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高考模拟卷
阅读:229 2021-11-04
标签:
统编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29]
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2022届高三上学期毕业班摸底诊断性测试语文
新都区2022届高三毕业班摸底测试
语文试题
说明:试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将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并将考生条形码粘贴在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号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的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纸上答题无效。
5.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人有“人设”,城有“城设”。在城市形象传播中,每个城市都想在人们心中种下一颗有标签的种子,或温婉豪放,或休闲激情,等人们要出门时,这颗种子即刻生长,“抢夺”行人的最终决定。
短视频出现之前,城市标签多是由地方政府主导,集中来自旅游、传播、历史、文化等方面学者的智慧,共同拟定出一个城市的象征性标签,然后动用各种传播资源,花掉不菲的宣传费用,甚至不惜建构事实上的标志性建筑,让这个标签亮起来。但现实是,这样的形象传播效果并不尽如人意。
因为不管是我们生活的真实世界,还是我们身处的传播世界,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原来的城市形象传播,是一种规模化的政府宣传,城市的管理者是主导者,请大导演、大明星,拍个大宣传片,然后组织资源去传播。现在的城市形象传播,是一种个体化的随机性传播,路上的快递小哥、街上的摆摊大姐、茶楼酒馆的老板及员工、天南地北到城市旅行的游客……每个人都可以举起手机随手拍摄、即刻传播、立刻回复,城市形象被每个人传播,可能在不经意间突然爆红。
按照传播学理论,新传播技术催生了新传播形式,赋予了个体前所未有的传播能力和传播资源。城市形象传播,由原来的广场式大宣传,变成了场景式个体化传播,人们很少再有耐心看完导演好的城市宣传片,而是在指尖上翻看各个城市“人间烟火”的现场表演。城市也不再是由钢筋水泥、标志性建筑组成的跟公众有距离的所在,而是有生活、有温度、有情感的零距离场所,城市百态显示得淋漓尽致,市井生活呈现出不同城市的别样姿态。画面不一定精美无比,记录却一定是实实在在的。
这是城市形象传播在短视频新势力下出现的新景象。在这个新景象中,城市形象从规模性的宣传变为渗透式的传播。由知识渊博的专家和严肃认真的组织机构设定的城市形象宣传;变成了指尖上分享式的娱乐性传播。城市形象宣传的宏大话语,变成了社会传播的个体话语,一个个短视频,由于公众个体的介入,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感染力。由街道、高楼、标志性建筑等构成的“千城一面”,在声音、影像、文字的融合中,夹杂着慨叹、震撼、享受、新奇的情感代入,一个个城市形象鲜活起来,变得更加真实,更具温度,更有号召力。当然,城市形象的传播渗透,还可以出现在电影、电视剧等影像之中,就像最近某春节档电影塑造的山城重庆,让公众看到了重庆的迷人魔幻之处。
整体而言,由新传播技术催生的短视频新势力,让人时时刻刻感受着一个个日新月异的城市。以短视频为代表的新传播形式,更新了城市形象的传播主体、传播渠道、传播内容、传播样态,再加上日益挑剔、永不满足的受众,一个城市的文化历史等在触手可及的短视频中更加生活化、个体化、立体化。
浏览完整试题
从这个意义上讲,城市形象设定的内涵在变化,要由绞尽脑汁的设定转变为扎扎实实的建设。在短视频的传播中,城市建设的软件和硬件,都会被不带包装地呈现出来,城市本身魅力来源于真实而不是宣传,人们会在短视频的笑声和泪水中去形成一个属于自己理解的城市形象设定。
(摘编自任孟山《短视频带来指尖上的城市形象传播》)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没有短视频之前,由地方政府组织多方专家共同研究确立的城市标签传播效果差。
B.作为新传播技术催生的新传播形式,短视频新势力使个体的传播能力大大地增强。
C.短视频中的城市形象在声音、影像等的融合下,城市形象才变得真实而有温度。
D.因为受众的挑剔和永不满足,城市形象的传播主体、渠道、内容等发生了巨大变化。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首段运用喻证法,论证了城市形象对于人们选择出行地点时的重要性。
B.文章将短视频出现前后城市形象的创设主体、内容及传播效果进行对比论证。
C.文章举春节档电影的实例,阐明了城市形象可以通过短视频进行传播渗透的观点。
D.文章末段进行总结,强调短视频能反映出一个城市的真实形象,体现其自身魅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短视频对城市形象的传播具有个体化、随机性传播的特点,这和以往政府的规模化宣传不同。
B.人们已厌倦了专业导演拍摄的城市宣传片,却对画面不够精美但真实记录城市的短视频感兴趣。
C.公众通过拍摄个性化短视频介入城市形象宣传之中,使得城市宜传的话语发生了变化,感染力强。
D.城市自身魅力来源于真实,我们不能只是刻意地去设定城市形象内涵,而是要扎实地去建设它。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从会种地到智慧种地,农民的生产装备也在不断升级。今年,全国投入春耕的植保无人机超过3万台,“北斗”定位无人驾驶拖拉机及配套精准作业农机具,超过2万台套。投入“三夏”麦收的联合收割机超过60万台。目前,我国小麦、水稻、玉米三大主粮生产,已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综合机械化率均超80%。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今年,全国秋粮种植面积超12.9亿亩,预计全年粮食产量将继续站稳1.3万亿斤台阶。
在黑科技的助力下,农民朋友甚至足不出户,就可以在手机上种地养牛。青海甘德的这家智慧牧场里,饲养着被称为“雪域之舟”的牦牛。这里的每只黑牦牛都带有耳标,手机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这头牛的防疫、保险及生长信息就能被查到。当地还依托互联网开展了牦牛认养活动,客户可以远程挑选牦牛作为认养对象,经过两年的托管,最终收获加工好的成品牛肉。
(央视网2021.9.23《中国农民丰收节》)
材料二:
眼下,河北省景县全县10万亩红高粱喜迎丰收。正值高粱成熟收割季节,在王谦寺镇马贾庄村,当地农民正组织农机加紧收割。田地里机声麦鸣,多台农机来回穿梭,一片丰收景象。据了解,10万亩高粱产生的收益惠及该县110个村2万多名种植户,刨去各种成本,仅高粱种植一项就可为农民增收1.6亿元。下一步,景县将继续把高粱作为主导产业来抓,扩大高粱种植面积,让更多的农民增收致富。在山西芮城县,3万亩早熟苹果迎来丰收。沉甸甸的苹果挂满枝头,果农们正忙着采摘。为了扩大农村电商销售范围,增加农民收入,芮城县政府部门从2021年开始依托7个苹果主产乡镇,建立发展布局,在发展新优特农产品品种、建立溯源体系、打造高端苹果产业的同时,以村级电商服务站为平台,减少农产品销售中间环节,为乡村振兴和农民增收提供了有力支撑。据了解,目前,芮城县从事电商行业、助农增收的新农人已经达到了600余人,其中大学生占比70%以上,每年为当地农民卖出的农产品多达2000万斤,直接增收2100万元。在内蒙古科尔沁沙漠腹地的粮食种植基地里,一眼望去,1万多亩沙漠粮食喜迎丰收。……据了解,这里的沙漠种粮未来将有望带动两万户农民致富,有力推进乡村振兴。
(央视网2021.9.21《中国农民丰收节》)
材料三:
“今年以来,我们克服新冠肺炎疫情、洪涝自然灾害等困难,粮食和农业生产喜获丰收,农村和谐稳定,农民幸福安康,对开新局、应变局、稳大局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第四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党中央,向全国广大农民和工作在“三农”战线上的同志们致以节日的祝贺和诚挚的慰问。
在这个致敬辛勤的节日,放眼中华大地,处处是动人色彩——金黄的稻田,碧绿的菜地,多彩的果园,蔚蓝的海滨,洁白的羊群……赤橙黄绿青蓝紫,到处涌动着喜悦与希望。
这是天道酬勤的硕果,这是致敬耕耘的礼赞,这是亿万农民汗水描绘的画卷,这是古老农耕文明焕发的小康新颜。
(中国新闻网2021.9.23《收获,在希望的田野上——写在2021年中国农民丰收节》)
4.下列对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植保无人机超过3万台,无人驾驶拖拉机及配套精准作业农机具,超过2万台套,联合收割机超过60万台,农业的生产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
B.今年,全国秋粮种植面积超12.9亿亩,预计全年粮食产量将继续站稳13万亿斤台阶。保障基本农田是粮食获得丰收的重要原因。
C.为了扛稳粮食安全的重任,全国因地制宜培育壮大优势特色产业,不断推进农村产业链升级,深化农业农村改革。
D.为了拓宽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减少销售的中间环节,实现产地直供,增加农民收入,需要大力发展村级电商平台,增加电商新农人的助力。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麦、水稻、玉米三大主粮生产,全程机械化与综合机械化已大面积覆盖,在主粮生产上现代化的投入比农副产品大。
B.随着现代农业技术的发展,土地资源对种植的限制已经降低,目前沙漠已经成功种植了粮食,同时也是防沙治沙的一种手段。
C.以村级电商服务站为平台,在发展新优特农产品品种、建立溯源体系、打造高端苹果产业的同时,为乡村振兴和农民增收提供有力支撑
D.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严重洪涝灾害等不利影响,我国粮食产量又喜获丰收,与农业大盘的稳定密不可分。
6.在促进农业丰收方面,有哪些经验可以借鉴?请结合材料进行概括。(6分)
展开余下试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缘分
张天翼
姥姥老到需要人陪伴照顾之后,就跟着母亲了。
有时提到那种轮流赡养老人的多子女家庭,母亲总说,那家人怎么舍得啊。
母亲的朋友,姓佟的一家,家主壮年谢世,所幸贤妇一鼓作气再而不衰三而不竭,做夫妻总共十几年,竟养下十个儿女,在这桩女人行当上,也算做出壮举。到晚年果然颇不寂寞,十个儿女平均分摊365日,老太太宛如游牧民族,逐温饱而居,由城南徙至城北,城北徙至城东。
据说十个儿女共有一恨,恨老娘当年没再生一对双胞胎,那样一户一个月,正好没得吵。游牧的日子过了几年,有几户就后悔,要退股,理由也都很惨痛,有的下岗了没工作,有的儿子要高考。
老太太不堪屈辱,自觉为儿女清除太平生活之障碍,仰药自杀。头一回救了过来,送在医院里,奈何她求死之心坚定,夜里偷偷拔掉针头,终于如愿以偿,去跟老伴团圆。
但若说不轮换,谁真能心平气和、不攀不比?都是一个娘肚子里爬出来,娘又没格外多喂我一口奶,赡养是大家共同的责任,凭什么大哥、二姐、三妹就可以不管,偏要我受累?……就算闺女儿子心地纯孝,又难保姑爷儿媳也绝无二话。日子长了,难免气不平,不平则鸣,比如,你嫌我饭不好,那去你二儿子家吃吧。最后还是难免轮流赡养。
所以,独生子女制也许有种种弊病,但赡养老人是责无旁贷。政策要求父母们孤注一掷,儿女们必须无怨无尤。
母亲又说到“缘分”。说,我和你姥姥有缘分。
其实这缘分不是那缘分,不是非要在雨巷里逢着一个撑油纸伞的大闺女,或者谈拜占庭美术湖畔诗派谈得倾盖如故,才叫缘分。因为亲人不一定特别亲,混沌之中的游魂一点,赖母亲肚腹生发成形,又踏过母亲产道,挣扎落草,甫落地就多了一满屋子亲人,表的堂的,昆仲叔伯,想推也推不掉。投在马槽里还是投在磨坊里,自己做不得主,更不能事先专挑沉稳睿智的男子当爹,温柔醇厚的女子当娘,仁义能干的当兄弟姊妹。幼小时候,看爹娘兄妹都好,都顺眼,等长大了,自有了主意脾性,互相看着就没那么顺眼了。
只说周树人他家,母亲鲁瑞虽是乡妇,但颇能识文断字,三兄弟也个个做着大学问当着大教授。有的鼎鼎大名,有的鼎鼎中名,有的鼎鼎小名。但母亲并不了解儿子,单是硬要给大儿娶妇一举,就弄得老大和许氏朱氏一生悲剧。棠棣之间,亦颇有不足为外人道的龃龉,终至星散各地,甚至写文章明讥暗讽,不恰之情,犹如冰炭,如此的“浓于水”,还不如旁人的“淡如水”。
可惜很多彼此间真有情意的人们,不肯吐露亲爱之意。相互淡淡地说话,从外表上绝看不出有多深感情。即使亲如母女,一个亲吻也会觉得别扭。
母亲是幺女,姥姥四十岁上才生了她。她特别希望娘能跟她亲昵些,娘却总不许她偎上来亲昵,在她有记忆之后就再没抱过她。幼儿都留恋母亲的乳房,她说记得一回发烧,夜里病得厉害,姥姥才安慰似的撩起衣襟,允许她抚摩一下。对小孩子来说,那就跟登仙似的。但只摸一下,姥姥就拍开她手说,好了好了。
姥姥跟大姨二姨都没“缘分”。大姨来探,茶水两杯,母女对坐,姥姥淡着脸,不怎么动,也不怎么说话,连便溺都不要大姨帮她弄。二姨三四年不来一次,连姥姥去世都只是打个电话了事。
四个子女中,她最疼大舅。为什么呢?她二十岁“于归”,头生子一落草,姥爷就北上做买卖。从此数年,只每年寄回些零星小钱。婆家本不甚殷实,养孙子还勉强,对吃白食的媳妇难免摔锅打碗。
大舅五岁时,姥姥携他到天津寻夫。有过这一段同甘共苦的年月,当娘的对子额外亲爱器重一些。不过她心里也知道,娘对儿子的情思多半是单相思。最靠得住的还是温和的三闺女。
母亲说,她临死前几个月,说了很多一辈子没说过的知心话儿。
死前一夜,她最后一次要起来坐坐,脊梁骨硌得疼,母亲就抱着她,让她倚坐在自己身上。
她坐了一阵,说,你别让我靠着你了。
母亲说,这样你舒服一点。
她轻声说,我舒服了,可你就累啦。
这是她最后一句话。
7.下列对散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散文从“我”的视角思考了自己姥姥和母亲的关系,围绕“缘分”展开,母亲幼时生病,姥姥却个亲昵,姥姥器重大舅,大舅却早逝,姥姥逐渐衰老,却对母亲格外依靠。
B.散文开头引入“佟姓”一家人轮流赡养其母,使其母受辱,母亲却仰药自杀的事情,叙述笔法年利、幽默,折射出社会上的现实,同时影射了自己家庭的现状。
C.文中插入“周树人与母亲的事情”,周树人是鼎鼎有名的,但是却被母亲逼着娶亲,造成了多个的悲剧,反映出当时家庭和社会的普遍问题,引人深思。
D.通过姥跟大姨二姨没“缘分”的细节,比如“母女对坐”,“姥姥淡着脸”,“连便溺都不要大姨帮她弄”,“三四年不来一次”,感叹这样的母女缘分很浅。
8.姥姥在临死前夜与母亲有一段对话,请结合文章分析对话者的心理。(6分)
9.有评价张天翼的写作“置身存在的迷惘犹能一往情深,承受成长的焦虑仍然通透明澈”,请你结合本文材料的选择简要分析这一评价。(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陈子昂,字伯玉,梓州射洪人。父元敬,世高赀,岁饥,出粟万石赈乡里。文明初,举进士。时高宗崩于东都,将迁梓宫长安。于是,关中无岁,子昂盛言东都胜垲,亦可营山陵。武后奇其才,召见金华殿。子昂貌柔野,少威仪,而占对慷慨,擢麟台正字。垂拱初,诏问群臣调元气当以何道,子昂因是上言:“臣愿陛下为唐恢万世之业,相国南郊,建明堂。乃月孟春,躬藉田、亲蚕以劝农桑,养三老五更以教孝悌,明讼恤狱以息淫刑,修文德以止干戈,察孝廉以除贪吏。”
于时,吐蕃、九姓叛,子昂上疏曰:“近诏同城权置安北府,其地当碛南口,制匈奴之冲。今安北有官牛羊六千,粟麦万斛,城孤兵少,降者日众,不加救恤,盗劫日多。盗兴则安北不全,甘、凉以往,跷以待陷,后为边患,祸未可量。今甘州积栗万计,兵少不足以制贼,宜益屯兵。”其后吐蕃果入寇,终后世为边患最甚。
后复召见使论为政之要适时不便者子昂乃奏八科后既称皇帝改号周虽数召见问政事论亦详切故奏闻辄罢以母丧去官,服终,擢右拾遗。圣历初,以父老,表解官归侍,诏以官供养。会父丧,庐冢次,每哀恸,闻者为涕。县令段简贪暴,闻其富,欲害子昂,家人纳钱二十万缗。简薄其赂,捕送狱中,子昂之见捕,曰:“天命不祐,吾殆死乎!”果死狱中,年四十三。
(节选自《新唐书•陈子昂传》,有改动)
子昂奇杰过人,姿状岳立。始以豪家子驰侠使气,至年十七八未知书。尝从搏从入乡学,慨然立志,因谢绝门客,专精坟典。数年之间,经史百家,周不该览。尤善属文。雅有相如、子云之风骨。
(节选自卢藏用《陈子昂别传》)
唐兴,文章承徐、庾余风,天下祖尚,子昂始变雅正。初,为《感遇诗》三十章,王适见而惊曰:“此子必为海内文宗。”凡所著论,世以为法,诗调尤工。
(节选自《唐才子传》,有删节)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后复召见使/论为政之要/适时不便者/子昂乃奏八科/后既称皇帝/改号周/虽数召见/问政事论亦详切/故奏闻辄罢/
B.后复召见使论/为政之要/适时不便者/子昂乃奏八科后/既称皇帝/改号周/虽数召见问政事/论亦详切/故奏闻辄罢/
C.后复召见/使论为政之/要适时不便者/子昂乃奏八科/后既称皇帝/改号周/虽数召见问政事/论亦详切故奏闻辄罢/
展开余下试题
D.后复召见/使论为政之要/适时不便者/子昂乃奏八科/后既称皇帝/改号周/虽数召见问政事/论亦详切/故奏闻辄罢/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进士:隋朝大业年间开创科举后的一种考试科目,也称通过最后一级殿试而及第的人。明清时殿试及第者分为三甲,第一甲三名,称为状元、榜眼、探花。
B.三更五老:古代一种官职名,朝廷设置三老五更以掌管教化,由退休的官员和乡里年老的长者担任,受朝庭礼遇,示尊养老人以教化国民。
C.服终:也称服阙。古代丧制,家中亲人去世,成员须持丧礼,称丁忧、丁艰。亲戚内外有别,父亲或祖父之丧称丁内艰,母亲或祖母之丧称丁外艰。期满释服,称服阙。
D.坟典:传说中上古的书籍,一说伏羲、神农、黄帝之书谓之“三坟”;少昊、颛项、高辛、唐、之书谓之“五典”;另八卦之书谓之“八索”;九州之志谓之“九丘”。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陈子昂敢于直谏,皇上十分欣赏他,所谏多被采纳。高宗去世将迁葬长安,他谏议就地埋葬,武后询问如何调养国家元气,他建议皇上亲自举行农桑礼仪,尊老受幼,明讼减刑,休养生息,整顿吏治。
B.陈子昂在政治上颇有预见性。吐蕃、九姓叛乱,陈子昂看到安北府是扼守匈奴的要冲,物资富裕而城孤兵少,建议增加屯兵,否则可能留下隐患,后来果然言中。
C.陈子昂为人至孝。圣历初年,他因父亲年老而上书辞官,朝廷让他戴职供养,父亲去世,他在墓旁筑庐守孝,时常放声痛哭,听者都不禁为他落泪。
D.陈子昂大器晚成。少年时因家庭富有而负气仗义,游玩赌博,将近成人仍不学无术,后来入乡学受感触才幡然悔悟,发愤博览群书,最终考取进士,尤其擅长文章,并一改唐初靡丽文风,广受后人效法。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简薄其赂,捕送狱中,子昂之见捕,曰:“天命不祐,吾殆死乎!”(5分)
(2)经史百家,罔不该览,尤善属文,雅有相如、子云之风骨。(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暑旱苦热
[北宋]王令①
清风无力屠得热,落日着翅飞上山。
人固已惧江海竭,天岂不惜河汉干?
昆仑之高有积雪,蓬莱之远常遗寒。②
不能手提天下往,何忍身去游其间?
[注]①王令(1032-1059),字逢原,广陵人,为人及才华深受王安石赏识,惜早逝。②昆仑、蓬莱,都是古代传说中的仙山。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紧扣标题,采用烘托与比喻手法,“屠”“着翅”生动别致,想象奇特,诗人将清风、洛日比作屠刀、飞鸟,落日不落而余威尚健,突出暑热之盛。
B.颔联运用对比手法,人已惧而天不惜,紧扣标题“苦”字,写出百姓对暑早苦恨之深,反诘强化了诗人对天不恤人的苦怨,暗含对统治阶级残酷压榨人民的抨击。
C.颈联转,想象传说中“昆仑”蓬莱?仙界的清凉宜人,与人世间的酷暑形成更大的对比,同时为后文的抒情明志作铺垫,也为诗歌增添一抹浪漫主义色彩。
D.尾联总结全诗,一“提”字用语奇特,气势雄阔,表达诗人始终与百姓同甘共苦,不忍独善其身的恤民深情。
15.刘克庄《后村诗话》评价本诗“骨气老苍,识度高远”,请结合诗句内容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向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离骚》中诗人多次以死明志,其中表达自己遵崇前圣准则,坚守德行、献身正义的是 , 。
(2)《琵琶行》中琵琶女回忆当年佩金戴银、放歌纵酒看似受人追捧,实则供人取乐毫无尊严的生活场景是 , 。
(3)《出师表》中诸葛亮回顾当年自己受先帝青睐而临危受命的是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 ,生活中的“刷脸应用也越来越常见。手机支付、高铁站安检、入住宾馆或是上班打卡,“刷脸”已经 ,甚至在商场购物时,衣帽间前刷一刷脸,AI(人工智能)导购就能根据用户画像向你精准推荐个性化的服饰搭配。一些地方还在执法监督、政务服务、医疗等领域广泛应用人脸识别系统,“刷脸”挂号、“刷脸”办理个税等都已成为现实。( )尤其是在“刷脸”过程中,用户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甚至用户在不同情境状态下的情绪等大量信息都被采集并储存。这些信息如果得不到妥善保管而被泄露,用户个人隐私就有可能处于“裸奔”状态。在人脸识别技术蓬勃发展、行业应用 的当下,必须 、多管齐下,充分重视并保障用户的个人信息安全。但在现实的信息收集环节中,还是有一些互联网企业没有达到法律法规与国家标准的要求,尤其是在人脸识别环节,更是缺少清晰的标准与界定。这就需要有关部门加大对数据滥用、侵犯个人隐私、违背道德伦理等行为的处罚措施,同时加快制定相关的行业标准。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突飞猛进 屡见不鲜 方兴未艾 未雨绸缪
B.突飞猛进 司空见惯 如日中天 防患未然
C.与时俱进 屡见不鲜 如日中天 防患未然
D.与时俱进 司空见惯 方兴未艾 未雨绸缪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因而,人们享受这些新技术带来生活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一些信息采集与安全方面的相优。
B.但是,人们在享受这些新技术带来生活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一些信息采集与安全方面的担忧。
C.然而,这些新技术在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一些信息采集与安全方面的担忧。
D.诚然,这些新技术在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一些信息采集与安全方面的担忧。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这就需要有关部门]加快制定相关的行业标准,同时加大对数据滥用、侵犯个人隐私、违背道德伦理等行为的处罚措施。
B.这就需要有关部门加大对数据滥用、侵犯个人隐私、违背道德伦理等行为的处罚,同时加快制定相关的行业标准。
C.这就需要有关部门加快制定相关的行业标准,同时加大对数据滥用、侵犯个人隐私、违背道德伦理等行为的处罚力度。
D.这就需要有关部门加快制定相关的行业标准,同时加大对数据滥用、侵犯个人隐私、违背道德伦理等行为的处罚。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1题。
近几年人们对健康日益重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的① 。虽然如此,但是如何科学地减,却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有些人觉得,减盐很简单,炒菜时少放一勺盐就可以了。② 。在饮食上,科学“减盐”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首先,要做到厨房里科学用盐。可以在厨房准备一把限盐勺,根据家庭成员年龄及身体的具体情况而制定每天的盐摄入量。其次,要对味精、酱料等调味品多加注意。盐摄入包含显性盐和隐性盐,显性盐就是日常生活中的烹调用盐,隐性盐包括酱油、酱类等调味品和饼干、咸菜等高盐食品。再次,除了摄入的盐要控制外,体内多余的盐分也要想办法排出。饮食中要增加蔬菜、水果的比例,这些食物含钠元素较少,水分也多,对排盐有一定帮助。③
上一篇:
广东省茂名市五校联盟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10月)语文试题
下一篇:
天津市第三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10月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
标签:
统编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相关:
关于“四川省成都”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29]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