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期中试卷
阅读:94 2021-11-15
标签:
统编版
高二
期中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4]
陕西省安康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安康市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
语 文
本试卷共8页。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著名科学家李政道倡导、中华国际科学交流基金会发起下,“科学与艺术委员会”成立了。这一委员会以科学与艺术融合、推动科学与艺术繁荣发展为使命,得到了科学家、艺术家的大力支持和响应。
法国作家福楼拜说过,科学与艺术总是在山顶重逢。古希腊艺术家根据数的规律,赋予艺术品比例上美的和谐。例如,黄金分割比例是西方古典主义美学的基石,到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将其体现为光影、焦点透视、人体解剖学等科学原理和写实技法,从达·芬奇的许多机械发明手稿中就能看到科学与艺术完美结合的影子。无论是科学教育领域所提倡的STEAM(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学)教育理念,还是艺术领域对艺术和技术结合的诸多尝试,都是在同源中寻找更多交叉与融合的可能性。
在科学教育中,科学与艺术的结合要扎扎实实地进行实践与尝试。尤其在自然科学类博物馆,积极开展基于真实情境下的科学与艺术融合的体验,从审美和艺术层面扩大科学教育的影响。如上海科技馆联合多家博物馆、高校科研院,共同主办了“一带一路”科技文化展之“青出于蓝——青花瓷的起源、发展与交流”展。该展览不仅呈现了青花瓷的发展脉络、文化内涵、艺术鉴赏等,同时关注了青花瓷制瓷与科学研究的发展,为公众呈现了科学与艺术交融的“青花盛宴”。又如,中国科技大学梁琰老师拍摄了《美丽化学》系列视频,从艺术角度阐释了科学之美,让更多孩子在科学启蒙阶段就爱上化学。还有一些艺术家与科学家、音乐家合作,把气象数据改编成乐谱进行表演,用数据可视化的艺术方法呼吁人们关注气候变化。
要融合普及,更要加大投入支持。近几年,国家对各类博物馆的投入力度很大,但是博物馆的教育服务和人才培养还没有跟上步伐。当前博物馆教育进行科学与艺术的融合,最大瓶颈就是缺少一批既能准确传递知识,又能跨界融合、引导公众去动手、理解和体悟的教育人员。因此,相关部门首先要加大对博物馆教育人员、展示设计人员的培训和培养,帮助他们打破科学与艺术之间思维惯性的屏障;其次,博物馆要积极争取各类社会资源,开展各种跨界合作,打开博物馆教育的新视野;最后,博物馆应积极发展覆盖高端人才的专业化师资队伍,弥补现有人才队伍的短板。
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也让喜爱的人参与跨界的事。例如,中国科学院的张双南教授除了给研究生讲授高能物理方面的专业课程,还开设了《科学方法与美学》课程,备受欢迎。博物馆就应该积极寻找这样的跨界科学家,用专业与热情弥补不足、放大长处。可以说,避免博物馆展示的同质化,尝试与艺术家、科学家和优质社会机构的跨界合作,不失为自然类博物馆展示创新的一大趋势。
(摘编自宋娴《让科学与艺术跨界融合》)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浏览完整试题
A.“科学与艺术总是在山顶重逢”在文中实际指科学与艺术之间存在一种融合、促进的关系
B.黄金分割比例、达·芬奇的许多机械发明手稿都属于艺术领域对艺术和技术结合的尝试。
C.科学与艺术融合恰当就可以用直观生动的艺术方法呈现科学,更容易让人们理解和接受。
D.博物馆要进行创新,必须让科学家与艺术家进行合作,从而参与到博物馆教育服务工作中。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的第一段以“科学与艺术委员会”的成立交代了背景,引出相关论题;第二段则进行举例阐释。
B.文章举青花瓷展、《美丽化学》视频的例子支撑了科学与艺术的结合要进行实践与尝试的论点。
C.文章最后一段提出观点后再用具体事例进行佐证,并为博物馆的发展指出了比较合理的方向。
D.文章后三段提出解决方法,论证了本文的中心论题—博物馆中的科学与艺术的融合,思路清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相关部门要加大对博物馆教育人员的培训和培养,是因为他们无法打破思维惯性的屏障。
B.博物馆寻找跨界科学家,既能满足部分人才的兴趣,又能避免展示同质化,推动创新发展。
C.近几年,国家为促进科学与艺术的融合,加大了对各类博物馆的社会资源投入、人才培养。
D.作者认为科学领城和艺术领城有共通之处,在融合过程中,科学是基础,艺术是锦上添花。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和医疗保健的发展,我国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有很大的提高。2019年,我国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为77.3岁,比2018年的人口平均预期寿命高出1.51岁。根据相关数据显示,按照中国当前退休方案,预计到2022年,达到退休年龄人口将达到3.08亿,占总人口的18.17%,到2050年,退休人口总量将超过4亿,占总人口30%以上。
全球大多数国家退休年龄是65岁、67岁,日本还想调整到70岁退休,美国也是到了65岁才算正常退休。退休政策制定之初,我国人口平均寿命较低,退休年龄平均不到55岁,可以说是全世界退休最早的国家之一。但由于近年来我国老龄化规模较大、速度较快,以往实行的退休政策已经无法适应目前劳动力人口比重的变化。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实施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的政策,以渐进的方式推行延迟退休年龄政策。
(摘编自《延迟退休势在必行》)
材料二: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游钧表示,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这是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出发作出的一个重大决策,有利于我国人力资源的充分利用,推动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也有利于增强社会保障制度的可持续性,更好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
从国际上来看,延迟退休年龄是世界各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普遍做法。近几十年来,多数国家都不同程度提高了退休年龄,世界主要经济体的退休年龄普遍都在65岁以上。
游钧介绍,目前人社部正会同相关部门在研究具体的改革方案,在方案的研究制定过程中,将会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充分吸收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凝聚社会共识,要取得最大的公约数,确保方案科学可行、平稳实施。
(摘编自《延迟退休要来了 人社部权威回应》)
材料三: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按照“小步调整、弹性实施、分类推进、统筹兼顾”等原则,逐步延迟法定退休年龄,促进人力资源充分利用。专家表示,延迟退休改革不会“一步到位”,也不会搞“一刀切”,将区分不同群体,采取适当节奏、稳步推进、逐步到位。
专家表示,所谓“小步调整”,是指延迟退休改革采取渐进式改革,每年延迟几个月或每几个月延迟1个月,节奏总体平缓。对于年轻劳动者,延长的幅度会大一些,但距离退休的时间较长,有很长的调整期和适应期。
此外,“弹性实施”意味着延迟退休不会搞“一刀切”,而是要增加个人自主选择提前退休的空间。专家指出,不同职业群体、不同岗位的就业稳定性和工作强度以及个人身体状况、家庭需求和价值追求存在差异,由此产生的诉求各不相同。延迟退休改革,应该充分考虑这种多元化需求。
专家表示,退休涉及经济社会方方面面,因此延迟退休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统筹谋划、协同推进。延迟退休改革也会带来一些新的机遇、问题和挑战,需要有相应的配套措施及时跟进。
分析指出,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是适应人均预期寿命延长、受教育年限延长,以及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必然选择。改革是必然的,但过程依然是审慎的,历经多年研究论证,旨在寻求不同群体利益的“最大公约数”,以及“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最佳平衡点,力求使延迟退休改革平稳落地、顺利实施,推动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摘编自《延迟退休改革充分考虑多元化需求寻求“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平衡点》)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现阶段我国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比以前有很大的提高,原因主要在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和医疗保健的发展。
B.因为我国最初制定退休政策时,人口平均寿命较低,所以成为了全世界退休最早的国家之一,平均不到55岁。
C.从国际上看,世界各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做法都是延迟退休年龄,而发达国家的退休年龄普遍在65岁以上。
D.相较于老年劳动者,年轻劳动者因为距离退休时间还长,延长的幅度虽会大一些,但有很长的调整期和适应期。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按照我国当前的退休方案,预计从2022年到2050年,我国达到退休年龄的占比和总数都会越来越高,老龄化现象也会越来越严重。
B.基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我国人社部会同相关部门广泛听取意见,凝聚社会共识,制定了实施递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政策。
C.为了逐步延迟法定退休年龄,促进我国人力资源充分利用,国家决定实行“小步调整、弹性实施、分类推进、统筹兼顾”的十六字措施。
D.根据最新的延迟退休政策,我国允许每个人根据自己职业特性、工作强度、身体状况、家庭需求和价值追求自主选择提前退休的年龄。
6.我国实施延迟退休政策势在必行,请联系材料简要概括实施的理由。(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余下试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小流放
鲁敏
租屋这间八九平米的暗厅,还兼作玄关、餐厅以及穆先生坐着胡思乱想的地方,现在已塞满水果、靠垫、雨伞、购物袋、外套、鞋盒、接线板等各种杂物。穆先生孤坐其中,感到空寂、荒无人烟,和奇特的背井离乡之感。
“老妈,明天要交120块,听力模拟光盘。”
“一张小光盘要上百块?几个同学合买了轮流听听好了。”
妻儿的对话,雨丝一样飘落到穆先生身上,却如小铁钉般扎疼,把他带回到真实中的小客厅。晚饭已经摆上桌子,升腾的水汽带着软绵绵的欺骗性——饭桌是房东的铝合金折叠桌,台面数处驳落,如烫伤的皮肤;餐具是几任租客的组合,粉红卡通加青花瓷加仿木纹;头顶上吸顶灯少了一只灯泡,亮的那只灰尘很厚。
之所以租房,是为了儿子初三这一年的中考冲刺,这里可节省上学放学路上的时间。本可租一个比这大一些、各方面条件好得多的房子,他们完全承担得起。
可妻子的理由似也不好反驳:“你以为是来度假?就是住到皇宫,这一年也过不了安生日子!我倒是希望能更苦一点!越吃苦越好,那样咱儿子就会——”妻子猛地咽下后半句,好像这是她与老天爷之间的一个重大交易,不可说破。
妻子这近乎愚昧的逻辑就此形成了一个道德基调,决定了他们租房生活因陋就简的清贫气息:一切的娱乐与消遣皆取消。钟点工辞了,晚报不订了,网络和有线都掐了,原来家养的两只龟、一缸锦鲤以及君子兰什么的,通通寄放到朋友家。妻子的衣着也一下倒退二十年,穆先生同样放弃了他的普洱、音响、按摩椅等。妻子还严格推行“禁声”政策,基本不与穆先生谈家常,就连拖地、洗衣、上厕所什么的她都蹑手蹑脚,像一个走在别人家的小偷——穆先生迷惑地观察她,她其实大可不必如此,外面楼道及隔壁的动静可都不小,狗叫、男人吐痰、哪家的孩子练长笛。可是他慢慢看出,这些夸张的克制与收敛,是妻子所努力的一部分,她正全力以赴地使整个租屋生活足够压抑足够沉闷,以便跟老天爷谈条件。
当然,真正的苦行僧是十四岁的儿子:iPad、篮球、滑板等碰也不碰,放学回来,除了吃饭,便自觉回房坐牢,勾着头苦干,连早上喝牛奶时也在记单词。妻子每见此景,既心疼,又像是赚了儿子一笔,暗中冲穆先生直努嘴,反让穆先生心里一阵别扭。
总之,在租屋,一家三口都只保有最低级的生活功能:吃喝、洗漱、睡觉。任何的情调或享乐,都乃滔天之罪。
这样,下班回家的穆先生,没着没落的简直像是与世隔绝了,又像是处于某种战乱或离奔,穆先生有些自恨,他赌气般地枯坐,像只空口袋,懈怠地听凭时间一秒一秒如妈蚁排着队从皮肤上爬过……要这样一直爬到明年六月吗?真安静哪,什么都停止了似的。夫妻关系、父子关系、母子关系,俭朴极了,像凑巧挤在同一屋檐下的一窝鸡。
小客厅依旧光线昏暗、孤独得像大海深处。妻子推搡他的肩膀,压抑着声调,对着他耳朵嘶叫:“嗳,碗没刷,芹菜也没拣,衣服也没收!我和儿子在外面跑了两个地方上了四小时课。你下午都干嘛了?”
“是吗?时间这么快。”
妻子重新开口,又回到老话题:“我现在都怕照镜子了,头发掉了好多。我真担心,儿子万一上不了重点,那我们这一年、儿子这一年,不,他这一辈子,一步落,步步落啊。”这天夜里,穆先生看看房门底,隔着两道关不严的门缝,折射进来一片微如薄纸的光,他想,儿子也许又趴在作业上睡着了。他突然想起要回原来的房子——去替儿子找上一学期的物理书。
月光下踏入楼道,一派岑寂空荡,碰不到任何邻居,无人向他表达最低程度的欢迎。穆先生三步两步跨到自家门口。自己的家呀,他呻吟一声。家什都保持原样,只是积灰触目。推开厨房移门,门上贴着的红色福字掉色得厉害,好像风吹雨打了几个世纪。冰箱里空空如也。
穆先生渐渐感到脖子发硬。他回到客厅,吸口气,闭上眼,重新睁开,满怀期望地再次环顾——
他的茶具,红木小把件,相框,墙上从西班牙带回来的彩瓷挂盘,角落的白色油汀,这些年一样一样添置起来的,拥有它们就像拥有了存在的证据和细节。此刻,所有这些东西都在,哑巴一样忠实地呈现出死亡般的宁静。穆先生逐一打量,目光如衰老的猫那样胆怯地移动。多么古怪啊,他所看到的,竟像是租屋:积灰如盖,窗帘半掩,柜门洞开,墙上的斑点与挂钩,壁橱的旧报与蒸笼,它们飘浮重叠,遮蔽替代。在画面的边缘,穆先生清楚地看到自己,神色凄惶、忽坐忽行,身影拖沓如浓墨滴落。
……然想起今夜此行之正事,如梦中之梦,穆先生忙驱动手脚,推开儿子的房门。
(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以穆先生的视角展开,表现人物内心世界,环境的拥挤杂乱、妻子的升学逻辑使他倍感压抑烦乱,以致他游离在想象与现实之间。
B.妻儿关于“光盘”的对话,如雨丝飘落在身上,又如小铁钉般扎疼,这矛盾的感受,写出了穆先生在当下生活中尴尬又痛苦的心境。
C.穆先生一家之所以选择这处简陋的租屋,坚持“清贫”的生活,是想以此教育儿子只有吃苦耐劳、勤俭节约,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
D.倒数第二段画横线的句子多用四字短语,物象绵密、节奏急促,能更好地表现穆先生看到自家屋内情景时的空虚、茫然、郁闷、懈怠。
8.文中的“妻子”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流放是古代将罪犯放逐到荒远地区的一种刑罚。小说以“小流放”为题,从多方面表现了穆先生的流放感,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贞观元年,太宗谓侍臣曰:“死者不可再生,用法务在宽简。古人云,鬻棺者,欲岁之疫,非疾于人,利于棺售故耳。今法司核理一狱,必求深刻,欲成其考课。今作何法,得使平允?”谏议大夫王珪进曰:“但选公直良善人,断狱允当者,增秩赐金,即奸伪自息。”诏从之。太宗又曰:“古者断狱,必讯于三槐、九棘之官,今三公、九卿,即其职也。自今以后,大辟罪,皆令中书、门下四品以上及尚书九卿议之。如此,庶免冤滥。”由是至四年,断死刑天下二十九人,几致刑措。贞观五年,张蕴古为大理丞。相州人李好德素有风疾,言涉妖妄,诏令鞫其狱。蕴古言:“好德癫病有徵,法不当坐。”太宗许将宽宥。蕴古密报其旨,仍引与博戏。治书侍御史权万纪劾奏之。太宗大怒,令斩于东市。既而悔之,谓房玄龄曰:“公等食人之禄须忧人之忧事无巨细咸当留意今不问则不言见事都不谏诤何所辅弼如蕴古身为法官,与囚博戏,漏泄朕言,此亦罪状甚重。若据常律,未至极刑。朕当时盛怒,即令处置,公等竟无一言,所司又不复奏,遂即决之,岂是道理?”因诏曰:“凡有死刑,虽令即决,皆须五复奏。”五复奏,自蕴古始也。又曰:“守文定罪,或恐有冤。自今以后,门下省复,有据法令合死而情可矜者,宜录奏闻。”贞观九年,盐泽道行军总管、岷州都督高甑生坐违李靖节度,又诬告靖谋逆,减死徙边。时有上言者曰:“甑生旧秦府功臣,请宽其过。”太宗曰:“虽是藩邸旧劳,诚不可忘。然理国守法,事须画一,今若赦之,使开侥幸之路。且国家建义太原,元从及征战有功者众,若甑生获免,谁不觊觎?有功之人,皆须犯法。我所以必不赦者,正为此也。”
展开余下试题
(节选自《贞观政要》)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公等/食人之禄须忧人之忧事/无巨细/咸当留意/今不问则不言见事/都不谏诤/何所辅弼/
B.公等/食人之禄须忧人之忧事/无巨细/咸当留意/今不问则不言/见事都不谏诤/何所辅弼/
C.公等食人之禄/须忧人之忧/事无巨细/咸当留意/今不问则不言见事/都不谏诤/何所辅弼/
D.公等食人之禄/须忧人之忧/事无巨细/咸当留意/今不问则不言/见事都不谏诤/何所辅弼/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元年,指帝王即位的第一年或帝王改元的第一年。文中“贞观元年”指唐太宗执政的第一年。
B.西汉时期,光禄勋设置谏大夫;到了唐代,谏议大夫是门下省的官职,掌谏谕得失,侍从赞相。
C.三公,指古代地位最尊显的三个官职。唐时,指太尉、司徒、司空,分掌行政、军事、监察之事。
D.极刑,也称死刑,世界上最古老的刑罚之一。中国古时死刑执行方法颇多,如诛、焚、凌迟等。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唐太宗以卖棺木的人渴望发生瘟疫而获利为例,指出执法部门官员为了博取好的考核成绩,审理案件难免有失公允,王珪建议奖励判案准确的法官。
B.唐太宗仿照古制,令中书、门下四品以上高官及尚书、九卿来议处重大案件,达到避免冤狱滥刑的目的,使得贞观四年全国只有二十九人被判处死刑。
C.张蕴古与狱囚博戏,泄露太宗旨意。太宗盛怒之下下令处死了他,事后觉得量刑太重,规定死刑五复奏,由门下省复审,情有可原的将案情抄录奏报。
D.秦王府的功臣高甑生由于违抗李靖的节制调度、诬告李靖谋反被流放到边远地方,唐太宗坚持原则,拒绝宽免高甑生罪行的请求,维护了法律的公平。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相州人李好德素有风疾,言涉妖妄,诏令鞫其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且国家建义太原,元从及征战有功者甚众,若甑生获免,谁不觊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水槛遣心二首(其一)
杜甫
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
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交待草堂环境,离城郭远,庭园开阔,旁无村落,因而诗人能够极目远眺。
B.颌联写景远近交错,“澄江”和“幽树”为远景,“岸”和“花”为近景,精细又自然。
C.尾联呼应首联,“城中十万户”与“此地两三家”对比,更显出草堂的闲适、幽静。
D.这首诗八句对仗,句句写景,句句有“遣心”之意,蕴含了对大自然春天的热爱。
15.叶梦得《石林诗话》评价此诗颈联“缘情体物,自有天然之妙”。请你就颈联中形容词和动词的使用,简要分析其妙处。(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庄子在《道遥游》中以批判目光短浅的庸人引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宋荣子,并赞扬他能认清物与我的分际,辨明荣与辱的界限。
(2)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用白描手法静态描写房屋周围树木茂盛特点的对偶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王勃《滕王阁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色彩变化之美,上句设色淡雅,下句设色浓重,在色彩的浓淡对比中,突出秋日景物的特征,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1(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视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______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
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用汗水和鲜血拼出来的。在脱贫攻坚这场______的战役中,共产党员矢志践行初心使命,25.5万个驻村工作队,300多万名第一书记、驻村干部,奋战在第一线,______。1800多名党员干部把自己的生命献给了扶贫事业,用生命和信仰锻造了“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______、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铸就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丰碑。( )
《人民的小康》以小切口,实现了大叙事,折射出大道理。全面小康为了人民,全面小康依靠人民,14亿多中国人民共同谱写了属于每个人的时代之歌。它将丰富生动的镜头对准人民群众。从“造血式”扶贫到“输血式”脱贫,拔穷根、奔小康的大剧由故事的颗颗珍珠连通起来。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意气风发 波谲云诡 现身说法 攻坚克难
B.意犹未尽 波谲云诡 身先士卒 坚贞不屈
C.意犹未尽 波澜壮阔 现身说法 坚贞不屈
D.意气风发 波澜壮阔 身先士卒 攻坚克难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这一精神丰碑在纪录片《人民的小康》千年梦圆的新时代叙事中定格。
B.在纪录片《人民的小康》千年梦圆的新时代叙事中,被这一精神丰碑定格。
C.这一精神丰碑把纪录片《人民的小康》千年梦圆的新时代叙事定格。
D.纪录片《人民的小康》千年梦圆的新时代叙事中定格了这一精神丰碑。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从“输血式”脱贫到“造血式”扶贫,拔穷根、奔小康的大剧由故事的颗颗珍珠连缀起来。
B.从“造血式”脱贫到“输血式”扶贫,拔穷根、奔小康的大剧由故事的颗颗珍珠连缀起来。
C.从“输血式”扶贫到“造血式”脱贫,拔穷根、奔小康的大剧由故事的颗颗珍珠连缀起来。
D.从“输血式”扶贫到“造血式”脱贫,拔穷根、奔小康的大剧由故事的颗颗珍珠连通起来。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1题。
俗话说:春夏绿,秋冬红,一年四季喝乌龙。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研究员陈宗懋院士建议,中医遵循“茶人合一”, ① ,春天多喝绿茶,冬天喝暖胃红茶,但主要还要看个人喜好,不同体质也应喝不同的茶。
饮茶不仅要分季节,一天中怎么喝也很有讲究。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杨力指出,根据一天中身体的不同状态,喝不同种类的茶会更健康。 ② ,性温。有些人早上吃一点寒凉东西就会拉肚子,所以晨起后很适合喝性温的红茶。不过红茶最好早餐时或早餐后喝,因为它是所有茶中咖啡因含量最高的,空腹喝易引起心慌、尿频等。午后宜喝绿茶,提神。下午时,大脑容
上一篇:
贵州省遵义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下一篇:
湖北省十堰市城区普高协作体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标签:
统编版
高二
期中试卷
相关:
关于“陕西省安康”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4]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