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月考试卷
阅读:72 2021-11-10
标签:
人教版
高二
月考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72]
河南省郑州市新郑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第一次阶段性检测语文
新郑市2021-2022学年度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检测
高二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
2.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用0.5mm黑色笔迹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汉文明是自战国开始直至王莽时期形成的以汉字为交流手段,以阴阳五行为宇宙观,以对立、变通为思维方式,以规矩为核心文化价值观的行为处世方式的文化体系。从战国中期开始修建的历代长城,存在着从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最终形成以土、石、砖材料构建的、以墙体为主、由点及线再到面的立体的防御体系。《史记》和《汉书》记载秦帝国“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余里”“及秦始皇攘却夷狄,筑长城,界中国,然西不过临洮”。汉高祖刘邦下令修缮秦昭王所建长城,与匈奴于“故塞”为界;汉武帝时,为方便使者出使西域,同时隔绝西北部的匈奴和西南部的南羌之间的联系,开始将疆域沿河西走廊向西北扩展;隋代曾七次修建长城;至明代,修筑长城边防更成为明朝北边防务的重大措施。由墙体、隘口、军堡、关城和军事重镇所形成的军防体系,具有战斗、指挥、观察、通讯、隐蔽等多种功能,军堡、关城等同时也是边地居民聚集、贸易、南北交流的集散地。
中国南北地区经济形态、产业形式的差异产生了文化价值取向的不同。冷兵器时期,定期性的南北冲突基本无解。自史前时期庙底沟文化后,北方游牧民族几乎形成随气候环境周期性变化而南下的规律。尤其是自公元前2300年左右开始,游牧民族南下的压力成为中原农耕民族持久的梦魇。战国中期,长城还主要修建在中原地区,是各农业国家之间相互防御的产物;齐、燕、韩、赵、魏、秦、中山等诸侯国先后修建长城,都是由防御一方主持修建的。战国中后期,在新的兼并与反兼并形势下,南北冲突日益强烈,新的社会发展态势促成了新的防御方式,为了“障御”周期性南下的北方游牧民族,遂将中原国家之间修建长长的墙体来防御彼此的方式,移植在农牧交错的北部边境,在农牧交错地带的秦、赵、燕三国都开始修建防御北方游牧民族的长城。自此之后,秦、汉、隋、明等中原王朝及南下后建立区域性社会政权的北魏、北齐、金等,为防御纷纷南下的游牧政权,前赴后继地修筑了规模大小不等、体系繁简不一的长城。可以这么说,最早的长城是周王朝属下诸侯之间征伐的产物,随后被长期持久性地应用在中国的北部,是历史上农牧民族间矛盾与融合的直接体现。
从最初农耕国家之间为维护自身利益而相继修建,到逐渐成为缓解农耕与游牧政权之间的冲突、维护长城内外社会经济秩序稳定的重要基石,长城地带的发展演变使得长城的修建带来了多重的效应,这正是战国晚期开始形成的“阴阳五行相克相生”宇宙观下所建立的“对立”思维方式的物化表现。在中国古代社会,统治者幻想以一道长城为农业文明带来安全感的想法延续了两千多年。从此意义上讲,长城是农耕民族的一道心理防线。历代长城是冷兵器时代规模最大、历时最久、体系最复杂的军事防御体系。作为世界上规模、体量最大的人工构筑物,长城既是世界古代史上最伟大的军事防御工程,也是汉文明形成与发展演变过程的突出见证。
浏览完整试题
(摘录自《中原文化研究》)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长城的修建开始是比较简单的,到了明代形成以土、石、砖材料构建的、以墙体为主、立体的防御体系。
B.战国中后期,为了防御南下的北方游牧民族,中原国家之间修建的长城被连接起来来防御北部边境。
C.汉武帝时,为方便使者出使西域,隔绝西北部的匈奴和西南部的南羌之间的联系,把长城沿河西走廊向西北扩展。
D.战国中后期,诸侯国之间攻击与被攻击、兼并与被兼并的矛盾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日益强烈的南北冲突。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篇给先给汉文明下定义,到最后才明确了本文的中心论点:长城是汉文明“对立”思维方式的物化表现。
B.文章是从两个方面来推导出中心论点的,一是长城建造的发展过程和修建历史;二是长城在不同历史时期建造的原因。
C.文章在论证过程中,综合运用了多种论证手法来证明中心论点,如举例论证、引用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等。
D.文章采用了总分总的论证结构,先用定义来表明汉文明特点,然后通过长城建造的历史和原因来推出结论。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早期的长城修建是从战国中期开始的,修建者是周天子属下的诸侯国,目的是防备其他诸侯国的侵袭。
B.战国之后,中原地区的王朝像战国中后期的诸侯一样,继续修建长城,而南下后在中原建立政权的国家亦然。
C.长城长期持久性地被应用在中国的北部,既缓解了农耕政权和游牧政权之间的冲突,也促进了民族之间的融合。
D.在中国古代社会,长城是农耕民族的一道心理防线,它也确实为农业文明带来了两千多年安全。
(二)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中华古代智慧既浓缩在以“经史子集”为载体的伟大文典中,也以实践形态深深扎根于先民的日常生活之中。中华传统文化因其时代性而主要属于古典学范围,而古典学作为古典时代的人类智慧,又因与人之生存的切近特性及对生命本身的直接关照,在总体上属于人类早期共有的博物学传统。
所谓博物学,就是广博宽泛地理解万物的学问,一如孔子所说的“多识于虫鱼鸟兽之名”。博物学知识一般都是比较具体的,与人的身心经验有密切关系。在博物学的语境中,人与自然的接触是直接的,感受是多样的,人的生命体验因而也是具体的,它不是纯知识论的,而是寓有活动者自身的生命情感在其中。
由于博物学是源于先民在大地上最基本的生存经验自然而然形成的知识,来自百姓日常生活的直接需求,属于当地人生存于当地的生命智慧。如果往大处说,则具有地方性和民族性,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文化个性。雅斯贝尔斯所说的轴心文明,其知识主导类型就是这种博物学的智慧。古希腊人所说的“爱智慧”,也只能在博物学的范式下才是可能的。
中国作为一个在历史上有着从未断裂的博物传统深广之国度,中国古典学也具有无可比拟的底蕴和内力。如何既继承和复活传统古典学经验,又匡正人类发展中的偏失,于已于世都已成刻不容缓的战略任务。博物学最大的特征是整体存在性。若仅仅按照现代性的要件性模式,从中寻找有利于当下情形的若干元素,最终将导致杀鸡取卵的局面。就此,我们必须时刻反思,探究如何按照博物学的原则开出新的教育方式和承继形式,繁荣和传扬中华古典学。
首先,需要在普遍的文化精神方面倡导博物的情怀,提倡博物的精神,承认事物的多样性和万物一体。其次,整体性地开展传统文化教育。人类各民族的知识史中存有丰富的博物学资源,对这种教育不应支离破碎地进行,而是系统地展开,包括系统的实践训练和体验感知。再次,弘扬中华古典学要落实在行动上。把口头上的真理在行动中实现出来,既是中国古来一贯的传统,也应成为衡量今天“做人”水准的一个基本尺度。
诚然,复兴中华古典学不是排他性地搞中国传统一枝独秀,而是在中华古典学的视域内接纳一切建设性的文化。今天,整个地球连为一体已成为现实,这要求人类在生存中展开更多的合作和共贏,需要起码的理解、相互尊重和自我克制,这是推动人类永久和平和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走向未来新文明的活力之源。
材料二:
人类历史上漫长的几千年时间里,积累了丰富的博物类知识。此类知识多为人类学所描述的“地方性知识”,具有极大的多样性、实用性。最近十多年,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博物学日渐进入中国大众读者视野,博物学图书连续多年成为中国出版界的热门板块。一批优秀博物图书被翻译引进,本土原创者也开始增多。
但与此同时,也有若干基本概念和理论问题困扰着人们。比如,博物究竟是怎样的一种认知活动?它跟自然科学之间是什么关系?有了成熟的科学还需要博物吗?古老的博物学未来该以什么形态存在?
早先的理解,倾向于使博物服务于科学,博物成果转化为科学的多少便是衡量某种博物好坏的标尺。北京大学出版社新近出版的《西方博物学文化》一书,对博物与自然科学的关系这类普遍性疑问作出新解答。博物认知与科学认知有交叉,但不能互相替代。人类进步的历史,尤其是工业化的历史,伴随着生态环境破坏,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也出现种种问题。在人为化、机械化、智能化、数字化的社会进程中,博物学和博物学家们一再提醒人们:人是自然界的一个普通物种,过分背离自然,人的日常生活和整体延续将变得不自然;不仅仅是专家,普通人也需要寻找重访自然、认识自然、保护自然的途径。
几乎世界上任何地方都有自己独具特色的博物学,也都很有价值。如何建立、处理与自然的关系,是中国古人非常重视的一个传统,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孔子在两千多年前即说.“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从《诗经》《楚辞》里的芳草珍禽到张华《博物志》郦道元《水经注》,中国人通过一草一木、一花一鸟来认识自己生活的小环境和大环境。今天的我们,需要发扬和推广这个宝贵传统。
实际的人与自然的互动,二阶探究指对上述活动的历史学、社会学、人类学、哲学等层
面的研究。一阶探究比较容易理解,相关出版物日渐增多,《与虫在野》《武汉植物笔记》《坛鸟岁时记》《初瞳》等都是国内近期非常优秀的作品,阅读它们确实能够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比较而言,二阶探究的图书相对少了许多,《林奈传》《创造自然:亚历山大•冯•洪堡的科学发现之旅》《丛中鸟:观鸟的社会史》等是比较突出的二阶好作品,特别值得推荐。一阶工作者多阅读一些二阶作品,也会获得启发、提升境界;改进对自然的观察探究工作。
展开余下试题
博物相关出版物的数量和质量,影响到社会上博物活动的开展。这几年中国博物类作品出版取得一些成绩,但还有要补的功课。有些地区尚没有齐全的本地自然手册,很难找到反映本地山川、矿物、生态、蝴蝶、蘑菇、蜘蛛、作物、鱼类的图鉴,一些早年出版的植物志也有许多信息亟待更新。不了解一个地方的基本物种、生态信息,环境和生态建设根基就难做扎实;不了解周边国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物产与地质信息,我们自己的基建、商贸发展也会受到影响。
在实践中,我们倡导一种“百姓自己的博物学”,即普通人能亲自操作的博物学。博物学的定位始终不离审美和生活,更应关注发现自己周边的美。在日常生活中,不借助于价格高昂的设备和完善的博物馆美术馆,普通人如何做博物?回答是:走进大自然,未必是多么遥远的地方,在自己的家乡、小区,甚至校园、街道就可以做到,调动我们的情感和感官去亲自感受,恢复与自然世界本来应有的亲密关系。知识在博物学中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把知识运用起来去审美,跟我们周围的世界、我们的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期待出现更多博物爱好者和优秀博物学作品,也期待博物成为社会新时尚。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博物学是一种生命智慧,它来自百姓日常生活的直接需求,是先民在大地上最基本的生存经验相关的知识。
B.中华古代智慧以实践形态深深扎根于先民的日常生活之中,体现了古人对生命本身的直接关照。
C.中国古典学具有无可比拟的底蕴和内力,要想谋求复兴,需要在尊重它的整体性和现代性的基础上,接纳一切建设性的文化。
D.博物认知与科学认知有交叉,但不能互相替代,博物服务于科学,博物成果转化为科学的多少便是衡量某种博物好坏的标尺。
5.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博物学知识一般比较具体,与人的身心经验有密切关系,但又不是单纯知识论的,其中蕴含有活动者自身的生命情感。
B.当前,我们只要按照博物学的原则,探究新的教育和继承方式,就能既继承和复活传统古典学经验,又可以匡正人类发展中的偏失。
C.人是自然界的一个普通物种,不仅仅是专家,普通人也需要寻找重访自然、认识自然、保护自然的途径。
D.博物学的定位始终不离审美和生活,我们平时走在路上,野外踏青,甚至校园、街道就可以做到发现自己周边的美。
6.本文两则材料都向人们介绍了博物及博物学,它们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儿子的声音
马新亭
小时候,虎子特别贪玩,常和小伙伴玩得忘记回家吃饭。
这时候,娘总是站在大门口,放开喉咙喊:“虎子,回家吃饭!虎子,回家吃饭!”一声比一声高,一声比一声响,全村都能听见。直到虎子听见了,大声回答:“听见了,这就回家吃饭!”跑回家才罢休。娘的声音似乎是虎子吃饭的铃声。爹很早去世,娘从不一个人吃饭,娘说一个人吃不下去。只有守着虎子才吃得下饭。娘看着虎子狼吞虎咽风卷残云地吃饭,娘总是笑得合不拢嘴,还不时提醒:“慢慢吃,别呛着,别噎着!”
后来,娘不能天天和虎子一起吃饭了。虎子娶了媳妇,虎子和媳妇一起吃饭。但是,每到周五晚上,虎子的手机总是准时响起,虎子把手机刚放在耳朵上,娘的第一句话便说:“周六晚上,回家吃饭!”虎子笑着说:“行啊,娘!”
周六晚上,虎子雷打不动,陪娘吃饭,那也是娘最开心最幸福的时刻。娘,有时包饺子,有时炖排骨,有时熬鸡汤,有时炒菜……娘总是天不亮就骑着三轮车去菜市场买菜。
忘了从哪年开始,虎子周六也不常回家吃饭。每到周五,娘的电话照常打过去,还是那句话:“周六晚上,回家吃饭!”虎子说:“娘,周六有任务,不回家吃饭啦!”娘就问:“啥任务,你都几周没回来吃饭了。”虎子说:“娘,您别问,单位要求严格保密。”娘连忙说:“不问了,不问了,你可要注意安全。”
又是一个周五的晚上,娘拨打虎子的手机,前几周拨通时,总传来“您拨打的电话已关机”的声音,这次手机响了几声通了,娘高兴地说:“虎子,周六一定回家吃饭,我一月多没见着你啦!”
手机里传来虎子的声音:“娘,我在外地执行任务,不回家吃饭!”
娘脸_上堆满的笑容渐渐散去,握着电话的手慢慢落下。
娘在焦急的等待中,又盼到周五的晚上,拨通虎子的手机:“虎子,周六回家吃饭!
虎子在手机里说:“娘,我去外地执行任务,不回家吃饭!”娘失望片刻又笑起来,冲着话筒说:“我知道了,注意安全啊——”
娘盼星星盼月亮,又盼到周五晚上,照旧拨打虎子的手机,还是那句话:“虎子,周六晚上,回家吃饭!”
虎子在手机里笑笑说:“娘,我本来想回家吃饭,可又接到新任务,回不了家。”
娘抹一把鼻子:“天太冷,你可多穿上件衣裳,别冻着!”
虎子说:“放心吧,娘,我好着呢!您也多保重。”
娘咳嗽几声:“娘,身体挺好,别担心!”
虎子担心地说:“娘,我听着您怎么一个劲咳嗽……”
还没等虎子说完,娘已经挂断电话。
清明时节雨纷纷,旷野里竖起一座新坟,一个身着军服的军人,跪在坟前,一边烧纸一边说:娘,我看您来了,给您送钱来了。虎子为了千家万户的安宁……早已壮烈牺牲……虎子临终前再三嘱咐,接听您的电话报平安,因为我的声音与虎子特别像。”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语言描写不多,主要是母子间关于回家吃饭的对话,但使人物形象十分鲜明,故事情节得以一步步向前推进。
B.“娘抹一把鼻子:‘天太冷,你可多穿,上件衣裳,别冻着’”这一细节描写,暗示了母亲有可能因为天气寒冷患了感冒,从而有下文的咳嗽描写和母亲去世的结局。
C.“娘脸上堆满的笑容渐渐散去,握着电话的手慢慢落下”的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形象地写出了母亲由满怀期望而至失望的心理变化。
D.“忘了从哪年开始,虎子周六也不常回家吃饭”这一情节使战友利用自己与虎子相似的声音与母亲通话从而瞒过母亲虎子早已牺牲的事实成为可能作了铺垫。
8.小说的题目是《儿子的声音》,但“回家吃饭”这一母亲的话语在文中反复出现,它的作用是什么?(6分)
9.文章以母亲去世,虎子的战友替虎子给母亲上坟并揭示“儿子的声音”的秘密作为结尾,出人意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分)
二、古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陈禾,字秀实,明州鄞县人。举元符三年进士。累迁辟雍①博士。
天下久平,武备宽弛,东南尤甚。禾请增戍、缮城壁,以戒不虞。或指为生事,格不下。其后盗起,人服其先见。迁左正言,俄除给事中。
时童贯权益张,与黄经臣用事,御史中丞卢航表里为奸,缙绅侧目。禾曰:“此国家安危之本也。吾位言责,此而不言,一迁给事中,则非其职矣。”未拜命,首抗疏劾贯。复劾经臣:“怙宠弄权,夸炫朝列。每云诏令皆出其手,言上将用某人,举某事,已而诏下,悉如其言。夫发号施令,国之重事,黜幽陟明,天子大权,奈何使宦寺②得与?臣之所忧,不独经臣,此途一开,类进者众,国之祸,有不可遏,愿亟窜之远方。”
展开余下试题
论奏未终,上拂衣起。禾引上衣,请毕其说。衣裾落,上曰:“正言碎朕衣矣。”禾言:“陛下不惜碎衣,臣岂惜碎首以报陛下?此曹今日受富贵之利,陛下他日受危亡之祸。”言愈切,上变色曰:“卿能如此,朕复何忧?”内侍请上易衣,上却之曰:“留以旌直臣。”翌日,贯等相率前诉,谓国家极治,安得此不祥语。卢航奏禾狂妄,谪监信州酒。遇赦,得自便还里。
初,陈瓘归自岭外居于鄞与禾相好遣其子正汇从学后正汇告京罪执诣阙瓘亦就逮经臣莅其狱檄禾取证禾答以事有之罪不敢逃 或谓其失对,禾曰:“祸福死生,命也,岂可以死易不义耶?愿得分贤者罪。”遂坐瓘党停官。
遇赦,复起知广德军,移知和州。寻母忧,服除,知秀州。王黼新得政,禾曰:“安能出黼门下?”力辞,改汝州。辞益坚,曰:“宁饿死。”黼闻而衔之。禾兄秉时为寿春府教授,禾侍兄官居。适童贯领兵道府下,谒不得入,馈之不受。贯怒,归而谮之,上曰:“此人素如此,汝不能容邪?”久之,知舒州,命下而卒,赠中大夫,谥文介。
[注]①辟雍:太学名。②宦寺:宦官。
(节选自《宋史•陈禾传》)
10.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陈瓘归/自岭外居于鄞/与禾相好/遣其子正汇从学/后正汇告京罪/执诣阙/瓘亦就逮/经臣莅其狱/檄禾取证/禾答以事有之/罪不敢逃。
B.陈瓘归自岭外/居于鄞/与禾相好/遣其子正汇从学/后正汇告京罪/执诣阙/瓘亦就逮/经臣莅其狱/檄禾取证/禾答以事有之罪/不敢逃。
C.陈瓘归自岭外/居于鄞/与禾相好/遣其子正汇从学/后正汇告京罪/执诣阙/瓘亦就逮/经臣莅其狱/檄禾取证/禾答以事有之/罪不敢逃。
D.陈瓘归/自岭外居于鄞/与禾相好/遣其子正汇从学/后正汇告京罪/执诣阙/瓘亦就逮/经臣莅其狱/檄禾取证/禾答以事有之罪/不敢逃。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缙绅,原意是插笏(古代朝会时宦官所执的手板,有事就写在上面,以备遗忘)于带,旧时宦官的装束,转用为宦官的代称。又指古时做过官的人。
B.博士,古为官名。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
C.教授,源于“传教授业”的字义,是中国古代就使用的学官名称,在中国汉代、唐代的大学中都设此职位。也指对私塾老师的敬称。
D.陛下:对帝王的尊称。本义是站在台阶下的侍者。古时帝王的卫士就在陛下两侧进行戒备。后演变为臣子对帝王的尊称。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陈禾所奏切中时弊,有先见之明。他看到军备松弛,指出应增加守军、修补城墙,用来防备不测,后来果然发生了盗贼闹事。
B.陈禾尽职尽责,刚直敢言。他在由左正言升任给事中后,还弹劾童贯和黄经臣等玩弄权术,尽管皇帝一开始不爱听,还是冒死进谏。
C.陈禾不畏强权,坚持正义。面对蔡京案的调查取证,他坚持蔡京确实有罪的观点,并愿舍生取义,最后他被诬陷为陈瓘的同党而获罪免官。
D.陈禾为人清高,不同流合污。王黼刚刚执掌大权时,陈禾对他十分鄙视,于是坚决要求辞官,王黼听说后对他怀恨在心。
13.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夫发号施令,国之重事,黜幽陟明,天子大权,奈何使宦寺得与?
(2)祸福死生,命也,岂可以死易不义耶?愿得分贤者罪。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鹊桥仙•赠鹭鸶
辛弃疾
溪边白鹭。来吾告汝。溪里鱼儿堪数。主人怜汝汝怜鱼,要物我欣然一处。
白沙远浦。青泥别渚。剩有虾跳鳅舞。任君飞去饱时来,看头上风吹一缕。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让白鹭怜悯溪中的鱼儿,使词中的鱼儿和虾鳅,成了善类和恶类的象征,从而体现了作者爱恨分明、疾恶如仇的品质。
B.下片意境拓宽,指出寄情自然的志向,这也是无可奈何的选择,因而末两句看似放达,实则辛酸,满含一腔孤愤。
C.词作一改辛弃疾雄浑豪放的风格,尽显稼轩先生侠骨柔情一面,直白的言语中传递的是热爱、豪迈、洒脱的人生态度。
D.这首词通篇与白鹭对话,流露美好生活情趣。勿食溪鱼,意在维护山水和谐清幽之美,而“物我欣然一处”,正是词人归隐生涯之理想境界。
15.这首词一改辛词的豪放风格,并体现了构思奇特的特点。请联系全词,简析这首词奇在何处。(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逍遥游》中用“ , ”两句写出了水与舟的关系表明了有所待的大与小。
(2)中国传统文化对积累十分重视,并用行路来加以形象化论述。《老子》中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劝学》中则说“ , ”。
(3)韩愈在《师说》中明确了择师的标准是“ , ”,这与亚里士多德的“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有异曲同工之妙。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我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20世纪90年代,中国在卫星导航定位系统方面依赖创始于美国军方的全球定位系统GPS,( )。近年来,从“中国奇迹”到“中国分享”,快速发展的北斗系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卫星导航系统建设道路。今年年初,北斗三号基本系统已完成建设。建设中国自己的卫星导航系统,不能 ,依循他国道路,而应自主创新。与之前发射的卫星相比,北斗三号配置了更高精度的氢原子钟,实现了星载时频无缝切换功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近年来,北斗系统在智慧城市、减灾救灾、精准机控等领域 ,为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带来技术创新和突破。开放的北斗,还与世界携手共赢。北斗基础产品已远销9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不少沿海国家的舵手们指引方向,赢得海内外 。“2035年前,我国将为全球用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从而围绕以北斗系统为核心构建起覆盖空天地海、高精度安全可靠、万物互联、万物智能的新时空体系。”总设计师杨长风 地说。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东施效颦 初露锋芒 交口称赞 言之凿凿
B.东施效颦 牛刀小试 有口皆碑 信誓旦旦
C.邯郸学步 初露锋芒 交口称赞 信誓旦旦
D.邯郸学步 牛刀小试 有口皆碑 言之凿凿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无论是民用电力、电信等行业还是军用作战飞机、舰艇、坦克等主战武器,都需要GPS导航定位授时,而我们只能接收到数据粗糙的民码GPS信号,还存在被阻断的危险
B.无论是军用作战飞机、舰艇、坦克等主战武器还是民用电力、电信等行业,都需要GPS导航定位授时,而我们只能接收到数据粗糙的民码GPS信号,还存在被阻断的危险
C.无论是军用作战飞机、舰艇、坦克等主战武器还是民用电力、电信等行业,都需要GPS导航定位授时,而我们存在被阻断的危险,甚至只能接收到数据粗糙的民码GPS信号
D.无论是民用电力、电信等行业还是军用作战飞机、舰艇、坦克等主战武器,都需要GPS导航定位授时,而我们存在被阻断的危险,甚至只能接收到数据粗糙的
上一篇:
湖南省湖湘大联考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大联考语文
下一篇: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第六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模拟语文试题(A卷)
标签:
人教版
高二
月考试卷
相关:
关于“河南省郑州”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72]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