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模拟卷

阅读:120  2021-11-14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20]
天津市第三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10月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
天津市第三中学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
高三年级阶段性测试试卷
语文

(2021.10)
第I卷 选择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14题,每题3分,共42分)
1. (天津)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散文能够真正地见出一位作家的个性和______。阅读散文,我们能体会到鲁迅的_____,冰心的_____,梁实秋的幽默机智,丰子恺的清雅淡泊。“情”是散文的命脉和灵魂,对于散文的“情”来说,真挚_______。
A. 情趣 冷峻深沉 温和娴雅 至关重要 B. 情趣 冷峭阴沉 冲淡平和 至关重要
C. 情调 冷峭阴沉 温和娴雅 举足重要 D. 情调 冷峻深沉 冲淡平和 举足重要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情趣”的意思是“性情志趣,情调趣味”;“情调”的意思是“思想感情所表现出来的格调,事物所具有的能引起人的各种不同情感的性质”。
这里是说散文能体现作家的个性和他的志趣、性情,应用“情趣”。
“冷峻深沉”的意思是“冷酷严峻,沉着而严肃”;“冷峭阴沉”形容寒气逼人或态度严峻,话语尖刻。
“阴沉”带有贬义色彩,此处形容鲁迅,应选“冷峻深沉”。
“温和娴雅”指态度温和,文雅(多形容女子);“冲淡平和”的意思是谦虚、淡泊,心态平和。
这里指冰心的人品和文品,应选择“温和娴雅”。
“至关重要”指相当重要,是解决问题时的关键点;“举足轻重”指处于重要地位,一举一动都足以关系到全局。前者的语义比后者重。
与题干中“命脉和灵魂”地位相符的只能是“至关重要”。
故选A。
2.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中,连那些科班出身的经济学博士都被赶出华尔街,到地铁卖热狗去了,何况他这个半路出家的?
B. 在外打拼数十年后,他回到了家乡,用省吃俭用的结余捐建了一所希望小学,为发展当地的教育事业奉献了拳拳爱心。
C. 长期以来,杀虫剂、除草剂、增效剂等各种农药所导致的污染,严重侵害着与农业、农村、农民息息相关的城市环境与市民生活。
D. 在热心公益蔚然成风的今天,百名青年在某市首届成人礼活动中,以无偿献血作为自己成长的见证,体现了当代青年的责任感。
【答案】B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此类题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及词语的意思来辨识,然后做出判断。A项,何况,是指用反问的语气表达更进一层的意思,根据句意判断,使用正确;B项,结余,指结算后的剩余,该词不能指节约下来的东西;C项,息息相关,形容彼此的关系非常密切,符合句意;D项,蔚然成风,指一件事情逐渐发展盛行,形成一种良好风气。使用正确。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3.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市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经市政府批准,从2019年5月1日起正式 。
(2)为加快推进麻城市创新 先导区建设,该市着力破解阻碍创新发展的瓶颈。
(3)市财政局通过集中培训的措施,让操作人员理解和 财政业务,提高了操作技能。
A. 施行 试验 熟习 B. 实行 实验 熟悉
C. 施行 实验 熟习 D. 实行 试验 熟悉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浏览完整试题“实行、施行”,都是动词,都有“行动、做”的意思。前者偏重于用实际行动去做,后者指推行、使事情开展起来。此处是说一种规定的推行,应选“施行”。
“实验、试验”,都是动词,都有“实际做”的意思。前者指为了检验某种科学理论或假设而进行某种操作或从事某种活动,后者指为了察看某事的结果或某物的性能而从事某种活动。此处是指城市建设活动,应选“试验”。
“熟悉、熟习”,都能做形容词和动词。前者指知道得清楚、详细,应用范围广,可以用在人、事、物上;后者指熟练地掌握或了解很深刻,应用范围窄,一般用在业务、学问、技术操作上。此处是说业务操作,应选“熟习”。
故选A。
4.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①因整体拆除会带来粉尘污染等问题,相关部门邀请休闲、餐饮企业 ,将原本的老旧厂区变为新型街区。
②一本好书可以让人学到很多的知识, 受益匪浅。一本坏书则会把你推向万丈深渊,让人后悔不已。所以选书就好比吃饭,吃饭时要“择优”,选书也要“择优”。
③电动三轮车被撞后一时失控,又 撞向路边一辆正等着过马路的电动车,结果导致电动车倒地,女车主受伤。
④祥林嫂讲起阿毛 故事,打动了很多妇女的心,她们 伤感,落泪。
A 入驻 因而 径自 无不
B. 入住 因而 径直 不无
C. 入住 从而 径自 不无
D. 入驻 从而 径直 无不
【答案】D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正确辨析实词、虚词的能力。入驻:进入;进去,驻留;长期进入,并待在某个区域;加入,被指定及确定加入。多用于表示部队或机构等团体公务行为。入住:住进去。句①中搭配使用的对象是“休闲、餐饮企业”,应选“入驻”。 因而:连词,表示结果。 从而:连词,上文是原因、方法等,下文是结果、目的等。句②中说因为好书能让人学到知识,所以人受益匪浅,前后是因果关系,应选“从而”。径自:副词,表示自己直接行动。径直:副词,表示直接向某处前进,不绕道,不在中途耽搁;副词,表示直接进行某件事,不在事前费周折。句③写的是电动车失控,没有绕道就向某处前进,故选“径直”。无不:副词,没有一个不,表示没有例外。不无:动词,不是没有;多少有些。句④写祥林嫂讲的故事打动了很多妇女的心,让她们伤感,落泪,应选“无不”。 故选D。
5.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具有自动化生产,智能识别和系统操控等功能的工业机器人,正成为国内不少装备制造提高生产效率,解决人力成本上涨的利器。
B. 如何引导有运动天赋的青少年热爱并且投身于滑雪运动,从而培养这些青少年对滑雪运动的兴趣,是北京冬奥申委正在关注的问题。
C. 对南极地区海冰融化现象在南极上空大气运动过程的认识,就必须扩大科学考察区域,加强科研观测精度,改进实验设计方法。
D. 各级各类学校应高度重视校园网络平台建设,着力培养一批熟悉网络技术,业务精湛的教师,以便扎实有效地开展网络教育教学工作。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A.成分残缺,“装备制造”后加上“企业”。
B.语序不当,先“培养兴趣”,进而“热爱并且投身”。
C.成分残缺,“对……的认识”介宾短语只能作状语而不能作主语,与“就必须……”逻辑上不成立,可在“就必须扩大科学考察区域……”前添加“要深化”;“加强科研观测精度”,动宾不搭配,可以改为“提升科研观测精度”或“加强科研观测”。
故选D。
6. 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2015年3月1日正式实施了《湖北省全民阅读促进办法》,是我国首部关于全民阅读的地方政府规章,普通人的阅读权益因此获得了法律保障。
B. 近年来,生态保护意识渐入人心,所以当社会经济发展与林地保护管理发生冲突时,一些地方在权衡之后往往会选择前者。
C. 2014年底,我国探月工程三期“再人返回飞行”试验获得成功,确保嫦娥五号任务顺利实施和探月工程持续推进莫定坚实基础。
D. 对血液和血液制品进行严格的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确保用血安全,是防止艾滋病通过采血与供血途径传播的关键措施。
【答案】D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A项,谓语动词“是”缺少主语,将“实施了”改为“实施的”还原主语即可。B项,不合逻辑,将“前者”改为“后者”。C项,句式杂糅,“确保……推进”和“为……奠定坚实基础”两种句式杂糅。
点睛:结构混乱是常见的病句类型,有句式杂糅、暗换主语和中途易辙等几种,句式杂糅表现为把表示同一个意思的两种说法糅合到一起,中途易辙主要表现在前面的句子没有表述完整,后面又出现的新的陈述对象,暗换主语表现为句子前面没有主语,而前句的主语不能作该句的主语。此题选项C“确保……”和“为……奠定坚实基础”两个句式杂糅造成结构混乱。
7.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英国政府计划从今年9月开始,推行4到5岁幼童将接受语文和算术能力的“基准测验”,此政策遭到了教师工会的强烈反对。
B. 一种观念只有被人们普遍接受、理解和掌握并转化为整个社会的群体意识,才能成为人们自觉遵守和奉行的准则。
C. 批评或许有对有错,甚至偏激,但只要出于善意,没有违犯法律法规,没有损害公序良俗,我们就应该以包容 心态对待。
D. 今年5月9日是俄罗斯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有近3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领导人参加了在莫斯科红场举行的阅兵式。
【答案】C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病。先抓典型的语病标志,比如两面词、判断词、并列动词;然后压缩句子,保留主干,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A.删除“将”;“推行”缺少宾语,可在“‘基准测验’”后加“的政策”。B.应将“接受、理解和掌握”改为“理解、接受和掌握”。D.应在“70周年”后加“纪念日”;表意不明,“有近3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领导人”有歧义,可改为“有来自近3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领导人”。
【考点定位】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本题主要考查结构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比如A项,因句首有介词,而后面句子 开头也并非是名词或代词,故句子缺少主语;“推行”缺少宾语,可在“‘基准测验’”后加“的政策”。B项,经过压缩即可发现,应将“接受、理解和掌握”改为“理解、接受和掌握”。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对逻辑概念方面的不协调,可以凭事理推断。如D.应在“70周年”后加“纪念日”;表意不明,“有近3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领导人”有歧义,可改为“有来自近3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领导人”。注意题干的要求,究竟选择的是有语病还是无语病的一项。


展开余下试题8.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A. 除了驾驶员要有熟练的驾驶技术、丰富的驾驶经验外,汽车本身的状况,也是保证行车安全的重要条件之一。
B. 帮助家境不好的孩子上大学,是我们应该做的,况且这孩子各方面都很优秀,我们一定要帮助她圆大学梦。
C. 说到人才培养,人们往往想到要学好各门课程的基础理论,而对与这些理论密切相关的逻辑思维训练却常常被忽视。
D. 这部影片讲述了一个身患重病的工人的女儿自强不息、与命运抗争的故事,对青少年观众很有教育意义。
【答案】B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A项,不合逻辑,应是“驾驶员除了”;C项,主客颠倒,去掉“被”,应是“人们对训练忽视”;D项,表意不明,“一个身患重病的工人的女儿”有歧义。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二、(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众所周知,西汉时期形成的丝绸之路是一条商品贸易之路,东起汉代都城长安(今西安),西至古罗马,全程六千四百四十公里,是一条______的商道。在过去的一千多年里,人们用脚力、驮马运送着沿途各地的商品用以交换,以此来满足彼此的生活需求;与此同时,沿途各国各族的人们也交流着彼此的生活文化信仰和思想。因此,( )。
在这条路上,商品______是最主要的角色。在那时,发达的丝织业是中国的一大特色,在很多地方一度达到家家养蚕、户户纺织的地步。这些______的原料或成品,曾是罗马人、埃及人______的奢侈品。在这条丝路上,商人们把美丽的中国丝绸远往西方的同时,将西方国家特产的名贵香料运到中国,比如郁金香、迷迭香、安息、乳香等。一切令这个东方大国所迷醉的芳香,通过漫长的旅途,逐渐走入中国人的生活。这些便是魏文帝曹丕在《迷迭赋》中所感叹的“越万里而来征”的异城芬芳。
9.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名副其实 的确 美轮美奂 钟爱
B. 名不虚传 诚然 美轮美奂 喜欢
C. 名不虚传 的确 琳琅满目 喜欢
D. 名副其实 诚然 琳琅满目 钟爱
10. 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 不过在中国,文字里有一个“秋士”的成语。
B. 今晚若有采莲人,这儿的莲花也算得“过人头”了。
C. 有几个“慈样”的老板到菜场去收集一些菜叶,用盐一浸,这就是她们难得的佳肴。
D. 她们的身体,已经以一种奇妙的方式给了叫做“带工”的老板。
11.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这条路在那个时期便让世界格局发生了改变,也担起了东西方文化与商品交流的重任
B. 那个时期的这条路便担起了改变世界格局的重任,让东西方文化与商品相互交流起来
C. 这条路在那个时期便担起了东西方文化与商品交流的重任,让世界格局也发生了改变
D. 那个时期的这条路便让东西方文化与商品相互交流起来,担起了改变世界格局的重任
【答案】9. D 10. B 11. C
【解析】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第一空,名副其实:名声或名义和实际相符;名不虚传:传出的名声不是虚假的。
语境强调丝绸之路是事实上的商道,故选“名副其实”。
第二空,的确:真实,确实。诚然:确实、实在。
语境强调在丝绸之路上商品是最主要的角色,并非强调真实性,故选“诚然”。
第三空,琳琅满目:比喻美好的事物很多;美轮美奂:原本形容建筑物雄伟壮观、富丽堂皇。也形容装饰、布置等美好漂亮。
语境强调多,故选“琳琅满目”。
第四空,钟爱:特别疼爱,非常喜爱;喜欢:特别爱。
语境强调喜爱的程度更深,故选“钟爱”。
故选D。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文中的引号表示引用。
A.表示强调;
B.表示引用;
C.表示反语;
D表示特指。
故选B。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之语句复位的能力。
“这条路”紧承前文的“丝绸之路”,且“担起……重任”“让……改变”构成递进关系。
故选C。
(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100年前的中国,外受帝国主义列强百般欺凌,内遭北洋军阀黑暗腐朽统治,中华大地山河破碎、______。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西方列强把持的巴黎和会,悍然要求将德国在中国山东攫取的利益转让给日本。消息传来,群情激愤,久积在中国人民心中的怒火,率先在青年学生中喷发了。
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学等13所北京高校3000余名学生高喊“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的口号走上街头,为拯救民族危亡______,中国近代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五四运动轰轰烈烈地爆发了。运动浪潮迅速席卷全国,一时间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全民族高涨的爱国热情,在沉沉黑夜中,点燃了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希望火种。从此,中国革命翻开新的篇章,中国历史进入新的阶段。
五四运动是以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参与、一批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爱国革命运动,开始了民族复兴的新的起点。1840年以后的中国,积贫积弱,战乱不已,水深火热,不断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沉沦。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为救国救民______,但种种尝试均以失败告终。即使是结束了几千年封建统治的辛亥革命,仍然没有改变中国的命运。毛泽东说:“五四运动的杰出的历史意义,在于它带着为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这就是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国主义和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封建主义。”这种彻底的革命姿态,使得五四运动在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性任务中具有______的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从此,中国革命事业开始迎来从失败到胜利的伟大转折,之后的百年间,( )。
12.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五风十雨 奔走呼号 前仆后继 继往开来
B. 五风十雨 奔走相告 前赴后继 承前启后
C. 风雨如磐 奔走相告 前仆后继 继往开来
D. 风雨如磐 奔走呼号 前赴后继 承前启后
13. 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五四运动是以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参与、一批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爱国革命运动,开始了民族复兴的新的征程。
B. 五四运动是以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参与、一批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爱国革命运动,开启了民族复兴的新的起点。
C. 五四运动是以一批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参与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爱国革命运动,开启了民族复兴的新的征程。


展开余下试题D. 五四运动是以一批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参与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爱国革命运动,开始了民族复兴的新的起点。
14.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虽然仍有曲折和反复,但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的指引下,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真正走上了一条光明之路,走向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锦绣前程
B. 虽然仍有曲折和反复,但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的指引下,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走向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锦绣前程,真正走上了一条光明之路
C. 因为仍有曲折和反复,所以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的指引下,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走向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锦绣前程,真正走上了一条光明之路
D. 因为仍有曲折和反复,所以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的指引下,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真正走上了一条光明之路,走向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锦绣前程
【答案】12. D 13. C 14. A
【解析】
【分析】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五风十雨:形容风调雨顺。风雨如磐:形容风雨极大。根据语境,此处是指国家处于风雨飘摇的危机之中,而不是风调雨顺,故选“风雨如磐”。
奔走呼号:边奔跑,一边喊叫,形容为办成某事而到处宣传,以争取同情和支持。奔走相告:形容人们听到或看到特别使人振奋或担心的事,迅速地互相转告。从语境来看,学生们是为了宣传救国存亡而到处宣传,并没有什么振奋或担心的消息,也不是转告之意,故选“奔走呼号”。
前仆后继:前面的人倒下了,后面的人继续跟上去。英勇斗争,不怕牺牲。前赴后继:前面的人上去,后面的人就跟上去。形容奋勇前进,连续不断。语境中并没有“牺牲”之意,主要强调“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仁人志士连续不断地努力,故选“前赴后继”。
继往开来:继承前人的事业,开辟未来的道路。承前启后:承接以前(过去)的,开创今后(未来)的。根据语境,“五四运动”“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国主义和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封建主义”,不是“继往”,而是“承前”;故选“承前启后”。
故选D。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画线句问题有二,一为语序不当,“以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参与、一批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语序不当,应该先说“先锋”,再说“共同参与”,排除AB。
二为搭配不当,“开始……新的起点”无法搭配,应该是“开启……新的征程/起点”,排除D。
故选C。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根据语境,“曲折和反复”与“走上了一条光明之路”之间是转折关系,不是因果关系,排除CD。
对比AB两项,“真正走上了一条光明之路,走向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锦绣前程”中,“走上”道路应该在前,只有走上道路,才能“走向”前程,排除B。
故选A。
第II卷 非选择题(共6题,共58分)
二、(20分)
15. 默写。
(1)___________,悠悠我心。《短歌行》
(2)人生如梦,___________。《念奴娇•赤壁怀古》
(3)_________,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
(4)吾尝终日而思矣,_________。《劝学》
(5)_________,渺沧海之一粟。《赤壁赋》
(6)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_________。《赤壁赋》
(7)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_________。《赤壁赋》
(8)吾师道也,_________?《师说》
(9)曾子曰:“_________,任重而道远。《论语》
(10)颜渊问仁。子曰:“_________。一日克己复礼,_________!《论语》
(11)_________,先治其国。《大学之道》
(12)自伐者无功,_________。《老子》
(13)为之于未有,_________。《老子》
(14)《梦游天姥吟留别》最能体现作者性格(或主旨)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
(15)《沁园春•长沙》引起诗人对往昔生活回忆的过渡句:_________,_________。
(16)《登高》中用落叶和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青青子衿 ②. 一尊还酹江月 ③.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④.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⑤. 寄蜉蝣于天地 ⑥. 侣鱼虾而友麋鹿 ⑦. 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⑧.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⑨. 士不可以不弘毅 ⑩. 克己复礼为仁 ⑪. 天下归仁焉 ⑫.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 ⑬. 自矜者不长 ⑭. 治之于未乱 ⑮.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⑯. 使我不得开心颜 ⑰. 携来百侣曾游 ⑱.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⑲. 无边落木萧萧下 ⑳. 不尽长江滚滚来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衿、酹、臾、蜉、麋、瞬、弘、矜、摧、携、稠、萧”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
四、
16. 下面的文段在语言表达方面有四处问题,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①近年统计数据显示,②中国有超过35%左右的粮食没有被充分利用,而是被浪费掉了。③2018年,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和世界自然基金会联合发布《中国城市餐饮食物浪费报告》显示,④中国餐饮业人均食物浪费量为每人每餐90克,⑤浪费率为11.7%;⑥此外,大型聚会浪费率则达38%。⑦俗话说,人无俭不立。⑧不仅勤俭节约是一种生活习惯,更体现着一个人的道德修养。⑨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在全社会制造浪费可耻、节约光荣的氛围。
【答案】(1)语句②,“超过35%左右”中“超过”和“左右”删除其中一个。
(2)语句③,“发布《中国城市餐饮食物浪费报告》显示”中“发布”后加“的”。
(3)语句⑧,“不仅”放在“勤俭节约”后。
(4)语句⑨,“制造……氛围”改为“营造……氛围”。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语段中的病句可通过以下方法筛选正确答案:一读,通读语段,是查找病句的前提;二找,认真分析,查找病因,看有没有语序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表意不明和不合逻辑;三改,针对病因,对症下药,进行删、补、换、移,修改病句;四查,对修改后的句子进行校对阅读,看是否通顺、句意准确。
语句②,不合逻辑,“超过35%左右”, 自相矛盾,将“超过”和“左右”删除其中一个。
语句③,结构混乱,“发布《中国城市餐饮食物浪费报告》显示”中两个动词谓语,句式杂糅,“发布”后加“ ”,让“《中国城市餐饮食物浪费报告》”作主语,“显示”作谓语,其后三个分句共同作宾语。或者删掉“显示”,“2018年,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和世界自然基金会联合发布(了)《中国城市餐饮食物浪费报告》”,主谓宾成分完整单独成句,其后三个句子也是语法独立的句子。
语句⑧,“不仅勤俭节约……更体现……”,语序不当,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天津市第三”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20]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