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课文同步练习
阅读:177 2021-11-03
标签:
统编版
高二
选修中
课文同步练习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77]
《过秦论》优秀配套习题
一、选择题
1.对加线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爱:吝惜
B. 委命下吏 命:命令
C. 才能不及中人 中人:平常的人
D.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作难:起事
2.下列各句中加线虚词的意义与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
A. ①外连衡而斗诸侯②履至尊而制六合
B. ①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②行军用兵之道,非及乡时之士也
C. ①因利乘便,宰割天下②因河为池
D. ①斩木为兵,揭竿为旗②然后践华为城
3.下列各句中加线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 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
B.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C.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D. 才能不及中人
4.下列对文中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连衡:是联合六国共同对付秦国的策略。
B. 四海:四海与文中的宇内、八荒都是指整个天下的意思。
C. 八州:古时天下分九州,秦居雍州,其他六国分别居于兖州、冀州、青州、徐州、豫州、荆州、扬州、梁洲八州。
D. 阡陌:阡,南北向的小路;陌,东西向的小路。阡陌,泛指田间小路,文中借指陈胜为农民出身。
5.下列词语中,加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李存勖(mào) 仇雠(chóu) 欤(yú)
B.伶官(línɡ)盛饭(chénɡ) 断发(fà)
C.抑本(yì) 仓皇(huánɡ) 四应(yīnɡ)
D.遗恨(yí) 所溺(nuò) 沾襟(jīn)
6.下列各句中,“与”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契丹与吾约为兄弟
B.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C. 莫能与之争
D. 当与秦相较
二、语言表达
7.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过秦论》①,使历史和现实交汇,在观察历史变迁、朝代更替的兴衰之理的过程中流露出绵长而悠久的历史沧桑感。鲁迅先生说此书是“沾溉后人,其泽甚远”的“西汉鸿文”。贾谊如此细致地总结秦朝灭亡的历史教训,②,而且是为自己的政治目的服务,希望君主能够以古鉴今,③,建设一个强大繁荣的王朝,表达了他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积极入世的精神。
8.同一事物往往有多方面的特征,从不同角度可以有不同的评价。请根据《伶官传序》的内容,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从褒和贬两个角度,各写一句话,对唐庄宗(李存勖)进行评价。
9.《过秦论》着重叙述秦王朝的兴亡过程,揭露秦始皇的暴虐无道,最后指出“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是秦王朝迅速灭亡的原因。请结合这一主旨,为下面对联写出下联。
上联:攻守已变不思变,江山焉能自保
三、默写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孟子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名句,欧阳修《伶官传序》中意思与之相近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伶官传序》中,作者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鲜明而深刻地揭示了人常常被细微之事困扰的道理。
(3)毛泽东说:“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古代儒家经典《尚书》中也写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文言文阅读
浏览完整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梅挚字公仪,成都新繁人。进士,起家大理评事、知蓝田上元县,通判苏州。二浙饥,官贷种食,已而督偿颇急,挚言借贷本以行惠,乃重困民,诏缓输期。
庆历中,擢殿中侍御史。徙开封府推官,迁判官。僧常莹以简札达宫人,辇官郑玉醉呼,殴徼巡卒,皆释不问,挚请悉杖配之。改度支判官,进侍御史。论石元孙“不死行陈,系缧以还,国之辱也,不斩无以厉边臣”。再奏不报。李用和除宣徽使,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挚言:“国初,杜审琼亦帝舅也,官止大将军;李继隆累有战功,晚年始拜使相。祖宗慎名器如此,今不宜亟授无功。”以户部员外郎兼侍御史知杂事、权判大理寺。言:“权陕西转运使张尧佐非才,繇宫掖以进,恐上累圣德。”及奏减资政殿学士员,召待制官同议政,复百官转对。帝谓大臣曰:“梅挚言事有体。”以为户部副使。
会宴契丹使紫宸殿,三司副使当坐殿东庑下。同列有谓曲宴例坐殿上,而大宴当止殿门外尔。因不即坐,与刘湜、陈洎趋出。降知海州,徙苏州,入为度支副使。初,河北岁饥,三司益漕江淮米饷河北。后江淮饥,有司尚责其数,挚奏减之。擢天章阁待制、陕西都转运使。还判吏部流内铨,进龙图阁学士、知滑州。州岁备河调丁壮伐滩苇挚以疲民奏用州兵代之河大涨将决夜率官属督工徒完堤水不为患诏奖其劳。勾当三班院、同知贡举。请知杭州,帝赐诗宠行。累迁右谏议大夫,徙江宁府,又徙河中,卒。
挚性淳静,不为矫厉之行,政迹如其为人。平居未尝问生业,喜为诗,多警句。有奏议四十余篇。
(节选自《宋史•梅挚传》,有删改)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州岁备河调丁壮/伐滩苇/挚以疲民/奏用州兵代之/河大涨将决/夜率官属督工徒完堤/水不为患/诏奖其劳
B.州岁备河调丁壮/伐滩苇/挚以疲民/奏用州兵代之/河大涨/将决/夜率官属督工徒完堤水/不为患/诏奖其劳
C.州岁备河/调丁壮伐滩苇/挚以疲民/奏用州兵代之/河大涨/将决/夜率官属督工徒完堤/水不为患/诏奖其劳
D.州岁备河/调丁壮伐滩苇/挚以疲民/奏用州兵代之/河大涨将决/夜率官属督工徒完堤/水不为患/诏奖其劳
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宫掖,宫廷,皇宫。掖,掖庭是宫中的旁舍,为妃嫔居住的地方。
B.学士,在古代既可以指在国学读书的学生,也可以泛指读书人。
C.东庑,庑即堂下四周的廊屋,东庑即正屋东边的廊屋,古代宴饮场合以东为上首,位尊。
D.吏部,是中国古代官署之一,为管理文武百官的机关。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梅挚体恤百姓。两浙地区闹饥荒,官府借给灾民谷种、粮食又催促百姓偿还。梅挚认为这样反而会加重百姓困苦,下令延缓偿还日期。
B.梅挚直言进谏。国舅李用和被授予官职后,梅挚上奏皇帝,祖宗对授予名位非常慎重,应该授予有功之人,而非只以权贵论功。
C.梅挚注重尊严。梅挚参加朝廷为契丹使者举办的宴会,认为自己应当坐在殿门之内,而同僚让自己坐在殿门外是一种侮辱,愤然离席。
D.梅挚淳厚清静。他不做造作勉强之事,处理政务亦如此。平常不喜欢过问家里的事情,喜欢作诗,写出许多警句。
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僧常莹以简札达宫人,辇官郑玉醉呼,殴徼巡卒,皆释不问,挚请悉杖配之。
②不死行陈,系缧以还,国之辱也,不斩无以厉边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节选自《过秦论》)
15.下列各项对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秦离战国而王/天下其道不易/其政不改是/其所以取之守之者无异也/孤独而有之故/其亡可立而待也()
B.秦离战国而王/天下其道不易/其政不改是/其所以取之守之者无异也/孤独而有之/故其亡可立而待也()
C.秦离战国而王天下/其道不易/其政不改是/其所以取之守之者无异也/孤独而有之/故其亡可立而待也()
D.秦离战国而王天下/其道不易/其政不改/是其所以取之守之者无异也/孤独而有之/故其亡可立而待也()
16.下列对文中加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陶朱”就是春秋时的范蠡,他自称“陶朱公”,因善于经营生意而致富,所以后人常以“陶朱”为富人的代称。
B.“山东”作为一个地理区域的名称,最早始于战国时期,当时秦人称崤山、函谷关以东的地区为“山东”,秦以外其他六国都在山东。
C.“八州”指兖州、冀州、青州、徐州、豫州、荆州、扬州、梁州。古时天下分九州,秦居凉州,六国分居其他八州。
D.“七庙”指天子的宗庙,我国的宗庙制度是儒教祖先崇拜的产物,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庶人不准设庙。
1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第一段铺叙陈涉地位低,才智不足,所率人数不多,武器简陋,缺少行军用兵的谋略,意在表明由此而失败的秦朝不堪一击。
B.“且夫”一句,写秦朝江山依旧,险关如故,说明秦非亡于地理形势的变化。
C.选文第二段将陈涉与山东诸国对比,突出陈涉之微与九国之强,然而他们与秦相抗,成败结果出人意料、引人深思。
D.选文指出秦朝灭亡的原因是“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目的是劝谏汉文帝对人民实行宽松的政策。
1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②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
19.选文第二段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从几个方面进行论证的?有什么作用?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展开余下试题
贾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文称于郡中。河南守吴公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尝学事焉,征以为廷尉。廷尉乃言谊年少,颇通诸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
是时,谊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谊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以为能。文帝说之,超迁,岁中至太中大夫。
谊以为汉兴至二十余年,天下和洽,宜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草具其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奏之。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然诸法令所更定,及列侯就国,其说皆谊发之。于是天子议以谊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毁谊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以谊为长沙王太傅。
贾生既辞往行,闻长沙卑湿,自以寿不得长,又以谪去,意不自得。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屈原,楚贤臣也,被谗放逐,作《离骚赋》,其终篇曰:“已矣!国亡人,莫我知也。”遂自投江而死。谊追伤之,因以自喻。
后岁余,文帝思谊,征之。至,入见,上方受釐【注】,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谊具道所以然之故。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乃拜谊为梁怀王太傅。怀王,上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谊傅之,数问以得失。
是时,匈奴强,侵边。天下初定制度疏阔诸侯王僭拟地过古制淮南济北王皆为逆诛谊数上疏陈政事多所欲匡建。
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文帝不听。
梁王胜堕马死,谊自伤为傅无状,常哭泣,后岁余,亦死。贾生之死,年三十三矣。
(节选自《汉书•列传十八》)
[注]受釐:一种祈神降福的仪式。釐,祭祀用过的肉。
2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天下初定/制度疏阔/诸侯王僭拟地/过古制淮南/济北王皆为逆/诛谊数上疏陈/政事多所欲匡建
B.天下初定制度/疏阔诸侯/王僭拟地/过古制淮南/济北王皆为逆诛/谊数上疏陈政事/多所欲匡建
C.天下初定/制度疏阔/诸侯王僭拟/地过古制/淮南/济北王皆为逆诛/谊数上疏陈政事/多所欲匡建
D.天下初定制度/疏阔诸侯/王僭拟/地过古制/淮南/济北王皆为逆/诛谊数上疏陈/政事多所欲匡建
21.下列对文中加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诸家”,指“诸子”,先秦时期的各学派。
B.“博士”,旧时指称某些从事服务行业的人。
C.“正朔”,一年的第一天。古代改朝换代,要改定正朔。
D.“国”,指诸侯或诸侯王的封地。
2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河南郡太守吴公很赏识贾谊的才学,于是就把他召到自己的门下,后来又推荐他到朝中做官。
B.贾谊刚到朝中为官时,就显示了非凡的才能,这时大家都感到不如贾谊,孝文帝也很喜欢他。
C.贾谊被任命为长沙王太傅,向孝文帝辞行后就向长沙出发。到了长沙,看到此处环境如此恶劣,心情也压抑起来。
D.贾谊被征召到京城后,成了梁怀王的老师,又屡次上书,主张限制诸侯的势力,最终也未被孝文帝采纳。
2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尝学事焉,征以为廷尉。
②屈原,楚贤臣也,被谗放逐,作,其终篇曰:“已矣!国亡人,莫我知也。”
24.贾谊给孝文帝提了哪些改革建议?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五代史伶官传序
欧阳修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25.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B.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C.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D.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26.下列对文中加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欧阳修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后人又将欧阳修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B.契丹是古国名,后来改国号为辽,先后与五代和北宋并立,与中原常发生争端。
C.少牢,是指古代祭祀用羊、牛各一头。古人又把羊叫“少牢”。
D.告庙,指天子或诸侯遇出巡、战争等重大事件而祭告祖庙。
27.下列各句对文段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以“呜呼”起笔,发出了对伶官误国的感慨。接着用反问,提出中心论点:盛衰之理,不在天命,而在人事。这一叹一问,为全文定下了叹惋的基调。
B.第二段以“三矢”贯穿文意。先写庄宗受命,再写庄宗复命,着力描写了庄宗“请矢”的恭谨态度,从中看出他是矢志复仇的,这就突出了“人事”的作用。
C.第三段对比庄宗极盛、极衰的两种情形,得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结论。这就通过对“盛衰之理”的议论,揭示了所谓“人事”的基本内涵。
D.文末紧承上文进一步议论,得出“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的历史教训,讽谏北宋统治者,要借鉴历史,力戒骄奢,防微杜渐,因而意味深长。
2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②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29.欧阳修的作为一篇史论文,“简而有法”,请结合这一评论赏析本文的写作特点。
答案解析
1.【答案】B
【解析】“委命下吏”是指把自己的性命交给狱官。“命”在此不是“命令”,而是“性命”。
2.【答案】D
【解析】都是动词,作为,当作。A项,①连词,表目的;②连词,表顺承;B项,
①代词,这些;②结构助词,的;C项,①介词,趁着;②介词,凭借,依仗。
3.【答案】A
【解析】恐惧:古今意义都是“害怕”。B项,古义:在这时,在这种情况下;今义:连词,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后一事往往是由前一事引起的。C项,古义:淆山以东,即东方诸国;今义:山东省。D项,古义;平常的人;今义:为双方介绍买卖、调解纠纷等并做见证的人。
4.【答案】A
【解析】连衡,是一种离间六国,使它们各自同秦国联合,从而将它们各个击破的策略。也作“连横”。
5.【答案】B
【解析】A项,“勖”应读xù。C项,“应”应读yìnɡ。D项,“溺”应读nì。
展开余下试题
6.【答案】B
【解析】B项,“给”。A、C、D三项均为“和”。
7.【答案】(示例)①把前朝和本朝相贯通 ②不仅仅是为了阐发思古之情 ③接受自己的改革主张(施行仁政政策)
【解析】第①处是引领句,要注意横线后“历史和现实交汇”的提示;第②处是递进关系复句的一部分,从横线前的“历史教训”和横线后的“而且是为自己的政治目的服务”可知,应补写的语句为“不仅仅是为了阐发思古之情”;第③处填写的是一个展开句,要顺承前后语句之间的语意,从写作目的的角度思考。
8.【答案】褒:意气昂扬的庄宗犹如草原上的雄狮,气吞山河,傲视一切,可谓壮哉!
贬:沉溺优伶的庄宗犹如丧家之犬,仓皇北顾,身死国灭,岂不悲哉!
【解析】本题要求从褒和贬两个角度来评价唐庄宗,从课文内容来看,“褒”应评价其继承父志取得成功,“贬”应评价其为伶人所困身死国灭。另外还要注意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9.【答案】仁义该施未曾施,王朝果真瓦解
10.【答案】(1)忧劳可以兴国 逸豫可以亡身 (2)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3)满招损 谦受益
11.【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解答断句题时,首先要找出标志性的词语,确定必须断开的地方。在文言文中,句子多以动词或形容词谓语为中心,找出了动词或形容词谓语,也就能区分出独立的句子,例如本题“完”为动词,后面的宾语为“堤”,因此“堤”后要断开。“调”为动词,前面省略了主语,因此“调”前要断开。“涨”为不及物动词,后面应该断开。故而正确答案为C项。
12.【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对于此类题目,学生要重点记忆一些文化常识,可以把所关联的知识点进行分类,然后把相同的知识按一定顺序集中在一起强化记忆。D项,吏部“为管理文武百官的机关”错,吏部只管文官,武官归兵部管理。
13.【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分析和概括的能力。A项,梅挚“下令延缓偿还日期”错,原文为“诏缓输期”,是朝廷下发诏令延缓日期。
14.【答案】①僧常莹和宫女通书信,辇官郑玉醉后呼喊喧闹,殴打巡逻士兵,都不查问,梅挚呈请都予以杖责发配他们。
②不是死在战场上,被俘后又放回,是国家的耻辱,不斩首不足以鞭策边臣。
【解析】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文言语句,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1)句中的关键词“简札”(书信)、“殴徼”(袭击、殴打)、“杖配”(杖责发配);(2)句中的关键词“行陈”(战场)、“系缧”(被绑)、“厉”(激励、鞭策)。
[参考译文]
梅挚字公仪,是成都新繁人。进士,初任职为大理评事、蓝田上元县知县,通判苏州。两浙闹饥荒,官府借给灾民谷种和粮食,然后催促偿还得很急迫,梅挚说借贷本来是行恩惠,现在反而加重百姓的困苦,朝廷下发诏令延缓偿还日期。
庆历年间,提升为殿前侍御史。调任开封府推官,升任判官。僧常莹和宫女通书信,辇官郑玉醉后呼喊喧闹,殴打巡逻士兵,都不查问,梅挚呈请都予以杖责发配他们。改任度支判官,晋升侍御史。论述石元孙“不是死在战场上,被俘后又放回,是国家的耻辱,不斩首不足以鞭策边臣”。上奏两次没有得到回复。李用和任宣徽使,加授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梅挚上奏说:“立国初年,杜审琼也是皇帝的舅父,官职仅到大将军;李继隆多次立下战功,晚年开始任使相。祖宗对名位是这样的慎重,现在不应授给没有功劳的人。”任户部员外郎兼侍御史知杂事、权判大理寺。说:“代理陕西转运使的张尧佐并非人才,由后宫的关系得以晋升,恐怕有损皇上圣明德望。”等到上奏要求减少资政殿学士名额时,召集待制官一同议政,回答官员升迁的问题。皇帝对大臣们说:“梅挚论事得体。”让他担任户部副使。
适逢在紫宸殿为契丹使者举行宴会,三司副使应坐在殿东走廊下。同僚有人说便宴照例坐殿上,而大宴应在殿门外。因而没有就座,与刘湜、陈洎快步走出。降职任海州知州,调任苏州,入朝任度支副使。起初,黄河以北地区每年都闹饥荒,三司增运江淮米到黄河以北地区。后来江淮饥荒,主管部门还要全数给米,梅挚上奏减少。提升为天章阁待制、陕西都转运使。还朝任判吏部流内铨,晋升龙图阁学士、滑州知州。滑州每年都要防备黄河,调集壮丁割芦苇,梅挚认为消耗民力,上奏请用州兵代替。黄河水暴涨,快要决口,梅挚夜里带领部下督修大堤,没有造成水灾,朝廷诏令表彰他的功劳。任勾当三班院、同知贡举。请求任杭州知州,皇帝赐诗送行表示恩宠。多次升职任右谏议大夫,调任江宁府,又调任河中,去世。
梅挚性情淳厚清静,不做造作勉强之事,处理政务很像他的为人。平常从未过问家事,喜欢作诗,多警句。有奏议四十多篇。
15.【答案】D
【解析】画线句子中“其道不易”“其政不改”结构相同,应分别断开;“其”是代词,指的是“秦”,因此“秦离战国而王天下”后应断开,根据这些信息可推知句子的大意应为:秦经历了战国到统一天下,它的路线没有改,它的政令没有变,这是它夺天下和保天下所用的方法没有不同。秦王孤身无辅却拥有天下,所以他的灭亡很快就来到了。根据句意可正确断句。句子加标点为:秦离战国而王天下,其道不易,其政不改,是其所以取之守之者无异也。孤独而有之,故其亡可立而待也。
16.【答案】C
【解析】C项,“秦居凉州”不正确,应为“秦居雍州”。
17.【答案】A
【解析】A项,“缺少行军用兵的谋略”不正确,选文第一段并未铺叙陈涉缺少行军用兵的谋略。
18.【答案】①然而陈涉(不过)是个用瓮做窗户、用草绳系门扇的贫家子弟,是个替人种田帮工的下层百姓,又是个被征发的人。
②假使让崤山以东的六国跟陈涉量量长短,比比大小,较量一下权势和力量,就不能相提并论了。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1)“瓮牖绳枢”,用瓮做窗户,用草绳系门扇;“氓隶”,下层百姓;“迁徙”,被征发戍边。(2)“度长絜大”,量量长短,比比大小;“比权量力”,较量一下权势和力量;“同年而语”,相提并论。
19.【答案】对比论证。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证:①身份地位;②军队的素质数量、装备;③才能及作战谋略。作用:通过对比,体现出仁政仁义的重要性,证明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最后顺势提出了“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的结论。
20.【答案】C
【解析】“制度”为名词,作“疏阔”的主语,其前应断开,排除B、D两项;“地”为名词,作主语,其前应断开,排除A项。
21.【答案】B
【解析】B项,博士:古代学官名。西汉时为太常属官,汉文帝置一经博士。
22.【答案】C
【解析】C项,“到了长沙,看到此处环境如此恶劣”错,原文是“闻长沙卑湿”,是还未到。
23.【答案】①汉文帝即位之
上一篇:
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过秦论》《五代史伶官传序》群文阅读练习
下一篇:
《过秦论》精选练习
标签:
统编版
高二
选修中
课文同步练习
相关:
关于“过秦论》优”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77]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