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完整试题(摘编自康震《风展红旗如画》) 材料二: 毛泽东一生嗜书不倦,尤其爱读历史书籍。毛泽东读史书,总是以历史人物的传记为中心,对历史进行见解独到的品评。他评价历史人物,不因袭旧说,而是独具慧眼,抓住历史人物最本质、最突出的特征,发人之所未发,言人之所未言。毛泽东诗词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中华历史上下五千多年,从三皇五帝到历代将相,毛泽东每有所感,就有评说。这些评点,虽只区区三言两语,却折射了他的历史观,反映了他的是非观。 《沁园春·雪》是毛泽东诗词的巅峰之作。“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以“惜”字起笔,对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和成吉思汗等封建统治者的代表人物进行评说。 就个体而言,他多次肯定秦始皇的历史功绩,“在中国历史上,真正做了点事的是秦始皇”“中国过去的封建君主还没有第二个人超过他的。”他甚至说过:“解决中国的问题,须马克思加秦始皇。”他在《七律·读<封建论>呈郭老》中写道:“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业要商量。”毛泽东评价汉武帝刘彻:“汉武帝雄才大略,开拓刘邦的业绩,晚年自知奢侈、黩武、方士之弊,下了罪已诏,不失为鼎盛之世。”毛泽东对唐太宗的战争指挥艺术非常推崇。“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元太祖成吉思汗统一蒙古,东征西讨,毛泽东称其是“一代天骄”。 (摘编自汪建新《毛泽东诗词中的帝王将相》)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革命诗词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记录着革命者和建设者们伟大的理念信念、革命实践与战斗情怀的诗词。 B. 毛泽东诗词作为革命诗词最杰出的代表,既有革命浪漫主义的精神,又有革命现实主义的风格,表现出昂扬的浪漫主义激情和英雄主义气概。 C. 毛泽东诗词中的《沁园春·长沙》写于1925年前后的长沙与1936年2月写于陕北的《沁园春·雪》内容有很大的差别,二者之间没有关联。 D. 毛泽东诗词中的佳句被人们吟咏铭记、流传,缘于这些史诗篇章已经成为中国革命与建设事业最为鲜明的精神标识之一。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一项是(3分)( ) A. 毛泽东的《菩萨蛮·大柏地》和《七律·长征》以革命英雄主义的气魄,刻画了共产党人高昂的战斗意志和斗争风骨。 B. 毛泽东诗词对中国革命与建设事业的历程做了高度概括与总结,为后人更好地面向未来、创造未来提供前进动力。 C. 毛泽东多次肯定秦始皇的历史功绩,写有“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业要商量”的诗句,表明他肯定“焚书坑儒”事件。 D. 材料二中,毛泽东在诗词中肯定了部分古代帝王的历史功绩,如认为汉武帝雄才大略,开拓刘邦的业绩,文治武功显赫。 3.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能体现毛泽东诗词浪漫主义风格的一项是(3分)( ) A.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 B.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C.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D. 要似昆仑崩绝壁,又恰像台风扫寰宇。 4. 请结合材料概括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诗词的特点。(4分)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4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平凡的世界(节选) 路遥 几天之后,在少平即将离开省城的时刻,金秀和兰香相跟着来旅店找他,想陪他出去到街上转转。但少平推诿着说不想去。最少在眼下,他不愿带着脸上的疤痕,和任何女性相跟着逛大街,他无法忍受陌生人用异样的目光看他和身边两个漂亮的妹妹。说实话,对脸上的那道疤痕,尽管他显得不在乎,但内心却为此而万般痛苦,爱美之心人人有之,更何况,他正当青春年华!至于他的脸究竟被伤到了何种程度,直到现在他都没有勇气去照镜子。 金秀见他执意不到街上去转,就提议他们三个人一块到她的宿舍去坐坐。她说她们宿舍实习的同学都没回来,就她一个人。医学院离这儿很近,少平也就同意了。 三个人到医学院金秀的宿舍后,金秀特意让少平坐到她床上休息。她让少平先—个人待 一会,自己随即又拉了兰香,到外面去采买吃的,她想好好款待一下少平哥。 兰香和金秀走后,少平一个人没事,就在金秀的枕头边拿了几本医学杂志看。他在无意间发现金秀床铺那头的墙上挂一面圆镜子。他犹豫了一下,过去摘下那面镜子。当镜子就要举到面前的时候,他闭住了眼睛。 他闭着眼,举着镜子,脚步艰难地挪到了靠近房门的空地上。他久久地立着,拿镜子的那条胳膊抖得像筛糠一般。在这一刻里,孙少平不再是血性男儿,完全成了一个胆怯的懦夫! 我看到的将会是怎样的一个我?他在心里问自己。你啊!为什么不敢正视自己的不幸呢?你不愿看见它,难道它就不存在吗?你连看见它的勇气都鼓不起来,你又怎样带着它回到人们中间去生活?可笑。你这可笑的鸵鸟心理! 他睁开了眼睛。呀!他看见,那道可怕的伤疤从额头的发楞起斜劈过右眼角,一直拉过颧骨直至脸颊,活像调皮孩子在公厕墙上写了一句骂人话后所划下的惊叹号! 他猛地把那面镜子摔在水泥地板上,一声爆响,镜子的碎片四处飞溅。接着,他一下伏在金秀的床铺上,埋住脸痛哭起来…… 他听见了开门声——是金秀和兰香回来了。 他爬起来,用金秀的毛巾揩去了脸上的泪痕。接着,匆忙地拿起扫帚,把满地的碎镜片扫到门后。在手捉住门锁柄的时候,他停留片刻,以便自己镇静下来——尽管他知道这是徒劳的。 在门打开的一刹那间,他看见两个妹妹都怀里抱着一堆吃的东西,脸色苍白地愣住看他。她们显然感到这屋里曾发生了什么事!其实,他自己的神态就说明了这一点。 不过,她们很快说笑着走过来了。以后,她们一直装着没有看见门背后的那一堆碎镜片。 两个女孩子像演戏一样,大声说笑着,甚至有点咋咋呼呼,在桌子上铺开了块干净的白布,然后把那些罐头、啤酒、果子露、牛肉、面包等等吃的东西都摆好,让他坐到“上席”上,并且开玩笑称他“革命老前辈……吃过东西后,少平没让她们送他,自己一个人来到大街上。
展开余下试题啊,最为严重的时刻也许已经过去了! 现在,他行走在这人流如潮的大街上,不管有多少含义复杂的目光在他脸上扫射,他也坦然如常。不知为什么,他甚至感到自己的情绪渐渐亢奋起来。 他在个体户的小摊上买了一副黑镜,随即就戴起来——部分地遮掩了脸上那道疤痕。接着,他又到商店买了一件铁灰色风雨衣穿在身上。这打扮加上脸上那道疤,奇特地使他具有了另一种男子汉的魅力——这正是他想象中自己的“新形象。在下午剩下的最后一点时光里,他还到新华书店买了几本书。 当天晚上,他静静地坐在小旅店的房间里,分别给妹妹、仲平和金秀写了两封信。在给兰香和仲平的信中,他向他们“阐述”了他为什么现在不想来大城市工作的想法。他说他也许一辈子可能和煤炭打交道。第二天,孙少平提着自己的东西,在火车站发出了那两封信,就一个人悄然离开了省城。中午时分,他回到了久别的大牙湾煤矿。 他在矿部前下了车,抬头望了望高耸的选煤楼、雄伟的开石山和黑油油的煤堆,眼里忍不住涌满了泪水。温暖的季风吹过了绿黄相间的山野;蓝天上,是太阳永恒的微笑。 他依稀听见一支用口哨吹出的充满活力的歌在耳边回响。这是赞美青春和生命的歌。 (有删改) 5. 下列对小说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金秀和兰香到旅店找孙少平,想陪他出去到街上转转,两个妹妹都希望帮助哥哥,希望哥哥早日摆脱痛苦。 B. 慌忙地收拾东西,用毛巾揩去泪痕,但还是被妹妹看出了端倪,说明孙少平的内心遭到的打击是巨大的。 C. 尽管少平的两个妹妹都装着没有看见门背后的一堆碎镜片,但是他还是受到了刺激,悄悄地离开了她们。 D. 小说结尾写孙少平回到了煤矿,没有留在大城市工作,他感觉在“平凡的世界”里,自己的生命也有意义。 6.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你啊!为什么不敢正视自己不幸呢?”小说改用第二人称,表现出孙少平审视自己、剖析自己的心理。 B. “你这可笑的鸵鸟心理”,这个句子通过语言描写,表现孙少平的自嘲,同时也在鼓励自己不要一味躲避。 C. 文中把伤疤比作调皮孩子划下的惊叹号,形象地写出了伤疤很长的特点,这样的伤疤深深地伤害到了他。 D. “高耸的选煤楼、雄伟的砰石山和黑油油的煤堆”,作者用三个结构相似的短语,写出了大牙湾煤矿的特点。 7. 从文中可看出孙少平的情感经历了哪些变化?(6分) 8. 从小说中可以看到,孙少平的经历可谓不平凡,那么如何理解小说的标题“平凡的世界”?请结合小说内容加以分析。(8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9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题。 郑和,云南人。世所谓三保太监者也。初事燕王于藩邸,从起兵有功。累擢太监。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永乐三年六月,命和将士卒二万七千八百余人,多贵金币。自苏州刘家河泛海至福建复自福建五虎门扬帆首达占城以次遍历诸番国宣天子诏因给赐其君长不服则以武慑之五年九月,和等还,诸国使者随和朝见。帝大悦,爵赏有差。旧港者,故三佛齐国也,其首陈祖义剽掠商旅。和使使招谕,祖义诈降,而潜谋邀劫。和大败其众,擒祖义。六年九月,再往锡兰山。国王亚烈苦柰儿诱和至国中,索金币,发兵劫和舟。和觇贼大众既出,国内虚,率所统二千余人,出不意攻破其城,生擒亚烈苦柰儿及其妻子官属。劫和舟者闻之,还自救,官军复大破之。九年六月献俘于朝。是时,交趾已破灭,郡县其地,诸邦益震替,来者日多。十年十一月,复命和等往使,至苏门答剌。其前伪王子苏干剌者,怒和赐不及己,率兵邀击官军。和力战,擒之,并俘其妻子,以十三年七月还朝。帝大喜,赉诸将士有差。十四年冬,满剌加、古里等十九国遣使朝贡。辞还,复命和等馆往,赐其君长。十七年七月还。十九年春复往,明年八月还。二十二年正月,旧港酋长施济孙请袭宣慰使职,和赍敕印往赐之。比还,成祖已晏驾。洪熙元年二月,仁宗命和守备南京。宣德五年六月,帝以践阼岁久,而诸番国远者犹未朝贡,于是和复奉命历忽鲁谟斯等十七国而还。和历三朝,先后七奉使,所历凡三十余国。所取无名宝物,不可胜计,而中国耗废亦不赀。自宣德以还,远方时有至者,要不如永乐时。自和后,凡将命海表者,莫不盛称和以夸外番。故俗传三保太监下西洋,为明初盛事云。 (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九十二)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意义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故三佛齐国也 故俗传三保太监下西洋 B.所取无名宝物,不可胜计 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C.劫和舟者闻之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 D.帝大悦,爵赏有差 帝大喜,赉诸将士有差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新行,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自苏州刘家河泛海至福建/复自福建五虎门扬帆/首达占城以次/遍历诸番国宣天子诏因给赐/其君长不服/则以武慑之 B.自苏州刘家河泛海至福建/复自福建五虎门扬帆/首达占城以次/遍历诸番国/宣天子诏/因给赐其君长/不服则以武慑之 C. 自苏州刘家河泛海至福建/复自福建五虎门扬帆/首达占城/以次遍历诸番国/宣天子诏/因给赐其君长/不服则以武慑之 D. 自苏州刘家河泛海至福建/复自福建五虎门扬帆/首达占城/以次遍历诸番国/宣天子诏/因给赐/其君长不服/则以武慑之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永乐是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汉武帝即位后首创年号,古代一个皇帝只有一个年号。 B. 晏驾,是古时帝王死亡的讳称,意思相同的词还有驾崩、宾天等。 C. 践阼,践,履踏;阼,阼阶、主阶。践阼指即帝位。君主即位也可叫“践祚”“登极”“御极”。 D. 朝贡,指古代外国或藩属国的使臣来朝见君主,并敬献礼物。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郑和出使海外,使命重大。他受成祖之命出使,一是要追寻明惠帝,查知其逃亡何处;二是要宣扬明朝的国威,显示中原的富强。 B. 郑和富有智谋,思虑周全。锡兰山国王诱捕郑和,欲索金帛,郑和对此作出详细的计划,先破其城,后以伏兵打败其军,大获全胜。 C. 郑和善于作战,屡败敌寇。他俘获了想借诈降来抢劫明军陈祖义,又擒拿了前伪王子苏干刺及其妻子儿女,显了军威保了安全。 D. 郑和七次出使,功勋卓著。郑和历事三朝,先后出使过三十多个国家,获得了许多宝物,使明朝与海外许多国家建立了外交联系。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①交趾已破灭,郡县其地,诸邦益震替,来者日多。 ②自和后,凡将命海表者,莫不盛称和以夸外番。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阁下宛溪,夹溪居人① 杜牧 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 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 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 惆怅无因见范蠡②,参差烟树五湖东。 [注]①此诗写于唐文宗开成年间,杜牧任宣州(今安徽宣城)团练判官时。②范蠡,春秋时曾辅助越王勾践打败吴王夫差,功成后乘扁舟归隐于五湖一带。
展开余下试题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 首联勾连古今,写登楼所见之景:放眼天际,惟见草色连空。诗人眼中风景如故,但六朝繁华已为陈迹。 B. 颔联人歌人哭,并非一时之景。“歌哭”言喜庆丧吊,代表了人由生到死的过程,反映了宛溪两岸的人们就是这样世世代代聚居在水边。 C. 颈联描绘两种景象:一阴一晴;前句明丽,后句朦胧。汇集复合起来,从而融合成一个对宣城、对宛溪的综合而长久性的印象。 D. 尾联诗人的心头浮动着对范蠡的怀念,无由相会,只见五湖方向,一片参差烟树而已。全诗笔意挥洒自如,含蓄有致。 15. 请结合诗句内容简要分析这首诗所表达思想感情。(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10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为政》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指出,成为教师的条件是温习学过的知识进而又能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 (2)《曹刿论战》中曹刿请见鲁庄公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短歌行》中,作者借用《诗经》中姑娘思念情人来比喻渴望得到有才干的人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以鸟和鱼为喻来表达对田园和自由向往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梦游天姥吟留别》流露出诗人对人生的几多失意和深沉的感慨,此时此刻诗人感到最能抚慰心灵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诗人看来,徜徉山水的乐趣,才是最快意的。 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8题。(6分) 在中国各种艺术形式中,篆刻是一个_________的门类。篆刻是从实用印章的应用中发展而来的,中国的印章最初用在制陶工艺方面,上面镌刻的是图案、花纹或族徽,到春秋战国时期,刻有官职名或人名的文字印章得到普遍使用,唐宋以后,由于文人士大夫参与到印章的创作中,使这门从前主要由工匠承揽的技艺,增加了人文意味,印章不再局限于用来昭示身份与权力,而是通过镌刻人名字号、斋馆名称、成语警句等来表达情趣志向,印章也就超越实用功能,成为文人表达自己审美追求的独特方式。中国印章艺术由此实现了一次完美的升华——演变为中国文化特有的篆刻艺术。明清时期,众多_______的艺术家在篆刻上融入了对汉字形体的研究和理解,再加上他们对印面布局的精心设计,对各种刀法的熟练掌握,篆刻艺术迅速走向成熟并孕育出_______的流派风格。篆刻艺术的发展及成就,使印章成为与中国画、中国书法紧密结合的艺术形式,同时也是中国画和书法作品中_______的组成部分。 17. 一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 别具匠心 才思敏捷 异彩纷呈 弥足珍贵 B. 别具匠心 才华横溢 奇光异彩 不可或缺 C. 十分独特 才华横溢 异彩纷呈 不可或缺 D. 十分独特 才思敏捷 奇光异彩 弥足珍贵 1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 由于文人士大夫参与到印章的创作中,使这门从前主要由工匠传承的技艺,增加了人文意味 B. 由于文人士大夫参与到印章的创作中,这门从前主要由工匠承揽的技艺,增加了人文意味 C. 文人士大夫参与到印章的创作中,使这门从前主要由工匠承揽的技艺,增加了人文意味 D. 文人士大夫参与到印章的创作中,使这门从前主要由工匠传承的技艺,增加了人文意味 19.短语结构分类正确的一项是(3分)( ) ①德高望重 ②漂亮极了 ③改革开放 ④热爱祖国 ⑤究形尽相 ⑥山清水秀 ⑦干得很好 ⑧喷出火焰 A.①②③⑤/ ④/ ⑥⑦⑧ B.①③⑤⑥/ ②⑦ /④⑧ C.①②③/ ④⑤⑥/ ⑦⑧ D.①②③⑤/ ④⑥/ ⑦⑧ 20.1932年,清华大学招生试题中有一道对对子题,上联是“孙行者”,下面下联中最合适的是(3分)( ) A.祖冲之 B.周作人 C.郁达夫 D.唐三藏 21.下面一张思维导图描绘了“整本书思维导图式笔记的作用”,请把这个图撰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个字。(6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2019年7月,在中非农业合作发展研讨会上,89岁高龄的袁隆平用英文致辞,且全程脱稿,发音认真清晰,颠覆了人们印象中挽着裤腿、俯身在稻田里的形象。除了英语流利,袁隆平俄语也不差,还会拉小提琴、跳踢踏舞……网友们纷纷点赞道:原来你是这样的袁隆平。 在致辞中,袁隆平表示自己正致力于研究超级杂交水稻,并非常愿意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解决粮食短缺的问题。为了更多地与国际友人沟通,能够更好地帮助世界解决粮食问题,袁隆平勤于练习英语。 把大部分时间都放在科研中的袁隆平,依旧会遵循自己的爱好,空闲时练习小提琴,他不光是一名水稻专家,更是一个不断学习,永远不知疲倦的人…… 上述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感悟与联想?请结合材料内容,写一篇发言稿,参与振华中学团委与学生会联合举办的“致敬大师,放飞青春”的主题座谈会,体现你的思考,表达你的看法。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1年秋季南安侨光中学高一年第1次阶段考试语文科试卷 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3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4小题,13分) 1. (3分)B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革命诗词的范围并不只限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C.“二者之间没有关联”错,《沁园春﹒雪》再一次回应了十年前自己的时代之问。D.“缘于这些史诗篇章已经成为中国革命与建设事业最为鲜明的精神标识之一”于文无据。由原文“随着岁月的迁转,有些警言佳句早已成为人们耳熟能详、时时吟诵的名句名篇。这些充满强大战斗精神的火红诗句,这些高度凝练中国革命与建设各个不同阶段奋斗精神的史诗篇章,已经成为中国革命与建设事业最为鲜明的精神标识之一”可知,二者之间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毛泽东诗词中的佳句被人们吟咏铭记、流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2. (3分)C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C.材料二原文是“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业要商量”,其中“商量”表怀疑,并不是肯定的结论。 3. (3分)D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分析理解文章信息的能力。A.该句出自毛泽东的《西江月•井冈山》,写的是红军已预料到了敌人会乘虚前来围攻,早就做好了充分准备,筑好了防御工事,戒备森严,军民团结一致,众心成城,英勇抗敌的情景,属于现实主义风格。B.该句出自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描写进军的时间、气候、环境和战地的严峻形势,属于现实主义风格。C.该句出自毛泽东《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1925年晚秋所作。作者面对湘江上美丽动人的自然秋景,联想起当时的革命形势,写下了这首词。此句追忆往昔不平凡的战斗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