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68  2021-11-10
标签: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上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68]
辽宁省沈阳市郊联体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
2021-2022学年度上学期沈阳市郊联体高一10月月考
语文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总分:15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
2.用2B铅笔将单项选择题的答案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第I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1~5题。
材料一:
世界已经习惯于从民族国家的角度出发思考问题。这是欧洲主导时代遗留下来的重大成果之一,一系列基于民族认同、以民族为行为主体的主权国家建立起来;没有建立民族国家的民族急切渴望步入这一行列。作为国际体系的最主要的单位和行为体,民族国家获得了广泛的认同。中国只是在19世纪末由于实力的差距不得不加入由西方霸权主导的世界体系,因而才被迫成为一个民族国家。此后的100多年来,中国一直将自己描述为民族国家而非文明国家,尽管其首要的身份和主要特征明显如此。现在,中国的身份同时具有民族国家和文明国家的双重属性。从历史和建构的角度来看,中国无疑是一个文明国家;而作为积贫积弱的后果,它又被迫成为一个民族国家,或者,正如白鲁恂凭借敏锐的观察力所得出的结论一样:“中国是一个伪装成民族国家的文明帝国,”然而,未来这两种身份将如何演进、互动乃至冲突,至今仍无定论。
中国学者金观涛说:“(中国)存在的唯一模式就是从历史中重生;除了从历史传统中寻求启迪和力量之外,在中国文化中找不到任何一种可以令中国人接受的机制与现实抗争。”中国学者黄平写道:“中国就是一部活生生的历史,几乎今天发生的每件事情都与历史密切相连,如果没有历史背景,我们就无法解释它。不仅仅是学者,公务员、企业家和老百姓都有着强烈的历史感……而不管受教育程度如何,他们都活在历史中,承载着历史,为历史代言。”杜维明评论道:“当接受过正规教育的中国人谈论杜甫的诗歌、司马迁的《史记》、孔子的《论语》时,他们言谈中透露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层沉积……人们将杜甫、司马迁、儒家学说与现实生活融合在了一起,表明传统思想将永远存在于中国的历史长河中。”
文明国家这一概念对于中国而言至关重要。其不仅是理解中国的基础,更是在很多不同的方面对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首先,中国的身份认同基本上就是从文化因素,如语言、家庭规范、社会关系结构等衍生而来的,而非近代民族国家的产物。其次,文明的统一性是中国政治毋庸置疑的第一要务。第三,维护、保持这种文明的统一性,被视为国家的神圣职责,因此国家被赋予了远超传统民族国家的权威和合法性。第四,尽管鲜为人知,但中国作为一个大陆性的文明国家,接受了并且需要一种基于地区多样性的多元化,第五,文明国家这一特征对中国的影响绝非仅限于近现代,而是至少有两千年之久。这的确令人称奇。历史一直在对当下产生重要的影响,成为当下行事的指南和标尺。“文明”一词通常情况下指的就是遥远、间接的影响和消极、被动的存在。然而,在中国,历史和文明均是鲜活地持续至今:中华文明这一理念,并非一个静止的、毫无生气的客观存在,而是一个鲜活的、动态的有机体,为中国人界定国家和自我认知提供了最主要的认同与认知背景。
摘自英国马丁•雅克《大国雄心——一个永不褪色的大国梦》
材料二:
作为一个文明型国家,一个五千年绵延不断的文明本身就是人类历史上一份最伟大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对此要心怀敬意。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活着的古老文明,虽然古老,但至今根深叶茂,生机勃勃。它今天所展现出来的一切,绝对不是简陋的西方话语所说的所谓“先进”和“落后”、“民主”和“专制”、“高人权”和“低人权”这种过分简约的概念可以概括的。中华文明的内涵要比这些概念远为丰富。凡是能够持续数千年而不断的存在,一定有其独特的地方,乃至伟大的智慧,我们切忌简单地拿西方所谓现代性的标准来随意否定自己的文明,而是要像对待一切珍贵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那样,认真地呵护,理性地分析,看看它已经给我们带来了多少成就与辉煌,看看它还能给中国和世界带来什么特殊的意义。其中很多内容可以通过继承发扬和推陈出新而成为我们超越西方模式的最大精神和智力资源。


浏览完整试题“文明型国家”既是一个国家,又是“百国之和”。作为一个国家,它有世界上最难得的民族凝聚力和宏观整合力;作为“百国之和”,它有世界上最罕见的内部差异性和复杂性。在中国模式的引导下,中国“文明型国家”的人口、土地、历史、文化四大“超级因素”构成了中国崛起的最大优势:中国有世界最充沛的人力资源和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有其他国家难以比拟的地缘优势,有自己悠久的历史传承和独立的思想体系,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资源。
反之,如果中国放弃中国模式,转而照搬西方模式,中国自己“文明型国家”的优势恐怕就会消失得无踪无影,中国“文明型国家”的最大优势也可能会变成自己的最大劣势。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更加充分地意识到中国崛起对中国自身,对整个人类,对整个世界的伟大意义。
摘自张维为《中国震撼: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
1.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历史对今天存在着巨大影响,因此今天的中国人行事总是与历史经验互动乃至冲突。
B.中华文明有其悠久的历史与深厚的底蕴,不能够用现代西方社会的话语概念来解释。
C.“百国之和”,是指无数个的小国家,不断竞争、冲突、融合成为一个统一的大国。
D.我们应坚持现有发展模式,充分利用“文明型国家”的优势,建设一个强大的国家。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白鲁恂认为中国是一个伪装成“民族国家”的文明帝国。但两种属性未来如何演化,尚未形成定论。
B.金观涛认为中国的发展要从历史中去寻找方法智慧解决现实问题,也只有这样才能被中国人所接受。
杜维明认为中国的知识分子在谈论文学时显现出深层的历史积淀,并将文学融合在现实生活中。
D.文明国家这一概念对于中国而言至关重要。因为文明国家具有传统民族国家不具备的权威和合法性。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都有“国家”意识,请选出符合“文明型国家”观点的一项是(3分)
A.匈奴未灭,何以家为——汉•霍去病
B.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宋•陆游
C.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义勇军进行曲》
D.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兴中会宣言》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4分)
5.北大迎新会上,来自东北的小张向大家介绍自己:我18岁了,我是满族人,我也是炎黄子孙与龙的传人。小张的自我介绍,是如何体现作为“百国之和”的文明型国家国民的身份认知的?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4分)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文本一:
猪嗷嗷叫(节选)
李司平
(被丈夫李发顺殴打后,玉旺离家出走)
玉旺走丢的第十天。玉旺走丢后的搜寻工作在搜寻十二天无果后宣告结束,玉旺成为失踪人口。李发康是躺在病床上被当做问题干部处理的:扶贫的母猪丢了,是工作的错误;处理基层问题的时候用不当的手段造成严重的后果,这是严重的工作错误。数错加在一起,他成为特别严重的、可以作为其他干部引以为戒的反面典型。革去公职——当李发康听到县上给自己的处理意见的时候,李发康瞬间释然:“唉!”长舒一气:“就这样吧!”期间,发顺率领的老岩和二黑三人无赖队伍从乡上到县上再到市上,闹遍了所有他们认为可以管到这件事情的部门。以至于从乡上到县上再到市上的各个部门都一致认为——此人,无赖。避之不及。
卸去公职之后的李发康倍感轻松,他要离开这个地方。插手别人的家事从而导致别人媳妇跑丟了,他已背负着千夫所指的罪名,解释不清,不可说服。当李发康身无一物坐上离开的客车的时候,那个消失数月音讯全无的玉旺从山里回来了。嗯,没说错!那个跑进山林里失踪数月的玉旺,那个千余人搜寻而不见的玉旺回来了。一同和玉旺回来的还有那头所谓的建档立卡母猪种以及母猪身后跟着的一群小猪崽。母猪嗷嗷嗷,小猪呀呀呀,被玉旺赶着穿村而过。这一天,村里的人打开大门,玉旺和猪回来,像战士凯旋。
“玉旺不是死在山上了吗?怎么回来了?”
“怎么还赶着猪回来了?还有一群小猪崽子。”
“那群小猪崽是小野猪呢!”
“不是,玉旺不是死了吗?怎么又回来了?”问题又回到原点。
玉旺和猪继续在村中穿行,一路走,背后跟着的人越来越多,都想看一看这个失踪在林中数月的女人。玉旺赶着猪回到家中的时候,发顺刚打包好行李,他准备到省里去上访。大门开,见玉旺进门,发顺一愣,接着一惊:“啊!你不是死了吗?”赶进院子里的猪嗷嗷叫,见玉旺不回话,发顺大声吼道:“你不是死了吗?怎么回来了,没死成?” 玉旺的嘴嘟囔了几下,发声:“李……李发康……在哪?”见玉旺回来的第一句话就是问李发康,发顺愤愤:“李发康都差点把你害死了,你还跟我提他?”发顺又挥手,欲打玉旺。
不过这次发顺失算了。“啪!”玉旺响亮的一耳光抽在发顺脸上,挨了一巴掌的发顺发着懵捂着脸向后退却:“这疯婆娘,真的疯了!”天旋地转,天旋地转,这里的天旋地转指的是发顺在捂着脸的瞬间看到门外嘻笑的人群。这当然很让人没面,发顺在此时酸软,瘫在地上。世界仿佛倒置,然后变了个色。
“李……发康……”从山中归来的玉旺变得强硬,但是依旧痴傻。不过人们改变了说法,玉旺这是淳朴的无害。玉旺吆喝着从山中带回来的猪群,沿着山路走,最终被林海淹没。
列车向东走,驶出南高原,革去职务的李发康在车上。换个环境也许是种逃离,而逃离偶尔是逃命。列车向东走,李发康的电话响,接通,乡长兰正义的声音:“发康啊!误会啊!误会,发顺家媳妇回来了,建档立卡猪也回来了!”


展开余下试题李发康并不惊讶:“回来就好,回来就好!”
兰正义:“我们乡里和县上已经更正了对你的处理,你可以回来了!”
“……”电话那头李发康不作声。
兰正义接着说:“发顺媳妇回来,带回来建档立卡猪,还领回来一窝嗷嗷叫的野猪杂交崽子。乡上准备在村里建立一个野猪杂交的示范基地。”
“……”李发康还是不作声。
兰正义接着说:开“回来吧!村里的工作需要你!”
“嘟……嘟……嘟……”电话忙音,李发康挂断电话,列车驶出高原。
“唉,累了!结束了!”李发康自言自语,倚着车窗,睡去。
现在,我经常在电话里喊李发康:“嘿,倒霉蛋!”
他回:“滚!说人话!”
我:“爸!”
他现在在沿海的某个城市的建筑工地,有时候扎钢筋,多数时候扛水泥,累得嗷嗷叫。
我:“爸,村里的野猪养殖场弄起来了!村里的人都顺利脱贫了。”
我爸李发康:“那就好,现在国家政策那么好,好好过日子比什么都强!”
我接着:“玉旺养殖场的每一头猪,都是我爸!”
玉旺管养殖场的每一头猪,都叫做李发康。
文本二:
中国当代作家、原文化部长王蒙先生看完《猪嗷嗷叫》后,于2019年4月29日清晨给《小说选刊》主编徐坤发来微信。微信内容如下:“徐坤文友安好,如你们所说‘嗷嗷叫’是奇文,李司平是怪杰也。告诉我们,脱贫不但是民生工程,更是人心人性文化大举动,牵扯到移风易俗,农村建设,工作作风,乡村党建。开始看起来心怦怦然,无赖无奈,难救难帮,洋相比待宰的猪还令人哭笑不得。天啊。猪至少不会诬赖他人。结尾处的华丽转身,令我雀跃欢呼,一下子,唐代传奇,聊斋志异,欧•亨利,浪漫游仙,拉美魔幻,道法自然,中外荤素全席都上来了。尤其是神秘的女主人公玉旺,一个嘴巴扇得万民欢呼,一群猪都名叫李发康,并且出来个‘我’,管发康叫爸。我都想找个主儿哭爹了……祝贺你才主选刊之政,便如此精彩,天助徐坤!俺们都嗷嗷叫咧!”
6.下列对这篇小说相关内容的分析与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对发康从定性为“问题干部”到更正处理并希望他回归,体现了农村基层工作的复杂性。
B.小说反映了农村的一些落后现象,如发顺三人无赖队伍无理取闹,淳朴的玉旺被家暴。
C.失踪数月的玉旺回来后,丈夫从惊讶到责骂甚至挥手要打,体现了对玉旺的漠不关心。
D.得知自己被革去公职,李发康表现出释然和轻松,这说明他早有辞职离开此地的打算。
7.下列对这篇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以贫困山村脱贫致富为背景,以玉旺为主人公,线索清晰,情节曲折,构思精巧。
B.小说语言富有特色:短句活泼灵动,特色词语“建档立卡”等虽陌生却不妨碍阅读。
C.小说描写李发康时,既有语言、动作等正面描写,又有借他人之口的侧面描写,正侧结合塑造人物形象。
D.小说综合采用第三人称全知视角和第人称有限视角,既有利于故事的客观完整,又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
8.两则文本多次提到“嗷嗷叫”,请概括“嗷嗷叫”的丰富意蕴。(6分)
9.如何理解文本二所评价的“‘嗷嗷叫’是奇文”?请结合文本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小题。
孙礼,字德达,涿郡容城人也。太祖平幽州,召为司空军谋掾。初丧乱时,礼与母相失,同郡马台求得礼母,礼推家财尽以与台。台后坐法当死礼私导令逾狱自首径诣刺奸主薄温恢恢嘉之具白太祖各减死一等稍迁荥阳都尉。鲁山中贼数百人,保固险阻,为民作害;乃徙礼为鲁相。礼至官,出俸谷,发吏民,募首级,招纳降附,使还为间,应时平泰。从大司马曹休征吴于夹石,礼谏以为不可深入,不从而败。迁阳平太守,入为尚书。明帝方修宫室,而节气不和,天下少谷。礼固争,罢役。时李惠监作,复奏留一月,有所成讫。礼径至作所,不复重奏,称诏罢民,帝奇其意而不责也。帝猎于大石山,虎趋乘舆,礼便投鞭下马,欲奋剑斫虎,诏令礼上马。明帝临崩之时,以曹爽为大将军,宜得良佐,于床下受遗诏,拜礼大将军长史,加散骑常侍。礼亮直不挠,爽弗便也,以为扬州刺史,加伏波将军,赐爵关内侯。吴大将全琮帅数万众来侵寇,礼躬勒卫兵御之,犯蹈白刃,奋不顾身,贼众乃退。诏书慰劳,赐绢七百匹。礼为死事者设祀哭临,哀号发心,皆以绢付亡者家,无以入身。匈奴王刘靖部众强盛,而鲜卑数寇边,乃以礼为并州刺史,加振武将军。往见太傅司马宣王,有忿色而无言。宣王曰:“卿得并州,少邪?今当远别,何不欢也!”礼曰:“礼虽不德,岂以官位为意邪?本谓明公齐踪伊、吕,匡辅魏室,上报明帝之托,下建万世之勋。今社稷将危,天下凶凶,此礼之所以不悦也。”因涕泣横流。宣王曰:“且止,忍不可忍。”爽诛后,入为司隶校尉。嘉平二年薨,谥曰景侯。
(节选自《三国志•孔礼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台后坐法当死/礼私导令逾狱自首/径诣刺奸主簿温恢/恢嘉之/具白/太祖各减死一等/
B.台后坐法当死/礼私导令逾狱自首/径诣刺奸主簿温恢/恢嘉之/具白太祖/各减死一等/
C.台后坐法当死/礼私导令逾狱/自首径诣刺奸主簿温恢/恢嘉之/具白太祖/各减死一等/
D.台后坐法当死/礼私导令逾狱/自首径诣刺奸主簿温恢/恢嘉之/具白/太祖各减死一等/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太祖,文中指魏武帝曹操。他是太尉曹嵩之子,代汉称帝,是曹魏的奠基者。
B.幽州,古代行政区划,以幽州突骑闻名古史。魏晋时期度为公孙瓒所占据。
C.尚书,我国古代政府官名,东汉时一度成为对君主负责总揽政令的首脑。
D.谥,通常是指具有评价意义的,用来高度概括一个历史人物生平的称号。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孙礼重义轻财,知恩图报。马台帮助他找到动乱时失散的母亲,他把家财全部给了马台;后马台犯法当死,他放走马台,然后去见上级顶罪。
B.孙礼治理有方,平定贼寇。他任鲁相时,拿出俸禄征发吏役百姓,悬赏贼寇首级,招揽想要降附的人,让他们回去查探情况,不久就平定了贼寇。
C.孙礼体恤百姓,忠于君主。明帝修建宫殿时全国粮食歉收,孙礼极力争取,终使明帝免去百姓的劳役;打猎时,老虎扑向明帝,他仗剑护驾。
D.孙礼作战勇猛,担当国任。吴军进犯,他率兵抵御,奋不顾身;在匈奴王刘靖的部队强大、鲜卑多次进犯边界的情况下,他被朝廷委以重任。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从大司马曹休征吴于夹石,礼谏以为不可深入,不从而败。
(2)礼为死事者设祀哭临,哀号发心,皆以绢付亡者家,无以入身。
14.孙礼在将任职并州、向太傅司马宣王辞行时,为什么脸上有怒色?(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
柳宗元
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
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
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注]①本诗作于柳宗元被贬永州之时。西园位于作者永州愚溪住宅以西。②泠泠:形容声音清越。③楹:房屋的柱子。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歌首句强调环境非常寂静,连露水滴落的细微声音也听到了。用“闻”字,是有意把细腻的感觉显示出来。


展开余下试题B.颔联运用视听结合的手法写景,文代了在一轮寒月从东岭升起的傍晚时分,潇潇疏竹下有泠泠的水声,点染出种幽清的意境,令人有夜凉如水之感。
C.“石泉远逾响”,看来难以理解,然而这个“逾”字,运用以动衬静的手法,更能显出四野的空旷和寂静。
D.本诗构思新巧,诗人抓住在静夜中听到的各种细微的声响来进行描写,以有声写无声,即事成咏,随景寓情。
16.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情怀?(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短歌行》中借用《管子•形势解》中的句子以高山大海比喻自己广纳天下贤才的壮志和胸襟的名句是“ , 。”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回忆南朝宋武帝刘裕当年北伐功业与气势,表现词人无限景仰的两句是“ , 。”
(3)《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表现词人凭吊英雄人物,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只好以一杯清酒祭月的诗句是:“ , 。”
第II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随着网上购书与数字化阅读越来越方便,实体书店遭遇了来自多方面的压力,在
中艰难生存着。近年来,火爆的楼市使得房屋租金也 ,实体书店销售面积较大,房租的上涨切实增加了经营成本。在数字化的时代, ,更多读者成为数字原住民,不仅消费方式数字化,而且阅读方式也数字化,这样的变化对整个图书销售行业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实体书店用什么留住读者?一些书店经营者 ,更新经营理念,创新发展模式:打造最美书店、尝试24小时不打烊、开启书店住宿新模式邀你与书同眠……一时间,新型书店 。国家也出台了免收营业税等措施,从政策上扶持实体书店。根据全国图书产业监测数据显示,实体书店营业额从2015年开始以每年79%的速度发展着。转型后的实体书店正在迈进春天。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风雨飘摇 水涨船高 改弦易辙 层出不穷
B.朝不保夕 水涨船高 改头换面 层出不穷
C.风雨飘摇 随波逐流 改弦易辙 与时俱进
D.朝不保夕 随波逐流 改头换面 与时俱进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根据全国图书产业监测数据显示,实体书店营业额从2015年开始以每年7%的速度发展着。
B.根据全国图书产业监测数据显示,实体书店营业额从2015年开始以7%的速度每年增长着。
C.全国图书产业监测数据显示,实体书店营业额从2015年开始以7%的速度每年发展着。
D.全国图书产业监测数据显示,实体书店营业额从2015年开始以每年7%的速度增长着。
20.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过去那种去书店购书、与书相遇的生活方式已改变了读者
B.过去与书相遇、去书店购书的读者的生活方式已发生改变
C.过去读者去书店购书、与书相遇的生活方式已经发生改变
D.过去那种与书相遇、去书店购书的生活方式已改变了读者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11分)
21.仿照下面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6分)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万丈高楼平地起,道出了打好基础的真谛。
材料:
心境 复习 谦逊
不管风吹浪打 温故可以知新 虚心使人进步
虚怀若谷 心如止水 查缺补漏 不耻下问 充耳不闻 亡羊补牢
22.扩展下面的语句,要求使用两种以上的修辞手法,并保持原意。(不少于100个字)(5分)
秋叶满天飞舞,每一片落叶都是一个生命的结束,同时又是另一个生命的开始。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近期,“躺平”这个词火遍整个网络,引起各种各样的讨论,甚至衍生出大量段子和表情包。面对着学业的压力、工作竞争压力、过高的房价以及快节奏生活方式等社会现实,许多人选择了“躺平”。生活中,“躺平”表现为不焦虑、不担心、不奢望,没有太多的需求,对生活没有什么想法和目标工作中,“躺平”意味看没有上进心、没有什么目标感、每天就是完成任务即可。
“躺平”貌似是一种个人选择,而实际上,它对于个人、社会乃至国家危害巨大。对于“躺平”现象,你怎么看?
请以“莫让‘躺平’误了你的人生”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
1. D (A 项见材料一第二三段。历史对今天存在着巨大影响,中国人行事,总愿意从历史经验找到方法与理论依据。 B 项的表述太过绝对化了,原文为“绝对不是简陋的西方话语所能描述的”,“不是西方过分简约的概念可以概括的”。 C 项是对“百国之和”的望文生义,百国之和的“百国”指我国众多民族,“和”则指民族凝聚力和宏观整合力。)
2. D (原文为:“国家被赋予了远超传统民族国家的权威和合法性。”选项变为民族国家不具备权威和合法性。)
3. C( A、B、D三项涉及的国家皆为民族矛盾中的国家,属于民族型国家;C项指文人心目中的百国之和、命运共同体,维护的是文明的统一性,所以更多的具有“文明型”国家意识。)
4. 【参考答案】①作者先介绍民族国家的由来,引出中国兼有文明国家与民族国家双重身份;②接着引用不同学者的言论,从历史传承的角度揭示中国成为文明国家的原因;③最后分析文明国家身份认知对于中国的意义。(4 分,第①点 2 分,②③点各 1 分。)
5. 【参考答案】 小张的第一重身份是满族人,这是他的民族身份,体现了多民族国家的内部差异性; ②小张的第二重身份是炎黄子孙、龙的传人,这是他的文化名片,这是基于文化传统、文化背景的身份认知,这体现了我们国家的民族凝聚力和宏观整合力。 ③小张的自我介绍是对自己的身份的自我认知,体现了他的身份认同与责任意识——多民族国家普通国民对文明统一性的维护。(每点 2 分,答二点及以上4 分。)
6.D【解答】“早有辞职离开此地的打算”错误,这一点在原文看不出,文中只是说“他要离开这个地方。插手别人的家事从而导致别人媳妇跑丢了,他已背负着千夫所指的罪名,解释不清,不可说服”,看不出他早有辞职离开的想法。
7.A【解答】“以玉旺为主人公”错误,这篇文章的主人公是扶贫干部李发康,要反映的也是扶贫问题,所以这篇小说是围绕李发康被革职到更正处理并希望他回归以及最后在工地干活这一经历行文构思,展现扶贫脱贫工作的艰辛。
8.①“嗷嗷叫”是玉旺带回的扶贫母猪及小猪的叫声,代表了农村的生机与希望;②“嗷嗷叫”是李发康扛水泥的叫声,是其工作艰辛劳累的体现,也是性格坦然豁达的写照;③“嗷嗷叫”是读者阅读后的反应,幽默地体现了读者对精彩小说的兴奋,欣赏与赞扬。(每点2分,答三点6分。)
9.①主旨(思想内容)丰富厚重:既写出农村的脱贫致富,落后社会风气的扭转,又表现出脱贫工作的艰辛,扶贫干部的委屈。②结尾巧妙
标签: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上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辽宁省沈阳”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68]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