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期中试卷
阅读:55 2021-11-19
标签:
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上
期中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55]
天津市五校联考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天津市五校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五校联考
高一语文
第Ⅰ卷 (36分)
一、语言基础知识(每题3分,共18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杜甫是语言的大师,将社会现象_____________成高度概括的诗句,是他的特殊才能,如“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他还能将雄浑壮阔的艺术境界和细致入微的表现手法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取得_____________之势。李白常用风驰电掣、_____________的手法,取得雄浑壮阔的效果;杜甫则常用体贴入微,精雕细刻的手法取得雄浑壮阔的效果。意象密集是杜诗的一大特点,如“( )”“三年笛里关山月,万国兵前草木风”。杜诗的风格向来用“沉郁顿挫”四个字概括,这和他忧国忧民的思想、_____________的感情有密切的关系,《秋兴》八首便是最能代表其风格的作品,如“丛菊两开他日泪”。除了沉郁顿挫之外,杜诗风格的另一面是“萧散自然”,闲适的情趣,安静明秀的境界,形成了这一特色,如“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杜甫和李白一样也已成为一种文化符号,代表着仁爱与忠厚,在后世得到广泛的认同,这是中华文化精神的重要方面。我们并不否认宋人所强调的杜甫之忠君,但并非不认为这就是他最可宝贵的品格,对与忠君并举的爱民之情常常被等而下之。其实与忠君相比,爱民才是他人格的核心,也更为宝贵。李白是诗仙,杜甫是诗圣,他们同时出现在盛唐的诗坛上,真是中华文明史的一大奇观。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提炼 咫尺天涯 雷厉风行 腾挪跌宕
B.凝练 咫尺天涯 雷厉风行 跌宕起伏
C.凝练 咫尺千里 大刀阔斧 腾挪跌宕
D.提炼 咫尺千里 大刀阔斧 跌宕起伏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
B.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C.戎马不如归马逸,千家今有百家存
D.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我们并不否认宋人所强调的杜甫之忠君,而与忠君并举的爱民之情常常被等而下
之,但并非不认为这就是他最可宝贵的品格。
B.我们并不否认宋人所强调的杜甫之忠君,但并不认为这就是他最可宝贵的品格,而对与忠君并举的爱民之情常常被等而下之。
C.我们并不否认宋人所强调的杜甫之忠君,而对与忠君并举的爱民之情常常等而下
之,并不认为这就是他最可宝贵的品格。
D.我们并不否认宋人所强调的杜甫之忠君,但并非不认为这就是他最可宝贵的品格,而与忠君并举的爱民之情常常被等而下之。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①羁鸟恋旧林 羁:约束 ②峥嵘岁月稠 稠:多
B.①潦倒新停浊酒杯 潦倒:穷困不堪 ②枉用相存 存:生存
C.①迷花倚石忽已暝 暝:睡着 ②元嘉草草 草草:轻率
D.①座中泣下谁最多 泣:眼泪 ②这次第 次第:顺序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赋、比、兴的运用是其重要的艺术特征,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
B.陶渊明,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东晋伟大的诗人、辞赋家,开创了山水诗,为我国古典诗歌开创了一个新的境界。
浏览完整试题
C.雪莱,英国著名诗人,代表作品《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西风颂》等。郭沫若,中国现代著名诗人、学者、考古学家、剧作家,代表作诗集《女神》摆脱了中国传统诗歌的束缚,充分反映了“五四”时代精神,在中国文学史上开拓了新一代诗风。
D.曹操是三国时代魏国的奠基人和主要缔造者,代表作品有《蒿里行》《观沧海》《将进酒》《短歌行》《碣石篇》《龟虽寿》等。
6.下列对诗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短歌行》中“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化用了《史记·鲁周公世家》中周公的典故,诗人以周公自比,表达求贤建业的雄心。
B.《梦游天姥吟留别》在构思和表现手法方面,富有浪漫主义色彩。它完全突破了一般送别、留别诗的惜别伤离的老套,而是借留别来表明自己不事权贵的政治态度。
C.《立在地球边放号》中,关于“力”的句子在诗中出现多次,全诗采用间接抒情的方式,描绘了太平洋的浪潮,吟唱了一曲惊心动魄的力的颂歌。
D.《红烛》在表现手法上重幻想和主观情绪的渲染,大量使用了抒情的感叹词,以优美的语言强烈地表达了心中的情感。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9分)
今天,如何穿出中国范儿
周飞亚
《史记》载:赵武灵王“召肥义与议天下,五日而毕,遂下令易胡服,改兵制,习骑射”,却遇到巨大阻力,王公大臣纷纷进言,认为“衣服习俗,古之礼法”,抛弃自身传统而改夷狄装束,乃是一种罪过。另一个相反的例子是魏孝文帝改革,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即“革衣服之制”,禁胡服,改汉服,以达到去除鲜卑的民族身份、融入汉族的目的。
自古以来,服饰一直是体现国家民族风俗文化的重要方面。中华是礼仪之邦,最重服饰,“衣食住行”,以“衣”为首。历经几千年流变,发展出的服饰文化可谓博大精深。从汉服、唐装到旗袍、中山装,经典的中华服饰也曾成为世界眼中靓丽的风景。
然而,在当代中国,这种具有自身特色的服饰文化却似趋式微。最简单的例子便是:当我们被要求“着正装”的时候,脑子里首先甚至唯一想到的就是西服,而不是具有自身特色的中式礼服。这对于有着几千年传承的服饰文化,不能不说是一种缺憾。
民族服饰,于个人,是身份的标签和文化认同感的载体;于国家,是形象的展示与礼仪的体现。在现代政治中,特色鲜明的民族服饰,会成为国家的文化名片。放眼世界,不少国家都拥有自己的“国服”,如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和东欧、北欧诸国,阿拉伯国家更为重视。
相比之下,我们的重视似乎还不够。新中国成立初期,曾规定外交人员的正装为中山装。随着时代的变迁,中山装似乎显得不太符合当下的审美观,渐渐退出了人们的视野,外交官们也开始穿起了西服。但是,西服在很多国家眼中并不算正装,在最隆重的外交场合,穿西服会被视为过于随便、不尊重外交礼仪的行为。
所幸的是,已经有不少人意识到并试图弥补这一缺憾,“中式礼服文化研究热”正在国内悄然兴起。日前在北京召开的“国服文化研讨与服装探索展示大会”,就是热潮中的一股涓流。这次由民族文化艺术工作委员会等联合主办的会议,以传承和弘扬民族服饰文化为目标,探讨最多的话题就是为什么要有“国服”、“国服”应该是什么样子。的确,如果我们在重大集会、节日庆典与外交场合能穿“国服”,有利于在世界上树立充满文化自信的中国形象。这就要求“国服”具有对普通民众的亲和力,便于普及。更重要的是,它不仅仅是在设计上加入中国元素那么简单,更应体现中华民族对于衣着的文化理念。
服饰是社会的一面镜子。魏晋风流,士人爱穿宽袍敞襟,以显自由不羁;大唐盛世,开放自信,服饰因之雍容华贵;在国家崛起之今日,如何穿出中国范儿,看来真不是一件小事。
7.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赵武灵王下令“易胡服,改兵制,习骑射”遇到巨大阻力,因为王公大臣认为抛弃自身传统而改夷狄装束,是一种罪过。
B.自古以来,服饰一直是体现国家民族风俗文化的重要方面。因此作为礼仪之邦的我们最重服饰,“衣食住行”,以“衣”为首。
C.在当代中国,具有自身特色的服饰文化好像逐渐衰弱了。当我们被要求“着正装”时,首先想到的并不是中式礼服。
D.民族服饰,于国家,是形象的展示与礼仪的体现,尤其是在现代政治中,特色鲜明的民族服饰,会成为国家的文化名片。
8.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由民族文化艺术工作委员会等联合主办的“国服文化研讨与服装探索展示大会”,是“中式礼服文化研究热”的一种体现。
B.有着几千年传承的服饰文化,历经流变可谓博大精深。汉服、唐装、旗袍、中山装,都曾成为世界眼中靓丽的风景。
C.世界上不少国家都拥有自己的“国服”,比起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和东欧、北欧诸国尤其是阿拉伯国家,我们的重视程度好像还不够。
D.与赵武灵王“革衣服之制”的内容相反,魏孝文帝“禁胡服,改汉服”,但他们都由此达到了融入汉族的目的。
9.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唐盛世雍容华贵之服,彰显开放自信。服饰反映社会,因此在国家崛起之今日,我们都应该把“如何穿出中国范儿”当成一件大事。
B.“探讨为什么要有‘国服’、‘国服’应该是什么样子”的现象可以证明,当下有不少人正在试图弥补我们没有“国服”的缺憾。
C.随着时代的变迁,我国外交官用穿西服取代不太符合当下审美观的中山装,但在最隆重的外交场合,这种穿着可能会被视为不尊重外交礼仪的行为。
D.我们只有在重大集会、节日庆典与外交场合穿具有中国范儿的“国服”,才能有利于在世界上树立充满文化自信的中国形象。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9分)
郑遨,字云叟,滑州白马人也。唐明宗祖庙讳遨,故世行其字。遨少好学,敏于文辞。唐昭宗时,举进士不中,见天下已乱,有拂衣远去之意,欲携其妻子与俱隐,其妻不从,遨乃入少室山为道士。其妻数以书劝遨还家,辄投之于火,后闻其妻子卒,一恸而止。遨与李振故善,振后事梁贵显,欲以禄遨,遨不顾,后振得罪南窜,遨徒步千里往省之,由是闻者益高其行。
其后,遨闻华山有五粒松,脂沦入地,千岁化为药,能去三尸,因徙居华阴,欲求之。与道士李道殷、罗隐之友善,世目以为三高士。遨种田,隐之卖药以自给,道殷有钓鱼术,钩而不饵,又能化石为金,遨尝验其信然,而不之求也。节度使刘遂凝数以宝货遗之,遨一不受。唐明宗时以左拾遗、晋高祖时以谏议大夫召之,皆不起,即赐号为逍遥先生。天福四年卒,年七十四。
展开余下试题
遨之节高矣,遭乱世不污于荣利,至弃妻子不顾而去,岂非与世自绝而笃爱其身者欤?然遨好饮酒弈棋,时时为诗章落人间,人间多写以缣素,相赠遗以为宝,至或图写其形,玩于屋壁,其迹虽远而其名愈彰,与乎石门之徒异矣。
与遨同时张荐明者,燕人也。少以儒学游河朔,后去为道士,通老子、庄周之说。高祖召见,问“道家可以治国乎?”对曰:“道也者,妙万物而为言,得其极者,尸居衽席之间可以治天地也。”高祖大其言,延入内殿讲《道德经》,拜以为师。荐明闻宫中奉时鼓,曰:“陛下闻鼓乎?其声一而已。五音十二律,鼓无一焉,然和之者鼓也。夫一,万事之本也,能守一者可以治天下。”高祖善之,赐号通玄先生,后不知其所终。
(选自欧阳修《新五代史·隐逸传》)
10.下列各句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唐明宗祖庙讳遨,故世行其字 字:书法
B.遨与李振故善 善:善良
C.与乎石门之徒异矣 徒:门徒
D.其妻数以书劝遨还家 数:屡次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遨乃入少室山为道士 家祭无忘告乃翁
B.因徙居华阴 因为长句
C.欲携其妻子与俱隐 其一犬坐于前
D.鼓无一焉 杀鸡焉用牛刀
1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郑遨与道友李道殷、罗隐交情深厚,三人虽屡受朝廷征召,但均未出仕,被世人看作是三位高洁之士。
B.郑遨年轻时好学能文,后来考进士却落第了,又恰逢社会动荡,于是隐居山林,当了道士。
C.郑遨隐居山林,但经常有诗稿散落民间,人们对这些诗稿珍爱有加,甚至把它们誊写在丝绢上,作为馈赠佳品。
D.张荐明与郑遨同为当时著名的隐士,他曾喜好儒学,后来则一心崇奉道家学说,他认为道家学说对治国大有裨益。
第Ⅱ卷 (84分)
四、(18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后振得罪南窜,遨徒步千里往省之,由是闻者益高其行。(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高祖大其言,延入内殿讲《道德经》,拜以为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6分)
晓鸡
刘克庄①
绛帻②昂然韵节清,不因风雪废长鸣。
初闻烟岫犹衔月,久听山城渐杀更。
惊起征夫茅店梦,唤回老将玉关情。
年来无复中宵舞,自笑功名一念轻。
(注)①刘克庄:南宋诗人。此诗作于1222年冬诗人辞去广西经略使府幕僚返乡途中,此前诗人被谤,闲居三年。②绛帻:红色头巾。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描写了晓鸡英姿勃发的外貌、清冽激越的鸣声,以及不因困难而放弃的坚忍精神。
B.颔联没有正面描写鸡鸣声音,而是以诗人的感受侧面描绘其声效,诗人愈听愈有感触。
C.颈联“茅店梦”化用“鸡声茅店月”的诗句,暗扣诗题“晓”字,寄寓了诗人的情感。
D.本诗虽题为“晓鸡”,但仅以晓鸡触发情感,不同于《石灰吟》全诗托物言志的写法。
(2)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抒发的思想感情。(3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_______________,悠悠我心。 (《短歌行》)
(2)熊咆龙吟殷岩泉,_______________。 (《梦游天姥吟留别》)
(3)_______________,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沁园春·长沙》)
(4)_______________,百年多病独登台。 (《登高》)
(5)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岁月虚度、只能借酒浇愁的无奈之感。
五、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12分)
原阳秋
乔叶
香菜又叫芫荽,可她更喜欢把它叫香菜。听听,香,菜。不由分说气势逼人地就把香字占了去,这股子傲娇劲儿,啧啧。不过,名字和味道都很傲娇的香菜真到成了菜的时候,就显出了矫情。乍一看似乎挺低调,因它从不做主菜,只是一道配菜。只是凉菜的底边儿,热菜的俏尖儿,煲汤时也是最后道花色儿。可是再细品,这低调不是真低调,有没有它,菜的品相还真是不太一样。该有它的时候没有它,菜到底就短了些微的精气神儿。
香菜成了她厨房里的日常,每一顿都离不了。可市场上十有八九见到的都是大香菜,大杆子大叶儿,样子糙,香味儿也跟着糙。好香菜要水嫩嫩的,一点儿不能干。还不能久放,一放两三天,蔫样子就出来了。
为了香菜,她没少发愁。说来好笑,为香菜发愁,也不算是个正经事儿。
那天,她在小区闲逛。逛着逛着,她就闻到了香菜味儿。这香菜味儿是很随意的,随意里却有着一种浓郁,她直觉来了:好香菜。
她小心翼翼地循着这味道,轻手轻脚地跟踪着,走了不多一会儿,眼前果然就出现了一盆香菜。香菜种在一个废弃的花盆里,刚刚长出了俏模样。半尺高,婷婷袅袅,细碎的叶子嫩嫩地擎着。她蹲下来,摸了摸她们的绿叶子,又摸了摸盆里的土,那土有点儿黏手的润。
真是一盆好香菜。真想掐两棵。她犹豫了一会儿,终于还是掐了。回家配了紫菜和虾米,吃了一顿虾肉馄饨。味道好极了。
有一次就有两次,越掐她越觉出了这香菜的好。现掐现吃的新鲜劲儿也着实让人惦记。也是奇怪,她从秋天掐到冬天,又从冬天掐到春天,掐了一次又一次,居然一次也没有碰见过那个主家。掐着掐着,香菜还又多出了一盆。
有一天,她在厨房忙着,腾不出手,便喊儿子去掐。
“我不去偷。”儿子断然拒绝。
“怎么叫偷?”她恼了。
“人家知道不?不知道就是偷。”儿子言之凿凿。
“我倒想告诉人家,可找不着人。”她气得要撂勺子。
“你找了没?诚心找能找不着?”小家伙要把她给噎死了。
怎么找?偌大的小区,还真是毫无头绪。贴个启事:寻找香菜主人?这也太可笑了吧?她寻思,这香菜主人是个什么人呢?是退休的老人家吧?千万别碰到个老太太,老太太多半是难缠的,她又该怎么脱身呢?
她仔仔细细地琢磨了好几天,终于想好了,每次给一块钱,而且必须是硬币,半深半浅埋在盆里,这样主人总能看到吧,也不至于风吹了。
从此,她掐得越发踏实了。
那一天,她又去掐香菜,刚刚直起身,就看到一个老太太在看着她。
“你这香菜,是在这盆里掐的吧?”老太太口气很平静,却是一副押解罪犯指证现场的口气。
她站住,点点头,谄媚地笑笑,回头指指那个盆:“您种的?”
“嗯。”老太太的脸突然硬起来,“吃人家的菜,也不打个招呼啊?”
“找不着人。总不能整天蹲在这里等吧,还是挨家挨户问?还上班呢,特别忙。”
她忐忑着奋力往语气里注入诚恳,“我每天放了1块钱的。”
“都是你放的?十二块。我是卖菜的?”老太太脸更硬了。
“对……我不是那个意思。”她有点儿心慌,果然是个难缠的老太太。
“不是钱的事儿。我不缺那点儿钱。”老太太又说。
“知道,我知道。”她赶紧应答,“您的劳动,很辛苦的。”
她有些后悔掐那些香菜了。
“好吃不?这是原阳秋。”老太太终于又开了口。
“好吃,好吃,真好吃。这香菜……还分种类啊?”她暗暗松了口气,“过两天,我也去买点儿种子,跟您学种香菜吧。”
展开余下试题
“不是特别忙么?你知道啥时候浇水?浇多少?你们年轻人,啥都不知道。就知道吃。”
她乖乖点头,任老太太抢白。
老太太回身看一眼楼群:“住几号楼?”
“三号楼一单元。”——又有点儿悬心,不会是去物业告她一下吧?
她看着老太太的脸色,把手里那根香菜递了过去:“还给您。”
“嗤,”老太太倒是一副气笑了的样子,“都掐下来了,还我干啥?”
“那,您的香菜,我以后还能吃不?”
“这人,我还甩不脱了。”老太太又笑了,“以后,吃你自己的。也别往盆里放钱了。”
“哦。”她有些落寞。说到底,这老太太,还是小气呢。——她打了一下自己的脸。呸,这念头起得没良心呢。不能太贪婪不是?碗米养恩,斗米养仇。难不成人家的好香菜还养出了自己的小怨恨?
一周后,她发现自己家的单元门口,出现了一个花盆。花盆里,种的也是香菜。她端详了好一会儿,这香菜和老太太盆里的一模一样,也是原阳秋呢。
16.下列对这篇小说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 )(4分)
A.小说善于从细微处暗示情节内容,为下文作铺垫,香菜虽然种在一个废弃的花盆里,但是模样俏,盆里的土还有点粘手的润,暗示是有人精心养的。
B.小说中“儿子”虽着墨不多,却是作者肯定的人物,他不肯去摘别人家的香菜,可以看出他的正直,也反衬出他母亲的自私和贪小便宜。
C.小说写“她”在被老太太拒绝后,有些落寞,继而责怪老太太小气,马上又自责,这些行为变化生动地塑造出“她”多变的性格。
D.小说以散文化的语言,舒缓细腻的笔调,围绕“一盆原阳秋”叙述了“她”和“老太太”之间发生的故事,充满邻里之间的融融温情。
E.小说的首段写香菜有一股子傲娇劲儿,是一道低调的配菜,有了它,不仅菜品相好,也多了些微的精气神儿,这样写突出了香菜的特别。
17.小说不以“香菜”为题,而以“原阳秋”为题。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4分)
18.“她”的形象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六、语言表达题(4分)
19.仿照下面的例句,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两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例句相同。
例:屈原白居易,感怀时事,遭贬谪吟歌赋,一代才子具有伟大的文学贡献。
材料:爱国精神 科技成就 民本思想
孟子 钟扬 戚继光 黄宗羲 岳飞 袁隆平
战沙场驱敌寇 立潮头发先声 埋头干创新见
探物究理 著书立说 抵御外侮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作文(50分)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从小到大,一定有很多人在自己的成长道路上对自己影响很大。比如父母、老师、同学或者身边的其他人,他们的品质、思想甚至一言一行都可能对自己产生过巨大的影响。
请在这些人中选取一位自己感触最深的,打开记忆的闸门,采撷最感人、最典型的事例,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要求:①事例要典型;②要运用感人的细节描写;③情感要真挚;④标题自拟。
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五校联考
高一语文参考答案
1.D
2.B
3.C
【分析】
1.①提炼,指用化学方法或物理方法从化合物或混合物中提取(所要的东西),比喻文艺创作和语言艺术等弃芜求精的过程。凝练,指(文字)紧凑简练。文段中用于从社会现象中提取,而不指文笔,所以用“提炼”。
②咫尺天涯,形容距离虽然很近,但很难相见,就像在遥远的天边一样。咫尺千里,比喻距离虽近,却像远隔千里那样难以通行或难以相见,也形容在不大的画幅内展现出辽阔深远的景象。文段中指杜甫的诗歌意境深远,故选“咫尺千里”。
③雷厉风行,象雷那样猛烈,象风那样快,比喻执行政策法令严厉迅速,也形容办事声势猛烈,行动迅速。大刀阔斧,比喻做事情果断而有魄力。文段中用于修饰李白写诗歌的手法果断而有魄力,故选“大刀阔斧”。
④腾挪跌宕,表示起伏动作大,气势雄浑。跌宕起伏,形容事物多变,不稳定,也比喻音乐声忽大忽小和故事情节的曲折。文段中指的是杜甫诗歌情感变化大,故选“跌宕起伏”。
故选D
2.作答本题,可根据对语段内容的感知与理解,联系上下文具体语境分析判断。根据上文“意象密集是杜诗的一大特点”可知,括号处要选具有“意象密集”这一特点的诗句,而“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一联中选用风、天、猿、渚、沙、鸟六个意象,意象密集,故括号内应选该联。
故选B。
3.本题中,杜甫已成为一种文化符号,代表着仁爱与忠厚,所以“忠君”和“爱民”是杜甫的两种非常重要的精神,所以两句话要放在一起,排除B、D两项。A项,“并非不认为”表肯定,意思是认为这就是他最可宝贵的品格,而后文说到“其实与忠君相比,爱民才是他人格的核心,也更为宝贵”,说法矛盾,排除A。
故选C。
4.A【详解】B.潦倒:衰颓,失意;存:问候、探望;C.暝:昏暗;D.次第:光景,状况。
5.C【详解】A.《诗经》是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B.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D.《将进酒》作者是李白。故选C。
6.C【详解】C.《立在地球边放号》全诗采用直接抒情的方式。
7.B 8.D 9.D
【分析】
7.试题分析:B项,强加因果关系,“作为礼仪之邦的我们最重服饰,‘衣食住行’,以‘衣’为首”的原因不是“自古以来,服饰一直是体现国家民族风俗文化的重要方面”。
8.试题分析:D项,张冠李戴,提出“革衣服之制”的不是赵武灵王而是魏孝文帝,并且原文并未提到已“达到了融入汉族的目的”。
9.试题分析:D项,“只有……才……”表达条件关系绝对化了。
10.D解析:A字:人的表字 B.善:友善,交好 C.徒:同一类人
11.B,都是于是。A.于是,就;你。C.代词,他的;代词,其中。D语气词;相当于“何”。
12.A试题分析:A“三人虽屡受朝廷征召,但均未出仕”于原文无据。
13.(1)后来李振获罪向南方逃匿,郑遨步行千里前往探望他,从此以后听说这件事的人更加尊重他的德行。(“得罪”1分,“省”1分,“高”1分。)
(2)高祖很尊崇他的话(或:认为他的话很重要),将他请入内殿讲授《道德经》,拜(他)作老师。(“大”1分,“延”1分,“以为”中“以”的宾语必须翻译出来1分)
参考译文
郑遨,字云叟,滑州白马人。唐明宗祖庙名遨,所以世人以其表字相称。郑遨年少时喜好学习,文思敏捷。唐昭宗时,郑遨考进士不中,见天下已乱,有了拂衣遁世的念头,想携妻带子和他一起归隐,他的妻子不同意,郑遨就进少室山当了道士。他的妻子屡次写信劝他回家,郑遨总是将信件扔到火里烧掉,后来听说妻子、儿子去世了,他大哭一声就停止了。郑遨与李振有旧交情,李振后来供职于梁国,地位显贵,想请郑遨到梁国任职,郑遨不予考虑。后来李振获罪向南方逃匿,郑遨步行千里前往探望他,从此以后听说这件事的人更加尊重
上一篇:
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龙正中学、清水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下一篇:
湖南省益阳市箴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标签:
统编版
高一
必修上
期中试卷
相关:
关于“天津市五校”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55]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