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期中试卷
阅读:150 2021-11-19
标签:
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上
期中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50]
河南省洛阳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洛阳市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激昂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考试结束,讲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千百年来技艺工匠的劳动实践即其生产的物质文明成果遍布人类生活以及审美的各个方面,同时在精神文明层面形成了以工匠精神为核心的工匠文化。
工匠精神有着十分丰富的内涵。通过劳动实现自我价值或人生价值是工匠精神的太质内涵。一个人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可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才可得到他人和社会的认可与褒奖。几千年来从事技艺劳动的各种工匠,其社会地位并不高,然而,千百年来工匠以业维生,并以技艺为立身之本,无私地奉献自己的全部心血,提高和完善自己的技艺,创造了灿烂的工匠文化。发扬工匠精神,就要提高我们的爱岗敬业精神。追求完美是工匠精神的关键要素。现代机械工业尤其是智能工业对细节和精度有着十分严格的要求。我国作为制造大国、弘扬工匠精神、培育大国工匠是提升我国制造品质与水平的重要环节,工匠精神的核心要素是创新精神。每一个产品的开发,每一项技术的革新,每一道工艺的更新,都需要有工匠的创新技艺参与其中。
中国哲学对工匠精神有着深刻的认知:道技合一。我国古代《庄子》一书中以庖丁解牛、匠石运斧、老汉粘蝉等生动事例告诉人们,古代匠人的技艺能够达到至高境界、即所谓“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道”是中国哲学的最高概念,其意蕴着天地与人间社会的规律或准则。庖丁以19年解牛数千之功力,技法能够以神遇而不以目视,达到“依乎天理”的境地,足以见得,古代工匠精种既是实践的积淀,同时又是内心对道的追求的展现。庄子以庖丁游刃有余的技艺来表明庖丁对劳动对象的自然机理纯熟于心,并化为精神生命之道。当代大国工匠高风林、张冬伟、顾秋亮等,其技艺臻于完美的境界,都是通过刻苦训练和反复实践,从而达到对其劳动对象的自然机理之道的深刻把握。
从根本上说,工匠精神是一种伦理德性精神。对完美的追求,精益求精以及持之以恒的探索创新,是内在德性的展现。从道德的观点看,每个人都应当追求德性,过一种有德性的生活。德性论认为,在人们的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找到德性行为者作为我们行为的典范。那么,什么样的人可以充当这样一种典范?在古希腊,苏格拉底的回答是,工匠。道技合一是德性品格的见证。在苏格拉底看来,工艺制作是指向善的活动,一个人熟练地掌握了他所从事的技艺,也就能够把这类事情做好,从而成为一个有德性的人。因而,做一个有德性的人,也就是像匠人那样生活和工作。具备工匠精神的大国工匠坚守质量品质,一生打造精品,把产品的好坏看成自己人格和荣誉的象征,他们就是这样具有优美德性、始终追求卓越的人。我们要以大国工匠为榜样,做一个品德高尚而追求卓越的人,积极投身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事业中。
(摘编自龚群《工匠精神及其当代意义》)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工匠文化是千百年来技艺工匠在劳动实践中创造的,它的核心是工匠精神。
B.工匠精神也是一种劳动精神,关键要素是追求完美,核心要素是创新精神。
C.传统工匠社会地位不高,但他们把技艺作为立身之本,对职业有奉献精神。
浏览完整试题
D.只要通过刻苦训练和反复实践,工匠们就能使自己的技艺达到臻于完美的境界。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二段从劳动、爱岗敬业、追求完美和创新等方面论述工匠精神的内涵。
B.第三段举《庄子》中的事例,阐述中国哲学对工匠精神“道技合一”的认知。
C.文章借助庄子和苏格拉底的看法,对比出东西方对工匠精神认识的不同。
D.文章开头引出话题,然后围绕工匠精神的内涵,逐层深入地进行了分析。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每个人都应在劳动中实现自身价值,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为社会创造各种财富,才能得到认可与褒奖。
B.庖丁解牛体现了对道的追求和把握,并将这种追求和把握与技艺的完善结合在一起,从而达到至高的境界。
C.工匠精神根本上是一种伦理德性精神,工匠是有德性的人,我们每个人都应具备工匠精神,都能成为工匠。
D.大国工匠把产品的好坏看成自己人格和荣誉的象征,培育大国工匠是提升我国制造品质与水平的重要环节。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到复旦大学的第二年,钟扬就开始主动到西藏采集种子。2009年,钟扬正式成为中组部援藏干部。据统计,在这十几年间,他收集了上千种植物的4000万颗种子,占到了西藏特有植物的1/5。他深扎在此,努力为人类建一个来自世界屋脊的种子“宝库”。
对钟扬来说,采种子是一件乐事。然而,在西藏采集种子更多的是随时出现的高原反应和长时间的体力透支。而钟扬却背着他经典的黑色双肩包.穿着磨白了的“29块钱的牛仔裤”,戴着一顶晒变色的宽檐帽,迈着长期痛风的腿在青藏高原上刷新一个植物学家的极限,连藏族同事都称他为“钟大胆”。
对于钟扬的博士生、西藏大学理学院教授拉琼来说:“每次和钟老师采种子都是惊险和惊喜并存。”“那次,我和扎西次仁跟着钟老师去采集高山雪莲。我们从海拔5200米的珠峰大本营出发向更高的山地挺进时,钟老师出现了严重的高原反应,头痛欲裂,呼吸急促,全身无力,随时都会有生命危险。”拉琼回忆。
大家都建议钟扬待在帐篷里,而他却说:“我最清楚植物的情况,我不去的话,你们更难找。你们能爬,我也能爬。”最终,钟扬带着学生在海拔6000多米的珠峰北坡,采集到了被认为是世界上生长在海拔最高处的种子植物——鼠曲雪兔子,也攀登到了中国植物学家采样的最高点。
(摘编自叶雨婷《“探界者”钟扬》)
材料二:“作为植物学家,我们经常在讲,一个基因可以拯救一个国家,一粒种子可以造福万千苍生。”钟扬曾在自己的演讲中讲到这样的例子,新西兰从我们国家带回去208条猕猴桃枝条,接着把猕猴桃发展成了国家的第一产业;袁隆平教授培育的一颗杂交水稻种子,让我国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英国皇家植物园邱园,收集全世界最多的豆科植物种子,一旦全球变暖,英国将占据粮食作物的基因优势。可见,种子对于一个国家、对于我们人类是多么重要。
美洲和澳洲的海滨城市有美丽的红树林,但是上海就没有,它只有光秃秃的荒滩。于是,钟扬带着自己的课题组买了10种红树苗12000林,种植在上海临海港的一片荒滩上,但是因为温度和盐分的不适宜,这些红树苗全部病死。钟扬和团队其他成员在实验室反复实验,最终找到适合的条件,并且利用好周围资源,使红树苗慢慢成长起来。
(摘编自《青藏高原的种子教授——钟扬》)
材料三:“钟老师一直想在成都建一个西藏大学研究生分院,因为西藏海拔高条件苦,引进人才比较困难。想不到,钟老师却已经不在了……”在成都追忆钟扬,对西藏大学理学院原副院长白玲来说,是一件格外悲痛的事。
西藏大学理学院原党委书记徐宝慧回忆,2010年钟扬被聘为西藏大学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的第一天,就表示“不为藏大拿到博士学位授予权,我就不离开”。钟扬随后一直将此作为他工作的重中之重——申报材料、东奔西走整合资源、游说,工作繁琐,但他一直兢兢业业。
终于,西藏大学在2011年获批了生物学硕士点,2013年获批了生态学博士点。这三年,是他最为繁忙的人生阶段。
在西藏大学研究生处原处长欧珠罗布看来,他同时也是一个播撒种子的人。“更重要的是,钟老师在边远欠发达地区培养了一批人。”欧珠罗布说,钟扬极其重视对少数民族学生的培养,到了藏大后每年都要招收1到2名藏族研究生,还先后培养了3名藏族博士研究生。
(摘编自王鹏《追忆钟扬:青藏高原的“采种者”与“播种者”》)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钟扬为人类建的种子“宝库”有4000万种植物种子,占了西藏特有植物的1/5。
B.“钟大胆”的称号表明藏族同事对钟扬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精神的敬佩与赞扬。
C.钟扬起初种在上海荒滩的红树苗全部死去,是因为这里的温度和盐分不适宜。
D.欧珠罗布说钟扬“也是一个播撒种子的人”,指的是钟扬为边远地区培养了人才。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每次和钟老师采种子都是惊险和惊喜并存”中“惊险”指工作环境恶劣,随时有生命危险;“惊喜”指工作有收获,采集到珍贵的种子。
B.钟扬通过新西兰猕猴桃、袁隆平杂交水稻等例子证明了他提出的“一个基因可以拯救一个国家,一粒种子可以造福万千苍生”的观点。
C.钟扬培养了3名藏族博士,在他的努力下,西藏大学先后获北生物学硕七点、生态学博士点,并在成都建成西藏大学研究生分院。
D.在报道钟扬时,这三篇人物通讯都通过典型事例表现了钟扬的优秀品质,都引用了钟扬自己的语言来增强报道的真实性和说服力。
6.上面三则材料报道内容的侧重点有何不同?请简要概括。(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哦,香雪
铁凝
如果不是有人把铁轨铺进深山,你怎么也不会发现台儿沟这个小村。它和它的十几户乡亲,一心一意掩藏在大山那深深的皱褶里,从春到夏,从秋到冬,默默地接受着大山任意给予的温存和粗暴。
然而,两根纤细、闪亮的铁轨延伸过来了。每晚由首都方向开往山西的这列火车在这里停留一分钟。
这短暂的一分钟,搅乱了台儿沟以往的宁静。从前,台儿沟人历来是吃过晚饭就钻被窝,那一片石头房子在同一时刻忽然完全静止了,①好像在默默地向大山诉说着自己的虔诚。如今,就在这个一分钟里,台儿沟的姑娘们开始挎上装满核桃、鸡蛋、大枣的长方形柳条篮子,站在车窗下,抓紧时间跟旅客和和气气地做买卖。
展开余下试题
香雪平时话不多,胆子又小,但做起买卖却是姑娘中最顺利的一个。有时她也抓空儿向他们打听外面的事,打听北京的大学要不要台儿沟人,打听什么叫“配乐诗朗诵”。有一回她向一位戴眼镜的中年妇女打听能自动开关的铅笔盒,还问到它的价钱。谁知没等人家回话,车已经开动了。她追着它跑了好远。
也许就因为香雪是学生吧,是台儿沟唯一考上初中的人。
台儿沟没有学校,香雪每天上学要到十五里以外的公社。公社中学女同学不少,但她们的言谈举止,好像都是为了叫香雪意识到,她是小地方来的,穷地方来的。她们故意一遍又一遍地问她:“你上学怎么不带铅笔盒呀?”
“那不是吗。”香雪指指桌角。
其实,她们早知道桌角那只小木盒就是香雪的铅笔盒,但她们还是做出吃惊的样子。每到这时,香雪的同桌就把自己那只宽大的泡沫塑料铅笔盒摆弄得哒哒乱响。这是一只可以自动合上的铅笔盒,香雪的小木盒呢,尽管那是当木匠的父亲为她考上中学特意制作的。可在这儿,②它在一阵哒哒声中有几分羞涩地昃缩在果角上。
香雪好像忽然明白了同学对她的再三盘问,明白了台儿沟是多么贫穷。她盯住同桌那只铅笔盒,猜测它来自遥远的大城市,猜测它的价值肯定非同寻常。三十个鸡蛋换得来吗?还是四十个、五十个?
深秋,山风渐渐凛例了,天也黑得越来越早。但香雪和她的姐妹们对于七点钟的火车,是照等不误的。
火车停了,发出一阵沉重的叹息,像是在抱怨台儿沟的寒冷。
香雪系紧头上的紫红色线国巾,把臂弯里的篮子换了换手,也顺着车身不停地跑着。车上一直没有人发现她,她却在一张堆满食品的小桌上,发现了渴望已久的东西。它的出现,使她再也不想往前走了,她放下篮子,心跳着,双手紧紧扒住窗框,认清了那真是一只铅笔盒,一只自动铅笔盒。它和她离得那样近,她一伸手就可以摸到。
当她断定它属于靠窗的那位女学生模样的姑娘时,就果断地跑过去敲起了玻璃。女学生转过脸来,看见香雪臂弯里的篮子,抱歉地冲她摆了摆手,并没有打开车窗的意思,不知怎么的她就朝车门跑去,当她在门口站定时,还一把扒住了扶手。她轻巧地跃上了踏板,她打算以最快的速度用鸡蛋换回铅笔盒。
她扰紧篮子,小心地朝车厢迈出了第一步。这时,车身忽然恃动了一下,接着,车门被人关上了。当她意识到眼前发生了什么事时,列车已经缓缓地向台儿沟告别了。站在这又熟悉、又陌生的火车上了,她拍打着玻璃,叫喊:“我怎么办呀,我可怎么办呀!”
列车无情地载着香雪一路飞奔,下一站叫西山口,西山口离台儿沟三十里。
西山口这里上车的人不少,下车的只有一位旅客,那就是香雪,她胳膊上少了那只篮子,她把它塞到那个女学生座位下面了。
在车上,当她红着脸告诉女学生,想用鸡蛋和她换铅笔盒时,女学生不知怎么的也红了脸。她一定要把铅笔盒送给香雪,还说她住在学校吃食堂,鸡蛋带回去也没法吃。香雪一面摆弄着铅笔盒,一面想着主意。台儿沟再穷,她也从没白拿过别人的东西。就在火车停顿前发出的几秒钟的震颤里,香雪还是猛然把蓝子塞到女学生的座位下面,迅速离开了。
列车很快就从西山口车站消失了,一轮满月升起来了,照亮了寂静的山谷,灰白的小路,还有香雪手中那只闪闪发光的小盒子。
只有这时,她才觉得这铅笔盒真属于她了,真的。它又想到了明天,明天上学时,她多么盼望她们会再三盘问她啊!
台儿沟呢?不知怎么的,她加快了脚步。她急着见到它,就像从来没有见过它那样觉得新奇。台儿沟一定会是“这样的”:那时台儿沟的姑娘不再央求别人,也用不着回答人家的再三盘问。
四十个鸡蛋没有了,娘会怎么说呢?她要告诉娘,这是一个宝盒子,谁用上它,就能一切顺心如意,就能上大学、坐上火车到处跑,就能要什么有什么,就再也不会被人盘问了。娘会相信的,因为香雪从来不骗人 ,心
(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天内谷和之不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头的环境描写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说明台儿沟的闭塞、落后,为下文写火车进入台儿沟后这里发生的变化做了铺垫。
B.文中二、三段反复提到“一分钟”,突出火车尽管停留时间如此短,对台儿沟的影响却很大,并使后文香雪被火车拉走具有合理性。
C.香雪交换铅笔盒后希望公社同学明天再三盘问她,这是她受到了嘲笑后虚荣的表现,也反映了现代文明对传统山村的冲击。
D.小说以香雪换自动铅笔盒为中心叙述故事,主要运用动作和心理描写来塑造香雪形象,展现出香雪善良、自尊的美好心灵。
8.简要分析文中画线的句子分别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状态。(6分)
①好像在默默地向大山诉说着自己的虔诚。
②它在一阵哒哒声中有几分羞涩地畏缩在桌角上。
9.自动铅笔盒在文中有何象征意蕴?请简要概括。(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白,字太白,山东人。母梦长庚星①而诞,因以命之。十岁通五经,自梦笔头生花,后天才赡逸,名闻天下。喜纵横,击剑为任侠,轻财好施。更客任城,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居徂徕山中,日沉饮,号“竹溪六逸”。天宝初,自蜀至长安,道未振,以所业投贺知章,读至《蜀道难》,叹日:“子谪仙人也。”乃解金龟换酒,终日相乐,遂荐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时事,因奏颂一篇,帝喜,赐食,亲为调羹,诏供奉翰林。尝大醉,上前草诏,使高力士脱靴,力士耻之,摘其《清平调》中飞燕事,以激怒贵妃,帝每欲与官,妃辄沮之。白益傲放,与贺知章、李适之、汝阳王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为“饮酒八仙人”。恳求还山,赐黄金,诏放归。白浮游四方,欲登华山,乘醉跨驴经县治,宰不知,怒,引至庭下日:“汝何人,敢无礼!”白供状不书姓名,日:“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天子门前,尚容走马;华阴县里,不得骑驴?”宰惊愧,拜谢日:“不知翰林至此。”白长笑而去。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傍若无人。禄山反明皇在蜀永王璘节度东南白时卧庐山辟为僚佐璘起兵反白逃还彭泽璘败累系浔阳狱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曾救其死罪。至是,郭子仪请官以赎。诏长流夜邮。白晚节好黄、老,度牛渚矶,束酒捉月,遂沉水中。初,悦谢家青山,今墓在焉。有文集二十卷,行世。或云:白,凉武昭王嚣九世孙也。
(节选自辛文房《唐才子传》)
【注】①长庚星:太白金星。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禄山反明皇/在蜀永王璘节度东南/白时卧庐山/辟为僚佐/璘起兵反白/逃还彭泽/璘败系浔阳狱/
B.禄山反/明皇在蜀/永王璘节度东南/白时卧庐山/辟为僚佐/璘起兵反/白逃还彭泽/璘败系浔阳狱/
C.禄山反明皇/在蜀永王璘节度东南/白时卧/庐山辟为僚佐/璘起兵反/白逃还彭泽/璘败系浔阳狱/
D.禄山反/明皇在蜀/永王璘节度东南/白时卧/庐山辟为僚佐/璘起兵反白/逃还彭泽/璘败系浔阳狱/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五经,指《诗》《书》《礼》《乐》《春秋》五部儒家典籍。
B.天宝,唐玄宗年号。年号纪年法从西汉汉武帝时期开始使用。
C.翰林,古代官名,唐代开始设立,主要负责起草皇帝诏书。
展开余下试题
D.金陵,南京的古称,与西安、洛阳、北京并称中国四大古都。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白才华超凡。他天赋过人,被贺知章称赞为被贬谪到人间的仙人;颂文受到皇上赏识;他著有文集二十卷,流行于世。
B.李白喜好饮酒。他住在祖徕山就曾与友人整天酣饮,入朝后因醉酒而得罪高力士,与友人并称“饮酒八仙人”,还曾醉酒骑驴路过县衙。
C.李白个性狂放。他喜欢纵横术,学击剑,想做侠士,轻财好施;曾身着皇帝所赐宫锦袍坐在船中,不在乎其他人的看法。
D.李白生平传奇。他的名字源于太白金星;他因让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而被下诏放归;后乘舟醉酒,落水而外。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以激怒贵妃,帝每欲与官,妃辄沮之。
(2)奇之,曾救其死罪。至是,郭子仪请官以赎。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鹧鸪天
辛弃疾
读渊明诗不能去手,戏作小词以送之。
晚岁躬耕不怨贫,只鸡斗酒聚比邻。都无晋宋之间事,自是羲皇①以上人。
干载后,百篇存,更无一字不清真。若教王”诸郎在,未抵柴桑②陌上尘。
【注】①羲皇:上古时代伏羲氏。②)王谢:以王导、谢安为代表的豪门贵族。③柴桑:陶渊明的故乡.今江西省儿江市西南。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上阕前两句写陶渊明晚年躬耕田园的清贫生活,只能借酒消愁。
B.上阕第三句表明陶渊明不问世事,从社会政治中毫不留恋地抽身。
C.下阅先写陶渊明诗流传千年,具有清新淡远、纯朴真挚的特点。
D.诗人读陶渊明诗,赞其诗品和人品,表达了对他的喜爱和敬仰。
15.词中写到“羲皇”和“王谢”,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曹操《短歌行》中“ , ”两句,运用比喻修辞,抒发了人生有限、生命易逝的感慨。
(2)杜甫《登高》中“ , ”两句,通过写白发增多、因病断酒,抒发内心无法释怀的国难家愁。
(3)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 和 ”两句,分别从美女相配和敌军覆灭的角度来衬托周瑜雄姿英发的儒将风度。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表达运用I。(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河南饮食的特色是“中和”,这与河南的文化、地理特点 。河南话最地道的就是“中”,中原文化倡导以“和”为本;且河南地处中国之“中”,人口流动频繁,既带来了各地的风味饮食,又中和各地饮食之味,不过于床、辣、酸、甜,形成醇厚平和的特色。从粮食种植地域上看,河南也具有“和”的特征,兼具北方小麦圈和南方水稻圈的饮食文化。河南虽以小麦为主,但根据河南农业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在信阳、南阳、新乡和泄阳等地区也种植了大约七百万亩以上的水稻。
河南大多数地区是以面食为主,烩面、捞面、卤面、炒面、浆面等 ,其中,()。作为河南传统美食的龙头老大,河南烩面与北京炸酱面、山西刀削面、湖北热干面、四川担担面、甘肃拉面并称 。作为河南名吃,烩面集荤、素、汤、菜、饭于一体,色香味俱佳。烩面以优质高筋面粉为原料,辅以高汤及多种配菜、好味道源于好汤料,烩面汤汁色白味浓,食之 ,故河南人中有“唱戏的腔,烩面的汤”的俗话。
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但根据河南农业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在信阳、南阳、新乡和濮阳等地区也种值了大约七百万亩的水稻。
B.但根据河南农业部门的统计数据,在信阳、南阳、新和滩阳等地区也种植了大约七百万亩以上的水稻。
C.但根据河南农业部门的统计数据,信阳、南阳、新乡和濮阳等地区也种植了大约七百万亩以上的水稻。
D.但根据河南农业部门的统计数据,信阳、南阳、新乡和濮阳等地区也种植了大约七百万亩的水稻。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烩面最具河南持 B.烩面是最好吃的面食
C.烩面的地位不可撼动 D.烩面是河南人最喜欢吃的
19.依次填人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休戚相关 名目繁多 风靡一时 耐人寻味
B.息息相关 名目繁多 享誉盛名 回味无穷
C.息息相关 琳琅满目 风靡一时 回味无穷
D.休戚相关 琳琅满目 享誉盛名 耐人寻味
(二)语言表达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1题。
毛泽东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① 。正如诗人臧克家所说:“毛泽东诗词是伟大的篇章。”毛泽东和郭沫若都是浪漫主义诗人,但两人的创作形式明显不同:毛泽东精于传统古典诗词,② 。两人的诗作都有丰富的想象、大胆的夸张,但郭沫若在自由诗体创作中,还多用排比、反复和呼告来抒发情感,而毛泽东诗词创作中,③ 。如《沁园春·长沙》中“同学少年”出自杜甫《秋兴》,“粪土当年万户侯”借用李广的故事,“中流击水”化用祖逖的“中流击楫”等。
毛泽东诗词一个主要的特征是境界博大,此等境界,非他人所及。首先表现在景象的壮美上,如《沁园春·雪》中的“北国风光”,《沁园春·长沙》中的“万类霜天”……画面阔大恢宏。而且这些看似毫不经意的描写,却又透着纵横万里的大视野,展示出“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的磅礴气势。除此之外,毛泽东诗词的博大境界还体现在藐视一切困难的气魄。作为革命家,他敢于扭转乾坤,视千难万险的长征“只等闲”。心中志向远大,自然诗中境界博大,如果没有敢“问苍茫大地”的雄心壮志,又怎能有如此大境界的诗词!
20.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21.简述第二自然段的主要内容。要求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55个字。(5分)
四、作文(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河南省委、省政府对洛阳建设副中心城市的基本定位之一是“国际人文交往中心”。在对洛阳国际人文交往中心建设的具体定位征求意见活动中,洛阳人积极建言献策,提出的具体定位中,有传统的“千年帝都”“牡丹花城”“丝路起点”“人文祖庭”等,还有现代的“华夏圣城”“山水仙城”“中华诗都”“博物馆之都”等。
对于洛阳建设国际人文交往中心的这些具体定位,就你感受最深的两三种,谈谈你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高一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1.参考答案:D
命题透析:D项“只要通过刻苦训练和反复实践,就能……”说法绝对化,缺少对“道”的深刻把握这一条件,且对象是大国工匠,不是所有工匠。见原文第三段“大国工匠……其技艺臻于完美的境界,都是通过刻苦训练和反复实践,从而达到对其劳动对象的自然机理之道的深刻把握”。
2.参考答案:C
命题透析:C项“对比出东西方对工匠精神认识的不同”理解错误。没有对比,都是对工匠精神内涵的认识,且原文最后一段说“
上一篇:
广西玉林市市直五所普通高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下一篇:
河北省邯郸市九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标签:
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上
期中试卷
相关:
关于“河南省洛阳”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50]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