术中的低水平重复性劳动。中游的高中阶段,就必须建立完备的学生综合素质纪实报告,为每个学生在其成长过程中的全面发展情况画像。那么,在下游的大学招生和录取环节有所呼应,建立配套的制度支撑,显然是有必要的。
自主招生和综合评价录取,是十余年来在大学招生改革探索的两条路径。应当承认,两个探索方向积累了不少宝贵经验,但也像文件所说的,出现了“招生学科过于宽泛、重点不集中、招生与培养衔接不够、个别高校考核评价不够科学规范、个别考生提供不真实的学科特长材料等”问题,这些偏向需要纠正。
如何泼掉洗澡水的同时保住孩子?在教育部本轮出台的文件中明确规定:高考成绩所占比例不得低于85%。这意味着高考成绩在综合评价录取中的比重回升,高校对学生的“合法”选择权的比重有所回落,其实是一次“再平衡”。
取消“自主招生”不是“倒退”,而是在以空间换时间、循序渐进地协同推动大中小学一体化联动发展,在素质教育开弓没有回头箭之后,再以招录政策改革的组合拳反向打通“最后一公里”的梗阻。
强基计划就是改革的2.0,用来巩固基于高考成绩的、公平公正的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招生改革成果。
(摘编自《强基计划:用改革巩固高考改革的成果》)
1.下列对上述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强基计划”取代了原先的高校自主招生,只限于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及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相关专业招生。
B.“强基计划”比原来的自主招生站位更高,但它限定了基础学科,限定了招生专业,所以招生范围比自主招生狭隘。
C.“强基计划”主要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首先在“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开展试点。
D.“强基计划”初步试点的范围限制在国家“双一流计划”中的部分“一流高校”,以后会陆续放开,在全国高校推行。
2.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3分)( )
A.“强基计划”是高校人才选拔培养迎来的又一重大变革,作为新高考在新时代的新突破,集中体现了新高考的改革方向。
B.“强基计划”从选拔定位、试点学校范围、招生专业、报考条件到入围高校考核方式、录取方式及培养模式等,进行了系统性重塑。
C.“强基计划”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在确保公平公正的前提下,探索建立多维度考核学生的评价模式。
D.“强基计划”取消论文、专利等作为入围高校考核条件的做法,积极探索建立基于能力考查的笔试、面试,增强选才的科学性。
3.下列对上述材料的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强基计划”的实施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华为在关键技术上处于领先地位,这与大批基础科学领域的一流人才分不开。
B.材料一主要介绍“强基计划”,从培养对象试点的高校、录取的原则等方面进行阐述。
C.材料二在材料一基础上,分析了“强基计划”与原来的自主招生的区别,指出“强基计划”与自主招生完全不同。
D.材料三认为“强基计划”着眼于教育逻辑的自身演进规律,是本轮教育综合改革所完成的又一项标志性的顶层设计。
4.我国的自主招生政策与“强基计划”在培养目标和录取原则上有何区别?请根据材料简要分析。(4分)
5.“强基计划”取代“自主招生”,可能产生哪些积极影响?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4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炒米和焦屑
汪曾祺
小时读《板桥家书》,“天寒冰冻时幕,穷亲戚朋友到门,先泡一大碗炒米送手中,佐以酱姜一小碟,最是暖老温贫之具”,觉得很亲切。郑板桥是兴化人,我的家乡是高邮,风气相似。这样的感情,是外地人不易领会的。炒米是各地都有的,但是很多地方都做成了炒米糖。这是很便宜的食品。孩子买了,咯咯地嚼着。四川有“炒米糖开水”,车站码头都有得卖,那是泡着吃的。但四川的炒米糖似也是专业的作坊做的,不像我们那里。我们那里也有炒米糖,像别处一样,切成长方形的一块一块。也有搓成圆球的,叫作“欢喜团”。那也是作坊里做的。但通常所说的炒米,是不加糖黏结的,是“散装”的;而且不是作坊里做出来,是自己家里炒的。


展开余下试题说是自己家里炒,其实是请了人来炒的。炒炒米也要点手艺,并不是人人都会的。入了冬,大概是过了冬至吧,有人背了一面大筛子,手执长柄的铁铲,大街小巷地走,这就是炒炒米的。有时带一个助手,多半是个半大孩子,是帮他烧火的。请到家里来,管一顿饭,给几个钱,炒一天。或二斗,或半石。像我们家人口多,一次得炒一石糯米。炒炒米都是把一年所需一次炒齐,没有零零碎碎炒的。过了这个季节,再找炒炒米的也找不着。一炒炒米,就让人觉得,快要过年了。
装炒米的坛子是固定的,这个坛子就叫“炒米坛子”,不作别的用途。舀炒米的东西也是固定的,一般人家大都是用一个香烟罐头。我的祖母用的是一个“柚子壳”。柚子,——我们那里柚子不多见,从顶上开一个洞,把里面的瓤掏出来,再塞上米糠,风干,就成了一个硬壳的钵状的东西。她用这个柚子壳用了一辈子。
我父亲有一个很怪的朋友,叫张仲陶。他很有学问,曾教我读过《项羽本纪》。他薄有田产,不治生业,整天在家研究易经,算卦。他算卦用蓍草。全城只有他一个人用蓍草算卦。据说他有几卦算得极灵。有一家,丢了一只金戒指,怀疑是女佣人偷了。这女佣人蒙了冤枉,来求张先生算一卦。张先生算了,说戒指没有丢,在你们家炒米坛盖子上。一找,果然。我小时就不大相信,算卦怎么能算得这样准,怎么能算得出在炒米坛盖子上呢?不过他的这一卦说明了一件事,即我们那里炒米坛子是几乎家家都有的。
炒米这东西实在说不上有什么好吃。家常预备,不过取其方便。用开水一泡,马上就可以吃。在没有什么东西好吃的时候,泡一碗,可代早晚茶。来了平常的客人,泡一碗,也算是点心。郑板桥说“穷亲戚朋友到门,先泡一大碗炒米送手中”,也是说其省事,比下一碗挂面还要简单。炒米是吃不饱人的。一大碗,其实没有多少东西。我们那里吃泡炒米,一般是抓上一把白糖,如板桥所说“佐以酱姜一小碟”,也有,少。我岁数大了,如有人请我吃泡炒米,我倒宁愿来一小碟酱生姜,——最好滴几滴香油,那倒是还有点意思的。另外还有一种吃法,用油煎两个嫩荷包蛋——我们那里叫作“蛋瘪子”,抓一把炒米和在一起吃。这种食品是只有“惯宝宝”才能吃得到的。谁家要是老给孩子吃这种东西,街坊就会有议论的。
我们那里还有一种可以急就的食品,叫作“焦屑”。煳锅巴磨成碎末,就是焦屑。我们那里,餐餐吃米饭,顿顿有锅巴。把饭铲出来,锅巴用小火烘焦,起出来,卷成一卷,存着。锅巴是不会坏的,不发馊,不长霉。攒够一定的数量,就用一具小石磨磨碎,放起来。焦屑也像炒米一样。用开水冲冲,就能吃了。焦屑调匀后成糊状,有点像北方的炒面,但比炒面爽口。
我们那里的人家预备炒米和焦屑,除了方便,原来还有一层意思,是应急。在不能正常煮饭时,可以用来充饥。有一年,记不得是哪一年,总之是我还小,还在上小学,两支军队在我们县境内开了仗,很多人都躲进了红十字会。不知道出于一种什么信念,大家都以为红十字会是哪一方的军队都不能打进去的,进了红十字会就安全了。红十字会设在炼阳观,这是一个道士观。我们一家带了一点行李进了炼阳观。祖母指挥着,特别关照,把一坛炒米和一坛焦屑带了去。我对这种打破常规的生活极感兴趣。晚上,爬到吕祖楼上去,看双方军队枪炮的火光在东北面不知什么地方一阵一阵地亮着,觉得有点紧张,也觉得好玩。很多人家住在一起,不能煮饭,这一晚上,我们是冲炒米、泡焦屑度过的。没有床铺,我把几个道士诵经用的蒲团拼起来,在上面睡了一夜。这实在是我小时候度过的一个浪漫主义的夜晚。
第二天,没事了,大家就都回家了。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先写四川“炒米糖开水”,再写家乡高邮的炒米,在对比中凸显食物特点,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B.文中画线句子承上启下,既小结炒米方便的特点,又引出另一种可以急就的叫焦屑的食品。
C.作者在文中讲述了生活中吃炒米的故事,多用口语化的表达,读起来亲切自然,富有生活气息。
D.作者在文中多处用细腻的笔触来写炒米和焦屑的制作、吃法等,是为了凸显其家乡的贫穷和动荡。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文章虽然题为“炒米和焦屑”,但大部分篇幅写的是炒米,用于焦屑的笔墨相对很少,表明作者还是比较钟情于炒米的。
B.文章平淡质朴,不事雕琢,多用民间鲜活的口语,少用修辞;多是聊天谈话的语气,如叙家常。
C.文章结尾部分写炒米和焦屑的应急之用,将其放在幼年躲避战乱的背景下来写,增强文章的年代感。
D.文中写到郑板桥与炒米的故事、父亲的朋友算卦的故事、避难红十字会的故事,丰富了文章内容,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
8.结合文本,分析文章开篇引用《板桥家书》中关于炒米的叙述的作用。(6分)
9.作者最后说“这实在是我小时候度过的一个浪漫主义的夜晚”,怎样理解这句话?(6分)
二、文言文阅读(37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7题。(本题共8小题,29分)
翁万达,字仁夫,揭阳人。嘉靖五年进士。授户部主事。再迁郎中,出为梧州知府。咸宁侯仇鸾镇两广,纵部卒为虐。万达缚其尤横者,杖之。阅四年,声绩大著。二十三年,擢右副都御史。寻进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代翟鹏总督宣、大、山西、保定军务。万达谨侦候,明赏罚。每当防秋,发卒乘障,阴遣卒倾朱于油,察离次者朱其处。卒归辄缚,毋敢复离次者。严杀降禁,违辄抵死。万达精心计,善钩校,墙堞近远,濠堑深广,曲尽其宜。寇乃不敢轻犯。墙内戍者得以暇耕牧,边费亦日省。万达更事久,帝深倚之,所请无不从,独言俺答贡事与帝意左。二十七年三月万达又言诸部求贡不遂惭且愤声言大举犯边乞令边臣得便宜从事帝怒切责之通贡议乃绝。俺答将寇宣府,总兵官赵卿怯,万达奏以周尚文代。未至,寇犯滴水崖,指挥董旸等战死。寇移而南。会尚文万骑至,参将田琦骑千余与合,寇据险不退。万达督参将姜应熊等驰赴,顺风鼓噪,扬沙蔽天。寇惊曰:“翁太师至矣!”是夜东去。帝侦万达督战状,大喜,立进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寻以父忧归。明年秋,诏起万达代宗皋。万达方病疽,庐墓间,疏请终制。未达,而俺答犯都城。兵部尚书得罪,遂即以万达代之。万达家岭南,距京师八千里,倍道行四十日抵近京。帝责其欺慢,念守制,姑夺职,听别用。三十年二月,京察,自陈乞终制。帝疑其避事,免归。三十一年十月,卒,年五十五。万达事亲孝,父殁,负土成坟。好谈性命之学,通古今,操笔顷刻万言。嘉靖中,边臣行事适机宜、建言中肯窾者,万达称首。隆庆中,追谥襄毅。
(节选自《明史•翁万达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二十七年三月/万达又言/诸部求贡不遂/惭且愤/声言大举犯边/乞令边臣/得便宜从事/帝怒/切责之通/贡议乃绝/
B.二十七年三月/万达又言/诸部求贡不遂/惭且愤/声言大举犯边/乞令边臣/得便宜从事/帝怒/切责之/通贡议乃绝/
C.二十七年三月/万达又言/诸部求贡不遂/惭且愤/声言大举犯边/乞令边臣得便宜从事/帝怒/切责之/通贡议乃绝/


展开余下试题D.二十七年三月/万达又言/诸部求贡不遂/惭且愤/声言大举犯边/乞令边臣得便宜从事/帝怒/切责之通/贡议乃绝/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①出为梧州知府 ②公为我献之
B.①察离次者朱其处 ②今者项庄拔剑舞
C.①遂即以万达代之 ②蚓无爪牙之利
D.①帝疑其避事 ②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12.下列句子中加点实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3分)( )
例句:京察,自陈乞终制
A.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B.察离次者朱其处
C.虽不能察,必以情 D.察邻国之政
13.下列句子中,分类恰当的一项是(3分)( )
①阴遣卒倾朱于油 ②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③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④非我也,岁也 ⑤渐见愁煎迫 ⑥客有吹洞箫者 ⑦余于仆碑,又以悲古书之不存 ⑧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⑨竖子不足与谋
A.①③/②⑥/⑤⑧/⑦⑨/④ B.①③/⑥⑦/⑤⑧/⑨/②④
C.①/②⑥/③⑤⑧/⑦⑨/④ D.①/⑥/③⑤⑧/⑦⑨/②④
1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兵部,掌管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边防等事宜,长官为尚书,副长官为侍郎。
B.防秋,古代北方各游牧部落往往趁秋高马肥时南侵,届时边军会加强警卫,调兵防守。
C.庐墓,古人于父母或伴侣死后,服丧期间在墓旁搭盖小屋居住,守护坟墓,谓之庐墓。
D.谥,古代帝王、诸侯、高官等死后,朝廷根据其生平行为给予一种称号,有褒有贬。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翁万达不畏强权,惩凶除暴。镇守两广的咸宁侯放纵部下作恶,时任知府的翁万达杖打其中特别强横者,声名远扬。
B.翁万达治军有方,纪律严明。他对破坏次序的士兵加以惩罚,又严令禁止杀害降服的敌人,违反禁令者必须抵命。
C.翁万达指挥得力,威震敌胆。敌人据险顽抗,他督令参将率军参战,明军声势浩大,敌人听说他来了,吓得连夜逃离。
D.翁万达谨守孝道,力求终制。父亲死后,他背土堆坟,并带病守丧;朝廷起用和考评的时候,他两次请求服满三年丧期。
1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万达更事久,帝深倚之,所请无不从,独言俺答贡事与帝意左。(4分)
(2)帝责其欺慢,念守制,姑夺职,听别用。(4分)
17.翁万达在哪两个方面堪称嘉靖年间的边臣第一?(3分)
(二)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4小题,8分)注意:每条横线上只填一句!
18.(1)《氓》中形容女子早起晚睡、辛劳操持的一个成语是 。
(2)《离骚》中诗人流露出失意的样子,表达了忧闷之深切的一句是 。
(3)《赤壁赋》中用小飞虫作比,慨叹人生短暂的一句是 。
(4)《登高》中诗人调动触、视、听多种感官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的一句是 。
(5)《琵琶行》中运用比喻手法写音乐,以声写声,表现乐声婉转流畅的一句是____________。
(6)《蜀道难》中运用神话来写蜀山之高的句子是___________ _。
(7)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劝学》中印证这句话的句子是 。
(8)《师说》中韩愈认为老师的职能是 。
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
歌德有一句名言:“生活之树常青,而理论往往是灰色的。”这道出了一个 的真理,( )。美学要回归大众丰富多彩的生活实践,不能单纯追求脱离现实生活的________和抽象体系。只有这样,美学才能接地气,获得________的滋养,具有强大生命力。当代中国的美学理论与人们________的艺术和审美实践还有距离,与现实生活的贴近度仍不够,还有一些需要改进之处。当代西方美学已出现了“生活转向”,即突破单纯聚焦于艺术的局限,转向自然与生活的关注,由此展开了“环境美学”“生活美学”的新潮。虽然西方的情况与我们并不完全一样,但美学走进生活确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而美育是其中重要一环。
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牢不可破 高头讲章 络绎不绝 日新月异
B.颠扑不破 高头讲章 源源不断 日新月异
C.颠扑不破 官样文章 络绎不绝 今非昔比
D.牢不可破 官样文章 源源不断 今非昔比
20.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那就是美学理论包括任何理论如果不关心现实生活及其变化,而只满足于体系建构和逻辑自治,其结果只能是灰色的
B.那就是任何理论包括美学理论如果只满足于体系建构和逻辑自洽,而不关心现实生活及其变化,其结果只能是灰色的
C.如果任何理论包括美学理论只满足于体系建构和逻辑自洽,那就是不关心现实生活及其变化,其结果只能是灰色的
D.如果美学理论包括任何理论不关心现实生活及其变化,那就是只满足于体系建构和逻辑自洽,其结果只能是灰色的
21.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即突破单纯聚焦于艺术的局限,转向对自然与生活的关注,由此掀起了“环境美学”“生活美学”的新潮。
B.即突破单纯聚焦于艺术的局限,转向到自然与生活的关注,由此掀起了“环境美学”“生活美学”的新潮。
C.即单纯突破聚焦于艺术的局限,转向对自然与生活的关注,由此加强了“环境美学”“生活美学”的新潮。
D.即单纯突破聚焦于艺术的局限,转向到自然与生活的关注,由此加强了“环境美学”“生活美学”的新潮。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2-23题。
没有一把尺子,能够量出夜的厚度。鸟倦了,归巢后叽叽喳喳地吵闹一阵,在枝丫中慢慢安静下来。大山和森林站在村庄外面,一下子变得远远的,在黑夜中显得更加突兀和肃穆。百虫的歌声越来越力不从心,唱到后来见无人理会,声音越去越远,最后悄然钻进大地中去了。一粒星子掉在了大地上,幽蓝的光焰划过长空,把夜色撕开了一个口子,又迅疾合上——到底撕不开如此厚重的夜。
捉迷藏的孩子,在夜色中越走越远,慢慢消失于无处不在的夜的缝隙。有的走着走着就迷迷糊糊地走到了自家的楼屋,头一歪倒在床铺上,掉进了另一个更加深沉的黑夜,把自己丢失在伙伴们的游戏里。有的走着走着便走到别的村庄或是鬼魅出没的森林中去了,从此深陷在这个梦境中,再也没有出来。还有的走着走着,倚在一堆苞谷蓬或是稻草垛中就睡着了。夜凉如水,也不知过了多久,一滴巨大的露珠把他喊醒,他才恍恍惚惚地回到屋里,兄弟姐妹们横七竖八地躺了一排,月光已经晒白了整个大地。他平生第一次,感受到众人皆睡唯我独醒的恐惧和孤独,赶紧掀开一角棉絮钻进去,把自己裹得紧紧的。
22.反衬重在用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反衬手法进行简要分析。(4分)
2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的主干成分为:“捉迷藏的孩子消失于夜的缝隙。”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5分)
四、作文(60分)
24.作文(60分)
语文课上,老师介绍王勃的生平:他勤奋好学,六岁能诗,诗情英迈;九岁时,撰写《指瑕》
标签:统编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重庆市实验”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80]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